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核磁共振、B超的区别
- 格式:docx
- 大小:14.29 KB
- 文档页数:4
X光、CT、磁共振、B超……还在傻傻分不清?X光检查X光是一种具有穿透性的射线,当穿过人体时,因为各组织密度和厚度的不同,在底片上呈现出影像,阴影的形态和浓淡变化来表示组织是否正常。
优点:X光检查应用较早、最普遍,价格也相对便宜。
对于骨关节创伤、肺部体检而言,依然有不可替代的意义。
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方式缺点:只能提供平面二维的影像,易出现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的情况,影响疾病的判断。
因为X光检查存在缺陷只能拍平面影像当需要立体的影像时CT就派上用场了CTCT本质上其实也是一种X线。
但相比起X光只能看到平面的投影影像,CT是断层显像,可以对组织进行分层观看,不会遗漏病变,让医生有一个立体的感观和判断。
举个例子:如果给一个苹果拍X光,只能看到苹果里有种子;但如果给苹果拍CT,可以清晰看到种子在果核里的具体位置。
优点:在显示组织密度差异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有助于立体显示组织和器官病变。
缺点:空间分辨率稍逊X光片,且价格也较贵B超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
B超可获得人体内脏各器官的各种切面图形,可以连贯地、动态地观察脏器的运动和功能,实时成像。
最常见的产检,一般都是超声检查。
近几年,超声检查的技术和手段飞速发展,有专门做心脏的心脏超声,有为女性设计的经阴道超声,有专门看脑部血管的经颅多普勒等。
优点:价格相对低廉,一般无不良反应,可反复检查。
在甲状腺、乳腺、经阴道、产科的相关检查方面更具优势。
缺点:超声的物理性质使其在骨骼、肺、肠道的检查受限,图像质量易受到气体和皮下脂肪的干扰,检查的主观性较强。
核磁共振核磁共振(MRI)是利用强大的磁场,让身体中的水分振动起来,利用震动差异形成影像,来区分正常组织和患病组织。
磁共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被检部位的病变情况,在一些软组织的显像清晰度上更好。
举个例子:当脚扭伤,肿大疼痛不止,到医院检查,医生会建议先做X光,X光可以看到是否有骨损伤。
X线 CT 核磁 B超到底有什么区别和缺点B超、核磁共振、CT、X光可以说是医学影像学中最常见的检查方式了,但是有很多人却分不清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在什么时候应该使用这些检查方式?这些检查方式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对它们进行一个详细的了解吧!1.X线检查大家对于X光应该有一定的了解,是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比较多的一种检查,通常情况下,我们都称它为“拍片子”。
X光是一种电磁波,它的穿透力很强,在检查人体的时候,就像是给人体内部拍摄了一张平面的照片,而且因为被照射物的密度分布的并不均匀,在拍摄出来的底片上会出现不同大小的黑白颜色,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片子中,骨头位置的颜色是偏向于白色,而软组织则看得不清楚。
适用的范围:X光是对骨骼进行简要观察的一种检查方式,而且价格也比较便宜。
如果认为骨头可能受伤了,或者是出现了急性的外伤,或者是有些慢性疼痛感觉无法控制,通常情况下,医生都会建议拍个片子缺点:做X光片检查所得到的平面影像是二维的,并且其成像很容易受到过厚软组织、首饰、衣物的影响,因此,通常会在初步检查的时候使用。
并且大家应该知道,X光是有少量辐射的,常言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不建议孕妇和备孕的人群做X线检查,避免影响到胎儿的发育,造成胎儿出现畸变现象。
2.CT检查其实CT检查也是使用X线给人体内部拍摄一张照片,但是X光片仅能拍摄一张照片,CT则不同,它需要从上到下,拍摄许多张照片,是穿过人体一层层部位进行检查的,所以它受到外界干扰物的几率比较小,简单的讲,CT检查会看得更加清晰准确。
CT检查所拍摄出来的照片通过计算机将其进行处理过后,能够从许多平面上看到组织的结构,也能够直接将人体骨骼通过三维的形态反应出来。
适用的范围:从某种意义上来讲,CT应该算得上是X光片的加强版,而且它比X光片的价格高,如果在检查过程中使用X光片无法看清楚,可以选择CT检查进一步的查看。
一般情况下,有些重要的部位是需要进行CT检查的,比如:骨盆、脊柱、胸腹、头颅等,使用CT检查的效果会比常规的X光好。
CT、核磁、X光和B超的区别CT、核磁、X光和B超这四种都是医院经常使用的诊断仪器,部分仪器还可以用于治疗。
但具体来说,很多人都分不清CT、核磁、X光和B超,我们可以从含义、成像原理、优缺点等方面谈谈分析这四者的区别,便于社会所需人员参考和选择。
一.X射线X射线是由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它是一种波长特别短、能量较大的电磁波。
X射线的穿透能力很强,可以透过很多可见光不透明的物质。
X射线具有穿透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和热作用。
我们可以利用X射线检查患者的身体,尤其是对于内脏的检查。
X射线可以运用于医学诊断,还可用于治疗,尤其是对肿瘤的治疗。
X射线对人体的损伤也非常大,长期接受X线治疗会使神经功能紊乱,造血功能低下,掉头发等,如果孕妇使用X射线辐射,会对胎儿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比如:畸形、智力低下等。
所以,在对治疗效果不影响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可根据病情缩短放射时间、放置可以吸收射线的屏蔽工具等减少辐射对病人的负面影响。
二.CTCT就是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CT是运用X射线、超声波等以及探测器对人体的某一个部位做一个扫描,由探测器转变成可见光后,再由光电转换为电信号,最后经过熟悉转化器转化成数据,电子计算机对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最后形成图像,我们可通过图像发现人身体内任何部位的细小病变。
它是利用人体的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程度和透过率不同的原理来工作的。
X射线是一种能量很大的电磁波,它的光子能量远远大于可见光的光子能力,所以在CT中可以扫描人体的身体部位。
CT设备的分辨率主要有三种,分别为密度分辨率、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可以显示最小密度差别,时间分辨率指机体活动的最短时间间距;而空间分辨率指影像中能够分辨的最小细节。
医生一般依据这三种分辨率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检查内容。
CT具有扫描时间较快、图像清晰的特点,所以经常用于多种疾病的检查,特别是对于肿瘤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所以它现在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X光、CT、B超、核磁共振到底有什么不同?1. X 光检查就是用X 光给你的身体拍了一张照片的检查方式。
所以X 光也叫拍片子,非常的生动形象。
2. CT实际上也是用X 光给身体拍照片的检查方式。
不过不是拍一张,而是要拍很多张,一层一层地查。
3. B 超是发出超声波,然后用反射的回声来画像的检查方式。
4. 核磁共振也叫MRI,是利用一个强大的磁场,让身体里的氢原子,先排好队再解散,接受这期间的电磁波信号,再给身体内部「画像」。
然而以上解释太过普通,不符合大家期待的:用吃瓜群众都理解的方式来课科普。
那丁香医生来试着用深入浅出、从上到下的方式来解释一下。
吃瓜群众不都爱吃瓜吗,那就把检查当做挑选瓜的过程:X 光检查,就是给瓜拍个透视照挑瓜。
CT 检查,就是把瓜切成一片一片看瓤挑瓜。
B 超检查,就是拿手拍一拍瓜,听回个声挑瓜。
核磁共振检查,就是拿起瓜摇一摇,再观察挑瓜。
这会懂了吧。
还不懂的可以去超市挑个西瓜试一下。
然后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这些检查分别针对哪些情况使用,也就是说进了医院这些检查该怎么选。
刚才是深入浅出的介绍这些影像检查的内容,现在丁香医生用从上到下的方式介绍使用情况,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画了一张人体图像:以后不要见人就说丁香医生只会做表情包,其实我还是会画图的,而且画的不错哦~你们看,我还用了丁香医生专用的丁香紫。
现在我们就从上到下来说说这些检查常规情况该怎么选。
脑和脊髓最常用的是CT 和核磁共振;比如急性中风、脊柱外伤,一般先做CT,详细分析时可用核磁共振。
脊柱(颈椎、腰椎、胸椎)骨骼问题最常用X 光,其他的通常用核磁共振和CT。
胸部最常用的是X 光和CT;一般大致了解情况选X 光,细致分析选CT,肺部检查一般不选核磁共振。
心脏心脏功能最常用的是 B 超,冠心病最常用的是CT 或者冠脉造影;核磁共振也可用于心脏检查。
食管、胃等最常用的是X 光,确诊时要用胃镜。
腹部、盆腔最常用的是B 超骨骼、四肢最最常用的是X 光,诊断不明时可用CT。
X线、CT、B超和磁共振有何区别?这次终于清楚了影像学不仅扩大了人体的检查范围,提高了临床诊断水平,也成为了临床医疗工作中重要的医疗手段。
X线、CT、B超和磁共振都是临床上诊断经常使用的影像学技术,但是它们具体的使用原理、成像设备、检查技术等都具有差别,不能一概而论。
故本文将分别从成像原理、成像设备、图像特点、检查技术四个角度,分别对X线、CT、B超和磁共振进行阐述,供广大读者参考。
1.X线X线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普遍的影像学诊断技术,也是应用比较早的一类影像学技术。
成像原理:X线成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X线的穿透性、荧光效应以及感光效应,同时也是基于人体组织之间的密度和厚度差别,经X线照射后能够使人体组织结构以及病变在荧屏上形成影像。
具体的成像原理为人体不同组织是由不同元素组成的,各种组织单位体积内各元素的大小和致密度不同,当X线透过不同结构的人体组织时,不同组织吸收X线的情况不同,所以到达荧屏或胶片的X线量就有所差异,最终在X线片上形成明暗不同或黑白对比不同的影像。
成像设备:X线成像设备主要是X线机,主要包括:X线球管、变压器、操作台以及检查床等基本部件。
选择X线机时,要结合摄影参数、摄影位置等具体决定。
目前X线机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计算机化,大大提升了成像质量。
图像特点:X线图像是X线束穿透不同密度和厚度组织结构的某一部位的投影总和,显示为从黑到白不同灰度的影像组成的灰阶图像,是通过不同的光学密度反映人体组织结构的解剖以及病理状态差异的。
通常来说,物质密度越高,比重越大,X线吸收量多,呈现白影,密度低则呈现黑影。
检查技术:主要包括:普通检查(透视和摄影)、X线摄影、造影检查等,此外特殊检查则包括体层摄影、软线摄影以及荧光摄影。
1.CTCT是使用X线束对人体相应层面进行扫描,经计算机处理后获得的数字图像,密度分辨力明显优于X线图像。
成像原理:CT成像原理是经X线束从多方向对人体具有一定厚度层面的检查部位进行扫描的,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线量,将其先转变为可见光,再经由光电转换器转变为电信号,然后经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转换为数字信息,最后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
(史上最全)X线、CT、MRI、超声区别X线检查得敏感性:所谓敏感性,即某种病变就是否适合用X线检查。
凡就是病变能够引起体内组织器官大体得病理变化,同时具有密度得差别,在自然对比较好得部位,就容易被X线检查出来,比如骨折、肺部病变、液气胸等,X线多能早期识别出来。
但就是,当病变体积过小,属于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得改变或在对比度差得部位X线就不容易显示,如白血病得骨髓及全身组织浸润就属于组织学得检查范畴,骨得X线改变仅在晚期才能显示。
值得注意得就是,有些疾病,X线征象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如早期肺结核、某些肺癌,这就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某些疾病得X线征象晚于临床症状出现,即所谓X线影像得潜伏期,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初患者高热、局部红肿疼痛,此时作X线检查,常常瞧不出骨质得变化。
骨质得X线变化需在2周以后。
对于这样得病例,定期复查就是必不可少得。
X线检查得特异性:所谓特异性,即某种X线征象仅为一种疾病所有,如骨折、液气胸等。
但大多数疾病在X线检查时就是缺乏特异性得,如肺部得阴影,既可能就是肿瘤,也可能就是炎症或结核得表现、又比如骨质破坏,既可能就是骨髓炎,也可能就是恶性肿瘤,这些就就是所谓得“异病同影"。
另外,同一种疾病也可因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得X线表现,即所谓“同病异影”,如肺部小结节状癌出现薄壁空洞时,常难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这时就需要在短期内复查或采用影像定位下肺穿刺活检定性。
临床资料得可靠性:要作出准确得X线诊断,还需要足够而可靠得临床资料,如肺部多发小结节,可能就是结核、矽肺、转移瘤等等,这时就需要了解病人得病史、体征、化验、职业史及其她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又比如一位已做过阑尾切除得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放射科医生如不了解其手术史,就可有作出阑尾炎得荒谬诊断、由此瞧来,X线诊断就是一个复杂得过程,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解剖、生理、病理、X线投影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其经验得积累及临床资料得收集。
X线、CT、核磁、B超到底有什么区别?终于弄清楚了患者入院就诊时,医生会首先对病史、临床体征等情况进行了解,对于体征表现不明显,或者是存在有病情诊断疑惑情况时,通常会建议患者进行影像学等技术进行进一步诊断,即通过对患者身体部位特定位置的影像学拍摄,使之明确病灶表现情况,进而为疾病的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现阶段X线、CT、核磁、B超属于临床中常用影像学技术,为帮助患者更好的了解以上影像学技术,下文从各项影像学检查原理等多方面进行了区别介绍,如下文:1.X线、CT、核磁、B超检查原理有何区别?X线影像学检查中所使用的X射线技术可对多种物质进行穿透,如人体组织等,患者接受该项检查过程中,将使得X射线穿透身体特定部位,并与体内物质产生散射、吸收等相互作用,且人体组织处不同部位对X射线的穿透性存在不同,这使得最终呈现底片有差异化曝光度,并会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深浅影像学表现,而临床医师则会利用这一影像学表面来判断患者病情。
CT影像学技术是由X线结合电子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CT影像学检查下将实现对患者身体部位处的X线计算机断层成像,可实现对身体组织多角度、多方位的照射与扫描,且会联合计算机后处理技术,对获取投影后成像情况进行处理,最终达到立体化图像。
核磁影像学检查技术可借助于人体中水分中含有的氢离子进行图像获取,氢离子单个形状与陀螺十分相似,这使得其可以自身轴心为中心进行围绕旋转,并对正电荷进行携带,人体中水分含量较多,而水分中含有氢离子众多,由于氢离子相互会出现磁场抵消机制,这使得接受该项检查的患者置于磁场后,其身体内氢离子会出现方向变化与有序排列,而这个信号机制被捕捉后,再经过计算机进行处理,便可达到患者病灶图像。
B超影像学检查技术主要借助于人体器官组织声学特征进行相关检查,且会与超声波进行相互作用,并能对收集成像信息进行一定的处理,最终呈现病灶图像。
1.X线、CT、核磁、B超检查优势与劣势有哪些?X线影像学检查方式可做到永久性记录,可实现对照片的长时间储存,十分有利于患者进行会诊、复查,且可人体组织以转动体位的方式进行动态化观察。
X光、 CT 、 B 超、磁共振,看完你就理解差别在哪了去医院看病的时候,常常傻傻地分不清“X光拍片、CT、B 超、磁共振( MR )”,是否是妥妥地中枪了?今日,中六君就告诉大家怎样分辨~X 光一般提到拍 X光指的是平片,就是只有一张照片的那种,比方最常有的做胸透,几秒钟一张照片就出来了。
原理是x 光从外面穿透人体到另一面,穿过的过程中会被身体汲取掉一部分(衰减,attenuation),而且不一样组织汲取的程度不一样,那么原来很平均的x 光到了接收端就变的错落不齐了,这个参差的信息就是显示的我们身体的组织散布信息。
那么,单调次X 光,辐射剂量仍是比较小的。
一句话解说:当你选一个西瓜的时候,X 光就是给瓜拍一个透视照,看看里面有没有小虫子~CTCT 也叫 X 射线断体层扫描,一般是一个大圆筒,躺进去,扫出来是好多很多张 X 光,环绕我们身体拍了各个角度的,而后利用3D 图像重修的原理,把 2D 的 x 光照片变为3D 的图像,这样我们看起来就会清楚好多。
既然是好多好多张X 光,那 CT 的辐射剂量相对就会比较大了~一句话解说:选瓜时,把瓜切成一片一片,看瓤挑瓜~B 超 B 超是超声波检查的一种,不使用X 射线,经过超声波的反射利用计算机重修成像,速度较快,及时可交互。
可是超声遇到空气和骨头的时候会被所有汲取或所有反弹,致使无法进行下边一层的照相,因此无法用于肺部诊疗和骨头许多地区的诊疗(如大脑)。
别的,超声在胃肠疾病初步筛查、炎症性肠病评估及随访、直肠癌肿瘤分期等方面均已宽泛应用!一般以为,超声波检核对人体没有危害,因此孕期检查多用 B 超。
许多人担忧对宝宝有影响,可是要理解“B 超”,重点是“超声波” ,超声波洗眼镜,超声波加湿器,听过不~出现过洗眼镜后有人被“辐射”失事的吗?此刻已经具备进行三维重修,加上时间维以后即常有的所谓 '四维彩超 '。
B 超的分辨率相对不够高。
一句话解说:拿手拍一拍瓜,听下回声来挑瓜。
X光片、CT、核磁共振和B超,这些检查有什么区别?在我国医疗科技发展的过程中,医院中的检查手段越来越丰富,其中X光片、CT、核磁共振和B超为主要的检查手段,那么这些检查方式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在临床检查时要怎样选择呢?下面我们就来进行简单的介绍。
首先讲解下x光片。
x光片主要是用来检查人体组织情况,根据射线的衰弱原理来进行检查,检查结果要按照衰弱程度的差异性来快速判断患者身体中的病灶。
在临床上x光片经常用于胸部或者是四肢部位的检查,也可以对肠胃道进行造影检查,应用范围非常的宽泛。
例如在进行肺部检查过程中,主要是查看患者是否存在肺结核和肋骨骨折等等;在进行四肢部位检查时主要是查看是否存在着骨折或者关节错位的情况,在骨性关节炎检查方面的效果非常的优良。
x光片检查方法优点较多,如速度较快并且价格非常的低廉,但是在检查时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比如准确性不高,有时需要通过医生多次拍摄才可以看清楚病发的部位,因此在临床中需要科学地选择对应的检查方法。
CT检查属于较为先进的检查技术,主要包含了平扫CT和增强CT,主要是利用高精度的仪器来对人体的某一部位进行断面的扫描检查,在实际检查过程中,探测器会收到人体反射的x线信号之后,再将数据传送到计算机中,检查图像和信息会快速地显示,不同数据会用不同的灰度进行表示。
在临床中根据 CT的检查结果能够判断病情,主要用于颅脑外伤、肿瘤和先天畸形的检查中,在利用CT检查方法时,可以全面的查看颅内是否出现了血肿或者是异物等等CT,在检查脑部疾病方面所发挥的价值较为突出,也是脑部急性出血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
另外也可以利用CT来检查心血管的疾病,例如查看是否存在着心包积液和肿瘤等等,方便医生能快速地找到疾病发生原因,之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另外在这CT检查方法利用的过程中,也可以进行腹部器官病变的检查,例如肾脏和肝脏等等。
在做完检查之后病变的显示会非常的明显,CT检查方法能够更多地显示人体中的病变信息,但是CT检查方法有一定的辐射性,对人体的影响较为突出。
38保 健医学科普Health Protection and Promotion September 2021 Vol.21 No.17(二)预防保健方法1.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尽量让精神状态保持良好,切忌大喜大悲,多做一些可以愉悦身心的事情,保持平和的心态。
2.对于患有高血压病的患者,生活规律非常重要,良好的作息时间对缓解病情具有很好的效果。
因此,需要做到科学饮食,以清淡为主,保证“低盐、低热量、低胆固醇”。
此外,还需要禁烟限酒。
3.高血压病患者不要过度劳累,要注意劳逸结合,不要熬夜,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起床前千万不要过猛以免引发脑供血不足,而应缓慢起身。
4.适当进行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可以提升高血压患者身体素质,提升抵抗力。
5.为合理把控高血压,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定期测量血压,注意监控自身的血压情况,合理用药、合理控制。
6.肥胖会增加患高血压病的风险。
因此,需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合理控制体重,进而降低高血压患病风险。
(三)中医按摩方法1.按摩腹部:患者可以躺着,也可以站立,重叠放置双手在肚脐位置,按压腹部,慢慢摩动腹部每次30分钟,直到腹内感觉热,再继续紧压3分钟时间。
2.按摩头部:患者最好坐着,将双手食指弯曲,利用食指的侧面,从印堂穴开始沿着眉外到达太阳穴,每次2分钟。
然后再用手指按压前额,手掌部位按压两侧太阳穴,同时将手指当做梳子,从前额向枕后进行梳理头发,每次2分钟。
3.按摩腰背部:将两手握拳,从上到下方,反复循环按摩腰背部位,此动作每次坚持2分钟。
4.按摩涌泉穴:患者最好端坐着,使用两手的拇指按压两个脚心底的涌泉穴。
此外,也可以让右脚的跟部搓左脚的涌泉穴,同样,使用左脚根部搓右脚的涌泉穴,每次每只脚按摩100次。
编辑:陌漓 yangsheng_moli@万 娟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医院X 线、B 超、C T 、磁共振,怎么选在当今医学领域当中,各项医疗技术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诊疗手段也开始在临床上应用。
(MRI),它是把人体置于一个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水分子内的氢质子使之发生核磁共振,当射频脉冲停止后,氢质子将恢复到原来的排列状态,并以射电信号的方式释放出微弱的能量。
我们用仪器检测出这些设点信号,再经计算机处理得到MRI 图像。
4.B 超。
B 超是利用超声波可在人体内传播,遇到障碍物会产生回声的原理,将人体内强弱不同的超声回波转换成电信号,在屏幕上产生亮度不同的图像来筛查疾病的。
-优势与不足-X 光优势:1.X 光检查费用低廉,方便快捷,投照量小,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常规检查,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方式。
2.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及关节部位的骨病、体内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
3.X 光片还能发现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才感觉到不适的疾病。
不足:1.有电离辐射,一般不适合备孕期妇女、妊娠早期妇女及特殊人群检查。
2.存在影像重叠,细微结构无法辨认。
CT优势:1.成像快,图像质量高,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X 光检查的影像重叠问题,能够发现体内的一些细小病变,并能准确定位。
2.对于急性出血、骨组织和胸部检查优势明显,急危重症的患者一般也优先选择CT 检查。
3.增强CT 扫描可以观察病变部位的血流情况。
不足:1.有电离辐射,一般不适合备孕去医院看病,免不了需要进行各项检查。
由于不了解各项检查的区别,往往会让患者产生误解:同一个科室看病,为什么有时候医生给别的患者开“X 光”检查,却建议您做“磁共振”?是病情严重?还是医生为了赚钱而开贵的检查?另一些患者认为,越贵的检查肯定诊断越清晰,从而主动提出做“磁共振”,结果医生却说一个B 超就能解决,没必要去花冤枉钱。
明明已经做了CT 检查,医生却又让做“磁共振”,我该不该担心辐射过量?今天,我们就带大家初步了解这些检查项目的原理、优势及使用范围。
弄明白了这些,您在下次就诊时,就不会有太多顾虑,与医生沟通起来也会更顺畅,更有助于节省您的就诊时间和费用。
X线、CT、核磁、B超到底有什么区别?终于弄清楚了都明娟1X光、CT、核磁及B超的原理(1)X光和CT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
通过组织密度不同的人体以后,形成一个辐射线衰减强度不同的影像。
比如骨头就穿不透;而皮肤、脂肪容易穿透,形成了一个密度不同,区分了人体不同的解剖结构。
如果把人体看作是一块面包,X光就是把人体压缩后,看下大致结构。
CT就是把面包切开来看,分层看,就能看得更仔细。
(2)磁共振属于质子成像,运用外加磁场来改变水质子周围电子的自旋方向,从而形成有一定规律的运动,就是通过这个原理产生的质子成像。
(3)B超的原理就是超声波反射。
声波是可以穿透障碍的,遇到障碍物的时候会有回声的,而不同的障碍物密度不一样,回声也就不一样。
那么,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呢?像外伤,骨头以及肺部的问题,粗看选用X光;细看选用CT。
腰椎、脊椎,粗看拍CT;细看做磁共振。
而肝脏问题,粗看可以做B超;细看可以拍CT或者磁共振。
心脏的问题,粗看可以做心电图;细看可以做动态心电图。
查结构,看心脏彩超;查血管,拍血管的CT成像。
当然,在临床的实际运用当中,B超、CT、X线、核磁共振都是并驾齐驱,互为补充。
每一种都有它的特点,一定要相互借鉴的。
2 CT与MRI哪个更好?我们应当如何选择呢?CT是X线的穿透原理,它能够看出我们组织的高密度,还有低密度。
对于肺、骨头等部位就看得很清晰。
而磁共振利用的是氢离子的共振成像。
简单而言,就是哪个部位含水多,它就看得更清楚,比如脑、肌肉等一些软组织,就看得很清晰。
有些肝血管瘤患者也会询问,为什么医生要建议我做MRI呢?其实,核磁共振检查是比CT更高级的一种检查方法。
它的特点是对软组织显示更好,有突出的优势,而且没有射线。
就像切香肠一样,把人体切成一片一片的,来进行观察和诊断。
对于肝血管瘤患者而言,到底是做磁共振还是在做CT?一般认为,针对肝血管瘤做磁共振比CT要好一些。
大部分患者其实做增强CT就足够了,对于不典型的病症,或者诊断有困难的病症,或者患者担心射线对人体有影响的,可以进一步做增强磁共振。
X线检查的敏感性:所谓敏感性,即某种病变是否适合用X线检查。
凡是病变能够引起体内组织器官大体的病理变化,同时具有密度的差别,在自然对比较好的部位,就容易被X 线检查出来,比如骨折、肺部病变、液气胸等,X线多能早期识别出来。
但是,当病变体积过小,属于组织细胞在显微镜下的改变或在对比度差的部位X线就不容易显示,如白血病的骨髓及全身组织浸润就属于组织学的检查范畴,骨的X线改变仅在晚期才能显示。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疾病,X线征象早于临床症状出现,如早期肺结核、某些肺癌,这就有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某些疾病的X线征象晚于临床症状出现,即所谓X线影像的潜伏期,如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病初患者高热、局部红肿疼痛,此时作X线检查,常常看不出骨质的变化。
骨质的X线变化需在2周以后。
对于这样的病例,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
X线检查的特异性:所谓特异性,即某种X线征象仅为一种疾病所有,如骨折、液气胸等。
但大多数疾病在X线检查时是缺乏特异性的,如肺部的阴影,既可能是肿瘤,也可能是炎症或结核的表现。
又比如骨质破坏,既可能是骨髓炎,也可能是恶性肿瘤,这些就是所谓的“异病同影”。
另外,同一种疾病也可因阶段不同而出现不同的X线表现,即所谓“同病异影”,如肺部小结节状癌出现薄壁空洞时,常难与空洞性肺结核鉴别,这时就需要在短期内复查或采用影像定位下肺穿刺活检定性。
(3)临床资料的可靠性:要作出准确的X线诊断,还需要足够而可靠的临床资料,如肺部多发小结节,可能是结核、矽肺、转移瘤等等,这时就需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体征、化验、职业史及其他检查,才能作出判断。
又比如一位已做过阑尾切除的患者,再次出现右下腹疼痛,放射科医生如不了解其手术史,就可有作出阑尾炎的荒谬诊断。
由此看来,X线诊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仅需要医生具有解剖、生理、病理、X线投影原理等基础知识,还需要其经验的积累及临床资料的收集。
X线诊断是根据患者大体病理的投影结合临床资料作出的综合判断,它不同于病理诊断。
B超、 X片、 CT、核磁共振的区别,一次搞清楚!一、工作原理不同:1.B超:B超的原理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
2.X片:X片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的穿透作用,能够穿透人体,使用X线对人体内部进行透视或摄影的检查方法。
3.CT:CT的原理是利用X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
4.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的原理是利用强磁场,使人体中的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当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
反复多次施加磁场又突然消失,核磁共振机会得到充分的数据并运算后成像。
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
二、对人体辐射大小不同:1.B超检查没有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2.X光片检查虽然存在辐射,但是辐射量较小,单次检查的辐射量不足以对人体造成明显损害。
多次或长期接触X射线可能会增加辐射风险。
3.CT检查的辐射量相对较大,但是偶尔进行一次CT检查也不会对人体造成太大影响。
长期或频繁进行CT检查可能会增加辐射风险。
4.核磁共振检查没有辐射,不会对人体产生任何损害。
三、检验时间有明显区别:1.B超:B超检查时间相对较短,一般几分钟到十分钟之间,但具体时间取决于检查部位和检查要求。
2.X片:X片检查时间较短,通常几分钟之内即可完成,但曝光时间需要根据部位和检查要求进行调节。
3.CT:CT检查时间相对较长,通常需要几分钟到十几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扫描范围和分辨率要求。
4.核磁共振(MRI):核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通常需要十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具体时间取决于检查部位和序列要求。
四、检查精度有明显区别:1.B超:B超检查精度较高,能够清晰地显示人体内部组织和器官的形态和结构,尤其是对于软组织的显示效果较好。
B超检查的精度受限于超声波的穿透深度和分辨率,对于一些深部组织的显示效果可能有限。
各种医学影像检查的区别人眼无法进行透视观察,所以无法直观对人体内部情况异常给出反应,这就导致医生没有办法对患者疾病进行准确诊断。
随着时代不断发展,影像学检查时代的到来,通过影像学检查来反应人体内组织结构,从而对于疾病的诊断有了很大的进展。
对于影像学检查,许多患者都对它心存疑问,这些检查都是怎么做的?都是查什么的?这些疑问大家在体检时可能没有时间进行询问,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一、X光线、CT、核磁共振、B超这些影像都是检查什么的?常常有人觉得,影像学检查都差不多,认为只要简单做其中一项就可以了,这种想法是非常不正确的,首先呢,影像学检查,不同的检查项目会有不一样的效果,甚至有时还需要多种检查同时进行。
如果没有选对检查方法可能会对检查结果产生影响。
所以大家不要因为一项检查结果没有问题,就对其掉以轻心。
1、X光平片:适用于骨骼类损伤疾病X光射线检查也就是俗称的“拍片子”,它具有较强穿透能力,在进行检查时就像是给患者身体拍了一张平面照片,如果在检查期间患者有部位出现遮挡,那么片子在底片上不会进行曝光,但是会在洗片后呈现出白色。
适用情况:X光是骨科检查的首选仪器,价钱也相对低廉。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怀疑自身四肢、骨骼部位出现了急性外伤,或者是怀疑骨骼有有急性、突发性骨骼疼痛首选X光进行照射检查。
缺陷:需要进行注意的就是X光只能提供平面影像检查,并且由于它自身的特性,在检查时,检查结构非常容易受到衣物或者首饰这类软组织影响,造成结果不够准确。
此外X线具有一定放射性,孕妇是不可以照射X线的,可能会导致胎儿生长发育畸形的出现。
2、CT检查:适用于肿瘤类疾病CT是在X光片的基础上进行强化断层检查,可以观察到人体内部的横截面,这种有利于筛查一厘米以下的肿块和结节。
通常来讲CT检查就是利用X光线给人体拍照片,但是这种照片不是我们常规意义上理解的拍一张,它是需要拍非常多的照片,一层一层对人体进行检查,这样经过计算后,不仅干扰更少,还会从多方面观察组织结构,直观反应出骨骼的立体形态。
X光、 CT、 B超、核磁共振的区别你知道吗医学上的检查项目众多,很多人员对于不同检查项目之间区别不了解,例如比较常见的X光、CT、B超、核磁共振,以上这几种影像检查,其本质上对于病情检查均有帮助,但是由于不同项目检查其着重点不一,因此,医生应明确X光、CT、B超、核磁共振的具体应用,并在诊断前告知患者,其诊断的目的。
那么,X 光、CT、B超、核磁共振等检查,究竟存在哪些不一样之处呢?1、X光、CT、B超、核磁共振定义之间有哪些区别?X线即伦琴射线,是诺贝尔物理学家伦琴在1895年发现的,紧接着在第二年就被应用于临床医学,X线具有穿透性、荧光效应、摄影效应和电离效应,X线能够诊断疾病的原因就是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X线在人体的穿透能力由弱到强依次是骨骼、软组织、脂肪、含气组织。
X线检查在人体内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各大系统和组织都有应用,用途较为广泛。
B超,是利用超声波穿透人体,若声波与人体部分组织相遇,就会出现对应的反射波,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形成反射波图像。
CT检查是以X线束为基础发展成的一种成像技术,CT检查分辨率高,成像图像清晰,可以测出各种组织的CT值,但同时也有较难发现器官组织结构功能变化的局限性,具有一定的辐射。
CT检查可以用于检查四肢、脊椎、头颈部、神经系统等身体部位和系统。
MRI检查即磁共振成像技术,其工作原理是通过对外加静磁场中的人体给予特定频率的射频脉冲,使人体组织中的氢核受到激励而发生磁共振现象。
可用于呼吸系统、四肢、头颈部等的检测,通过对比T1加权像和T2加权像的数值来判断病情。
MRI检查时一般将个体放在密闭的磁场中,通过设备、系统计算得到成像图,医生根据成像图来判断身体是否存在异常。
2、X光、CT、B超、核磁共振的区别你知道吗?X线、CT、B超、核磁共振之间存在很大的区别,可以对于以上几种影像学检查进行了解。
(1)X光:仿佛就是将面包压扁了进行观察。
X光,其会将人体穿透,如果在使用中遇到相关被遮挡部位,底片不会将遮挡部位曝光,如果洗片,本部位属于白色。
X线、CT、核磁、B超的区别
对于X线、CT、B超、核磁共振这些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很多人分不清楚。
现在,我们把身体比作食物,告诉你这些检查如何发挥不同的作用。
X线,像把面包压扁了看
X线会穿过人体,遇到被遮挡的部位,底片上不会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
就像一片面包或一块棉花,看不到里面的纤维纹理,但用手压瘪了会清晰一些。
X线最大缺点是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线片。
CT,像把面包切片看
CT的检查原理是X线会分层穿过人体,之后通过电脑计算后二次成像,就像把一片面包切成片来看。
优点是可以分层看,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B超,像挑西瓜前敲一敲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
就像挑西瓜一样,边敲边看显示病灶情况。
核磁共振,摇一摇再看
核磁共振机使用较强大的磁场,使人体中所有水分子磁场的磁力线方向一致,这时磁共振机的磁场突然消失,身体中水分子的磁力线方向,突然恢复到原来随意排列的状态。
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水分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
所以,核磁共振也被戏说为是摇摇看的检查。
四种方式分别用于何种检查?
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各种各样的影像学检查单:超声、CT、核磁……不少患者会质疑医生故意开高价检查单。
其实,医生是依据不同病情选不同影像检查的。
①外伤骨头
粗看X线片,细看CT,核磁看不清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X光照片,检查结果快速易得。
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
超声、核磁对于骨皮髓质等看不大清,一般不选择。
②颈椎腰椎
最佳选核磁,次选CT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核磁。
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核磁也是首选。
③胸部
粗看X线片,细看CT,看肺不要选核磁
X线胸片可粗略检查心脏、主动脉、肺、胸膜、肋骨等,可以检查有无肺纹理增多、肺部钙化点、主动脉结钙化等。
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更清晰,对胸部病变检出敏感性和显示病变的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线胸片,特别是对于早期肺癌确诊有决定性意义。
但是CT检查的辐射剂量高于X线。
核磁对于肺部疾病的诊断,应用非常有限。
④腹部盆腔
除肠道外,一般超声都能检查
腹腔器官受呼吸影响较大,进而影响到CT、核磁成像,而超声不会因此受影响。
同时,超声对肝脏、脾脏、胰腺、肾脏、盆腔等器官诊断准确率较高。
但是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
⑤心脏
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声
常规的心脏结构与功能检查,心脏彩超所提供的信息已经较为充分,又简单易行。
用CT可检查冠状动脉,但冠脉CT检查辐射量较大,不适合作为常规体检。
核磁虽无电磁辐射,但对冠状动脉的观察不及CT。
心脏核磁则是评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