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自然博物馆——倚大河展示世界,以生命召唤和谐
- 格式:pdf
- 大小:1.58 MB
- 文档页数:2
国家自然博物馆介绍词
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好!
欢迎光临国家自然博物馆!国家自然博物馆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自然科学类博物馆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自然博物馆之一。
国家自然博物馆成立于1959年,拥有丰富的馆藏和丰富多样的展览内容,致力于保护并展示我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
馆内展出了来自地球各个角落的自然珍品,包括恐龙化石、古代生物标本、矿物样本、植物标本等,让观众们能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之处。
国家自然博物馆分为多个展区,每个展区都具有独特的主题和特色。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恐龙展区,这个展区展示了世界上最大、最全的恐龙标本,让游客们仿佛置身于远古的恐龙时代。
除了恐龙展区,还有地球演化区、珍稀动物展区、自然资源区等等,每个展区都充满了趣味和知识,不仅能够开拓观众的眼界,还能增长对自然的了解。
国家自然博物馆还定期举办各类特展和丰富多样的教育活动。
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专业的讲解员服务,游客们可以通过讲解员了解更多关于自然科学的知识,让参观变得更加丰富和有趣。
无论您是小朋友、学生、家长,还是科学爱好者,国家自然博物馆都能给予您难忘的参观经历。
我们诚挚地邀请您前来参观,相信您一定会被这里的奇妙所折服!
谢谢大家!。
武汉自然博物馆介绍
武汉自然博物馆是一座融自然科学、科普教育、文化展示、旅游休闲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博物馆,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光谷大道888号。
该博物馆占地面积约3.8万平方米,展厅面积约2.2万平方米,分为地球科学、生命科学、人类文化等展馆。
展馆内设有动物标本、岩矿标本、古生物化石、植物标本、仪器设备等丰富的展品,展示了地球的演化历史、生命的多样性、人类的起源和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馆内还设有大型3D电影院、科技馆、儿童乐园等配套设施,供游客进行科普教育、科技体验和亲子互动。
此外,馆内还有旅游纪念品店、餐厅等服务设施,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武汉自然博物馆是一座融合了现代科技与人文艺术的博物馆,为广大游客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探索科学、感受文化的绝佳场所。
- 1 -。
化石新知博物之窗——武汉自然博物馆大型哺乳动物展品背后的史前故事郭建崴 袁琴得益于贝林先生捐赠的大量野生动物标本,羊驼、凶残智慧组织严密的灰狼、冰盖上的王者最大的(如长颈鹿和非洲象)也在那里;亚洲象托麦人头骨(谢丹供图)更可能是猎物。
古生物学家布莱恩在细致研究了那些化石后发现上面有大量的骨折痕迹,这些痕迹表明,洞穴中的南方古猿以及其他动物大多是被食肉动物猎杀以后拖进去的,许多遗骨上面都带有大型猫科动物或者鬣狗的尖牙利爪留下的伤痕。
事实上,当我们的祖先在数百万年前非洲不断变干的气候影响下,不得不从树上下到地面并开始尝试两足行走时,广袤的大草原上游荡着无数的巨兽。
它们当中许多都是“武装到牙齿”的食肉动物——各种鬣狗、各种犬科动物、恐猫等剑齿类猫科动物,以及狮子等一直生存至今的大型猫科动物;即使那些大型的植食动物都不是善主,大象、河马、犀牛以及各种长角的偶蹄类动物,哪一种都会在感觉到危险的时候奋力一搏,将我们那些身高仅有1~1.5米的祖先置于死地。
转机从距今250~260万年前开始。
通过用一块石头砸另一块石头,我们的祖先创造出了带有锋利薄片或尖角的工具——石器,人类从此进鬣狗河马非洲狮树上的花豹和高角羚灭绝事件与直立人发展出新的石器技术关系密切,也许代表了人类进化史上第一次对自然环境产生的重大影响——人类从猎物向猎人的转变开始了。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巨兽都灭亡于直立人的石制工具和火把之下。
狮子、花豹、鬣狗以及一些犬科动物都生存下来并且一直在非洲伴随了人类随后的岁月。
幸存者队伍中也有一些外来者,例如猎豹,它们起源于美洲的祖先,早先通过白令陆桥扩张到欧亚大陆,而后又在距今200~100万年前进入非洲;沿着同样路径迁徙而来的还有骆驼。
也许,幸存者比那些灭绝的物种更加智慧,学会了与人共处——不仅不去贸然地招惹人类,而且尽可能地保持在与人类不相交叉重叠的生态位上。
从如今狮子遇到人类时的行为和面部表情可以看出,它们更多地是把我们看作竞争对手而不是猎物。
武汉园博园自然博物馆简介武汉园博园自然博物馆简介:
武汉园博园自然博物馆是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一座自然科学博物馆。
作为武汉园博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博物馆致力于展示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为公众提供教育和文化交流的场所。
该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自然科学藏品,展览面积达数千平方米。
在博物馆的展厅中,游客可以欣赏到各种生物标本、化石、地质样本和生态展示。
这些展品展示了地球的起源、生物的进化过程以及不同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在参观过程中,游客可以通过互动展示和科普解说员的讲解,了解自然界的奇妙和多样性。
博物馆还提供一系列的教育项目和活动,如科学讲座、实验室体验、主题展览等,旨在培养公众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认识。
除了展览和教育活动,武汉园博园自然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为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支持和平台。
馆内还设有咖啡厅和礼品店,方便游客休息和购物。
总体而言,武汉园博园自然博物馆是一个综合性的自然科学机构,致力于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
无论是对于专业科学工作者还是对于广大公众来说,这里都是一个学习、探索和享受自然之美的理想场所。
自然博物馆展厅介绍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展示地球上不同物种和自然环境的大型博物馆。
它有各种各样的展览厅,以研究和展示自然世界的奇妙和千变万化的知识和特征。
以下是自然博物馆的几个主要展厅的介绍:物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动物。
你可以在这里看到大象、熊、海豹、狮子和其他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它们都很巧妙地被归类,使观众了解不同物种属于哪一类,并对它们的行为和习性有更深入的了解。
地球科学展厅:这个展厅展示了一些地质形态的产物,包括火山碎屑、沉积层、滨海沉积物等,帮助大家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
除此之外,这个展厅还展示了一些海洋特性、气象特性和自然灾害的实物样本,使参观者更全面地了解大自然的魅力。
古生物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了大量古生物化石,包括海洋生物、植物、昆虫及其他物种。
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不同物种的形态和结构,估计他们的年龄,改变观念,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发展史。
大自然历史展厅:这个展厅中展示的是大自然社会发展的史料,包括文物、书籍、实物样本等。
这些史料可以帮助参观者追溯到大自然社会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以便更好地认识自然界的历史发展。
科学百科全书展厅:这个展厅里展出了大量有关科学知识的实物样本,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社会科学展厅:这个展厅里展示的是社会科学的发展历史、地理文化特点及其影响。
在这里,参观者可以通过观察、学习社会发展的史料,更加理解人类如何在不同的时期探索、创新和发展。
如果你想更多地了解自然博物馆,可以去走访展厅,感受它们的精彩和启迪,了解大自然无穷的秘密和魅力。
自然博物馆介绍自然博物馆是一座以自然为主题的博物馆,展示自然界的各种奇妙之处。
自然博物馆是一座让人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场所。
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自然博物馆的特点和展品。
一、特点1. 知识性强: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展示自然知识的场所,所以自然博物馆的展品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可以为参观者提供科学的知识。
2. 观赏性强:自然博物馆的展品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可以让参观者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
3. 互动性强:自然博物馆在展示自然知识的同时,也会提供一些互动体验,让参观者更好地了解自然。
二、展品1. 动物展区:动物展区是自然博物馆中最受欢迎的一个展区。
这里有各种各样的动物标本,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
参观者可以近距离观察这些动物标本,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2. 植物展区:植物展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植物标本,包括花卉、树木、草本植物等。
参观者可以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形态特征和生态习性。
3. 地质展区:地质展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和化石标本。
参观者可以了解地球的形成历史、地质构造、矿物资源和生物演化等知识。
4. 昆虫展区:昆虫展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昆虫标本,包括蝴蝶、蜜蜂、蚂蚁、蜘蛛等。
参观者可以了解昆虫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和生态作用。
5. 海洋展区:海洋展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海洋生物标本,包括鲸鱼、海豚、海龟、珊瑚等。
参观者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物多样性和海洋保护等知识。
三、参观须知1. 参观时间:自然博物馆的开放时间一般是上午9点到下午5点,具体时间以当地公告为准。
2. 参观票价:自然博物馆的票价一般在10元到50元之间,具体价格以当地公告为准。
3. 游览路线:自然博物馆一般有游览路线,参观者可以根据路线依次参观各个展区。
4. 注意事项:参观者在参观自然博物馆时,应该注意保持安静,不要随意触摸展品,保持博物馆的清洁和整洁。
总之,自然博物馆是一个可以让人们了解自然、探索自然、保护自然的重要场所,希望大家能够亲身去参观一下,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博物之窗化石新知性的意义。
“大河探秘”不再以展示为主,而强调互动体验。
对于观众,尤其是青少年来说,“大河探秘”在前面三个单元的展陈参观之后,一个休闲放松、动手实践、知识拓展的区域,在互动体验的过程中巩固之前参观的河流地质与生物知识,又在深度上有所增加。
201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博物馆条例》中,博物馆被定义为:以教育、研究和欣赏为目的的,收藏、保护并向公众展示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见证物,经登记管理机关依法登记的非营利组织。
教育已经成为博物馆的首要职能。
在武汉自然博物馆的内容设计中充分注重教育功能的体现,同时增强体验性,希望打造集科普教育、收藏研究、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大型综合场馆。
武汉自然博物馆的四个展陈单元可分为两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是基本展陈,第二部分是科律,也正是教育性的充分体现。
为了能准确表现展陈内容,武汉自然博物馆在内容设计时依据以下四条理念来保证展陈设计理念的实现。
1.独特的大河流域视角为切入点在“大河生命”单元,河流流域的取舍是难点,最后作为主要展示的大河依据以下因素选出:1.在长度、流量、流域面积等方面综合考量在世界上排名靠前,对所在区域有重要文化影响的世界性河流;2.分属于不同的世界动植物地理分区,能涵盖尽可能丰富的生物多样性面貌,能体现尽可能多的植被类型;3.具有典型的气候类型和地形地貌特征。
综合考量之后,我们选取了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黄河、多瑙河、湄公河、恒河、墨累河、尼罗河等作为重点展示的河流。
亚马孙大河沧桑很容易发生被食人鱼围攻的情形。
因此,这个关于食人鱼的“凶猛牙齿”小故事是属于亚马孙旱季的,它和猎食动物围捕干涸溪流的鱼群的“杀戮战场”,以及黄耳龟在亚马孙季节性露出水面的沙洲抢时间产卵孵化后代的“生命沙洲”,还有肺鱼通过夏眠熬过干旱的“等待雨季”等一系列小故事组成了“亚马孙旱季”故事组,表现亚马孙流域的旱季生态。
这个故事组又与“亚马孙雨季”故事组共同构成了“旱季雨季”故事群,表现亚马孙的季节交替,河水旱季一条线,雨季一大片的河流原始生态面貌。
化石新知
博物之窗
“龙”戏水边,鱼翔浅底——“龙”足迹化石群落记录2亿年前生命行为
卢宗盛 雷凯茜 王小兵
走进武汉自然博物馆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序厅,右侧一幅宏大而罕见的足迹化石幕墙走的浅水地带,遗迹形成后浅水要快速退去,基底晾干使遗迹定形,但基底晾干过程一般会出
37
化 石
2018年 第2期
迹。
“龙”足迹化石幕墙标本将大大丰富我国晚三叠世足迹资料。
(2)晚三叠世是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时期之一,恐龙在这个时间开始出现,个体相对较小。
因此,该幕墙足迹化石标本又是解密晚三叠世脊椎动物演化的关键时期组成和行为的重要资料。
总之,“龙”足迹化石幕墙的标本保存好、规模大、遗迹类型奇特丰富,需要进一步系统研究,需要深入探索藏于化石中的奥秘。
当你驻足于化石幕墙前,通过科学家对这些丰富优美的动物遗迹的解密,将会呈现出一幅2亿年前生命活动的壮观场景,那就是:“龙”戏水边,鱼翔浅底,万物湖滨竞自由。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第一作者)长江文明馆(武汉自然博物馆)(第二作者)天演博物馆(第三作者)
鱼类游泳迹化石(左)及其形成原理复原图(右)。
游武汉自然博物馆作文哎哟喂,前几天去武汉自然博物馆玩了一圈,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说真的,我本来以为博物馆里就是一堆枯燥的标本,没想到里面居然藏着这么多奇妙的东西,简直是太有意思了!一进门,就被各种各样的动物骨骼给吸引住了。
你看,那头巨大的恐龙骨架,高耸入云,简直是霸气侧漏,仿佛随时都要张开血盆大口把人给吞下去。
我站在它面前,感觉自己就像一只小蚂蚁,渺小的可怜兮兮~然后,我就被一只小小的,毛绒绒的“小家伙”给吸引住了。
它叫做“中华凤头燕鸥”,是一只濒临灭绝的鸟类,长得特别漂亮,头上顶着个“鸡冠”,嘴巴是黄色的,眼睛亮晶晶的!可稀奇的是,它是世界上仅存的几只,而且还在咱们中国!我仔细观察了它的标本,发现它的羽毛特别柔软,颜色也特别鲜艳,感觉就像是被精心打磨过的艺术品一样。
再仔细一看,它的脚爪上还有一些细细的纹路,像是被时间留下的印记呢!我当时就感慨万千啊,这么珍贵的生物,居然快要消失了,真是让人感到惋惜!想到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去破坏自然环境,伤害这些可爱的动物,我的心情就更加沉重了。
最后,我来到了博物馆的最后一块区域,那里展示着一些关于海洋生物的标本。
其中有一个特别吸引我,是一条超级巨大的鲸鱼骨架!它看起来就像是一艘巨大的战舰,静静地躺在展厅里,让人不由自主地感到敬畏。
看着这庞大的骨架,我忍不住想象它在海洋中自由游动的样子,那一定是无比壮观!可是,现在它只能静静地躺在博物馆里,让人们瞻仰它的风采。
通过这次参观,我不仅学习了大量的自然知识,更明白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希望大家都能行动起来,共同努力,让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能在地球上安居乐业。
说真的,这次去武汉自然博物馆,真的让我收获满满,不仅看到了很多神奇的生物,也让我更加关注起我们周围的环境保护问题。
希望下次有机会还能再去参观,继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献礼大河的生命赞歌——记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设计理念李超 武晶晶博物之窗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自设计伊始就一直在探索:目前国内同类型展馆同质化现象严重,如何避免对已有场馆的复刻改造,将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打造成“唯一”而不是“其一”?我们将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与长江文明馆联立,作为一个遥相呼应的自然类博物馆群,从大河生命这一命题出发,提出“大河之旅•生命之歌”的主题。
以更高的视野,放眼世界大河,实现长江文明馆的基础上对于文化与生态的进一步思考。
围绕该主题,展馆以故事展开设计,通过“大河沧桑”、“大河珍灵”、“大河沉思”和“大河探秘”几大板块,以长江对话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等世界大河,既展示了世界主要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又妥善解决了长江文明馆与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的关系,使“长江之歌文明之旅”常设展览与“大河之旅生命之歌”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贝林捐赠的动物标本通过巧妙的故事叙说和高新多媒体设计,与世界水域河流紧密关联起来,内蕴河流与生物多样性的深刻联系,突出水资源对维系物种生存及发展的关键性作用,激励观众保护大河、关爱自然。
将武汉自然博物馆•贝林大河生命馆建成“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自然博物馆,将一曲生命赞歌,献礼大河生命馆。
述说生命故事的展览自然博物馆的策展设计中一直存在着仓库式、科普化的误区,标本的陈列配合一块说明牌传递出的信息往往过于简单冰冷,无法唤起观众对于自然生命的想象,更无法感染观众。
而自然博物馆真正能够感染观众的,应当是标本背后,那些生命绵延不屈的故事,是展览对于生命的理解与教育。
因此,武汉自然博物馆一标段在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着从生命的高度出发,去俯瞰整个策展。
但又避免落入生命演化为线索的窠臼,而是在贝林先生捐赠标本的基础上,我们反复筛选,从数千件标本中精心选取了百余个真实发生于各条大河流域环境中的动物生命故事,作为展览的主要载体。
并在专家协助下,严格基于科学性,借助4R(AR、VR、CR、MR)技术,搭建动态开放的知识体系,将最具代表性和特色的故事还原于场景中——美洲豹匍匐在亚马孙密林中窥视着安享泥土的领西猯,即将一跃而出;墨西哥湾色彩艳丽的热带鱼群与珊瑚礁点亮了幽深的蓝海;极北冰原上饥饿的北极熊将受伤的白鲸从鲜血淋漓的洞口冷酷地拖出……在观众眼前,一幅幅鲜活的生命长卷摊开来,诠释出缤纷多姿的大河流域生态下,生命各自绽放出的光辉。
武汉贝林自然博物馆讲解武汉贝林自然博物馆是一座集板块展示、生态科普、科技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博物馆,它旨在传达自然之美,推动科学教育,增强生态保护意识,成为一座涵盖科学、艺术等不同领域的文化瑰宝。
博物馆外观设计清新优雅,流畅简约,展厅内部墙面设计和互动展示设施,使参观者深入参与。
它以自然为主题,讲述动植物中的寿命、进化、通信、细胞与基因、生态、环保、更重要的是种植物资源利用、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野生动物的保护等精彩话题。
博物馆中一些“身临其境”的景观,带给参观者真实的感受和体验,如雨林、沙漠、草原等。
其中的流程安排,呈现一些互动性强、形式丰富的科普展览,吸引着游客的眼球,营造出一种全新的学习文化氛围。
在博物馆的布局和设计方面,贝林自然博物馆充分考虑到参观者的需求和思考方式,尽可能地为游客提供更多的接触和互动机会,从而使特别吸引人。
在展示的过程中,博物馆以横向的分割线为重要划分,将许多物种或者环境联系起来,形成了生态体系的展示,让人对生态的内在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博物馆还着力推进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建立一个结合先进技术和现代文化的多元化文化空间,不仅仅是让科学教育变得更加生动有趣,还将从不同视角和方向上让人们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审美、文化和艺术。
在服务品质方面,贝林自然博物馆很贴心,不仅有良好的参观导览服务和安全保障设施,还为游客提供了在博物馆中休闲、学习、购物等多重功能,并致力于策划和举办文艺活动,让博物馆逐渐成为当地聚会、娱乐、文化爱好交流的重要场所。
综合来看,武汉贝林自然博物馆展示了生命及自然与人类的关系,为观众提供了丰富多彩、有趣味的科学知识,让观众在欣赏自然的美妙同时,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和自然之间的关系。
毫无疑问,这是一座值得全社会好好保护、珍视的文化财富。
化 石化石新知封面故事武汉自然博物馆是一座特色十分鲜明的自然类博物馆,以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为主体,以长江文明馆和武汉园博园为两翼,收藏展示了长江流域自然文化精华、中国灿烂的园林艺术精品以及世界主要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
武汉自然博物馆、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大河之旅 生命之歌”的展览主题鲜明,大河沧桑、大河珍灵、大河沉思、解密自然、科普空间的结构严谨,呈现出明显的五个特点:园馆相辅,中外合壁,自(然)文(明)交晖,内容丰富,重点突出。
它并不像许多地区博物馆那样面面俱到, 而是以大河为背景,以生命为主题,突出人与自然、生命与环境和谐共存、协同演化的先进理念。
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一层空高11米,为序厅及大河沧桑、大河珍灵两个展区提供了恢弘的空间。
序厅与大河沧桑展区衔接并呼应,体现了江河与生命源远流长的哲学内涵。
大河珍灵展区,把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黄河、多瑙河、恒河、湄公河、墨累河、尼罗河与马拉河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态系统,以山、河、湖、海串成一条“生命大河”分段展陈出来,并通过不同区域的环境背景、各具特色的2化 石2018年 第2期化 石方位、多层次地开展科普教育的综合自然类博物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大河沉思展区,展出的每一件标本都有特点,观众可以通过欣赏这些标本和对大河珍灵展区内容的回顾,坚定珍爱生命、守护家园的意识,从而把关注大河、热爱大河、保护大河、建设大河的意识变为行动。
大河,滋养生命,孕育文明。
武汉自然博物馆、肯尼斯•贝林大河生命馆的建设,填补了武汉市没有自然博物馆的空白,顺应了武汉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可谓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是中国己发展到衣食足而后知廉耻的阶段,生态文明需求上升,科普和科研己成为科技众的文化生活,而且也满足了现代化、国际化、生态化大武汉建设的发展需求,是一项名副其实的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文化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武汉自然博物馆必将以荆楚大地独有的风骚展现在公众眼前——倚大河展示世界,以生命召唤和谐。
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感受近日,我有幸参观了本市的自然博物馆,这是一次令人难以忘怀的经历。
在这次参观中,我对自然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自然的伟大与庄严感到敬畏。
以下是我在自然博物馆参观中的所见所感。
一、展馆内部布置走进自然博物馆,我被那庄严肃穆的氛围所吸引。
整个展馆的内部布置精心而谨慎,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我仿佛穿越到了一个神奇的世界,眼前的展品使我惊叹不已。
首先是大厅中央的巨大恐龙化石,这是这座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也是各年龄层次游客的焦点。
这个栩栩如生的展品,让人感受到了恐龙的强大生命力和早已逝去的时代。
其次是各类珍稀植物的陈列,从世界各地采集而来的植物标本统一地陈列在展柜中,展示了大自然的多样性和神奇之处。
让人肃然起敬的是,这些标本在经过特殊的处理后仍然保持着它们的原貌,宛如活物一般。
此外,还有一系列关于天文学、地质学、动物学等的展览,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这些领域的奥秘。
电子屏幕上的动画、多媒体展示等多种方式都用于传达知识,使参观者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运行规律。
二、触动心灵的展品在参观过程中,我被一些展品深深地触动了。
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一组关于生态环境变迁的展品。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看到了过去几十年间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严重破坏,同时也了解了改善环境的重要性。
我深深反思起自己对环境的漠视,决心从现在做起,为保护我们的家园出一份力。
另外一组展品是关于濒危物种的展示。
通过逼真的雕塑、灯光效果和声音模拟,那些濒临灭绝的动物仿佛就在我眼前栩栩如生地活动着。
我被它们的凄美和脆弱所深深感动,对人类的疏忽和无视产生了深深的愧疚之感。
三、引发的思考参观自然博物馆让我不仅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还引发了我对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
我们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但是我们的行为却经常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
自然博物馆通过展示环境破坏的后果和濒危物种的形象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那些年打卡过的武汉景点武汉景点众多,小编我简单地做了下总结,有想到江城来旅行和游玩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排名不分先后)。
1、黄鹤楼打卡理由:位于武昌蛇山之巅,“江南三大名楼”之一,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楼”和“天下绝景”之称。
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登楼远眺,可以尽览武汉三镇的风光。
2、东湖生态旅游风景区打卡理由:毛主席一生钟爱的地方,将其称为“白云黄鹤的地方”,曾48次视察。
湖畔周围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一批全国重点大学。
景区内的东湖绿道为国内最长5A级城市核心区环湖绿道,夕阳西下,与好友相伴一起骑行,甚是惬意。
景区内的樱花园为春季赏樱胜地。
景区内另一标志性设施“东湖之眼”摩天轮,登之可阅览整个生态旅游风景区。
3、武汉植物园打卡理由:为中国国家植物资源储备和植物迁地保护的综合研究基地,有世界上遗传资源最广的猕猴桃专类园、世界上最大的水生植物资源圃。
盛夏绿树成荫、蓊蓊郁郁,置身其中,可享受一种独特的意境。
4、湖北省博物馆打卡理由:董必武副主席曾为馆亲笔题名,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
馆有四大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5、武汉博物馆打卡理由:汉口火车站附近,有陶瓷、青铜器、书画、玉器、竹木牙雕、珐琅器、印章等藏品10万余件。
6、晴川阁打卡理由:“武汉三大名胜”之一,有“楚天第一名楼”之称,因唐朝诗人崔颢“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诗句而出名。
7、龟山打卡理由:武汉市地理中心,长江与汉水的交汇处,与武昌蛇山隔江相望,山上景点主要有龟山电视塔、禹王宫、鲁肃墓、刘琦墓等。
8、辛亥革命纪念馆打卡理由:辛亥革命专题博物馆,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打卡理由不必多说。
9、古琴台打卡理由:“武汉三大名胜”之一,有“天下知音第一台”之称,因春秋战国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的“高山流水”典故而闻名。
景区内的琴台相传为伯牙抚琴之处。
自然之美探索自然奇观的博物馆博物馆是人类文化艺术的宝库,同时也是展示自然之美的重要场所。
在这些博物馆中,人们可以探索自然奇观,领略大自然的壮丽和神奇。
本文将带您一同探索几个展示自然之美的博物馆。
1. 自然历史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是一个展示生物演化历史和地球进化的绝佳场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珍稀的化石、标本和模型,了解物种的起源和进化。
例如,恐龙骨骼的恢宏,展示了恐龙时代的辉煌与神秘。
同时,博物馆还展示了各种地球奇观,如巨型水晶、珊瑚礁和火山岩石,让人们领略到地球的壮丽之美。
2. 海洋生物馆海洋生物馆是展示海洋世界奇观的绝佳场所。
在这里,您可以近距离观赏各种海洋生物,如鲸鱼、鳐鱼和海星。
透过透明的观赏窗户,您可以仿佛置身于水下世界,与这些神秘的生物进行互动。
此外,海洋生物馆还展示了珊瑚礁的美景、深海生物的奇异之美以及海洋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3. 天文馆天文馆是带领人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场所。
在这里,您可以观测星空、了解行星运行的规律,甚至近距离观赏星系和星云的壮美景象。
通过高科技投影和实验仪器,天文馆使人们能够虚拟地穿越太空,领略到宇宙的无限广阔和奇观。
同时,天文馆也展示了太阳系形成的历史、恒星的诞生和死亡过程,给人们带来令人惊叹的视觉盛宴。
4. 珍稀动植物保护馆珍稀动植物保护馆是保护和展示濒危动植物的场所。
在这里,您可以欣赏到珍稀植物的美丽和独特性,也可以了解到不同物种的保护工作。
博物馆通常通过模拟自然环境和人工培育,努力保护和繁殖濒危物种。
这些保护馆还展示了不同地区的生态系统,以及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唤起人们对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总结:探索自然之美的博物馆是人们认识和欣赏大自然的窗口。
通过游览这些博物馆,人们可以近距离观赏珍稀动植物、探寻恐龙时代、领略星空之美,并且了解到保护自然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这些博物馆不仅仅是展示自然之美的场所,更是教育人们珍惜和保护大自然的地方。
国家自然博物馆介绍词
国家自然博物馆(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是一座致力于展示自然历史和生物多样性的博物馆,通常致力于收藏、研究和展示地球上的自然界和生命现象。
以下是一个可能的国家自然博物馆介绍词:
欢迎来到国家自然博物馆,这里是一个深入探索地球自然奇观和生物多样性的宝库。
我们的博物馆致力于展示丰富的自然历史,为您呈现大自然的神奇和不可思议。
首先,您将步入我们引人入胜的地球演变展区。
从地球的起源到现代,您将沿着时间的长河,亲身感受地球的演变过程。
展览中,巨大的恐龙骨架、古老的化石以及震撼人心的自然景观都将让您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地球。
接着,您将进入我们丰富多彩的生物多样性馆区。
这里,数不胜数的珍稀动植物标本、逼真的生态模型,以及互动展示将带您走进不同的生态系统,让您近距离感受地球上千奇百怪的生命形态。
此外,我们的研究团队不仅致力于保护和收藏自然的精华,同时也在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我们的实验室和研究设施对于推动自然科学的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国家自然博物馆期待着与您共度一个令人难忘的探索之旅。
让我们一起沉浸在自然的美妙之中,感受地球的奇迹和生命的奥秘!。
化石新知博物之窗吴宏堂武汉自然博物馆由武汉园博园(题图)、长馆等组建理事会,吸收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长江文明馆展出的大熊猫特写长江文明馆展出的高原戈壁荒漠生态系统长江文明馆展出的长江中下游珍稀动物同一纬度竞相辉映。
长江流域的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与北方的齐鲁文化、三晋文化、秦羌文化并耀于世,共同构建“二元耦合”的中华文明。
“长江之歌文明之旅”展览为了彰显文化软实力,“以水孕育人类,人类创造文明,文明融于生态”为布展理念,以讲好长江自然生态与历史文明的故事为主线,紧紧围绕生态长江、文化长江、经济长江为展示重点,分十六个单元,集中展示了长江流域丰富多彩的山水文化、水利文化、航运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书院文化、民俗文化、商业文化、红色文化及其生物多样性,热情讴歌了长江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舞台上勇立潮头,不断书写传奇和长江文明的源远流长和薪火相传的丰功伟绩。
该展览荣获了第十四届气候、陆生动物与水生动物,使长江生物多样性的展示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大河,滋养生命,孕育文明。
常设展览“大河之旅生命之歌”秉承自然博物馆的科学属性,兼顾人文需求,以大河为背景,以生命为主题,以3000多件古生物、动植物标本为基础,集中展示了亚马孙河、密西西比河、叶尼塞河、黄河、多瑙河、恒河、湄公河、墨累河、尼罗河和马拉河的生物多样性,并科学运用AR 、VR 、MR 、CR 、地面投影、全息显示体感互动场景等让“展品”活了起来。
为观众了解各大河流及生命的发展历程,研究世界大河流域的生物多样性,探讨水对自然物种生存、繁衍的关键性作用,思考自然、文明与人类的和谐发展架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
这种长江文明馆展出的四大绣品长江文明馆展出的玉器长江文明馆展出的长江中游青铜器长江文明馆展出的古蜀青铜器。
武汉自然博物馆简介
武汉自然博物馆位于武汉园博园,北靠荆山,南面楚水,填补了武汉地区没有自然博物馆的空白。
该馆由长江文明馆、贝林大河生命馆和武汉园博园自然景观构成。
其中,武汉园博园、长江文明馆已于2015年9月25日建成开放,贝林大河生命馆也已于2018年7月19日正式开馆。
该馆常设展览“大河之旅生命之歌”以大河为背景、以生命为主题、以贝林捐赠标本为基础,以长江对话世界大河为布展理念,围绕大河、生物、人类的重点内容,利用近3000件古生物、动植物标本和现代多种展陈手段,展示大河相关的地学背景与河流自身的生命史,世界代表性大河的生物多样性、联系性与差异性,以及生态系统演替与生命演化的自然规律。
此外,该馆主要收藏了世界大河流域具有科学价值的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地质矿产等自然标本与生物基因资源。
该馆还拥有藏品9141件,馆舍面积3.1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28万平方米。
武汉自然博物馆介绍
武汉自然博物馆是中国大陆唯一一家以中部地区为重点,集自然科学、生物科普、生态环保教育、科研与科技应用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博物馆,
也是全国四大自然博物馆之一。
武汉自然博物馆建筑面积近6万平方米,馆内展出馆藏约100万件标本,其中包括恐龙骨骼、古生物化石等世界级珍品。
馆内展示内容涵盖了
地球演变、生物多样性、生态环保等方面的科普与教育,具有高科技和互
动性的展览方式,让观众能够深入了解自然之美,提高环保意识。
同时,
馆内还设有科普教育区、会议中心、研究中心等多个功能区,是进行自然
科学研究与科普教育的重要场所。
武汉自然博物馆定期举办大型展览、讲座等活动,同时还开设素质教
育常态化活动、亲子科普活动等,为公众提供更多的学习与参与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