债权可以为侵权行为法的保护客体_尹英志
- 格式:pdf
- 大小:103.05 KB
- 文档页数:2
侵权责任法不保护债权侵权责任法与无因管理之债的分界线 | 前沿中国民商法律网本文为中国民商法律网原创作品,作者郭丽娜,系中国民商法律网编辑。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获得授权。
全文共1631字,阅读时间约5分钟在“大侵权主义”的背景下,侵权责任法和无因管理的界分和冲突是一大问题。
传统理论认为,合法性是侵权责任和无因管理之债界分的根本标准,但细分两种制度的利益衡量冲突和价值选择取向,则发现其存在不足。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王道发博士在《论侵权责任法与无因管理之债的界分与协调——兼评第23条》一文中,深入分析了两种制度背后的价值选择,提出无因管理之债和侵权责任法的界分和协调是编撰《民法典》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主题,在理论上应当予以厘清。
一无因管理制度与侵权责任法的规范冲突(一)立法规定的竞合无因管理制度规定在《民法通则》第93条中,但是放在整个民法体系中观察会发现,无因管理与其他规范制度会发生冲突和竞合。
《民法通则》第109条是关于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内容,结合第93条的规定,就会产生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和无因管理请求权之间的竞合。
依据《民法通则》第93条的规定,本人应当对管理人的损失予以全部赔偿,但是依据《民法通则》第109条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42条的规定,受益人根据受益的多少以及经济情况承担适当补偿的义务,并不是全部的赔偿责任。
甚至有学者主张,此时受益人承担的责任应以不高于其得以免遭损害利益的50%为限,但受益人有经济能力且愿意给予足够或更多补偿的除外。
这对本人(受益人)的义务要求完全是不一样的,尽管在第109条的情形下,侵权人对管理人应当承担全部赔偿责任,可以对管理人实现完全保护,但是如果侵权人找不到或者无力赔偿,仅从管理人和受益人之间的法律关系进行观察,两个规定调整的结果存在矛盾之处。
(二)无因管理之债与防止侵害行为受益人的补偿义务的区分《民法通则》第93条和《民法通则意见》第132条规定的一般无因管理之债与《侵权责任法》第23条均可以适用于防止、制止侵害的见义勇为行为,两者之间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但是在适用范围和法律效力方面也存在差异:第一,在一般无因管理中,即使存在第三人侵权的情形,本人(受益人)的赔偿义务要以损害与管理事务的行为(见义勇为的行为)存在相当因果联系为前提。
国家司法考试(试卷三)能力提升试卷附答案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高甲患有精神病,其父高乙为监护人。
2009年高甲与陈小美经人介绍认识,同年12月陈小美以其双胞胎妹妹陈小丽的名义与高甲登记结婚,2011年生育一子高小甲。
2012年高乙得知儿媳的真实姓名为陈小美,遂向法院起诉。
诉讼期间,陈小美将一直由其抚养的高小甲户口迁往自己原籍,并将高小甲改名为陈龙,高乙对此提出异议。
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高甲与陈小美的婚姻属无效婚姻B、高甲与陈小美的婚姻属可撤销婚姻C、陈小美为高小甲改名的行为侵害了高小甲的合法权益D、陈小美为高小甲改名的行为未侵害高甲的合法权益2、甲向首饰店购买钻石戒指二枚,标签标明该钻石为天然钻石,买回后即被人告知实为人造钻石。
甲遂多次与首饰店交涉,历时一年零六个月,未果。
现甲欲以欺诈为由诉请法院撤销该买卖关系,其主张能否得到支持?()A、不能够,因已超过行使撤销权的一年除斥期间B、能够,因首饰店主观上存有欺诈故意C、能够,因未过两年诉讼时效D、能够,因双方系因重大误解订立合同3、某仲裁委员会对甲公司与乙公司之间的买卖合同一案作出裁决后,发现该裁决存在超裁情形,甲公司与乙公司均对裁决持有异议。
关于此仲裁裁决,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该仲裁委员会可以直接变更已生效的裁决,重新作出新的裁决B、甲公司或乙公司可以请求该仲裁委员会重新作出仲裁裁决C、该仲裁委员会申请法院撤销此仲裁裁决D、甲公司或乙公司可以请求法院撤销此仲裁裁决4、周立诉孙华人身损害赔偿案,一审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电话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孙华无故未到庭,法院缺席判决孙华承担赔偿周立医疗费。
债权与侵权重点摘要1、债:我国《民法通则》第84条规定:“债是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的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享有权利的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是债务人。
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合同约定或法律规定履行义务。
”本质:是法律上可期待的信用。
2、债法在民法中的地位:1)民法的组成部分,直接调整具有民事流转形式的财产关系,即商品流转和交换关系。
2)“动态”的民法规范。
3)私法精神在债法中得到最突出体现。
3、债的关系:一、要素:(一)债的主体:参加债的法律关系的当事人,即权利和义务人。
特点:在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发生,“债的相对性”。
(二)债的内容:即债权和债务。
(三)债的客体:又称债的标的,用来表示主体行动的目的、作用的对象。
即“债务人的特定行为”,就是“给付”。
具备以下要求:1、合法性;2、可能性;3、确定性,给付在债成立的时候就确定;4、财产性。
二、特点:1、民事法律关系2、以财产性给付为内容3、依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在当事人之间发生的特别结合关系。
4、特定当事人间的相对性关系5、债的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就是一个债务关系,广义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架构,由众多债权或者债务构成。
4、债权的特征(债权与物权对照比较):1)在权利的作用上,债权为非支配权,具有请求权特点;物权是支配权,不是请求权。
债权的请求权特点表现为:债权人必须借助于他人(债务人)的意思和行为,才能实现其权利,享受其利益。
2)在权利性质上,债劝相对权;物权为绝对权、对世权。
债权相对权的特点表现为:债务人的义务是特定的,债权在性质上属于对人权。
3)在权利效力上,债权不具有排他性,具有相容性(平等性);物权具有排他性。
4)在权利实现上,债权不具有优先力,物权有。
5)在追及效力上,债权不具有,物权有。
追及力是本质区别。
6)在客体上,债权的标的为债务人的特定给付;物权的客体为物。
7)在权利发生上,债权为非法定主义;物权为法定主义。
江平《民法学》第2版章节题库第三十五章侵权行为之债概述一、概念题1.侵权行为(中山大学2014年研;华农2013年研;中国矿业大学2009年研;东财2009年研;上海海事大学2008年研)相关试题:(1)消极侵权行为(上海海事大学2014年研)(2)特殊侵权行为(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研)答: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由于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以及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有无过错,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侵权责任法》第6条第1款规定,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2.民事损害(南京师大2010年研)答:损害,是指侵权行为给受害人造成的不利后果。
无损害即无责任。
损害包括财产损害、人身伤害和精神损害。
损害成其为侵权法上的损害事实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损害的可补救性;②损害的确定性;③损害对象的合法性。
3.无过错责任原则(河北大学2014年研;北理2008年研)相关试题:无过错责任(武汉理工2010年研)答:无过错责任原则,又称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指不问行为人主观是否有过错,只要有侵权行为、损害后果以及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就应承担民事责任的归责原则。
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3款规定:“没有过错,但法律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侵权责任法》第7条规定,行为人损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行为人有无过错,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依照其规定。
无过错责任原则不以行为人的过错为构成要件。
行为人不能通过证明自己没有过错来免责。
在无过错责任原则下,仍然存在免责事由。
无过错责任原则将更多的责任施加在行为人一方。
但是,如果对方行为存在重大过失,尤其是故意的场合,往往会免除行为人的责任。
4.过错推定(浙大2004年研;北科2004年研)答:过错推定责任,是指基于法律的特别规定,推定加害人存在过错而应承担侵权责任,加害人能够证明自己没有过错的除外。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救济冯星露摘要:债权作为相对权,能否受到侵权法保护存在争议。
国内外对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立法不同,但赋予其侵权责任法保护呈认可趋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对民事权益保护范围采取概括式规定,相当于承认将债权纳入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客体。
在主观方面,故意和重大过失都可构成。
正当竞争行为、履行职务行为及忠告行为应成为债权侵权责任的阻却。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应以合同法救济为主,当合同法救济无法充分保障债权人利益的情况下,再采取侵权责任法予以救济。
侵权损害赔偿范围主要包括直接财产损失、精神损害、信赖利益损失及可预见的履行利益损失。
关键词:第三人;债权;侵权责任中图分类号:D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916(2020)24-0101-03一、问题的提出随着社会的发展,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已屡见不鲜。
对于债权能否成为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客体,存在诸多理论争议,实务中处理结果亦不相同。
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164条规定:本编调整因侵害民事权益产生的民事关系。
这改变了原《侵权责任法》第2条第2款对民事权益保护范围采取“列举+兜底”式的规定,《民法典》概括式的规定即承认债权可作为侵权责任法保护的客体。
民法典侵权责任编采取概括式的规定对债权赋予侵权责任法保护充分保障了债权人的利益。
然而只是抽象的把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纳入侵权责任法保护是不够的,实践中的问题往往更加复杂。
特别是民法典将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亟须建立完善的债权侵权救济体系。
对此,如何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第三人侵害债权?对债权人应当采取何种救济方式,损害赔偿如何确定?如何调试合同法与侵权责任法之间的关系使其既兼顾法理又能使债权人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本文将从上述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国内外立法分析(一)国外立法分析1.德国法德国法院在处理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案件中,主要采取债权利益说的观点。
中图分类号:D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285(2017)04—0087—09论侵权法的体系定位王英州[1]【摘要】将侵权法定位为责任法在应然层面不比定位为债法更具合理性。
《民法通则》将侵权法定位为责任法。
《侵权责任法》的定位仍为责任法,但该法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侵权损害赔偿。
《民法总则》明确规定将侵权法定位为债法。
民事责任的范围转变为按照法律规定和当事人约定应承担且不能归入民事义务的内容。
民事责任的具体内容为违约责任和因绝对权的效力产生的民事责任。
民事责任一般为无过错责任。
民事责任承担方式为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的共同的规定。
侵权法的内容为侵权责任的构成和侵权之债数额的确定。
侵权责任的履行和不履行的法律后果适用《合同法》的规定。
侵权责任和民事责任互相配合能够更完整的保护民事权利。
【关键词】侵权法民事责任侵权责任体系协调一、问题的提出我国学者对侵权行为产生的法律后果和侵权法的定位存在争议。
有学者认为:“侵权行为法律后果的实质是责任不是债。
”[2]有学者认为:“侵权行为的后果是产生损害赔偿之债。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以下简称《民法总则》)第118条第2款[4]规定侵权行为是债权请求权产生的原因。
《民法总则》“民事责任”一章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的规定进行取舍,删除了“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的民事责任”两节的内容。
但《民法总则》第120条[5]和第186条[6]延续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以下简称《侵权责任法》)“侵权责任”的表述。
《民法总则》的规定使侵权法的定位问题变得不清晰,使人产生以下疑问:侵权行为的法律后果,即《民法总则》所规定的侵权责任是债务还是责任?《民法通则》“民事责任”章中被删除的违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内容是否属于《民法总则》规定的民事责任的内容?《民法总则》第120条和第186条规定的侵权责任与《侵权责任法》中规定的“侵权责任”含义是否一致?笔者认为,无论将侵权法[1] 王英州: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民商法学专业2016级硕士研究生。
债权侵权行为若干问题的探讨摘要:债权侵害,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
此文仅就其中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诸如债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被侵害的债权是否必须是合法的已存在的债权;行为人是债的关系以外的第三人,是否包括债务人;在第三人直接造成侵害债权人债权损害的情况下,是适用侵害债权制度允许债权人基于侵权行为向第三人提出请求还是应采关键词:债权侵权行为;债权侵权损害赔偿责任构成要件;一、债权能否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债权侵权行为是指债的关系当事人以外的第三人故意实施妨害债权实现,造成债权人因此遭受财产利益损害,应当承担损害赔偿等民事责任的行为。
[1]学者也称为“干涉合同”、“损害合同”。
侵权行为的客体一般是绝对权,正如温菲尔德所说:“侵权行为的责任系由违反法律事先规定的义务引起,此种义务针对一般公民而言,违反此种义务的补偿办法,就是运载未清偿的损害赔偿的诉讼。
”[2]20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为保护债权利益需要,债权成为侵权行为客体的趋势日益显现。
1908年,法国的Randnitz V. Doeuillet案i,对债的18537091、债权具有不可侵性。
《民法通则》第5条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虽然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债权的不可侵性,但是,债权也体现一定财产利益,体现一种可得利益及期待利益,当这种利益受侵犯遭受损失时,就要寻求一定的法律救济。
大陆学者如王利明先生、杨立新先生及台湾学者王泽鉴先生都把债权做为侵权行为的客体加以考量。
2、债权的权利本质决定了债权可以成为侵权行为的客体。
关于权利的本质,有三种学说:意思说、利益说、法力说。
其中法力说已成为通说。
法力说认为,权利之本质为法律上之力。
权利总是由“特定利益”和“法律上之力”两个因素构成。
所谓“法律上之力”,系由法律所赋予的一种力量,凭借此种力量,既可以支配标的物,亦可以支配他人。
债权的“法律上之力”主要是请求3、债权的效力包括对内效力和对外效力。
2022年下半年司法考试(试卷三)模拟试题C卷附解析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18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考号:______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李桃是某股份公司发起人之一,持有14%的股份。
在公司成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各董事之间矛盾不断,不仅使公司原定上市计划难以实现,更导致公司经营管理出现严重困难。
关于李桃可采取的法律措施,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可起诉各董事履行对公司的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B、可同时提起解散公司的诉讼和对公司进行清算的诉讼C、在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可直接要求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D、在提起解散公司诉讼时,应以公司为被告2、彭兵是一家(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依公司章程规定,其任期于2017年3月届满。
由于股东间的矛盾,公司未能按期改选出新一届董事会。
此后对于公司内部管理,董事间彼此推诿,彭兵也无心公司事务,使得公司随后的一项投资失败,损失100万元。
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因已届期,彭兵已不再是公司的董事长B、虽已届期,董事会成员仍须履行董事职务C、就公司100万元损失,彭兵应承担全部赔偿责任D、对彭兵的行为,公司股东有权提起股东代表诉讼3、下列哪一选项属于所有权的继受取得?()A、甲通过遗嘱继承其兄房屋一间B、乙的3万元存款得利息1000元C、丙购来木材后制成椅子一把D、丁拾得他人搬家时丢弃的旧电扇一台4、人民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时,如果其中一部分事实已经清楚,其余事实部分继续调查有重大困难的,这时人民法院可采取()A、中止诉讼B、终结诉讼C、就事实清楚部分先行判决D、延期审理5、甲公司在城市公园旁开发预售期房,乙、丙等近百人一次性支付了购房款,总额近8,000万元。
但甲公司迟迟未开工,按期交房无望。
《民法典》解读120:侵权之债,侵权请求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一百二十条:“民事权益受到侵害的,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是关于民事侵权责任一般条款的规定。
一、本条的历史来源的制定目的《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
第三条规定:“被侵权人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本条实际上是对上述两条规定的整合。
制定本条规范的目的,旨在明确侵权行为的一般规范。
民法典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了侵权行为债权之一,本条与之对应,列明了实践中最常见的债权原因事实。
本条的内容极其抽象,无论是侵权,还是民事责任,内涵均相当不确定,且未明确侵权责任的要件和形态,并非能作为请求权基础的完全法条。
故,本条完全是出于民法典框架规范完整性考虑的,在适用时必须结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来具体适用。
二、本条的具体含义本条阐明了侵权行为的基本构成:其一,有侵害行为;其二,他人的民事权益遭受到损害;其三,侵害行为与民事权益之间有因果关系。
在满足这些基本构成后,行为人和受害人就有侵权人与被侵权人之称,被侵权人就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
当然上述构成只是简单叙述,必须结合民法典侵权责任编具体细化之规定,才能准确理解和适用。
具体的民事权益,《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第二款规定为:“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
但是民法典制定时,考虑到民事权益多种多样,立法难以穷尽,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会不断有新的民事权益被纳入侵权法调整范围,故没有在侵权责任编制中沿袭上述列举的方式列明具体的民事权益。
只是在总则部分第一百一十条规定:“自然人享有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等权利”。
债权是不是侵权行为的客体人与生俱来就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享有各种权利,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有行为的违法性、损害事实等。
侵权行为是一种侵害他人权益的行为,因此侵权行为也可以称为一种侵害行为。
债权是民事主体享有的权利之一,债权产生是合法的,债权就受法律保护。
那么债权是不是侵权行为的客体?以下由我为您一一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债权是不是侵权行为的客体债权不是侵权行为的客体。
侵权行为的客体是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如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等。
但债权可以由侵权行为产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三条【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犯。
第一百一十八条【债权的定义】民事主体依法享有债权。
债权是因合同、侵权行为、无因管理、不当得利以及法律的其他规定,权利人请求特定义务人为或者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
二、侵权行为特征1、侵权行为是一种单方实施的事实行为侵权行为是基于当事人的意思而发生的,且侵权行为所引起的民事法律后果并不是当事人所预期的,因此,侵权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2、侵权行为是一种民事违法行为侵权行为的违法性及时违反法律的规定,为法律所不许,其实质就是违反法律所规定的义务。
这里所谓的法定义务。
《民法典》的规定、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
对于物权、人格权等绝对权而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负有不得侵害的一般义务。
这种一般义务是侵权行为所依据的法定义务的主要来源。
另外,债权也可以成为侵权行为所侵犯的对象,但在构成腰间上,需要更高的门槛。
3、侵权行为是加害于他人的行为侵权行为的对象包括民事权利和民事利益。
侵权行为所侵害的民事权利包括人身权,物权,继承权,知识产权等绝对权,一般不包括债权。
除民事权利以外的其他合法利益,也属于侵权行为法保护的范围。
4、侵权行为是应承担侵权责任的根据侵权行为是一种能够引起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这种法律后果就是侵害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