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 从这里出发 第2框 走向未来 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82.59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框走向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框走向未来》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开始对生活、对社会、对自我有更深入的思考。
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了解社会的发展历程,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从而激发起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同时,他们也需要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自己的法治意识,为将来成为合格的公民做好准备。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3.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以及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热情。
3.培养学生依法治国、遵纪守法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认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使命。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教材、案例、课件等。
2.准备教学场地,如教室、投影仪等。
3.准备教学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了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引发学生对社会责任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呈现相关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深入思考问题,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和法治意识。
走向未来关键词畅想未来1.为什么要畅想未来?【为什么】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______________,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要畅想未来?【为什么】(1)畅想未来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________、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2)畅想未来不是仅仅预设未来上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而是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________,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________的人生。
(3)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________的行动。
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____________,而且要积极关切____________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____________中走向未来。
关键词踏上新征程3.新时代为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是什么】我们生于伟大的祖国,欣逢伟大的新时代,国家政治稳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和谐,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____________。
随着____________的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动更加频繁,为我们的成长创造了更为______________。
4.我们应怎样踏上新的征程?【怎样做】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________,还要善于________,成就自己。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________与________,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一切趁现在,一切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______________,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
1.初中生活即将结束,我们在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时,畅想未来。
下列对畅想未来的意义表述正确的有()①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②畅想未来可以提升生命的质量③畅想未来延伸了生命的宽度和广度④畅想未来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A.①②③ B.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2.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未来将会很美好,每个人都会憧憬未来、畅想未来。
第二框走向未来【目标定位】一、教学目标二、重点难点1.重点:畅想未来。
2.难点:踏上新征程。
【课堂设计】一、情景导入国际著名导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曾携新作《圆梦巨人》现身清华大学,与中国最高学府的影迷们一起畅聊自己的电影世界。
他希望通过这部影片为观众开启一段奇妙旅程的同时,能够让孩子们学会勇敢,保持想象力;更希望能够让大人们在繁重的生活压力中,寻找遗失的童心。
为了鼓励年轻人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斯皮尔伯格还分享了自己入行时的经历。
他回忆说,自己在年轻时也需要带着自己拍摄的短片到处请人观看,最难的是如何让一个陌生人有耐心花20分钟看完短片。
而现在寄希望于互联网,将自己拍摄的作品上传到网络上,就有机会让普通观众、制片公司注意到你。
虽然斯皮尔伯格已七十多岁,已经拍摄了几十部影片,题材涉及多样,但他追梦的心从未停止。
他希望能够再拍摄一部“真正机器人”题材的影片,同时也希望有机会拍一部“传统音乐剧”,并以好莱坞的形式表演出来。
思考:从材料中斯皮尔伯格的所说所做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点拨:人生追求无止境。
只要我们找准方向,有梦想,有行动,就会让我们的人生更有价值,更有意义。
二、教学过程1.畅想未来活动一:编织梦想展示材料:茅以升11岁时,看到秦淮河上文德桥被蜂拥的人群挤塌,便立下将来为人民建造结实大桥的梦想。
茅以升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志向,他时刻都在朝自己的梦想目标前进着。
通过自己的勤奋学习,他掌握了最好的造桥技术。
面对外国专家“能在钱塘江上造大桥的中国工程师还没出世”的妄言,茅以升却矢志不渝。
后来,他终于主持设计并领导建造了我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钱塘江大桥,成为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教育家,实现了自己幼年时的梦想。
设问:茅以升是如何确立自己的少年梦的?这对我们畅想未来有什么启示?生:讨论回答。
归纳:畅想未来需要开阔的视野,把自己的爱好、需求与国家的发展、世界的繁荣、人类的梦想相结合。
活动二:追梦之路多媒体出示中国首位女航天员——X洋的图片教师:猜一猜——她是谁?学生:X洋教师:你知道她的故事吗?待学生讲述完毕,多媒体课件出示X洋成才道路上的一段经历:1997年,19岁的X洋以优秀的成绩,考入了某某第一飞行学院。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三单元走向未来的少年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框走向未来教案新人教版走向未来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明确畅想未来的目的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把个人理想与祖国需要结合起来。
能力目标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醒学生时间不等人,抓住每一天,踏上新的征程,走向成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到畅想未来不是不切实际的空想,要把握注意事项,规划有意义的人生,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如何畅想未来。
2.踏上新征程,展望未来。
难点:如何畅想未来。
班会活动、自主学习法、诗歌分析法、情境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1学时。
1.准备多媒体课件和相关图片等。
2.让学生为未来的生活做一个简单的计划。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播放张玉生演唱的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知道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我的未来不是梦/我认真地过每一分钟/我的未来不是梦/我的心跟着希望在动/跟着希望在动。
”老师:我可以看到优美的旋律引起了大家的共鸣。
是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今天,我们将学习这个主题——“面向未来”。
自主预习梳理新知1.想象未来:① 想象未来是为了丰富生活,提高生活质量,拓展生活的广度和广度,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和国家服务;② 想象未来的需求___________________;③ 想象未来不仅仅是预先设定未来的学校和工作,而是激发兴趣,大胆尝试,采取积极行动,不断反省自己,制定一个全面的计划——有意义的生活;④ 面对未来,我们不仅需要对未来有一个光明的愿景,还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
2.踏上新征程:①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__抓住机会__,还要善于__创造机会__,成就自己;②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__使命感__,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③走向毕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__成熟__的过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框走向未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框走向未来》,主要围绕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青少年如何应对未来社会的要求展开。
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旨在培养学生对未来的正确认识,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期待和憧憬,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性和担忧。
在这个阶段,他们对未来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形成对未来的正确认识和积极态度。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理解青少年在面向未来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未来观,激发他们对未来的憧憬和向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认识青少年在面向未来时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未来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未来社会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教师提问检查学习效果。
3.案例分析:呈现一组关于青少年面对未来挑战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青少年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能力。
4.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讨论如何培养面向未来的素质和能力,分享讨论成果。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和青少年应具备的素质。
走向未来【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主动规划人生,树立人生理想;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开始新征程。
知识目标明白我们需要根据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规划有意义的人生,明确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知道畅想未来的原因,明白踏上新征程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动规划人生,树立人生理想突破方法末来充满机遇和挑战,在面临人生的新选择时,我们要脚踏实地,科学规划。
本设计力图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并把这种经历融入教材之中。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环节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环节,师生共同探究,填写完成表格,让学生编织人生梦想,知道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
在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立志、追梦、圆梦,有益于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教学难点懂得畅想未来的原因,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突破方法校园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满怀憧憬,走向未来。
借助他人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行为,让问题探究更加开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强化体验,触动心灵,使学生在认识到目标和梦想重要性的基础上,内化实际行动,做一个真正有梦、敢于圆梦的人。
既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又以正面引导为主。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学法目标学习法、问题讨论法、阅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联系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学习讨论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收集学生三年来的一些照片、音像等资料,收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图片、视频,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准备若干精美的纸张或卡片,为自己设计一张或两张理想树,在理想树上绘制出自已10年或20年后要实现的人生理想。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活动导入:现场调查1.还记得三年前你的梦想是什么吗?哪些目标你已经实现?2.你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3.现在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4.你将怎样实现你的目标和职业理想?通过师问生答的方式完成调查.教师:同学们,初中三年是收获的三年,是我们成长的三年,也可能是遗的三年。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课时《走向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的第2课时《走向未来》。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未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鼓励他们设定目标,并给出了一些实现目标的方法和建议。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末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期待,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迷茫和担忧。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激励,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目标,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未来的重要性,认识到为未来做准备是自己的责任。
2.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帮助他们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3.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并设定明确、具体的目标。
2.重点:培养学生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奋斗的精神,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2.目标导向法:鼓励学生设定目标,并给出实现目标的方法和建议。
3.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和分享,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七课《从这里出发》。
2.课件:与本课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3.素材: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实例,用于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与学生讨论,引出本课的主题——走向未来。
让学生思考未来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为未来做准备。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成功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了解这些人在未来的道路上是如何做出选择的,以及他们是如何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未来规划,并给出实现目标的方法和建议。
教师在每个小组讨论结束后进行点评和指导。
走向未来【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愿意主动规划人生,树立人生理想;愿意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全力以赴地开始新征程。
知识目标明白我们需要根据自我需要和社会需要规划有意义的人生,明确奋斗目标。
能力目标知道畅想未来的原因,明白踏上新征程需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主动规划人生,树立人生理想突破方法末来充满机遇和挑战,在面临人生的新选择时,我们要脚踏实地,科学规划。
本设计力图在活动中创设情境,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并把这种经历融入教材之中。
“目标引领,自主学习”环节通过学生自学教材内容,可以让学生初步感知重点;通过“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环节,师生共同探究,填写完成表格,让学生编织人生梦想,知道树立梦想应注意的问题。
在合作探究、互动交流环节中,积极鼓励学生勇于立志、追梦、圆梦,有益于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
教学难点懂得畅想未来的原因,能够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突破方法校园是我们梦想起航的地方,让我们一起满怀憧憬,走向未来。
借助他人社会生活的实践经验,反思自己的行为,让问题探究更加开放,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活动之中,在活动中强化体验,触动心灵,使学生在认识到目标和梦想重要性的基础上,内化实际行动,做一个真正有梦、敢于圆梦的人。
既注意正确的价值导向,又以正面引导为主。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创设情境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任务驱动法学法目标学习法、问题讨论法、阅读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联系归纳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设计学习讨论问题,制作多媒体课件。
收集学生三年来的一些照片、音像等资料,收集各行各业成功人士的图片、视频,并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课前准备若干精美的纸张或卡片,为自己设计一张或两张理想树,在理想树上绘制出自已10年或20年后要实现的人生理想。
【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活动导入:现场调查1.还记得三年前你的梦想是什么吗?哪些目标你已经实现?2.你是怎样实现这些目标的?3.现在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将来想从事什么职业?为什么?4.你将怎样实现你的目标和职业理想?通过师问生答的方式完成调查.教师:同学们,初中三年是收获的三年,是我们成长的三年,也可能是遗的三年。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课时走向未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第七课从这里出发第2课时走向未来》的内容主要围绕如何正确面对未来,如何做好人生的规划展开。
本课时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未来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培养学生规划未来的能力。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的梦想,并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和社会需要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好奇和憧憬,同时也有迷茫和担忧。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对自己的未来有一定的设想,但缺乏具体的规划和行动。
因此,本节课需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未来,激发他们的梦想,并帮助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未来的重要性,学会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理想和社会需要来规划自己的未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规划未来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憧憬,培养学生的梦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使学生了解未来的重要性,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未来,激发他们的梦想,并帮助他们学会规划自己的未来。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的梦想。
2.小组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规划未来的能力。
3.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未来。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下册。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
3.案例:准备一些关于学生规划未来的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关于未来的图片,如科学家、艺术家、企业家等,引导学生思考自己的未来,激发学生的梦想。
最新九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第七课
第2框走向未来教案
一、教学目标
了解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面向未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明确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
二、教学重点
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
三、教学难点
踏上新征程。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歌曲链接:《光辉岁月》
想一想:你对未来有什么畅想?(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阐述)
提示:我们要抓紧大好时机,以“千里长驱无反顾”的精神,去开拓美好的未来!我坚信我们的未来是有成就的未来,是有辉煌业绩的未来!让我们插上知识的翅膀,向着理想飞翔。
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一话题。
(二)探究新知
目标导学一:畅想未来
(一)畅想未来的目的
1.材料展示:你还记得10岁那年的梦想吗?这些梦想,如今实现了多少?
1940年的一个下雨天,一个15岁的男孩在厨房里写下了一生中要完成的127条目标,在之后的半个多世纪里,他从未忘记自己的梦想。
这个男孩就是被称为“当代印第安纳·琼斯”的探险家约翰·戈达德。
戈达德把这127条包罗万象的目标称为自己的“生命清单”。
“一切都从写下目标的那刻开始。
”戈达德说,“如果你真知道你一生想要什么,你会惊奇地发现帮助你实现梦想的机会会自己跑来。
”
2.教师提问: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畅想未来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生命,提升生命的质量,延伸生命的宽度和广度,更是为了很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
(二)畅想未来的要求
1.阅读教材第87页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怀揣梦想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境与行动走向未来?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总结:畅想未来不是仅仅预设未来上什么学校,从事什么工作,而是要激发兴趣,大胆尝试,积极行动,不断地反思自己,全面规划有意义的人生。
(三)面向未来,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
1.阅读教材第87页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站在人类与世界未来的角度,谈谈你对“新故相推,日生不滞”这句话的理解。
2.教师讲述:“新故相推,日生不滞”出自明朝思想家、学问家王夫之所著的《尚书引义·太甲》。
新,即为新生事物,与旧相对。
日生,指太阳升起。
滞,停滞不前。
其大致意思是:新旧事物交替变更,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停滞不前。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面向未来,既需要对未来有美好的憧憬,也需要有脚踏实地的行动,我们不仅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关注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目标导学二:踏上新征程
(一)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
1.阅读教材第88—89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选择到普通高中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想一想高中三年的生活会是怎样的。
☆我会怎样与同学相处?
☆我会在哪些方面更趋于成熟?
(2)如果选择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习任务和目标是什么?
☆就业前景如何?
☆如何进行学业上的深造?
(3)如果选择直接踏入社会,请你完成以下内容。
☆我打算如何实现生活自立?
☆以初中毕业生的身份踏入社会,我可能会遇到哪些困难?
☆我打算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如果想继续学习,我有哪些途径?
2.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3.师生总结: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的广阔舞台,我们要做好准备,抓住机会,还要善于创造机会,成就自己。
同时,我们所面临的挑战与问题,也让我们增添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提醒我们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一切趁现在,一切趁年轻,勇往直前,朝着既定的目标,去想、去做、去体验、去搏击风浪、去迎接考验。
(二)踏上新的征程
1.阅读教材第90页“探究与分享”。
(1)如果你有一个庆祝自己毕业的仪式,你会邀请谁参加?你为什么想邀请他参加?他会为你庆贺什么?
(2)如果让你去参加一个同伴的毕业仪式,你愿意选谁?你会为他庆贺什么?
2.歌曲链接:(多媒体链接歌曲——毕业歌)
3.学生分组讨论回答。
4.师生总结:走向毕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
让我们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5.师生齐读: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向未来进发!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畅想未来的目的和要求,知道了面向未来离不开实际行动,要正确理解自己的人生规划,而且要积极关切人类与世界发展的前途和命运,在学习和实践中走向未来。
同时理解了踏上新征程的机遇和挑战,明确了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友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