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课件-高二地理自然灾害与我们 最新
- 格式:ppt
- 大小:522.51 KB
- 文档页数:10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性学习案例:自然灾害一、课题选择与教材分析:〈〈高二地理〉〉下册第6章第二节“自然灾害”是高中地理教学的一个重点。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材料,辅以多种媒体来组织教学,以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很难充分调动起来。
而采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提问的形式,拓展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辅以学生身份的多媒体演示文稿,使学生对“自然灾害”有一个真切体验。
通过学生尝试主动提出问题,从而为更好的解决问题做准备。
二、学生情况分析:高二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知识的积累已使他们能够接受和理解较深的知识。
在分析事物、处理问题时也具备一定的独立性,有自己的观点。
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培养学生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料的能力(即知道从何处获取及如何获取所需的信息与资料),更要培养他们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提问的能力和学习态度。
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拓展对自然灾害——地震的认识;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四、教学关键:由地震这一主题出发,从不同角度提出相关问题,为更好地解决问题做准备。
五、教学方法:主要运用讨论法和范例法,以培养学生综合、全面思考问题的能力来展开教学活动。
六、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技术作为研究工具和交流工具,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体现技术使用和学生学习之间的联系。
七、教学过程:一、引入:师:你们有没有听说过一个网站,叫悠游网,网址:.生:没有。
师:那你们有机会可以试一下,这个网站内有一个板块叫“十万个为什么”,你可以提任何问题,由它回答,非常有意思。
可问题的关键是,我们的脑子里到底有多少问题呢?我们是不是人越长大问题就越少?似乎很多现象都习惯成-自然,思维成定式。
今天,我们一起来尝试一下,大家开动脑筋,换一种思维方式,试试多提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