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复习1..
- 格式:ppt
- 大小:527.50 KB
- 文档页数:36
第 1 篇岳阳楼记[ 北宋 ] 范仲淹知识盘点一、易考实词梳理1.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 ________”,意思: ________(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 ________”,意思: ________2. 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 ________今义:今年的下一年(2)增其旧制.古义: ________今义:制度(3)属予作文以记之[F]..古义: ________今义:名词,文章★( 4)夜晚冥冥.古义: ________今义:跟“厚”相对(5)则有去国怀乡..①去:古义: ________ (1)今义:从所在地到其余地方,与“来”相对②国:古义: ________今义:国家(6)至若春和景.明(2)古义: ________今义:景色、光景(7)微斯人.古义: ________今义:渺小3. 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先: ____________.②后天下之乐而乐后: ____________.(2)动词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废[F]: __________.②或异二者之为.为: ____________(3)形容词作名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贤[F]: __________.4. 重点实词(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守: __________..(2)越明年越: ____________.(3)予观夫巴陵胜状胜状: __________..胜: ____________(4)横无际涯...(5)朝晖夕阴.(6)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7)先人之述备.矣(8)南极潇湘.(9)迁客骚人...(10)若夫淫雨霏霏....(11)连月不开.(12)浊浪排空..(13)日星隐曜.(14)山岳潜形.(15)樯倾楫摧....(16)夜晚冥冥....(17)忧谗畏讥..(18)沙鸥翔集.(19)锦鳞游泳..(20)岸芷汀兰..(21)郁郁青青..(22)长烟一空..(23)宠辱偕忘..(24)把酒临风..(25)予尝求古仁人之心....(26)居庙堂之高..(27)吾谁与归.二、一词多义全扫描予观夫巴陵胜状[F].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横: ____________ 际涯: __________ 晖: ____________ 大观: __________ 备: ____________ 极: ____________ 迁: ____________ 骚人: __________ 淫雨: __________ 霏霏: __________ 开: ____________ 排空: ________ 曜: ____________ 潜: ____________ 樯: ____________ 倾: ____________ 楫: ____________ 摧: ____________ 夜晚: _______冥冥: __________ 谗: ____________ 讥: ____________ 集: ____________ 锦鳞: __________ 鳞: ____________ 芷: ____________ 汀: ____________ 郁郁: __________ 一: ____________ 空: ____________ 宠: ____________ 偕: ____________ 把: ____________ 临: ____________ 求: ____________ 古仁人: ________ 庙堂: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__2.属3.行4.号5.或6.极7.临{8.求9.去10.胜11.异可远观而不能够够亵玩焉[F] (《爱莲说》).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引凄异(《三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忠之属也(《曹刿论战》).商旅不能够够[F].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将军向宠,性行.淑均(《出师表》)大道之行也[F](《大道之行也》).阴风怒号[F].故自号曰醉翁也[F](《醉翁亭记》).而或长烟一空[F].或异二者之为.或王命急宣[F](《三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南极潇湘.此乐何极.感极而悲者矣[F].初极狭[F](《桃花源记》).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北冥有鱼》)把酒临风.执策而临之(《马说》).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临溪而渔[F](《醉翁亭记》).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欲有求于我也[F](《邹忌讽齐王纳谏》).求二石兽于水中(《河中石兽》).安求其能千里也[F](《马说》).求而不得者也[F](《送东阳马生序》).则有去国怀乡.年与时驰,意与日去.(《诫子书》)予观夫巴陵胜.状弈者胜[F](《醉翁亭记》).得无异乎.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三、重点句子翻译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古文复习一——《岳阳楼记》一、一词多义1.以:(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
(2)卷石底以出:而。
(3)愿先生以天下苍生为念:把。
(4)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
(5)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
(6)属予作文以记之:用来、来。
(7)固以怪之矣(本来就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同“已”已经。
(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他比徐公美):认为。
(9)策之不以其道:按照。
2.夫:(1)予观夫巴陵胜状:那。
(2)嗟夫:表句尾感叹。
(3)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句首发语词,不译。
3.观:(1)予观夫巴陵胜状: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
4.极:(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至、到达。
(2)此乐何极:穷尽,尽头。
(3)感极而悲者矣:极点,表示程度深。
5.或:(1)或异二者之为:或许。
(2)而或长烟一空:有时。
(3)或以为死:有的人。
6.空:(1)浊浪排空:天空(2)长烟一空:消散7.通:(1)政通人和:顺利(2)北通巫峡:通向8.和:(1)政通人和:和乐(2)春和景明:和煦(3)久而乃和:暖和(4)言和而色夷:谦和、谦虚。
9.一:(1)一碧万顷:一片(2)长烟一空:全(3)在洞庭一湖:整个、全部。
10.则:(1)然则何时而乐耶:那么(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就。
11.开:(1)连月不开:天气放晴。
(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消散、散开。
(3)开备愚鲁而赐教:启发。
(4)开我东阁门:打开。
12.临:(1)执策而临之:面对。
(2)有亭翼然临于泉上:居高面下。
(3)临溪而渔:到。
(4)把酒临风:迎着。
13.去:(1)去国怀乡: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距离。
(3)去其糟粕:除掉、去掉。
14. 属:(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类。
(2)神情与苏黄不属:类似。
(3)属引凄异:连接。
(4)属予作文以记之:同“嘱”嘱托。
(5)壁门土吏谓从属车骑jì曰:下属。
15.会:(1)多会于此:集会、聚会。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岳阳楼记》,完成小题。
岳阳楼记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都都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52.下列选项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增其旧制./因地制.宜巴陵胜.状/引人入胜.B.北通.巫峡/通.情达理山岳潜.形/潜.滋暗长C.薄.暮冥冥/日薄.西山春和景.明/触景.生情D.心旷神怡./怡.然自乐宠辱偕.忘/白头偕.老353.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内容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翻译:过了两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理解:之所以重修并扩建岳阳楼,并在楼上雕刻唐代先贤和今人的诗赋,是为了纪念被贬官的膝子京在短时间内取得的政绩。
(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翻译: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恐怕会有所不同吧?理解:作者认为,迁客骚人目睹阴雨连绵时洞庭湖上萧然的景象,会心生忧愁哀伤;看到皎洁的月光普照洞庭湖面时,又会无比欣慰与欢喜。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ニ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质字子野。
少道厚淳约,力学问,师事杨亿,亿叹以为英妙。
伯父旦见其所为文,嗟赏之。
以荫补太常寺奉礼郎。
后献文召试,赐进士及第,被荐为馆阁校勘,改集贤校理,累迁尚书祠部员外郎。
丁父忧,与诸弟饭脱粟茹蔬。
终丧,通判苏州,州守黄宗旦少质,尝因争事,宗旦曰:“少年乃与丈人抗邪?”质日:“事有当争,职也。
”卒不为屈。
宗旦得盗铸钱者百余人,下狱治,退告质曰:“吾以术钩致得之。
”喜见于色。
质曰:“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仁者之政,固如是乎?”宗旦惭沮,为薄其罪。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丙)质家世富贵,兄弟习为骄侈,而质克己好善,自奉简素如寒士,不喜畜财,至不能自给。
初,旦为中书舍人,家贫与昆弟贷人息钱违期以所乘马偿之。
质阅书得故券,召子弟示之曰“此吾家素风,尔曹当毋忘也。
”范仲淹贬饶州,治朋党方急,质独载酒往饯。
或以诮质,质曰:“范公贤者,得为之党,幸矣。
”世以此益贤之。
(选自《宋史・列传・卷二十八》) 113.用“/”为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划分停顿(限断三处)。
家贫与昆弟贷人息钱违期以所乘马偿之。
114.下列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吾以术钩致得之.B.或异..二者之为或.以诮质C.先天下之忧而.忧以术钩人置之死而.又喜D.不以.物喜世以.此益贤之115.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尝因争事,宗旦日:“少年乃与丈人抗邪?”116.(甲)文中范仲淹感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那么,王质是否称得上是与范仲淹志同道合的人呢?请结合(乙)(丙)两文中王质的言与行阐述你的看法。
12.30《岳阳楼记》复习答案:1.B 2.C3.(1)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
(2)在家里就感到愧对他的家人,在外面就感到愧对他的朋友。
4.迁客骚人(或:被贬的政客和诗人)。
因为他们“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而触景生情。
5.杜甫―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周恩来―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6.C7. (1)他的(2)这8. B9. (1)何必要用严厉的刑罚呢?10. (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2)去奢省费,轻摇薄赋,选用廉吏(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11.(3分)(1)日光(2)景象(3)季节12.(1)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
(2)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
13.[甲]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答“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可得分)[乙]而乐亦无穷也(答“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也可得分) (每句2分)14.①[甲]是写水景,[乙]是写山景;②[甲]写了朝暮之景,[乙]既写了朝暮之景又写了四时之景;③[甲]写景突出其阔大壮观,[乙]写景突出其秀美多变。
15.⑴交错相通⑵有时16.⑴渔人进入桃源,发现桃源中人生活美满。
⑵写洞庭湖春天的景色,同时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17.⑴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渴望。
⑵作者宽大的胸襟和抱负。
1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19.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3分,重点落实“微、斯”等词和“与谁归”这一特殊句式。
)20.略(3分,扣住抓住了景物特征;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动静结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37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或.异二者之为/而或.长烟一空B.后天下之乐.而乐/似与游者相乐.C.或异二者之.为/古仁人之.心D.不以.物喜/能以.经寸之木375.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翻译成现代汉语。
37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情”贯穿全文,“迁客骚人”的情以物喜,以己悲。
“古仁人”的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通过这两种情的对比,赞美了古仁人的高尚品德。
B.作者在文中虽未谈及自己,但隐含着他与滕子京都不属于“不以物喜,不以已悲”一类的人。
C.范仲淹在友人重修岳阳楼之际,作此文借以表达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D.本文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句式骈散相谐,行文富于变化。
【答案】374.C375.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乐376.B【解析】【分析】374.考查对文言虚词的翻译。
解答时,要注意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A.或:近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有时;B.乐:快乐/逗乐,玩乐;C. 之:均是助词,的;D. 以:介词,因为/用,拿;故选C。
375.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得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小石潭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都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成语“鸡犬相闻”“三顾茅庐”“一鼓作气”分别出自《桃花源记》《出师表》《曹刿论战》。
D.《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而成。
【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中《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不属于唐宋八大家。
考点: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雨果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
B.《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湖心亭看雪》作者分别依次是北宋的欧阳修、范仲淹,明末清初的张岱。
他们各自都有内心的坚守,范仲淹坚守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欧阳修醉卧琅琊看淡宦海沉浮,坚守“与民同乐”,张岱坚守内心的纯净与坚贞,遗世独立,追求“天人合一”境界。
C.《范进中举》选自我国清代短篇讽刺小说集《儒林外史》,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作者吴敬梓。
文章以讽刺的笔法,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讽刺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至深。
此篇与施耐庵的《智取生辰纲》、罗贯中的《三顾茅庐》、曹雪芹的《刘姥姥进大观园》均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
D.“青鸟殷勤为探看”一句中的青鸟是信使的代称;风骚,本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的辞藻。
【答案】C【解析】【详解】《儒林外史》是长篇讽刺小说,不是短篇。
故选C。
二、对比阅读请你参与“亭亭皆有情·探寻亭文化”阅读活动,完成下面小题。
(甲)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常出现考点优选【一】篇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常出现考点1【常识】作者: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文学家,此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主旨】本文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和生活态度。
【核心内容】本文通过描绘洞庭湖雄伟壮阔的景象,描写“迁客骚人”登楼时的两种不同“览物之情”,并由此过渡到议论,从而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及旷达胸襟。
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
(记叙)第二段:(写景)描写岳阳楼周围雄伟景色,引出迁客骚人各不相同的“览物之情”。
引出下文。
第三段:(写景、抒情)写“迁客骚人”“以己悲”的心情”。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物喜”的心情。
第五段(抒情、议论)抒发作者阔大胸怀和**抱负。
揭示全文中心。
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常出现考点优选【一】篇扩展阅读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常出现考点优选【一】篇(扩展1)——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考点范文1份中考语文文言文《岳阳楼记》考点1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篇目考点:《岳阳楼记》一、作者简介:本文作者(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朝,(***)(军事家)(文学家)家,死后谥(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浩浩汤汤(shāng)霏霏(fēi)樯倾楫摧(qiáng,jí)朝晖夕阴(huī)骚人(sāo)冥冥(míng)隐曜(yào)岸芷汀兰(zhǐ,tīng)宠辱偕忘(xié)谪守(zhé)*雨(yín)属于作文(zhǔ)三、解释:1.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2.越明年(越:及、到)3.百废具兴(具:通“俱”,全,皆)4.乃重修岳阳楼(乃:于是,就)5.增其旧制(增:扩大;制:规模)6.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7.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8.横无际涯(横:广远;(际涯:边)9.朝晖夕阴(晖:日光)10.岳阳楼之大观(观:景象)11.前人之述备矣(备:详尽)12.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岳阳楼记中考复习要点
1.内容梗概:
岳阳楼记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以描写岳阳楼的美景为主,描绘了“天下形胜”的岳阳楼和洞庭湖的壮丽景色。
第二部分通过历史典
故的叙述,回忆了岳阳楼的历史变迁,展现了岳阳楼自古以来的风采和文
化底蕴。
2.描述岳阳楼的美景:
范仲淹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包括楼台、湖面和周
边的山峦等。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比喻,让读者仿佛置身于岳阳楼的
美景之中。
3.描述岳阳楼的历史典故:
范仲淹通过描写岳阳楼的历史典故,包括吴起放鞭炮、屈原投湖和曾
国藩保卫岳阳楼的情节,来表达岳阳楼的重要性和历史沧桑感。
这些典故
展示了岳阳楼在历史长河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4.反思人生哲理: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也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考和哲理。
他通过对曾国
藩的赞美和自己身世的反思,强调了一个人只有理想和追求,才能在生命
中留下真正的价值。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和追求卓越的精神。
他希
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追求,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价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岳阳楼记范仲淹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②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③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⑤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⑥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36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属.予作文以记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B.则有去.国怀乡/游人去.而禽鸟乐也C.予观.夫巴陵胜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D.至若春和景.明/四时之景.不同36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然则何时而.乐耶/而.不知人之乐B.则.有心旷神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C.不以.物喜/醒能述以.文者D.多会于.此/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6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寥寥几笔就描绘出洞庭湖壮阔缥缈的景象。
B.“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表达了作者对滕子京虽遭贬谪却做出了显著政绩的充分肯定。
C.“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句,表明古仁人非常豁达,已无悲喜之情,心中唯有天下。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一(含答案)阅读《岳阳楼记》,完成下面小题。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乙)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丙)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阳楼记》)327.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连月不开.日出而林霏开.B.得.无异乎穷乏者得.我与C.属予作文以.记之虚位以.待D.前人之述备.矣德才兼备.328.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翻译:我看那巴陵郡的盛大景象,全在洞庭湖上。
理解:一个“观”更能表现出画面的聚焦感,把镜头集中于“洞庭一湖”,也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精粹的一点。
B.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翻译: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万里碧绿。
理解:句式长短交错,于整齐中见变化,展现出一幅晴明亮丽的背景,衬托迁客骚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情。
《岳阳楼记》1【目标一】记住文中的文言常识。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注意停顿,读完下列材料,记住把重点画下来。
)一、文学常识1、“记”是古代一种无固定模式的文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
在写法上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寓情于事、景、物之中;一类是由事、景、物之中自然生发出情理,而常以“卒章显志”的方式表现出来。
本文是属于第二类。
2、作者,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二、给下列划线字注音(1)谪守( zhé) (2)属(zhǔ)予作文 (3)浩浩汤汤(shāng) (4)阴风怒号(háo)(5)宠辱偕忘(xié) (6)日星隐耀(yào) (7)樯倾楫摧(qiáng) (8)淫雨霏霏(fēi)(9)薄(bó)暮冥冥 (10)岸芷(zhǐ)汀(tīng )兰(一)通假字:1. 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咐,嘱托。
)(二)词类活用:1.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名词作动词,“做……太守”。
)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前”。
“后”:形容词作状语,“在……之后”。
)特殊句式:1. 衔远山,吞长江……(省略句)2.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状语后置)3.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状语后置)4. 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定语后置)5. 吾谁与归?(宾语前置)成语:1. 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2. 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3. 政通人和——政事顺畅,人民和乐。
形容国泰民安。
一词多义(1)赋: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一种文体)B.岁赋其二(征收,敛取)(《捕蛇者说》)C.赋敛之毒(赋税)(《捕蛇者说》)(2)观:A.予观夫巴陵胜状(观看)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景象)C.观其耸构巍峨(观看)(《黄鹤楼》) D.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考察)(3)归:A.吾谁与归(归依) B.云归而岩穴暝(归拢)(《醉翁亭记》) C.其将归见其亲(回家)(《送东阳马生序》)(4)会:A.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聚会) B.会宾客大宴(适逢)(《口技》)C.会天大雨(适逢)(《陈涉世家》)(5)极:A.南极潇湘(到) B.此乐何极(穷尽) C.感极而悲者矣(极点)(6)则;A.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就是) B.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送东阳马生序》) C.入则无法家拂士,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鱼我所欲也》)(表假设,如果)古今异义(1)去国.怀乡(古义:国都;今义:国家)(2)春和景.明(古义:日光;今义:风景,景物,尊敬等)(3)越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次于今年)(4)微.斯人(古义:非,如果没有;今义:细小,衰落等)(5)属予作文..以记之(古义:写;今义:语文课上写文章的练习)用原文填空。
[下语文文言文人教版]人教版下课内文言文复习要点《岳阳楼记》(1)《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所作的一篇游记佳作。
它以写景为主,以抒情为辅,具有非常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下面,我们将从文言文的角度分析《岳阳楼记》,复习该篇文言文的要点。
一、文学背景《岳阳楼记》是唐代最早的一篇游记佳作,是范仲淹在岳阳楼游览时所作。
文章充满了文学气息,是一篇结构严谨、文学价值极高的文言文佳作。
二、写景《岳阳楼记》围绕岳阳楼这一景物展开,紧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典故等方面展开了叙述。
1. 对岳阳楼的描述“登高山而望远,\n赏枫林而游历。
”“楼兰何处?春草绿丝烟。
\n 罗带同心,无缝至衽前。
”《岳阳楼记》以深情的笔调描绘了岳阳楼的景色,使人感到兴致勃勃。
范仲淹善于运用对比手法,将岳阳楼美景和历史典故融合在一起,显现出一种独特的美学风貌。
2. 对岳阳楼历史典故的叙述“死生契阔,与离休。
所以襟怀坦泰,抱定鼎铛,临不惧,启人间之心,发明天壤之机。
”《岳阳楼记》中描写了岳阳楼的历史典故,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岳阳楼的历史底蕴和文化积淀。
三、抒情《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有关岳阳楼的游记,也是一篇有关范仲淹情感的抒发。
1. 对岳阳楼的爱慕之情“山回路转不见君,\n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句诗表现了范仲淹对岳阳楼的热爱之情,他的诗句为岳阳楼增添了许多文学色彩。
2. 对人生的感悟“齐鲁之士,\n闻之色变;\n天下之士,\n皆慕津阳。
”范仲淹在游览岳阳楼的过程中,思考人生的意义,这一场景情趣盎然,意趣横生。
四、结构《岳阳楼记》结构严谨,分为动植、历史、文化三个部分,个个部分之间自然衔接,构成一篇完整、具有逻辑性的文言文佳作。
五、语言特点范仲淹的文言文具有精练、雄奇、透彻、典雅、质朴等语言特点。
他的文言文语言简练,含义深远,句式丰富,表达了作者对Mountain各种游戏}事物的原始感悟。
以上就是《岳阳楼记》的重点内容。
无论是文学价值还是历史价值,它都值得我们深入阅读和研究。
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文专题复习第一部分:文言文阅读篇目一:《岳阳楼记》1.通假字(1)百废具兴“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2)属予作文以记之“________”同“________”,意思是:2.古今异义(1)越.明年古义:________ 今义:越过(阻碍);跳过(2)增其旧制.古义:________ 今义:制造;制度(3)横.无际涯古义:________ 今义:跟地面平行的(跟“竖、直”相对)(4)去国.怀乡古义:________ 今义:国家(5)至若春和景.明古义:________ 今义:景色(6)沙鸥翔集.古义:今义:集合;聚集(7)宠.辱偕忘古义:今义:宠爱;偏爱(8)微.斯人古义:今义:细小;轻微3.词类活用(1)形容词用作名词①百废.具兴原意为:无用的,在句中的意思为:②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原意为:贤明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2)名词用作动词忧谗.畏讥原意为:谗言,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_________(3)名词用作状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前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后”原意为:时间或次序在后的,在句中的意思为:___________4.一词多义(1)通:②③⑨⑩⑦①政通.人和__________;②然则北通.巫峡________ ;③才通.人(《桃花源记》)__________;④阡陌交通.(《桃花源记》)__________;⑤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⑥中通.外直(《爱莲说》);⑦通.计一舟(《核舟记》)。
(2)和:①政通人和.________;②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③久而乃和.__________。
(3)观:①予观.夫巴陵胜状____________;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___________;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___________;④无从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