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露在外面的面
- 格式:ppt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26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露在外面的面北京版 (1)一、教学目标1. 识别二维图形中的镜像关系。
2. 用镜像的方式解决简单的图案补全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二维图像的镜像关系。
2. 图案补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复杂图形的镜像关系的判断和解决。
2. 复杂图案补全问题的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1. 课前导入•教师出示两个平面图形,让学生展示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教师引导学生想象两个图形上下翻转,发现它们之间的特殊关系。
2. 讲授新知•教师出示一个简单的平面图形,并完成它的对称图形。
问学生如何用一条对称轴来解决这个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总结出平面图形的镜像关系,明确对称轴的概念。
同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注意到镜像关系的不变性。
3. 练习与巩固•教师出示一组需要补全的图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镜像的方法来补全图案。
•带领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镜像关系有更深的理解。
4. 拓展与应用•教师引导学生在数学班上寻找实际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并说明。
•让学生将课上学到的方法应用到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中。
五、教学评估1. 自我评估教师可以针对本次课堂上课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合适的评估问题,让学生完成答案并自我评估。
2. 作业评估老师可以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六、教学反思平面图形的镜像关系是数学教育基础阶段的基础教育课程之一,因此教师在课上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于平面图形的观察和总结能力,同时讲解中也需要以生动形象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在数学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露在外面的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露在外面的面》是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有趣的图形”中的一课。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发现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材内容安排了丰富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图形的特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对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逐步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能够运用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实践操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准备练习题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几个面?是从哪个角度观察到的?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让学生说出从每个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
教师总结并板书。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
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回答,并给予评价。
4.巩固(10分钟)教师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纸板制作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然后互相观察,说出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面的数量。
教师巡回指导,并给予评价。
北师大数学五年级下册《露在外面的面》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露在外面的面》是第二单元长方体(一)中继《长方体的认识》《展开与折叠》《长方体的表面积》之后的第四节,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特征、观察物体的方法、正方体表面积计算及找规律等内容之后进行的,旨在让学生在观察、操作、分析等活动中,有序地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数量,会求露在外面的面的面积,并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同时渗透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目标的制定应该是多元的,结合本课的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目标:认知目标:在操作、观察、分析等活动中,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技能目标:结合正方体堆放的情景,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情感目标:感受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们学习数学的良好兴趣,并使学生感捂到数学的魅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有序的观察方法,以及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解决有关物体表面积的问题,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四、说教法、学法(一)教法为了让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在学生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与发展,我这节课主要采用“问题引导”和“情景探究”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互动,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思维方法的训练。
(二)学法《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构建和谐的课堂气氛,因此,这节课主要以活动为学习主线,以操作为本节课的主要形式,使学生亲身体会知识,自主实践获得经验,力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本节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五、说教具、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正方体模型。
学具:每组8个完全相同的小正方体六、说教学设计板块一、谈话交流,引入课题1、课件出示一个正方体纸盒,问:有几个面?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2、把正方体纸盒放在讲桌上,问:能看到哪几个面?3、课件出示情景图,导入新课问:一个小正方体放在墙角,有几个面露在外面?哪几个?板块二、操作体验,探索新知1、师:课件出示:这有几个小正方体?它有几个面露在外面?你怎么想的?学生可能回答:有4个小正方体,露在外面的有9个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