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佛山市2018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10月)
- 格式:doc
- 大小:228.00 KB
- 文档页数:9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1. 下列属于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二次能源的是A. 煤炭B. 核能C. 风能D. 氢能【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煤炭、核能、风能都是一次能源,氢能是不产生污染的二次能源,故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生活与环境。
2.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 、υ(NO) 、υ(H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4/5v(O2)=v(NO)B. 5/6v(O2)=v(H2O)C. 2/3v(NH3)=v(H2O)D. 4/5v(NH3)=v(O2)【答案】A【解析】【分析】同一化学反应中,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
【详解】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NO)=5:4,即υ(NO)=4/5υ(O2),故A正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O2):υ(H2O)=5:6,即υ(H2O)=6/5υ(O2),故B错误;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H2O)=4:6,即υ(H2O)=3/2υ(NH3),故C错误;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υ(NH3):υ(O2)=4:5,即υ(O2)=5/4υ(NH3),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反应速率规律,明确同一化学反应中,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数值不同,但意义相同,且化学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3.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15mol•L-1•min-1B. v(B)=0.01mol•L-1•s-1C. v(C)=0.40mol•L-1•min-1D. v(D)=0.0075mol•L-1•s-1【答案】D【解析】【分析】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故不同物质表示的速率与其化学计量数的比值越大,表示的反应速率越快,注意单位要一致。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理综化学(文)试题一、选择题1.标准状况下,32gCH4所占体积约为()A. 44.8LB. 22.4LC. 11.2LD. 5.6L【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标准状况下,32gCH4的物质的量是32g÷16g/mol=2mol,所占体积约为2mol×22.4L/mol=44.8L,答案选A。
考点:考查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2.小明的妈妈在超市购买了面粉、牛肉、桔子和梅子蜜饯,要求小明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每种食品中所含的一类营养物质。
下面是小明的回答,其中错误的是A. 面粉—淀粉B. 牛肉—蛋白质C. 桔子—维生素D. 梅子蜜饯—防腐剂【答案】D.【解析】面粉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是糖类,故A正确;牛肉的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营养物质,故B正确;桔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维生素是营养物质,故C正确;防腐剂不是营养物质,故D错误。
3. 下列分子中有3个原子核的是A. HFB. NH3C. H2OD. CH4【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HF是双原子分子,错误;B.NH3是四个原子的分子,错误;C.H2O是三个原子的分子,正确;D.CH4是五个原子的分子,错误。
考点:考查分子中含有的原子个数的确定的知识。
4.维生素C又称抗坏血酸,能够将I2转化为I—,说明维生素CA. 易溶于水B. 受热易分解是C. 具有还原性D. 可由人体自身合成【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I2转化为I-,碘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
考点: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
5.为了鉴别某白色纺织品的成分是蚕丝(蛋白质)还是人造丝(合成纤维),可选用的方法是A. 滴加酒精B. 灼烧C. 滴加食盐水溶液D. 滴加食醋【答案】B【解析】A项,蚕丝和人造丝都不溶于酒精,滴加酒精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B项,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人造丝的主要成分为合成纤维,灼烧时产生烧焦羽毛气味的为蚕丝,产生刺鼻味道且冒黑烟的为人造丝,可以鉴别;C项,蚕丝、人造丝与食盐水都不反应,滴加食盐水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D项,蚕丝和人造丝都不溶于食醋,滴加食醋都无明显现象,不能鉴别;用灼烧法鉴别蚕丝和人造丝,答案选B。
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4分)常用元素的相对质量:C:12 H:1 O:16 N:14 S:32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对某一可逆反应来说,使用催化剂的作用是()A.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B.以同样程度改变正逆反应的速率C.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D.改变平衡混合物的组成2.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使用下列用品不是为了减少实验误差的是() A.碎泡沫塑料B.环形玻璃搅拌棒C.底部垫纸条D.两个量筒3.科学家发现,不管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该反应的热效应是相同的。
已知在25℃,105 Pa时,1 mol石墨和1 mol一氧化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时的放热分别是ΔH=-393.5 kJ/mol和ΔH=-283 kJ/mol,下列说法或方程式正确的是() A.在相同条件下:2C(石墨,s)+O2(g)===2CO(g)ΔH=-110.5 kJ/molB.1 mol石墨不完全燃烧,生成CO2和CO混合气体时,放热504.0 kJC.在相同条件下,C(石墨,s)+CO2(g)===2CO(g)ΔH=+172.5 kJ/molD.已知金刚石不如石墨稳定,则石墨转变为金刚石需要放热4.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g)+2Y(g) 2Z(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5.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NO(g)+CO(g) 12N2(g)+CO2(g)ΔH=-373.2 kJ/mol,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正确措施是()A.加催化剂同时升高温度B.加催化剂同时增大压强C.升高温度同时充入N2 D.降低温度同时增大压强6.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CO(g)+2H2(g) CH3OH(g),若开始时只充入a mol CH3OH蒸气,达到平衡时,混合物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70%;若开始时充入a mol CO和2a mol H2的混合气体,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A.30%B.35%C.65% D.70%7. 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硝酸银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B.合成氨反应,为提高氨的产率,理论上应采取降低温度的措施C.反应CO(g)+NO2(g)CO2(g)+NO(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达平衡后,升高温度体系颜色变深D.对于2HI(g)H2(g)+I2(g),达平衡后,缩小容器体积可使体系颜色变深8.根据以下三个热化学方程式:2H2S(g)+3O2(g)2SO2(g)+2H2O(l)ΔH=-Q1 kJ·mol-1;2H2S(g)+O2(g)2S(s)+2H2O(l)ΔH=-Q2 kJ·mol-1;2H2S(g)+O2(g)2S(s)+2H2O(g)ΔH=-Q3 kJ·mol-1。
2018-2018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化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有关能源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沼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B . 太阳能是新能源C .石油是化石燃料D . 风能是一次能源2.下列有关右图表示的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1molC(s)的能量高于2molA(g)能量 B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A(g)= B(g)+C(s) △H=(E 1-E 2)kJ/mol C .反应过程中当v(A)=0.4mol/(L·s),则v(C)=0.2mol/(L·s) D .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在2A(g)+B(g)3C(g)+4D(g)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 =0.05mol/(L·s)B .v B =0.03mol/(L·s)C .v C =3.6mol/(L·min)D .v D =0.1mol/(L·s)4.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 .等体积0.1 mol/L HCl 和0.1 mol/L H 2SO 4分别与等体积0.2 mol/L NaOH 溶液反应B .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体积1 mol/L HCl 反应C .等体积等浓度HCl 和HNO 3分别与等质量的Na 2CO 3粉末反应D .等体积0.2 mol/L HCl 和0.1 mol/L H 2SO 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的石灰石反应5.对反应A+B=AB 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mL 溶液中含A 、B 各0.01mol ②50mL 溶液中含A 、B 各0.05mol③0.1 mol•L -1的A 、B 溶液各18mL ④0.5 mol•L -1的A 、B 溶液各50mL四者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A .②>①>④>③B .④>③>②>①C .①>②>④>③D .①>②>③>④6.在298K 、181kPa 时,已知:2H 2O(g) = O 2(g) + 2H 2(g) △H 1Cl 2(g) + H 2(g) = 2HCl(g) △H 22Cl 2(g) +2H 2O(g) = 4HCl(g)+ O 2(g) △H 3则△H 3与△H 1和△H 2间的关系正确的是A .△H 3=△H 1+2△H 2B .△H 3=△H 1+△H 2C .△H 3=△H 1—2△H 2D .△H 3=△H 1—△H 27.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反应速率快,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C(金刚石) ΔH = +1.9 kJ·mol —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在稀溶液中:H ++OH -= H 2O ΔH 1 = -57.3 kJ· mol —1,若含1mol CH 3COOH 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的反应热为△H 2,则△H 1>△H 2D .在181 kPa 时,18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 )+ O 2(g )= 2H 2O (l ) ΔH = -517.6 kJ· mol —18.化学反应可视为旧键断裂和新键形成的过程。
佛山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化学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S-32 Cl-35.5 Ca-40 Zn-65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得2分,选错或不答得0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科技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为保护轮船的外壳,常在外壳上镶入锌块B.明矾溶于水后产生具有吸附性的胶体粒子,可作漂白剂C.燃料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远高于普通燃料燃烧的能量转换效率D.锅炉水垢中的硫酸钙可用碳酸钠溶液处理,使之转化为碳酸钙,再用酸除去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说法正确的是()A.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变化B.氧化还原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C.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都是热量变化D.化学键断裂放出能量,化学键形成吸收能量3、向足最稀硫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粒,再向其中加入CuSO4溶液,发现生成H2的速率先增大后减小。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生成H2的速率先增大可能由于溶液温度逐渐升高B.生成H2的速率先增大可能由于形成了铜锌原电池C.生成H2的速率后减小可能由于锌粒质量减小D.生成H2的速率后减小可能是由于置换出的铜太多,覆盖在锌粒表面4、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实验室中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B.合成氨工厂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较高压强C.工业上生产硫酸过程中,通入过量空气以提高SO2利用率D.由NO2 (g)、N2O4 (g)组成的平衡体系加压后最终颜色比加压前深5、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L0.1mo/L的CuCl2溶液中Cu2+数为0.1N AB.常温常压下,1.11gCaCl2中含有的Cl—离子数为0.01 N AC.铜锌原电池中,锌片质量减少6.5g时,外电路中电子转移0.2N A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N2和3mol H2,充分反应时转移电子6N A6、常温下,在下列给定条件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c(OH—)=l×10-13mol·L-1的溶液中:K+、Mg2+、Cl—、NO3—B.0.1mol/L的NaNO3溶液中:H+、Fe2+、Cl—、SO42—C.含有大量Al3+的水溶液中: Na+、NH4+、HCO3—、Br—D.水电离产生的c(H+)为1×10-l2mol·L-1的溶液:NH4+、Na+、Cl—、CO32-7、关于常温下pH=3的HF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H+)= c(F—)B.加水稀释时,c(F—)/c(HF)增大C.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碱性D.加入NaF固体可以抑制HF的电离,使溶液中c(F—)减小8、将10gCaCO3粉末分别加入到下列溶液中,充分搅拌,各溶液中Ca2+的浓度最小的为()A.10mL水B.10mL,0.01 mol·L-1盐酸溶液C.10 mL,0.01mol·L-1Ca(NO3) 2溶液D.10mL,0.1 mol·L-1K2CO3溶液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时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时溶液的pH<4C.等浓度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D.等体积pH均为3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足量Zn反应,盐酸产生的H2多10、下列装置中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11、下列反应的速率受温度影响不大,主要决定于浓度和扩散速率的是()A.N2 (g)+3H2(g)2NH3(g) ΔH<0 B.2H2 (g)+O2(g)2H2O(l) ΔH<0C.H+ (aq)+ OH—(aq)==H2O(l) ΔH<0 D.CaCO3(s)==CaO(s)+ CO2(g) ΔH >012、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 .H 2S 通入CuSO 4溶液中:H 2S+Cu 2+==CuS↓+2H +B .AlCl 3溶液与Na 2S 溶液混合生成沉淀::2Al 3++3S 2—==Al 2S 3↓C .用惰性电极电解BaCl 2溶液:2Cl —+2H 2O Cl 2↑+H 2↑+2OH —D .用TiCl 4制备TiO 2的第一步反应:Ti 4++ (x+2) H 2O(过量)TiO 2·xH 2O↓+ 4H + 13、已知可逆反应:A(S)+B(g)C(g)+ D(g) ΔH<0,达到平衡状态时,改变单一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绝热环境下加压,体系的温度升高B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B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C .物质A 由块状变为粉末状,正反应速率加快,平衡常数增大D .恒温恒容下,当物质A 的质量不再改变,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1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目的是( )A .用pH 试纸测定次氯酸溶液的pHB .将FeCl 3溶液加热蒸干并灼烧获得Fe 2O 3固体C .向明矾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 ,制备Al(OH)3胶体D .室温下,测得pH=5的NaHSO 4溶液与pH=9的NaHCO 3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相等15、反应A→C 分两步进行:①A→B ,②B→C 。
2018年佛山一中高二上学期中段考(X科)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Cl35.5Ca 40 Br80Ag108第一部分选择题(共67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药品中属有毒且易燃烧的是A.乙酸B.甲醇C.氰化钾D.氢气2、绿色化学对于化学反应提出了“原子经济性”(原子节约)的新概念及要求。
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是原料分子中的原子全部转变成所需产物,不产生副产物,实现零排放。
下列几种生产乙苯的方法中,原子经济性最好的是(反应均在一定条件下进行)A.+C2H5Cl→+HCl B.+C2H5OH→+H2O C.+CH2=CH2→D.→+HBr;+H2→3、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可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等中的致冷剂。
试判断二氟甲烷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个峰。
A.4 B.3 C.2 D.14、苯甲酸(C6H5COOH)和山梨酸(CH3—CH=CH—CH=CH—COOH)都是常用的食品防腐剂。
下列物质中只能与其中一种酸发生反应的是()A.溴水B.氢氧化钠C.金属钠D.乙醇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含有羟基的有机物称为醇B.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都是醛C.苯酚俗称石炭酸,酸性比碳酸强D.含较多饱和脂肪酸成分的甘油酯一般呈固态6、1999年,在欧洲一些国家发现饲料被污染,导致畜禽类制品及乳制品不能食用,经测定饲料中含有剧毒物质二恶英,其结构为,已知它的二氯代物有10种,则其六氯代物有A、15种B、11种C、10种D、5种7、居室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人们使用的装饰材料、胶合板、内墙涂料释放出的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A.CH4B.NH3C.HCHO D.SO28、下列分子式表示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即只表示为一种物质)的是A、CH4OB、C7H8OC、C2H4Cl2D、C5H109、2-甲基丁烷跟氯气发生取代反应,可能得到一氯代物,该一氯代物水解后可得到种醇。
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一级化学科试题注意: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满分100分2、请在答题卡密封线内填清楚试室号、座位号、学号、姓名、班级3、考试结束交答题卡和答卷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N:14 O:16 Na:23 P:31 S:32 K:39 Cl:35.5 Fe:56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酒中含有酒精,酒精是一种危险物品,属于2.下列可以实现海水淡化的实验操作是A.过滤 B.蒸发 C.蒸馏 D. 萃取3.下列物质属于钠盐的是A.CH3COONa B.Na2O C.NaOH D.Na2O24.下列对于“摩尔”的理解正确的是A.摩尔是国际科学界建议采用的一种物理量B.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为molC.22.4LO2中所含氧气分子为1摩尔D.1mol氧含6.02×1023个O2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1 mol CO2的质量为44g/molB. CO2的摩尔质量等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C. N A个CO2的质量与CO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D. CO2的摩尔质量为44g6.物质的量相同的两种气体,在相同条件下,则它们必然A.具有相同数目的原子 B.都占22.4 LC.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 D.具有相同的质量7.下列物质的分类合理的是A.氧化物:CO2、NO、SO2、H2OB.碱:NaOH、KOH、Ba(OH)2、Na2CO3C.铵盐:NH4Cl、NH4NO3、(NH4)2SO4、NH3·H2OD.碱性氧化物:Na2O、CaO、Mn2O7、Al2O38.在容量瓶上无需有的标记是:A.浓度B.标线C.温度D.容量9.以下实验装置一般不用于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是A B C D10.向某无色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溶液中含有的离子是A.一定有 CO32- B.一定有Ag+ C.一定有SO42- D.无法确定11.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蒸发操作时,应使混合物中的水分完全蒸干后,才能停止加热B.分液操作时,应先把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然后再继续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C.蒸馏操作时,应加沸石以防止溶液暴沸D.萃取操作时,应选择有机萃取剂,且萃取剂的密度必须比水大12.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将蒸发皿放置在铁架台的铁圈上的石棉网加热B.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量碳酸钠杂质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D.加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镁粉和铁粉13.现有三组混合物:①CCl4和NaCl的混合液;②苯(沸点:80.1℃)和甲苯(沸点:110.6℃)的混合溶液(苯和甲苯是性质非常相似的一对互溶液体);③掺有碘化钾的碘水,分离以上各混合液的正确方法依次是A.分液、蒸馏、萃取 B.萃取、蒸馏、分液C.蒸馏、萃取、分液 D.分液、萃取、蒸馏14. 如图两瓶体积相等的气体,在同温同压时瓶内气体的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所含原子数相等B.气体密度相等 C.气体质量相等D.摩尔质量相等15.欲配制100 mL 1.0 mol/L Na2SO4溶液,正确的方法是①将14.2 g Na2SO4溶于100 mL水中②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少量水中,再用水稀释至100 mL③将20 mL 5.0 mol/L Na2SO4溶液用水稀释至100 mL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绝密★启用前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段考化学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 一、单选题1.下列属于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二次能源的是 A .煤炭 B .核能 C .风能 D .氢能2.已知4NH 3+5O 2═4NO+6H 2O ,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 3)、υ(O 2) 、υ(NO) 、υ(H 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 .4/5v(O 2)=v(NO) B .5/6v(O 2)=v(H 2O) C .2/3v(NH 3)=v(H 2O)D .4/5v(NH 3)=v(O 2)3.反应A (g )+3B (g )⇌2C (g )+2D (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 (A )=0.15mol•L -1•min -1B .v (B )=0.01mol•L -1•s -1C .v (C )=0.40mol•L -1•min -1D .v (D )=0.0075mol•L -1•s -1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J•mol -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 4(g)+ 2O 2(g) ═ CO 2(g) + 2H 2O(g) △H = -890.3kJ•mol -1B .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J•mol -1,则1/2H 2SO 4(aq)+1/2Ba(OH)2(aq)═1/2BaSO 4(s)+H 2O(l) △H = -57.3kJ•mol -1C .500℃、30MPa 下,将0.5mol N 2和1.5molH 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 3(g),放热19.3kJ ,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 + 3H 2(g)2NH 3(g) △H = -38.6kJ•mol -1D .已知25℃、101KPa 条件下:4Al(s) + 3O 2(g) ═ 2A12O 3(s) △H =试卷第2页,总10页-2834.9kJ•mol -1,4Al(s) + 2O 3(g) ═ 2A12O 3(s) △H = -3119.1kJ•mol -1,则O 2比O 3稳定 5.100mL 4mol/L 稀硫酸与2g 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 )A .硫酸钠固体B .硫酸铜固体C .硝酸钾溶液D .氯化钠溶液 6.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 .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反应速率快,后者放出热量多B .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 kJ·mol —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 .在稀溶液中:H +(aq)+OH -(aq)=H 2O(l) ΔH 1=-57.3 kJ· mol —1,若含1mol CH 3COOH 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 的溶液的反应热为△H 2,则△H 1>△H 2D .在101 kPa 时,10g 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 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 O 2(g)=2H 2O(l) ΔH =-517.6 kJ· mol —1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 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 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 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 ⑥化学反应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 A .①②⑤ B .③④⑥ C .③④⑤⑥ D .②③④ 8.对于反应4A +B =2C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某温度下,化学反应速率无论是用A 、B 、C 何种物质来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不一定相同,但意义相同B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降低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 .若增大或减少A 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 9.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 .等体积0.1 mol/L HCl 和0.1 mol/L H 2SO 4分别与等体积0.2 mol/L NaOH 溶液反应B .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体积1 mol/L HCl 反应C .等体积等浓度HCl 和HNO 3分别与等质量的Na 2CO 3粉末反应D .等体积0.2 mol/L HCl 和0.1 mol/L H 2SO 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的石灰石反应 10.对反应A+B=AB 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订……线……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订……线……①20mL 溶液中含A 、B 各0.01mol ②50mL 溶液中含A 、B 各0.05mol ③0.1mol•L -1的A 、B 溶液各10mL ④0.3 mol•L -1的A 、B 溶液各50mL 四者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A .②>①>④>③B .④>③>②>①C .①>②>④>③D .①>②>③>④ 11.一定条件下,C(s)+CO 2(g)2CO (g) ΔH>0。
广东佛山市高明一中2018~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化学班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第Ⅰ部分一、选择题(本题共7小题,每小题4分,共2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当前我国环保亟待解决的“白色污染”,通常是指 A 、金属冶炼厂排放的白色烟尘 B 、白色建筑废料 C 、烧制石灰时的石灰粉尘 D 、聚乙烯等塑料垃圾2、 二氟甲烷是性能优异的环保产品,它能替代某些会破坏臭氧层的“氟里昂”产品,用作空调、冰箱和冷冻库等中的制冷剂。
试判断二氟甲烷的空间结构A 、有4种B 、有3种C 、有2种D 、有1种3、 下列物质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不能使溴水褪色的是 A 、苯 B 、丙烯 C 、二甲苯 D 、己烷4、 下列混合气体比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高的是A 、甲烷+丙烯B 、丙烯+丁烯C 、乙炔+丙烯D 、乙烷+丙烯5、烯烃分子中若含有双键、三键或单键的环,氢原子数就少,分子就不饱和,亦即具有一定的“不饱和度”,其数值可表示为:不饱和度(Ω)=双键数+环数+三键数×2。
则有机物的不饱和度Ω为:A 、8B 、7C 、 6D 、56、经测定某有机物的分子结构中,含2个—CH 3,2个—CH 2—,1个 和1个 ,该有机物可能的结构有A 、3种B 、4种C 、5种D 、6种7、丁香油酚的结构简式为: 。
从它的结构简式可推测它不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是A 、 既可燃烧,也可使酸性KMnO 4溶液褪色B 、 可与NaHCO 3溶液反应放出CO 2气体C 、 可与FeCl 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D 与烧碱发生反应二、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每小题有一个或2个选项符合题意) 8、下列物质中,可用来鉴别苯酚、乙醇、甲苯、氢氧化钠、硝酸银溶液的一种试剂是 A 、溴水 B 、新制Cu(OH)2悬浊液 C 、FeCl 3溶液 D 、Na 2CO 3溶液 9、能与KOH 的醇溶液共热发生消去反应的是A 、B 、C 、D 、 10、甲醛与单烯烃(即含一个碳碳双键的烯烃)的混合物含氧的质量分数为a ,则含碳的质量分数是≡—— —C 6H 5 3CH 2—CH=CH 2CH 3—C —CH 2ClCH 3 CH 3 CH 3—Cl CH 2—CH 2CH 2—CH 2CHBr 2ClA 、B 、C 、D 、无法确定11、乙烯酮(CH 2=C=O )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发生加成反应,反应可表示为:乙烯酮在一定条件下能与下列试剂发生加成反应,其产物不正确的是 A 、与氯化氢加成生成B 、与H 2O 加成生成C 、与CH 3OH 加成生成D 、与 加成生成12、拟除虫菊酯是一类高效、低毒、对昆虫具有强烈触杀作用的杀虫剂,其中对光稳定的溴氰酯的结构简式如下: 下列对该化合物叙述正确的是A 、属于芳香烃B 、属于卤代烃C 、在碱性条件下能水解D 、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发生加成反应13、在煤矿的矿井里容易发生瓦斯(甲烷和空气的混合气体)爆炸事故,所以必须采取安全措施。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化学试题说明:本试卷8页,共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属于对环境不产生污染的二次能源的是A.煤炭B.核能C.风能D.氢能2.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 、υ(NO) 、υ(H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C. D.3.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 v(A)=0.15mol•L-1•min-1B.v(B)=0.01mol•L-1•s-1C. v(C)=0.40mol•L-1•min-1D.v(D)=0.0075mol•L-1•s-1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 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 2O2(g) ═ CO2(g) + 2H2O(g) △H = -890.3k J•mol-1B.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 J•mol-1,则H2SO4(aq)+B a(OH)2(aq)═B a SO4(s)+H2O(l) △H = -57.3k J•mol-1 C.500℃、30MP a下,将0.5mol 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 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 + 3H2(g)2NH3(g) △H = -38.6k J•mol-1D.已知25℃、101KP a条件下:4A l(s) + 3O2(g) ═ 2A12O3(s) △H = -2834.9k J•mol-1,4A l(s) + 2O3(g) ═ 2A12O3(s) △H = -3119.1k J•mol-1,则O2比O3稳定5.100mL 4mol/L 稀硫酸与2g锌粒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A.硫酸钠固体B.硫酸铜固体C.硝酸钾溶液D.氯化钠溶液6.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反应速率快,后者放出热量多B.由C(石墨,s)=C(金刚石,s) ΔH=+1.9 kJ·mol—1可知,石墨比金刚石稳定C.在稀溶液中:H+(aq)+OH-(aq)=H2O(l) ΔH1=-57.3 kJ· mol—1,若含1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的反应热为△H2,则△H1>△H2D.在101 kPa时,10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1429 kJ热量,氢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2H2O(l) ΔH =-517.6 kJ· mol—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能发生化学反应②普通分子有时也能发生有效碰撞③升高温度会加快反应速率,原因是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有效碰撞次数④增大反应物浓度会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单位体积内有效碰撞的次数增多⑤使用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原因是提高了分子的能量,使有效碰撞频率增大⑥化学反应实质是活化分子有合适取向时的有效碰撞A.①②⑤B.③④⑥C.③④⑤⑥D.②③④8.对于反应4A+B=2C,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化学反应速率无论是用A、B、C何种物质来表示,其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不一定相同,但意义相同B.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降低温度,一般化学反应速率降低C.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一定增大,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增大D.若增大或减少A物质的量,化学反应速率不一定会发生明显的变化9.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等体积0.2 mol/L NaOH溶液反应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体积1 mol/L HCl反应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的石灰石反应10.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 ④0.3 mol•L-1的A、B溶液各50mL四者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是A.②>①>④>③B.④>③>②>①C.①>②>④>③D.①>②>③>④11.一定条件下,C(s)+CO2(g)2CO (g) ΔH>0。
2018―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南海一中期中考试试卷高二化学(化学班用)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3页,第Ⅱ卷4至7页,共15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考试科目,用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将本试卷保存好,把答题卡交上。
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 1.0Fe 56.0 S 32.0 N 14.0Cl 35.5Co 58.9一.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气体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气C.一氧化碳D.一氧化氮2.Murad等三位教授最早提出NO分子在人体内有独特功能,近年来此领域研究有很大进展,因此这三位教授荣获了1998年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奖,关于NO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NO是红棕色气体B. NO可以是某些含高价N物质还原的产物C. NO不是亚硝酸酐D. NO可以是某些含低价N物质氧化的产物3.能源可划分为一级能源和二级能源.自然界中以现成形式提供的能源称为一级能源;需依靠其它能源的能量间接制取的能源称为二级能源.氢气是一种高效而没有污染的二级能源,它可以由自然界中大量存在的水来制取:2H2O(液)=2H2(气)+O2(气)-517.6千焦下列属于一级能源的一组是()①电能②水力③天然气④煤炭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4.原计划实现全球卫星通讯需发射77颗卫星,这与铱(Ir〕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恰好相等,因此称为“铱星计划”。
已知铱的一种同位素是19177Ir,则其核内的中子数是A.77B.286C.191D.1145.将FeCl3溶液加热蒸干之后灼烧,最后得到的固体物质是()A.FeCl3B.Fe(OH)3C.Fe2O3D.FeCl3和Fe2O3二.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化学科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题3分,共42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有效碰撞次数增多B.增大压强,单位体积内气体的活化分子数增多,有效碰撞次数增多C.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分子运动速度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多D.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百分数,有效碰撞次数增多2.已知:298K时,2SO2(g)+O2(g)⇌2SO3(g);△H=-Q1KJ/mol,在相同温度下,向密闭容器中通入2mol SO2和1mol O2,达到平衡时放出热量Q2KJ,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无法比较B.Q1<Q2C.Q1=Q2D.Q1>Q23.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A.H2(g)+C l2(g)═2HC l(g);△H1H2(g)+C l2(g)═HC l(g);△H2B.2H2(g)+O2(g)═2H2O(g);△H1 2H2(g)+O2(g)═2H2O(l);△H2C.CO(g)+ O2(g)═CO2(g);△H1 2CO(g)+O2(g)═2CO2(g);△H2D.S(s)+O2(g)═SO2(g);△H1 S(g)+O2(g)═SO2(g);△H2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及有关应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甲烷的燃烧热为890.3k J•mol-1,则甲烷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CH4(g)+2O2(g)═CO2(g)+2H2O(g)△H=-890.3k J•mol-1B.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为57.3k J•mol-1,则H2SO4(aq)+B a(OH)2(aq)═B a SO4(s)+H2O(l)△H=-57.3k J•mol-1C.500℃、30MP a下,将0.5mol N2和1.5mol H2置于密闭的容器中充分反应生成NH3(g),放热19.3k J,其热化学方程式为:N2(g)+3H2(g) 2NH3(g)△H=-38.6k J•mol-1D.已知25℃、101KP a条件下:4A l(s)+3O2(g)═2A12O3(s)△H=-2834.9k J•mol-1,4A l(s)+2O3(g)═2A12O3(s)△H=-3119.1k J•mol-1,则O2比O3稳定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l)△H=-57.3k J/mol,分别向1L 0.5mol/L的N a 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硫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H1、△H2、△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A.△H1>△H2>△H3B.△H1<△H3<△H2C.△H1=△H2=△H3D.△H2<△H3<△H16.室温下,将1mol的C u SO4•5H2O(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H1,将1mol的C u SO4(s)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H2:C u SO4•5H2O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C u SO4•5H2O(s)C u SO4(s)+5H2O(l),热效应为△H3,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H2>△H3B.△H1<△H3C.△H1+△H3=△H2D.△H1+△H2>△H37.在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X(g)+Y(g)⇌Z(g),若反应物X的浓度从 1mol/L 降到0.4mol/L需10s,那么反应物X的浓度由0.4mol/L降到0.1mol/L所需的反应时间为A.5sB.大于5sC.小于5sD.无法判断8.已知4NH3+5O2═4NO+6H2O,反应速率分别用υ(NH3)、υ(O2)、υ(NO)υ(H2O)表示,下列关系正确的是A. B.C. D.9.等质量的两份锌粉a、b分别加入到两份质量相同的过量的稀硫酸中,同时向a中加入几滴的浓H2SO4溶液,下列各图为产生H2的体积V(L)与时间t(min)的关系,其中正确的是A. B.C. D.10.反应A(g)+3B(g)⇌2C(g)+2D(g)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v(A)=0.15mol•L-1•min-1B.v(B)=0.01mol•L-1•s-1C.v(C)=0.40mol•L-1•min-1D.v(D)=0.0075mol•L-1•s-111.可逆反应2NO2(g)═2NO(g)+O2(g)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现有以下几种说法:①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O2的同时生成2n mol NO2③用NO2、NO、O2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比为2:2:1的状态④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的状态⑤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的状态⑥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不再改变的状态其中表示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②③④⑥D.①②④⑤12.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2Z(g);△H<0.上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t2时加入了催化剂B.t3时降低了温度C.t5时增大了压强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高13.对反应A+B⇌AB来说,常温下按以下情况进行反应:①20mL溶液中含A、B各0.01mol ②50mL溶液中含A、B各0.05mol③0.1mol•L-1的A、B溶液各10mL混合④0.5mol•L-1的A、B溶液各50mL混合。
四者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A. ②>①>④>③B. ④>③>②>①C. ①>②>④>③D. ①>②>③>④14.将固体NH4I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①NH4I(s)⇌NH3(g)+HI(g);②2HI(g)⇌H2(g)+I2(g)达到平衡时,c(H2)=0.5mol•L-1,c(HI)=4mol•L-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8分)15.(8分)白磷、红磷是磷的两种同素异形体,在空气中燃烧得到磷的氧化物,空气不足时生成P4O6,空气充足时生成P4O10。
(1)已知298 K时白磷、红磷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P4(s,白磷)+5O2(g)===P4O10(s) ΔH1=-3000 kJ·mol-1P(s,红磷)+1.25O2(g)===0.25P4O10(s) ΔH2=-720 kJ·mol-1则该温度下白磷转化为红磷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2)已知298 K时白磷不完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P4(s,白磷)+3O2(g)===P4O6(s) ΔH=-1600 kJ·mol-1。
在某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白磷和4.5mol氧气(标准状况),控制条件使之恰好完全反应。
则所得到的P4O10与P4O6的物质的量之比为,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为。
(3)已知白磷和PCl3的分子结构如图,现提供以下化学键的键能(kJ·mol-1):P—P 200,Cl—Cl 250,P—Cl 300。
则反应P4(s,白磷)+6Cl2(g)===4PCl3(s)的反应热ΔH =。
19.(22分)Ⅰ.在一定条件下,xA+yB zC,达到平衡,试填写下列空白:(1)已知C是气体,且x+y=z,加压时平衡如果发生移动,则平衡必向方向移动。
(2)若B、C是气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A的用量,平衡不移动,则A的状态为。
Ⅱ.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N2O4(g)ΔH<0。
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2L的恒温密闭玻璃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下图。
(1)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
(2)反应25min时,若只改变了某一个条件,使曲线发生如上图所示的变化,该条件可能是(用文字表达);(3)若要达到使NO2(g)的百分含量与d点相同的化学平衡状态,在25min时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是。
A.加入催化剂 B.缩小容器体积 C.升高温度 D.加入一定量的N2O4(4)在40min时,体积增大一倍,请在下图中画出NO2和N2O4的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图并对曲线作出标示。
Ⅲ.氮氧化物排放是形成臭氧层空洞、酸雨、雾霾的重要成因之一。
SCR法是工业上消除氮氧化物的常用方法,反应原理为:4NH3(g) + 4NO(g) + O2(g) == 4N2(g) + 6H2O(g) △H<0(1)该法可能发生副反应4NH3(g)+5O2(g) == 4NO(g)+6H2O(g),减少副反应的主要措施是____ ____、___ _____。
(2)其他条件相同,在甲、乙两种催化剂作用下,NO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
工业上选择催化剂乙的原因是_____ ;2017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段考高二级化学科试题答案1.A2.D3.A4.D5.D6.B7.B8.A9.B 10.D 11.B 12.C 13.A 14.C15.(8分)(1)P4(s,白磷)===4P(s,红磷) ΔH=-120 kJ·mol-1(2)3∶1 2450 kJ (3)-900 kJ·mol-116.(9分)(1) 50% (2)25% (3) 75%17.(12分)(1)2MnO4—+ 5H2C2O4+ 6H+=2Mn2++ 10CO2↑ + 8H2O(2分)(2)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H2C2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分)(3) 1.0×10-2mol / (L·min) (2分)(4)①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2分,不指出MnSO4(或Mn2+)扣1分] ② MnSO4(2分)③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2分,不写“与实验1比较”扣1分)或:所用时间(t)小于1.5min(或其他合理答案)18.(7分)(1)低于; (1分)从图型起点可知:5m LHC l溶液和45m LN a 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2分)(2)3:2 (1分) 0.75(1分); H+(aq)+OH-(aq)=H2O (l)△H=-k J•mol-1或HC l(aq)+N a OH(aq)=N a C l(aq)+H2O (l)△H=-k J•mol-1(2分)19.(22分)每空两分Ⅰ.(1)逆。
(2)固或液。
Ⅱ.(1)X;bd(2)增大NO2浓度。
(3)C(4)曲线1分,标注1分Ⅲ.(1)选择合适的催化剂、控制O2用量(2分)两个措施各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