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个案工作
- 格式:ppt
- 大小:280.50 KB
- 文档页数:44
社会工作——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有效的个案工作包括哪些基本要素?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有什么本质特征?要了解个案工作的本质,就需要回答这些个案工作的基本问题。
在社会工作的发展历史过程中,许多个案工作的专家和学者对此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希望能够揭示出个案工作的本质特征。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虽然很多人从事过个案工作,但要简洁明了地把它概括出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为了更好地理解个案工作,我们首先从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入手,看看个案工作包括哪些基本要素,从中整理出个案工作的基本内涵。
(一)个案工作的要素不同的个案工作专家和学者对个案工作的基本要素和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其中有一些受到普遍的认同。
(1)最早对个案工作进行清晰界定的是美国社会工作专家玛丽·里士满,她在1922年出版的《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概括:“个案工作包括一连串的工作过程,它以个人为着手点,通过对个人及其所处的环境作有效的调整,以促进其人格的成长。
”(2)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在1965 年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中对个案工作进行了总结,提出:“个案工作所注重的不是社会问题本身,而是‘个案’,尤其注重为社会问题所困扰或无法与社会环境或社会关系圆满适应的个体或家庭。
个案工作的目的是在于帮助人与人或人与环境的适应遭遇困难的个人及家庭,恢复、加强或改造其社会功能。
”(3)我国台湾社会工作学者廖荣利在其于1973 年出版的《社会个案工作》一书中,把个案工作概括为:“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者以待助的个人或其家庭为入手的一种助人方法,其目的在于协助个人或其家庭处理困难和问题,预防原有的困难和问题的再发生以及协助个人及其家庭的潜能的发展,以促进个人、家庭、团体和社会的福利。
”(4)《中国社会工作百科全书》把个案工作界定为:“社会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是以个别化方法,对感受困难、生活失调的个人或家庭(服务对象)提供物质帮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务以解决他们的问题,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
第八章个案工作之家庭介入模式家庭介入模式是指在个案工作中,对于有家庭成员相关问题的个案,社工利用家庭介入模式进行干预和辅导。
家庭介入模式是社工在家庭中进行工作的基本模式之一,是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为本位,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沟通,促进家庭问题的解决和家庭的发展。
个案工作中的家庭介入模式,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第一步,建立联络与合作关系。
社工需要与家庭成员建立起信任和合作的关系。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了解家庭的情况和问题,并与家庭成员达成共识,明确干预的目标和方向。
第二步,收集家庭情况和问题信息。
社工通过多种方式收集家庭的背景信息、家庭成员的相关情况、家庭的问题和需求等方面的信息。
可以通过面谈、观察、家访等方式进行信息收集。
第三步,问题诊断和目标制定。
社工根据家庭情况和问题信息,分析家庭的问题原因和影响,并与家庭成员一起制定干预的目标。
目标需要具体、可量化和可操作。
第四步,设计干预策略和计划。
社工根据家庭的问题和目标,设计相应的干预策略和计划。
干预策略可以包括提供情绪支持、教育和训练、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冲突解决、资源的引导和支持等。
第五步,执行干预计划。
社工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执行干预计划,并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进。
在执行干预计划的过程中,需要与家庭成员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互动,提供支持和指导。
第六步,评估与总结。
在干预过程中,社工需要不断评估和总结干预的效果和成效。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反馈和观察现象,评估干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家庭介入模式在个案工作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干预,更能全面了解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互动。
通过与家庭成员的互动和沟通,可以更好地了解家庭成员的意见和需求,从而更准确地制定干预目标和策略。
第二,家庭介入模式能够帮助家庭解决问题和发展。
通过干预家庭关系和互动,可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理解和支持,改善家庭氛围,帮助家庭解决问题和困扰,并促进家庭的发展和成长。
个案工作的原则个案工作的定义和背景个案工作是指以个人为单位,对其问题和需求进行评估、干预和支持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
个案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帮助个人解决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自主能力。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个案工作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社会福利、心理咨询、医疗服务等。
个案工作的原则个案工作的实施需要遵循一些原则,以确保工作的效果和职业道德的遵守。
以下是个案工作的主要原则:1. 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个案工作的第一原则是尊重和保护个人的权利和尊严。
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应尊重个人的自主权,不干涉其意愿和选择,同时保护其隐私和个人信息的机密性。
2. 客观和细致的评估个案工作的评估是工作的基础,需要客观和细致地了解个体的问题和需求。
社会工作者应采用各种评估工具和方法,收集个体的信息和背景,全面了解其情况和需要。
3. 个体化的干预个案工作的干预应该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进行个体化的设计。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个体合作,制定个体的目标和计划,并提供适合其情况的支持和服务。
4. 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个案工作的成功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社会工作者应与个体建立信任和尊重的关系,保持专业和客观的态度,同时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
5. 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干预策略个案工作需要采用多元化和综合化的干预策略。
社会工作者应根据个体的具体情况,结合不同的理论和方法,制定适合个体的干预计划,提供多样化的支持和服务。
6. 持续的评估和调整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持续的评估和调整。
社会工作者应定期对个体的情况和干预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对干预计划进行调整和改进。
个案工作的实践步骤个案工作的实践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 建立工作关系建立工作关系是个案工作的第一步。
社会工作者需要与个体建立互信和尊重的关系,了解其问题和需求,并与其协商确定工作目标和计划。
2. 进行评估评估是个案工作的核心环节。
社会工作者需要收集个体的信息和背景,了解其问题的原因和程度,评估其需求和资源,为后续的干预提供基础。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第八章社会工作方法8.1复习笔记随着社会工作实务及理论研究的不断发展,在社会工作领域里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与社会工作研究。
本章将依次对这些方法作扼要的介绍。
一、个案工作1.个案工作的概念及发展(1)个案工作定义个案工作是一种工作方法,这种方法以科学知识和专业技巧为基础,通过一对一的专业关系,帮助案主处理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从而增进案主的社会福利。
(2)个案工作的发展①萌芽时期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个案工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l8世纪末19世纪初在欧美普遍建立的慈善组织会社。
该会社受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把个人贫穷的原因归结于个人道德的沦丧或不肯努力,但从人道主义出发,社会又有责任去帮助这些个人。
因而,慈善组织会社聘用“友善访问员”走访这些贫穷家庭,查证它们有无受助的必要,并通过道德说教及其他方式给予协助。
这个时期可以视为个案工作的萌芽时期,其特点在于重视个人的道德。
②第二个发展阶段慈善组织会社后期至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个案工作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
当时的社会工作者认识到,案主问题的原因并不在于个人而在于社会。
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不仅重视问题的个人方面的原因,而且更加重视问题的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③第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末至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时期是个案工作发展的第三个阶段。
当时案主的问题多属于心理或精神的方面,单靠改善社会环境并不能完全奏效。
加之,当时精神病学及心理分析学的蓬勃发展给个案工作以强烈的影响,因而,社会工作者开始运用心理分析的方法来帮助案主解决问题。
这一时期的特点在于,重视个人的心理因素胜于社会环境,甚至形成了社会工作中的“精神医学的洪流”。
④第四个发展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个案工作进入了第四个发展阶段。
社会工作所面对的案主的问题呈多样性景象,其中有心理方面的,也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同时亦有心理方面和社会环境方面综合而成的。
第八章个案调查法个案调查法是指采用各种方法,搜集有效、完整的资料,对单一对象进行深入细致研究的方法。
个案调查法不仅仅只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门复杂的认知课程,是帮助个人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
通常个案调查法是在对象总体中选择特定的人、事、物所进行的深入描述和分析,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机构、一个社会团体等。
第一节什么是个案调查法一、个案调查法的涵义个案调查法是针对单一个体在某种情境下的特殊事件,广泛系统地收集有关资料,从而进行系统的分析、解释、推理的过程。
狭义的个案调查法是指对单一特定的人、事、物所做的描述、分析及报告的方法。
广义的个案调查法则可界定为:采用各种方法,收集与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对单一个体或一个单位团体作深入细致研究的过程。
个案调查法的意义体现在:(一)教育、教学研究历来重视个体的发展和个别差异,通过个案调查可以详细地描述个体特征,有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以个案的具体实例来解释、说明某种抽象的理论和观点,为进一步证实理论或假设提供依据。
(三)验证某种治疗方案或辅导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解决某类问题提供操作性的策略与步骤。
(四)在可能的情况下,试图将个案的研究结论适度地推广到更大的同类群体中去,发现或描述个体或事件的总趋势。
(五)个案调查信息的累积有助于对事物总体的归纳,可以为以后的研究分析、理论概括做好准备。
二、个案调查法的特征个案调查常被看成是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质化的研究,与实证主义的、验证性的、量化的研究相对应。
事实上个案调查不是以质化与量化研究来划分的,而是以研究对象的单一性来界定的。
个案调查是所有研究方法中最生动、最有趣的,在学校教育教学、心理咨询、行为矫正等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
个案调查法的特征如下:(一)研究对象的单一性与典型性个案调查法,顾名思义,研究的对象通常是单一个体或单一群体,即使研究中有多个被试,通常也把他们作为一个单位或某个问题看待。
作为个案调查对象的个体,应该具有与众不同的典型特征,如天才儿童、弱智儿童、辍学儿童、问题儿童、残障儿童等。
第八章 家庭介入模式8.1 复习笔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归纳】一、家庭结构治疗模式1.理论背景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由米纽秦创立的。
米纽秦的主要理论观点如下:(1)以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
理论背景家庭系统基本概念与假设 家庭结构家庭结构治疗模式 病态的家庭结构方法与技巧 理论特点理论背景 基本假设与概念家庭重塑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 方法与技巧 工作者的角色 工作者的目标 理论特点理论背景叙事治疗中的关注点叙事家庭治疗模式 问题外化 寻找独特的结果叙事治疗的方法 重写生命故事 与失败对话成员重组 家庭介入模式(2)相信个人的问题是家庭交往过程中的问题反映。
(3)家庭功能发挥不良是因为家庭的结构不合理,通过改变家庭的结构与组织,可以使家庭的功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4)不把个人行为问题作为治疗的焦点,而把改变家人的交往方式作为治疗的手段与中心。
(5)治疗不采用直接的、单对单的谈话方式,而是多元化、多层次地介入到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
(6)注重此时此地的现实情况,而不注重对家庭历史的回顾与家庭问题成因的追溯。
2.基本概念与假设(1)家庭系统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
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
很难分辨出谁是因、谁是果,所以必须用“循环因果”的观念才能正确认识。
结构家庭治疗通常不会寻求其潜藏的原因,而是直接试图打断循环性的互动模式。
(2)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可以说是固定化了的交往关系。
治疗者工作的重心不是倾听交往内容,而是注意交往的过程,从中可以透视家庭的结构形态。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来具体把握家庭结构。
①次系统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还可划分成较小的系统,称为次系统。
通常家庭系统由多个次系统组织而成,一个次系统包括两位或两位以上家庭成员。
家庭成员在不同的次系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结构家庭治疗法中,次系统有适当的任务与功能。
当一个次系统的家庭成员占据或侵犯一个其不属于的次系统时,表明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
《个案工作》课程笔记第一章:个案工作导论一、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1. 定义: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基本方法,指社会工作者通过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全面了解案主的生活背景、问题需求,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协助案主解决问题、发挥潜能、改善生活质量的过程。
2. 特点:针对性、个性化、全程服务、综合干预。
- 针对性:个案工作针对案主的个体需求,制定具体的服务计划。
- 个性化:个案工作充分尊重案主的个性,提供符合其特点的服务。
- 全程服务:个案工作从接案到结案,为案主提供持续的服务。
- 综合干预:个案工作整合案主个人、家庭、社区等多方面的资源,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二、个案工作目标1. 协助案主解决问题,提高自身能力。
- 通过专业服务,帮助案主识别问题的根源,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 引导案主发挥自身潜能,增强自我价值和自尊。
2. 促进案主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
- 协助案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社会环境。
- 提高案主的社会功能,增强其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
3. 提供全面、持续的服务,确保案主得到有效支持。
- 根据案主的需求,提供多元化的服务。
- 跟进案主的情况,调整服务计划,确保服务的连续性。
三、个案工作应用领域1. 心理健康:为有心理困扰的个人提供咨询与治疗。
- 通过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手段,帮助案主缓解心理压力,改善心理状况。
2. 家庭服务:解决家庭矛盾、改善家庭关系。
- 提供家庭辅导、亲子关系沟通等服务,促进家庭和谐。
3. 学校社会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和心理问题。
- 开展学生个案辅导,协助解决学习困难、人际关系等问题。
4. 医务社会工作:为患者提供心理、社会支持,协助康复。
- 为患者提供心理辅导、康复训练等服务,提高生活质量。
5. 矫治社会工作:帮助犯罪者改正错误,回归社会。
- 对犯罪者进行个案辅导,协助其认识到错误,重建社会关系。
6. 职业规划:协助个人求职、职业发展和生涯规划。
- 提供职业咨询、职业培训等服务,帮助案主实现职业目标。
【整理】《个案工作》知识点一、名词解释:1、个案工作: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工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和感情方面的支持和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查默斯:最早对个案工作作出贡献的英国牧师,贡献有①做了大量访谈工作②注重对案主精神品德的培养和行为的改造,而不是单纯的物质救济③尽可能的动用案主的天然资源④提出了程序指引救济理论⑤注重对友好访问员的挑选和训练。
3、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工专业或社工基于社会公正、公平、平等、和谐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4、家庭结构:是家庭成员互动的组织模式,实在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也表现在家庭成员的交往过程中。
5、移情:案主不把工作者看做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专业人士而是当做早年情感生活经验中的某特定人看待。
6、反移情:工作者对案主产生一种非现实的感情、态度与反应。
7、家庭系统: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
在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由它特定的角色与功能,彼此依赖互相影响。
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
8、萨提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首席治疗大师,在家庭治疗方面的理念和方法,备受专业人士的尊崇与重视,动态的解释人与人在与家庭及社会的互动中所产生的种种问题,对现代人的生活具有非常明确的指导价值。
9、家庭重塑:是一种干预方法,帮助人们重新整合进入在原生家庭的历史和心理矩阵中属于自己的位置,让我们重新看待我们的父母和自己。
10、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理论基础的假设、对心理失调机制的理解、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具体的治疗技巧。
11、个案工作者的自我觉察:个案工作者在个案过程中,对自己的价值观、需要与动机、感受与状态、能力职责以及文化差异的清楚认识过程及能力。
12、职业枯竭:是由于工作性质及其要求引发的一种心里枯竭,主要表现为个案工作者在高工作压力状态下,体验到一种身心疲惫的感觉,从而出现对工作价值和自我价值评价降低的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