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领头雁——记自治区劳动模范陈树忠
- 格式:pdf
- 大小:100.65 KB
- 文档页数:1
兵团农机战线的一面旗帜——记自治区劳动模范陈学庚
李霞;庄子法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 在兵团农业机械研究和推广领域里,有一个依靠自主创新,逐步发展成为全兵团农机具行业技术先进、知名度高、产品供不应求的"行业排头兵"--兵团农机推广中心,在该中心的发展史上,记载着-个令人敬佩又为之骄傲的带头人--陈学庚.
【总页数】1页(P22)
【作者】李霞;庄子法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带领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记自治区劳动模范农七师一三一团十二连陈树忠[J], 龚惠
2.带领群众致富的一面旗帜——记自治区劳动模范农七师一三一团十二连陈树忠[J], 龚惠;
3.兵团农机专家的赤子心——记2013年新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 [J], 李秀;赵永志
4.农机追梦人——记新疆农垦科学院研究员陈学庚 [J], 李秀萍
5.天道酬勤奋斗不止——记自治区、兵团劳动模范陈学庚 [J], 聂鑫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德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之一——雪山高原铺路石陈德华同志(藏族名字叫扎西降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公路局雀儿山五道班的班长。
1983年,25岁的藏族青年陈德华,继承父业,来到雀儿山5道班当上了一名养路工,至今已二十个春秋。
1988年,他担任了道班第十六任、也是第一任藏族班长,1989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陈德华同志二十年如一日,继承和弘扬“甘当高原铺路石”的雀儿山精神,坚持战斗在三千里川藏线海拔最高的道班上,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敬业爱岗、无私奉献的人生之歌。
豁出命来养好路雀儿山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藏语叫“嵘麦俄扎”,意思是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海拔6168米。
川藏公路北线317国道经过雀儿山连接西藏昌都,是西藏联系内地的重要通道。
川藏公路通车后的1951年,为了保障畅通,一群曾转战川藏筑路的热血青年,来到这冰天雪地的雀儿山安营扎寨,担负起了山顶10公里道路的养护和26公里清除塌方推冰雪的任务,以血肉之躯,打破了外国专家把雀儿山称之为“生命禁区”的断言,开始了雀儿山上有人居住的历史。
雀儿山五道班驻地海拔4889米,是三千里川藏线上海拔最高的一个道班。
五道班是一个英雄的集体,在过去的岁月里,他们继承先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在平凡的岗位上献青春,献终生,献子孙,谱写了许许多多感人肺腑的颂歌。
雀儿山的公路是50年代初期,解放军进军西藏时,在不到半年的时间内抢修通车的。
公路技术等级低,线形差,路基狭窄,坡陡弯急。
冬春遍地冰雪,路难见;夏秋冰雪融化,路打滑,而且经常塌方,十分危险。
更艰难的是雀儿山的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在这“春夏不长草,氧气吃不饱,终年雪不断,四季穿棉袄”的雀儿山上,除了石头不缺外,什么都缺。
空气中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头一次上雀儿山的人,即使坐着不动,也会心跳气喘,头晕目眩。
到了晚上,就更难受,胸口好像被压上一块石头,堵得心慌。
山上气候严酷,年平均气温零下18℃,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2℃,每年冰冻期长达8、9个月,6级以上的大风每年要刮5个月以上。
劳模工匠获得者精神事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事迹材料、文案策划、报告资料、合同协议、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心得体会、条据书信、演讲致辞、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texts, such as deeds materials, copywriting planning, report material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mergency plans, insights, conditional letters, speeche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texts, please stay tuned!劳模工匠获得者精神事迹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劳模工匠获得者精神事迹有哪些?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劳模工匠获得者精神事迹,供大家参考!劳模工匠获得者精神事迹(精选篇1)马春和同志是鸡西市鸡冠区红星乡一名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农民技术员。
劳动模范小故事100字范文劳动模范--韦朝群俗语说,环卫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
这句话用在韦朝群身上无疑恰如其分。
作为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县城环卫站的一名班长,在脏、苦、累、忙的岗位上,韦朝群无怨无悔走过了十二个春秋。
今年“五一”劳动节前夕,她被评为“省劳动模范”。
了解环卫工作的人都知道,一年到头,环卫工人早出晚归,在大街小巷上清扫垃圾,风里来,雨里去。
每逢节假日,更是环卫工人最忙碌的时候。
来自农村的韦朝群,对此却平静地说:“忙怕什么,最怕没工作做。
”韦朝群1994年3月从事环卫工作,在县城48.6万平方米的20条街道上,用五尺扫帚谱写了不悔的青春。
去年除夕晚八时,正当县城华灯初上,万家团聚之时,韦朝群却还在车站忙碌打扫卫生。
家里上有80岁的家婆,下有两名未成年的幼子。
而丈夫在车场打散工。
在这个特别的时候,韦朝群只好内疚地打电话给侄子来家帮忙杀鸡做饭。
她说:“一年到晚,谁不愿意一家人吃一顿团圆饭,但既然做了这份工作,家里的事就只能少管了,没有办法啊。
”她的家婆体谅说:“十几年来,每年都是这样,晚点就晚点吧,无所谓了。
”人,自然有生病的时候。
同样,长期在一线工作的韦朝群也不例外,但她总是以自己特殊的方式对付生病。
她自嘲说:“平时感冒发烧当运动,扫扫街出出汗就没事了。
”在她的记忆中,十二年来,只有两次需要卧床休息的。
一次是2003年,她手上生了囊肿需要动手术;另一次是去年患了急性盆腔炎。
但这两次均没有请病假,而是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治病,做完手术几天后就上班了。
她的班有7人,一天有六个时间段上班。
即从早上3时到晚上9时都有人上班。
环卫工作的辛苦、肮脏众所周知,但环卫工人受到的委屈却鲜为人知。
韦朝群说,有一次凌晨3时,她拉着满满一车垃圾上斜坡,刚好路中间有一台小车,她好声好气要求司机让一让。
但该车司机没有避开的意思,实在没办法后,韦朝群只好小心翼翼拉车过去,在经过时扫帚毛轻微扫了一下车门,虽然没有丝毫刮花,但那位司机还是暴跳如雷,对着韦朝群大骂。
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先进事迹材料张家树,1976年2月出生,中国共产党党员,1994年12月入伍,服役期间参加过98九江抗洪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现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绿园花木合作社社长,家树园林绿化供苗公司负责人,目前花木种植面积253亩,有100多个品种,主要经营常规绿化用苗为主,年销售收入达300万元,每年获利30多万元。
2006年以来因成绩突出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致富带头人,优秀党员,优秀十佳党员致富带头人,党员创业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10年2月18日作为科学发展学习代表,被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采播。
作为高流镇花木协会会员,远近闻名的花木种植大户,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进取精神,能吃苦,会钻研,是花木种植的示范户,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他致富不忘乡亲,积极带动周围群众共同致富。
几年间共扶持26户花木专业户,为80多名群众解决了劳动力出路,多次自费慰问困难户及孤寡老人,2008年共三次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并缴纳“特殊党费”1000元,支援灾区生产,受到了党员群众的一致好评。
农广之星NONGJIAZHIYOU二十年的田园守望者——访南宁市国翠农业合作社总经理、自治区劳动模范陆坚邦 本刊记者 谢青夏 特约通讯员 莫嘉凌 大名陆坚邦,微信名叫“坚持做农业”,产品注册商标“坚农”。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当看到他的“坚持做农业”微信名,作为一名农业记者,我心里就立马产生一种莫名的感动,感觉他一定是一个对自己事业自信心爆棚、意志坚韧的人。
当与他面对面采访了两个多小时,证明我的感觉完全正确,这是一位二十年的田园守望者,不愧于刚刚获得的自治区劳动模范称号!科技,是一支引路的火把 对陆坚邦的采访,是在他的生态瓜果大棚里进行。
他的大棚位于五塘镇西龙村坛白坡,主要是轮换生产甜瓜、苦瓜、辣椒、葡萄、西红柿等时令蔬果。
时下正是西红柿上市的季节,他的大棚里种满了各个品种的西红柿,那鲜红的果实令人垂涎欲滴。
陆坚邦边走边指着那一串串丰收的“战利品”,兴奋地介绍说,这个品种叫金沙红,个大起沙,生吃做菜口感都特好,很受本地和外地消费者欢迎。
金沙红产量十分可观,他指着眼前的一株番茄树对记者说,像这株起码有4公斤果,其它的平均可收2.5公斤果,现在每天都能批出去几千公斤,今天就批出去4000多公斤! 陆坚邦还给记者科普说,他的西红柿基本不用化肥,主要是用猪粪鸡粪或蔗渣等农家肥,大棚里极少虫害,也没有必要用农药杀虫,也没有什么污染,所以可以摘下即可生吃,他当场还特意摘下一个“示范”吃给记者看。
他说由于他的西红柿科技含量高,买回去在常温条件下,放20天都不会坏。
听了陆坚邦的一番“科普”讲解,记者虽然有一些东西听不太懂,但总觉得他本人“科技含量”挺高的。
可是,他说自己并没有进过一天专业学校学习,不过科技确实是他坚持做农业二十年的引领者,因为当初就是在农业科技的感召下,干起农业的! 陆坚邦是南宁市兴宁区五塘镇西龙村坛白坡人,是地道的农民儿子。
高中毕业时,当时广西的“南菜北运”工程正红火,陆坚邦参与了其中,有一次将蔬菜运到北方,赶巧认识了一位山东的种菜行家,当即拜其为师。
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学习心得范文5篇时代楷模陈立群事迹学习心得范文5篇2019时代楷模陈立群学习心得“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民中,每年仅有100来人能上二本线,2008年和2011年只有一名学生考上一本。
很多家长把孩子送过来,就外出打工了,基本不抱什么期望,开家长会家长还没有老师多;教师迟到早退,45分钟的课20分钟讲完,回办公室休息;学生上课睡觉、聊天、吃东西,放学回家没人管,抽烟、泡网吧、谈恋爱,每年都有百余名学生由于各种原因辍学。
尖子生大量外流,剩下的学生破罐破摔。
然而,就是这样一所出名的“差校”却在这几年打出“翻身仗”。
2018年,全校901名学生参加高考,450人考取本科,高考增量从全州垫底冲到全州第一。
11年来,台江高考没有一个上600分,这一次“破纪录”达到8人。
招生分数线提高近200分,甚至吸引了周边县的尖子生入读。
家长们对本地教育开始抱有期待,留在孩子身边的家长越来越多。
奇迹背后,一个人功不可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兼职教授、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学军中学原校长,现任台江民中校长陈立群。
陈立群出生于浙江农村,因家境困难曾一度辍学。
改革开放后考上大学,他的人生轨迹得以改写。
2001年,他创办浙江省首个专门招收家境贫困、品学兼优学生的宏志班。
62岁的陈立群从教38年,担任校长34年。
他始终有个信念:人在难时,帮一把,或许能改变一生。
2016年退休后,国内多家民办中学向陈立群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200万元以上。
他却一一婉拒,说:“给我百万,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
”当年3月,陈立群主动来贵州黔东南州各县市义务作讲座,在台江县的盛情挽留下,担任台江民中校长。
爱与责任,无问西东上任第一天,陈立群走进台江民中食堂,被“吓了一跳”,原以为只是管理跟不上,没想到硬件也如此落后:偌大一所学校,只有一个食堂一口锅,师生排着长队半天打不上饭。
一、自立(一)精彩论点1.自立是成功的第一步。
2.要自立就要勤奋努力。
3.自立方能不求人。
(一)精彩论据4.理论论据(1)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匏人,靠天,匏祖上,不算好汉——陶行知(2)路要靠自己走,才能越走越宽。
——居里夫人(3)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 拿破仑(4)没有自立性的态度和意志,只靠别人的力量或金钱买来的,都只是力量微弱的东西。
——松下新之助5.事实论据(1)莎士比亚离家闯世界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一个富商家庭。
13岁时,他便离开学校,帮助父亲料理生意。
16岁时,他离开家庭,外出独自谋生。
他在伦敦•家剧院门前替看戏的绅士们照看马匹,在剧院打杂,有时给演员们题词或者跑跑龙套。
此外,他还在屠宰场当过学徒,给人家当过书童,做过乡村教师,当过兵,做过律师,任过小官。
为了谋生,他还漂过英吉利海峡,到过荷兰、意大利。
在独自谋生的闯荡中,莎士比亚丰富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增长了才干。
这为他后来创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哈姆莱特》等一大批著名戏剧奠定了基础。
(2)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康熙年间,贵州巡抚刘荫枢告老还乡后,想用一生的积蓄为家乡建•座桥。
但是子女却表示反对:“您当了一辈子高官,我们却没占到一点光,好不容易盼到您回家,您却如此不顾我们。
”刘荫枢很伤心,他觉得自己虽然一身清白,但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
于是,他用尽积蓄,历时五年,修成大桥,取名“骄秀桥”。
桥修好后,他对子女说:“我之所以用全部积蓄修桥,就是想用事实告诉你们,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生活自己创。
”为了彻底消除孩子们依赖父母的心理,他以十五两白银的价钱把桥卖给了官府。
(3)张爱玲的选择张爱玲虽然出身名门望族,但她的童年却是阴郁的,像旧上海的阁子楼,偶尔有阳光射进来,也被灰尘遮挡得细碎而且灰暗。
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就离开家去了法国,父亲是个沾染了一身恶习的没落家族的少爷。
张爱玲和弟弟是在父亲和继母的监护下成长的。
雨后的家乡作文【范文5篇】记得很小的时候,我从外省回来,那晚我们是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回家的。
那时家乡还是条崎岖不平,逶迤坎坷的乡间小路。
如果要运什么东西回来,用车是万万不可能的。
此时我记得在那条小路上发生的趣事儿。
因为回家天太晚,伸手不见五指,还没走几步竟踩到几个泥坑,一路上,不知摔了多少跟头,回到家竟成了一个“泥娃娃”,使我哭笑不得。
几年后,再走在这条路上,已是较宽的石子路。
走在上面虽说不太舒服,但相比往日的那条路,已经好多了。
那时搬东西回家,已可用小型三轮摩托车,可尽管这样,还是很颠簸。
尽管购买的是崭新的物品,等拖回家,已是面目全非了。
后来由于祖国的经济发展,党和政府对农村的扶持。
人们已经走上了舒服、宽敞、平坦的水泥路,不再使用自行车,而是乡村公交车,甚至是高级小轿车了。
路的两旁不再是荆棘丛生,而是一排排整齐葱绿的樟树了。
乡亲们利用这条水泥路把自家种的橘子、稻谷、玉米、烤烟等等农产品卖出去,一年的收入还真不少呢。
家乡的人们就是用这条路摆脱了贫困,盖起了小洋楼,走上了幸福宽广的“致富路”,就如我们隔壁的云志叔叔,以前是个名副其实的穷小子,家里穷得响叮当,后来他靠自己勤劳的双手种植了很多橘子,然后用他那辆三轮车运送出去卖掉,一天下来可以赚好几十元,有时甚至几百元。
他的日子一天过得比一天好,要不你看,他现在已经盖起小洋楼,驾起小轿车了。
还比如侯长明伯伯家,别看他以前很穷,可现在已经是咱们村人人羡慕的小富翁了,这都是近年来他种植烤烟的结果。
许久不曾回到家乡的人们现在看到富裕的乡亲,美丽的家园,情不自禁的感叹:“家乡的变化真大啊!”是啊!家乡的变化真快啊,祖国的变化真大啊!祖国如一条巨龙被唤醒,获得了新生,谁又能说这条巨龙没有经过日晒雨淋,没经历过风风雨雨,没尝试过生离死别、骨肉分离的痛苦呢?60年的沧桑巨变,铸就了一个坚不可摧的民族,也让我们见证了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相信,祖国的明天更美好。
雨,轻轻地来了。
老劳模陈仰忠
李寒洁
【期刊名称】《兵团工运》
【年(卷),期】2002(0)9
【摘要】寻迹来到老劳模陈仰忠的家,映入眼帘的是:房前鸡鸭成群,牛羊满圈;屋后树木成林,果枝繁茂。
好一派农家庄园景象。
今年63岁的陈仰忠,是农四师六十二团一连的退休职工。
1982年他主动辞去六十二团园林公司的工作,带着全家8口人在霍尔果斯河畔的戈壁滩上开始了艰辛的创业,建起了家庭林场,种植了打瓜、油葵,搞起了畜禽养殖。
【总页数】1页(P20-20)
【关键词】外来工;劳模;畜禽养殖;园林公司;戈壁滩;退休职工;家庭林场;承包土地;养殖经验;科学种植
【作者】李寒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8
【相关文献】
1.老劳模陈玉琏的心愿 [J], 刘新义
2."营销明星"从老区走来--全国劳模陈业忠的创业轨迹 [J], 陈仕茂
3.至今寰海外,犹自仰威名——读林树梅《江南提督忠愍陈公传》 [J], 陈茗
4.为了绿色的事业—记全国劳模陈德忠绿化家乡的事迹 [J], 李宝泉
5.省档案局张光灿副局长国庆前夕慰问老劳模林忠佳同志 [J], 郑泽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优秀交警先进事迹(共6篇)第1篇:优秀交警先进事迹优秀交警先进事迹材料优秀交警先进事迹材料在达州市凤凰山公墓里,垒着一座新坟。
又是一年清明节。
坟前伫立着一大群人,有领导,有警察,有车主,有驾驶员,有戴着红领巾的学生,有白发苍苍的老人……他们纷纷把鲜花、香蜡敬献在坟前,个个脸色凝重,潸然泪下。
千呼万唤,已唤不醒静静躺在墓穴里的那颗忠魂。
长眠在这里的,是达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四中队原中队长向守牧。
长期以来,向守牧始终坚持把本职岗位当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平台,把创造性地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人民警察为国家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具体行动,先后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1次,个人获得嘉奖6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和“优秀党员”各4次,并被评为达州市十优交警。
尤其是向守牧在身患重病的情况下,依然以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的忘我精神始终坚持战斗在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运输、春运安全保卫执勤和“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位当作为经济建设作贡献的平台,他心系大局,忘我工作,生命不息,战斗不止,最终倒在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保驾护航的道路上201X年12月,国家重点工程宣汉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建设所必需的特大设备一级吸收冷却塔将在这一阶段进场。
该设备长36米,宽4.6米,高4.8米,重360多吨,是达州市有史以来承运的最庞大的机械设备。
而一般公路和桥梁都是按汽车20吨拖车100吨设计的,允许在公路上正常行驶的都是长在18米、宽2.5米,高4米(集装箱4.2米)以下。
这项大件运输任务引起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和中石化的高度重视,四川省政府的领导亲自挂帅,省交警总队派出的督导组进入达州,市交警支队陈以明副支队长率领的特勤大队沿途督战,一场超大设备运输决战就这样打响。
运输护卫任务最艰巨的是向守牧带领的魏兴中队的辖区路段。
在魏兴中队的辖区内,设备要通过四座公路桥和一座铁路桥,加之路窄弯急坡陡,又有国防光缆等重要设施交错穿插,是进入达州境内护送的雨,不管冰雪还是风霜。
农家之友2012.05●封面人物故事乡村的五月,恬淡而又舒缓。
追寻着鸽子飞行的风向,记者一行随车沿着崎岖的简易公路,来到位于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的广西扶绥杰利皇鸽养殖基地。
当我们走近鸽棚的时候,眼前到处是雪白的鸽子,鸽子“咕、咕、咕”的叫声和翅膀拍打声交织在一起,仿佛让人置身于鸽子的海洋。
赤脚医生一朝转行成就“鸽业王国”广西扶绥杰利皇鸽养殖基地的主人、扶绥县岜盆乡岜伦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汉杰一边领我们参观养鸽基地,一边介绍他的养鸽经验:“想养好鸽子,就要优选种鸽、做好鸽病的防治。
养鸽子如同养孩子,要精心饲养……”说起养鸽子,马汉杰兴奋不已。
记者在现场看到,一排排鸽舍十分整洁,背靠青山,环境优美。
一群群鸽子或扑腾翅膀嬉戏,或忙着哺育刚孵化的雏鸽,或闲庭信步,一派和谐自在的景象。
此刻,看着眼前这位侃侃而谈的“养鸽专家”,也许没人能相信,他当年竟然是一名救死扶伤的赤脚医生。
马汉杰的父亲马干林是村里赞誉极高的赤脚医生,17岁就开始行医,兢兢业业一干就是25年,直到生命消逝的最后一刻。
2000多人口的村庄,没有人不认识马医师,年幼的小汉杰有时候会跟随父亲去出诊。
直到今日,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想到父亲一直忙碌的身影,马汉杰的内心充满了莫名的感动和无比的怀念。
虽然不是很喜欢当医生,但父亲临终前多次叮嘱他,叫他一定要读卫校,承接自己的事业。
后来他考上了龙州卫校,但家里很穷,开学3天了还没有钱去学校报到,亲戚朋友、邻里乡亲知道情况后你5元他10元给予资助才能启程。
马汉杰于1994年卫校毕业,在村里当了一名“赤脚医生”。
当时,他给村民们看病,有许多村民都没有钱付医药费,可他又恪守救死扶伤,医道仁心,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钱,几年下来,竟有2万多元钱赊账款没能收回。
寒来暑往,马汉杰就这么一直默默无闻,日夜辛勤工作于乡间小诊所。
时间久了,他渐渐陷入了沉思:现在可以治愈乡亲们身体的疾痛,却无法治好他们的“贫困”,不如尝试找一条致富的门路,大家共同致富。
陈永忠让油茶树成为老百姓的“幸福树”作者:***来源:《绿色中国》2020年第12期“每天能到山边地头,看到漫山遍野的油茶花,压满枝头的累累硕果,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宁静。
”若说一辈子只为做好一件事,那么,追梦油茶便是陈永忠毕生的追求。
陈永忠是党的十九大代表、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首席专家、国家油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1985年从中南林学院(现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湖南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从事油茶科研工作。
陈永忠参加工作以来,一心向党,对党绝对忠诚,始终坚定“为油茶科研事业而奋斗终生”的信念,把论文留在大地上,把科技留在农民家里,成为湖南油茶科技第一人。
坚守在油茶科技的最前沿“中国油茶产业从2008年以来快速发展,油茶林种植面积从2008年的4531万亩发展到2018年的6550万亩,年产值从2008年的110亿增加到2018年的860亿元。
2019年年产值超过千亿元,据测算,油茶基地建设可在目前基础上,利用5到10年时间扩增到1亿亩,2035年前后综合产值达到1万亿元以上。
”陈永忠对记者说。
中国是茶油的原产国和主产地,全球90%以上的茶油原料和产品源自中国。
茶油是中国得天独厚的、有待深入挖掘的“富矿”,也是典型的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和极具后发优势的战略性产业。
陈永忠谈到,茶油适生面积广,主要栽培区分布在湖南、江西、广西等地。
油茶的历史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先秦时期。
到上世纪90年代进入产业启蒙阶段,2008年以后快速发展。
尤其是2016年茶油正式被国家列为大宗油料作物,与大豆、油菜、花生一同进入了国家《全国大宗油料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他认为,与其说茶油产业,不如说是油茶产业,这涵盖了从油茶的资源培育到茶油产品的产业化和市场化的全产业链过程。
和油茶打了一辈子交道的陈永忠指出,目前产业发展存在瓶颈。
在生产层面,油茶种植业生产周期长,一般新造林基地建设需要 4到5年才能投产收益,8年左右方能达到盛果期,效益相对较低。
致敬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作文5篇作为脱贫攻坚的先进典型,是新时代最美奋斗者。
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在逆境中奋发、在奋斗中自强的进取精神,下面小编整理致敬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作文5篇,欢迎阅读。
最美脱贫攻坚奋斗者作文1__镇葩坪村6组,一栋漂亮的安置房外,65岁的__与老伴张丑凡分工合作,将大红喜庆的新春对联贴上了雪白的墙面。
“今年家里的收入很不错,过两天赶集要多打点年货,孩子们都要回来了……”__高兴地与老伴商量着置办年货。
眼前的__家,家电齐全,粮仓里堆满了稻谷,堂屋里两盆炭火烧得正旺。
“去年政府给我家新修了房子,敞亮干净,住得很舒服。
” ___,依靠国家精准扶贫政策,她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今年家里有30亩藤茶,12头猪,3亩生姜,3亩红薯,前两天和老伴算了算,今年的纯收入将近10万块。
”前些年,__可没这精气神。
她和老伴身体差,常年吃药,家中又有小孩上学念书。
“当时我患有严重风湿病,双腿都走不了路。
再加上小孩读书也要钱,觉得看不到希望。
” ___的生活一度举步维艰。
__年,__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
“尽管经济十分困难,但是她做的选择令我们十分钦佩。
”葩坪村干部龙福生告诉记者,当时__毅然决定放弃低保,选择了产业帮扶。
“比我困难的还有很多,我有劳动能力,可以靠双手脱贫。
” ___,__年,葩坪村成立藤茶合作社,她积极参加,当年就发展藤茶30亩,养殖土鸡200只,养猪4头。
“天没亮就要起来喂猪,然后自己扒两口饭后就下地干活,寒来暑往都是这样。
”大面积种植藤茶再加上养猪,对于身体欠佳的__老两口是十分吃力的事情。
“辛苦肯定是辛苦的,但是农村人如果自己不做,土里不长地里不生,那就完了,只有勤劳才能致富。
” ___,无论是告诫自己还是教育下一代,她都是这样的思想。
随着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她家还享受了健康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参加藤茶技能培训等一系列扶贫政策。
付出终有回报。
如今,__家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靠种植藤茶和养猪,她家每年收入近10万元,是__年前的10倍多。
宁夏劳动模范事迹
宁夏劳动模范事迹
宁夏回族自治区从来都是一个勤劳务实的地方,许多人都以勤劳、勇敢、刻苦的精神、艰苦奋斗的精神成为了学习的榜样和劳动的模范。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和奉献证明了劳动和奋斗的伟大和重要性。
以下是
一些宁夏的劳动模范事迹,让我们一同去了解一下!
宁夏海原县骆家庄村的高尚中年青年王灿忠:王灿忠自幼就喜欢
摄影,他将平凡的农家生活、丰富的自然景观、人物形象通过摄影镜头,化腐朽为神奇,赢得了大家的赞誉。
宁夏固原市泾源县的黄日兴:黄日兴两手沾着泥土的奋斗,用双
手创造了自己的幸福生活。
他先后使自己的中药材种植从几种拓展到
了几十种,并通过切实可行的经验与关于草药的学习写出了《草药糊
口到致富之路》等三本手把手教给农民。
宁夏武川市知青杨亮:杨亮在知青生涯中勤奋刻苦,年龄轻轻就
获得了勤劳致富的好成效,想业务回到了武川市米东街道分局禁毒大队。
杨亮在分局禁毒大队犯迷信身边的场地阻拦,推广宣传禁毒卫生知识,与工作人员一同坚持监管中央和驻地毒品进出口,早或晚发现犯违
禁毒品的嫌疑人.
宁夏宁东煤炭联合矿地面输送队:在贵族的煤矿场地中,一支由285名矿工助阵的地面输送队,他们面对深井敏感作业的危急挑战,坚
守岗位,在危险之中胡乱也不能居安思危,完成了各种气象下数次尝试和维修,保障了矿井剖面稳定和人员安全。
以上是一些宁夏劳动模范事迹,他们从不懈的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也为他人树立了好榜样。
我们应该积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自己各个领域不断努力、获得成功。
绿色人物我叫陈永忠,来自省林科院。
三十多年来,我的一切都是为了一棵油茶树。
回望来时的路,我与油茶结缘,播洒青春与汗水,就是为了用科技种好油茶,帮助林农脱贫致富,转眼已是34年了。
这份初心始终未改、坚如磐石。
记得刚参加工作,我来到平江县开展试验研究。
我们借宿在钟洞乡榜上村农民张任生家里,房子低矮老旧,屋内只有几个自制的小木凳,可以说是家徒四壁。
但乡亲们总是把家里最好吃的拿给我,嘘寒问暖。
目光中充满了期盼:希望山上绿起来,生活好起来!平江也是一片红色的土地。
老红军喻杰的故事在当地广为传颂。
他退休后领着全家,从北京回到家乡落户,自己种菜、7月26日,由湖南省主题教育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湖南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先进典型报告会在长沙召开。
来自湖南各地平凡岗位上的9名先进典型代表讲述了自己守护初心、无悔奉献的感人故事,其中2位来自林业系统,分别是湖南省林业科学院油茶研究所所长陈永忠、永州市林业局派驻江华县新庆社区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支书蔡建武。
作为湖南林业行业的典型代表,陈永忠和蔡建武身上闪耀着点滴努力、执着坚守的品质,展现出真诚为民、甘于奉献的初心,真实写照了全省林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湖南林业系统先后开展了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有力地加强了行业的凝聚力,营造了新时代的林业精神,展现了当代林业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全省涌现出了一大批爱岗敬业、帮贫扶困的典型,为生态文明事业和湖南生态强省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本期“绿色人物”专栏,让我们走进陈永忠、蔡建武的故事,一起感悟林业人的使命与担当、感悟林业行业的精神与价值。
故事讲述人/陈永忠编者按初心在坚守中闪光24FORESTRY AND ECOLOGY绿色人物养猪,带领乡亲们植树造林,让300多公顷荒山披上绿装,群众称他为“真正的共产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