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七单元 第23课《古诗两首》 (1)一课一练(苏教版五年级下)
- 格式:doc
- 大小:248.00 KB
- 文档页数:2
23、《古诗两首》一、多音字:散sàn (散步)sǎn(散文)荷hé(荷花)hè(负荷)二、重点解释翻墨:打翻了的黑墨水。
未:没来得及。
白雨:白色的雨点。
跳珠:跳动的珠子。
本文指雨点大,杂乱无序。
毕竟:终归;到底。
四时:指四季。
接天:与天连接。
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写莲叶之多,望不到头。
映日:与太阳相映。
别样红:与往日不一样的红,因为荷花在阳光映照下,显得特别红艳。
整首诗解释: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色的云像打翻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色雨点就像珍珠一样乱跳,跳入船中。
忽然一阵卷地而来的大风把云和雨吹散了,此时从望湖楼下往上看,湖水一片汪洋,就像天空那样广阔。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到底西湖六月中的景色不与四季相同。
莲叶于天连接,无边无际,碧绿碧绿,荷花与日相映,谁曾见过这样的鲜红?三、按课文内容填空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苏轼,写的是疾雨急来急去的变幻景色。
一二句写浓云骤雨,三四句写雨过天晴。
整首诗中把黑云,白雨,青山的色彩进行对比,突出夏季骤雨的特点,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杨万里,写的是晴好天气下西湖中莲荷的壮美。
一二句议论,三四句写景。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全诗构思奇特,诗画相合。
3、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不同之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景物多(云、雨、风、水;山、船、地、楼),变化快(“未遮山”“乱入船”“忽吹散”“水如天”为瞬间变化),动态多(翻、遮、跳、入、吹),是在楼上所见的雨景。
句句写景,句句含情。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只写“莲叶”“荷花”两景,突出静态美,色彩美,无边无际的壮阔美。
是在寺下所见的晴天湖景。
两句议论,两句写景。
这两首诗在写景方面有什么相同之处?都是写六月的西湖的景色,景中有情,情在景中。
皆具诗情画意。
第 23 课:古诗两首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边画“——”。
醉( zuìzhuì)书卷 (ju àn ju ǎn)地净慈寺(sìshì)翻墨 (mòmù)映(yìn yìng)日无量碧(bì biè)二、比一比,再组词。
墨()连()何()竟()碧()默()莲()荷()竞()壁()三、解说词语。
翻墨:跳珠:无量碧:别样红:晓:四时:四、默写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五、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所写,他笔下的云、雨、风各具特点。
诗人把乌云比作“”,把大雨比作“”,用“”写出了风的大,显得形象生动,极富立体感。
诗中的望湖楼在今日的(哪里)。
2.六月的西湖天气变化极快,先后。
诗句描绘的色彩极其丰富,云与雨形成鲜亮的对照,山是色色的,而雨后的湖水与天空都是色的。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代诗人杨万里送挚友时所作的一首诗,送其他时间是,送其他地址是,诗中主要抓住了西湖的和两样光景,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的画面。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边一年四时风光如画,风景宜人,诗中的“、”表达了诗人的感觉;诗句“、”再现了西湖六月的风景特点,成为千古佳句。
六、阅读、累积。
1 / 2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这首诗把西湖比作,描述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点的漂亮风景,衷心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以后,人们把西湖称为“”,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诗句中与“淡妆”相对应的是“”,与“浓抹”相对应的是“”。
苏轼的作品我们读过好多,如《》、《》等。
你还知道宋代的诗人和作品有:《》;《》。
2.描绘西湖的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描绘荷花的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2 / 2。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24课古诗两首练习
24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第一课时)
1、把本诗读熟。
(1分钟)
2、划分诗的节奏及练读。
(1分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解释词语(3分钟)
翻墨:白雨:跳珠:卷地风:
4、依据词义及图画解释诗意。
(5分钟)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5、诗中写了()、()、()、()、()、()等景物。
本诗写的是什么?从诗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诗中那些地方用了比喻?(在书上批注)
6、是人除了酒醉,会有()使他醉呢?本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7、诵读这首诗,在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24、古诗两首一、多音字:散:sàn()sǎn()荷:hé()hè()二、重点解释1、词语解释:翻墨:未:白雨:跳珠:毕竟:四时:接天:无穷碧:映日:别样红:2、整首诗解释:(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3)解释词语并说说句子的意思①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翻墨:。
跳珠:。
句子:。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无穷碧:。
别样红:。
句子:。
三、填空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是()代诗人()写的。
全诗写的是()的变幻景色,写()、()、()、(),生动形象;写()、()、()、(),句句求实。
诗人写出了西湖先()后()的奇特景象,把“黑云”比作(翻墨),把“白雨”比作(),用“()”写出了风大。
2《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代诗人()送好友()时所作,送别的时间是(),地点是(),他写出了(“接天莲叶”)和(“映日荷花”)的奇丽美景。
其中(“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是议论,表达了作者的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是写景,景在议后,目的是(突现景美),这两句诗对仗工整,意境广阔,成为千古流传的佳句,诗人用(“无穷碧”)突出了(莲叶一碧千里,仿佛与天相接),既写出了(莲叶之多),又渲染了(天地的广阔)。
而“(别样红)”则写出了(荷花在阳光的映照下特别红艳的奇丽美景)。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宋】苏轼,一二句写浓云骤雨,三四句写雨过天晴。
整首诗中把黑云,白雨,青山的色彩进行对比,突出夏季骤雨的特点,写出了雨前,雨中,雨后的景色变化。
4、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作者:【宋】杨万里,一二句议论,三四句写景。
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
全诗构思奇特,诗画相合。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①相同点:(1)都是写(六月的西湖的景色),(景)中有(情),(情)在(景)中。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一课一练 1.古诗三首(有答案)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yún tián sāng shùfúxiǎo二、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昼(zhòu zòu)出耘田夜绩(j īj ì)麻。
..2.彩丝穿取当(dāng d àng)银钲(zēng zhēng)。
..3.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ō)。
.三、形近字组词。
昼()耘()桑()晓()供()但()耕()嗓()浇()洪()四、依据意思写出诗句。
1.少儿不理解怎么种田织布,但也在桑树放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赏识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突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裂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慢慢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要求达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乡村子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绘乡村()、()、()、()四个季节的风景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此中的一首,描绘乡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天真嗜玩的心理特点切入,为读者描述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古诗两首字词模块一、我拼得准,写得好。
líluòh údiéh ónɡxìnɡlián x īqi ánɡtóu zh ùsù二、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应怜(yīnɡyìnɡ)柴扉(fēi fěi)..柴扉(cái chái)住宿(xǔsù)..印苍苔(yìn yìnɡ)一径深(jīnɡjìnɡ)..句子模块三、增补诗句,并解说加点字的意思。
1.应怜________印苍苔,小扣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孩急走.____________,飞入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为以下诗句选择正确的解说。
1.应怜屐齿印苍苔。
( )①应当珍爱留在这葱绿苔藓上的脚迹。
②应当珍爱这里的光景,不要让木屐下边的齿踏坏了这葱绿的苔藓。
2.树头花落未成阴。
( )①路边树上的花都落了,长出的新叶不多,不够旺盛。
②路边树上的花都落了,长出了好多新叶,形成了大片绿阴。
读写模块五、课外阅读。
清平乐·村居1辛弃疾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鹤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恶棍,溪头卧剥莲蓬。
1.解说下边词语的意思。
茅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媚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恶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诗中一共描绘了三个孩子的形象,他们分别在做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写出来:大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小的儿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两首》同步试题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五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两首》同步试题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五年级语文下册1.5《古诗两首》同步试题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5 古诗两首字词模块一、我拼得准,写得好。
líluòhúdiéhónɡxìnɡliánxīqiánɡtóu zhùsù二、用“____"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应.怜(yīnɡyìnɡ) 柴扉.(fēi fěi)柴.扉(cái chái)住宿.(xǔsù)印.苍苔(yìn yìnɡ)一径.深(jīnɡjìnɡ)句子模块三、补充诗句,并解释加点字的意思。
1.应怜.________印苍苔,小扣.柴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儿童急走.____________,飞入菜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为下列诗句选择正确的解释。
1.应怜屐齿印苍苔。
( )①应该爱惜留在这翠绿苔藓上的脚印.②应该爱惜这里的景物,不要让木屐下面的齿踏坏了这翠绿的苔藓。
最新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 古诗三首。
一课一练同步练习(含答案)一、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并完成后面练。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昼出耘田,村庄儿女各当家。
XXX早,也傍学种瓜。
1.选择下列加点词语的正确意思。
耘田()①在田里锄草②犁地傍()①靠近②并排2.用自己的话写出这首诗后两行的意思。
答案:1.夜晚敲打XXX,孙子还不知道如何XXX和织布。
2.小孩子们虽然不怎么懂得XXX和种菜,但是他们在桑树下模仿大人的样子,也种瓜了。
二、查资料,抄写一首自己喜欢的其他田园诗。
答案:乡村四月作者:XXX(宋)XXX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
才了蚕桑又插田。
第二课时一、写出加点词语的意思。
稚子弄冰宋代:XXX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敲成XXX穿XXX,忽作玻璃碎地声。
1.稚子:指幼稚、天真的孩子。
2.钲:一种金属打击乐器。
3.磬(qìng):一种用玉或石制成的击乐器。
4.玻璃:一种天然玉石,也叫XXX,并不是现在的玻璃。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稚子弄冰》前两句的意思。
答案:清晨,满脸稚气的小孩,将夜间冻结在盘中的冰块脱下,用彩线穿取,当做银钲。
第三课时一、把诗句补充完整,并用自己的话写出所填字词的意思。
村晚宋代:雷震草满池塘水满(),山衔落日()寒漪。
牧童()横牛背,短笛无腔()吹。
1.陂:池塘。
2.浸:淹没。
3.归去:回去。
4.信口:随口。
二、用自己的话写出《村晚》后两句的情景。
答案: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二、五年级语文阅读理解训练2.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冬阳·童年·骆驼队伍XXX①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②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③爸爸在和他讲价钱。
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
9 古诗三首一、读拼音,写词语。
mó tiān yí liútì lèi wū xiá()()()()二、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孤城遥.望玉门关(远远的)B.青春..作伴好还乡(春天)C.五千仞岳上摩天..(一种旅游玩具项目)D.不破楼兰终不还.(回来)三、对课文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本课三首古诗全部都是描写边塞的诗。
B.《从军行》的第一句既描绘出了边塞防线的景色,也渲染了战争将至的紧张气氛。
C.《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后两句抒情做了铺垫。
D.《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抒发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结束的消息时无比欣喜的心情。
四、根据课文内容和你的理解填空。
1.《从军行》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边塞诗人____________,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的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土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它是对整个西北边陲的一个鸟瞰,一个概括。
全诗表明了将士们驻守边关的宏伟壮志。
2.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这首诗,前两句用____________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____________作了铺垫;第三句“____________”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____________”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写的,杜甫是唐代伟大的____________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______”。
这首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地刻画了诗人的狂喜,上句写“狂”态,下句则写“狂”想。
5、古诗两首一、多音字。
应:yīng()yìng()落:luò()là()二、解释。
游园不值:值:应:怜:苍苔:小扣:柴扉:疏疏:径:深:树头:未:阴:急走:三、解释带点的词语,再写出诗句的意思。
1.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怜()扣()意思:。
2.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走()急走()追()意思:。
四、填空:1、《游园不值》是()代诗人()写的。
与“游园不值”相一致的一句诗是(“”),虽然“柴扉”久扣“不开”,但是诗人从探出墙头的(“红杏”)中感受到无法阻挡的(“”),后两句诗中蕴含着一个深刻的哲理(一切新生事物就像出墙的红杏一样是无法阻挡的,它总会冲破阻力向前发展。
)2、《宿新市徐公店》是()代诗人()所作。
题目的意思是()。
全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的生动场面。
前两行写(),突出了(),其中点明暮春时节的一句诗是(“树头花落未成阴”)后两行写(儿童的活动),表达了诗人对()的赞美和对()的喜爱之情。
3、描写儿童生活情趣的诗句不少,请再写三句。
3、杨万里是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4、《游园不值》:这首七言绝句描写了作者游园未遇主人,红杏出墙的动人情景。
表现了春天。
5、题意:。
6、诗意:。
7、《宿新市徐公店》:。
8、题意:.五、拓展1、《夜书所见》叶绍翁。
2、《小池》杨万里。
3、关于描写春色的诗:《春晓》:《春日》:《惠崇<春江晓景>》:4、关于描写儿童的诗句:《村居》:《池上》:《四时田园杂兴》:。
最新课标SJ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学期备课素材第七单元第23课《古诗两首》
杨万里简介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
汉族江右民系。
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
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
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
开禧二年(1206年),杨万里病逝,年八十。
获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
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
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著有《诚斋集》等
第 1 页共 1 页。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一课一练姓名_____________ 等第____________一、基础知识训练营1.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绩.麻(jìjí)稚.子(zìzhì)提供.(gōng gòng)(bēi pī) 浸寒漪.(yī qí)玉磐.(qìn qìng)陂岸..2.下列加点词语在诗句中的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昼出耘田..供耕织(还不懂得)..夜绩麻(在田间播种) 童孙未解B.稚子..金盆脱晓冰(幼小的孩子) 也傍.桑阴学种瓜(靠近)C.山衔落日浸寒漪.(水中的波纹) 短笛无腔信口..吹(随口)3.根据要求写诗句。
(1)本课中描绘出乡村傍晚幽静美丽的自然风景的诗句是:。
(2)表现孩子们将夜间冻结在盆中的冰块取出来,用彩线穿起提在手中这一过程的诗句是: 这两句诗表现了孩子们(寒天弄冰敲击银钲)之趣(在正确的选项上打“√”)。
4.品读诗句,完成练习。
(1)敲成玉磬穿林响,忽作玻璃碎地声。
①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冰掉在地上的声音比作。
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古诗中很常见,请从你积累的古诗中选两句写下来:②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这两句诗选自《稚子弄冰》,作者是南宋诗人杨万里。
( )B.这两句诗描写的是:小孩轻轻敲打冰块发出的声音像玉磬声一般穿林而过,忽然听到了冰块落地,发出了如“玻璃”破碎的声音。
( )C.诗句中的“玻璃”指的是我们现代的玻璃。
( )D.这两句诗表现出儿童以冰为磬、自得其乐的盎然意味。
( )(2)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①根据诗句的意思完成填空。
诗句描写的是一个牧童,用笛子吹出的曲子的场景。
②判断下面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A.这两句诗用词贴切,用“横牛背”和“信口吹”表现出牧童自在悠闲的乐趣。
( )B.这两句诗写了牧童傍晚时分独自一人回家,衬托出乡村晚景的萧瑟。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一、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用“”画出划线字的正确读音。
天色pò xiǎo(),勤劳的农民伯伯已经开始yún tián ()了,cǎi sānɡ()姑娘也忙碌了起来,连幼稚(zh ì zì)的孩童也帮着打扫院子。
二、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里。
1.下列对诗句“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昼”“夜”这两个表示时间的字,让我们感受到了村庄儿女的辛苦和勤劳。
B.“各当家”蕴含着“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一道理。
C.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D.诗句大意是说白天在田间锄草,夜晚搓麻线农家男女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各有自己的本事。
2.请选择下列诗句中含有的游戏的正确选项:①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②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③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
();④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A.放风筝B.捉知了C.钓鱼D.捉蝴蝶三、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句中。
A.村庄儿女各当家B.忽作玻璃碎地声C.童孙未解供耕织D.山衔落日浸寒漪(1)敲成玉磬穿林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昼出耘田夜绩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草满池塘水满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傍桑阴学种瓜。
四、阅读理解。
(ー)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ー)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1.诗句中生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解:理解,懂得。
B.供:从事。
C.傍:傍晚。
2.诗人用一个“__________”字,就将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刻画的惟妙惟肖。
3.诗中描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別在做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三、四联诗句,写出你想到的情境,体会其中的乐趣。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有答案)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二、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昼.(zhòu zòu)出耘田夜绩.(jī jì)麻。
2. 彩丝穿取当.(dāng dàng)银钲.(zēng zhēng)。
3.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ō)。
三、形近字组词。
昼()耘()桑()晓()供()但()耕()嗓()浇()洪()四、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下册一课一练1.古诗三首(有答案)1.古诗三首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òu yè yún tián sāng shù fú xiǎo二、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1. 昼.(zhòu zòu)出耘田夜绩.(jī jì)麻。
2. 彩丝穿取当.(dāng dàng)银钲.(zēng zhēng)。
3. 草满池塘水满陂.(bēi pō)。
三、形近字组词。
昼()耘()桑()晓()供()但()耕()嗓()浇()洪()四、根据意思写出诗句。
1.儿童不明白怎么耕田织布,但也在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当欣赏者正醉心于那穿林而过的响声时,忽然却听到了另一种声音——冰块落地,发出了水玉破碎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那小牧童横骑在牛背上,缓缓地回家去,他拿着一支短笛,随口吹着,也没有固定的曲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按要求完成填空。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一首田园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这是诗人退居家乡后写的一组大型的田家诗,共六十首,描写农村()、()、()、()四个季节的景色和农民的生活。
本诗是其中的一首,描写农村()中的一个场景。
2.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
这句话出自()代诗人()所作的七言绝句《稚子弄冰》。
全诗四句,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的场景。
第23课:古诗两首
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醉(zuìzhuì)书卷(juàn juǎn)地净慈寺(sìshì)
翻墨(mòmù) 映(yìn yìng)日无穷碧(bìbiè)
二、比一比,再组词。
墨()连()何()竟()碧()
默()莲()荷()竞()壁()
三、解释词语。
翻墨:跳珠:
无穷碧:别样红:
晓:四时:
四、默写古诗。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五、填空。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
所写,他笔下的云、雨、风各具特点。
诗人把乌云比作“”,把大雨比作“”,用“”写出了风的大,显得形象生动,极富立体感。
诗中的望湖楼在今天的(哪里)。
2.六月的西湖天气变化极快,先后。
诗句描写的色彩极其丰富,云与雨形成鲜明的对比,山是色色的,而雨后的湖水与天空都是色的。
3.《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代诗人杨万里送好友
时所作的一首诗,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诗中主要抓住了西湖的和两样景物,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的画面。
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那儿一年四季风光如画,景色宜人,诗中的“、”
表达了诗人的感受;诗句“、”再现了西湖六月的景色特点,成为千古佳句。
六、阅读、积累。
1.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把西湖比作,描绘了它时候和时候各具特色的美丽景色,由衷地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后来,人们把西湖称为“”,就是从这首诗中来的。
诗句中与“淡妆”相对应的是“”,与“浓抹”相对应的是“”。
苏轼的作品我们读过很多,如《》、《》等。
你还知道宋朝的诗人和作品有:《》;
《》。
2.描写西湖的诗: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描写荷花的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