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川学区石门小学薄弱学校规划现状表
- 格式:xls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2
薄弱学校计划薄弱学校计划是一项旨在提高薄弱学校教育质量和改善学校基础设施的计划。
该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帮助薄弱学校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和综合素质,实现教育公平。
一、背景介绍薄弱学校是指教育资源相对匮乏、教学质量较低、师资力量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存在问题的学校。
由于种种原因,这些学校的教育质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薄弱学校计划应运而生。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 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和学习环境;- 培养薄弱学校的教师队伍,提升他们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改善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2. 意义:- 实现教育公平:通过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公平;- 人才培养: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培养优秀人才打下基础;- 社会稳定:改善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提升学校的整体形象,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
三、实施步骤1. 评估与选择:- 对薄弱学校进行评估,了解其存在的问题和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选择优先支持的学校,确定实施计划。
2. 资源投入:- 提供资金支持,用于改善学校的基础设施、购买教育资源等;- 派遣专业师资,为学校提供教学指导和培训。
3. 教师培训:- 举办教师培训班,提升薄弱学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参加教育研讨会、培训课程等,拓宽他们的教育视野。
4. 教育资源支持:- 提供优质教材、教学用具等教育资源,丰富学校的教学内容;- 建立图书馆、实验室等教学设施,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5. 效果评估:- 定期对薄弱学校进行评估,了解改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实施策略,进一步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四、案例分析以某薄弱学校为例,通过薄弱学校计划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 教育质量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2024年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自查报告引言为贯彻落实国家教育均衡发展战略,提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本年度我们开展了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的工作。
本自查报告旨在总结工作成果,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一、工作背景与目标(一)工作背景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成为制约教育质量提升的瓶颈。
为此,我们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将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作为本年度的重点工作。
(二)工作目标提升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校舍、运动场地等。
完善教学设备,更新图书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优化学校管理,提升办学质量。
二、自查工作实施(一)自查范围本次自查覆盖全县范围内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薄弱学校。
(二)自查内容校舍建设与维护情况。
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配备情况。
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
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情况。
(三)自查方法文档审查:审查学校提交的自查报告及相关文件资料。
现场考察:实地考察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环境。
问卷调查:向教师、学生及家长发放问卷,收集意见和建议。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办学条件改善效果。
三、自查结果(一)基础设施改善情况校舍建设:多数学校完成了校舍的新建或改造,校舍条件得到显著改善。
运动场地:部分学校扩建或新建了运动场地,满足了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
(二)教学设备与图书资料配备情况教学设备:大多数学校更新了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
图书资料:学校图书室藏书量有所增加,图书种类更加丰富。
(三)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情况教师配备:学校教师队伍得到了补充,教师数量基本满足教学需求。
教师培训:开展了多次教师专业培训,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四)学校管理与教学质量情况学校管理:学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管理水平有所提升。
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所提高,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3篇农村学校布局调整调查汇报第1篇一、现状区10个镇、办,现有各类小学127所,其中完小79所(内含18所中心小学),初小(1-3年级)和教学点(1-2年级)48个。
另外还有8所撤并后闲置的村小,其中有1所村小有1个占编制的管理人员。
20xx年小学生在校总人数16577人,小学在岗教职工1051人,师生比1:15.8。
127所小学校园总面积1019710平米,生均校园面积61.5平米;校舍总面积124221平米,生均校舍面积7.5平米。
在127所小学中,其中有57所属学生数少的村小,学生数最多的只有46人,而57所村小在校生总人数只有870人,教师数136人,师生比1:6.35。
这类村小中,只有1个班级的学校16所,只有2个班级的26所,只有3个班级的10所,有4个班级的3所,有5个班级和6个班级的各1所;这些学校中的在校生人数,5人以下的19所(其中1所只有1人),6人至10人的6所,11人至20人的18所,21人以上的14所;学校只有一名教师的17所,只有2名教师的18所,3名教师的8所,4名以上教师的14所。
在调研组实地前往的7所村小中,有3所这样的学校。
其中孤山村小有2个班、2名教师、20名学生;新河村小2个班、2名教师、11名学生;而龙亭村小1个班、1名教师、2名学生。
上述57所村小校园占地面积339127平米,校舍面积29509平米。
生均校园面积近390平米,校舍面积近34平米。
龙亭村小,校园面积1500平米,校舍面积278平米,该校连续几年都是2名学生,生均校园面积750平米,校舍面积139平米。
二、问题与分析按照省编制部门制定的编制规范,小学教育的师生比为1:23至1:25,区农村小学的总体师生比为1:15.8,教师数和学生数相比,超编人数达330人,从理论上看,人力资源浪费严重;若是以57所学生数少的村小中师生比1:6.35而论,人力资源浪费可谓惊人了。
2024年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
然而,我国仍存在许多薄弱学校,他们的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低下。
为了推动教育公平,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水平,我们制定了2024年薄弱学校帮扶计划。
一、背景与意义薄弱学校主要集中在农村地区或人口较少的地方,他们的师资力量不足,教科书、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匮乏,致使教育质量严重滑坡。
这不仅影响了薄弱学校学生的发展,也加剧了城乡教育发展的差距。
因此,制定薄弱学校帮扶计划具有重要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
首先,薄弱学校帮扶计划能够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
通过投入资源、提供师资支持等方式,改善学校的师资力量、教育设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其次,薄弱学校帮扶计划有利于缩小城乡教育发展差距。
通过对薄弱学校的帮扶,可以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最后,薄弱学校帮扶计划也有利于培养人才,推动社会进步。
优秀的教育资源能够培养出优秀的人才,进一步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二、目标与措施为了实现2024年薄弱学校帮扶计划的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措施:1. 提供师资支持。
招聘优秀的教师,到薄弱学校执教,提升学校的师资力量。
同时,通过培训、师资交流等方式,加强薄弱学校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理念。
2. 投入教育资源。
为薄弱学校提供教科书、仪器设备等教育资源,改善学校的教育条件。
此外,还可以与其他学校、教育机构合作,共享教育资源,提高整体教育水平。
3.加强管理支持。
建立健全薄弱学校的管理机制,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效能。
同时,加强对薄弱学校的督导和评估,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4.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引导薄弱学校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的变革和创新。
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力。
三、保障措施为确保薄弱学校帮扶计划的顺利实施,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小学学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规划方案(2015—2017年)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有关工作的通知》(教督函〔2015〕1号)、《云南省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细则》(云政教督办〔2014〕1号)的要求,为认真做好XX乡(镇)XX中(小)学2015—2017年均衡发展基本办学条件达标规划工作,确保2017年学校基本办学条件达到国家、省规定标准,特制定本规划方案。
一、基本现状分析(-)学校概况学校始建于1949年,坐落于麻栗坡县东部。
所属于潘家坝村委会,辖23个村民小组,有总人口2867人。
2014年9,有教学班8个,在校生142人(其中附属幼儿班35人)。
在编教职工17人,其中实有在岗教职工17人,1人在麻栗镇跟班。
(二)基本办学条件现状分析1.生均占地面积(2261m2):学校现有占地面积2261m2,生均8.53m2,省定标准13.6m2,与标准相比少1500m2o2.生均绿化面积(30m2):学校现有绿化面积30m2(其中天然林0m?),生均0.11m2,省定标准1.5m2,与标准相比少400m2o3.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34m2):学校现有校舍建筑1034m2,实有不合格校舍161m2,实有合格校舍882m2(其中学生宿舍161∏Λ教师周转宿舍Orn2、体育馆OnI?、其他用房0疗,共计0 ),生均合格校舍面积882m2,省定标准4.m2,与标准相比少200m2o4.生均体育场地面积(500曲):学校现有体育场地500m2,其中体育馆0m2,生均0πf,省定标准 6.3m2,与标准相比多少1200m2o5.小学数学(科学)实验仪器配备:学校数学按一类配备,科学实验仪器按一类配备,省定标准一类,符合达标要求。
6.音体美器材器材配备:学校音乐器材器材按二类配备;体育器材按二类配备;美术器材按二类配备,省定标准一类,不符合达标要求。
7.百名学生计算机(台):学校有计算机教室。
薄弱学校计划一、背景介绍薄弱学校计划是针对我国教育领域中存在的一些薄弱学校而制定的一项教育改革计划。
这些薄弱学校往往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导致学校的教育质量较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为了改善这些学校的教育状况,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薄弱学校计划应运而生。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薄弱学校计划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提升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改善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其与其他优质学校不相上下。
2. 原则:- 公平原则:薄弱学校计划要求公平对待每一所薄弱学校,不论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
- 教育优先原则:薄弱学校计划将教育放在优先位置,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
- 综合施策原则:薄弱学校计划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全方位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
- 精准扶贫原则:薄弱学校计划将重点关注贫困地区的薄弱学校,帮助贫困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
三、实施措施1. 师资支持:- 招聘优秀教师:通过招聘优秀的教师,提高学校的师资力量,增强教学质量。
- 培训教师:为薄弱学校的教师提供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
2. 教育资源投入:- 提供教育设施:为薄弱学校提供必要的教育设施,如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改善学习环境。
- 资金支持:向薄弱学校提供资金支持,用于购买教学用具、图书、实验器材等,提升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
3. 课程改革:-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特点,优化课程设置,提供更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
- 强化素质教育:加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4. 家校合作:- 加强家校沟通:建立良好的家校沟通机制,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
- 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相关的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支持和引导孩子的学习。
四、评估与监督薄弱学校计划的实施过程需要进行评估与监督,以确保计划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1. 效果评估:定期对薄弱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评估,了解改革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
关于我县合格学校建设的调查与思考石门县教育局为全面了解我县合格学校建设情况,总结成绩和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探讨如何加大力度进一步推进我县合格学校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合格学校建设在我县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最近,我们组织了对全县合格学校建设情况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2009年全县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13所(蒙泉镇磐石中学、白云乡中心学校、易家渡镇中心学校、太平镇中心学校、三圣乡中心学校、维新镇中心学校、夹山镇中心学校、磨市镇中心学校、南北镇中心学校、蒙泉镇明德小学、皂市镇明德小学、壶瓶山镇完小、三圣乡完小)。
到目前为止,蒙泉镇磐石中学学生宿舍,白云乡中心学校学生宿舍,南北镇中心学校教学楼维修,磨市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皂市镇明德小学学生宿舍维修、围墙,壶瓶山镇中心小学大门、围墙、运动场,维新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蒙泉镇明德小学运动场、道路、值班室,易家渡镇中心校厕所、三圣乡中心小学教学楼、食堂维修、运动场,三圣乡中心学校运动场这些基建项目都已竣工。
夹山镇中心学校学生食堂,太平镇中心学校学生宿舍,三圣乡中心学校学生宿舍主体完工。
二、主要措施及成绩今年以来,在各级政府大力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县教育局积极稳妥地推进合格学校建设工作,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统一认识,落实责任,把合格学校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为提高全县上下对创建合格学校的认识,县教育系统层层召开会议,组织学习上级文件,宣传合格学校创建工作的意义,使全县上下充分认识到,开展合格学校创建工作是巩固“两基”成果,提升办学水平,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是端正办学思想,维护教育公平,发展教育事业的良好契机。
去年12月份,县两办下发了《关于印发<石门县建设教育强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石办【2008】60号),将合格学校建设列入教育强县建设的重要内容。
今年2月份,县委书记熊大顺主持召开县委常委办公会议,会议明确要求:“当前要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切实改善办学条件”。
262019 年第4 期基础教育论坛J I C H U J I A O Y U L U N T A N(下旬刊)区域教育二、提升教育均衡发展软实力——铸红色之魂“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
”基于学校文化建设的特殊性,我校从搬迁伊始,就将学校文化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石门小学依托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这一得天独厚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地域历史特点和办学实际,确立以“红色”为统领的学校文化建设思路,重点打造以精神传承为内涵、管理创新为动力、教学特长为手段、行为养成为目标、环境建设为载体的学校文化。
石门小学坚持把各项工作融入到大文化建设中,把红色文化元素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用独特的视角精心培育校园文化建设新亮点。
精心打造以“寻找红色足迹”为主题的红色文化长廊,以“诵读经典 润泽心灵”为主题的国学文化长廊和科技艺体特色文化长廊,努力做到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个角落都育人。
班级文化以“左权精神”为核心,每个班级均以“红心”冠名,处处彰显红色文化主元素,让红色文化从小根植于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生活区文化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着力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在生活中学会勤俭节约、团结友爱、真诚有礼、遵规守纪,真正达到健康成长、内涵成长、文明成长的红色终极目标。
“建设学校文化,既需要以环境文化作基础,更需要以课堂文化作底蕴。
可以说,课堂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最高境界。
”在县教体局“三全”管理、“三五”教育实践活动、大语文战略的指导和引领下,学校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研学旅行、国学经典诵读、每日讲故事、书法天天练、科技体验、文明礼仪教育、腰鼓《三字经》、布艺手工、综合实践、情景剧等一系列活动,寓德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文明修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身体素质。
依托红色教育特色,学校推出了以红色为主的各种社团,红歌社团、红心美术社团、红心舞蹈社团、红心手工社团、梦想科幻社团,特别重点打造了梦想科幻室,在保红传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自查报告第一篇: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自查报告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自查报告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的教学硬件设施上了一个新台阶,有效的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现将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实施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学校现有6个教学班,15名教职工,168名学生。
教学设备用房的面积和数量,各种柜、架、台的数量,体育场地的面积和跑道长度列表如下:科室面积(㎡)数量(个)柜、架、台备注仪器室25115柜(二)进度安排经区务会议研究决定,我校定于2020年实施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改造计划。
四、保障措施为保障本项工作落到实处,特成立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领导小组:组长:***(韦家河小学校长)副组长:***(韦家河小学总务主任)组员:***领导小组要进一步制定细化本项目实施监督检查的措施,及时制定规划执行、资金使用、项目管理、评估验收等相关制度,保证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
五、项目方案(一)、校舍建设项目方案经学校会议研究决定:学校拟拆除早期建设多的土木结构学生教室120平方米、土木结构图书室70、土木结构厕所98平方米,在学校东北角原址新修学生食堂一座。
1、项目名称:田家河乡韦家河小学薄弱学校改造计划食堂建设项目2、面积及结构:长30米,宽5米,面积为150平方米,框架结构一层。
3、工程预算:每平方米按2500元计算,工程造价为37.5万元。
(二)、学校设施设备购置方案为了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工作的正常开展,拟新购置教育教学设备、音体美器材、生活设备等设施设备51.9万元,具体说明如下。
1、教育教学设备购置:其中课桌椅100套,每套150元,价值1.5万元;数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3万元;科学教学仪器2套,价值4.5万元;计算机10台,价值5万元。
以上计14万元。
2、新建学生活动场地:新修30m*17m的篮球场一座,面积为510㎡;1m*5d的长100m 的直跑道1个,面积为500㎡。
薄弱学校计划薄弱学校计划是一项旨在改善教育质量和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该计划主要针对那些教育资源匮乏、教学质量较低的学校,旨在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匡助这些学校提高教育水平,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一、背景介绍薄弱学校计划是教育部门针对我国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制定的一项教育改革政策。
在我国,由于地域差异、经济发展水平不均等原因,一些学校的教育资源相对较少,教学质量也相对较低。
这些学校往往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简陋、教育经费不足等问题,导致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质量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因此,薄弱学校计划的实施对于改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计划目标薄弱学校计划的目标是通过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匡助薄弱学校提高教育水平,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
2. 提供更多的师资支持,改善薄弱学校的师资力量。
3. 改善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
4.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支持,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
5. 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三、实施措施为了实现薄弱学校计划的目标,教育部门将采取一系列的实施措施,包括:1. 加强对薄弱学校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
2. 提供专业的培训和指导,提高薄弱学校的教师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
3.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师资支持,通过调整编制和派遣优秀的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
4. 加大对薄弱学校的经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5. 改善薄弱学校的教学设施和教育资源,包括提供更多的教学设备、图书和学习材料。
6. 加强薄弱学校的管理,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育质量。
四、计划效果评估为了确保薄弱学校计划的有效实施,教育部门将定期对计划的效果进行评估。
评估的主要内容包括:1. 教育质量的改善情况,包括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的教学水平等指标。
2. 教育资源的投入情况,包括教育经费的使用情况、教学设施的改善情况等。
附件3-3
甘肃省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计划投资情况表
填报单位(公章):填报人:审核人:填报时间:
注: 1、本表相关数据用附表3-2上的数据乘以相关单价填列,无校舍建设和设备购置内容的学校不填。
校舍土建按2000-2500元/㎡,塑胶运动场按300元/㎡,其它按附件1所列单价(标准)测算后填报。
2、办学类型: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乡镇(含片区)小学、村级小学、教学点,分别用“A”、“B”、“C”、“D”、“E”表示。
3、规划性质:新建、改扩建、迁建、添置设备,分别用“2”、“3”、“4”、“5”表示。
4、拆除重建校舍需经校安工程排查鉴定并出具相关部门的鉴定报告。
5、表间关系:列6=列7+列20+列21;列7=列8+列9+列12;列9=列10+列11;列12=列13+列14+列15+列16+列17+列18+列19;列21=列22+列23+列24+列25+列26+列27+列28+列29+列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