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验
- 格式:doc
- 大小:223.00 KB
- 文档页数:2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观察世界地形图,下面对地球表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地球的表面是广阔平坦,没有起伏的B.地形图上的颜色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C.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2.下列各种自然现象,()因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A.涨潮退潮B.地震C.风3.地球表面有许多溪流和沟壑,这些现象主要是由()形成的。
A.岩石的风化B.流水的侵蚀C.风力的作用4.熟鸡蛋的蛋黄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5.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最外的一层是()。
A.地壳B.地核C.地幔二.填空题(共5题,共20分)1.落在火山周围的()能提高土壤肥力。
2.在地球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压力越()。
3.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岩石被称为岩浆岩,如()、()等。
4.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填“地壳”“地慢”或“地核”)。
5.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和()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有无植物覆盖与土地被侵蚀程度无关。
()2.在三角洲地带沉积着大量的砾石。
()3.地表有无植物覆盖不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4.乾坤湾是河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凸岸有悬崖、地形严峻;凹岸平缓。
()5.一处岩石如果没有人为破坏是永远不会改变模样的。
()四.连线题(共1题,共1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线连接起来。
长白山天地黄士高原上的沟壑黄河入海口的沙洲敦煌的雅丹地貌弯曲的岩层五.简答题(共5题,共30分)1.为了防止和减少水土流失,可以采取哪些措施?2.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3.火山喷发会给环境带来哪些影响?(写出2点即可)4.调查题。
调查一下,人们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措施来减轻暴雨造成的危害。
5.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请写一写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2.B3.B4.C5.A二.填空题1.火山灰2.高;大3.浮石;花岗岩4.地壳5.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避免水土流失,保持水土的根本办法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综合练习一、单选题1.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达到的最深深度是( )A. 14千米B. 1400千米C. 100千米2.下列不是危险、可怕的自然灾害是()。
A. 地震B. 火山喷发C. 阵雨3.如果我们看到堆满了卵石的河床,一般就可以判断这段河床处在这条河的()位置。
A. 上游B. 中游C. 下游4.下游的河床一般有较多的( )。
A. 鹅卵石B. 大石头C. 细沙5.莫霍面指的是地球的()。
A.2200米处B.2900米处C.33千米处6.下列关于表达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正确的语句为()A. 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 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 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7.现在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根本原因是()。
A.粮食够吃了,不需要那么多的耕地了B.我们需要更多的木材C.防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改善生态环境8.发生地震的主要原因( )。
A. 地壳的运动B. 地下的温度太高C. 人类的破坏9.上游河床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样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 )。
A. 水流的作用B. 冷热的作用C. 风力的作用10.在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下列选项中,( )的土地受到的侵蚀最严重。
A. 坡度大、有植物覆盖B. 坡度小、无植物覆盖C. 坡度大、尢植物覆盖11.假如地震来了,下面的做法不对的是( )A. 跳窗逃生B. 躲在桌子底下C. 躲在卫生间里的墙角D. 远离高压电线12.我国的喜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科学家在考察喜马拉雅山时意外的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下列的解释中,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 外星人把海洋生物带到了喜马拉雅山,后来变成了化石B. 海洋生物化石被人类遗弃在喜马拉雅山C. 在远古时代,现在喜马拉雅山的位置可能是一片海洋13.下列选项中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缺少植被、降暴雨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土壤流失B. 泥石流是土地被雨水侵蚀的一种现象C. 人类的活动对土地被侵蚀的程度没有影响二、判断题14.地球内部越往深处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第一部分知识检测站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10分)1.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地势。
2.岩浆冷却凝固形成的岩石叫。
3.长白山天池是由形成的,唐家山堰塞湖形成的原因是。
4.河流会改变地形地貌:作用会带走河流两岸的泥土,作用会填平低要生出变文图洼的地形。
5.做实验研究植物对雨水侵蚀的影响时,我们改变的条件是,不变的条件是、、。
二、判断题。
(每题1分,共10分)1.在地形图上,绿色表示草原。
()2.大风或洪水的力量可以把沙、土壤运到远方,只留下砾石,就形成了戈壁。
()3.岩石在高温和高压下发生变化形成的岩石叫变质岩。
()4.水的作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
林整黑博养突()5.在地球的内部,越往下去,压力越大,温度越低。
()6.地震对地表的改变是猛烈的。
()7.黄河第一湾乾坤湾是由地震形成的。
()8.我们一般使用对比实验的办法来研讨地震和火山的成因。
()9.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严峻的灾难,不会带来任何优点。
()10.一般大江大河的卑鄙和人海口往往是丘陵。
()三、挑选题。
(每题2分,共30分)1.内蒙古大草原很宽广,一望无际,它所处的地形属于()。
A.平原B.盆地C.高原2.中国的地形特点决定了我国河流流向大多是()。
A、自西向东B.自东向西C.自南向北3.如果把地球比作鸡蛋,鸡蛋的蛋壳相当于地球的()。
A、地壳B.地幔C.地核4.地球内部活动使地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以下现象中()不是地球内部活动引发的。
A、地震B.岩石的风化C.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5.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浮石B.页岩C.大理岩6.地震带来的灾害不包孕()。
A.地面出现裂缝、塌陷B.山体滑坡C.烧毁森林7.(以使地球表面的局部地表在瞬间发生较大变化的是()。
A.风力侵蚀B.河流的沉积C.火山和地震8.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20分)1. 大象的嘴巴是用来()的。
A. 吃东西B. 喝水C. 吹气2. 植物的籽可以通过哪些方式传播?A. 风吹散B. 运输C. 吃掉3. 喷泉的水从哪里来?A. 河流B. 湖泊C. 地底4. 下面哪个是水的源头?A. 云朵B. 河流C. 海洋5. 珍珠形成于哪里?A. 沙滩B. 深海C. 热带雨林6. 某种水果在储存一段时间后,会变烂。
这是因为它们被()了。
A. 水B. 虫子C. 细菌7. 人类对自然环境产生的污染称为()。
A. 自然灾害B. 人类活动C. 治理8. 挪威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A. 陆地B. 河流C. 水9. 太阳是我们()的光源。
A. 最大B. 唯一C. 最亮10. 碳酸气体是由()排出的。
A. 汽车B. 动物C. 植物11. 水的形态有哪些?A. 固体、气体、无形B. 液体、气体、固体C. 液体、固体、无形12. 下面哪个是科学家?A. 画家B. 建筑师C. 医生13. 在太空中,没有()。
A. 空气B. 重力C. 热14. 高速公路上的交通警示牌是用来()的。
A. 提醒车辆之间保持安全距离B. 增加美观C. 绕行15. 植物为了获取阳光会()。
A. 移动B. 忍受C. 繁殖16. 世界各地的天气状况不同,这是由于()。
A. 季节B. 地理位置C. 动物17. 处于未成年的人被称为()。
A. 成年人B. 儿童C. 老年人18. 火车是由哪种动力源驱动的?A. 电B. 咸水C. 煤19. 什么东西能够引起火灾?A. 火柴B. 湿木头C. 雨水20. 哪种灯产生的光线是靠电能行使作用的?A. 电子灯泡B. 蜡烛C. 煤油灯二、简答题(每题3分,共30分)1. 什么是科学?2. 请列举三种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的污染?3. 请解释地震是如何发生的?4. 请举例说明物质的三态变化。
5. 请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保护自然环境?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正确的请在括号内写上“对”,错误的请在括号内写上“错”。
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在以下选项中,哪种是气体的自然状态?A. 水B. 铁C. 棉花D. 空气2. 下面哪个是地球上最长的河流?A. 长江B. 小溪C. 小河D. 天河3. 植物最主要的生长条件是?A. 光照B. 食物C. 水D. 温度4. 下列哪个是不属于三态变化的物质?A. 沥青B. 水C. 冰D. 蒸汽5.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A. 纸张B. 玻璃瓶C. 塑料袋D. 废电池...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硬币会沉在水中是因为水的密度_______(大/小)于硬币的密度。
2. 地球上70%的面积被海洋覆盖,所以地球又被称为“_______之星”。
3. 打开口的矿泉水瓶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发现瓶内壁上会积聚一层_______。
4. 红外线能传热但不能传_______。
5. 树木能够进行_______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什么是水的三态变化?请简要描述。
2. 请说出三种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到的物体,并说明它们的状态是属于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3. 解释一下什么是环保,为什么环保很重要?4. 举出一个你身边的例子,说明如何节约用水。
5. 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它对生活有哪些影响?...四、实验题(共30分)1. 实验名称:鸡蛋掉落问题实验材料:鸡蛋、塑料袋、报纸或海绵实验步骤:将鸡蛋放入塑料袋中,然后将塑料袋用报纸或海绵包围起来。
找一个较高的位置,将鸡蛋从同一高度同时掉下,观察鸡蛋的情况。
实验目的:了解不同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保护作用。
2. 实验名称:折射的奇妙实验材料:玻璃杯、铅笔、水实验步骤:将玻璃杯中注满水,将铅笔倾斜放入杯中,观察铅笔看起来会发生什么变化。
实验目的:观察和解释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和折射现象。
...五、解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选择一个你了解的环保活动(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简要说明该活动的意义和如何去实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2023最新改版)一、选择题1. 科学研究的手段主要有()。
A. 聆听B. 观察C. 讨论D. 请教2. 太阳是一个(),它发射光、热等能量。
A. 行星B. 恒星C. 火山D. 海洋3. 湿润的空气上升到高处会()。
A. 变冷B. 变热C. 变暖D. 变干燥4. 地球的太阳系是属于()。
A. 银河系B. 星系C. 阳系D. 火系5. 下列哪一项不是科学概念的特点?A. 精确性B. 可验证性C. 活动性D. 预测性二、填空题1. 月亮是地球的(卫星)。
2. 彩虹是太阳光在(水滴)中的折射与(反射)现象形成的。
3. 海水中含有(盐)质。
4. 预测天气变化的专门科学是(气象)学。
三、简答题1. 什么是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的意义是什么?科学研究是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来了解事物规律并解决问题的活动。
科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扩展人类的知识,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推动社会进步。
2. 请简要描述地球是怎么形成的。
地球的形成是由于巨大的气体与尘埃物质在宇宙中聚集引力作用下形成了太阳系。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形成于约46亿年前。
通过凝聚、冷却等过程,地球逐渐形成了岩石和水等物质。
四、解答题请解释以下概念,并给出相关实例:1. 风是什么?举一个风带来的影响的例子。
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一种现象。
它由于高压与低压之间的压力差引起,通过空气的流动来平衡气压差异。
例如,当一个人摇动扇子时,会产生一股风,给周围的人带来凉爽的感觉。
2. 请简述水的循环过程,并说明其中的变化形式。
水的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进行转化和传播的过程。
首先,太阳照射地球上的水体,使水蒸发成水蒸气,形成云。
随后,云中的水蒸气在冷凝的作用下转化成水滴,形成降水,如雨、雪等。
降水后,水分渗透到地下,形成地下水,并通过地下河流或渗透层再次返回大海或湖泊。
五、综合题小明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发现地球上有些地方存在不同的气候,有的干燥,有的潮湿,有的寒冷,有的炎热。
第二单元教学质量检测五年级科学(40分钟完卷,总分100分)班级姓名总分 .一、谨慎选择(把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
A.燃烧的蜡烛B.太阳C.月亮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 )。
A.西—南—东B.西—北—东C.东—北—西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B.短---长C.长---短---长4.物体的影子总是()。
A. 在背光的一面B.在向光的一面 C.无法确定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 ( )。
A.直线传播B.反射原理C. 折射原理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7.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取火。
A.平面镜B.凹面镜C.凸透镜8.在做影子大小与遮挡物到光源距离有关的实验时,不变的条件是()A光源到屏的距离不变 B遮挡物到屏的距离不变 C 手电筒到遮挡物的距离不变9.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大。
A.红B.白C.黑10.同等条件下,物体( )温度上升最快。
A.水平放置B.竖直放置C.倾斜与太阳光垂直11.做手影游戏时,手离光源越来越近,影子 ( )。
A.会越来越小 B.会越来越大 C.没有有变化12.用手电筒照射同一物体,()照射时的影子最短。
A.90度 B.60度 C.30度13. 太阳在东北方向时,大树的影子在 ( )方向。
A.东北 B.西南 C.东南14.( )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工作的。
A.医生看耳朵用的额镜 B.皮影戏 C.汇聚光的凸透镜15.阳光下,树的影子越来越短,说明快到吃()的时候了。
A. 早饭B. 午饭C. 晚饭16.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形成()现象。
A.斜射 B.折射 C.反射17.()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A. 月亮B. 太阳C. 火星18.烈日下,撑()的伞更凉快些。
A.红色 B.黑色 C.白色19. 宇航服的颜色光泽与( )有关。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 共10分)1.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A.海洋B.高原C.平原D.盆地2.下列哪一项的形成与水流的作用无关()。
A.黄土高原的沟壑B.入海口三角洲C.土壤沙化3.从火山喷发现象和喷发物中, 不能推断出的是()。
A.地球内部温度很高B.地球内部压力很大C.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D.沉积的石、砂会胶结与压合4.如图所示, 东非大裂谷被称为“地球上最大的疤痕”, 那么它形成于强烈的()A.火山喷发B.陨石撞击C.地震5.地球表面的形态复杂多样, 不属于风蚀型地貌的是()。
A.风蚀蘑菇B.沙漠C.雅丹地貌二.填空题(共5题, 共32分)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
2.地球表面的地形主要有()、()、()、()等。
3.地球内部由表面到地心可以分成()、()、()三部分, 汶川地震发生在()内。
4.地震和火山喷发都是由于地球()引起的, 它们能使地球表面发生剧烈的变化。
风的作用和()等也能引起地形的变化, 它们属于地球外部的力量。
5.我国地形复杂多样, 平原、()、山地、丘陵、()五种地形齐备, 山区面积广大, 约占全国面积的2/3;地势(), 大致呈三阶梯状分布。
三.判断题(共5题, 共10分)1.常见的陆地地形有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等。
()2.岩石经过风化作用最终会变成土壤。
()3.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不会喷发了。
()4.一处岩石如果没有人为破坏是永远不会改变模样的。
()5.侵蚀会改变土地的地形地貌, 但不影响我们的生活。
()四.连线题(共1题, 共2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连线。
五.简答题(共5题, 共35分)1.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会给地表带来哪些改变?2.地球的地形地貌的变化主要受到什么影响?3.敦煌地区的地表特点是怎样形成的?4.火山喷发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难?(至少写出四种)5.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考试时间:40分钟满分:100分卷面分:3分。
我能做到书写端正,卷面整洁。
一、填空题。
(每个词只能用一次,选错或者使用别的词不能得分,每空2分,共20分)1.地球表面有_ —平原、山地、——和丘陵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
2.长白山天池的形成是由于,敦煌的雅丹地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黄河第一湾一一乾坤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3.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地壳、、地核三个圈层。
而组成的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三大类。
4.流水对土地的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
5.被带走的沙子在风或流水速度减小时沉积下来,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二、判断题。
(每题2分,共20分)1.地形图上不同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
()2.我国地势西低东高,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
()3.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少、海洋多。
()4.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5.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雨水越大,对土地的侵蚀就越严重。
()6.地壳的运动常常会使岩层发生弯曲变形,但不会断裂或错动。
()7.地震发生时,应尽可能迅速地撤离到空旷地带。
()8.地面的岩石、沙土在水、风、重力等作用下,被破坏和搬走的现象叫作侵蚀。
()9.地表不是一成不变的,陆地面积因河流不断把泥沙冲向海洋,所以正在迅速变大。
()10.在做“风卷起的沙子对岩石的影响”模拟实验时,砂纸打磨岩石的方向是垂直方向。
()三、选择题。
(每题2分,共20分)1 .( )属于平原的特点。
A.四周高中间低B.低又宽广C.高又宽广2 .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三大类,其中大理岩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3 .( )不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
内弯曲的岩层4 .在沙漠地区出现的“石蘑菇”,它的形成主要是(A.水B.风C.火山喷发5 .下面关于火山喷发的说法,正确的是()0 A.火山喷出来的是地底下的岩浆B.火山喷发过一次后就再也不会喷发了C.火山喷发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6 .在做一个地球结构的模型时,下面说法错误的是(A.橡皮泥的用量需要按照一定的比例B.我们应该从外到里逐层制作地球结构模型C.我们可以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橡皮泥7 .( )给地球表面带来的改变是缓慢的。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 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是()A. 地球B. 木星C. 太阳D. 水星答案:B2. 地球是太阳系中的第____个行星。
A. 一B. 二C. 三D. 四答案:C3. 行星运行的轨道形状叫什么?A. 圆B. 椭圆C. 方形D. 三角形答案:B4. 下面哪个是地球的伙伴卫星?A. 彗星B. 土星C. 月亮D. 太阳答案:C5. 下面关于水星的说法错误的是()A. 水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B. 水星没有大气层,没有空气和水。
C. 水星没有自转和公转。
D. 水星表面有很多大坑。
答案:C二、完成句子1. 地球的自转周期是____小时。
答案:242. 星体分成地____(亮星)和____(黑星)两大类。
答案:白天,夜晚3. 什么是公转?是指星体_____在______上运动。
答案:行星,椭圆轨道三、简答题1. 什么是星球?答:星球是太阳系中的天体,是太阳系中的行星。
2.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答: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着自己的轴旋转,一个自转周期是24小时;地球的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一周,一个公转周期是一年。
3. 请说明地球与其他行星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答:地球和其他行星的共同点是都属于太阳系中的行星,都围绕太阳运动;不同点是每个行星的大小、气候、表面特征等都不同。
参考答案仅供参考,提供简要解答。
新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一、选择题1.小明走过地势平坦的平原,也领略过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风光,在参考祖国地形图时,他发现我国整体地形特点是()A.东高西低B.西高东低C.东西部海拔一样高2.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当发生地震时,下列行为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坚固的家具下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C.如果在一楼,就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3.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B.沉积C.侵蚀4.地球从表面到地心可以分为()三个圈层。
A.地壳、地幔、地核B.地壳、地核、地幔C.地幔、地壳、地核5.以下图片中的地形属于山地的是()。
A.泰山B.黄河入海口的沙洲C.黄土高原6.喜马拉雅山是两个板块()形成的雄伟的高山。
A.拉张B.碰撞C.平移7.地震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A.地壳B.地幔C.地核8.下列选项中,()不是风的作用造就的结果。
A.雅丹地貌B.东北平原C.撒哈拉沙漠9.上游河床中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一条河流的不同地段出现这些不同的景观的原因是()A.冷热作用B.水流作用C.植物作用10.以下选项中,()是火山喷发会对环境产生的有利影响。
A.烧毁森林、房屋B.污染空气C.火山地热可作为清洁能源11.下列关于地球内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地壳在地幔上层B.地球内部是静止的C.地震和火山喷发说明地球内部是运动的12.小明突然感受到房屋在晃动,桌上的杯子滑落在地,于是他迅速作出判断,这是发生了()。
A.地震B.火山喷发C.台风13.下列关于河流侵蚀和沉积作用表达正确的是()。
A.陡坡处容易形成土壤沉积B.缓坡处水流速度较大C.水流速度大的地方容易把土壤侵蚀14.下面受到雨水侵蚀最严重的地区是()。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C.热带雨林1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 单元概述:由于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小学科学中不可能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上去认识光。
本单元只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它的传 播特点——直线传播和反射现象,另外认识太阳光具有热 能,探究阳光强弱和温度的关系。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凹面的铜镜取火。
现在,我国仍然 大力提倡使用以( )原理做成的太阳灶,以充分利用能源。
)取得的。
2、奥运会圣火火种就是用(3、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列曾用()会聚光线获 得高温去加热一种化学物质,从而发现了氧气。
A 、凹面镜 4、太阳是一个在熊熊燃烧的巨大火球,外部温度(内部温度高达( )多度,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 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地球得到的太阳能量,仅仅占太阳放 B 、凸透镜 C 、近视镜 D 、远视镜)多度, 射能量的(),却使我们的地球充满了生机。
B 、十二亿分之一 C 、6千 A 、二十亿分之一 D 、两万5、雨过天晴,空气中漂浮着很多微小的水滴。
这些小水滴起到了 ( )的作用,把太阳光分解为不同色光,形成了彩虹。
A 、凹面镜B 、凸透镜C 、棱镜D 、三棱镜 二、多项选择题。
1、( )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A 、光源 2、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和(A 、所采用的材料B 、结构C 、运用的原理D 、所选用的品牌3、太阳能是一种()的能源,人们正在大力开发和使用太阳能。
B 、遮挡物C 、屏D 、电源 )有关。
A 、危险B 、清洁C 、节能D 、安全 三、填空题。
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改变而改变。
)。
)、( )的 3、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4、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关。
)有关。
)的形状有 5、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在我们生活中很有用处。
),( ) 6、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随着太阳方向的改变而改变,影子总是 和太阳的方向相( )。
教科版(新)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题一、填空题1.地球的表面被坚硬的包裹着,不仅包括我们看到的陆地,还包括海洋的底部。
2.地球内部结构模型的三个圈层,从外到内依次是、、。
3.雨水降落时的力量会打散并带起土壤的微粒,一部分土壤被带走,这就是。
4.地球表面的主要陆地地形有、、、高原、丘陵等。
5.地震给地表带来的改变是的。
(填“缓慢"或“剧烈")二、判断题6.地壳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厚度从5千米到70千米不等,海洋部分厚,陆地部分薄。
()7.火山喷发对人类有坏处也有益处。
()8.我们在做模拟风沙对岩石的影响时,打磨岩石的方向是竖直的。
()9.发生地震时,应尽可能撤离到空旷的地带。
()10.远望归航船队时,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是因为桅杆高。
()11.我国是世界上缺水比较严重的国家,目前农业灌溉中常用的滴灌技术是最为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12.火山喷发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它是地球内力作用的产物。
()13.敦煌的雅丹地貌是由流水的作用形成的。
14.携带沙尘颗粒的风能磨圆岩石,形成戈壁滩、沙漠。
15.从地壳到地核,压力越来越大,温度越来越低。
()三、单选题16.小明生活的地方地势低,起伏较小,地面平坦,具有这种特点的地形是()。
A.山地B.平原C.盆地17.模拟火山喷发实验时,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的现象是()A.土豆泥纹丝不动B.土豆泥出现裂缝、冒气C.番茄酱涌出土豆泥18.凡尔纳的小说《地心游记》,激起了人们去地心旅游的想象。
假如有一天你真的能在地面乘坐某一工具通向地心,你将依次穿过的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D.地壳-地核-地幔19.关于地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地震是人为造成的B.绝大多数地震发生在地核圈层C.目前人们已可精确预测地震的发生D.地球内部运动都有可能导致地震20.地形图上的不同颜色主要表示()。
A.地势的高低B.气温的高低C.植被的多少D.雨水的多少21.小明在西藏旅游时,导游告诉他们:当地山体中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贝壳化石,这说明()。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表面的变化》测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1.组成地壳的岩石可以分为()。
A.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B.花岗岩、沉积岩、变质岩C.岩浆岩、大理岩、变质岩2.下列岩石中,属于岩浆岩的是()。
A.玄武岩B.砾岩C.砂岩3.我们的家乡地形属于()。
A.山地B.高原C.平原4.如果把地球比作一个鸡蛋,那么地壳相当于鸡蛋的()。
A.蛋壳B.蛋清C.蛋黄5.在王亚平阿姨的太空课堂上,我们看到一滴水在空中()。
A.完全分散消失B.变成一个水球C.还是一滴水浮在空中二.填空题(共5题,共22分)1.雅丹地貌主要是由风的()作用形成的。
2.火山喷发后形成的地形地貌:()、()、()等。
3.组成地壳的岩石可分为()、沉积岩和()三大类。
4.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后,山体滑坡阻塞河道,形成()。
5.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和()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
三.判断题(共5题,共10分)1.地球表面的地形一直没有变化过。
()2.火山喷发飘在空中的灰尘,有时会让周围环境温度下降。
()3.通过对我国地形图的观察和研究,我发现我国地势的特点是东低西高,西部多高原、山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4.岩浆在高温高压下,会在地壳薄弱地带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5.火山喷发只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灾难。
()四.连线题(共1题,共20分)1.将下列地形地貌与其主要成因连线。
五.简答题(共5题,共40分)1.请简单描述火山喷发的危害和好处。
2.什么叫风化?什么叫风化作用?3.组成地壳的岩石大致分为几个类型?它们分别是什么?4.在一些高山峻岭中的河流,它们的河道往往很深。
它们的河道一开始就那么深吗?它们是怎样形成深深的河道的?5.(1)从地形图上我们能发现什么?(2)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是什么地形。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A5.B二.填空题1.磨蚀2.火山岩小山;火山岛;火山口湖3.岩浆岩;变质岩4.堰塞湖5.地壳;地幔;地核;地壳三.判断题1.×2.√3.√4.√5.×四.连线题1.五.简答题1.好处:(1)增加土壤中有机物含量(更容易种植)(2)产生矿产资源(3)形成一些自然景观(如温泉)坏处:(1)增加形成酸雨的可能(喷发物中有二氧化硫)(2)火山灰会泯灭村庄,甚至城市(3)岩浆会引发火灾等(4)影响交通2.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风化。
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26分】1、液体或气体受热(),遇冷(),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这种传热方式叫作()。
2、热总是从较()的一端传向较()的一端。
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热方法叫作()。
3、像太阳、篝火这样直接向周围发射热的方式叫作()。
4、冬天人们经常捧着热水袋暖手,这是利用()的方式来传递热量。
5、()不需要依靠空气、水等任何物质,就能传递热量,即使在真空中也能进行。
6、如图,在一段铜丝上每隔一定的距离穿上一些小钢珠,然后用酒精灯对其加热。
()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快,()号小钢珠的温度上升最慢。
温度上升的一样快的是()号和()号小钢珠。
二、判断题【10分】1、冬天戴手套会感到暖和,这是因为手套给我们提供了热量。
()2、热传导一般是在空气中发生的一种传热方式。
()3、在竖直的金属条中部加热,热量只会向一侧传递。
()4、燃烧的香冒出的烟会向下飘。
()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木制的筷子,这是因为木头不会导热。
()6、暖气片应该安装在窗户的上方,能加快空气的对流。
()7、不同物体之间不会发生热辐射。
()8、保温盒既能保存热的食物,又能保存冰块。
()9、建筑物的外墙加岩棉板是为了保温。
()10、太阳向地球传递热量的方式是热对流。
()三、选择题【24分】1、冬天用电暖器取暖,热空气()。
A.向上运动B.向下运动C.无固定运动方向2、炒菜锅的手柄一般都是橡胶或木头做的,主要是为了()。
A.轻巧美观B.降低成本C.减慢热传导,防止烫手3、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没有发生热传递,因为它们具有相同的()。
A.质量B.体积C.温度4、人站在阳光下会感到热,是因为太阳利用()的方式传递了热量。
A.热辐射B.热传导C.热对流5、一般情况下,金属传导热的本领比木头()。
A.差B.强C.一样6、冬天,在同一环境里用手触摸木头、大理石和塑料,会感到大理石更冷,这是因为()。
教科版小学五年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答案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14分)1、像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从不同侧面照射得到的物体的影子叫做(投影)。
3、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
4、光的传播速度很快,每秒约(30万)千米。
5、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6、光越强温度越(高)。
7、18世纪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列)制得了氧气。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8、影子的方向总是和太阳的方向在一条直线上。
(对)9、太阳位置最高时,影子最长;太阳位置最低时,影子最短。
(错)10、光是向四面八方发射的。
(对)11、人们用凹面镜和凸透镜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对)12、科学家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计算出了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对)13、奥运会圣火种是用凹面镜取得的。
(对)14、在阳光下,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升温快。
(错)15、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对)16、为了准确评价各个热水器的效能,我们应该同时放到太阳下,并装同样温度同样多的水,然后作比较。
(对)17、放大镜能会聚太阳光。
(对)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2分)18、下列物体中不是光源的是 (A)。
A、月亮B、萤火虫C、荧光棒D、星星19、在灯光下靠近墙的地方,用手做出各种姿态,在墙上形成手影,当电灯保持静止,手向墙靠拢时,在墙上的手影将会:(A)。
A、变小B、变大20、阳光下,某一物体的影子由长到短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A)。
A、上午B、中午C、下午21、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的规律是(A)。
A、西一东;长一短一长B、西一东:短一长一短C、东一西;长一短一长D、东一西:短一长一短22、排纵队时,如果后一位同学看到前一位同学挡住了前面所有的人,就表示队伍排整齐了,这主要是因为:(B)。
A、光速极大B、光沿直线传播C、光的反射23、下列叙述中的“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C)。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测验
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每空1分,满分1 0分)
1.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做。
2.一天中阳光下铅笔影子的、都要发生变化。
3.光是沿传播的,传播速度很快,达到每秒。
4.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5.人们发现和能把光线会聚起来,形成强光和高温。
6.不同颜色的纸,吸热的本领;色物体吸热快。
二、判断题:(每小空1分,满分1 0分)
1、十五的月亮又大又圆,所以月亮是一个光源。
()
2、在光的照射下,物体有了影子。
()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没有什么变化。
()
4.光是沿四面八方任意传播的。
()
5、教室的墙壁涂成白色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
()
6、太阳日夜不停地把光和热散发到宇宙空间,是地球最大的光源和热源。
()
7、太阳光的多少、强弱与温度的高低是两回事,没有什么关系。
()
8、黑色蜡光纸比黑色无光纸吸热快。
()
9、夏天人们穿浅色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比深色的漂亮。
()
10、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多种科学原理设计出来的一种节能装置。
()
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下列物体不是光源的()。
A、蜡烛
B、太阳
C、木星
D、萤火虫
2、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方向的变化是 ( )。
A、西—南—东
B、西—北—东
C、东—北—西
3、一天中阳光下物体影子长度的变化是()
A、长---短
B、短---长
C、长---短---长
4、物体的影子总是在()的一面。
A、背光
B、向光
5、夜晚,我们在灯光下读书、写字,利用了光的 ( )。
A、直线传播
B、反射原理。
6、潜望镜的两块镜片都是()。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7.在我国,人们很早就知道用( )的铜镜取火.
A平面镜 B凹面镜 C凸透镜
8.为了避免光线刺伤我们的眼睛,在光线太强时眼睛的瞳孔会( )
A.放大
B.缩小
9.同样材料的物体,放置的角度也相同,但表面涂上( )色,吸收太阳热的本领就最大
了.
A.红
B.白
C. 黑
10.同样材料的物体,表面涂上的颜色也相同,但放置的角度不同, 吸收太阳热的本领最
大的是( )
A.水平放置
B.竖直放置
C. 倾斜与太阳光垂直
四、实验题(10分)
1、把手电筒放置在离自己最近的卡纸前一定距离,让手电筒的光射进小孔, 据图回答。
(图一)(图二)
( 1 )图一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答: 。
( 2 ) 图二的纸屏上能看到手电筒的光斑吗? 答: 。
( 3 )以上实验说明什么? 答: 。
五、请你设计并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能热水器。
(10分)
(要求:写出所用材料和简单步骤或者画出简单示意图)沁园春·雪 <毛泽东
>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