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酸化Lewis_X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
- 格式:pdf
- 大小:765.64 KB
- 文档页数:4
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和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于海东; 辛华; 王英; 张文陆【期刊名称】《《中国全科医学》》【年(卷),期】2012(15)6【摘要】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和CD44v6(CD44 splice variant 6)的表达水平,探讨二者在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方面的价值。
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6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42例胃溃疡患者(胃溃疡组),33例健康体检正常者(健康体检组)血清中OPN和CD44v6的水平。
结果胃癌组血清中OPN和CD44v6的水平均高于溃疡组及健康体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癌患者血清OPN和CD44v6的水平均与胃癌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相关(P<0.05)。
胃癌患者血清中OPN与CD44v6的水平呈正相关(r=0.8645,P<0.01);二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提高至92.5%。
结论血清OPN和CD44v6的水平可作为胃癌诊断和病情监测的临床指标,二者联合检测提高了胃癌诊断敏感性,可作为筛查指标用于胃癌的筛检。
【总页数】3页(P648-650)【作者】于海东; 辛华; 王英; 张文陆【作者单位】154002 黑龙江省佳木斯市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检验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胃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许海俐;高祥华2.血清sCD44v6检测及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陈瑜;冯立民;钟步云;徐庆;徐根云;王磊;周东辉3.胃癌患者血清骨桥蛋白检测的临床意义 [J], 乔利4.胃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J], 王爱军;郑宝军;吴敏兰;潘立峰;李大志;冯俊伟5.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周东辉;马志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周东辉;马志敏;冯懿正;周杏仁;赵文和;林敏【期刊名称】《肿瘤研究与临床》【年(卷),期】2000(15)5【摘要】目的探讨 CD44 V 6表达与人胃癌生长方式、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 S- P法 ,对 10 3例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及 10例正常胃粘膜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同时对其中 6 0例胃癌术后患者进行随访 ,随访期为 7~ 6 7个月。
结果 (1) CD44 V 6在正常胃粘膜不表达 ,而胃癌中 6 0 .1%表达 ;(2 ) CD44 V6表达与 Borrm ann分型、周围淋巴结转移程度、TNM分期及脉管存在癌栓与否有关 (P<0 .0 5 ) ,而与组织学分级无关 (P>0 .0 5 ) ;(3)CD44 V6表达与生存率无明显关系 (P>0 .0 5 ) ;(4)伴有肝转移的胃癌细胞 CD44 V6呈强表达。
结论CD44 V6在胃癌中的表达对评估胃癌生长方式及转移有参考价值。
【总页数】3页(P326-328)【作者】周东辉;马志敏;冯懿正;周杏仁;赵文和;林敏【作者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02【相关文献】1.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Claudin-6、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孟冬月;张俊会;郭云岭;李娜;魏世平;郭民英2.胃癌组织中CD44v6、VEGF、PTEN的表达与临床意义 [J], 黄宗明;余英豪;于媛媛;陈丽峰3.CD44v6和hTERT基因在胃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王昕升;宋爱华;张健4.CD44v6及ezr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刘定军5.胃癌组织中CD44v6和RHAM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持续上升。
早期胃癌是指肿瘤局限于黏膜层和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及浆膜。
早期胃癌的治疗效果相对较好,但其治疗策略及预后与是否有淋巴结转移有关。
因此,早期胃癌的淋巴结微转移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CD44v6是CD44的一种可变剪接异构体,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广泛存在于许多细胞表面。
该蛋白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
目前已有研究表明,CD44v6在胃癌的发生、转移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及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尚不明确,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为临床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三、研究内容及方法3.1 研究对象本研究选取200例早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确诊早期胃癌后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术中取得胃癌组织样本以及淋巴结标本。
同时,选取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集其胃部黏膜样本。
3.2 实验方法(1) 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表达情况。
将组织标本制作成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CD44v6的表达情况,计算其评分。
(2) 检测胃癌淋巴结微转移情况。
取胃癌标本中的淋巴结分别进行单纯种植和集合种植,术后行病理学检查,以检测微转移情况。
3.3 统计分析采用SPSS 23.0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CD44v6在早期胃癌组织样本及对照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CD44v6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四、研究意义本研究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早期胃癌CD44v6的表达情况及其与淋巴结微转移的关系。
这对于指导早期胃癌治疗策略及提高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CD44V6在胃癌的表达及意义【摘要】cd44v6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密切。
cd44v6在胃癌的预测、病程进展、转移潜能、免疫治疗和预后估计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在价值。
但其功能复杂,具体作用机理不明,尚处于研究的初级阶段,许多问题还有待于更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cd44v6;胃癌;转移1cd44分子的发现和主要特点cd44是一种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属于细胞粘附分子,其基因位于11号染色体短臂上,通过外显子的选择性剪接分为两种类型:标准型cd44(cd44s)及变异型(cd44v)。
1991年研究者在大鼠转移性胰腺癌细胞bsp73asml中发现一个cd44变异体,它是在大鼠cd44s蛋白的第223~247位氨基酸残基间插入一个含162个氨基酸的片段序列,这段氨基酸序列中含有4个o-糖基化位点和3个n-糖基化位点,后来证实该片段是由含v6外显子所编码的。
cd44分子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包括:(1)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粘附(2)作为淋巴细胞”归巢”受体与高内皮静脉结合,参与淋巴细胞归位到淋巴组织(3)参与t细胞的活化及细胞内的信号传递,调节淋巴细胞再循环,介导淋巴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附,参与免疫调节(4)参与肿瘤的生长增殖和转移。
2cd44v6蛋白在胃癌中表达意义正常胃粘膜是否表达cd44v6目前仍不清楚。
有学者认为正常胃粘膜组织中有cd44v5/v6变异分子的表达。
文献报道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64%~77%,并且发现cd44v6阳性表达与胃癌的进展程度和转移有关[1],但是否与胃癌的其它病理指标有关,尚存在很大争议。
cd44v6是分布极为广泛的细胞表面跨膜糖蛋白,作为细胞基质透明质酸受体,参与癌细胞与基质的粘附作用及淋巴细胞归巢[2],这种粘附与归巢作用有利于癌细胞的扩散和转移。
近年研究表明,cd44v6变异体与多种啮齿动物实验性肿瘤和人类恶性肿瘤的发生、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3,4]。
胃癌CD44V6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苏晓晖;赵宜良;陆春雪;尤振宇【期刊名称】《实用肿瘤学杂志》【年(卷),期】2001(015)003【摘要】目的探讨胃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CD44V6在胃癌诊断、浸润转移以及预后的判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10例正常胃粘膜上皮、101例异常增生的癌旁组织和胃癌原发灶中的表达情况,对胃癌标本进行系统的病理学检查.结果 CD44V6在正常胃粘膜呈阴性表达,在异常增生癌旁组织中呈弱阳性表达,胃癌组织阳性表达率为74%(75/101);胃癌CD44V6表达强度与胃癌浸润型生长、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5),胃癌Ⅰ、Ⅱ期表达强度低于Ⅲ、Ⅳ期(P<0.05),而与其他临床病理因素无关.结论 CD44V6表达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对胃癌组织进行CD44V6蛋白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和预测胃癌进展程度,以及评估胃癌患者的预后.【总页数】3页(P186-188)【作者】苏晓晖;赵宜良;陆春雪;尤振宇【作者单位】辽宁省肿瘤医院;辽宁省肿瘤医院;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院;沈阳军区二○二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相关文献】1.Tiam1,CD44v6和Ecadherin表达与胃癌组织病理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曹苏娟;曾斌2.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韩硕;苗原;何安光3.CD44v6、MMP-9与VEGF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叶兴安;陈元英;陈海燕;徐道辉4.进展期胃癌HSP900α、CD44v6表达与其临床生物学行为关系的研究 [J], 费建东;薛军;张林西;戴杰;金春亭;薄爱华;武欣;张三明5.CD44v6在胃癌胃镜标本和术后标本中的表达及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J], 张大伟;张锦红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v6和FOXD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意义
CD44v6和FOXD3是胃癌中常见的两种蛋白质,它们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生、发展直接相关。
CD44v6是CD44族蛋白质的一个变体,其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水平较高,而在正常组织中表达水平较低。
FOXD3则是一种转录因子,它可以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多种生物学过程,与胃癌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CD44v6和FOXD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常常与肿瘤的侵袭性和预后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CD44v6的高表达与胃癌患者的组织学分级明显升高、淋巴结转移率明显增加、病生存期明显缩短等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
而FOXD3的低表达则与肿瘤的浸润和远处转移相关,其低表达水平往往提示肿瘤的侵袭性较强、预后较差。
此外,CD44v6和FOXD3的表达水平也可以作为判断胃癌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如有研究证明,CD44v6的表达水平与胃癌患者术后出现的早期癌转移和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
而FOXD3的表达水平则可以作为胃癌分子分型的一个指标,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优化。
因此,对CD44v6和FOXD3蛋白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了解胃癌发生和发展的机制,还有助于指导胃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
总之,CD44v6和FOXD3蛋白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和临床价值,其研究有助于为胃癌的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科学的基础。
应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
CD44v6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李莉【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00(034)003【摘要】@@ CD44是由单一基因所编码的具有高度异质性的单链膜表面糖蛋白家族,可与多种配体结合,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粘附作用,发挥广泛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人们发现CD44标准体(standard isoform ofCD44,CD44s)及其拼接变异体(variant isoform of CD44,CD44v)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尤其CD44v6在肿瘤浸润、转移和预后中的作用,更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重视.人们在研究CD44v6基因及蛋白结构和生物学功能的基础上,探索它参与肿瘤转移的可能机制,力图揭示其在肿瘤中的多样性表达与肿瘤浸润、转移的关系,以期有助于评价肿瘤的转移能力,判断肿瘤的复发和预后.笔者就此作一综述.【总页数】3页(P315-317)【作者】李莉【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分子医学教研室,福州,350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R73-37【相关文献】1.Ezrin及CD44v6的表达与胆管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相关研究 [J], 张懿;孟翔凌;朱立新;汪正广;吴文涌;陈伟;张震;徐坤2.宫颈癌CD44V6表达与局部肿瘤血管生成、癌细胞增殖及浸润转移的关系 [J], 林岷;江忠清;朱凤川;曲军英;郑秀3.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 [J], 贺岩;张磊;张朋旗;钟志玖;金晓明4.肿瘤转移抑制蛋白1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J], 陈怀安;王哲;苗文隆;李凤歧;苏宏伟;刘硕5.肿瘤间质比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对淋巴结转移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J], 安杰; 曾令瑞; 宋婷婷; 孙力伟; 韩玉贞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 v6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辛彦;赵风凯;张素敏;吴东瑛;王艳萍;徐蕾【期刊名称】《世界华人消化杂志》【年(卷),期】1999(7)3【摘要】目的观察转移相关粘附分子拼接变异体CD44v6在人胃癌组织中的不同表达,探讨CD44v6与胃癌病理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评价CD44v6可否作为一个新的客观预测胃癌细胞转移潜能和胃癌患者预后的可靠生物学指标.方法采用鼠抗人CD44v6特异性mAb,对45例早期胃癌,22例中期胃癌和103例晚期胃癌手术切除标本之胃原发灶与转移灶进行了ABC免疫组化检测.应用χ2检验和Logrank检验方法对结果做统计学分析.结果CD44v6在晚期胃癌中的检出率为466%(48/103),明显高于早期胃癌(267%,12/45)和中期胃癌(273%,6/22,P<001).伴淋巴结转移和伴肝脏转移之胃癌CD44v6检出率分别为49%(50/102)和714%(5/7),明显高于不伴转移的胃癌(186%,11/59,P<001).肠型胃癌中CD44v6检出率为449%(48/107),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274%,17/62,P<005).但是,CD44v6的表达与胃癌原发灶大小和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未见明显相关.CD44v6阳性胃癌患者的术后生存期显著短于CD44v6阴性胃癌的患者(P=00002).结论?【总页数】5页(P210-214)【关键词】胃肿瘤;肿瘤转移;腺癌;CD44v6;基因表达;预后【作者】辛彦;赵风凯;张素敏;吴东瑛;王艳萍;徐蕾【作者单位】中国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第四研究室【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02【相关文献】1.Ezrin和c-Met基因编码蛋白表达与胃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及意义 [J], 张肖肖;武洋;杨君;辛彦2.粘附分子CD44的蛋白表达及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张勇;张敏3.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CD82及细胞分子CD44 v6在人喉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孙建松;周明琦4.癌组织中EpCAM、CD44 v6的表达与早期低危子宫内膜腺癌远处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J], 陈金龙;刘乃富5.复发转移性胃癌患者HER2基因扩增、蛋白表达及预后的关系 [J], 黄马燕;邵琼;王芳;邵建永;李宇红;安欣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v6基因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期刊名称】《胃肠病学》【年(卷),期】1999(004)004【摘要】目的:探讨胃癌中CD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75倒手术切除胃癌标本中的CD44v6基因变异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结果:75例胃癌标本中,56例CD44v6基因变异体呈阳性表达,占74.7%;而55例有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46例呈阳性表达(836%),20例无淋巴结转移的标本中10例呈阳性表达(50%),差异有显著性(P<0.001).正常胃粘膜不表达CD44v6基因变异体。
这一结果提示,CD44v6基因变异体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结论:含v6外显子的CD44变异表达产物可作为预测胃癌淋巴结转移潜能轻可靠的分子标记物。
【总页数】3页(P210-212)【作者】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作者单位】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附属甘泉医院病理科,20006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CD44v6和PTEN基因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 [J], 谷化平;尚培中;周翠玲2.胃癌组织中P53基因异常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间的关系 [J], 宋晓岩; 朱士雅3.胃癌中CD44v6与P53的表达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J], 张俊梅;韩世愈;孙秀威4.胃癌细胞SGC-7901中乙酰肝素酶基因和CD44v6表达的关系 [J], 周世庆;汪素文;朱靖宇;张淑红;真岩波;张伯新5.CD44v6基因变异体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李泽民;樊剑芳;方建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患者血清和癌组织中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王爱军;郑宝军;吴敏兰;潘立峰;李大志;冯俊伟【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06(46)9【摘要】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和健康正常人血清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进行检测,并以免疫组化SP法测定癌组织和正常胃黏膜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显示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含量和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因此认为CD44v6的检测在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术疗效和浸润转移程度的判断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总页数】2页(P28-29)【作者】王爱军;郑宝军;吴敏兰;潘立峰;李大志;冯俊伟【作者单位】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唐山,06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血清sCD44v6检测及在胃癌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J], 陈瑜;冯立民;钟步云;徐庆;徐根云;王磊;周东辉2.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J], 周东辉;马志敏3.胃癌患者血清中骨桥蛋白和CD44v6检测的临床意义 [J], 于海东; 辛华; 王英; 张文陆4.流式细胞术检测肝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赵先胜; 任志强5.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CD44v6和Ⅳ型胶原的表达及血清中HA和Ⅳ型胶原的定量检测 [J], 徐钊;张霞;房殿春;晋华源;罗元辉;阎晓初;王东旭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梁雨荣;何尔斯泰
【期刊名称】《中国肿瘤临床》
【年(卷),期】1999(026)001
【摘要】目的: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
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
结果: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率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的不同病理分型的胃癌中淋巴
【总页数】3页(P33-35)
【作者】梁雨荣;何尔斯泰
【作者单位】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基本外科;白求恩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基本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5.202
【相关文献】
1.前列腺癌组织转移相关基因CD44v6的表达意义 [J], 崔飞伦;陈兵;王远征;王中琨;陈荣山
2.转移相关基因蛋白CD44v6和nm23-H1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意义 [J], 郭亮;
张敏;高洁凡
3.肿瘤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p5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预后 [J], 贺岩;张磊;张朋旗;钟志玖;金晓明
4.整合素ανβ6和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意义 [J], 郭运生;赵敏;肖芳;周颖;黄江梅;张辉
5.细胞检测转移相关基因CD44v6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及应用 [J], 邵彬;巴图;郑锦花;郭冰;富泽龙;张泽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关系研究谢建伟;黄昌明;郑朝辉;李平;王家镔;林建贤【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00)003【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D44v6 and the lymph node metas‐tasis as well as the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 Method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44v6 protein in can‐cerous tissues and the corresponding non‐cancerous tissues in 208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as meas‐ured by immunohistochemistry ,followed by analysis of the relevance between CD44v6 ,lymph nodes me‐tastasis and the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 Results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CD44v6 in gastric cancer was 59 .1%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0% detected in the paired non‐tumor tissues .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in patients wi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D44v6 expression was 38 .8% and76 .3% ,re‐spectively ,with the difference being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 .05) . Multivariate analysis demonstra‐ted that high expression ofCD44v6 was th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 of gastric cancer ,whileCD44v6 and the depth of tumor invasion were th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for lymph nodes metastasis . Stratific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in patients with lymph nodes metastasis ,the 5‐year survival rate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CD44v6 expression was 30 .3% and67 .7% ,respective ly ,whereas in non‐metastasized cases ,the rate was 77 .3%and 81 .8% (P<0 .05) . Conclusion Patients with high expression level ofCD44v6 are susceptible to lymph nodes metastasis ,leading to poor outcomes . CD44v6 can be identified as a biomark‐er for pr 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gastric cancer .%目的:探讨CD44v6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
5个免疫组化指标预测胃癌预后的意义吴菲;黎家庆;万远廉;才文彦;王笑梅【期刊名称】《肿瘤防治研究》【年(卷),期】2000(27)5【摘要】目的探讨微血管数和cyclinE、p53、CD4 4s、CD4 4v6的表达分别预测胃癌预后的作用。
方法以免疫组化法检测了 95例胃癌的上述 5指标 ,并同时检测了临床病理特征,然后研究了各个因素分别与预后和淋巴、静脉侵润的关系。
结果微血管数和cyclinE表达显著影响胃癌的预后。
p53、CD4 4s、CD4 4v6的表达不显著影响预后。
微血管数是显著独立的预后因素。
微血管每增 1支 ,淋巴管浸润的相对危险度都为增前的 1 0 314倍 (P <0 0 5)。
p53阳性癌淋巴结转移的相对危险度是阴性者的 2 2 4 0 3倍 (P <0 0 5)。
5个指标的过度表达或增高未使胃癌浸润静脉的相对危险度显著增高。
结论在胃癌中 ,微血管数是预测预后的重要指标 ,cyclinE表达也有一定预测作用 ,而p53、CD4 4s、CD4 4v6的表达无预后判断意义。
【总页数】4页(P350-353)【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胃癌;预后;预测【作者】吴菲;黎家庆;万远廉;才文彦;王笑梅【作者单位】北京市地坛医院;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普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R730.7【相关文献】1.肺鳞癌与肺腺癌的免疫组化指标的诊断及预后意义 [J], 马云帆;范梦颖;陈克能2.肿瘤标志物和免疫组化指标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分析 [J], 顾祥仕;朱立霞3.胃癌CEA免疫组化研究及其预后意义 [J], 李祖军;宫东尧4.胃癌细胞病理形态学指标在判断胃癌预后中的意义 [J], 鲍永代5.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相关免疫组化指标的表达及意义 [J], 陈国勤;顾莹莹;刘芳;胡帅尔;莫明聪;刘慕嫦;杨通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王芳;尹芳蕊;华云旗【期刊名称】《内蒙古医学杂志》【年(卷),期】2010(042)001【摘要】目的:观察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初步分析CD44v6表达与胃癌转移、预后的相关性.方法:2006~2008年就诊我院的49例胃癌手术(Ⅱ~Ⅲ期)患者,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情况.观察CD44v6阳性和CD44v6阴性患者接受TCF方案后的临床疗效.结果:49例胃癌患者中CD44v6的阳性率为55.10%(27/49);化疗后CD44v6阴性组和CD44v6阳性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31.82%(7/22)、22.22%(6/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D44v6阳性的患者在化疗后临床疗效差,预后较差.因此CD44v6可以作为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因子之一,值得临床进一步深入研究.【总页数】2页(P13-14)【作者】王芳;尹芳蕊;华云旗【作者单位】包头医学院病理教研室,内蒙古,包头,014010;包头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基因诊断中心,内蒙古,包头,014010;包头市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一病区,内蒙古,包头,0140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5.2【相关文献】1.胃癌组织和胃癌细胞株中Claudin-6、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孟冬月;张俊会;郭云岭;李娜;魏世平;郭民英2.胃癌组织中Survivin和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兴桂华;张翠香;荣玮;徐广有;胡南3.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J], 朱娜;王芬4.胃癌组织中CD44v6和RHAMM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张涛5.CD44v6和MMP-9及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J], 程鑫;张仕状;王滨;董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D44V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关系的研究[摘要]目的:探讨CD344V6的表达与胃癌临床及病理特征的关系。
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技术对30份经手术切除的胃癌组织、50份异型增生组织、3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进行CD44V6蛋白检测。
结果正常胃黏膜组织、异型增生组织、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Ⅱ、Ⅲ型异型增生组织的CD44V6表达率逐级升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CD44V6的表达与TNN分期、淋巴转移、浸润程度、脉管浸润、生长方式有相关性(P<0.05)。
结论CD44V6的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和浸润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关键词]胃癌;CD44V6;浸润;转移胃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消化道肿瘤的第1位。
近年胃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在国内已经居全部恶性肿瘤的首位。
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死亡病例中约有半数死于胃癌。
胃癌的预后、治疗效果取决于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
胃癌的形成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的复杂过程。
CD44基因的变异性表达与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的过程关系密切。
CD44V分子是其拼接表达的方式,在胃肠道、乳腺、甲状腺、胰腺、肝、肺肿瘤中均具有一种或者多种表达方式,其中CD44V6相对表达频率较高,而且它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以及转移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探讨胃癌组织中CD44V6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院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经手术治疗的胃癌患者组织标本30份,患者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最小42岁,最大73岁,平均(58±7)岁;30例患者均行胃癌根治术。
另取病理科存档的异型增生组织标本50份、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30份作对照。
1.2主要试剂鼠抗人CD44V6单克隆抗体(2F10)、S-P免疫组化试剂盒、DBA显色剂均购自福州迈新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胃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胃癌转移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注重探索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旨在提高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
本文将就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1. HIF-1α
HIF(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是在缺氧条件下调节基因表达的关键分子,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中起重要作用。
对于胃癌而言,HIF-1α信号通路可以促进肿瘤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表明,HIF-1α在胃癌转移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该分子标志物已成为胃癌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
2. CD44
CD44是一种膜糖蛋白,在多种癌症发生和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CD44的表达与胃癌转移程度密切相关,可以用作胃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同时,CD44还与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等生理特征密切相关,因此该分子在胃癌治疗中也具有重要作用。
3. CXCR4
CXCR4是一种趋化因子受体,已被证明在多种癌症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胃癌中,CXCR4信号通路可以促进肿瘤细胞
的侵袭和转移。
研究表明,CXCR4在胃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与HIF-1α非常相似,可以作为胃癌预后判断的标志物。
总之,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已经成为目前胃癌治疗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HIF-1α、CD44和CXCR4等分子标志物的发现和研究为胃癌治疗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也为胃癌临床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了更为准确的标志物。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胃癌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会取得更加重大的突破。
论 著[收稿日期]2003-12-08;[修回日期]2004-04-06[作者简介]谷化平(1950-),男,安徽濉溪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主任医师,医学学士,从事病理学临床研究。
唾液酸化Lewis -X 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转移和预后的关系谷化平1,周翠玲2,尚培中3(1.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病理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2.河北北方学院张家口医学院第一医院普外科,河北张家口075000; 3.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51医院普外科,河北张家口075000)摘要 目的探讨唾液酸化的L ewis -X 抗原(sialyl L ew is -X,SLeX)和CD44v6基因蛋白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学行为和患者预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高敏感性的催化信号放大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7例早期胃癌和78例进展期胃癌组织进行SLeX 抗原和CD44v6蛋白检测,并结合肿瘤的病理学行为和临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在胃癌中,SLeX 和CD44v6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3%和82.1%。
SL eX 和CD44v 6表达阳性率在进展期胃癌明显高于早期胃癌(P <0.05);SL eX 和CD44v6表达水平具有一致性,均与胃癌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和患者预后密切相关(P <0.05)。
结论SLeX 和CD44v6表达与胃癌转移和患者生存期密切相关,检测SL eX 和CD44v6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预后的参考指标。
主题词 胃肿瘤;抗原,肿瘤;抗原,CD44;肿瘤转移;预后中图分类号 R735.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3205(2004)05-0276-04COR RELATION OF SIALYL LEWIS -X AN D CD44v6GENE EXPR ESSION WITH METASTASIS AN D PROGN OSIS IN GASTR IC CARCINOMAGU Hua -ping 1,ZHOU Cu-i ling 2,SHANG Pe-i zhong 2(1.Dep ar tment of Pathology ,the 251st H ospital of PLA ,Zhangj iakou 075000,China;2.Dep ar tment of General S ur gery ,the Fir st H osp ital of H ebei N or ther n College,Zhangj iakou 075000,China;3.Depar tment of Gener al Surgery ,the 251st H osp ital of PLA ,Zhangj iakou 075000,China)ABSTR 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of cell adhesion molecular sialyl Lewis-X(SLeX)antigen and CD44v6gene protein in gastric carcinoma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 ith the patholog ical behaviorandprognosis.Methods H ig hsensitivecatalyzedsig nalamplification (CSA )immunohistochemical method w as used to detect the expression of SLeX antigen and CD44v6protein in 17cases of early stage ga stric carcinoma and 78cases of developing stage gastric carcinoma.Pathological behavior and clinic al follow -up survey w ere c ombined for the analysis.R esu lts The positive expression rates of SLeX antigen and CD44v6protein in gastric carcinoma were 86.3%and 82.1%,respectively.The positive expressions of SLeX antigen and CD44v6protein in developing stage gastric carcinoma w ere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ose in early stage gastric carcinoma(P <0.05).The ex pression of SLeX antigen was c onsistent with that of CD44v6protein and both of them were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serosa infiltration,lymph node metastasis and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P <0.05).C onclu sio n These data showed the expressions of SLeX antigen and CD44v6protein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otential of metastasis and survival rate in gastric c arcinoma.SLeX antigen and CD44v6protein may be prognostic indicators in gastric carcinoma.M eSH :stomach neoplasms;antigens,neoplasm;antigens,CD44;neopla sm metastasis;prognosis由细胞黏附分子(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所介导的细胞-细胞或细胞-细胞外基质的相互作用是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生物学基础,现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唾液酸化的Lew is -X 抗原(sialyl Lew is -X,SLeX)和CD44v6均属CAM 成员,其表达与许多276 第25卷第5期2004年9月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JOU RN AL OF HEBEI M ED ICAL U N IV ERSIT YVol.25 No.5Sept. 2004肿瘤的侵袭转移相关[1~6]。
作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探讨SLeX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侵袭转移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95例胃癌为我院手术切除标本。
按全国胃癌协作组制定的有关胃癌大体分型,临床病理分期等规范进行病理诊断。
其中早期胃癌17例,进展期胃癌78例;有浆膜浸润45例,无浆膜浸润50例;有淋巴结转移68例,无淋巴结转移27例。
选取癌旁黏膜(距癌灶<2cm)15例和正常胃黏膜(距癌灶>5cm)10例作为对照。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4 m厚连续切片。
1.2 试剂:鼠抗人SLeX和CD44v6mAb,生物素化抗鼠IgG,生物素化酪胺盐(biotin tyrosamine,BT)和催化信号放大(catalyzed signal amplification,CSA)试剂盒均为丹麦Dako公司产品。
1.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采用CSA法。
石蜡切片脱蜡至水,PBS洗涤; 放入3%H2O2处理,室温20min,PBS洗涤3m in 3次; 分别滴加SLeX (1 80)和CD44v6(1 80)一抗,37 温育1h,PBS 洗涤3min 3次; 分别滴加生物素化抗鼠IgG (1 300),37 温育20m in,PBS洗涤3min 3次; 第1次Streptavidin-H RP(1 500)37 温育20 min,PBS洗涤3min 3次; BT(0.007mmol/L) 37 温育12min,PBS洗涤3min 3次; 第2次Streptavidin-H RP(1 1000)37 温育20min,PBS 洗涤3min 3次; 0.05%DAB+3%H2O2显色,8~12min; 流水洗涤,苏木素衬染,蓝化,常规封片。
实验用已知SLeX和CD44v6阳性大肠癌组织作为阳性对照,用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1.4 结果判断: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信号呈棕黄色。
根据染色强度及阳性癌细胞百分率将染色结果分为(-),(+),(++)3级: 按切片中细胞显色有无及深浅评分,无显色为0分,棕黄色为1分,棕褐色为2分; 根据显色癌细胞的比例记分,<30%为1分,31%~71%为2分,>71%为3分。
每例肿瘤的积分= + ,按积分高低分为:0分为阴性(-),1~3分为弱阳性(+),4~6分为强阳性(++)。
1.5 随访:95例胃癌标本中,获得术后满5~7年随访者70例,其中死亡病例51例,尚生存病例19例。
1.6 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应用 2检验,P< 0.05为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2.1 SLeX和CD44v6蛋白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在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SLeX和CD44v6蛋白分别为2例(20.0%)呈阳性反应,阳性产物主要位于腺颈部增殖带区细胞相邻侧面,胃腺和胃小凹上皮均阴性。
在15例癌旁胃黏膜组织中,SLeX和CD44v6蛋白分别为2例(13.3%)和3例(20.0%)呈阳性反应,阳性产物主要位于异型增生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膜。
95例原发性胃癌中, SLeX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82例(86.3%)和79例(82.1%),15例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胃癌配对标本中SLeX和CD44v6蛋白均为阳性表达。
2.2 SLeX和CD44v6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SLeX和CD44v6蛋白表达与胃癌肿瘤大小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进展期明显高于早期胃癌,有浆膜浸润明显高于无浆膜浸润、有淋巴结转移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
见表1。
表1 SLeX和CD44v6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Table1 Relati 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SLeX and CD44v6with clincopathol ogi c factors in gastri c carcinomaCli n i copathologic features nSL eX(-)(+)(++)Posi tive rate(%)CD44v6(-)(+)(++)Posi tive rate(%)Size of tumor4cm346121682.4 7121579.4 >4cm617223288.5 9213185.2 Cli n i copathologic stageEarly stage1756670.6 67464.7 Developing stage788135789.7*10264287.2* Seross soakageAbsent5512212380.0 13202276.4 Present402132595.0 3132492.5 Lymph node metas tasisAbsent27891970.4 951366.7 Present685253092.6 7283389.7 *P<0.05v s early stage P<0.05v s no absent by 2tes t277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第25卷 第5期表2 SLeX和CD44v6表达与胃癌患者预后Table2 E xpression of SleX,CD44v6and prognos i s in gastric carci noma patientsPrognosis nS LeX(-)(+)(++)Posi tive rate(%)CD44v6(-)(+)(++)Posi tive rate(%)S urvival1968568.4 77563.2 Death515202690.2*8192484.3* T otal7011283184.3 15262978.6*P<0.05v s survival by 2test2.3 SLeX和CD44v6蛋白表达与预后:95例胃癌标本中,获得满5~7年随访的胃癌标本70例,其中SLeX和CD44v6蛋白阳性表达分别为59例(84.3%)和55例(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