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九单元导学案西师版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13
西师⼤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九单元总复习教案(含教学反思)第九单元总复习9.1 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课本101页的相关内容教学提⽰这节课是⼀节复习课,在师的引导下经历对万以上数的认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让学⽣把前⾯学习的内容进⾏梳理。
在这节课中让优⽣涉及⼀些难点的题⽬,让掌握的差的同学对薄弱环节进⾏巩固。
教学⽬标知识与能⼒:1、让学⽣认识计数单位“万”、“⼗万”、“百万”、“千万”和“亿”。
掌握亿以内的数位顺序表,能正确读亿以内的数。
2、在熟练掌握多位数的数位顺序表的基础上,能够根据数级正确地写出多位数,通过讨论与交流,总结出多位数的写法。
3、让学⽣在经历⽐较两个多位数⼤⼩的过程中,利⽤万以内数⼤⼩的⽐较⽅法类推出⽐较亿以内数⼤⼩的⽅法。
学会⽤万或亿作单位表⽰数。
4、掌握数字编码的基本特点,学会运⽤数字进⾏简单的编码。
5、能正确使⽤计算器进⾏⼤数的计算。
过程与⽅法:在复习整理中,感受分类、极限、估计等数学思想,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掌握⼀些整理知识的⽅法,养成及时整理所学知识的好习惯。
感受数与⽣活的密切关系,并发展数感。
感受⼤数与⽣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价值,激发学⽣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万以上数的读法和写法;万以上数的⼤⼩⽐较;⽤万或亿作单位表⽰数;数字的编码;⽤计算器计算。
难点:中间有0的万以上数的读法;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的意义;探索读数、写数的⽅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学⽣准备:教学过程(⼀)知识总体回顾:师和学⽣⼀起回忆万以内数的认识中所涉及的知识点。
指导学⽣说出万以内的学习内容包括:万以上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读法、万以上数的写法、万以上数的⼤⼩⽐较、⽤万或亿作单位表⽰数、省略万或亿后⾯的尾数。
根据学⽣的回答板书本单元所学习的内容。
师和学⽣交流:这节课我们从这样⼏个⽅⾯⼀部分⼀部分地进⾏复习。
板书课题:万以内数的认识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进⾏系统回顾,让学⽣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55~56页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回顾和整理的过程,通过对多位数加减法的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培养学生的归纳、整理的能力。
2.通过对多位数加减法的整理与复习,提高学生对多位数加减法口算、估算、用计算器计算能力和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体验对本单元知识的有序整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一、回顾整理1.出示教科书第55页主题图:教师:请同学们看看主题图讲的什么事?学生: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在回忆本单元学了哪些内容。
教师:学了本单元,我们有哪些收获?请大家说一说。
学生1:会把大数目化成“万”作单位来口算。
学生2:会用计算器计算大数的加减法计算。
……教师:我们能不能把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整理一下,让我们大家更加清晰、明了。
教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四人小组交流,最后组内形成较为合理的方案,在班内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出示如下知识结构图:多位数的加减法口算和估算口算化成“万”作单位数的口算整千数相加减估算——“四舍五入”改写成整万数口算用计算器计算认识、了解计算器用计算器计算多位数加减法加减法的关系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算式中的未知数、验算运算定律及性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性质简便计算教师:请同学们根据知识结构图一一举例。
二、巩固拓展1.教科书第55页第1题。
(填一填,说一说填数的依据)2.教科书第55页第2、3题。
3.教科书第56页练习十一第1、2、4题。
三、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收获?。
第九单元总复习学习目标:1、对本学期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2、进一步巩固数的概念,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统计观念、获得自身数学能力提高得成功体验。
学习重点:乘法与除法: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得除法。
学习难点: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时安排:5课时17-1 “多位数的认识”的复习学习目标:1、对多位数的认、读、写、比较大小进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读、写多位数的一般方法,突出规律性。
2、熟练掌握数级的概念并加以运用。
3、培养学生用类比、类推的方法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数的概念的巩固。
学习难点:“四舍五入”法。
教学过程:一、根据导学案预习。
1、复习多位数的读法。
教材117页的第1题(1)下面这些数都是几位数?4231579 30050082 3960400000(2)有谁可以准确地读一读?(3)读数时应注意哪些问题?2、复习多位数的写法。
教材117页的第2题(1)写出下面各数。
三百零三万零三百零三一千零五十万四千零二十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万(2)我们在写多位数时应注意什么?3、复习数级的概念。
完成教材110页的第3题将下面的数改写成以“万”“亿”为单位的数。
(1)说一说我们学过的数级。
(2)用“万”“亿”做单位的数有什么优点和缺点?4、复习“四舍五入”法。
完成教材111页的第4题。
(1)16483520 9528641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2)2709546312 983536478 (省略亿位后面的位数)对子相互检查小组长检查小组长向老师汇报预习情况。
二、出示目标:三、分配任务:第一组:教材110页的第2题第二组:完成教材110页的第3题第三组:完成教材111页的第4题四、小组合作交流五、展示提升六、点评归纳七、达标测评1、读出下面各数。
763412859 30500603 20920100002、写出下面各数。
四千零三十九万六千零六二千万零七百三十亿零八十四万零九百零二3、求近似数12347682113 99995000 (省略万位后面的位数)29949995000 9735374999(省略亿位后面的位数)17-2 “乘法和除法”的复习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乘、除法口算,复习因数和积的关系以及商变化的规律。
《不含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导学案)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①自己列式尝试解决。
②你能用一个算式算出一共要多少元吗?列式:)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①自己列式尝试解决。
②你能用一个算式算出应找回多少元吗?列式:==《含有小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导学案1)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①自己列式尝试解决。
《用两步混合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导学案(1)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2)①自己列式尝试解决。
)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求小青有多少张邮票,必须先知道自己列式尝试解决。
《认识数位顺序表》导学案2、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表。
(1)数位。
用数字表示数时,把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叫做数位。
《多位数的读法》导学案)上面的数,哪些0要读,哪些(把要读的“0”用“”画出来))归纳0的读法。
①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②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何想法?《多位数的写法及大小比较》导学案2)练一练。
)①写多位数时,应从()位写起。
②先写()级的数,再写()级的数,最后写()位数不同的,位数()的那个数就大。
《用万和亿作单位表示数》导学案《数字编码》导学案(1)了解邮政编码的含义。
引导学生认识邮政编码中各个数字分别表示特定的含义。
(2)了解邮政编码的作用。
(3)即时练习。
(1)自学。
(2)交流。
在学号“0510241”中,“05”表示什么?“10”表示什《整理与复习:四则混合运算》导学案《口算与估算》导学案)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讨论交流怎样计算多位数的加减法。
①260000+320000=()。
②26+32=(),所以26万+32万=()说说:你从题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自己尝试列式计算。
)讨论交流算法。
≈万,140753 ≈201980 - 140753 ≈万。
《用计算器计算》导学案2、探究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总复习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第107页主题图、万以上数的认识,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数,掌握改写万以上数的方法。
2.亲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万以上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孩子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册教材的内容,从今天起我们将进行期末总复习。
(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书的学习内容1.回忆整理:(1)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本册的教学内容。
(2)这么多内容散乱无序,怎样我们才能比较清楚地了解本期的知识点呢?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通过对知识进行整理)(3)想想我们学过哪些整理知识的方法?请孩子们在小组内商量,选择你们喜欢的恰当的方法将本学期所学知识进行整理。
我们比一比哪一组整理的即清晰又有特色。
2.汇报交流: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交流的同时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3.总结:刚才孩子们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了整理,都清晰地反映了我们本学期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非常不错。
接下来,我们先来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1.复习数位顺序表(1)说说什么叫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十进制计数法。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2.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90060800 7000700070 50708000000①读一读。
请孩子们读出下面各数。
(先抽读,再全班齐读。
)②说一说。
四年级班数学教学案课题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教材第70~74页。
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难点经历统计的过程教学准备小黑板课时划分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谈话引入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问: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71页的统计表中。
提问: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5) 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学生回答学生整理数据。
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提问: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6) 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7) 组织交流。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交流独立完成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作业设计P72-73 第二、三题四年级班数学教学案课题条形统计图教材第75~78页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使学生知道统计图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比较形象具体,便于分析研究问题,学会整理出数据制成的统计图。
西师版四上完整教案教案:《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针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以及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等相关内容。
通过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教材内容,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学会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重点熟练掌握四年级上册各单元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运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1.第一单元:巧算整百教学内容:掌握将两位数近似整百的方法,练习运算整百的加减法。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回答问题等方式引入新知识;(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通过小组竞赛形式进行游戏练习。
2.第二单元:加减法小能手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体会加法交换律和减法换位律。
教学活动:(1)通过观察算式和数字情况,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规律;(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学生配对练习,两人互相出题并互相检查。
3.第三单元:整体和部分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整体和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活动:(1)通过教师提问和学生答题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2)学生完成课本上相关的练习;(3)小组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之间进行讨论。
4.第四单元:数的个、十位数教学内容:学习并掌握两位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之间的关系,练习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活动:(1)通过游戏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与教师进行互动;(2)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3)小组合作完成综合性的问题解决。
五、教学反思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使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进一步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课题商的变化规律的应用编写教师授课时间第9课时审核人学习内容教材第88页例9、10学习目标1、会灵活运用商的变化规律。
2、检查商的变化规律的运算中是易错之处—余数。
3、培养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结论的能力。
重点难点商不变性质中的余数问题。
环节学案导案自主学习1、算出答案,并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200÷4= 1440÷36=400÷8= 360÷9=1000÷20= 720÷18=2、填空(1)被除数不变,除数乘3,商()(2)被除数不变,除数除以4,商()(3)除数不变,商扩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就要()。
(4)被除数不变,要使商扩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就要()。
引导自学: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88页,学完后完成自主学习相关练习。
2、完成练习之后,学生相互检测、交流疑问。
3、老师巡视,参与小组交流,并及时提示点拨。
质疑探究知识点一:运用商不变性质使计算简便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使计算简便。
290 ÷ 25= 720 ÷ 18=↓×( ) ↓×2 ↓÷( ) ↓÷9____ ÷ ____ ____ ÷ ____2、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900÷25= 730÷80= 220÷30=知识点二:余数的变化规律算一算69÷5= 690÷50=45÷8= 450÷80=39÷4= 390÷40=1、教师强调先独立观察并完成知识点的相关练习。
学生可以从知识点的操练中利用商的变化规律进行简便运算,同时对余数有所关注。
2、归纳:根据商不变规律,当被除数和除数末尾都有0时,可以在它们末尾画去同样多的0再除,商不变。
如果有余数,在写余数时,要添上与被除数画去的同样多的0。
角的度量(导学案)一、引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常会接触到与角有关的知识,比如钟表上的指针、路标上的箭头等等。
那么,你知道一个角是如何度量的吗?在本次导学案中,我们将一起来探究一下角的度量。
二、角的概念先来回顾一下角的概念。
我们将两条线段(或射线)的公共端点称为这两条线段(或射线)的交点(或端点),那么,这两条线段(或射线)所夹的部分就被称为角。
如下图所示:A*/ \\/ \\B *———*———* C在图中,“*”表示的就是两条射线的端点A、B、C,它们所围成的区域就是一个角∠ABC(读作“角ABC”)。
三、角的度量在数学中,角的大小是通过度数来表示的。
一个完整的圆周共有360°,因此,我们将圆周平均分成360份,每一份就是1°。
对于一个角来说,它的度数就是该角所占据的圆周中的份额。
例如,在下面这幅图中,AB是半径,BOA为直径的圆内的角,我们可以用该角所占据的圆周份额来表示它的大小。
A*/|\\/ | \\/ | \\B *———*———*———* C\\ | /\\ | /\\|/*O由于BOA所占据的圆周为整个圆周的一半,因此,它的度数为180°,即∠BOA=180°。
同样的,我们可以使用以下规律来求解一个角度数:•直角的角度数为90°。
•两个相互垂直的直线所成的两个角的度数相等,均为90°。
•顶点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相邻角的度数相加为180°。
•顶点在同一直线的两个对顶角(非相邻)的度数相等。
四、总结在本导学案中,我们学习了角的度量,即以度数的形式来描述一个角的大小。
我们可以将一个圆平均分成360份来表示角的大小,也可以使用四种方法来求角的度数。
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将深入研究角的性质和运用。
四小年秋期教学计划表学科学数班级四、2班任课教师学生情况分析本班有学生名,男生名,女生名。
所教班级通过三年的学习,绝大多数学生掌握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本技能和能力,并对数学学习感兴趣。
计算能力、判断能力以及分析概括能力得到提高,操作能力得到发展,思维水平有明显进步。
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有部分学生自控力比较差,单元知识能过关,但综合能力较差,对于概念理论知识理解过于肤浅,对知识运用也欠灵活,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浮躁,计算能力较差,还需进一步提高,应用题分析能力也比较欠缺,个别学生需继续加强辅导。
从学生习惯方面看,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坐不住,不按时完成作业,做题马虎,丢三落四,抄错数字,不善于检查,不用直尺等许多学习习惯有待改善。
本学期将重点抓好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创设愉快情境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进入最佳学习的状态。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万以上数的认识,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相交与平行、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条形统计图、不确定现象、3个数学综合实践活动等学习目标设定第一单元:万以上数的认识1、能正确读写亿以内的数,会用万、亿为单位表示大数。
2、能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大数的近似数。
3、结合现实情境感觉大数的意义,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第二单元: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1、能利用已有知识经验口算整万数加减法,并能进行万以上数的加减法的估算。
2、认识计算器,能用计算器计算较大数的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加减法的互运关系和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经历加法运算律的探索发现过程。
能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5、在多位数加减法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情感体验。
第三单元:角1、认识线段、直线和射线,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会画线段、直线和射线。
2、理解角的意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九章总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学习目标】1.进一步复习亿以内数的数位顺序表。
2.进一步复习巩固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比较大小,省略亿、万后面的数。
【温故互查】回忆万以上数的认识的相关知识,完成下面任务。
(需要时查阅课本)1、复习数位顺序表(1)回忆一下亿以内数的数位,背诵并写出来。
(2)给亿以内数的数位分级。
个级表示有几个();万级表示有几个();亿级表示有几个();(3)每两个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是()2、复习亿以内数的读法(1)读数时,先用竖虚线把数(),再从()位读起。
(2)读完万级或亿级要在后面加()(3)每级中间有一个或几个0,都();每级末尾的0()3、复习亿以内数的写法(1)首先分级,先写()级,再写()级,最后写()级;(2)每一级都从()位到低()位一位一位地往下写,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占位。
4、比较大小(1)位数不同的两个数,()的数较大;(2)位数相同的两个数,()位大的那个数就大;最高位相同的,左起第()位大的那个数就大……,知道两个数比出大小为止。
5、省略“亿”“万”后面的尾数。
(1)数的改写整万数可以改写成用()做单位的数,整亿可以改写成用()作单位的数;改写后他们的大小不会改变,所以用()符号连接。
改写时整万数末尾的()个0可以用“万”字代替;整亿数末尾的()个0可以用()字代替。
(2)求近似数先分级,找到要省略的尾数。
如:123 6045 ,36 99004670用()方法求近似数,这种方法决定“舎”还是“入”的关键是看省略尾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否满(),不满()就“舎”,满了()就“入”。
改写后他们的大小发生改变,要用()符号连接。
【自学检测】1、填空。
⑴10个一千是(),()个百万是一千万。
⑵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⑶1702030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⑷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
20秋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9单元总复习(教案)3、问题解决⏹教学内容课本 102页的问题解决。
⏹教学提示在师的引导下经历问题解决进行回顾和整理的过程,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法。
让学生把前面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
在这节课中让优生涉及一些难点的题目,让掌握的差的同学对薄弱环节进行巩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整理做工问题、路程问题和简单的归一问题的解决方法。
2、掌握一题多解。
过程与方法: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解决方法,养成自觉进行知识的整理和复习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整体认知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做工问题、路程问题和简单的归总问题的解决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总体回顾:师和学生一起回忆问题解决所涉及的知识点。
指导学生说出学习内容。
预设:做工问题、路程问题和简单的归总问题。
师和学生交流: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复习。
板书课题:问题解决设计意图:通过对本节课知识进行系统回顾,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复习路程问题多媒体出示:甲地距乙地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到达乙地一共需要多少小时?师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所运用的数量关系式。
并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解决。
预设: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已知条件:(1)甲地距乙地480千米;(2)2小时行驶160千米;(3)照这样的速度。
问题:到达乙地还多少小时?这是一道路程问题。
先求汽车的速度:160÷2=80(千米);再求行完全程需要多少小时:480÷80=6(小时)480÷(160÷2)=480÷80=6(小时)答:到达乙地一共需要6小时。
学生板书师小结:这是一道稍复杂的路程问题,但在解决的过程中根据的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复习做工问题多媒体出示:王师傅加工450个零件,前5天加工了225个,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任务一共需要多少天?师让学生找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所运用的数量关系式。
第九单元总复习第2课时整理与复习(二)教材第103~1071.通过复习,引导学生加深对直线、线段和射线的理解,进一步认识2.3.4.5.6.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与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7.8.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9.教学过程前面我们对数与代数进行了复习,今天我们将对空间与图形和统计、1.让学生说说本学期学过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点。
2.让学生说说哪些内容最易出现错误。
3.让学生回顾这几节的知识点,并画出树状图。
1.(1(2)让学生说说什么是角,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学过的角有几种(3)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10(4)课件出示相应的判断题。
2.(1)让学生说说1平角、1(2)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1~12题。
3.(1(2(3)让学生说说画角和量角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4.(1)让学生说说什么样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什么叫两条直线互相(2)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3(3(4)让学生说说画垂线和平行线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1.让学生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2.让学生说说做相关条形统计图的题最易出错的地方。
3.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4题。
1.说一说:用“可能”“不可能”“一定”“不一定”等词语分别说一句话。
2.试一试:指导学生完成总复习的第15题。
五练习二十四的第18~201.本次课堂作业请登录查询下载“课堂作业设计”。
(word版,可修改)2.板书笔记教学反思本节课按照教材编排的五个部分运用“领——扶——放”的方法,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
整节课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小组交流、讨论完成练习。
教师在学生讨论交流时,要适时加以点拨,并对学生的闪亮点予以鼓励。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使全部的学生都构建起完整的知识框架,有个别基础较差的学生还存在知识的欠缺,教师应及时对这些学生提供帮助,使人人都能学到有用的数学,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教学内容课本 102页的效果处置。
⏹教学提示在师的引导下阅历效果处置停止回忆和整理的进程,并在处置效果的进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实践效果的处置方法。
让先生把前面学习的内容停止梳理。
在这节课中让优生触及一些难点的标题,让掌握的差的同窗对单薄环节停止稳固。
⏹教学目的知识与才干:1、整理做工效果、路程效果和复杂的归一效果的处置方法。
2、掌握一题多解。
进程与方法:在温习进程中掌握一些处置方法,养成自觉停止知识的整理和温习的好习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络,协助先生构成全体认知结构。
⏹重点、难点重点:做工效果、路程效果和复杂的归总效果的处置方法。
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处置复杂效果。
⏹教学预备教员预备:多媒体⏹教学进程〔一〕知识总体回忆:师和先生一同回想效果处置所触及的知识点。
指点先生说出学习内容。
预设:做工效果、路程效果和复杂的归总效果。
师和先生交流:这节课我们从这样几个方面一局部一局部地停止温习。
板书课题:效果处置设计意图:经过对本节课知识停止系统回忆,让先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重点。
(二)温习路程效果多媒体出示:甲地距乙地480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6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抵达乙地一共需求多少小时?师让先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效果,所运用的数量关系式。
并让先生在练习本上处置。
预设:数量关系式: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条件:〔1〕甲地距乙地480千米;〔2〕2小时行驶160千米;(3)照这样的速度。
效果:抵达乙地还多少小时?这是一路途程效果。
先求汽车的速度:160÷2=80〔千米〕;再求行完全程需求多少小时:480÷80=6〔小时〕480÷〔160÷2〕=480÷80=6〔小时〕答:抵达乙地一共需求6小时。
先生板书师小结:这是一道稍复杂的路程效果,但在处置的进程中依据的关系式是: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三)温习做工效果多媒体出示:王徒弟加工450个零件,前5天加工了225个,照这样计算,完成这项义务一共需求多少天?师让先生找出题中的条件和效果,所运用的数量关系式。
单元主备人:教师活动:课堂基础过关训练(1)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2)10个一千是(),10个一百万是(),10个一千万是()。
(3)2752006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读作()。
(4)30300030最高位的3表示(),中间的3表示(),最后的3表示()二、课后巩固作业(1) 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2) 4321>4320万()(3) 9□000≈9万,□里最小填0。
()(4) 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5) 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零四十。
()(6) 近似数比准确数都要大。
()学生活动:一、随堂练习(1)一万一千万一亿(2)十十亿位二十七亿五千二百万六千零九(3)三千万三十万三二、拓展练习活动意图:在复习数的读、写时,始终抓住“数级”知识,引导学生回想数的读、写法以及注意的地方,注意使学生养成“先看级再看位,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地读、写”的习惯,强化对知识的理解,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环节四:自我总结教师活动: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你们有哪些收获呢?课堂小结:师生一同总结学生活动: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的问题是:活动意图: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5.作业设计1、基础作业:教材112页“练习二十一”第一题2、巩固作业:教科书P112“练习二十一”第2题。
3、提升作:在里填上“>”“<”或“=”。
6.板书设计教师活动:一、课堂基础过关训练课件展示教科书P114“练习二十一”第12题二、课后巩固作业饼要4分钟(每面要2分钟)。
小军的妈妈准备烙6张饼,最少需要多长时间?6.板书设计学生活动: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交流。
可以先洗锅,再把烧热锅和敲蛋、搅蛋同时进行。
烧热油时可以切葱,最后炒蛋。
一共需要:2+2+1+4=9(分钟)。
2.奶奶烙馅饼,每一张馅饼烙第一面要用2分钟,烙第二面只要1分钟。
新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上册导学案及计划雁江四小2022年秋期教学计划表第一单元万以上学的认识【板书设计】例1:181+63=181-63=例2:2680+2500=5180(元)答:共要5180元。
用计算器计算:4980-2680=9126=7300=6897-5329=例3:7830+6780-13600=(㎏)算一算:1680+9275-732825736-8690+2673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学1、师:学生分小组汇报所调查的内容。
2、师:把汇报内容概括以展示。
3、师:各组分别找出所调查容的大学并找学员上来板书。
4、师:各组把学据相互读一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再选每组一名同学上来读。
5、师:结合课件,评一评哪个组调查的最仔细,最准确。
6、师:三峡工程不但宏伟,而为我国的人民的生活和工农业做了具大的贡献。
下面你们说说自己的想法1、生:边听边记录。
2、生:三峡水库的总库容39300000000立方米;资金投入共投入资金122000000000元;发电量84680000000千瓦,移民1130000人等3、生:写出有关的大学学据。
4、生:小组互读,不会的教一教,并选其上来读给全班同学听。
5、生:认真看课件展示内容,公平评比。
6、生安:认真想,小组可讨论,在别人说时要静聆听。
然后复述内容1、生:想一想方法,并独立做一做,再互评,后互读改后的学。
2、生:比较这些大学,并相互说一说比较的方法,再每组选人汇报。
2、生互说互评3、生:小组同学互说自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提高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
利用学生的好表现欲,提高其学习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互评、聆听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及小组互学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学实践与创新,培养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以及爱动脑的习惯,同改一改议一议比一比说一说1、请各小组把刚才的大学能改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改一改。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第九单元总复习第1课时万以上数的认识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1页,主题图及整理及万以上数的认识,练习二十四第1~4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巩固所学的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掌握数位顺序表,能正确地读写万以上数,掌握改写万以上数的方法。
2、亲历整理与复习本期所学知识的过程,初步学习一些整理数学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与复习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计数单位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能正确读写万以上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读写万以上的数;会改写万以上的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孩子们,我们已经学完了本册教材的内容,从今天起我们将进行期末总复习。
(板书课题)二、整理全册书的学习内容1、回忆整理:(1)请孩子们回忆一下,本学期我们都学习了哪些知识?学生回忆本册的教学内容。
(2)对这些知识你能进行分类整理吗?2、汇报交流:每一组选一名代表交流整理的结果和过程。
交流的同时师生共同评价各组的整理情况。
数的认识----万以上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四则混合运算、加减法的关系和加法运算律、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图形与几何----角、相交与平行、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不确定现象、综合与实践----三峡工程中的大数、惊人的危害、节约一粒米、3、总结:刚才孩子们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本学期的知识进行了整理,都清晰地反映了我们本学期的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都非常不错。
接下来,我们先来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
”三、整理复习万以上数的认识1、复习数位顺序表(1)说说什么叫计数单位、数位、数级、位数、十进制计数法。
(2)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2、复习万以上数的读、写法(1)读出下面各数。
4231579 90060800 7000700070 50708000000①读一读。
请孩子们读出下面各数。
(先抽读,再全班齐读。
)②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读万以上数的呢?在读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③议一议。
7000700070从右边起第一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多少?从右边起第二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多少?从右边起第三个7在什么位上,计数单位是什么?表示多少?这3个7表示的意思是一样的吗?为什么?(2)写出下面各数。
九千零六万零八百三百六十万零九百零三二十亿零七百六十八三百一十亿七千零八万三千零四十①写一写。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数,两名学生板演,再集体订正。
②说一说。
说说你是怎样写万以上数的呢?在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3、复习万以上数的改写(1)出示第101页第2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②万以上数我们是怎样改写的呢?4、复习比较数的大小(1)出示第101页第3题。
先回忆一下万以上数我们是怎样来比较大小的。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并抽生说一说比较的过程。
强调: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先看数位是否相同,位数越多的那个数就越大,数位相同,从高位比起,一位一位往下比,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四、巩固应用(多媒体出示)(一)填空。
1、10个一千是(),()个百万是一千万。
2、从个位起,第五位是(),计数单位是(),第九位是(),计数单位是(),第十二位是(),计数单位是()。
3、1702030009是()位数,它的最高位是()。
4、十万十万地数,数100次是()。
5、一个数是由7个十万、6个万和3个十组成的,这个数写做()。
6、一个数千万位上是8,万位上是5,其它各位上都是0,这个数是()。
7、1个百万是()个十万,1个千万是()个百万,()个百万是一亿。
8、在4和6之间填上()个0,这个数就万为四百万零六。
9、30300030最高位上的3表示(),中间的3表示(),最后的3表示()。
10、一个六位数,最低位上是1,任意两个相邻数位上数字的和都是6,这个数写作()。
11、591000是由()个()和()个()组成。
12、最大的九位数是(),最小的十位数是()。
(二)判断对错1、读数和写数都要从最高位读起或写起。
()2、4321>4320万()3、9□000≈9万,□里最小填0。
()4、四万零五百写作:40000500()5、404040读作四十万四千四十。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里。
1、13500000元=()。
A、135元B、1350元C、1350万D、1350万元2、读5000505这个数时,要读()个零。
A、1B、2C、3D、43、一个数最高位是()位,这个数是八位数。
A、百万B、十万C、千万D、亿4、有一个数,万级是207,个级是375,这个数()A、207375B、2070375C、20737505、下面各数中,最接近20000的数是()。
A、19998B、20003C、21000(四)在〇里填上“>”、“<”或“=”。
567765〇576756 3560000〇356万(五)按要求写数。
90000000000吨=()亿吨810000=()万(六)求近似数。
74380≈()万(四舍五入到万位)。
1309998572≈()亿(四舍五入到亿位)。
(七)用4、3、7、9和3个0按要求写出九位数。
1、写出最大的数;2、写出最小的数;3、写出一个0都不读的数;4、写出只读出一个0的数五、全课总结回忆一下本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六、作业练习二十四第1~4题。
第2课时数的运算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2第4~7题,练习二十四第105页第5~9题。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与复习,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深对计算器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对加减法的关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及熟练程度。
2、养成认真计算,细心检查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进行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计算,能运用运算定律正确熟练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学期学过的数的运算。
二、指导复习(一)复习口算。
1、直接说出得数。
(课件出示)2700÷30= 180÷60= 360÷40= 240÷60= 800÷40= 420÷60=130×50= 20×380= 150×60= 18×300= 23×400= 700×13=学生抢答,并说一说口算的过程及方法?(二)复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除法。
出示:690×32 480÷24 396÷53学生独立完成,抽三名学生板演,集体订正。
议一议: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的方法。
通过计算你认为笔算三位数乘、除两位数应该注意些什么?(三)复习加减法的关系。
(1)出示第102页6题。
26+()=58 ()-120=300 960-()=520 先让学生独立填空,再引导学生说说原因:26+()=58 括号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因数)()-120=300括号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被减数=差+减数)960-()=520括号填几,这是根据什么呢?(减数=被减数-差)(四)复习运算定律及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1、复习运算定律①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 a+(b+c)②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132-48-54=132-(□+□)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2、复习简便计算。
(1)用简便方法计算:689+194 78+46+154 785-184-216 85+41+15+59400÷25 2000÷125 624-297 451-202学生先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再让学生说一说,你都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的?(五)复习计算器。
1、出示第102页7题。
9658+20100-13500 2308×125 4504÷563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辅导。
学生完成计算后,全班核对答案。
三、课堂作业完成第105页第5~9题。
四、全课总结回忆一下本节课复习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吗?第3课时问题解决教学内容:西师版小学数学课标教材四上第102页第8、9题,练习二十四练习二十四第10~16题。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今天,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一起来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二、复习数量关系式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哪些数量关系式?(1)引导学生回忆两个数量关系式,教师并板书。
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总价÷单价=数量路程÷时间=速度总价÷数量=单价路程÷速度=时间(2)小结:应用上面的数量关系式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指导练习1、出示第102页第8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题中要求这批电脑有多少台?其实就是求什么?(工作总量)要求工作总量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工作时间我们知道吗?(知道)是多少呢?(11天)那工作效率呢?(不知道)1天工作的有几位师傅?(3位)那我们就要先算出3位师傅1天可以调试多少台电脑。
怎样列式呢?算出了三位师傅1天可以调试多少台电脑,就是算出了工作效率,能不能算出工作总量了。
(能)(3)尝试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抽两名学生板演并集体订正。
(4)让学生简单说明解题思路。
2、出示第102页第9题。
(1)理解题意先让学生读题,指名说一说题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1次运完要租多少辆客车,需要知道哪两个数学信息?(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一共有多少人。
)这两个信息都是知道的吗?(不是,一共有675人是知道的,1辆车可以坐多少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