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沁园春8226;长沙》学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6
《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引言:《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在1925年夏天写的一首诗,为纪念他在长沙的革命活动而作,这是一首有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感人诗篇,成为了一代人的情感记忆,也成为了教育者传播毛泽东思想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本篇文章即将以《沁园春·长沙》为引子,分析其种种丰富内涵,进而设计高中必修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一、诗篇背景诗中所提到的沁园,指的是1925年夏天毛泽东在长沙居住的房子,该房屋原名沁芳阁,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如今已经成为陈毅故居里的一部分,备受游客欢迎。
二、诗篇内容《沁园春·长沙》共五十四句,由四十多个平行结构的片断组成,抒发了作者对革命信念、人民疾苦、国家前途、民族与国家命运的无比热爱和坚定追求。
其中,每一句都描绘了长沙的美景和人民的艰辛生活,以及他们对革命的热切期望。
整篇诗歌以沁园为主线,融合了对政治、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回忆和思考,抒发了作者对新生事物的困惑和向往,可谓是一篇感人肺腑、别开生面的诗篇。
三、教学目的作为一名文学教育者,我们的目的首先是让学生读好这首诗,然后再让他们了解其中丰富的内涵,最后引导他们通过分析、理解和感悟,深入探讨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在此基础上,教学目的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和创作原因,深入理解诗歌形式和风格特点;2.让学生掌握诗歌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理解和感悟;3.让学生通过阅读、比较、讨论、解释等方式,加深他们对毛泽东思想的认识、理解和思考,明确自己的思想信仰。
四、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学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毛泽东的生平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历史背景,深入理解诗歌的创作、发展和意义;2.讲解诗歌形式和意义:详细讲解诗歌的韵律、结构、语言和形式特点,配合诗歌的具体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的语言技巧,加深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3.分析诗歌内涵:对每一句诗歌进行分析,挖掘其中的政治、历史、文化等多重内涵,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深刻含义,从而加深他们对社会时代和人民疾苦的认识;4.启发学生思考:通过老师的引导和学生的讨论,启发学生思考现代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加深他们对和谐社会、民族复兴、文化传承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认识。
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5篇高一上册语文第一课《沁园春·长沙》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解词的相关常识,掌握诗词的诵读技巧。
2、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3、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1、品味词的语言,揣摩词的意象,体会词中的意境。
2、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和革命壮志,培养胸怀祖国的情感。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用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
由《沁园春·雪》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简略讲介作者毛泽东。
2、由“沁园春·雪”和“沁园春·长沙”的比较,学习词牌和词标题的常识。
词牌:又称词调,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每个词牌都规定了这系列词的段数、句数、韵律,每句的字数、句式等。
所以,人们写词又叫填词,即按照词牌的格式把内容填进去。
而词的标题即是与词的内容有关。
3、多形式诵读课文,掌握词的读音、节奏,初步感知内容。
4、简述这首词的写作背景。
这首首词写于1925年,当时农民运动蓬勃兴起,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先后建立了20多个农协会,并创建了湖南省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把贫苦农民发动起来,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斗争。
而这引起了当时土豪恶霸的恐慌,湖南反动军阀赵恒锡通缉毛泽东。
毛泽东被迫离开家乡来到长沙,同年秋天去广州接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
在长沙时,他重游橘子洲,看到绚丽的秋色,面对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回忆起当年在此求学和革命斗争的生活,不禁心潮澎湃,豪情满怀,于是写下了这首气势磅礴的词。
5、赏析课文。
(1)上片1)分析品读第一句的“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的语序及这一变序的作用。
参考答案:平常的语序应为“寒秋,(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望)湘江北去”。
这一变序凸现了诗人“独立”于天地间的形象。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第一篇: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沁园春长沙教案(精选)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来自于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课,这是学生升入高中后的第一节语文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鉴赏的一些常识和术语。
2学情分析初中对于诗词只需要背诵,不需要鉴赏,所以学生没有诗歌鉴赏的储备。
我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时间在课前熟背全词,用心感悟诗人的情感,把自己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3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熟背经典的诗词。
2、掌握诗歌鉴赏的意象、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评价。
(二)过程和方法:1、学生自学和教师点拨相结合。
2、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启发学生对诗词的兴趣。
2、感动于作者乐观积极的精神。
4重点难点1、诗歌意象和意境的分析。
2、领略、感受毛泽东诗词的风格和伟人的胸襟气度。
5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本节课以诵读为主,让学生在反复背诵中体悟诗词的意境和诗人的感情。
2、在诗歌鉴赏的意象和意境分析上让学生合作探究。
6新设计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所以我要求学生在课前熟背全词,并明确如下背诵要求1、学生个人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不超过25秒。
2、学习小组背诵。
要求背诵正确,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节奏紧凑,不超过30秒。
3、课上给学生展示背诵的机会7新设计贴近生活,深入浅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意象与意境的概念,我把“婚礼”比作一首诗,那么喜糖、盛宴、欢快的音乐、幸福的新郎和新娘等就是意象。
而这些意象所营造的喜庆、幸福的氛围就是意境。
8新设计针对本词的上阕写景的特点,设计了写景诗的常见诗歌鉴赏题型。
题干如下:这首诗描写了一幅什么画面?这首诗在写景上运用了什么手法?选取了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戴复古的《淮村兵后》等诗。
9教学过程 9.1第一学时9.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导学案《沁园春·长沙》导学案【知识链接】一、走近作者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人政治家、革命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哲人、诗人,他在生活的各个时期都有诗作,或抒情或怀古或咏物,展现那风起云涌、瞬息万变的世界。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品味诗词,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2、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感受诗人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领会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深刻含义。
教学方法:诵读法、讨论法、点拨法。
教学构思:通过朗读、品读、诵读,体会词中意象,把握作者情感。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初中学过的《沁园春·雪》导入二、明确学习目标三、了解词的有关知识四、诵读诗歌,整体感知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点评,教师补充,明确字音、节奏、语气轻重缓急。
)2、结合划分节奏,听朗读录音。
3、结合注释自由朗读,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思路。
4、整体感知,思考:本词上下两阕各写了什么内容,用一句话概括。
五、再读鉴赏品味鉴赏上阕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描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是怎样的?4、哪几个动词用的传神?5、最后一句叩问大地,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情怀?(补充时代背景)品味鉴赏下阕1、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稠”“曾”和“忆”两字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3、下阕主要追忆“同学少年”的往事,作者和他的同学有着怎样的精神风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情景蕴涵着词人怎样的.感情?六、熟读成诵七、小结八、布置作业:发挥想象,把上阕改写成200字左右的情景交融的散文。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7教学目的一、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感受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二、背诵全词。
教学设想一、教时:1课时。
二、重点与难点:诗词欣赏与评价。
三、学法指导:诵读入境,欣赏诗意;联想比较,鉴赏评价。
四、教具准备:1.投影片2.录音带:范读带、配乐带。
教学过程一、导入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
谈起中国诗歌传统,人们总是喜欢把诗经楚辞汉赋相提,唐诗宋词元曲并论。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领悟诗歌中蕴含的哲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准确地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3)掌握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2)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的领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
(2)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沁园春·雪》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沁园春·长沙》,理解诗歌内容。
(2)学生查找并学习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和古文知识点。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
(2)教师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表达。
4.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写作练习:(1)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思想,创作一首类似的诗歌。
(2)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反馈。
四、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点。
3. 准备下一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写作练习等环节。
《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共3篇《沁园春长沙》学案(人教版高一必修)1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是毛泽东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中的重点篇章。
针对这一篇诗文,我们应该如何制定学案呢?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学习目标。
针对这篇诗文,我们应该掌握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了解毛泽东的文学风格、掌握沁园春长沙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诗文的内容、运用一定的方法解析诗词等等。
其次,我们需要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应该以多种形式呈现,例如可以采用PPT、视频、音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歌的声音、情感、色彩等元素。
同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可以提供相关的各类文学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是与毛泽东或长沙市有关的书籍、历史资料等等,还可以配合一些神秘的传说、优美的传统民俗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
接下来,我们需要设计丰富的教学活动。
基本的教学方法包括课堂讲授、小组讨论、课堂演练、课堂辩论等等。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对诗词进行分析、解读和鉴赏。
同时,我们还可以设计亲身参与的文学体验活动,例如带领学生到毛泽东生前生活过的地方参观、到长沙市走走看看、到博物馆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书画等等。
最后,我们要提供多样化的评估方式。
如果只是通过给学生布置习题、作文等传统方式,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因此,针对这篇诗文,我们可以选用如下几种评估方式:拍摄摄影集或录制小视频;制作展板或PPT;口头报告或课堂发言;小组辩论等等。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加直观和深入的感受,且能够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水平。
总之,《沁园春长沙》这篇诗歌是人教版高一必修课程中深受重视的一篇诗歌,设计好学案,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评估方式灵活多变,将会为学生带来全新的文学体验,提升文学素养,丰富课堂教学内容通过深度解读《沁园春·长沙》这篇诗歌,我们可以了解毛泽东对故乡长沙的深情厚爱,同时也能了解到中国文化传统的一部分。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词,我们需要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评估方式,例如实地考察、小组讨论、口头报告等等。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案教学设计一、《沁园春·长沙》原文【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二、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精选8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①品味关键词语,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②感受毛泽东博大的情怀和革命的壮志。
二、重点及难点:①品味意象,感悟词中阔大的境界。
②从词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把握词作的形象性、抒情性。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四、导学流程:1.知识链接古代有才学之士、有抱负之士,一旦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必定生出很多感慨。
曹操登上碣石山,大发诗兴,写下《观沧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几句表现出诗人吞吐宇宙的博大胸怀。
陈子昂在幽州台上吟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
”感叹宇宙之寥廓,人生之苦短,抒发了他怀才不遇的愁苦之情。
那么,毛泽东重游橘子洲时又会抒发什么样的情怀呢?2.写作背景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途经长沙时,重游橘子洲,面对如画的秋景,回忆在长沙的求学生活和革命斗争经历,不禁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词。
3.关于词牌词牌是“沁园春”为什么会起这么个名字呢?相传东汉明帝有个女儿名沁水公主,她的园林名沁园。
高一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朗读感受词的慷慨激昂的情感。
2、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词景、情的崇高美。
二、过程与方法1、感知作品内容、感情,建立整体认知。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通过对秋景的把握,感受词的崇高美。
三、德育目标通过对抒情主人公及少年形象的把握,感受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青年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命运、以国家振兴为己任的伟大情怀,从而树立远大的理想。
【教学重、难点】1、把握诗词内容,学会赏析诗词。
2、感悟词人崇高的理想和开阔的胸襟。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过:“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毛泽东的一首词——《沁园春·长沙》(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课文1、词是一种具有音乐性的作品,很讲究节奏、韵律,所以,只有诵读出来才能感受词的艺术境界,下面听录音朗读,整体感知此词的艺术境界。
(教师)从朗读中,你们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生)慷慨激昂2、学生放开声音自由朗读,看看能否读出这种情感?3、学生朗读,边读边思考,词的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上片:写景下片:忆事三、鉴赏课文(一)赏析词的上片1、词的前三句给我们透露哪些信息?(学生朗读,个别回答,老师总结)交代观景的人物、时间、地点2、站在橘子洲头,毛泽东看到了哪些景物?(明确)山、林、水、船、鹰、鱼3、作者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学生回答,老师总结)色彩绚丽、生机勃勃4、面对这样的美景,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可能回答)对祖国河山的赞美毛泽东又想到了什么?明确:毛泽东不仅仅是感慨祖国山河的广阔、壮观,尤为祖国命运担忧,从而有了深沉的思考—国家的命运由谁来主宰,抒发一种忧国忧民之情。
(二)赏析词的下片1、对于“谁主沉浮”的问题,作者在下片是否做出回答?(学生带着问题朗读下片)2、词的下片忆事,作者回忆了哪些事?(PPT展示毛泽东在长沙和同学们的一段经历。
《沁园春长沙》学案设计一、预习导学1. 导入:请同学们回想一下,什么叫做“春”? 春天有什么特点?2. 自主预习:阅读《沁园春·长沙》,了解诗人对于长沙春天的描写。
尽量将重点词句标记出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交流:与同桌讨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标记的重点词句,并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概括。
二、理解诗意1. 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朗读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词句,并互相解释。
2. 集体探究:①针对同学们标记的重点进行分析,共同理解。
②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向大家分享,进行深入探究。
3. 诗意总结:共同概括出《沁园春·长沙》的主题和意境。
三、进一步思考1. 导入:作者写长沙春天的初衷是什么?读了这首诗,你有何感受?2. 分组讨论:分小组展开讨论,探究诗人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3. 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并与全班一起分享,相互学习和启发。
四、写一篇读后感1. 导入: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诗中哪个词句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为什么?2. 写作指导:以你对《沁园春·长沙》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感受为基础,写一篇100字左右的读后感。
3. 提示:词句选择、表达情感、思考问题等。
五、小结回顾1. 导入: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有哪些难点和亮点?2. 总结:老师进行回顾总结,指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并帮助同学们总结学会的方法和技巧。
3. 展望:帮助同学们展望下一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题,引导同学们进行思考和预习。
六、第一部分:预习导学1. 导入:春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丽的季节,代表着生机和希望的开始。
请同学们回想一下,春天有什么特点?春天给我们带来了什么?2. 自主预习:阅读《沁园春·长沙》,了解诗人对于长沙春天的描写。
尽量将重点词句标记出来,理解诗中的主题和意境。
3. 合作交流:与同桌讨论自己的理解,互相交流标记的重点词句,并尝试对诗歌进行简单的概括。
七、第二部分:理解诗意1. 导入:请同学们向大家朗读自己标记出来的重点词句,并互相解释。
高中《沁园春·长沙》学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沁园春·长沙》。
(2)能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3)能够欣赏毛泽东的诗词风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读、齐读、分组读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句式等,培养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的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2)理解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 《沁园春·长沙》的诗意和诗意。
2. 毛泽东的诗词风格。
教学难点:1. 诗歌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深层意义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
(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关注。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
(2)学生查找诗歌中不理解的字词,教师解答。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诗歌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展示(1)学生朗读诗歌。
(2)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写一篇关于《沁园春·长沙》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是否深刻,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等,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比较《沁园春·长沙》与毛泽东的其他诗词,如《沁园春·雪》、《七律·长征》等,探讨其诗词风格的变化与发展。
2. 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如毛泽东在湖南的经历、当时的社会环境等,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
七、课堂练习1. 选择一道关于《沁园春·长沙》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沁园春长沙(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一」【作者】毛泽东【朝代】近现代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沁园春长沙(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篇二」沁园春长沙(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备课时间05年9月4日第1周)第1课时(总第1课时)课题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法和手段沁园春长沙一、理解词的上片中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革命壮志;二、感知诗歌语言,进行联想和想象,再现诗中生动、鲜明的意象。
作者对秋景的描写作者笔下景、胸中情的关系及二者交融所形成的意境讲读式诵读式一、由作者导入新课:毛泽东,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是杰出的文学家。
其诗词气势磅礴,雄浑瑰丽,富有极高的思想价值、艺术品位和审美魅力。
二、简介回顾词的有关知识:(师生互动:简介-了解)词一片称为一阙或一片。
“沁园春”是词牌名,与词的内容无关。
“长沙”是词的题目,和词的内容有一定的关系。
三、为何以“长沙”为题?(师生互动:自读-简介-了解)长沙是毛泽东青年时期学习生活、革命活动的中心,他在此先后长达十三年之久。
这首词写于1925年。
这一年的2月,毛泽东在韶山领导农民运动,军阀赵恒惕要逮捕他,于是他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游橘子洲,追怀求学、革命斗争生活,因有此作。
四、检查预习:(师生互动:诵读-纠正)读准字音并解释:百舸怅廖廓峥嵘遏五、播放朗读录音,帮助学生初步领会词的内容和意境。
六、教读词的上阙:(师生互动:读读-问问-答答--讲讲)a) 教师范读前三句--“起句”:(1)、问:作者在这里向我们交代了此游的哪些情况?答:时间:深秋;地点:橘子洲头;游者:独。
沁园春长沙教案《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6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如下是人美心善的小编给大家分享的6篇沁园春长沙教案的相关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沁园春长沙》教案篇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对于秋天,不同人有着不同的看法与感受:(幻灯片一)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忧国伤己)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清静无为)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少年壮志)自古言秋多寂寥,我自言秋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九霄。
(老而弥坚)二、诵读(注意以下字的读音)橘舸遒遏三、研习全文1、前三句的正常语序?寒秋,(我)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问题:寒秋作何理解?明确:深秋而非寒冷的秋天。
2、赏析由“看”字领起的秋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绿色给人以活力(百)舸——(争)流竞争给人以动力鹰——击长空;鱼——翔浅底要点:“击”透出猛、劲;“翔”突出轻、快。
这远比用“飞”与“游”好得多。
练习一: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动词,并说明理由。
虎——深山,鱼——潭底,驼——大漠,雁——长空奔击行啸翔游鸣走排藏3、用一句总结性的话概述此秋景特征:万类霜天竞自由。
4、面对着如此富有激情、活力的景色,我想到了什么?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小结:此上阕由景生情,表达了一个胸怀天下的青年的豪情壮志。
5、齐读下阕,说说这段为我们塑造了怎样的少年形象?明确:风华正茂,意气奔放,指点江山,胸怀天下,粪土当年万户侯。
6、问题:上、下阕的较后一问是否相同?若不同,则请说明。
明确:上阕为设问,引出下文;下阕为反问,回应前文。
四、结合《沁园春·雪》,引导学生了解有关词知识。
与学生同背《沁园春·雪》,并出示此词全文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6篇高中必修一语文《沁园春长沙》优质教案篇一第1课时教学准备教学目标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重难点1、鉴赏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把握毛泽东诗词的宏大意境及其壮志豪情。
教学工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酝酿情感朱光潜先生说:“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最好是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就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能欣赏诗的人,他决不会感到人生是干枯的。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
[板书课题:沁园春长沙]二、诵读感知,整体把握1、初读,入境,审美感知学生自由朗读。
师提示朗读技巧(注意节奏的把握)。
(设计依据:适时适当的指导会使学生的自由朗读事半功倍)2、听读,初步感受词的情境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泛读。
出示毛泽东该词手迹,欣赏。
(设计依据:范读用以规范学生的朗读节奏及情感把握的分寸;手迹用以激发学生想象的思维和激情,更有感染力。
)3、齐读,深入体会词的情感、意境。
4、鉴赏,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词的意境,并写在笔记本上,然后请两名同学读自己的鉴赏记录。
5、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互相补充完善,教师引导、点拨。
6、老师总结陈述(作为一种意见供学生参考):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息地向北奔流。
远望层层叠叠的树林,经霜染后,一片火红;近看碧绿清澈的湘江,无数船只竞相行驶。
雄鹰在高空展翅飞翔,鱼儿在江水中自由自在地游泳,宇宙万物都在竞相向上,蓬勃发展。
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令人思绪万端: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你的主人呢?回忆往昔,同许多同学在这一带游览、聚会,度过了许多不平凡的岁月。
那时,正值青春年少,风采迸发,才华横溢,意气奔放,遒劲有力,同学们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反动统治者视为粪土。
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7、再读,把握词的脉络。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与要求:本课时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的教学。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本诗歌的背景与内容,领悟内容所蕴含的情感和思想,掌握该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特色,并且能够进行初步的文学鉴赏。
本课的难点在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以及对于古典诗歌语言风格的理解。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本课的内容主要是《沁园春·长沙》这首诗歌。
首先,老师应简要介绍该诗的背景和作者。
随后,老师提问方式探究学生对于长沙的认识和对于水乡文化的感触。
接着老师阅读并讲解每一句诗歌的意义,让学生重点注意诗歌韵律、构思等方面的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歌词。
接下来,老师带领学生讨论本诗歌的思想主题、情感和表现手法,以及通过诗歌反映的作者的人生态度。
最后,学生自己朗读、理解和赏析该诗歌,并根据感悟,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四、教学评估与实践:评估的方式应该是以开放性的调研问卷来进行的,考核思想的质量和严密性,关键性的内容的熟练掌握程度,以及艺术的领悟。
本课的实践应该以实际参观延安革命历史纪念馆的形式来实施,让学生身临其境,了解先辈的艰苦奋斗和创造。
同时,教育学生通过劳动来感受劳动的最高境界,了解劳动的伟大。
在实践中,老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的观点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共同探索真理,分享感悟,提高思考的能力通过本课的教学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古典诗歌的美妙和深刻,提高学生文学素养和审美意识。
同时,在实践中,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和劳动的伟大,从而感受劳动的快乐和价值。
本课的教学方法以讨论和探索为主,让学生在思考和交流中获取知识和体验,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高中语文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教学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成就,掌握词的相关知识,理解本词中的重要词语和意象。
(2)反复诵读本词,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3)赏析词中的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手法,学习毛泽东以天下为己任的革命情怀。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本词,提高学生的诗词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毛泽东在青年时期的壮志豪情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体会中国现代诗词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诵读并背诵本词,积累诗词词汇和表达技巧。
(2)理解本词的思想内容,赏析词中的写作手法。
2. 教学难点体会毛泽东在词中所表达的深刻情感和宏大抱负。
三、教学方法1. 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加深对本词的理解。
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赏析感悟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语言、意象和写作手法,感悟毛泽东的革命情怀。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革命历史的视频或展示一些与革命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革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介绍毛泽东的生平及文学成就,引出本词《沁园春•长沙》。
2. 作者简介及背景介绍(1)毛泽东,字润之,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的文学成就也很高,诗词作品具有宏大的气势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2)《沁园春•长沙》写于1925年,当时毛泽东离开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人教版高中语文《沁园春·长沙》教案优秀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沁园春·长沙》。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学生能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
(2)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
(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运用诗歌语言表达情感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毛泽东伟大的革命情怀,理解其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人民解放事业的献身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背诵。
2. 诗歌结构和艺术特色的分析。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典故的理解。
2. 诗歌意象和表达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介毛泽东及其诗词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注意字词的正确发音和节奏。
(2)学生独立查找诗歌中的生僻字词及其含义,教师给予解答。
3. 课堂讲解:(1)讲解诗歌的字词含义和典故。
(2)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特色,如意象、表达手法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表达手法,分享各自的感悟。
5.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模仿诗歌的语言风格,创作一首以自然景物为主题的短诗。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字词背诵和结构分析。
五、课后作业:1. 背诵《沁园春·长沙》。
2. 完成写作任务,提交短诗作品。
3. 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提交的课后作业,包括短诗作品和预习笔记,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诗歌鉴赏能力。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思考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是否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以及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近年来随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于高中语文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作为必修教材的《沁园春·长沙》则成为了我们语文教师重点关注的一本课文。
如何在教学中将其进行生动的传达与体现,呈现其较高的教育价值呢?下文就将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
一、教材分析1. 教材适用性:本节课程主要适用于高一年级,必修一的语文课程教学。
2. 教材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长沙这座城市的人文、历史、文化等相关知识。
(2)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语言表达、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长沙这座城市的热爱、敬畏和自豪感。
3. 教材内容:本节课程将通过介绍《沁园春·长沙》这一诗歌作品的诗意和城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长沙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具体来说,教学内容将以如下三个方面进行:探究《沁园春·长沙》诗歌的创作背景;感悟《沁园春·长沙》诗歌中留存的长沙文化印记;分析《沁园春·长沙》这一诗歌作品对长沙文化底蕴的阐释和展示。
二、教学过程1. 教学准备(1)制作PPT,介绍长沙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等相关知识。
(2)收集长沙的相关图片和视频素材,并在课堂上进行呈现和播放。
(3)为课程设置互动环节,例如讨论和思考性问题等。
2. 教学步骤(1)课前导入呈现长沙的风景、文化、历史等相关页面,激发学生对长沙这座城市的兴趣;展示并朗读《沁园春·长沙》的一部分,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2)深入探究《沁园春·长沙》介绍《沁园春长沙》的文学背景,阐述诗人的创作脉络和意境;展示《沁园春·长沙》的主要内容和意义,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情感和审美价值。
(3)感悟《沁园春·长沙》中的文化印记通过对《沁园春·长沙》中所留存的长沙文化印记的解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长沙文化底蕴的深度理解。
《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沁园春长沙》教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一. 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生平、理论和文学成就。
2.掌握《沁园春•长沙》的主题、情感、语言和艺术特点。
3.会欣赏、鉴赏、评价和喜爱《沁园春•长沙》这首优秀的文艺作品。
二. 教材分析《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的一首诗,写于1925年秋,在离开湖南后的上海所作。
这首诗是毛泽东做了湖南临时省政府主席之后,以湖南为背景,以描写湖南古代英雄、名胜古迹为载体,表达自己的革命理想和爱国情感的一首诗。
三. 教学过程第一课前置知识导入1.让学生就湖南的历史、文化、特产和名胜古迹了解一些相关背景知识。
2.给学生一些“三湘四水”的名句,如“岳阳楼,群山四绝,钟灵毓秀……”,让学生感受湖南的奇山异水,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给学生一些《长江之歌》、《黄河之歌》等诗歌,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底蕴和精神力量,并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第二课课文导读1.听录音,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语音、旋律和语气,了解诗歌的情感、语言和特点。
2.带领学生了解《沁园春长沙》的结构、内容、风格和体裁。
3.戏曲和音乐的韵律统计和对比,让学生对《沁园春长沙》的音乐和节奏有更深的理解。
第三课文本分析1.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比喻和象征,研究诗歌的言外之意。
2.运用修辞手法解读诗歌的情感和思想内涵。
3.分析诗歌的意蕴,理解毛泽东的人生经历和革命理想。
第四课鉴赏评价1.引导学生分析《沁园春长沙》的文学价值和艺术成就。
2.让学生欣赏《沁园春长沙》的其他版本,了解到不同版本的艺术表现和氛围气氛。
3.让学生自由发言和评论《沁园春长沙》,交流感受和体验,展示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水平。
第五课复习总结1.梳理自己的思路和认识,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
2.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和表达能力,自由陈述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想。
3.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分析能力进行评价和反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和提高。
《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共3篇《沁园春长沙》教案(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1《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一首诗,写的是长沙的春天景色。
该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表现出作者深切的感受和强烈的思想情感。
本文旨在设计一份《沁园春·长沙》的教案,帮助高一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一、教学目标1.了解毛泽东的写作背景与社会背景。
2.读懂《沁园春·长沙》的文本。
3.掌握描写技巧和表达方式。
4.了解诗歌的内在含义和价值。
二、教学准备1.课堂配备投影仪及ppt2.课件中包括诗歌原文3.黑板和彩色粉笔4.处置学生作业的本子5.高一生活汇总册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先向学生介绍毛泽东的背景,告诉他们他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和政治家,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人物之一。
然后展示一些相关图片,并让学生看看毛泽东的诗歌《沁园春·长沙》。
通过展示图片和学生的讨论,学生对毛泽东和他的诗歌稍微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教学过程(40分钟)(1) 教师发给每个学生一份诗歌原文。
(2) 教师让学生阅读诗歌原文,用自己的语言理解和解释。
(3) 教师分析诗歌中的表现手法,例如比喻、夸张等等。
(4) 教师为学生提供技巧,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诗歌原文的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深入分析句子,并识别出作者想表达的意思。
(5)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作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写作规则,例如如何使用修辞、如何使用抒情语言等。
(6) 教师讲解诗歌的内涵和价值。
例如,教师可以解释诗歌中的哲学思想和社会思想。
(7) 教师为学生提供写诗技巧和表达技巧。
作业教师布置以下作业:1.给出各式各样的沁园春长沙写作情境,让学生根据题目的要求进行写作,写一篇相关的小作文,如在海边、在森林等等。
2.要求学生为诗歌《沁园春长沙》的某个句子或一句话写一篇200字的议论文。
四、教学收尾(1)教师对课上的内容做一个总结,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8226;长沙》学案设计【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1)认识本词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能够背诵本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领悟本词“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感知、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1.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生活情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学习设想】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特设置学案。
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
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学习过程】一、预习案(一)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一)新课导入(3分钟)复习导入:由作者诗人政治家的身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的温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二)明确目标(2分钟)(多媒体课件展示)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 稠chóu 遏è);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总结。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沁园春8226;长沙》学
案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词的意象、意境和作者的豪情壮志,能够背诵本词。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领悟本词“含蓄”、“精炼”、“优美”的语言特点,从而提高语言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感知、品悟、探究、拓展等活动过程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学习能力。
(2)学习本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学会以词的意象为切入点来鉴赏词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博大的情怀,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
【学习重难点】
1.认识湘江秋景的意象和意境,感受毛泽东及其同学当年的生活情境。
2.理解词中情景交融的表现方法。
【学习设想】
本课是略读课文,我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根据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
习潜能,特设置学案。
本学案分三个部分:预习案、课堂案和巩固案。
课堂案中我首先检查学生的预习,然后引导学生感知文本、品情悟境,再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最后联系现实,进行拓展。
本课的课时安排为1课时。
【学习过程】
一、预习案
(一)读课文,利用字典等工具梳理字词,初步感知本词。
(二)利用网络等资源搜集本词的写作背景,了解毛泽东同志的生平事迹。
二、课堂案
(一)新课导入(3分钟)
复习导入:由作者诗人政治家的身份作为切入点,通过对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沁园春•雪》的温习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
(二)明确目标(2分钟)
(多媒体课件展示)
明确:熟悉字音(生字:舸gě 遒qiú稠chóu 遏è);
理解词义(生词:寥阔、挥斥方遒,中流);
把握韵脚,读出韵味(韵脚:秋、头、透、流、由、浮、游、稠、遒、侯、否、舟)。
2.学生展示搜集的相关背景资料,教师总结。
明确:这首词作于1925年。
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
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期间,重游橘子洲,写下了这首词。
(四)整体感知(5分钟)
听范读,归纳概括本词的主要内容。
用设疑的方式让学生思考:词的上下片主要写什么?
明确:这首词上片描绘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勃勃的湘江寒秋图,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问题。
下片回忆了往昔的峥嵘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
形象含蓄地给出了“谁主沉浮”的答案——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敢于改造旧世界的青年革命者。
(五)品情悟境(8分钟)
(1)学生读上片,找出描绘意象的语句,试着用自己的语言口述这些意象的内容并体会本词极富表现力的语言。
明确:上片写远山、近水、飞鹰、游鱼,描绘出一幅缤纷绚烂的湘江秋景图,远眺岳麓山一带群峰,枫林美景尽收眼底,一个“红遍”,一个“尽染”,泼墨淋淳,气韵酬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一个“看”字总领七句。
这几句,诗人描绘了在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远近相间、动静结合、对照鲜明,为下面的抒情提供了背景、烘托了气氛。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道出了诗人的雄心壮志,表现了他的博大胸怀。
(2)学生读下阕,找出表露青年毛泽东博大胸怀和革命壮志的语句,口述内容,试着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体会语言的表现力。
学生讨论,明确:
青年毛泽东的胸怀和壮志主要体现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一句,表露出作者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军阀的博大胸怀和勇气。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橘子洲曾是诗人与众多革命同志聚会的地方,旧地重游,自然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一个“恰”字,总领七句。
这几句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
迈气概。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表露出激流勇进,意气风发的革命壮志。
这里以设问结尾,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
的巧妙回答。
(六)分组探究(10分钟)
读课文,然后体会诗人的思路,探究诗中景与情的关系。
分小组讨论、交流。
明确:上片:写景——抒情(问)
下片:叙事——言志(答)
上片先写湘江秋景,由景生情,情景交融,发出“谁主沉浮”的疑问;下片通过回忆形象的概括了革命青年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
(七)拓展延伸(5分钟)
联系当代中学生的学习生活,请同学们思考:我们该树立什么样的理想?组织学生课堂讨论。
明确:努力学习,将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光发热。
(八)课堂小结(5分钟)
(学生反思学习本课的收获,教师对本课的学习内容加以总结)
这首词通过对长沙秋景的描绘和对青年时代革命斗争生活的回忆,抒写了革命青年对国家命运的感慨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
我们也应该努力学习,既要考虑自己的前途,也要考虑国家的前途。
附:
板书设计: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上片:湘江寒秋图写景——抒情(问)(远山、近水、飞鹰、游鱼)
下片:峥嵘岁月图叙事——言志(答)三、巩固案
1.背诵本词。
2.将本词与《沁园春•雪》相比较,任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赏析。
3.课外欣赏毛泽东的诗词与书法作品,并与同学交流心得。
【教学反思】
我在对文本的研读过程中,基本上能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我对于教学目标的设计业能够符合三维目标的要求,在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也充分尊重的学生主体性,整堂课围绕学生的自主学习来展开,努力促成学生的精彩生成。
在这次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充分认识到了备课的重要性,只有精心准备的课堂才是精彩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