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
- 格式:doc
- 大小:30.00 KB
- 文档页数:5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
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是哪些?
答:唯物辩证法提到的四大观点是:1、发展观;2、联系观;3、矛盾观;4、辩证否定观(既是联系的环节,又是发展的环节)。
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它要求人们在观察和分析问题时,要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入手,不能只看到一个个孤立的食物;要把事物的现状与它的过去和将来联系起来考查;既要看到事物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更要看到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和发展;在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时,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
课时达标检测(三十五)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选择题1.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
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
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呈现“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C①错误,人们不能根据主观愿望创造联系,联系具有客观性;物联网的发展表明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②正确;③错误,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
故选C项。
2.有人研究发现,汉字中表达人体器官的字,大多会有“月”字旁——肝、脾、肺、胃、肾、胆……,“胖”属于正常状态;表达不健康的情况会用——病、療、疗、疡、疮、疯……所以,“瘦”是病,得治!这种思想方法()①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②纯属主观猜测,没有科学依据③是与辩证法根本对立的④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A.②④B.①③C.②③D.①④解析:选B本题结合汉字的构成思维,考查哲学原理,“胖”属于正常状态,“瘦”是病,得治,属于胡乱联系,否认了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一种主观猜测和瞎想,是形而上学的观点,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④。
材料中的思想方法,是一种主观推理,纯属主观猜测的说法过于绝对,②不符合题意。
3.(2018·鞍山一检)在为庆祝中英两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45周年而录制的庆祝视频中,英国外交大臣鲍里斯·约翰逊特意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
这些观点()A.强调了中英联系的客观性B.忽略了中英联系的条件性C.体现了中英联系的多样性D.看到了部分对整体的重要影响解析:选C题目中,中英两国建交45周年,英国大使强调“英国是中国在欧洲的最大投资目的地”“过去五年中国赴英游客数量翻番”“伦敦是世界上中国留学生最多的一座城市”“希望两国未来能促进更好的合作”。
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的否定观和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理解:联系是普遍的。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处于联系中。
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联系的眼观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联系的多样性。
(联系是有条件的,条件不同联系不同。
)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分两个层次把握。
重点考点)一方面:整体决定部分。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
另一方面: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的结构的优化趋向。
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法论:一方面:要求我们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
另一方面: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的地位1.引言1.1 概述概述唯物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作为唯物辩证法三大基本观点,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唯物辩证法中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的地位。
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观点的深入剖析,我们将理解到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在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过程中的作用和价值。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首先介绍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通过对联系的理解,展示了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关系。
其次,我们将探讨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强调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辩证的过程,既包含量变又包含质变。
最后,我们将深入剖析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观,指出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矛盾的存在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前进。
通过对这三个基本观点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唯物辩证法在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
它们不仅是我们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基本手段,也是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必备工具。
因此,本文将强调唯物辩证法的重要性,并总结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在其中的地位。
在下一节中,我们将详细介绍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以进一步深入探讨它对于我们认识世界和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和组成部分。
可以说明文章按照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发展观和矛盾观三个主题进行论述,其中每个主题都有专门的章节进行详细阐述。
同时,可以提及每个章节的重点内容和论证思路,以使读者对文章整体结构有清晰的了解。
其次,可以介绍每个章节的标题和内容概要。
具体可以描述2.1节:唯物辩证法中的联系观的研究内容,包括联系观的基本概念、联系观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联系观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的阐述和论证。
同样地,可以介绍2.2节:唯物辩证法中的发展观的研究内容,包括发展观的核心概念、发展观与联系观的关系以及发展观对于社会、自然和人类发展的重要作用等方面的论述。
唯物辩证法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联系观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内部优化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群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联系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联系是多样的一切事物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要求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也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状态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优方案实现最佳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只和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以及系统内部的优化趋向要求着眼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有序性注意系统内部结构优化趋势联系的普遍性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互联系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部分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事所固有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把握事物的规律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多样的有条件的要求我们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整体和部分关系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的功能状态影响部分部分的功能也影响整体关键部分对整体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最有目标从而达到整体之和大于部分之和重视部分作用利用部分的作用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的内部优化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我们要把握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事物内部的有序性注意事物内部的优化趋势。
2019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二、联系的特征1、联系的普遍性①表现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②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思考: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两个具体事物而言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1)内涵: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可分为:A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B人为事物的联系请判断下列哪些事物的联系和人的实践活动有关: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胶州湾大桥⑦沧海桑田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3)方法论要求: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人为臆造联系人为割裂联系3、联系的多样性(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直接联系————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3)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第二种表述方法强调整体的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强调部分的整原理内容: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方法论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专题十四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总分 100分时间 45分钟班级 _______ 学号 _______ 得分_______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4分,共48分)1.【湖北宜昌示范高中协作体2019届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可以透露出大量个人信息。
喜欢简单的原声音乐的人,可能健谈又精力旺盛;热爱歌剧的人,可能富有洞察力和想象力;喜欢蓝调音乐、古典音乐和爵士乐等复杂音乐的人,在“经验开放性方面得分很高,但不善于运动;喜欢乡村音乐流行音乐和配乐等欢快音乐的人,一般在经验开放性和智商方面的得分都较低。
这表明①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联系②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③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④人们建立人为联系的活动都是有条件的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研究人员发现,一个人的音乐品味可以透露出大量个人信息”,体现了人们可以透过事物的表面联系把握其内在的联系,人们可以从事物的固有联系中去把握事物,①②符合题意。
材料不能体现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能引导事物朝有利的方向转化,③不符合题意。
材料没有涉及人为事物的联系,④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2.【鄂州、黄冈2019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研】2018年“退群”当选为年度高频热词,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伊核协议,并重启对伊朗的制裁,后又扬言退出《中导条约》,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和纷争,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
这启示我们①矛盾具有统一性,重视同一性推动事物变化发展②调整事物的关键部分,会制约事物整体功能发挥③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解析】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变化发展,①错误;材料体现了部分对整体的影响,但没体现关键部分的调整制约事物整体功能发挥,②排除;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加剧了与俄罗斯的矛盾和纷争,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这启示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联系的客观性为前提,故③正确;美国是世界的一部分,美国一系列的“退群”行为将会给世界局势带来不确定的因素,这启示我们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必须坚持二者的统一,故④正确。
一、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或意识反作用于物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主动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二、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物质决定意识,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1)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规律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3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重点掌握】(1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只能有一个真理。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B、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C、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脱离历史条件照四、认识的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的规律)【重点掌握】(1)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2)方法论: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考点规范练38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一、选择题1.(2019·新疆适应性检测)以可可为原料的巧克力堪称人间美味,许多人赖以为生。
20世纪90年代以来,巧克力市场解决了全球数亿人的就业。
但随着全球变暖,可可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长此以往,人们可能再也吃不到香甜丝滑的巧克力了。
这说明() 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之间的联系是直接的②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③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④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答案:C解析:“随着全球变暖,可可树的生存环境受到威胁,长此以往,人们可能再也吃不到香甜丝滑的巧克力了。
”这表明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多样的,保护自然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身的利益,②④正确;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既有直接联系,也有间接联系,①说法错误;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而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一定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也可能是事物的倒退和下降,③说法错误。
故选C项。
2.(2019·河南开封一模)“24小时营业、没有收银员,扫码开门、自主选购、结算支付、解锁出门。
”这就是众所周知的“无人便利店”。
它的优势就是数据的跨平台打通,通过互联网将消费者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数据打通,根据消费者过去的历史购物记录,让消费者在商场里更快地找到想要的货物。
这体现了()①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固有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②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基于人的需要的联系③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④自在事物与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无人便利店”通过互联网将消费者线上和线下的购买行为数据打通,方便了购物消费,体现了新的具体联系的建立,以及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①③正确;联系是有条件的、客观的,排除②;自在事物的联系脱离人类社会,不存在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排除④。
故选B项。
专题14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与发展观1、(2019 •全国一卷)在科技创新中,时常存在"管理孤岛""资源孤岛""信息孤岛""技术孤岛"等现象,各子系统之间的资源、信息、人才等流动不畅,导致科技创新效率低下。
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就要()①立足关键部分,充分发挥其对整体功能的决定作用②克服封闭观念,实现系统中各个要素功能的最大化③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和处理问题,促进系统优化④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效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2019 •全国一卷)习近平在谈到领导工作的方法时强调,对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重大战略部署,要一以贯之地贯彻。
我们要有钉钉子的精神,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 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必然大有成效。
这一论述体现的唯物辩证法道理是()①量变比质变更能推动事物的发展②只有事物数量的不断增加才能引起质变③量的变化的不断积累必然导致质的飞跃④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到质变再到新的量变的循环往复的上升过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3、(2019 •全国二卷)最近,科学家设计和制造出一种小蛋白,这种小蛋白自我组装成螺旋状的蛋白长丝。
该研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天然蛋白丝,进而研制出自然界没有的全新材料,如超过蜘蛛丝强度的人造纤维等。
这表明()①人类能够基于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实践可以把自在事物的联系转化为人为事物的联系③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高级、更复杂④人为事物的联系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具有“人化”的特点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19 •全国三卷)毛泽东说:“战争历史中有在连战皆捷之后吃了一个败仗以至全功尽弃的,有在吃了许多败仗之后打了一个胜仗因而开展了新局面的。
高三政治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高三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轮复习讲座第四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发展观复备课时安排:6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理解联系的含义和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说明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理解系统优化的方法了解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另一个总特征理解发展的实质,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理解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了解量变、质变的含义说明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全面地、联系地看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初步具有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认识和发现事物本质的,固有的、内在的联系的能力,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坚持和把握整体与部分辨证关系的能力,初步具有运用系统优化的方法安排自己学习和生活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方向、发展的道路和发展的形式,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运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分析和处理自然和社会现象的能力;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地对待生活中的失败与成功、困难挫折与理想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能力。
在现实生活中,既应该看到事物变化发展的光明前景,同时又要看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艰难曲折性。
使学生既具备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还要拥有一份平和的处世态度,提高自己应对社会、承受困难和挫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
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自觉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确信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事物、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关键。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树立起发展的意识就观点,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增强学生对社会发展的信心,树立为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
2019 高三政治复习提纲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一、联系的含义
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二、联系的特征
1、联系的普遍性
①表现
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
事物内部: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是相互联系的
整个世界: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②方法论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思考:
联系具有普遍性,因此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
联系具有普遍性,但是对于两个具体事物而言联系是有条件的。
2、联系的客观性:
(1)内涵: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根据事物的联系与实践的关系可分为:
A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
B人为事物的联系
请判断下列哪些事物的联系和人的实践活动有关:
①围魏救赵②南水北调③花开花落,潮起潮伏④宇宙星辰运转⑤严师出高徒⑥胶州湾大桥⑦沧海桑田的变迁⑧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3)方法论要求:
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具有客观性,但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反对:人为臆造联系
人为割裂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
(1)含义: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形式:
直接联系————间接联系
内部联系————外部联系本质联系————非本质联系
必然联系————偶然联系因果联系,整体与部分的联系……
(3)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2、整体与部分的第二种表述方法
强调整体的
原理内容: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
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要求: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寻求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强调部分的
整原理内容: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要求: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四、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
1、系统的含义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基本特征
A.整体性: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一个要素都不能单独具有的功能。
B.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
C.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的功能不是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一、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二、发展的实质: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新事物的含义:
三、发展的趋势(途径)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方法论:
①对未来充满信心,热心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进其成长、壮大;
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四、发展的状态
量变的含义
质变的含义
原理内容: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①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
③坚持适度原则。
龙之文政治哲学三单元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
一、矛盾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方法论】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A、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B、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注重统一)
【反对】反对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一点论)
重点知识点分析:
(2)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
A同一性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C矛盾双方既对立又同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唯物辩证法)
【世界观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⑴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⑵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要求】①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反对】反对回避、否认和掩盖矛盾,遇见矛盾绕着走的做法,又要反对片面地看问题的观点(一点论,绝对化,片面化)
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具有特殊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1)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2)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3)复杂事物的诸多矛盾、同一矛盾双方各有其特殊性。
)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重点知识点分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A原理依据
B含义: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C地位: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D意义: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的。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要求我们在事物的共性指导下,研究事物的个性。
要善于从事物的个性中概括出事物的共性。
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注:考试时这一哲理可以这样表述: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不可分离的,在一定条件下又相互转化。
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忽视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差别;又要反对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个性),忽视矛盾的普遍性(共性),看不到万事万物的联系。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主要矛盾
【原理内容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方法论①】办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抓关键,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2、强调次要矛盾
【原理内容②】
次要矛盾虽然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但也会影响到主要矛盾的解决。
二者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方法论②】
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办事情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反对只抓主要矛盾,忽略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抓主要矛盾的关键词】
中心(环节)、核心、重心、重点、重中之重、要害、关键、着力(点、解决)、第一要务、攻坚、牛鼻子、关节点、节骨眼、抓症结、首要(问题)、突破口、突出地位、根本途径等。
六、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强调矛盾主要方面【原理内容①】
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方法论①】看问题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
2、强调矛盾的次要方面【原理内容②】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②】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反对】:反对把矛盾双方同等看待,甚至颠倒主次,混淆事物性质。
※【抓矛盾主要方面的关键词】
评价人或物、权衡利弊(利大于弊)、优势、性质、本质、主流、主体、方向、大局、趋势、形势、大于、强于、总体上、总的(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
在解决问题时用主次矛盾,在认识事物时用矛盾主次方面,此为历来考试重点。
七、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和主流。
八、补充内容
1、什么是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主要有:
①用全面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②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④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