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作业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5
第三章一、问答题1、某系统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的处理机调度算法,某个时刻根据用户要求创建了一个进程P,进程P在其存在过程中依次经历了:进程调度选中了进程P占用处理机运行(就绪—>运行),进程P运行中提出资源申请,要求增加主存使用量,没有得到(运行—>阻塞);进程等待一段时间后得到主存(阻塞—>就绪);进程调度再次选中了进程P占用处理机运行(就绪—>运行);有紧急进程Q进入,系统停止进程P的运行,将处理机分配进程Q(运行—>就绪);进程Q运行完,进程调度再次选中了进程P占用处理机运行(就绪—>运行);进程P运行完。
请分析进程P在其整个生命过程中的状态变化。
2、何谓进程,它与程序有哪些异同点?613、引起创建进程的事件通常有哪些?694、简述时间片轮转调度算的基本思想。
大多数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使用一个固定大小的时间片,请给出选择小时间片的理由。
然后,再给出选择大时间片的理由。
755、进程有哪几种基本状态?试举出使进程状态发生变化的事件并描绘它的状态转换图。
636、进程创建、撤销、唤醒和阻塞原语的流程69、70、717、进程控制块的作用是什么?它主要包括哪几部分内容?658、用户级线程与内核级线程的区别是什么?819、PCB中包含哪些信息?进程状态属于哪类信息?6510、列举引起进程创建和撤销的事件69、7011、试比较进程和线程的区别。
8112、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6713、简述操作系统的三级调度(简述其各级调度的基本功能即可)。
72二、计算题1、就绪队列中有4个进程P1,P2,P3,P4同时进入就绪队列,它们进入就绪队列2秒之后开始进程调度,它们需要的处理器时间如表所示。
忽略进行调度等所花费的时间,且进程执行过程中不会发生阻塞,请回答下列问题:分别写出采用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时间片为4秒)、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选中进程执行的次序。
答: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P1,P2,P3,P4 ,P1,P2,P4,P1,P2,P2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P3,P4,P1,P22、在某计算机系统中,时钟以固定的频率中断CPU,以增加日历计数或控制系统中的一些定时操作,时钟中断处理程序每次执行的时间为2ms(包括进程切换开销)。
第3章 单元测验一、单项选择题1. 的阶差分是( C )t X k A Bkt t t k X X X -∇=-11kk k t t t k X X X ---∇=∇-∇C D111kk k t t t X X X ---∇=∇-∇1112k k k t t t X X X ----∇=∇-∇2. MA(2)模型,则移动平均部分的特征根是( A )121.10.24t t t t X εεε--=-+A , B ,10.8λ=20.3λ=10.8λ=-20.3λ=C , D ,10.8λ=-20.3λ=-10.8λ=-20.2λ=3. AR(2)模型,其中,则( B ) 121.10.24t t t t X X X ε--=-+0.04t D ε=t t EX ε=A B 00.04C D0.140.24. 若零均值平稳序列,其样本ACF 和样本PACF 都呈现拖尾性,则对可能建立( B{}t X {}t X )模型。
A. MA(2)B.ARMA(1,1)C.AR(2)D.MA(1) 5. 对于一阶滑动平均模型MA(1): ,则其一阶自相关函数为( C )。
15.0--=t t te e Y A. B. C. D. 5.0-25.04.0-8.06. 关于平稳时间序列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B )A. 可以对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序列值进行精确预测。
B. 当前观测序列时间为t,MA(q)模型对大于t+q 时间点序列值的预测值恒为常数。
C .自相关系数具有非唯一性,偏自相关系数不具有非唯一性 D .均值非平稳的序列,可以通过对数变换将其变成平稳的。
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延迟算子的性质,下列表示中正确的有 ( AD )A B10=B n-=(1-)tt n tx x B x -C∑=-=-ni n in nnB C B 0)1()1(D 对任意两个序列和,有{}t x {}t y 11()t t t t B x y x y --+=+2. ARMA 模型可逆性条件是( CD )A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B 的根都在单位圆内 ()0t B εΦ=()0B Θ=C 的特征根都在单位圆内D 的根都在单位圆外 0=Θt B ε)(()0B Θ=3. 关于平稳可逆的ARMA 模型的序列预测问题,下列公式正确的有( ABCD )A12(|,,,)(0)t l t t t t lE x x x x x l +--+=≤ B12ˆ(|,,,)()(0)t l t t t t E x x x x xl l +--=>C 12(|,,,)(0)t l t t t t lE x x x l εε+--+=≤ D12(|,,,)0(0)t l t t t E x x x l ε+--=> 4. 对平稳时间序列模型矩估计方法评价正确的是 ( BCD )A 估计精度高B 估计思想简单直观C 不需要假设总体分布D 计算量小5. 下列属于模型优化方法的有( ABC )A 残差方差图定阶法B F 检验定阶法C 最佳准则函数定阶法D 最小二乘估计法 6. 下列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ABCDE ) A AR 模型总是可逆的B 平稳MA 模型的均值就等于模型的截距项参数C 偏自相关系数用来描述时间序列值间的直接影响D 只要ARMA 模型的AR 部分的系数的绝对值和小于1,该模型一定平稳。
第三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一个消费者想要一单位X商品的心情甚于想要一单位Y商品,原因是(A )A.商品X有更多的效用B.商品X的价格较低C.商品X紧缺D.商品X是满足精神需要的2.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大值B.边际效用为零C.边际效用为正D.边际效用为负3.无差异曲线的形状取决于(A )A.消费者偏好B.消费者收入C.所购商品价格D.商品效用水平的大小4.无差异曲线为斜率不变的直线时,表示相结合的两种商品是(B )A.可以替代的B.完全替代的C.完全互补的D.互不相关的。
5.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商品X和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它们的(C )A.价格之比B.数量之比C.边际效用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6.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B )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C.消费者的偏好,收入和商品价格D.以上三者都不是7.商品X和Y的价格按相同的比率上升,而收入不变,预算线(A )A.向左下方平行移动B.向右上方平行移动C.不变动D.向左下方或右上方移动8.预算线绕着它与横轴的交点逆时针方向转动是因为(假定以横轴度量X的量,以纵轴度量Y的量)(D)A.商品X的价格上升B.商品Y的价格上升C.消费者收入下降D.商品X的价格不变,商品Y的价格上升9.假定X、Y的价格Px 、Py已定,当MRSxy> Px/Py时,消费者为达到最大满足,他将( A )A.增购X,减少Y B.减少X,增购YC.同时增购X、Y D.同时减少X、Y10.当消费者的偏好保持不变时,消费者(C )也将保持不变。
A.均衡点B.满足C .所喜爱的两种商品的无差异曲线图D .购买的商品数量 11.商品的需求价格由( C )决定的。
A .消费者的收入B .消费偏好C .该商品对消费者的边际效用D .该商品的生产成本 12.缘于一种商品相对价格变化导致该商品消费量的变化叫做( D )A .收入效应B .收入效应C .价格效应D .替代效应 13.某低档商品的价格下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C )A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增加B .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相互加强导致该商品需求量减少C .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减少其需求量D .替代效应倾向于减少该商品的需求量,而收入效应倾向于增加其需求量 14.低档商品的需求收入弹性( A )。
第三章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一、名词解释1、基因型效应:通常情况下,一定的基因型会导致一定表型的产生,这就是基因型效应。
2、反应规范:遗传学上把某一基因型的个体,在各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所显示的表型变化范围称为反应规范。
3、修饰基因:能改变另一基因的表型效应的基因。
它通过改变细胞的内环境来改变表型。
4、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5、外显率:指在特定环境中,某一基因型(常指杂合子)个体显示出预期表型的频率(以百分比表示)。
6、不完全显性(半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称之为不完全显性。
7、镶嵌显性(嵌镶显性):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个体上双亲性状在不同部位镶嵌存在的现象。
8、共显性(并显性):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的现象。
9、表型模写:因环境条件的改变所引起的表型改变,类似于某基因型引起的表型变化的现象。
10、显性致死:只有一个致死基因就引起致死效应的。
在杂合状态下即可致死。
11、隐性致死: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一样时,才起致死作用。
12、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成为复等位基因。
13、顺式AB型:I A和I B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另一条同源染色体上没有任何等位基因,血型是AB型,基因型I AB i。
14、基因互作:非等位基因之间相互作用而影响性状表现的现象。
15、互补作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分别处纯合显性或杂合显性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新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纯合或杂合),或两对基因都是隐性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这种作用称为互补作用。
F2性状的分离比是9:7。
16、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则能产生第二种相似的性状,当两对都是隐性基因时则表现出第三种性状。
F2产生9:6:1的比例。
1. 什么是烃类热裂解?答:烃类的热裂解是将石油系烃类燃料(天然气、炼厂气、轻油、柴油、重油等)经高温作用,使烃类分子发生碳链断裂或脱氢反应,生成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烯烃、烷烃和其他相对分子质量不同的轻质和重质烃类。
2.烃类热裂解制乙烯可以分为哪两大部分?答:烃类热裂制乙烯的生产工艺可以分为原料烃的热裂解、裂解产物的分离两部分。
3. 在烃类热裂解系统内,什么是一次反应?什么是二次反应?答:一次反应是指原料烃裂解(脱氢和断链),生成目的产物乙烯、丙烯等低级烯烃的反应,是应促使其充分进行的反应;二次反应则是指一次反应产物(乙烯、丙烯等)继续发生的后续反应,生成分子量较大的液体产物以至结焦生炭的反应,是尽可能抑制其进行的反应。
4. 用来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是什么?答:评价裂解燃料性质的4个指标如下:(1)族组成—PONA值,PONA值是一个表征各种液体原料裂解性能的有实用价值的参数。
P—烷烃(Paraffin); O—烯烃(Olefin);N—环烷烃(Naphtene);A—芳烃(Aromatics)。
(2)氢含量,根据氢含量既可判断该原料可能达到的裂解深度,也可评价该原料裂解所得C4和C4以下轻烃的收率。
氢含量可以用裂解原料中所含氢的质量百分数表示,也可以用裂解原料中C 与H的质量比(称为碳氢比)表示。
(3)特性因数—K,K是表示烃类和石油馏分化学性质的一种参数。
K值以烷烃最高,环烷烃次之,芳烃最低,它反映了烃的氢饱和程度。
(4)关联指数—BMCI值,BMCI值是表示油品芳烃含量的指数。
关联指数愈大,则表示油品的芳烃含量愈高。
5. 温度和停留时间如何影响裂解反应结果?答:(1)高温:从裂解反应的化学平衡角度,提高裂解温度有利于生成乙烯的反应,并相对减少乙烯消失的反应,因而有利于提高裂解的选择性;根据裂解反应的动力学,提高温度有利于提高一次反应对二次反应的相对速度,提高乙烯收率。
(2)短停留时间: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如使裂解反应进行到平衡,由于二次反应的发生,所得烯烃很少,最后生成大量的氢和碳。
第3章 作业答案1 已知单筋矩形截面梁b ×h = 250mm ×500mm ,承受弯矩设计值M= 260kN.m ,混凝土强度为C30及HRB400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一类,计算梁的纵向受拉钢筋As ? 解: (1)查表确定个参数2/3.14mm N f c =,2/43.1mm N f t =,2/360mm N f y =,0.11=amm a h h s 460405000=-=-=,518.0=b ξ (2)计算s A344.04602503.1411026026201=⨯⨯⨯⨯==bh f a M a c sb s a ξξ<=--=441.0211 不超筋78.02211=-+=ss a γ260201446036078.010260mm h f M A y s s =⨯⨯⨯==γ实配钢筋:)1964(2542mm A s =φ(3)验算配筋率 %2.0)%178.045,2.0max (%71.14602501964min 0===>=⨯==yt s f f bh A ρρ 故满足要求。
2 已知单筋矩形截面简支梁,b ×h = 200mm ×450mm ,承受弯矩设计值M= 145kN.m ,混凝土强度为C40及HRB400级钢筋,环境类别为二类a ,计算梁的纵向受拉钢筋As ? 解: (1)查表确定个参数2/1.19mm N f c =,2/71.1mm N f t =,2/360mm N f y =,0.11=amm a h h s 405454500=-=-=,518.0=b ξ (2)计算s A231.04052001.1911014526201=⨯⨯⨯⨯==bh f a M a c sb s a ξξ<=--=267.0211 不超筋866.02211=-+=ss a γ2608.1147405360866.010145mm h f M A y s s =⨯⨯⨯==γ实配钢筋:)1140(2232mm A s =φ(3)验算配筋率 %213.0)%213.045,2.0max (%41.14052001140min 0===>=⨯==yt s f f bh A ρρ 故满足要求。
第三章光合作用一、名词解释1.光合色素:指植物体内含有的具有吸收光能并将其用于光合作用的色素,包括叶绿素、类胡萝卜素、藻胆素等。
2.原初反应:包括光能的吸收、传递以及光能向电能的转变,即由光所引起的氧化还原过程。
3.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
4. 爱默生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
5.光合链:即光合作用中的电子传递。
它包括质体醌、细胞色素、质体蓝素、铁氧还蛋白等许多电子传递体,当然还包括光系统I和光系统II的作用中心。
其作用是水的光氧化所产生的电子依次传递,最后传递给NADP+。
光合链也称Z链。
6.光合作用单位:结合在类囊体膜上,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最小结构单位。
7.作用中心色素:指具有光化学活性的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
8.聚光色素:指没有光化学活性,只能吸收光能并将其传递给作用中心色素的色素分子。
聚光色素又叫天线色素。
9.希尔反应:离体叶绿体在光下所进行的分解水并放出氧气的反应。
10.光合磷酸化:叶绿体(或载色体)在光下把无机磷和ADP转化为ATP,并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1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
光呼吸的主要代谢途径就是乙醇酸的氧化,乙醇酸来源于RuBP的氧化。
光呼吸之所以需要光就是因为RuBP的再生需要光。
12.光补偿点: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
13.CO2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浓度。
14.光饱和点:增加光照强度,光合速率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
15.光能利用率:单位面积上的植物光合作用所累积的有机物所含的能量,占照射在相同面积地面上的日光能量的百分比。
二、填空题1.光合作用是一个氧化还原过程,其反应的特点是:、、。
第三章作业一、单项选择题1、两种完全正相关股票的相关系数为( B )。
A、r=0B、r=1C、r=-1D、r=∞2、已知某证券β系数为2,则该证券的风险是( D )。
A、无风险B、风险很低C、与市场平均风险一致D、是市场平均风险的2倍3、A公司1991年发行面值为$1000的债券,票面利率是9%,于2001年到期,市场利率为9%,定期支付利息。
债券价值为( B )。
A、951B、1000C、1021D、不确定4、某公司每股普通股的年股利额为4.2元,企业要求的收益率为8%,则普通股的内在价为( A )(假定股利固定不变)A、52.5元/股B、33.6元/股C、5.25元/股D、48.6元/股5、两种股票完全正相关时,把这两种股票组合在一起,则( B )。
A、能分散全部系统性风险B、不能分散风险C、能分散一部分风险D、能分散全部非系统性风险6、在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 j=R F+βI(k m-R F)中,哪个符号代表无风险报酬率( B )A.K I B.R F C.βI D.K m7、下列哪项会引起系统性风险( B )A.罢工B.通货膨胀C.新产品开发失败D.经营管理不善8、要对比期望报酬率不同的各项投资的风险程度,应该采用( A )。
A变异系数 B标准差 C贝他系数 D风险报酬系数9、某优先股,每月分得股息2元,年利率为12%,该优先股的价值为( A )。
A200元 B16.67元 C100元 D150元10、普通股的优先机会表现在: ( A )A优先购新股 B优先获股利 C优先分配剩余财产 D可转换11、两种股票完全负相关时,则把这种股票合理地组合在一起时( A )。
A 能分散掉全部风险 B能分散掉全部系统风险C 能分散掉全部非系统风险D 不能分散风险12、市场无风险利率为5%,市场组合收益率为10%,A公司的 系数为2,则A公司必要收益率是( C )。
A、5%B、10%C、15%D、20%13、普通股价格10.50元,筹资费用每股0.50元,第一年支付股利1.50元,股利增长5%,则该普通股成本为( D )。
(一)单项选择题1.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不包括下列(D)A.直接材料B.直接人工C。
制造费用D。
固定性制造费用2。
变动成本法的基本原则是将期间成本全部作为当期费用来处理。
其主要依据在于(D)A。
期间成本是不可控的,不应分配计入特定产品的成本B。
期间成本一般数量不大,若将其计入产品成本,会得不偿失C。
期间成本的分配是主观,会导致错误的管理决策D。
无论是否生产,期间成本都会发生,所以将其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将当期经营活动的成本递延是不合适的3。
完全成本法与变动成本法下,产品成本都包括(D)A.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直接费用B。
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C.固定性生产成本D.变动性生产成本4。
某厂生产乙产品,当月生产6000件,每件直接材料20元,直接工资14元,变动性制造费用12元,全月发生的固定性制造费用12000元.用完全成本法计算的乙产品单位产品成本为(A)A.48元B.46元C.34元D.36元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A.完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必然高于变动成本法的存货计价B。
变动成本法下,本期生产并销售的产品成本中不包含固定性制造费用,但本期生产未销售的产品成本中则负担了一部分制造费用C。
由于完全成本法和变动成本法定义的产品成本不同,因此,两种方法计算的销售成本必然不同,从而两种方法计算的税前利润必然是不同的D.变动成本法下,当期扣除的固定性制造费用与产品销售量有关6。
在下面哪种情况下,按完全成本法所确定的净收益大于按变动成本所确定的净收益?(B)A。
本期生产量小于销售量B.本期生产量大于销售量C。
本期生产量等于销售量D。
期末存货量小于期初存货量7。
下列有关变动成本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A。
能够提供各种产品盈利能力的资料,有利于管理人员的决策分析B.便于分清各部门的经济责任,有利于成本控制C。
便于正确进行不同期间的业绩评价D。
大大增加了成本核算的复杂程度和工作量8。
如果完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20000元,而变动成本法的期末存货成本比期初存货成本多8000元,则可断定两种成本法的广义营业利润之差为(B)。
第三章管理会计基本方法之二:本量利分析法(教材第四章本量利分析原理)第一部分客观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某企业只生产一种产品,单价为56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36元/件,固定成本总额为4000元。
如果企业要确保安全边际率达到50%,则销售量应达到( C )。
A.143件B.222件C.400件D.500件2、下列选项中,不会受到现有销售量变动影响的是( D )。
A.营业利润B.安全边际率C.安全边际量D.保本量3、在多品种的本量利分析中,加权贡献毛益率等于各产品贡献毛益率与( A )的乘积。
A.销售收入比重 B.变动成本比重 C.利润比重 D.固定成本比重4、当单价为100元,贡献边际率为40%,安全边际销售量为1000件,企业可实现利润( B )。
A.2500元 B.40000元 C.60000元 D.100000元5、若产品保本销售量为500件,保本销售额为40000元,实际销售800件,则安全边际率为( A )。
A.37.5% B.36.5% C.35.5% D.36%6、安全边际率在( C )以上表示很安全。
A.20% B.30% C.40% D.50%7、某公司生产的产品,单价为2元,贡献边际率为40%,本期的保本量为20万件,其固定成本为( A )A.16万元B.50万元C.80万元D.100万元8、某企业的变动成本率为60%,安全边际率为30%,则其销售利润率为( A )。
A.12%B.18%C.28%D.42%(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等式成立的有( BC )。
A.单位贡献边际 =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B.贡献边际率 =(单位贡献边际/单价)×100%C.贡献边际率 = 1-变动成本率D.贡献边际率 = 1-安全边际率2、下列等式成立的有( ABC )。
A.贡献毛益额 =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B.贡献边际率 =(单位贡献毛益/单价)×100%C.贡献边际率 = 1-变动成本率D.贡献边际率 = 1-经营杠杆率3、贡献毛益率大于零意味着( ABCD )。
第三章本-量-利分析一、单项选择题1.不是本量利关系基本公式的是( A )。
A.利润=单位贡献毛益×销售量-变动成本B.利润=单价×销售量-(销售量×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C.利润=销售收入×贡献毛益率-固定成本D.利润=销售收入-固定成本-变动成本2.下列等式不成立的是( B )。
A.安全边际率+盈亏临界点作业率=lB.安全边际率+贡献毛益率=1C.变动成本率+贡献毛益率=lD.贡献毛益率×安全边际率=销售利润率3.某企业生产产品A,单位变动成本10元,年产销量均为5 000件,年固定成本10 000元,单位售价15元,则总的贡献毛益为( C )。
A.5 000 B.15 000 C.25 000 D.115 000 4.某企业只生产销售一种产品,该产品单位售价8元,单位变动成本5元,年固定成本为30 000元,则该产品的盈亏临界点销售额为( D )元。
注意:销售额与销售量的区别A.10 000 B.30 000 C.50 000 D.80 0005.其他条件不变,单价提高,则盈亏临界点( C )。
A.提高 B.不变 C.下降 D.A、B、C都有可能6. 在各种盈亏临界图中,( B )更符合变动成本法的思路。
A. 传统式B. 贡献毛益式C. 利量式D.单位式7.某产品的单价为1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5元,固定成本为20 000元,目标净利润为13 400元,所得税率为33%,则实现目标净利润的销售量为( A )。
【13400/(1-33%)+20000】/5A.8 000件 B.6 680件 C.8 0000件 D.66 800件8.正常盈利情况下,对利润最敏感的因素是( C )。
A.单位变动成本 B.固定成本 C.单价 D.销售量二、多项选择题1.其他因素不变时,会引起企业利润上升的有( ABCD )。
A.单价上升 B.销量增加C.单位变动成本下降 D.固定成本下降2.下列因素上升时,会导致盈亏临界点上升的因素为( BC )。
第三章 MCS -51指令系统
5 题 分析下面程序段的执行功能。
CLR A
MOV R2,A
MOV R7,#4
LOOP: CLR C
MOV A, R0
RLC A
MOV R0,A
MOV A,R1
RLC A
MOV R1,A
MOV A,R2
RLC A
MOV R2,A
DJNZ R7,LO OP
SJMP $ 答:将R2:R1:R0所表示的24位二进制数左移4位。
(相当×16)
6 题 设系统晶振为12MHZ ,阅读下列程序,分析其功能。
START : SETB P1.0 1
NEXT: MOV 30H,#10 2
LOOP2: MOV 31H,#0FAH 2
LOOP1: NOP 1
NOP 1
DJNZ 31H,LOOP1 2
DJNZ 30H,LOOP2 2
CPL P1.0 1
AJMP NEXT 1
SJMP $
答:((2+1+1)*250+2+2)*10+4=10.044(ms) 在P1.0引脚上输出周期为20ms
的方波。
循环体内的时钟+ CPLP1.0+ AJMPNEXT+ MOV 30H,#10 =((2+1+1)*250+2+2)*10+1+1+2=10.044(ms)
7 题 阅读下列程序,分析其功能。
MOV R7, #10
MOV A,
#30H
R2 R1
R0 0 0 0 0
MOV DPTR, #2000H
LOOP:MOVX @DPTR, A
INC A
INC DPL
DJNZ R7, LOOP
SJMP $
答:在外部数据存储器中的以下地址内存放数据:
(2000H)=30H
(2001H)=31H
(2002H)=32H
┇┇
(2009H)=39H
8 题简述下列程序段完成的功能,程序完成后SP指针应指向哪里?
MOV SP,#2FH
MOV DPTR,#2000H
MOV R7,#50H
NEXT: MOVX A,@DPTR
PUSH A
INC DPL
DJNZ R7,NEXT
SJMP $
答:以内部存储器地址30H作为栈底,从30H开始一直到7FH依次存放外部数据存储器中2000H一直到204FH地址中的数据。
7FH作为栈顶。
程序完成后SP=7FH。
9 题分析下列程序段执行结果,程序执行完后,SP指向哪里?
MOV SP,#3FH
MOV R0,#40H
MOV R7,#10H
NEXT: POP A
MOV @R0,A
DEC R0
DJNZ R7,NEXT
SJMP $
答:将栈中3FH,3EH一直到30H地址中的内容依次放入40H,3FH,…,31H单元中。
执行完后SP=2FH。
10 题分析下列程序段执行结果。
XCH A,30H
MOV B,A
ANL A,#0FH
MOV 33H,A
MOV A,B
SW AP A
ANL A,#15
MOV 34H,A
SJMP $
答:将30H单元中的数的高四位放入34H中,低四位放入33H中。
14 题阅读(1)(2)(3)程序段,分析其功能。
运算结果存在哪里?
(1) MOV A,R2
ADD A,R0
MOV 30H,A
MOV A,R3
ADDC A,R1
MOV 31H,A
MOV A,#0
ADDC A,#0
MOV 32H,A
SJMP $
(2) CLR C
MOV A,R4
SUBB A,R2
MOV R0,A
MOV A,R5
SUBB A,R3
MOV R1,A
(3) MOV A,R1
MOV B,R0
MUL AB
MOV 30H,A
MOV 31H,B
MOV A,R2
MOV B,R0
MUL AB
ADD A,31H
MOV 31H,A
MOV A,B
ADDC A,#0
MOV 32H,A
SJMP $
答:(1)将R3:R2和R1:R0中的两个16位数相加,结果存放在32H:31H:30H中。
(2)用R5:R4中的16位数减去R3:R2中16位数,结果存放在R1:R0中。
(3)R2:R1中的16位数乘以R0中的数,结果存放在32H:31H:30H中。
23 题有四个变量U、V、W、X分别从P1.0~P1.3输入,阅读如下程序,写出逻辑表达式并画出逻辑电路图。
请使用ORG、END、BIT等伪指令重新编写该程序段。
MOV P1,#0FH
MOV C,P1.0
ANL C,P1.1
CPL C
MOV ACC.0,C
MOV C,P1.2
ORL C,/P1.3
ORL C,ACC.0
MOV F,C
SJMP $
答:电路图如下:
逻辑表达式:
重新整理编写程序如下:
ORG 0000H
U BIT P1.0
V BIT P1.1
W BIT P1.2
X BIT P1.3
MOV C,U
ANL C,V
CPL C
MOV ACC.0,C
MOV C,W
ORL C,/X
ORL C,ACC.0
MOV F,C
SJMP $
END
24 题用布尔指令,求解逻辑方程。
(1) PSW.5=P1.3∧ACC.2∨B.5∧P1.1
(2) PSW.5=P1.5∧B.4∨ACC.7∧P1.0
答:(1)MOV C,P1.3
ANL C,ACC.2
MOV ACC.0,C
MOV C,B.5
ANL C,P1.1
ORL C,ACC.0
MOV PSW.5,C
(2)MOV C,P1.5
ANL C,B.4
MOV ACC.0,C
MOV C,ACC.7
ANL C,P1.0
ORL C,ACC.0
CPL C
MOV PSW.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