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FPGA的IIS IP核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187.7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FPGA的多核处理器系统的研究与设计》篇一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处理器性能的需求不断提升,传统单核处理器已经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计算需求。
因此,多核处理器系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
本文以基于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的多核处理器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与设计。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的硬件设备,具有高度的并行性、灵活性和可定制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高性能计算、信号处理等领域。
而多核处理器系统则通过集成多个处理器核心,实现了更高的计算性能和更快的处理速度。
将FPGA和多核处理器系统相结合,可以构建出高性能、高灵活性的多核处理器系统,对于提高计算性能、降低功耗、增强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FPGA多核处理器系统的设计(一)系统架构设计基于FPGA的多核处理器系统主要由多个FPGA芯片组成,每个FPGA芯片上集成了多个处理器核心。
系统采用共享内存的方式,实现了各个处理器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此外,系统还包含了控制模块、接口模块等部分,以实现系统的整体控制和外部接口的连接。
(二)处理器核心设计处理器核心是FPGA多核处理器系统的核心部分,其设计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性能。
在处理器核心设计中,需要考虑指令集设计、数据通路设计、控制单元设计等方面。
指令集设计需要考虑到指令的兼容性、可扩展性和执行效率;数据通路设计需要考虑到数据的传输速度和带宽;控制单元设计则需要考虑到处理器的控制流程和时序。
(三)系统通信设计系统通信是FPGA多核处理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各个处理器核心之间的数据交换和通信。
在系统通信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通信协议的设计、通信接口的选择、通信速度和带宽等方面。
常用的通信协议包括总线协议、消息传递协议等,需要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进行选择和设计。
四、系统实现与测试(一)硬件实现在硬件实现阶段,需要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FPGA芯片和开发工具,完成电路设计和布局布线等工作。
基于FPGA的仿真系统数据采集控制器IP核设计现代模拟仿真技术[1]广泛应用在系统设计、系统分析以及教育训练中。
在模拟过程中,存在大量向前端模拟装置或仿真模块发送指令数据,以及从模拟工作设备上读取状态参量的情况。
在对大型工业设备和系统进行模拟仿真时,数据采集控制的复杂程度愈加恶劣[2]。
通过改进数据采集控制器的结构,提高数据采集控制器的自动化和集成化程度,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型模拟仿真设备数据采集和控制的效率。
FPGA 及SoPC 技术的发展为此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IP 核(IP Core)是具有特定电路功能的硬件描述语言程序,可较方便地进行修改和定制,以提高设计效率[3]。
本文研究了基于FPGA 的数据采集控制器IP 核的设计方案和实现方法,该IP 核既可以应用在独立IC 芯片上,还可作为合成系统的子模块直接调用,实现IP 核的复用。
1 系统结构数据采集控制器主要分为发送机制和接收机制两部分。
在传统的模拟仿真系统[4]中,发送机制负责将模拟仿真系统主机控制程序模拟运算的数据传给事先定义的变量,通过专用接口卡将其放在绝对内存地址单元中,再借助智能双端口的工控机将数据发至前端,以驱动前端设备(如仪表、显示灯等)进行显示,或使前端设备(如开关、阀门、步进电机等)进行动作;接收机制与之相反,即实时地将从前端工控机采集的模拟设备的动作量和状态量(包括模拟实际情况的温度量、压力量等)读到计算机内存地址单元中,并通过专写程序把这些变量值转换成主控程序所需要的数据。
前端设备种类繁多,因此实际中需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以实现工控机对前端设备的控制。
此外,工控机与主机之间还必须通过专用接口进行通信,。
fpga ip核设计流程
FPGA IP核设计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需求分析:明确IP核的设计要求和功能,为后续设计提供指导。
2. 架构设计:根据需求分析,设计IP核的架构,包括数据路径、控制逻辑、接口等。
3. 硬件描述语言编写:根据架构设计,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erilog或VHDL)编写IP核的代码。
4. 仿真测试:使用仿真工具对IP核代码进行测试,确保其功能正确。
5. 综合:将硬件描述语言代码转化为FPGA上的逻辑门级网表,以便于布局布线。
6. 布局布线:将综合后的网表在FPGA上布局布线,生成配置文件。
7. 配置加载:将配置文件下载到FPGA中,进行实际测试验证。
8. 文档编写:编写IP核的使用手册和技术文档,便于用户使用和维护。
以上是FPGA IP核设计的基本流程,具体实现过程可能会因不同的设计需
求和工具而有所差异。
基于FPGA的8段数码管动态显示IP核设计概述:数码管是一种常用的显示设备,常用于时钟、计数器、计时器等应用中。
为了简化在FPGA设计中使用数码管的流程,我们可以设计一个IP核来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本文将详细介绍基于FPGA的8段数码管动态显示IP核的设计。
设计目标:设计一个可配置的IP核,支持多种模式的动态显示,包括数字显示、字符显示、滚动显示等。
同时,要保证设计的实时性和稳定性。
设计思路:1.分析需求:根据需求确定显示内容的种类和显示模式。
支持的显示内容包括数字和字符,支持的显示模式包括静态显示、滚动显示和循环显示。
2.硬件设计:设计数码管的驱动电路,将FPGA的输出信号转换为适合数码管的信号。
同时,设计时钟电路,用于控制数码管的刷新频率。
3.状态机设计:设计一个简单的状态机,用于控制数码管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模式。
根据不同的状态,切换不同的显示内容和显示模式。
4.编码器设计:根据显示内容的种类,设计相应的编码器来将输入信号转换为适合数码管的显示信号。
对于数字显示,可以使用BCD码或者二进制码来编码;对于字符显示,可以使用ASCII码或者自定义的编码方式。
5.IP核封装:将硬件设计、状态机设计和编码器设计整合到一个IP核中,并添加一个可配置的接口,用于设置显示内容和显示模式。
IP核功能介绍:1.输入接口:包括显示内容的选择和显示模式的选择。
2.输出接口:控制数码管的驱动电路,实现动态显示功能。
3.配置接口:可以通过配置接口来设置显示内容和显示模式,包括数字和字符的选择、显示模式的选择等。
4.显示内容刷新:根据显示模式和显示内容的选择,周期性地刷新显示内容。
应用场景:1.时钟显示:将IP核连接到时钟电路和数码管上,通过配置接口设置显示模式为静态显示,显示内容为当前时间。
2.计数器显示:将IP核连接到计数器和数码管上,通过配置接口设置显示模式为滚动显示,显示内容为计数器的值。
总结:基于FPGA的8段数码管动态显示IP核设计可以简化在FPGA设计中使用数码管的流程,并且提供多种显示模式和显示内容的选择,方便实现各种应用。
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IP核的设计与实现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IP核的设计与实现。
在实现过程中,我们采用Verilog HDL实现了一个32位浮点运算器的IP核,它能提
供执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规范化的功能,并具有很高的精确度。
在Xilinx FPGAs上实现,该IP核实现了高性能和可靠性。
实验结果表明,这种FPGA浮点运算器IP核的性能可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
关键词:FPGA;浮点运算;IP核;Verilog HDL
1. Introduction
随着技术的发展,浮点运算在计算机体系结构中越来越重要。
它不仅
可以提高运算精度,而且可以准确表达计算机的结果。
为了实现高质量的
数字信号处理(DSP)系统,FPGA浮点运算器IP核变得越来越重要。
FPGA的浮点运算器IP核提供了一个高性能、可靠的实现环境,使得
浮点运算器在DSP系统中得以良好的应用。
此外,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
器IP核还具有可编程性、低功率、灵活性和低成本等优势。
本文讨论了使用Verilog HDL实现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IP核的设
计与实现。
它包括浮点运算器的功能、实现及性能等方面的介绍。
2.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FPGA Floating Point Unit
2.1 Floating Point Unit Design
在本文中,我们采用Verilog HDL实现了一个具有32位数据宽度的
浮点运算器IP核。
此外,它还具有加法、减法、乘法、除法以及规范化
的功能。
第9章基于FPGA的IP核设计技术基于FPGA的IP核设计技术是现代集成电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将介绍FPGAIP核设计技术的基本概念、设计流程和相关的工具、方法及应用。
同时也会对FPGAIP核设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常见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FPGA IP核设计技术。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核是指在数字电路设计中常用的一种设计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可复用设计”。
IP核是指一个可独立使用的功能模块,可以在不同的系统中被重复使用。
FPGA IP核设计技术则是指将这些可独立使用的功能模块设计成适用于FPGA的形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FPGA IP核设计技术的一般设计流程。
首先,需要进行功能分析和设计规格的确定。
在进行功能分析时,需要明确IP核的功能需求,比如输入输出接口的定义和功能要求等。
然后,可以使用硬件描述语言(如VHDL或Verilog)进行IP核的RTL(Register Transfer Level)设计。
设计好的RTL模块需要通过综合工具转换成逻辑门电路描述文件,然后可以使用FPGA开发工具完成基于IP核的系统设计。
最后,需要进行验证和测试,确保IP核设计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在FPGA IP核设计技术的实际应用中,有一些重要的工具、方法和技术需要了解。
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硬件描述语言进行RTL设计,比如常用的VHDL或Verilog。
其次,需要选择合适的FPGA开发工具,比如常用的Xilinx ISE或Altera Quartus等。
此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常用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比如时序分析、时钟域划分和处理技术等。
除了以上的基本内容,FPGAIP核设计技术还有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关注和解决。
首先,IP核设计中的时序问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需要进行准确的时序分析和时钟域处理。
其次,IP核设计中的资源利用和功耗问题也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此外,还需要考虑IP核设计的可靠性和可重用性,以便在不同的系统中进行重复使用。
基于FPGA的IISIP核设计摘要:基于Nexys3开发平台,针对CS4344音频处理芯片,为I2S 音频总线设计IP核,该IP核与集成电路的工艺无关,可以移植到不同的半导体工艺中去生产集成电路芯片。
系统将IISIP核添加到PLB 总线上,通过总线信号对IP核进行操作。
经过测试,该IP核完成了对音频数据的准确输出。
关键词:FPGA;EDK;IIS总线;IP核;Nexys30引言随着FPGA技术的迅速发展,FPGA已经成为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硬件载体,它能让硬件设计经过简单的综合与布局,快速地进行测试。
在此基础上,Xilinx的EDK能完成从硬件到软件设计的整个嵌入式系统设计,可以利用用户设计IP核实现大量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为上层的软件设计提供必要的硬件操作的API函数,通过寄存器的读写函数简化了软件层直接对底层硬件层的操作,同时硬件设计层和软件设计层又保持了良好的封装性和独立性。
1基本原理1.1系统大体结构0引言随着FPGA技术的迅速发展,FPGA已经成为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硬件载体,它能让硬件设计经过简单的综合与布局,快速地进行测试。
在此基础上,Xilinx的EDK能完成从硬件到软件设计的整个嵌入式系统设计,可以利用用户设计IP核实现大量的组合逻辑和时序逻辑,为上层的软件设计提供必要的硬件操作的API函数,通过寄存器的读写函数简化了软件层直接对底层硬件层的操作,同时硬件设计层和软件设计层又保持了良好的封装性和独立性。
本系统采用了Xilinx的spartan6系列芯片xc6slx16的开发板NEXYS3,并利用EDK开发套件完成了IIS的MicroBlaze微处理器IP核设计,MicroBlase嵌入式软核是一个被Xilinx优化过的可以嵌入在FPGA中的RISC处理器软核。
将IP核挂在处理器本机总线PLB 上,PLB支持主机和从机通过PLB信号连接来进行读写数据的传输,方便了IIS的IP核和外围的音频处理器的通信。
基于FPGA实现的SCI接口电路IP核的设计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ion VLSI)工艺技术的发展,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集成规模以摩尔定律增长。
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由于兼具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现场可编程的灵活性,以及门阵列器件集成度高的优点,在数字系统设计被广泛采用。
同时,ASIC 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
功能强大的EDA 软件开发平台的出现,使得FPGA 器件在现代数字系统设计
和微电子技术应用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近几年来,Xilinx 等公司推出了
内部嵌入存储器、微处理器的FPGA 器件,使得这种器件的应用更显其优越性;但在某些应用场合如数据采集时,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传送给PC 机,然后由PC 机进行数据处理,这时就要借助单片机来完成。
因此,有必要在FPGA 器
件中设计一种通信接口电路,以使设计的应用系统具备通信功能。
由于SCI 通
信接口电路具有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实现等特点,因此本文以SCI 接口电路为
例介绍基于FPGA 器件实现的接口电路IP 核的设计。
SCI 接口电路结构
SCI 接口端口映射
SCI 的端口映射如图1 所示,共有20 个端口,各端口的功能为:
图1SC I 接口端口映射
SCI 接口结构框图
为SCI 接口内部结构框图如图2 所示,主要包括以下单元:
图2SCI 接口结构框图。
基于IP核的FPGA 设计方法类别:电子综合阅读:1920几年前设计专用集成电路(ASIC) 还是少数集成电路设计工程师的事, 随着硅的集成度不断提高,百万门的ASIC 已不难实现, 系统制造公司的设计人员正越来越多地采用ASIC 技术集成系统级功能(Syst em L evel In tegrete - SL I) , 或称片上系统(System on a ch ip ) , 但ASIC 设计能力跟不上制造能力的矛盾也日益突出。
现在设计人员已不必全部用逻辑门去设计ASIC, 类似于用集成电路( IC) 芯片在印制板上的设计,ASIC 设计人员可以应用等效于印制板上IC 芯片的功能模块, 称为核(core)、或知识产权( IP) 宏单元进行系统设计, 这就是基于核的设计方法。
CPU、存储器、总线控制器、接口电路、DSP 等都可成为核。
但是ASIC 设计与印制板(PCB) 设计有很大区别,ASIC 必须用EDA 工具进行硬件设计, 主要问题都是通过计算机仿真解决, 而不能象印制板设计那样通过实验调试解决, 另外ASIC 的制造还需要数量可观(一般数万美元) 的不可重复工程费用(NRE)。
80年代后期出现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 ) 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 是ASIC 的一种, 其优点是在制造厂家提供的FPGA 或C PLD 芯片上, 可由设计工程师对其进行现场编程完成ASIC 的最后设计, 而不需昂贵的NRE 费。
现在FPGA 的规模已达到百万门, 如XILINX-p.htm" target="_blank" title="XILINX货源和PDF资料"> XILINX公司的V irtex 系列, 完全可以实现片上系统,其设计方法将逐步转向核基设计。
1核的分类和特点核是一种预定义的并经过验证的复杂功能模块, 它可以集成到系统设计中。
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IP核的设计与实现基于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浮点运算器,是一种专门设计用于实现浮点数运算的IP核。
浮点运算器在科学计算、数字信号处理(DSP)、图像处理等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探讨基于FPGA的浮点运算器IP核的设计与实现。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浮点运算器的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
常见的浮点运算器包括加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它们能够进行浮点数的加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浮点运算器的性能指标包括浮点数位数、运算精度、时钟频率、吞吐量、功耗等。
然后,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FPGA芯片进行设计。
不同的FPGA芯片具有不同的资源和性能特点,我们需要根据浮点运算器的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选择具备足够资源和性能的FPGA芯片。
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浮点运算器的架构设计。
浮点运算器的架构通常分为两个主要部分:浮点数运算单元和控制单元。
浮点数运算单元包括加法器、乘法器和除法器,它们实现具体的浮点数运算操作。
控制单元用于控制浮点数运算的流程和时序。
在浮点数运算单元的设计中,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浮点数格式。
常见的浮点数格式有IEEE754和自定义浮点数格式。
IEEE754浮点数格式是最常用的浮点数表示方法,它包括单精度浮点数(32位)、双精度浮点数(64位)和扩展精度浮点数(80位)。
自定义浮点数格式可以根据具体应用需求设计,例如定点数格式、定点数加浮点数格式等。
浮点运算器的设计可以采用各种硬件实现方法,如组合逻辑电路、查找表、乘法器阵列和流水线等。
我们需要根据浮点数运算的复杂度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实现方法。
对于较复杂的浮点数运算,可以采用流水线架构来实现并发计算,提高性能和吞吐量。
在控制单元的设计中,我们需要确定浮点数运算的流程和时序。
控制单元可以采用状态机的方式实现,它根据具体的浮点数运算操作,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浮点数运算单元的工作状态和时序。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浮点运算器的验证和测试。
验证和测试是设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并修复设计中的错误和缺陷。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IP核设计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卿粼波,俞辰,滕奇志,何小海,廖海鹏,王正勇申请号:CN201910391959.5
申请日:20190508
公开号:CN111914867A
公开日:
20201110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FPGA的卷积神经网络IP核设计,基于HLS开发工具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IP核封装,该卷积神经网络IP核包括数据输入,IP核卷积神经网络计算,分类数据输出。
本发明提供的IP核从CNN的计算过程以及FPGA的硬件结构出发,采用HLS开发工具在HLS上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IP核编写以及优化,在Vivado上将IP核进行硬件整合与实现。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能在FPGA上实现卷积神经网络的计算,并且运算时间为30.065ms。
申请人:四川大学
地址:610065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一环路南一段24号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