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气候特征
- 格式:ppt
- 大小:9.53 MB
- 文档页数:42
中国气候特点中国气候特点和成因?(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是世界同纬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国大部分地区又是世界同纬度上除沙漠地区以外最暖热的地方。
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偏大。
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也都较大。
这些都说明我国的季风气温具有显著的大陆性特点。
(2)雨热同期:夏季,我国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温,而且比世界同纬度的许多地区气温偏高。
夏季,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使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多,雨热同期。
(3)气候复杂多样:我国既有多种多样的温度带,又有我种多样的干湿地区,加上我国地势高低悬殊,地形多样,更增加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
1.中国东北、华北地区春旱的原因?春季气温开始回升,地温上升,蒸发旺盛,但此时雨季还未到来。
2.中国东北地区气候特点和原因?(1)特点: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暖、湿且短;降水适中,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2)原因:纬度位置的影响,纬度较高,冬半年昼短夜长,获得的热量少;靠近冬季风的源地;处于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的通道,深受寒冷气流的影响;地势西高东低,冬季寒冷气流来自西北地区,冷空气从高而下,加剧寒冷。
3.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和伏旱的成因?(江淮准静止锋)梅雨的成因:6月初至7月初,副热带高压脊第一次北跳,脊线在20~25°N,雨带停留在长江—淮河地区。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为该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水汽。
伏旱的成因:三伏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受副热带高压带的控制,气流下沉,气候炎热干旱。
4.台风的成因?产生台风的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比较高的温度;二是充沛的水汽;三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的激荡处。
下层的空气受热后,就会往上升。
由于低纬度海洋上的空气温度高、湿度大,如果某地区正好是南北两半球信风相遇而且发生了激荡,那么这个激荡地区将引起大量空气上升,上升气流在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偏转力下,在北半球风向是以反时针方向旋转,这也就是台风形成前的预兆。
中国气候必考知识点总结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拥有多种气候类型。
气候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在长期观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定范围内气候要素变化的总和,它是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众多,主要有寒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地中海气候等。
其中,以东南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华南等地区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最具代表性。
中国气候呈现出两大特征:一是南北纬度差异大,由亚热带到寒温带气候一应俱全,纵向气候差异极大;二是华东、华南、华北、西北之间的经度差异大,从而形成了横向气候分带的特征。
因此,中国气候形成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在气候类型多样的中国,气候变化也变得多种多样。
由于各种自然要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中国气候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
比较典型的有南北气候差异造成的中国北方和南方降水和温度,中国季风格局带来的气温和降水分配差异,地形起伏带来的山地气候和平原气候等。
同时还有干湿差异,风向和风力差异等多种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对中国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气温、降水、湿度、风力等气候要素的变化,影响了农业、水资源、能源、交通等领域的生产和生活。
而急剧的气候变化,则带来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发展。
当前,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和环境保护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本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确保气候变化问题得到有效的应对和管理。
总的来看,中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变化复杂。
了解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和气候变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对于地理学、气候学和经济学等相关专业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从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气候类型与分布、气候变化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对气候变化的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具体介绍。
I. 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中国气候的基本特征可以从南北纬度差异、地形气候差异、季风气候特征、热岛效应等方面进行介绍。
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征和分布都是什么中国作为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气候类型和特征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在不同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分布规律。
总体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可以分为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亚寒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原气候六大类型。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
首先是热带季风气候,它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等南部沿海地区。
该气候类型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暖少雨。
平均温度较高,在25摄氏度以上;冬夏温差较小。
一年四季雨水充沛,特别是夏季,降水量较大,多余蒸发量,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
温带季风气候是中国最典型的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华北、东北地区。
它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变化明显,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燥。
降水量较全年均匀,但夏季降水量最多,约占全年的50%以上。
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福建、台湾等地区。
它的特征是冬季温暖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受到季风的影响,气温变化不明显,全年降水量分布均匀,夏季降水相对较多。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甘肃、新疆的大部分地区。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变化明显,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且日温差大。
年降水量较少,全年呈现干旱特征,冬季雪量较大。
亚寒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黑龙江、吉林等东北地区。
该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夏季短暂而凉爽,冬季寒冷且漫长。
温度变化明显,夏季温度较低,冬季温度极低,年平均气温较低。
年降水量较少,夏季降水量稍多。
最后是高原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如青藏高原。
这一气候类型的特征是冬季寒冷干燥,夏季凉爽多雨。
由于海拔较高,气温明显低于平原地区。
降水量较多,以夏季为主,占全年大部分。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类型丰富多样,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对中国的农业、水资源、能源利用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理知识点】我国的气候特点分析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是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以下是具体内容,供参考:1、热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8000℃,最冷月平均气温不低于15℃,年极端最低气温多年平均不低于5℃,极端最低气温一般不低于0℃,终年无霜。
2、亚热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在4500--80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0--15℃,是副热带与温带之间的过渡地带,夏季气温相当高(侯平均气温>=25℃至少有6个侯,即30天),冬季气温相当低。
3、温带季风地区:特点是年积温3000--4500℃之间,最冷月平均气温在-28--0℃、夏季侯平均气温多数仍超过22℃,超过25℃的已很少见,属于比较温暖凉爽的。
近几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原因,华北南部地区频频出现高温天气,但平均气温仍不超过25℃。
4、高原山地地区:中国青藏高原属于此种类型的气候。
年积温低于2000℃,日平均气温低于10℃,最热的气温也低于5℃,甚至低于0℃。
气温日较差大而年较差较小,但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
5、温带大陆性:特点是降水稀少,年降水量在300-500毫米之间,气温日较差、年较差都很大,如我国新疆。
温带季风气候出现在北纬35°~55°左右的亚欧大陆东岸,包括我国华北和东北、朝鲜的大部、日本的北部以及苏联远东地区的一部分。
冬季这里受来自高纬内陆偏北风的影响,盛行极地大陆气团,寒冷干燥;夏季受极地海洋气团或变性热带海洋气团影响,盛行东和东南风,暖热多雨,雨热同季。
年降水量1,000毫米左右,约有三分之二集中于夏季。
全年四季分明,天气多变,随着纬度的增高,冬、夏气温变幅相应增大,而降水逐渐减少。
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
由于远离海洋,湿润气候难以到达,因而干燥少雨,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较大。
而且,越趋向大陆中心,就越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过渡到草原、荒漠。
中国主要的气候特征
中国的气候特征一般可以分为三类: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一、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中国的东北地区、内蒙古
高原以及新疆北部和西藏南部地区,特征是夏季炎热,冬季寒冷,雨量较少,山地较多,日照时间短。
这里年均气温较低,一般在0~10℃之间,
夏季的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5℃,冬季的最低气温到-40℃甚至更低。
雨量
较少,尤其是夏季雨量非常稀少。
二、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特征是夏季
温暖多雨,冬季温和,大多数地区没有严寒或酷暑。
这里年均气温大多在15℃~20℃之间,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35℃,冬季最低气温只有
5℃~10℃,雨量较多,一般每年1000~1500毫米,其中以秋季多雨,夏季
雨量较少。
三、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南方地区,特征是炎热潮湿,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季高温高湿,冬季低温湿度大。
一般来说,温度
在南方的年均温度都很高,一般夏季最高气温可以达到40℃,冬季最低
气温可以低至10℃,而雨量较多,夏季平均雨量达到500~1000毫米,冬
季仅300~500毫米。
总之,中国的气候特征多元多样,从温带大陆性气候到热带季风气候,各有特点,表现出多样的气候特征。
1.中国气候的基本特点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气候独具特征:①季风气候明显,冬夏盛行风向有显着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季风气候明显,冬夏风向改变明显)②大陆性气候强,影响的范围广,冬夏两季的平均气温与同纬度其他国家或地区有较大差异,冬季气温低于同纬度地区,夏季气温高于同纬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大陆性气候强,温差大,降水年际变化大)③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不仅地处温带、亚热带、热带各种气候带,而且由于地形崎岖,往往在不同范围内形成不同尺度的气候差异。
我国纵跨纬度近50°,接着温度的不同,从北到南,包括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赤道带等6个温度带和一个特殊的青藏高寒区。
接着水分条件(干湿状况)从东南向西北依次出现湿润、亚湿润、亚干旱和干旱四种不同的干湿地区。
不同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相互交织。
由于地理环境的巨大差异,如距海远近、地形高低、山脉屏障及走向等,又可分为高山气候、高原气候、盆地气候、森林气候、草原气候和荒漠气候等多种气候类型。
我国山多而高,气候的垂直分异,更增加了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性。
④水热同期,利于农牧业生产,但气候的稳定性差,旱涝、低温、冻害、台风、冰雹等气候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影响范围广,防灾减灾的任务繁重。
(1)季风特征①世界上着名的季风气候区按中国所处的纬度位置,大致在北纬30°以北为西风带,北纬30°以南为副热带高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由于行星风系的季节性位移,在东、西风气流交界处(北纬25°~35°)基本气流的季节变化最为明显,冬季受西风气流支配,夏季则受东风气流制约。
行星风系的这种季节性位移配合因海陆冷热源作用所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的变化,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着名的季风气候区。
②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三个源地第一支源于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在阿拉伯海一带形成一支低空急流,经过印度半岛影响我国西南及华南地区;第二支源于澳大利亚北部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与第一支气流及北半球的东北信风会合成赤道辐合带;第三支气流源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即为主要影响中国东部地区的东南季风和南季风。
初二中国气候特征中国气候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气候复杂多样。
(略)在初一地理中,曾讲过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中国是东亚五国之一,中国东部的季风气候显著。
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与此有关的几个概念。
什么是季风?季风是随着季节变化有规律改变风向的风。
什么是风向?风向是风来的方向依旧风去的风向?在许多同学心中依旧不确定的。
假如风是从东边吹来的,自然确实是东风,从西边吹来,自然确实是西风。
因此,风向是风吹来的方向。
风是空气流淌形成的,空气可不能乱流淌,就看起来水可不能乱流淌,它总是从高处向低处流淌。
空气也要向低处流,只是是从高压向低压流。
那个地点又涉及到一个词——气压。
气压对我们这些十三四岁的小孩们来说,没有切身感受,我们就尽可能说得简单一点。
我们明白,空气有重量,空气的那个重量对地表形成压力,这就形成了气压。
严格地说,气压是单位面积上空气的重量。
那么气压的大小取决于空气的轻重。
那么,气温热空气更重依旧冷空气更重呢?许多同学不明白。
那我如此说,热空气中,空气膨胀,密度更小,对地表形成的压力就更小。
我们在影视作品中看到过热气球,将空气烧热,空气就膨胀变轻了,热气球就飞上天了。
因此,热空气更轻,热空气形成的气压就更小,反之,冷空气收缩,密度更大,对地表形成的压力就更大。
简单地说,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
现在,我们来看处在亚洲东部的我国,冬夏季风是如何样形成的。
夏季,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的陆地和海洋都在升温,陆地和海洋谁升温快呢?我听到了两种意见,有的说陆地升温快,有的说海洋升温快。
我打个比方,夏天我们在池塘边玩,池塘边的一堆沙代表陆地,池塘里的水代表海洋。
你们印象中,夏天,都在升温的时候,沙升温快,依旧水升温快?对了,意见比较统一,是沙升温快,水升温慢。
当沙专门热的时候,水还专门凉,因此我们在炎热的时候都喜爱在水里去泡一泡来凉快凉快,而可不能到地上打个滚来凉快。
我们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夏天都在升温的时候,是陆地升温快,依旧陆地升温快?对了,现在没有分歧了,是陆地升温快,海洋升温慢。
1.东亚季风区:温度特征: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岸,频临太平洋,季风盛行,加上青藏高原影响,气温四季变化明显,年际变化显著。
两广沿海、海南岛及台湾沿海:年均温22~24℃。
东南丘陵:年均温18~20℃。
长江流域:年均温16~18℃。
黄河下游与海河流域:年均温12~14℃。
内蒙古中部2 ℃以下,河套地区不到8 ℃。
东北地区由南到北从沿海地区的9 ℃递减到大兴安岭北部的-5 ℃左右。
贵州高原年均温在15 ℃上下。
冬季高纬度大陆气团控制,气温低,是世界上同纬度最冷地方,同时南北温差大。
1月平均气温东北北部比同纬度纬圈平均温低14~18℃,黄河流域低10~14 ℃,长江以南偏低8 ℃,华南沿海偏低5 ℃左右。
哈尔滨广州1月平均气温相差32.7 ℃。
夏季北方太阳高度角虽低,但日照时间长,南北温差小,夏季风吹向大陆,气候炎热潮湿,同纬度除沙漠干旱地区最热国家。
哈尔滨广州7月平均气温相差5.6℃。
华南沿海接近纬圈平均值,其他地区7月平均气温高于同纬度,偏高数值随纬度增高而增大。
降水特征:东南多雨、西北偏旱, 年降水量从东、南两个方向向西北内陆减少,等雨量线大体呈西北-东南走向。
台湾、海南岛山地、广东中部及北部湾西部,年雨量2000mm以上。
华南其他地区为1600~1800;江南地区为1400~1600mm;长江流域为1000~1400mm东南多雨、西北偏旱。
秦岭淮河:年雨量1000mm分界线。
秦岭汉水与淮河流域为800~1000mm。
华北平原500~700mm;东北平原500~600;长白山地区和鸭绿江流域可达700mm以上。
400mm等年雨量线。
东起大兴安岭,经呼和浩特、兰州等.止于雅鲁藏布江河谷。
植被从森林变为草原。
雨季长短和起止:东部地区雨季的长短起止与夏季风带的进退、移动和停滞有关,雨带主要出现于冬夏季风的界面附近。
5月中下旬以前,东部地区雨带位于淮河以南、南岭以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是全国冬半年最阴沉多雨的的地区,但雨量不大。
中国气候特点中国位于北半球的东亚地区,拥有广袤的领土和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因此在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地貌条件的影响下,形成了独特的气候特点。
本文将介绍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包括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冰雪气候。
1. 季风气候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域。
季风气候以年内风向的季节性变化为特点,包括夏季的季风和冬季的反季风。
夏季季风带来湿润的气流,使得中国东部地区气温较高,降水丰富。
而冬季反季风则带来干燥的气流,导致中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低,降水相对较少。
2. 高原气候中国西部地区主要由高原和山地组成,形成了特殊的高原气候。
高原气候的特点是气温较低,日温差大,降水相对较少。
尤其是青藏高原,由于海拔较高,气温更低,降水更少,呈现出寒冷干燥的特征。
3. 冰雪气候中国北方的黑龙江、吉林等地区属于冰雪气候区域。
这些地区冬季寒冷漫长,积雪覆盖时间长,常年都有冰雪存在。
这种气候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带来了北方的冰雪旅游资源。
除了上述三种主要气候特点,中国还有其他地区特有的气候类型,例如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等。
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和特点使得中国的气候多样性非常丰富。
总的来说,中国的气候特点是多样性和复杂性。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众多。
这种多样性的气候给中国带来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对中国的农业生产和旅游业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研究和了解中国的气候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简要介绍了中国的气候特点,包括季风气候、高原气候和冰雪气候。
希望读者通过这些了解,对中国的气候有更全面的认识。
通过继续研究和观测,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发挥中国的气候资源优势,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有哪些基本特征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环境多样的国家,其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的特征也因地形、纬度和海洋气候的影响而多样。
本文将对中国的气候类型和气象要素进行探讨,并重点介绍它们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的气候类型中国的气候类型可分为:寒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型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等六大类型。
1. 寒温带季风气候寒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新疆北部地区。
这一地区冬季寒冷,夏季凉爽,年降水量较大,季风明显。
冬季风向为西北,夏季风向为东南。
常见的城市有哈尔滨和乌鲁木齐。
2.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广泛分布于中国的东部大部分地区,包括北京、上海、重庆等。
该地区夏季温暖而湿润,冬季寒冷干燥。
温度和降水量在四季间有明显的变化。
3. 地中海型气候地中海型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西南部地区,包括昆明和拉萨。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暖湿润,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气候特点是雨季明显,冬季降水要比其他季节少。
4. 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中南部、内蒙古和华北地区等。
冬季长而寒冷,夏季短而炎热,温差较大,降水分布较为均匀。
常见的城市有沈阳和呼和浩特。
5. 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广泛分布于中国的江南、华南地区,包括广州、杭州等城市。
这一地区夏季炎热潮湿,冬季温和,季风明显。
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
6.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台湾省和海南省等地区。
全年气温较高,降水量充沛,夏季时有台风侵袭。
其中,台湾气候受海洋气候的影响较大,湿润程度较高。
二、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气象要素是指观测和测量大气状态的各种要素,包括气温、降水量、风、湿度等。
1. 气温中国的气温呈现出明显的纬度和季节特征。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温差较大;南方地区冬季相对温暖,夏季炎热潮湿。
2. 降水量中国的降水量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和季节特征。
中国的气候带与气候特征中国是一个地域广阔的国家,拥有丰富多样的气候带和气候特征。
这些气候带和特征对中国的生态系统、农业、工业以及居民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气候带分布1. 东亚季风气候带东亚季风气候带是中国最主要的气候带,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它的主要特征是明显的季风现象,夏季潮湿炎热,冬季寒冷干燥。
这个气候带对稻米的种植非常有利,也适合棉花、茶叶等作物的生长。
2. 华北平原冷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华北平原冷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带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及其周边地区。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这个气候带适宜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生长,也适合养殖牲畜。
3. 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带西北内陆干旱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盆地和河西走廊。
这个气候带的特点是降水少,蒸发大,年温差大。
这里适宜种植耐旱作物,如棉花、花生、葡萄等。
4. 藏南高寒气候带藏南高寒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西藏地区和青藏高原。
这个气候带以高海拔、严寒和气候干燥为主要特征。
主要适宜放牧业的发展,也有适宜蔬菜和水果的地区。
5. 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华南亚热带湿润气候带主要分布在中国华南地区,包括广东、广西等省份。
这个气候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这里适宜种植水稻、茶叶、柑橘等作物。
二、气候特征1. 季风气候中国的东部地区受到季风气候的影响,特别是东南沿海一带。
季风带来了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变化,夏季多雨,冬季较干燥。
这种气候特征对农业和水资源有着重要影响。
2. 多样的温度分布中国地域广阔,温度分布差异明显。
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而南方地区温暖湿润。
西部地区和高海拔地区气温较低,年温差较大。
这些温度分布的特征对地方产业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
3. 高原气候中国西藏地区和青藏高原属于高原气候,特点是气温低,日照时间长,气候干燥。
这种气候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有着重要的保护作用。
4. 干湿差异中国的气候干湿差异明显,东部地区湿润多雨,而西北地区则干旱少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