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句子赏析方法
- 格式:ppt
- 大小:164.50 KB
- 文档页数:20
中考阅读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1. 通过对比:这种表达方式可以强调事物之间的差异,使读者更清楚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而我却总是垫底。
”这句话通过对比两个人物的成绩,突显了他们在学业上的差距。
2. 使用修辞手法:如夸张、拟人、排比等,可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增强语言的美感。
例如:“夜幕降临,大地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黑色面纱。
”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夜幕比喻为黑色面纱,赋予了夜晚神秘的氛围。
3. 设问句:通过提出问题,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努力学习呢?”这句话以设问的形式提出了一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学习的意义。
4. 反问句:通过反问的方式,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这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珍惜时间的强烈呼吁。
5. 引用名言警句:引用名人名言或古诗词,可以使句子更具权威性,增强表达效果。
例如:“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引用了古人的名言,强调了读书对于写作的重要性。
6. 使用排比句:通过列举一系列相似的词语或短语,可以使句子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例如:“我们要努力学习,努力进步,努力拼搏。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句,强调了我们要努力学习的重要性。
7. 使用比喻: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相比较,可以使句子更具形象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
例如:“他的心就像一块石头一样坚硬。
”这句话通过比喻,形象地描绘了一个人坚定的意志。
8. 使用象征意义:通过对某个具体事物的描绘,暗示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例如:“那一片金黄的麦田象征着希望。
”这句话通过象征意义,表达了麦田代表着希望的深层含义。
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那么可以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呢?下面是店铺整理了赏析句子的角度,希望对你有帮助。
赏析句子的角度(一)从内容情感上看句子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
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例句11.2008盐城市中考阅读题《父子》中的题目(第21题):如何理解文中画线句“放心吧,孩子,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的含义?赏析:我们思考这个句子时,在句子前面加一个“为什么”,转化为“为什么这扫把丢不了你的脸?”根据文章我们可以知道:这是他对儿子某些品德的散失的不满。
“扫把”代表着节俭、勤劳的品德,这些人类美好的品德永远有存在的价值,永远不会让人丢面子。
进一步说,他实质上是说他不会给儿子丢面子。
例句12.2007常州市中考阅读题《风吹一生》中的题目(第16题):说出第五段中“他被风彻底地从车上吹了下来”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拟物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表明祖父老了,就如同自行车上的一样物体被风彻底的吹了下来,再也不能骑车了!如果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的拟物修辞除去,用自己平实的话表达就是:祖父老了,再也不能骑车了。
赏析句子的角度(二)从写作方法上看句子可从三个方面考虑:看句子选用的表达方式,看句子采用的描写方法,看句子运用的表现手法等。
1.从表达方式的角度赏析。
刻画人物,表现环境的描写句往往对表现人物性格起烘托渲染作用。
例句13:夏天,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
”(《世间最美的坟墓》)赏析:与这优美恬适的风景为伴的是埋葬于此的大作家托尔斯泰,可看出与大自然相伴的托尔斯泰,与大自然一样永存,从而反衬出其伟大人格。
2.从表现(艺术)手法的角度赏析。
艺术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句子的角度从哪些角度赏析句子一、了解所要赏析的句子特点和类型1.从表达方式角度看,分为描写类和议论抒情类句子:⑴描写类,指描写景物(自然景观,含植物)、人物或动物的句子:例1:旭日初照,阳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开。
(09年宁波卷第16题)例2:他苍老的头颅在秋风中像芦花一样摆动着,脸色因为窘迫,像生了红锈。
(09年兰州卷第16题)例3:它(指“猫”)如饿虎捕羊似的,拱着背,弯着两只前爪,尾巴竖得高高的,两只金黄的眼睛盯住斑鸠,它的胡子利箭似的动弹着。
(09长春卷第19题) 简析:例1是个描写景物类句子,例2是个描写人物类的句子,例3是个描写动物类的句子。
⑵议论抒情类,一般多是揭示主旨的句子:例:为什么志士仁人都本能地要到你身边来一览姿容!为什么作家和歌者都虔诚地要到你身边来聆听涛吼!为什么你能够被众口一致地尊为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魂魄!(08年陕西卷第15题)简析:这个例子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启发读者来思考黄河精神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揭示主旨。
2.从语言表达角度看,分为运用修辞、句式特殊的句子及一般句子:⑴运用修辞句:例:它(指“火光”)向大海的黑暗心脏处延伸,仿佛在召唤着迷航的人回家。
(09沈阳卷第16题)简析: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使表达生动。
常见的修辞还有:比拟(拟人、拟物)、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等。
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3、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分析:腊梅象征人生,北风让人联想到恶劣的环境.默默地吐着芬芳不会因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全篇画龙点睛之笔.思考此问题应在人生启迪上多想一想.答案:作者高度赞美了腊梅不管环境多么恶劣,也不论人们是否留恋,都一如既往,展示自己的“风韵和清香”,实现着自身的价值,作者写腊梅的同时,也在写我们的人生.4、结构方面的作用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常见的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等.例句在结构上有呼应上文的作用,腊梅不畏恶劣环境和默默奉献的精神,正是与上文中“那么你必须坚韧,必须顽强,必须敢于用赤裸裸的躯体去抗衡暴风雪”,“你必须具备牺牲精神,必须毫无怨言地奉献出你的心血和生命的结晶.”,“你必须忍受寂寞,必须习惯于长久地被人们淡忘冷落.”,“我们开花,决不是为了炫耀,也不是为了献媚,只是为了向世界展现我们的风骨和气节,展现我们对生命意义的理解.”相照应.5、分析句式特点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等.⑵句式特殊句:例: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中考语文《阅读专项之句子赏析》专题复习考点之句子赏析点拨角度考点解说常见考题点拨内容在记叙文阅读中,常常会遇到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题目,只要找准角度,就可顺利攻下难关。
1.从修辞的角度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2.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3.请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任选一句品味语言,注意加点词句。
1.赏析句子修辞从修辞的角度品味句子: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夸张能突出事物特点;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对比给人印象鲜明;反语能显示语言幽默风趣。
答题格式:①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②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③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特点,表达了……;④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凸起了……的特性。
2.赏析人物描写、细节描写从人物描写、细节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人物描写作用:对人物的××描写,突出表现了人物的××特点/心理/感情,深化了××的主题。
细节描写作用:详细描写××,凸起表现了人物的××特性/心理/豪情,深化了××的主题。
3.赏析环境描写从环境描写角度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环境描写作用:①渲染××气氛;②衬托××心情;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打破方法向日葵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
1那天,约好在她上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邻近的小公园等我吧。
”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
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
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
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
【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主要有哪些方法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技巧句子赏析技巧:从不同的角度赏析句子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①比喻、拟人的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xx特性②排比的作用:增强语势,便于抒情,;③对偶的作用:使句子整齐,便于吟诵,读起来琅琅上口;④夸张的作用:强调(突出)了xx对象xx特性,揭示本质,给读者鲜明深刻的印象;⑤反问(答案隐含其中)的作用: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⑥设问(自问自答)的作用: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突出某些内容、引人思考。
⑦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借代、互文、反语、引用等略。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 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 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赏析句子的答题技巧1、第一种答题步骤是:修辞手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中考常考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和排比这三种,但是对偶、反问、反复、对比、夸张等偶尔也会考查到。
正常情况下,修辞至少有一种,作者的情感有的句子包含有,有的没有,这都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判别。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景物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江南杉瘦削的外形,看似柔弱,实则坚挺,高高大大,孔武有力。
”这句话的表达效果。
答案:运用对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突出江南杉看似柔弱,实则坚挺的特点,表达作者对江南杉顽强生命力的赞美之情。
2、第二种答题步骤是:刻画人物的方法+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刻画人物的方法主要有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除以上五种之外,还有蕴含其中的细节描写。
这类答题步骤主要适用于写人的记叙文。
例如:赏析“母亲再忙再累,每天早晚都会在栀子树旁左看右瞧,把过厚的叶子剪掉,睁着花蕾细看,似乎在琢磨着每个花蕾绽放的时间,等待栀子花开。
”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答案:动作描写,运用“看”、“瞧”、“盯”等一系列的动词,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母亲专注、仔细的情形,表达了母亲期盼栀子花开的急切心情。
3、第三种答题答题步骤是:动词+句子内容+(作者情感)。
这种情况是句子既没有修辞手法,又没有刻画人物的方法,或者是文章指定要分析加点的词语。
例如:说说下列粗体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奶奶把五花肉煨好,把江米泡好,把粽叶一叶叶挑好,用剪刀沿尖剪齐,也泡在清水里,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还没包,光看颜色就那样好看。
答案:“煨”、“泡”、“挑”、“剪”等动词表现了奶奶打理包粽子材料时的细致而有条理;“红的红,白的白,绿的绿”三个描写颜色的词语,不仅给人视觉的美感,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韵美。
记叙文阅读——句子批注赏析句子批注赏析方法:1.修辞手法【比喻】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拟人】赏析: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反复】赏析: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排比】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工整,节奏感强,写出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反问】赏析: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发人深思,写出了/强调了……,(强烈)表达了……情感。
【夸张】赏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地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启发读者联想,写出了……,表达了……情感。
2.字词赏析①明确字词含义/修辞/手法/词性/感情色彩……②结合上下文体会句子含义(写出了……)③体会情感(表达了……)3.描写方法(1)正面描写(语动心神外)①这个词/句是……描写②生动传神/具体/形象地写出了……③表现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表达了怎样的情感(2)侧面描写①这个词/句是侧面描写②激发人的想象力/对正面描写进行补充,写出了……③表达了……(有利于表现……性格)小狐狸买手套新美南吉寒冷的冬天从北方来到了狐狸母子居住的森林。
小狐狸跑出去玩儿了。
它在丝棉似的柔软的雪地上兜着圈子,溅起的雪粉像水花似地飞散,映出一道小小的彩虹。
过了一会儿,小狐狸回到洞中,对妈妈说:“妈妈,手冷,手发麻了。
”它把两只冻得发紫的湿手,伸到妈妈面前。
狐狸妈妈一边呵呵地往小狐狸手上呵气,一边用自己暖和的手,轻轻握着小狐狸的手,说:“马上就会暖和起来。
妈妈给暖暖,很快就会暖和的。
”狐狸妈妈心里想:可爱的小宝宝,要是手上生了个冻疮就可怜了。
等天黑以后,去镇上给小宝宝买双合适的毛线手套吧。
黑乎乎的夜幕降临了,把原野和森林笼罩起来,但雪太白了,无论夜幕怎样包,仍然露出雪光来。
狐狸母子俩从洞里走出来。
小狐狸钻在妈妈的肚子下面,一边走着,一边眨着滴溜圆的眼睛,好奇地看看这,看看那。
专题03 句子赏析【方法技巧】句子赏析可从修辞手法、描写方法、表现手法、关键词、句式特点等角度进行赏析。
1.从修辞手法角度入手。
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通感、反复、反问、设问等。
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从描写方法角度入手。
从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入手,揭示其描写对象特点之间的关系或作用。
运用了……的描写方法,细致生动地点明了(写出了/抒发了/交代了)……3.从表现手法角度入手。
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渲染等。
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写出了(突出了/强调了)……,表达了……的情感(心情)。
4.从关键词角度入手。
句中的关键词往往是动词、形容词、副词、数词等,常常解释事物的性质或状态等重要信息,赏析句子时可抓住关键词,运用同义词替换的方法来揣摩其在句中的表达效果。
5.从句式特点入手。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错落有致)、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语气)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特意强调)等。
【答题思路】多角度赏析词句1.修辞方法: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突出)事物或人物……特点(品质、精神),抒发了……感情。
公式:手法+分析+特点+感情2.词语运用:通过运用……等(动词、副词、叠词等)词语,准确传神(或形象传神)地写出事物或人物……特点,抒发……感情。
公式:手法+词语+心理或心情+特点或感情3.人物描写:运用……描写手法(外貌、语言、神态、心理、动作),通过……等词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人物……心理或心情,表现人物……品质或感情。
4.环境(景物)描写:运用……感官,写出事物……特点,渲染……气氛,衬托或烘托人物……心情或特点,为下文……情节做铺垫。
5.场面描写:运用场面描写,通过描写……场面,表现人物……特点或感情。
6.细节描写:运用细节描写,通过运用哪些词语写出什么细节,表现出人物……特点或感情。
初中语文中考复习专题句子赏析句子欣赏要根据要求结合文章内容,套用格式作答。
1、读句子,定对象,定重点。
2、找修辞、句式、描写方法、动词、形容词。
3、析表达效果、表达内容和情感。
4、答题格式:修辞或关键词+表达效果+表现内容+表达情感。
5、套用格式,组织语言。
练习下面语句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请加以赏析。
(5分)一位硕大身膀的黑人妇女,冲决门口的阻挠挺了上去,侧身一扛就撞到中部敞亮地域,朝窗外等车者肆意微笑,甚是欢快。
答案:运用了外貌、动作和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黑人妇女挤地铁动作的鲁莽和挤进车厢后的得意之情,与下文人们对她行为的不满形成对比。
多年前,我乘公交车,没有零钱买票,遂把一百元人民币呈给售票员。
售票员皱眉,不高兴。
当然不高兴,因为我只有两站路,而且找钱几乎会用尽她所有的零钱。
售票员的不高兴让我紧张,恐她退我一百元,请我下车。
正在焦虑之时,我邻座一位先生伸手递给售票员一元钱,说:“我两站,他也两站,一元钱就不用找了。
”售票员转阴为晴,退了我的钱。
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我谢了邻座的先生,下车告别之际又谢谢他。
他四十岁的样子,湖北仙桃人,在西安工作,住丈八路潘家庄。
好感不期而得,我收藏了。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②段画线的句子。
(3分)我也顿然轻松,一种温馨遍体融化,好像春天的阳光照耀着我。
答案: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因得到邻座先生的帮助内心感到温暖。
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期中复习语法专题Unit 1 What's the matter?一、询问某人的健康问题及遇到麻烦的表达方法(1)询问某人患了何种疾病或遇到了何种麻烦时,常用以下几种结构来表达What's the matter( with sb.)?(某人)怎么了?What's wrong( with sb.)?(某人)怎么了?What's the trouble( with sb.)?(某人)出什么事了?What happened(osb.)?(某人)发生了什么事?Are you OK?你没事吧?Is there anything wrong with sb.?某人有什么事吗?要表达身体痛或不舒服,可用以下结构:①某人+ have has病症②某人+have/has+a+headache/toothache/stomachache/backache/earache③某人+haye/has+a+sore+发病部位④某人+hur(s)+身体部位或反身代词⑥某部位+hurt(s)某人+ have/has+ a paintin one's+身体部位。
中考赏析句子的表达作用题型1. 中考阅读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怎么答题分析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常考题型。
首先,要仔细读题,明确句子的类型以及本题的考点。
常见的考点有:1.分析修辞及其艺术效果,常考的六种修辞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拟人、夸张,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不同修辞的表达效果2.分析特殊句式的表达效果,如倒装句;3.描写类的句子,首先判定是属于人物描写还是环境描写,再根据不同的描写内容,具体分析其所体现的人物的特征、个性、品质,环境的特点及其作用等。
2. 初中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例如赏析句子的作用或者加点词作用,理语文答题公式(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中考语文阅读“如何赏析句子”在现代文阅读中,重点句的赏析是十分重要的能力训练之一。
正确理解句意,有助于文意的把握,有助于作品思想感情和主题的理解。
因此,新课程标准也作了明确的要求,做到“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于是,句子赏析就成了语文考试中考查学生能力的一种常见题型。
那么,赏析句子的角度有哪些呢?考卷中对语言赏析类试题的提示,可以归纳为:看语言表达,看内容情感,看写作方法等,且都必须说明表达效果(或“表达作用”)。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8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2: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3.2008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15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中考阅读技法--言语赏析题解析四步法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一道2022年江苏南通市的中考试题:19.本文言语形象生动而富有表现力。
请从画线的三个句子〔句子附后〕中任选一句作赏析。
〔可从言语特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等方面作答〕〔3分〕选〔〕,赏析:附:文句摘录A湛蓝湛蓝的天幕之下,那片坦荡无垠的玫瑰红,红得那么娇艳,那么剔透,那么珠光闪烁。
B我也曾认真地观察过这纤细的小草,它的根扎得并不很深,但须根极多,密密麻麻地紧紧抓住海滩的泥土,这样,大海无论是惊涛拍岸还是柔和的摩挲,它都会紧贴在那里,待海潮退去后,继续沉着娴静地显露出它的殷红。
C这一望无际的空旷之中没有花香,没有鸟语,只有点缀其间的簇簇芦苇在秋风之中诉说着它们苍凉的妩媚,就连不时掠空飞过的鸥鸟也是静静的,不出声响。
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1〕怎样写的;〔2〕写得怎样;〔3〕写出了什么;〔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例如,句A的赏析可以分解为〔1〕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2〕增强了言语的气概美;〔3〕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4〕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只要将这四点组合成句,就能使自己的答复趋于完美,如:这个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增强了语势,写出了在湛蓝的背景下红海滩的色彩之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或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等〕。
依照此法,B句可作如下答复:B句: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碱蓬草的沉着和生命力的坚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它的喜欢和敬意。
C句:以侧面描写的手法,衬托〔或突出〕了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极具感染力。
值得注意的是,关于“怎样写的〞我们应该选取适宜的角度,这些角度包含:人称、修辞、表达方法、文章结构、表现手法等等。
比方,我们可以依据以上四个步骤为文中的C句作如下解答: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表达方法——描写的分类角度〕衬托或突出了〔写得怎样〕红海滩周围环境的宁静〔写出了什么〕,极具感染力〔给读者的感受或表达的效果〕。
中考文学作品考点突破与专项训练(全国通用)考点04文学作品阅读之句子赏析【考点分析】句子赏析历来是中考的热门考点。
课标明确考查的重点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主要是针对文中的某句话,分析其表达效果或者妙处或者作用。
考查内容主要有对语句修辞手法、关键词汇、语句丰厚蕴意、表达作用、描写方法等。
句子赏析题的设问方式通常有:1、请从请从xx角度,分析文章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2、自选角度,赏析x段中画线句子。
【技巧点拨】一、从修辞的角度入手。
1、答题模式:修辞手法+内容+感情。
运用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2、常见的几种修辞手法:(1)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
生疏的事物。
作用:将A比作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某事物的……特征,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2)拟人:将……人格化,赋予……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或事物的……特征,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3)夸张:突出某某事物的……特征,加强了……感情。
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
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强调突出人或事物的……特点,更加突出要表达的感情。
增加感染力、说服力。
(5)反复:增强语气,加强节奏感,强调突出……的内容、感情。
(6)对偶:对仗工整,句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7)设问:设悬念,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
(8)反问:加强语气,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增加文章情感的表达。
3、举例(1))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
领着我们上前去。
答案:通过运用比喻、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是新的,有旺盛生命力;是美的活泼生动的;是健壮有力的三个特点,表现了春天蓬勃的生命力,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赞美。
初中现代文阅读之赏析重要句子在中考中,现代文阅读的分值比重比较大,因此,我们必须对其予以重视。
虽然每年的中考阅读材料在变化,但其考点和答题技巧却是有章可循的。
要想在中考现代文阅读试题这一块取得高分,我们就需要掌握这些考点和在最短时间内解答阅读试题的技巧。
我们把这些技巧归结为“阅读公式”。
阅读公式只是一种临考前的应用技巧,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可以让你找到一条相对快捷的阅读得分之路。
常见题型①从文中A、B两个加框语句中任选一句,结合语境,从修辞或词语运用的角度进行赏析。
②点评是一种个性化鉴赏的阅读方式。
请你从画线的A、B、C三处中任选一处,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点评。
③结合语境,品析下列画线句子中的加点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④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公式呈现(1)(修辞)手法+表达作用+具体内容+表达情感(2)描写方式+生动形象、细致传神+具体内容+表达情感(3)选择词语+解释词义+具体内容+表达情感公式解读总体解读:以上三个公式,在实际做题中,应该是三选一。
一般情况下,三者不能混用,并且三个公式的重要性应该是递减的一即要优先考虑前两个公式。
三个公式的共同点都有“具体内容+表达情感”,这两点内容都需要做题者仔细揣摩文本才能得出。
具体解读:(1)赏析句子类的试题,所选句子往往是文章中精妙的句子。
其中这些句子往往可能运用了某种修辞技巧或写作技巧,而修辞技巧在中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更高,所以在记忆公式时应先记第一个公式。
而理解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则是运用第一个公式的关键。
中考中经常考查的9种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归纳如下,以方便学生在实际答题中的运用。
比喻:生动形象。
拟人:生动形象。
排比:增强气势,加强语势。
对偶:句式整齐,表意凝练。
夸张:强调特点,表达情感。
设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反问:加强语势,激发情感。
反复:突出思想,强调感情。
引用:增加说服力,增添文采,增加趣味。
修辞的表达作用言简意赅,目的是让同学们可以更好地记忆和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