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7N9讲座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2
卫生知识讲座大家好!春天悄悄来临,气温的回升在给人们带来暖意的同时,也给一些流行病菌创造了滋生的空间。
最近大家可能经常听到H7N9禽流感的新闻,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一下预防流感的知识。
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多批评指正。
我想在座的同学中肯定有感冒、发烧的经历吧。
特别是近段时间是不是有身边的同学因为感冒、发烧而吃药打针呢?甚至导致不能参加训练。
为了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身体,就请同学们专心听讲吧:一、首先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什么是感冒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
普通感冒,俗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
常常是因为受凉、营养不良、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所引起。
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
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鼻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等。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本病潜伏期为1-3天,最短仅数小时,最长可达4天,自潜伏期末即可传染,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
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春季流行性感冒症状影响全身,包括发热发冷、出汗、全身酸痛、头痛、骨痛、肌肉痛、疲倦乏力、食欲不振、咳嗽、鼻塞等,严重时会引起肺炎及其他并发症,甚至可以致命。
流感的传染性很强,由于这种病毒容易变异,即使是患过流感的人,当下次再遇上流感流行,仍然会感染。
所以流感容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一般在冬、春季流行的机会较多。
在我们人类的历史上,曾经发生过许许多多的流感大流行,因为人们不懂得预防措施,加上科技不发达,造成了许多人的死亡。
二、下面我们认识一下甲型H7N9型禽流感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禽流感疫情,于2013年3月以来,在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先后出现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控健康知识讲座主讲人:时间: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是由甲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容易在鸟类(尤其是鸡)之间引起流行,过去在民间称作鸡瘟。
禽类感染后死亡率很高。
什么是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三大类。
其中高致病性禽流感是由H5和H7亚毒株(以H5N1和H7N7为代表)引起的疾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因其在禽类中传播快、危害大、病死率高,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是不断进化的,其寄生的动物(又叫宿主)范围会不断扩大,可感染虎、家猫等哺乳动物,正常家鸭携带并排出病毒的比例增加,尤其是在猪体内更常被检出。
h7n9禽流感防治常识对于如何预防H7N9禽流感,专家建议,勤洗手、室内勤通风换气、注意营养、保持良好体质有利于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
出现打喷嚏、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时,要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预防感染他人。
此外,还要特别注意尽量避免直接接触病死禽、畜。
由于医务人员比普通公众接触患有感染性疾病病人的机会更多,建议医务人员在诊治病人过程中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
在接诊疑似或确诊H7N9禽流感病例时,应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即标准预防、飞沫传播预防和接触传播预防措施。
日常生活中怎样预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加强体育锻炼,注意补充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以增强抵抗力.2、尽可能减少与禽类不必要的接触,尤其是与病、死禽的接触。
勤洗手,远离家禽的分泌物,接触过禽鸟或禽鸟粪便,要注意用消毒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
3、应尽量在正规的销售禽流感疫情场所购买经过检疫的禽类产品。
4、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1~2次开窗换气半小时。
吃禽肉要煮熟、煮透,食用预防措施鸡蛋时蛋壳应用流水清洗,应烹调加热充分,不吃生的或半生的鸡蛋。
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均衡的饮食,注意多摄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等增强免疫力的食物。
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引言禽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其病原体主要为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
自2013年首次发现以来,H7N9禽流感已经在我国多个省份出现,并且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员感染和死亡。
为了加强对禽流感的防控,提高公众的防护意识,特举办本次H7N9禽流感防控知识讲座。
本文将为您介绍禽流感的基本知识和防控措施,以期帮助您更好地预防和应对H7N9禽流感。
什么是禽流感?禽流感,也称禽类流感或鸟类流感,是一种由禽类传染给人类的病毒性疾病。
禽流感病原体属于A型流感病毒,目前主要有H5N1、H7N7和H7N9亚型等。
其中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是近年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一种禽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的症状与传播途径H7N9禽流感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咳嗽、喉咙痛、气促、乏力等。
部分患者可能还有胸痛、腹泻等症状。
传播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与感染禽类直接接触或接触感染禽类的环境,例如家禽市场、农场等;二是通过与已经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密切接触。
H7N9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个人预防措施1.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水彻底洗手,尤其是接触禽类或禽类环境后。
2.避免接触禽类:尽量避免接触禽类及其排泄物,不要亲自宰杀禽类。
3.食品安全:吃禽肉等食品时要确保熟透,避免生食。
4.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口鼻,避免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5.加强锻炼养生:增加身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体质。
公共场所防控措施1.加强卫生宣传:提高公众对禽流感的认知,加强宣传教育。
2.建立禽类监测系统:加强禽类的监测和检测工作,及时发现疫情。
3.加强家禽市场管理:整治违法经营、环境脏乱的家禽市场,减少传染风险。
4.做好禽类检疫工作:对进出口禽类进行检疫,防止病从口入。
5.增加卫生设施:加强公共场所的清洁工作,提供洗手设施、消毒液等。
H7N9禽流感的治疗与就医建议对于被H7N9禽流感病毒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治疗。
解读H7N9禽流感
问题1:什么是H7N9型禽流感?
解答:H7N9型禽流感是一种新型人感染禽流感,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人感染疫情,感染H7N9型禽流感早期均表现出发热等症状,至目前尚未证实该病毒具有人际传播的可能性。
禽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在禽类等动物之间流行,少数亚型可感染人。
根据对人的致病力,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和无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问题2:H7N9型禽流感是如何被命名的?
解答:H和N分别代表什么含义?H被称为红细胞凝聚苏,N被称为神经氨酸苷酶。
这两者都是糖蛋白,分布在病毒表面。
H有1-5个亚型,N有1-9个亚型。
构成流感病毒遗传基因的核糖核酸的突然变异,比人体脱氧核糖核酸要快100万倍。
由H和N的组合不同,病毒的毒性和传播速度也不相同。
问题3:H7N9型禽流感有哪些特点?
解答:H7N9型禽流感是全球首次发现人感染该病毒,其生物学特点、致病力、传播力,还没有依据进行分析判断。
问题4:这次禽流感的感染来源是什么?
解答:既往国际上所发现的人感染H7亚型流感病毒多来自于禽类。
但截至目前,国内所确诊的病例具体传播途径尚不清楚。
自1996年到2012年,人类感染H7型流感病毒(H7N2/H7N3/H7N7)在荷兰、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以及英国都有病例报告。
大多数感染与禽流感爆发相关。
这些感染主要引发结膜炎以及轻度以上呼吸道症状,仅在荷兰发生过一例死亡。
在此之前,中国从未有人感染过H7型流感病毒的报告。
问题5:H7N9禽流感病毒的传染性是否严重?
解答:目前对H7N9型禽流感亚型及其感染力、致病力等的研究资料十分有限,尚无法对该病毒的毒力做出准确判断,尚未证实该亚型具有人传人的可能性。
国内尚无针对性的疫苗。
2013年4月5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生产抗流感新药帕拉米韦氯化钠注射液,现有临床试验数据证明其对甲型和乙型流感有效。
问题6: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有哪些症状?
解答:目前确诊病例主要表现为典型的病毒性肺炎,起病急,病程早期均可出现高热(38℃以上),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
起病5-7天可出现呼吸困难,重症肺炎并进行性加重,部分病例可迅速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并死亡。
问题7: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能引起人类的感染吗?
解答:答案是否定的。
所有人类的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禽类流感,但不是所有的禽流感病毒都可以引起人类流感。
在禽流感病毒中,只有H5、H7、H9可以传染给人。
流感病毒有很严格的宿主特异性,禽流感病毒的基因组与人流感病毒实际为能在人际传播的禽流感即H1、H2和H3型的基因组有一些关键的差异,所以目前没有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
问题8:高致病性病毒的突变规律及危害如何?
解答:每隔10-40年就会出现一种高致病性病毒。
病毒平均每年有10次突然变异,30年就有300次,大概300次突然变异中,就有一次变成强毒型。
在过去100年间,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的病毒有三种,分别是:导致西班牙流感的H1N1型,导致亚洲流感(1957年)的H2N2型,以及导致香港流感(1968年)的H3N2型。
H5N1型是堪与它们相提并论的强毒型病毒,值得予以警惕。
问题9:H7N9禽流感当前,我们还能吃禽肉与猪肉吗?
解答:烹调充分的食物不会传染流感病毒。
因为流感病毒在通常的烹调温度下会失去活性,食物各部位均达70℃,滚烫而没有红色带血部分之后再食用。
经过正确加工与烹调的肉类是安全的,但不应食用患病及病死的禽类和畜肉,而食用生的以及未经充分烹调的带血肉类是高危行为,应该制止。
问题10:个人如何避免感染甲型H7N9流感病毒?
解答:虽然目前国内外尚无针对H7N9禽流感病毒的疫苗,但是我们面对流感病毒也不用过分恐慌。
只要通过不断学习,正确面对它,利用科学方法还是可以有效预防H7N9禽流感的。
1.开窗通风——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家里,都要注意加强室内空气流通,每天开窗1-2次,每次30分钟。
2.勤洗手——要勤洗手,无论是饭前便后,还是待人接物后。
特别是在接触禽、蛋等东西后,一定要用消毒液、洗手液,五指交叉,活水吸收。
采取“七步洗手法”。
3.掩面而嚏——无论是在公共场所,还是在家中密闭空间,当要打喷嚏、咳嗽时,要用纸巾或手帕掩住口鼻,以免通过飞沫传播病毒。
4.戴口罩——如果要外出,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戴上口罩还是有一定的预防病毒传染的作用的。
5.高温烹食——根据媒体宣传,H7N9禽流感对外界环境抵抗力不强,100℃的高温一分钟便可消灭。
因此,对煮食禽蛋类食品,一定要100℃的高温烹调数分钟后才能食用,不要吃半生不熟的鸡、鸭、鹅及鸡蛋等。
6.不接触禽类——如非必要,不要去花鸟园、养鸡场等有潜在禽类病毒传染元的地方,原理家禽的分泌物,更不要捕捉、喂食鸽子、野生鸟类等。
7.不去密闭场所——如非必要,不要去人员密集的密闭场所,如酒吧、夜店、电影院等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地方。
8.选购卫生食品——选购肉禽类食品,要到品质有保障的商店、超市购买有食品检验检疫机构检验合格的肉禽类产品,并坐到高温煮食。
9.早睡早起——不熬夜,坐到早睡早起,每晚11点前,务必入睡。
通过高质量的睡眠,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
10.加强锻炼——多运动,可以到户外空气流通的地方跑步、打羽毛球、打太极拳等轰动。
通过锻炼来提高自身免疫力。
11.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是富含维生素C的绿叶菜和水果,如苋菜、芹菜、西兰花、黄瓜、橙子、猕猴桃、小番茄等,通过摄取足够的营养来提高自身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