谜格的定义和分类
- 格式:pdf
- 大小:476.13 KB
- 文档页数:7
常见的迷格介绍难度较大的灯谜一般都有谜格。
谜格到底有多少种,说法不一。
往多说四百多种,往少说也一百挂零。
不过,常用的也就二十几种,最常用的不过十来种。
下面介绍一下这些常用的谜格。
第一节移字类谜格这一类谜格,常常是通过变动谜底中一个或几个字的位置,然后再跟谜面相扣合。
移字类谜格有好多种,最主要的有四种:1、秋千格:谜底限定为两个字。
这两个字要互相调换位置后再扣合谜面。
就像荡秋千,由下摆上去(正读),再由上荡下来(倒读)。
正读是谜底,但不扣谜面。
倒读谜底才能扣合谜面。
比如这条谜语:问苍茫大地(秋千格打地理名词一)怎么猜呢?得先从谜面入手。
“问”可以解释为“质问”,“苍茫大地”可以解释为“土地”。
连起来就成了“质问土地”。
联系谜目的要求一想,可以看出,我们只取其中的两个字“质土”。
把它们调换位置就是谜底:“土质”。
“土质”倒读正好扣合谜面:质问土地——问苍茫大地。
再看一个谜语:大家看(秋千格打名词一)先把谜面会意成另外的说法,“大家”有“众”的意思。
“看”即“观”,这样就会意成“众观”两个字,把它们位置一调换,就得到了谜底:“观众”。
“观众”在意思上并不扣合谜面,但把它倒读成“众观”,正好扣合谜面“大家看”。
2、卷帘格:猜法跟秋千格相似,也要把谜底倒读来扣合谜面。
不同的是谜底的字数必须在三个字以上,猜的时候像倒卷竹帘一样,所以叫“卷帘格”。
请看这条谜语:党内不以官衔互称(卷帘格打成语一)还是先从谜面入手,把谜面的意思会意成“一块儿称同志”。
其中“一块儿称”可以解释成“合道”(“道”有说、叫、称等意思)。
这样连起来就成了“合道同志”。
把它倒读就是谜底:“志同道合”。
再看一条谜语:函授(卷帘格打常用语一)函授这个词很常见,现在不是经常举办各种函授班吗?就是“用信讲”的意思。
倒读就变成了“讲信用”,这正是谜底。
3、上楼格:这种格的谜底至少要有三个字。
猜的时候,把谜底中最后一个字向前移动作头一个字,就像人们上楼一样,这样来扣合谜面。
中国灯谜谜格中国灯谜谜格谜格也称谜律,就是在某些谜语制谜和猜谜的时候,必须遵守的各种特殊格式。
不是所有的谜语都要用“格”,但凡是用格的谜语就得按各种格的规定来猜,否则就无法猜中。
谜格在清朝中期逐渐兴起,到晚清,根据各种谜书来考查,谜格实不下数十上百个。
至今有的谜格已被淘汰,但也有的在新的基础上得到了发展。
仍为人们所喜闻乐见。
常用的迷格有:解铃格解铃格来自“解铃还须系铃人”这句成语。
明代瞿汝稷编的《指月录》里有段记载:有个法眼大师问众和尚:“系在老虎脖子上的铃,谁能解下来?”泰钦禅师回答:“原来系铃的人能解下来。
”解铃格是它的借义。
古代是用圈读的方法来处理四声的变化和改读本音的。
凡是改读字的本音,就要在字的右上方用朱笔圈上红圈,好像铃铛,一看就知道应该改读他音,这叫做圈读。
解铃格就是把应圈读的字,故意取消圈读,仍读本音。
还有一种不读本音而故意圈读即改变四声的,叫系铃格。
如:劳动竞赛(打一古人名)谜底是“比干”,“干”字读平声gān;与谜面扣令的“干”字应圈读为去声gān。
皓首格李陵与苏武诗有一句“皓首以为期”,皓首是年老发白之意。
所以谜底的首字是白字,叫皓首格,也叫白头格,素冠格,冠玉格,谜底的前两个字都是白字叫双皓首。
如:废品(射水浒人名一)谜底是“吴用”,首字是白字,应是“无用”。
素心格陶潜《移居诗》有一句“闻多素心人”,素心是心地洁白之意,所以谜底中间的字是白字叫素心格,也叫玉带格、玉腰格。
谜底必须是三个以上的单数词。
如:分外眼红(打一京剧名)谜底是“一箭仇”,中间“箭”字是白字,应是“一见仇”,与“分外眼红”相扣。
粉底格谜底最末一个字是白字。
如:垂钓(打一数学名词)谜底是“等于”,末一字“于”是白字,应为“鱼”。
梨花格岑参在《白雪歌》里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梨花格就是借用了这诗意,谜底全是白字。
如:不容易湿(打一历史朝代名)谜底“南朝”,是“难潮”的谐音。
丹心格阮籍诗:“丹心失恩泽”,丹心谓忠正之心。
谜格名例释藏格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内附、帷灯、藏藏、暗附.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其中藏有某种谜格,要根据所藏格的格规格法对谜底进行处理,使之与谜面相扣合.例如:“心不在焉”(杂技节目一),谜底是“空中秋千”,按格扣面为“中空”.它与探骊、隐目等格的主要去区别是该格要标出谜目,而前几种格则不标.抵销格又名停云、削剩、销剩、封闭、金蝉、抵消、暗重门等.规则:谜底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成,前词一部分由后词抵销,关联词如“掉、去、省、没、迁、无”等字.相互抵销后以所余字扣谜面.例如:“尖端”(泊号二),谜底为“小遮拦、没遮拦”,将谜底中相同的“遮拦”抵销,“没”字摒除,所剩“小”与谜面“尖端”相扣.调首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掉首、掉头、回首、调头、低首、睡鸭、乙上、上钩、拗顶、拗相、拗项等.规则:谜底多于两字,头两字交换位置与下面的字连读扣面.例如:“礼貌守则”(四字常用语一),谜底为“明文规定”,按格扣面为“文明规定”.移帜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拔帜格.格名源于汉将韩信入赵营拔赵帜而立汉帜的故事.规则:谜底多于两字,某字的一半移在间隔若干字的另一字旁合读.例如:“真可无忧”(成语一),谜底为“何乐而不为”,按格扣面为“可乐而不伪”.梨花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谐音、谐声、借音、会声、别字、梅花、全谐音、全谐、全白、白冰、飞白、白水、玉冰、玉壶冰、石灰、粉面、玉人、妙手空空、杏苑摘花等.格名源于唐诗“千树万树梨花开”等句,原诗梨花隐白雪,用于格名借喻白(别)字,又由“千、万”构成全白之意.规则: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字字谐读.例如:“独自售货”(国名一),谜底为“丹麦”,按格扣面为“单卖”.白头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皓首、雪面、素珠、粉面、的颡、雪帽、戴雪、望月、粉头、白首、老人、寿星、的颅、冠玉、素冠等.规则: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首字谐读.例如:“废品”(泊人一),谜底为“吴用”,按格扣面为“无用”.粉底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粉尾、履雪、履霜、踏雪、立雪、素履、素覆、白足、鸭掌、孝履等.规则: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最后一字谐读.例如:“不弯不曲”,(数学名词一),谜底为“绝对值”,按格扣面为“绝对直”.折屐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屐、半袜、半靴、折脚、折腿、折履、半履、敝履等.格名源于晋代谢安闻侄破苻坚,过户限折断屐齿而不觉的故事.规则:谜底须在两字以上,最后一字是上下结构的字,只取上半部的字连同上文读.例如:“知”,(泊号一),谜底为“智多星”,按格扣面为“智多日”.折领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领格.摘领格的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四字,第二字只读上下之一半.例如:“苽”,(成语),谜底为“顺藤摸瓜”,按格扣面为“顺艹摸瓜”.只履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履、踦履、侧履、偏履等.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最后一字左右拆开,只读半边.例如:“虚度光阴”,(鸟名一),谜底为“白鹇”,按格扣面为“白闲”.折巾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折钗、摘巾、半帽、侧帽、侧巾等.格名源于东汉郭泰的故事,他曾遇雨而折巾一角,时人多模仿,称为林宗巾.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第一字只读半边.例如:“南甜,北咸,东辣,西酸”(成语一),谜底为“饶有风味”,按格扣面为“食有风味”.摩顶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齐飞、摘顶、摘盖、揭顶、半帽.揭顶格、脱帽格的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去掉第一字的上半后读.例如:“秋雁兮飞何方”,(人名一),谜底为“蒋南翔”,按格扣面为“将南翔”.半面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玉璜.规则:谜底不少于两字,每字只读半边.例如:“松柏耐寒而不凋”(泊人二),谜底为“林冲、张清”,按格扣面读作“木中长青”.折腿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袜格,折屐格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四字,倒数第二字为上下结构,去掉一半后与余字一起共同扣面.例如:“杜”(成语一),谜底为“朽木粪土”,按格扣面为“朽木共土”.折腰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腰格,解带格别名.规则:谜底不少于三字的单数,中间一字为上下结构,去掉一半后与余字一起共同扣面.例如:“哗”(李白诗一句),谜底为“华发同衰荣”,按格扣面为“华发几衰荣”徐妃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半妆部首.格名来自徐妃的故事:因梁元帝是独眼,徐妃就半面妆迎接他.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相同的偏旁读.例如:“从小爱打架”(鸟名一),谜底是“鹦鹉”,按格扣面为“婴武”.剥蕉格又名:重射、连壁.规则:谜底应先射一个,再由射出的谜底,重射一个.例如:“祖龙一炬”(古人一),谜底是“季子然”,用格后先为“秦火”,重新猜为“季子然”(苏秦燃).此格与重门格相似.宝塔格属分读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将双数字分开读.例如:“卿卿”(诗经一句),谜底为“如何如何”,按格扣面为“如可人可人”.曹娥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碑阴、离合.相传东汉文学家蔡邕夜晚用手摸着孝女曹娥墓碑碑文读后,在碑背后题写了“黄娟,幼妇.外孙,齑臼.”八字,意即“绝妙好辤(辞)”,这被认为是灯谜最初谜型,后来依此法定下了曹娥格.规则:谜面八字四句,二、四句末字压韵,谜底四字;谜面八字成文,每两字扣底一字;谜底四字,字字均左右分成二字读,扣合谜面.例如:“弱柳,繁荷.廷佇,石阿.”(《西厢》一句),谜底是“仔细端详”.解带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鸿沟、比干、分心、挖心、抹胸、束腰、掉胸、折腰、断桥、遗珠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两字的奇数,中间一字不入题意.例如:“想念子之子”(词牌一),谜底为“忆王孙”,按格扣面为“忆孙”.比目格属并读类谜格,别名:合纵、并头、并首、叠锦.规则:谜底多于两字,开头两字并合成一字读.例如:“息息相关”(医疗术语一),谜底是“人工呼吸”,按格扣面为“仝(同)呼吸”.折胫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解胫、脱袜、蔽膝、膑膝、绝胫、缓带、不胫、不胫而走等.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第二字除去,余字扣合谜面.例如:“分”(影片一),谜底是“汾水长流”,按格扣面为“汾水流”.揭顶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雍正、摘盖、遍摘、摘遍、飞花、移花、蓬莱、齐飞等.摩顶格的别名.特别的是若都去掉草头,则叫除草格.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相同的顶盖读.例如:“俱往矣”(山东地名一),谜底为“莱芜”,按格扣面为“来无”.并蒂格①属并读类谜格,又名:并足、连横、并履等.有人称为系铃格.规则:谜底多于两字,最后两字并合成一字读.例如:“风雨莲塘”(郑板桥词一),谜底是“荷叶乱翻秋水”,按格扣面为“荷叶乱翻湫”.②属减字类谜格.规则:只取谜底相连两句的首字.例如:“握”(成语二),谜底为“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按格扣面为“拳曲”.补玉格属加字类谜格,与簪花格类似,不过谜底某些字是加“玉”字旁(斜王).此格几乎无人再用.有时可用谐音类谜格等其它类谜格来代替它.部首格徐妃格、放踵格、蝉脱格、与揭顶格的合称.正冠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赤冠、赤帽、赬冠、鹤顶、朱颜、丹顶、红颜等.加冠格别名.格名源于“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规则:谜底多于两字,除第一字正读外,其余的谐音.例如:“两岸垂杨静,波心织绮纹”(成语一),谜底为“风声鹤唳”,按格扣面为“风生河里”.藏珠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嵌腰、长腰.骊珠格的别名.规则:谜底是偶数字,借一字嵌入中间,以扣合谜面.例如:“鲲鹏展翅”(穴位二),谜底为“飞扬、万里”,按格扣面为“飞扬九万里”.纳履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进履、晋履、加履、正履、钓鱼、穿靴等.格名源于“李下不整冠,瓜田不纳履”.规则:谜底为诗词句、文句,并使底多于二字,取消逗号,上下串读为一句,与红豆格相反.例如:“文丞相印”(左传句一),谜底为“信,国之宝也”,按格扣面为“信国之宝也”.折翼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断袖、楚腰、瘦腰、侧翼、侧腰、蜂腰等.规则:谜底不少于三字的单数,中间一字为左右结构,去掉一半后与余字一起共同扣面.例如:“皆大欢喜”(曲牌一),谜底为“众仙乐”,按格扣面为“众人乐”.鼎足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蟾足、三条腿(俗名).规则:谜底最后一字分成三字读.例如:“欧美民族”(古人一),谜底为“西施”,按格扣面为“西方人也”.丹心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赤腰、红中、丹忱、朱腰、红心、心头、肠胃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两字的单数,中间一字正读,其余均谐音.例如:“手拿泥鳅”(外国地名一),谜底是“渥太华”,按格扣面为“握太滑”.侧领格属半读类谜格,别名:断袖.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第二字只读左右之一半.例如:“彩练横空”(成语一),谜底是“含沙射影”,按格扣面为“含水射影”.拆字格被分读的字数不止一字,或非首尾的字分读为三的一种分读类谜格.蝉脱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金蝉.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门、行、口、几……等外边相同偏旁部首.例如:“一千分”(词语一),谜底是“田园”,按格扣面为“十元”.长心格属加字类谜格,与簪花格类似,不过谜底某些字加“心”(或忄)字旁.现此格几乎无人再用,有时可用谐音类谜格来代替它.赤颈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红领、丹颈.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正读,其余均谐音.例如:“伤心细问儿夫病”(成语一),谜底是“杯盘狼藉”,按格扣面为“悲盘郎疾”.穿花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蝴蝶穿花、蝴蝶、蛱蝶、蛱蝶穿花.规则:谜底多于三字,正读字与谐音字相间隔.例如:“冰簟银床梦不成”(成语一),谜底是“天良难昧”,按格扣面为“天凉难寐”.垂柳格属移位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四字,采用类似下楼格的方法,将头两字或更多字移到后面同前连读.例如:“太极拳操人不老”(体育活动一),谜底是“少年运动会”,按格扣面为“运动会少年”.加偏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重帘.规则:谜底中的字均加同一偏旁部首,与徐妃格相反.双上楼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重斗格.规则:谜底多于五字,后两字移到前面读.例如:“重瞳”(《西厢记》一句),谜底“眼底人千里”,按格扣面为“千里眼底人”.重头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复帽格.规则:谜底头一字重复读.是投影格的子格.加冠格属加字类谜格,还有人认为属句读类谜格.又名:正冠、加冕、戴帽等.规则:谜底为诗词句、文句等,应用连句,首字借用上句末字.例如:“大江东去”(《红楼梦》一句),谜底是“无复向西流”,按格扣面为“……水,无复向西流.”遥对格属对偶类谜格,又名:征对、对偶、求对、对子、对联、楹联、流水、夫妻、锦屏、锦屏风、菱花、求偶、蝴蝶、鸳鸯等.规则:谜底与谜面成对偶句,要求虚实,平仄相对,同对联一样.例如:“守株待兔”(成语一),谜底是“缘木求鱼”.上楼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登楼、登楼台、魁斗、踢斗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最后一字移至首字前来读.例如:“放眼全球”(哲学名词一),谜底是“世界观”,按格扣面为“观世界”.下楼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低头、埋头、落雁、落楼、垂柳、落帽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首字移至最后来读.例如:“祝你健康”(国名一),谜底是“安道尔”,按格扣面为“道尔安”.同销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抵同、同衬、纳同等.规则:谜底中重复的字抵销后,所余字连读扣面.例如:“知道”(成语一),谜底是“不明不白”,按格扣面为“明白”.蝇头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蝇首、**、垫巾、小楼等.规则:谜底在两字以上,首字上下分读.例如:“野火烧不尽”(《聊斋》篇目一),谜底是“《董生》”,按格扣面为“草重生”.调尾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掉尾、掉足、乙下、下钩等.规则:谜底须在三字以上,末尾二字对调位置.例如:“悬崖勒缰”(国名一),谜底是“危地马拉”,按格扣面为“危地拉马”.蜓尾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垫足、蜻尾、鱼尾等.规则:谜底最后一字上下分为二字读.例如:“气象记录”(《红楼梦》人名一),谜底是“晴雯”,按格扣面为“晴雨文”.榴裙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烧尾、丹胫、红袜、鹤膝.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二字正读,其余均谐音.例如:“父亲常在动脑筋”(国名一),谜底是“巴巴多斯”,按格扣面为“爸爸多思”.蕉心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掉中、中转、乙中、卷心、调腰.因诗句“一卷芭蕉细裹心”而取格名“芭蕉卷心”规则:谜底须四字以上的偶数,中间两字互换位置.例如:“暴君”(法律名词二),谜底是“元凶、首恶”,中间两字互换位置后读为“元首凶恶”扣面.叠尾格属加字类谜格,又名:复尾.规则:谜底的最后一字重复一遍读.例如:“兰”(围棋术语一),谜底是“三连星”,按格扣面为“三连星星”.蜂腰格①属分读类谜格,又名:中分、断锦、分心等.②折翼格别名.规则:谜底字数是三字以上的单数,中间一字上下分成二字读.例如:“隆中决策”(地名一),谜底是“三岔河”,按格扣面为“三分山河”.脱帽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落帽、去首、去冠、断头、斩头、升冠、免冠、免冕、龙山、孟嘉、滑头禅、摩顶等.规则:谜底多于二字,第一字不入题意.例如:“愿驰千里足”(五言唐诗一句),谜底是“迷花不事君”,按格扣面为“花不事君”.秋千格一种常用的谜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千秋、倒读、转珠、颉颃等.秋千始于汉,原为千秋,汉武帝祝寿之词,转语为后庭游戏,格名取其语转之意.规则:谜底限于二字,倒读扣合谜面.例如:“温度计”(物理名词一),谜底是“热量”,按格扣面为“量热”.又如:“今天”(国名一),谜底“日本”,按格扣面为“本日”.卷帘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回文、美人.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倒读扣合谜面.例如:“函授”(常用词一),谜底是“讲信用”,卷帘倒读为“用信讲”.碎锦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碎镜、破镜、堆金、推金、破碎、解刃、汉印、集锦等.规则:谜底字字都分成几个字再按顺序一起读例如:“众口一词”(邮政用语一),谜底是“信筒”,按格扣面为“人言个个同”.重门格又名:叠户、连环、二进宫.格名源于晋·左思《蜀都赋》:“华阙双貌,重门洞开”,喻一层层的门.规则:谜底不直接扣面,谜面先射寓意,然后再入本意.例如:“在心为志”(地名一),谜底是“吉首”.先由谜面猜出“土”字,再由“土”转射出“吉首”.脱靴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脱鞋、丢鞋、力士、弃履、跣足、刖足、无底、无底囊等.格名源于李白为唐玄宗草写国书时,曾要高力士为其脱靴的故事.规则:谜底多于二字,最后一字不入题意.例如:“节省开支”(影片二),谜底是“小花、金钱梦”,按格扣面为“小花金钱”.带马格属加字类谜格.与簪花格类似,不过谜底某些字是加“马”字旁.此格已无再用,有时可用谐音类谜格来代替它.带目格①属加字类谜格.②骊珠格别名.与骊珠、隐目、藏格、反切等格又称附加字类谜格.“带目”中的“目”字,不是单指谜目,而且还指数目的“目”规则:不标谜目,谜底中含有带数量词的谜目,共同扣合谜面.例如:“帅”(带目格),谜底是“一字师”.它与骊珠、隐目的共同点是谜目不标出来.单珠格属谐音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六字,其中有一字正读,其余均谐音,有别于正冠、朱履、丹心、赤颈、榴裙等格,与别字格相反.掉颈格属移位类谜格.规则:谜底多于四字,第二字与第三字交换位置读.调字格属移位类谜格.规则:谜底中某些字要移动位置读,不同于该类谜格中的其它格.例如:“月明无犬吠花村”(诸葛亮文一句),谜底是“亮窃以为不可”,按格扣面为“以为亮不可窃”.叠锦格属并读类谜格,①又名集锦.②即比目格.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其中除首末外有的相邻二字并成一字读,一般是上下合并.叠履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连纵.规则:谜底为相连的二句,仅取末字.例如:“哑语”(成语二),谜底是“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按格扣面为“手口”.粉颈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玉颈、鹅项、素领、鸢肩、燕颔、燕项、素颈.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谐音.例如:“免刑”(成语一),谜底是“不乏其人”,按格扣面为“不罚其人”.朱履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红鞋、鹅掌头、正履.规则:谜底多于二字,最后一字正读外,其余的均谐音.例如:“一唱雄鸡天下白”(古代画家一),谜底是“文徵明”,按格扣面为“闻正明”.侧胫格属半读类谜格,别名:偏袜.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倒数第二字只读左右之一半.例如:“集”(成语一),谜底是“一木难支”,按格扣面为“一木佳支”.粉腿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素胫、鹤膝、玉腿、粉膝、秃胫、罗袜、粉袜等.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第二字谐音.例如:“过期作废”(泊人二),谜底是“时迁、吴用”,按格扣面为“时迁无用”.虾须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丫髻、鸦髻、破头、歧头等.规则:谜底第一字左右分成二字读.例如:“不为下代作马牛”(成语一),谜底是“好自为之”,按格扣面为“子女自为之”.求凰格属对偶类谜格,一种极常用的谜格.又名:凤求凰、求凤、求偶等.类似“无情对”,谜界戏称为“才子谜”.格名源于汉司马相如琴歌:“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规则:谜底首或尾为偶合字(关联字).如匹、比、配、偶、齐、连、会、双、对、合、鸳鸯等,其余部分与谜面成对偶.例如:“黄金”(画家一),谜底是“齐白石”.“白石”对“黄金”加上偶合字“齐”,即得谜底.燕尾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燕剪、燕翦、鱼尾等.规则:谜底最后一字左右分为二字读.例如:“儿童猜谜语”(聊斋篇目一),谜底是“小谢”,按格扣面为“小言射”.反切格属加字类谜格.规则:谜底或谜面二字切音扣谜面或谜底,并带有“反”或“切”字.例如:“枪林”(常用词一),谜底是“亲切”,因“枪林”二字反切而成“亲”.放踵格属半读类谜格,又名:摘底、接踵.格名来源于《孟子》,“墨字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都去掉相同的下部读.例如:“十厘之积”(词汇一),谜底是“忿懑”,按格扣面为“分满”.展翼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展翅、振翅、振翼、剖腹、双胎、分心等.规则:谜底为奇数,中间一字左右分为二字读.例如:“三八献礼,六一贺词”(书名二),谜底是“祝福、好孩子”,按格扣面为“祝福女子孩子”.子格又名非正格.即是从母格派生而来的若干谜格.例如在谐音类谜格中,梨花格是母格,它又衍生出白头、粉底、素心、粉颈、粉腿、正冠、朱履、丹心、赤颈、榴裙、围棋、穿花等十多种子格.反锦屏格属对偶类谜格.规则:谜底内先自行抵消后再与面对偶.例如:“虎穴”(成语二),谜底是“一世龙门、不可一世”,“一世”与“不可一世”抵消,剩下“龙门”扣面.簪花格属加字类谜格.还可细分为,加草头的称盖草格,加竹头的称种竹格.另外,类似的格有补玉、添人、进口、增金、垒石、长心、巧言、贴耳、带马格等.规则:谜底首字加草头或竹头扣合谜面.例如:“张苞”(成语一),谜底是“方兴未艾”,按格扣面为“芳兴未艾”.辘轳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轳辘、轱辘、轱轳、双千秋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三字的偶数,相邻二字互移后读.例如:“日照花溪”(地名二),谜底是“射阳、江华”,按格扣面为“阳射华江”.苏黄格①又名隔帘花影.②谐音格最初的异名.③曹娥格别名.格名为苏东坡与黄山谷两姓之合,相传是他们二人所创.规则:谜底不少于二字,先以谐音附会,然后再入本意.例如:“剪烛”(旧时科举名一),谜底是“状元”.先由谜面会意为“一夹一明”,经谐音为“一甲一名”,这才找到谜底.摘领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折领、折项、射喉、刎颈、卸颈、削肩、剖心、缩颈、鹤颡等.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不入题意.例如:“羊续南阳郡署”(左传一句),谜底是“悬诸鱼门”,按格扣面为“悬鱼门”.素心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素腰、玉腰、花腰、玉带、夹雪等.格名源于陶潜《移居诗》“闻多素心人”.素心即心地洁白.规则:谜底为奇数,中间一字谐音.例如:“从此替爷征”(机械工具一),谜底是“千斤顶”,按格扣面为“千金顶”.围棋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阴阳、黑白等.规则:谜底为多于三字的双数,半数谐音.一般是前后各半.例如:“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成语一),谜底是“心腹之患”,按格扣面为“新妇之患”.黑胸格属别读类谜格,又名:黑心.规则:谜底为多于二字的单数,中间一字是形近字.例如:“马后炮”(《红岩》人名一),谜底是“车耀先”,按格扣面为“车跃先”.间珠格属减字类谜格,又名:鸿沟、闲珠、弃玉、遗珠.规则:谜底多于五字,其中某一字不入题意,不同于脱帽、脱靴、解带、摘领、折胫等格,可标明减字位置.红豆格属句读类谜格,又名:红逗、金锁.红豆又名相思子,一般以红豆喻相思,灯谜中则用其象形逗号.规则:谜底多于二字,从中加逗号断读,变化原意.例如:“九十九”(成语一),谜底是“百无一是”,按格扣面为“百无一,是”.过去用此格时标明断读的位置,如“三四红豆”等.由于顿读法使谜底产生别解的情况很多,所以现在一般都不再注明此格了.合壁格属并读类谜格.规则:①谜底四字或双数,每两字并成一字读.②谜底中有的字左右合成一字读.例如:①“早晨”(成语一),谜底是“一日千里”,按格扣面为“旦重”.②“利便”(书经句一),谜底是“导溺水”,按格扣面为“导溺”.黑带格属别读类谜格,又名:墨带、墨袜.规则:谜底多于三字,倒数第二字是形近字.例如:“鸿”(影片一),谜底是“突破乌江”,按格扣面为“突破鸟江”.回文格①属加字类谜格,又名:锦字格.②卷帘格别名.规则:谜底多于二字,先顺读,再回读,共同扣合谜面.例如:“猜谜能手射灯谜”(泊号一),谜底是“打虎将”,按格扣面为“打虎将,将虎打”.内螺旋格属移位类谜格,螺旋格中的一种.规则:谜底三字以上,一般为四字,按下述规律移位:谜底①②③④,按顺时针从内向外旋转成②③①④或③②④①.例如:“烽火乐褒姒”(影片一),谜底是“回头一笑”,按格扣面为“头一回笑”.双钩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双勾、双调、己巳、双千秋等.规则:谜底四字或四字以上的双数,首二字与尾二字互相调换读.例如:“用战争消灭战争”(成语一),谜底是“止戈为武”,按格扣面为“为武止戈”.离合格①属分读类谜格,又名:金钟、离合体、嵌字格.②曹娥格别名.③即离合字谜.规则:谜底先字字分解,再合读.例如:“卓文君夜奔相如”(词汇一),谜底是“好逑”,按格扣面为“女子好逑,求之”.蕉心格属移位类谜格,又名:调中、中转、乙中、卷心、调腰.因有诗句“一卷芭蕉细裹心”,故格名取“芭蕉卷心”之意.规则:谜底为四字或四字以上的双数,中间两字互相交换位置读.例如:“魔术表演”(成语一),谜底是“化为乌有”,按格扣面为“化乌为有”.集锦格①属句读类谜格,又名:连锁.②又名连珠.③叠锦格第一种意义的别名.④碎锦格的别名.规则:①谜底不少于二个,连成一气读,以改变原意.②谜底不止一个,各个谜底的意义可以不相干,不能连读.实际即一面多底.例如:“关心集体”(影片二),谜底是“正是为了爱、大家庭”,按格扣面为“正是为了爱大家庭”.夹谐格属谐音类谜格,又名:夹雪、别字.规则:谜底多于五字,其中某一字谐音,有别于白头、粉底、素心、粉颈、粉腿等格.解铃格属变音类谜格.解铃是用佛教典故,《指月录》:“……虎项金铃,是谁解得.……'系者解得’.”规则:①谜底中有的字须解除圈音读原音.②谜底在二字以上,将最后一字分解成两种含义来解释.例如:①“一世俭朴”(农业名词一),谜底是“生长(zhǎng)素”,按格扣面为“生长(cháng)素”.此格现作别解处理.②“再三研究”(草药一),谜底是“商陆”,按格扣面为“商两三”,“陆”分解为两个三扣“再三”,“商”扣“研究”.解领格属分读类谜格,又名:鸳肩、剖领.规则:谜底多于三字,第二字分成二字读,一般是左右分.例如:“汇淮河汉常作客”(诗经一句),谜底是“四海为家”,按格扣面为“四水每为家”.进口格。
谜格之八——对偶类谜格
对偶类谜格,又名楹联类谜格、对联类谜格、对称类谜格,谜面谜底如同对联的上下联一样相扣。
对偶类谜格包括:求凰格、遥对格等。
求凰格:又名凤凰格、求偶格。
象对对联,以谜面为上联,谜底为下联。
谜底与谜面用词工整对仗,平仄声调和谐,词性相对。
但求凰格与对联有两点不同:一、是要求作“无情对”,即字义要对得近,词意要对得远,且越远越好;二、是要在谜底的前边或后边加上诸如比、齐、双、偶、和、会、朋、合、联、两、并、同、对、逢、遇、连、配等表示成双配对意义的并联字或词,联成一个词或一句话,至于加哪个字或词,要视谜而定。
例:1.头绳(求凰格,数学名词一)——对角线
2.黄金(求凰格,画家名一)应对为“白石”,再加一个“齐”字,成为“齐白石”。
遥对格:又名鸳鸯格、锦屏格、菱花格、楹联格、对联格、求偶格。
谜面为上联,谜底为下联。
与求凰格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求凰格所对下联可为断章取义的别解,遥对格上下联必须对仗,且谜面必须独立成文,不可拼凑;遥对格谜底无需加附加字词,谜面与谜底字数相等。
猜射时同对对子相同,扣合务求自然,更严格,还须与谜目相扣,以词义近而意远者为上乘。
例:1.落金扇(遥对格,戏剧名一)——拾玉镯
2.五月黄梅天(遥对格,饮料名一)——三星白兰地
3.古汉字“(猜古书名一)——新唐书。
关于谜语的格关于谜语的格谜语是讲究谜格的。
什么是谜格?就是指谜面和谜底扣合时,谜底变化必须所遵循的格律,或叫格式。
谜界前辈谢会心先生在他所著的《评注灯虎辨类》一书中写道:“……然有时采取底句,当借词挂面,犹未能循蹈轨辙,势不得不于常法外,别开途径以济思路之穷,此制谜标格所由昉也。
”谢先生所说的常法,就是前章所介绍的谜体,而别开的途径就是把谜底作不同的变化,如字序移位,字形分割,字音谐读,字数增减,字义对仗等。
根据不同的变化,赋予不同的名称,于是就产生了各种不同的谜格。
运用谜格的灯谜,必须在谜条上注明用何种格。
灯谜设格,始于明代,最初曾有扬州马苍山的所谓“广陵十八格”之说,经过清代三百余年的演变和发展,谜格种类不断增多,花样不断翻新,名称竟达数百种之多。
尽管有许多谜格由于制谜者很少使用,已无形中被淘汰,但流传至今的谜格仍有一百几十个。
谜格过于繁杂,使人很不容易掌握。
故在制谜实践中,不少谜格因名异而法同被合并,还有些谜格本是矫揉造作,随意设立,毫无实用价值,也应摒弃。
实际上目前在各地灯谜活动中普遍使用的只不过二十多格。
这二十多格中又数卷帘、秋千、徐妃、求凰四大格运用最为广泛。
常见灯谜有三十五种谜格:秋千格、卷帘格、掉头格、蕉心格、掉尾格、上楼格、下楼格、双钩格、虾须格、蝇头格、蜂腰格、展翼格、燕尾格、蜻尾格、碎锦格、鼎足格、徐妃格、折巾格、摘遍格、放踵格、只履格、折履格、梨花格、白头格、粉颈格、玉带格、粉底格、亥豕格、求凰格、遥对格、抵销格、玉版格、红豆格、重门格、探骊。
下面主要介绍一些上用的谜格:1.卷帘格谜底字数至少为三个字,倒读扣合谜面。
“卷帘”一词乃取“倒卷珠帘”之义而定名。
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卷帘格,打出版名词一)谜底:单行本应倒读成“本行单——本行业是单独的”来扣合题意。
这里“行”本读xing,扣合时应读成hang。
此(卷帘格,打青海省地名一)谜底:柴达木应倒读成“木达柴”,即“此”加上“木”就是“柴”字。
谜格简介谜界中有句老话叫“学谜先学格”,这个“格”本来是说谜的各种组合方式的体例,灯谜发展到当今,已不时兴用谜格。
但常用的二、三十种谜格是应该了解和掌握的。
谜格及其作用谜格是改造谜底的方法,它的任务是调遣、安排谜底句中的字形和字序,与别解、异读、顿读、拆字一样,同是把谜底句的本义改造成别义为目的。
所不同的是用格谜对字形、字序改变特大,故一般都在谜笺上预先标明“格名”提示猜者。
也由于这个原因,制谜者嫌它有失谜质自然,多避而不用。
谜格的确有它的不足之处,而它的好处和作用也不容抹煞。
譬如,在某种情况下,遇到有些好谜材仅被一字或一词阻梗谜意,难以成谜时。
此时若能偶而应用谜格,巧妙剪裁谜材,配上适当的谜面,也有可能出好谜。
这就做到了“格为谜用,格助谜活”了。
正如谜界前辈张起南说的:“不得不以人力补天工。
庶几另辟一新世界,是格不得已而用之也。
”(《橐园春灯话》)因此,用格谜的方法还是禁而不绝,不得不承认谜格作为一种辅助是缺少不得的。
再者,懂得谜格知识,对猜谜也有好处。
谜格并不会给猜谜增加难度。
如果知道了谜格的变化规则,便能“知格通变”。
如见“秋千”、“遥对”(求凰)格,便知谜底的基本字数;如见虾须、蝇头、白头、下楼、掉首等格,便知谜底的第一个字已作调整;如见燕尾、蜓尾、粉底、脱靴、上楼、掉尾等格,便知谜底的最末一个字已经动过手术;如见徐妃、卷帘、碎锦等格,便知谜底的字形与字序各有变化了。
由此可见,有格的谜反使射域范围缩小了。
所以说掌握谜格知识,既是熟悉谜路,也是破谜的基本条件。
此外,一些难以入谜的谜材,经用格后而成谜,在客观上也能为扩大谜材起到一定作用。
灯谜的格谜格的功能是改变谜底的字序和字形,有的字作谐音、讹读的,也应视为字的借形和象形的变化,改变的结果都要入义扣的渠道。
所以,用格的谜都是会意谜,字序和字形变化仅是一种手段,但又是立格的原则。
字序和字形变化的谜例较复杂。
今只介绍六类比较自然、常见的谜格,即移字、分读、重读、谐读、讹读等等。
常见灯谜格律谜格,就是灯谜格律。
谜格的作用主要是对谜底的结构进行调整或对谜底的字序重新进行排列,使之更加严谨地扣合谜面。
用格的灯谜,有的谜底字音要异读,有的谜底字形要拆合,有的谜底字序要调整。
一句话,谜格用于改造谜底。
谜格最早出现于宋元时期,到了明清时才被广泛使用。
谜格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制谜需要一种补救方法化解谜材日渐枯竭的困境。
可见,谜格是灯谜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目的是用来改造一些难以入谜的谜材,使之能够创作出相应的谜面。
所以,谜界有“格助谜活,格为谜用”的说法。
自明代之后,谜格不断创新发展,到1922年谜家韩英麟的《增广隐格释例》问世时,谜格已经达到了四百多个。
但后来,随着灯谜创作手法的多样化,一些难以入谜的谜材不用谜格也可成谜,因而大多数生僻的谜格逐渐被弃用。
下面结合相关谜例,介绍十种常用谜格:(一)秋千格谜底限定两字,通过倒读扣合谜面。
谜底后一个字调到前面来读,就像荡秋千一样,秋千格因之得名。
例1.开始曲(2字战国人,秋千格)屈原【郑育斌作】谜底“屈原”依格倒读作“原屈”。
“原”意即“本来”,在此解释为“开始”。
“屈”作“使弯曲”解。
例2.并列第一(2字地理名词,秋千格)首都【郑育斌作】谜底依格倒读作“都首”。
“并列第一”会意为“都是首(第一)”。
(二)卷帘格要求谜底不少于三个字,倒读扣合谜面。
格名取自唐·王昌龄诗句“欲卷珠帘春恨长”。
例1.异香阵阵来(3字世界著名画家,卷帘格)达·芬奇【郑育斌作】谜底依格倒读作“奇芬·达”。
“奇”义为“异”。
“芬”扣合“香”。
“达”由“阵阵来”拢意而出。
例2.数十刀纸(3字作曲家,卷帘格)张千一【郑育斌作】谜底依格倒读为“一千张”。
“数”别解为“计算”。
一刀纸是一百张,以此计算,“十刀纸”就是“一千张”。
(三)梨花格要求谜底不少于两个字,每个字都读成谐音字。
格名取自唐·岑参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3灯谜的格3.1 什么是谜格谜格,灯谜的特殊格式,用以对谜底进行规定的改造,使底与面扣合。
谜格是用格谜题之组成部份,必须明显标出,供猜谜时作思考依据之一。
谜格,又称谜律或灯谜的格律、格式,是构成灯谜的一种特殊形式,也是灯谜猜制中一种特殊规律。
谜格与诗词格律相似,不同的谜格,其涵义、用法也都不同。
谜格的作用是将谜底的文字从音形、次序等方面加以调整、约束,将谜底的读法、结构等发生变化,以扣合谜面。
猜者要根据谜格的要求进行猜射。
谜格为制谜者拓宽了创作思路,通过设定谜格,使一些难以入谜的题材变为谜材。
谜格的引入,是一种不得已的补救办法。
虽能起到“格助谜活”的作用,但“终嫌造作,纵极灵巧,究失天然”(见《橐园春灯话》)。
因此,谜界也有“无格胜有格”之说。
随着现代文明的飞速发展,人类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文化科技信息爆炸,谜材举目皆是,浑然天成的佳构层出不穷。
谜界几成共识,谜贵天然,谜格不可滥用,那些钻牛角尖式的生僻谜材大都被当代谜人摒弃,有的还被“化有格变无格”的手法取而代之。
谜格的作用正在逐步淡化。
3.2 五种最常用谜格尽管谜格已大部分淡了谜坛,但也偶带有格的灯谜出现,为了便于大家猜射,下面重点介绍五种目前最常用的谜格(秋千,卷帘,徐妃,求凰,骊珠,附有试猜题),以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其他谜格由于现代谜人使用很少,则只按分类做简单说明。
3.2.1卷帘格卷帘格属“移位类”谜格。
谜底字数至少三个字,倒读扣合谜面。
此格用锝最广泛,谜味也可说最浓郁。
“卷帘”一词乃取“倒卷珠帘”之义而定名。
格名取自唐代王昌龄《西宫春怨》“欲卷珠帘春恨长”诗句。
因唐代李白《怨情》诗有“美人卷珠帘”句,亦名“美人格”。
又因底须倒读,又名“倒读格”。
如: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卷帘格,出版名词一)单行本应倒读成“本行单”,理解为本行业是单独的来扣合题意。
这里的“行”本读xing,扣合时就读成hang。
例1函授(卷帘格,三字常用语)讲信用谜底倒读为“用信讲”-------用信函来讲课。
谜语猜制知识谜格分类(一)【知识介绍】谜格即灯谜(文义谜)的格局,或称格律、格式。
谜格是根据汉字的音、形、义的特点创制出来的。
它的作用在于对谜底的结构进行新的组合、调整、排列;有的把字音变读,有的把字形分拆,有的将字位调换,使之更严谨、更巧妙地扣合谜面。
所谓“格助谜活,格为谜用”,使一些本来不能入谜的题材成为谜材,为制谜者广开了谜路。
然而,灯谜谜格的设立只不过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方法。
最早出现谜格是在明朝末年扬州人马苍山的《韵鹤轩笔谈》中所述的“广陵十八格”。
清代又出现了顾铁卿在《清嘉录》中列出的灯谜24格。
到二十世纪初叶竟发展到四百余种。
现介绍几种常见的谜格。
1.梨花格(谐音类)又名谐音、全白、白水、玉壶冰等。
格名源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句,寓意为“梨花满白”。
此格谜底由两个字以上的词组成。
谜底全为谐音字(即同音不同字)。
如:美丽婀娜的天池(梨花格·地理名词)谜底:珊瑚礁(山湖娇)从谜面联想出来的谜底为“山湖娇”,加格后,用三个与“山湖娇”组成的同音字“珊瑚礁”代替原字,即成为一地理名词。
如:敬重陈老总(梨花格·我国城市名一)谜底:遵义最初从谜面联想出来的谜底为“尊毅”,加格后,用同音字“遵义”来代替原字,即成为我国一个城市名了。
2.白头格(谐音类)又名皓首、素冠、冠玉、寿星、雪帽、戴雪、雪面、望月等。
“白头”顾名思义,谜底是两个字以上的词组要求第一个字为谐音字。
如:荡舟于扬子(白头格·我国著名新闻记者一)谜底:范长江从谜面联想出来的谜底当为“泛长江”,加格后,第一个字“泛”用同音字“范”来代替,即成为“范长江”了。
如:乡村四月无闲人(白头格·事物名一)谜底:芒种按谜面联想出来的谜底为“忙种”,加格后,第一个字“忙”用同音字“芒”来代替,即成“芒种”了。
如:仓促上战场(白头格·成语一)谜底:骄兵必败按谜面联想出来的谜底为“交兵必败”,加格后,第一个字“交”,用同音字“骄”来代替,即成“骄兵必败”这个成语了。
猜谜语都有什么格谜语是讲究谜格的。
有的谜格的谜语比较容易猜,而有的谜格的谜语,假如不知道出谜的人用的谜格就很难猜,甚至告诉谜底也不理解。
那么猜谜语都有哪些格呢?猜谜语都有什么格1.谐音类代表谜格:白头格、梨花格白头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首字必须读谐音才能扣合谜面。
读谐音也叫“念白字”,所以取名“白头”,表示第一个字是白字。
黄昏(白头格,地名一)洛阳,第一个字谐音读成“落阳”。
一般来说,读谐音的字,腔调也需保持一致。
“落阳”读成“洛阳”可以,读成“罗阳”就不对了。
梨花格: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梨花是白色的,“千树万树梨花开”,满眼的白色,所以用“梨花”表示全白。
甜包子(梨花格,我国县名一)唐县,两个字都谐音读成“糖馅”。
个体户售货(梨花格,国名一)丹麦,读成“单卖”扣合谜面。
其他类似谜格有:粉颈、玉带(素心)、素胫、粉底等等,“粉、素、玉”都是表示白色,颈、心、胫、底等字就指明了哪个位置的字读谐音。
顺便说一句,假如谜面没有标任何谜格,那么灯谜的谜底是不可以读谐音的。
这是灯谜严谨性的表现,比照那种“蜜蜂停在日历上”猜成语“风(蜂)和日丽(日历)”的脑筋急转弯,两者有本质区别。
2.移字类代表谜格:秋千格、卷帘格秋千格:谜底限定两个字。
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像打秋千一样两面摆动。
问卜命途(秋千格,数学词汇一)运算,打秋千成为“算运”,卜算命运节约能手(秋千格,地理名词一)省会卷帘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倒着读来扣合谜面。
这个格的命名取“倒卷珠帘”之意,暗示从后往前读谜底。
功推汉番通婚策(卷帘格,三字词汇)亲和力,读成“力和亲”。
胸有成竹能过关(卷帘格,法律名词)通信自由,读成“由自信通”,胸有成竹的自信,通关当然不成问习题。
这类谜格,谜底移字之前和移字之后的意义必须完全不一样。
假如谜底是“寻找”,调换成“找寻”,两个词的意义没有太大区别,那么就没须要加谜格了。
其他移字类的常用谜格还有上楼格、下楼格、双钩格、调首格、调尾格等等。
谜格大全带格谜是灯谜中的特殊部分。
谜格是充分利用汉字、汉语的独有特点而形成的有关制谜、猜谜的特殊方法。
它进一步扩大了灯谜的取材范围,丰富了灯谜的内容,增强了灯谜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在每一条带格谜中,谜格的提出等于是制谜者对该条谜语所运用的某种特定技巧条件的说明,也是对猜谜者的猜射方法所作出的一种暗示或约束。
所以,可以说带格谜是灯谜中的谜中之谜,猜射尤须动脑费心,尤富情趣。
1.曹娥格别名:碑阴格。
它的构成方法是用化形衍义得出,谜底中的每个字都要左右分读(或上下分读),以扣合其谜面。
例如:天作丝丝道难行,含泪挥手送君行(打一鸟名)谜底:露禽猜时,谜底应读作'雨路人离'才扣合谜面。
2.虾须格别名:鸦髻,丫髻。
谜格即由形似虾须而得名,谜底需两字以上,第一字应左右分开,成为两字,从而解释谜面。
例如:巾帼英雄传(打一鲁迅作品)谜底:《好的故事》谜底第一个字拆为'女子'。
3.解领格别名:鸳肩格。
谜底须四字以上,谜底的第二个字左右分开成两个字,连上下文读切合谜面。
例如:江淮河汉常作客(打一成语)谜底:四海为家将第二个字拆为'水每'连上下文为'四水每为家',切合谜面。
4.展翼格别名:剖腹、双胎、振翼。
谜底需三个以上的单数字,中间一字左右分开作两字读。
例如:阴阳历合订本(打一文件名称)谜底:说明书将中间'明'字左右分开成'日月',切合谜面。
5.蝇头格别名:垫巾格。
谜底需两字以上,第一字上下分开作两字读,形若蝇头,扣合谜面。
例如:每晚休息(打一毛泽东词句)谜底:多少事将'多'分读为'夕夕'。
6.蜓尾格别名垫足格:谜底需两字以上,末一字上下分开成两字读。
例如:气象简报(打一红楼梦人物)谜底:晴雯将'雯'字上下分开成'雨文',即'晴雨文'。
7.燕尾格别名:燕剪、鱼尾。
灯谜谜格所谓谜格,就是灯谜的猜射格式。
通常是通过变换谜底的某一处内容,使谜底能够准确地与谜面相扣合。
对谜格的评价分为艺术性、实用性和难易度,以★表示。
★最多为五个,表示最高、最广、最难。
在制谜中最好不用格,如需加格,应尽量使用艺术性高、实用性广,难易度低的谜格。
一、移字类谜格移字类谜格是指移动谜底某一个字或某几个字的顺序使其能扣合谜面的谜格格式。
1、卷帘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三个字,须倒读后扣谜面。
灯谜举例:终年荒芜(卷帘格成语一)谜底:长生不老[老不生长]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2、秋千格谜格格式:谜底为两个字,倒读后扣谜面。
灯谜举例:丁(秋千格我国城市名一)谜底:南宁[宁南]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3 、上楼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三个字,将最后一个字移至最前面扣谜面。
灯谜举例:巡天遥看一千河(上楼格哲学名词一)谜底:宇宙观[观宇宙]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4 、下楼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三个字,将最前面一个字移至最后扣谜面。
灯谜举例:来稿收到(下楼格外国科学家名一)谜底:达尔文[尔文达]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5 、掉头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三个字,将最前面两字对调后扣谜面。
灯谜举例:青(掉头格毛泽东诗词句一)谜底:须晴日[晴须日]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6、掉尾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三个字,将最后面两字对调后扣谜面。
灯谜举例:东施效颦(掉尾格服装名一)谜底:女西装[女装西]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7、双钩格谜格格式:谜底固定为四个字,将前两字与后两字互换扣谜面。
灯谜举例:九寸(双钩格成语一)谜底:寻根究底[究底寻根]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8 、蕉心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四个字且为偶数,将中间两字互换扣谜面。
灯谜举例:口角(蕉心格成语一)谜底:一知半解[一半知解]艺术性:★★★实用性:★★难易度:★★★9、辘轳格谜格格式:谜底至少四个字且为偶数,将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第三个字与第四个字……依次对调扣谜面。
谜格及主要谜格的猜法谜格是谜语的附加条件,即一种特殊的规定,或特定的猜谜公式。
用格的谜语,必须要按照此谜格规定的格式去猜,才能猜对,否则就错了。
谜格很多,猜法大不一样。
下面,介绍几种目前最常用谜格的猜法:(一)秋千格。
此格最常用。
谜底是两个字,要倒过来读,犹如打秋千要摆过来倒过去那样。
如“今天”,打一外国名,“今天”就是“本日”,倒过来读,就是“日本”。
(二)卷帘格。
谜底为三个字或三个以上,也是倒过来读,如同帘子卷上又放下一样。
例如:“三十比九”打一成语,正读为“差之念一”,倒过来读就是成语“一念之差”。
(三)徐妃格。
谜底两个字以上,要加同一偏旁,但读音仍按不加时的两个字。
如“交游不广”打一化学药品名,谜底读作“朋少”各加一偏旁“石”,变成“硼砂”,即为真谜底。
(四)白头格。
谜底第一字要读白字,故意做“白字先生”。
如“废品”,打一《水浒》人物名,谜底为“吴用”,“吴”字要读为白字“无”,即“无用”,就是谜面“废品”的意思。
再如,“油煎豆腐”,打一唐代诗人名,谜底为“李白”,“李”是“里”的白字,油煎豆腐的里面是白的。
(五)梨花格。
属于谐读类谜格。
如“大海怒潮”,打一电器名,谜底是“扬声器”,谐读成“洋生气”。
大海是“洋”,怒是“生气”。
因此,谜面暗示着“洋”在“生气”。
(六)离合格离合格字谜是分读类的离合格。
谜底字数为一字或两字,但必需是合体字,猜时先分读再连读。
例如:夕阳斜照---晒(日西晒)(七)粉底格猜时用斜音字代替,末字要念成白字才扣谜面。
例如:东风---西瓜(刮)打一水果(八)移位体灯觅是以移动文字笔画部首的方位为手法使觅底扣迷面。
例如:转机----朵(九)探骊格属于加字类谜格,与一般灯谜不同,只标谜格,而将谜目与谜底容为一体共同来扣谜面。
例如:晶---的一节日--重阳。
四、谜语的分类大致可以分为:字谜、成语、词语、古诗词文句、人名、书名、地名、动物、植物、日常用品、影视剧名、中药名、人体、射覆谜、画谜、趣味谜、故事谜等等......五、谜语的猜射方法(一)会意法(二)别解法(三)象形法(四)增损离合法(五)排除法(六)拟人法六、谜语的特点(一)趣味性(二)疑难性(三)知识性(四)文学性。
谜格之九——象形类谜格象形类谜格,又名形近类谜格,别读类谜格。
通过谜底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字以形近字来与谜面相扣。
象形类谜格包括:亥豕格、乌纱格、青领格、黑胸格、黑带格、皂靴格等。
亥豕格:谜底为两字以上,故意将谜底中有的字误读成其它形近的字来扣合谜面。
例:1.甘罗十二为丞相(亥豕格,活动场所一)——少年宫(需把“官”讹读为“宫”字)2.自由恋爱结婚(亥豕格,红楼梦人物一)——不谋而合(需把“谋”讹读为“媒”字)乌纱格:谜底为两字以上,将首字误读成其它形近的字来扣合谜面。
例:坐以待旦(乌纱格,成语一)——侯(候)晓明青领格:谜底为四字以上,将第二字误读成其它形近的字来扣合谜面。
例:独木撑天(青领格,成语一)——一技(枝)之长黑胸格:谜底为三字以上的单数字,将中间一字误读成其它形近的字来扣合谜面。
例:马后炮(黑胸格,《红岩》人名一)——车耀(跃)先黑带格:谜底为四字以上,将倒数第二字误读成其它形近的字来扣合谜面。
例:鸿(黑带格,电影名一)——突破乌(鸟)江皂靴格:谜底为两字以上,将末一字误读成其它形近的字来扣合谜面。
例:梁上君子(皂靴格,成语一)——登高作赋(贼)此外还有有全黑格、鲁鱼格等。
句读类谜格,又名顿读类谜格,通过改变谜底中的句读构成谜意来与谜面相扣。
句读类谜格主要有:红豆格、牟尼格。
红豆格:又称金锁格。
谜底至少三字,且在谜底中加逗号,改变原来的句读来扣合谜面。
例:九十九(红豆格,成语一)——百无一是(百无一,是)牟尼格:与红豆格相反,谜底为有停顿的句子,去掉逗号,上下串读成一句来扣合谜面。
例:文丞相印(牟尼格,《左传》句一)——信,国之宝也(信国之宝也,文丞相即文天祥,封信国公)此外还有集锦格等。
此外,还有许多种谜格,常见的有:骊珠格、隐目格、抵销格等。
骊珠格:又名探骊格。
谜面上不标谜目,只标明谜格,谜目隐于谜底之中,要求猜射者将谜目与谜底同时猜出,谜目和谜底一起方能扣合谜面。
例:1.洞长一千五百公尺(骊珠格)——穴位足三里(足三里是穴位名,连起来解释为:穴的位置足有三里长)2.来宾请签到(骊珠格)——书名东方欲晓。
谜语的谜格你知多少?1、卷帘格谜底字数须三字以上。
以倒读意扣谜面。
〖例如:〗“函授”(打常用语一)谜底:讲信用(读做“用信讲”)2、秋千格谜底限定两个字。
两字前后位置互移后扣谜面。
例〗“今天”(打国名一)谜底:“日本”。
3、徐妃格格名出自李商隐南朝诗中“只得徐妃半面妆”而得名。
梁元帝后妃徐氏每次得知元帝要来时,便化妆成半面妆等候。
因此又叫半妆格。
此格谜底须在两字以上,偏旁、部首相同。
去除相同的偏旁、部首,以读每字的半面意扣合谜面。
〖例〗“小舅子”(打化学元素二)谜底:钠,锑(读作“内弟”)4、白头格又名“素冠”、“皓首”、“粉面”、“寿星”格。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
猜时谜底首字读谐音,用别字代替扣谜面。
〖例〗“废品”(打《水浒》人名一)谜底:吴用。
(“吴”字读成谐音作“无”)。
〖例〗“走读”(打哲学名词一)谜底:形而上学(首字“形”用谐音读作“行”)又名“谐音”、“玉冰”、“飞白”格。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均谐读。
〖例〗“个体户售货”(打国名一)谜底:“丹麦”。
谐音读作“单卖”与谜面相合。
6、粉底格又名“素履”、“白足”、“踏雪”格。
谜底字数在两字以上,末一字谐读才能扣合谜面。
〖例〗“不弯不曲”(打数学名词一)谜底:“绝对值”(最后一字“值”谐读作“直”。
)7、素心格又名“玉带”、“素腰”、“夹雪”格。
谜底字数在三字以上。
谜底中间一字读成谐音,作别义解扣谜面。
〖例〗“默读”(打学科名一)谜底:“心理学”(中间一字“理”谐读作“里”)。
8、燕尾格又名“燕翦”格。
谜底字数须在两字以上,末一字须是左右结构的合体字。
猜时左右分开两字读。
〖例〗“洛神赋”(打河北地名一)谜底:临漳(末一字读作“水章”,因而谜底解为“临水之章”)9、虾须格又名“丫髻”格。
谜底字数在两个以上,谜底首字左右分开作两个字读,并与后面的字连起来读以扣谜面。
例〗“手术学”(打法律名词一)谜底:刑法(“刑”字左右分开读作“开刀”)又名“振翅”、“剖腹”格。
谜语的谜格之燕尾格
燕尾格,又称“燕剪格”,“鱼尾格”。
看过之前谜格介绍的朋友,应该能大概猜到格规是什么吧。
格规:谜底需两字以上,末一字如燕子之尾左右分开,作两字读。
例:久旱 (燕尾格,打一地名)
谜底:长沙
解释:将'沙'左右分开为'水少',即'长水少',正扣谜面“久旱”。
例:哑谜(燕尾格,打一礼貌用语)
谜底:不用谢
解释:将谜底“谢”字分度为“言射”,全文读作“不用言射”,因为“猜谜”又作“射”,“不言射”,与谜面扣合。
例:零落成泥碾作尘(燕尾格,打一报刊名)
谜底:花城
解释:谜底末字“城”,分开作“成土”,“花成土”与谜面扣合。
它跟蜓尾格近似,蜓尾格谜底。
也是需两字以上,但末一字是上下分开作两字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