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北蓄滞洪区洪水模型及局部冲刷特性的研究_李大鸣
- 格式:pdf
- 大小:829.85 KB
- 文档页数:7
第11期(总第462期)吉林水利2020年11月[文章编号]1009-2846(2020)11-0055-05输电线路工程影响下白洋淀蓄滞洪区洪水模拟丘海珊(中国电建集团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摘要]白洋淀蓄滞洪区在大清河流域防洪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调节洪水任务。
拟建的输电线路工程穿越白洋淀蓄滞洪区。
为了评估该工程建设是否对白洋淀蓄滞洪区构成影响,通过构建白洋淀蓄滞洪区二维数值模拟模型,分析在50年一遇、100年一遇防洪标准下,该工程前后蓄滞洪区洪水过程变化情况。
结果显示,拟建输电线路工程对白洋淀的滞洪过程、河道行洪及河势均不会产生影响。
相关结论将支持该工程建设。
[关键词]输电线路;白洋淀;蓄滞洪区;洪水模拟;防洪评价[中图分类号]TV122随着经济发展,社会用电负荷需求逐步抬升,部分区域原有供电线路难以满足电量输送需求,需新建输变电工程填补电力缺口。
某拟建的输变电工程起自新建保东500kV变电站,终止于保沧500kV变电站,线路总长度63km。
沿线经过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跨越瀑河、漕河、新唐河、孝义河、潴龙河、小白河等河流,并经过大清河流域的白洋淀蓄滞洪区。
塔基N71-N102分布在白洋淀滞洪区内,滞洪区内线路长度约12km,档距231一501m。
该项工程建设将会对白洋淀蓄滞洪区的洪水产生一定的影响,考虑分洪洪水及滞蓄洪水在区域上流动的复杂性,采用数值模型方法,对白洋淀滞蓄洪水的流势、流态以及输电线路工程影响进行数值实验研究。
1白洋淀蓄滞洪区白洋淀是大清河系中游缓洪、滞沥和综合利用的大型平原洼淀,以上流域面积31205km2。
白洋淀承接南支潴龙河、唐河、府河、漕河、瀑河、萍河、孝义河及北支白沟引河洪沥水,经滞蓄调节后由枣林庄枢纽控制下泄。
白洋淀四周均有堤防环绕,分别为千里堤、新安北堤、障水埝和四门堤、淀南新堤,堤防总长202.6km,淀内总面积366km2,滞[文献标识码]B洪水位9.0m时(大沽高程10.5m),相应蓄水量10.7亿m3。
北方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预测模型
马新双;卢胜勇;李明良;任印国
【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年(卷),期】2011(009)004
【摘要】针对北方地区地下水动态特征,选定河北省大清河地下水系统的大沙河—磁河冲洪积扇孔隙地下水系统小区作为研究区.研究区地下水动态主要受降水影响,
年内变化较大,根据这一特点,利用神经网络等工具建立了研究区浅层地下水分月地
下水预测模型.模型采用1991年-2000年数据进行参数率定,采用2001年-2005
年数据对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该模型的建立,解决了北方地下水预测中预测精度差、模型不稳定的难题,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其他类似地区地下水动态预测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页数】4页(P134-136,155)
【作者】马新双;卢胜勇;李明良;任印国
【作者单位】河北省保定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河北保定 071000;河北省水文水资源
勘测局,石家庄 05003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 050031;河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石家庄 05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41.2
【相关文献】
1.单县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地下水位动态预测模型研究 [J], 郭仁华;霍东亚;陈印光
2.保定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现状及治理对策探析 [J], 张亚芳;车云竹
3.天山北麓东段小河流域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评价 [J], 王涛;徐明
4.邯郸市平原区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划分及治理对策 [J], 吴旭;赵伟;李杰
5.淄博市浅层地下水超采区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J], 燕双建;王盼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19”洪水在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中的运用分析及晓光【摘要】通过分析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7·19”(2016年7月19日)暴雨洪水上游来水量、蓄滞洪水量,说明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运用在防御“7·19”暴雨洪水中发挥了滞蓄洪水的重要作用.【期刊名称】《水科学与工程技术》【年(卷),期】2017(000)004【总页数】3页(P45-47)【关键词】大陆泽;宁晋泊;“7·19”洪水;蓄滞洪区【作者】及晓光【作者单位】河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天津3002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大陆泽及宁晋泊原均为天然洼地,海河流域1963年特大洪水后,1966~1968年根治海河工程在滏阳新河入口向上游延伸修建了东围堤(老漳河左堤)和北围堤(洨河左堤),两洼正式成为蓄滞洪区。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是海河流域第一大滞洪区,全国第三大滞洪区,是海河流域的关键防洪工程,对保护下游黑龙港地区、天津市、华北油田、京九铁路等重要设施至关重要,在流域防洪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位于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一级支流滏阳河系中游,河北省邢台市东北部,京广铁路以东。
大陆泽和宁晋泊以邢(台)南(宫)公路(S324省道)为界,以南为大陆泽,以北为宁晋泊。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面积2041km2,其中大陆泽面积581km2,容积8.62亿m3;宁晋泊面积1460km2,容积26.90亿m3。
大陆泽和宁晋泊蓄滞洪区滞蓄上游多条河流的洪沥水。
洺河、南澧河(沙河)、顺水河(七里河)、牛尾河、马河(李阳河、小马河、白马河)及留垒河等汇入大陆泽,集水面积1.0158万km2,洪水汇集后由北澧河(北澧新河)承泄入宁晋泊;滏阳河、北澧河(北澧新河)、泜河、午河(泲河)、北沙河(槐河)、洨河等流入宁晋泊,艾辛庄以上集水面积1.4877万km2。
大陆泽及宁晋泊蓄滞洪区涉及邢台市的柏乡县、隆尧县、任县、南和县、宁晋县、巨鹿县、广宗县和平乡县等8个县,以及大曹庄管理区,涉及乡(镇)48个,其中大陆泽15个,宁晋泊40个,858个村。
滨海平原区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陈力鸿;刘宏伟;蔡钊
【期刊名称】《水电能源科学》
【年(卷),期】2024(42)1
【摘要】平原河网区受城市区域空间交错、河湖蓄滞洪区联通、水利工程密布等因素的影响,瞬时单位线、经验公式等传统方法推及可能最大洪水(PMF)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为弥补传统方法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适用性问题,尝试使用水动力洪水演进模型法,并综合考虑水库溃坝、可能最大降雨(PMP)、海洋风暴潮等不同叠加因素的影响,选取典型区域(江苏省连云港市西陬山地区某厂址附近区域)研究多种组合条件下平原河网区域的洪水演进过程,及在特定区域内产生的可能最大洪水,以期为平原河网地区可能最大洪水位的推求及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总页数】4页(P18-21)
【作者】陈力鸿;刘宏伟;蔡钊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22.5;P333.2
【相关文献】
1.丰满流域可能最大暴雨与可能最大洪水分析研究
2.基于SWAT模型的高寒区可能最大洪水计算方法研究
3.滨海平原城市雨洪水利用与调控分析计算
4.黄河源区可能最大洪水研究
5.变化环境下可能最大洪水计算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桃林口水库下游山区洪水演进模拟和洪灾损失评估李大鸣;陈硕;顾利军;高正廉;高金燕【期刊名称】《长江科学院院报》【年(卷),期】2018(035)006【摘要】以二维非恒定流控制方程为理论基础,采用有限体积法,建立了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将改进的水量平衡模式应用于山区洪水演进计算,以解决单元虚假流动的问题;同时在考虑山区地形对洪水演进的影响条件下,以桃林口水库泄洪过程作为模型边界条件,对下游山区的淹没范围、淹没水深和流场进行了模拟;并结合青龙河两岸洪痕点实测值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最后以洪水演进为基础,对洪灾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进行了估算.该研究成果可为评价区域防洪影响提供必要的研究思路和方法.【总页数】7页(P36-41,66)【作者】李大鸣;陈硕;顾利军;高正廉;高金燕【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河北秦皇岛 066000;河北省桃林口水库管理局,河北秦皇岛 066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12【相关文献】1.黄河下游滩区洪灾损失评估及预测方法研究 [J], 李奔;李涛;翟戌亮2.基于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的洪灾生命损失计算方法研究 [J], 李大鸣;范玉;赵明雨;李杨杨;王笑3.河南省黄河中下游地区洪灾损失评估与预测 [J], 李谢辉;韩荟芬4.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及堤防溃决损失评估方法 [J], 蒋水华;黄中发;黄劲松;张颖;江先河5.蓄滞洪区洪水演进过程数值模拟及洪灾损失分析 [J], 肖玉红;李大鸣;白玲;班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感潮河段丁坝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
张新周;窦希萍;王向明;王惠民;赵晓冬;徐雪松
【期刊名称】《水科学进展》
【年(卷),期】2012(23)2
【摘要】针对局部冲刷和一般冲刷的不同,建立了考虑垂向水流作用的局部冲刷三维紊流泥沙数学模型,并对往复流和单向流作用下的丁坝局部冲刷进行了验证计算和数值模拟。
结果表明,往复流作用下丁坝局部冲刷在冲刷过程和冲淤形态上与单向流有明显不同,若采用单向流作用下的局部冲刷模型试验结果来指导往复流作用下丁坝头防护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是不利的。
【总页数】7页(P222-228)
【关键词】往复流;单向流;局部冲刷;数值模拟
【作者】张新周;窦希萍;王向明;王惠民;赵晓冬;徐雪松
【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港口航道泥沙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河海大学环境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7.5
【相关文献】
1.丁坝绕流及局部冲刷坑二维数值模拟 [J], 潘军峰;冯民权;郑邦民;闵涛
2.天然河道丁坝群局部冲刷三维数值模拟 [J], 戚蓝; 曾庆达; 吉顺文
3.双丁坝间流场及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杨旭亮;戚蓝;曾庆达;肖厅厅
4.阶梯形丁坝局部冲刷特性数值模拟 [J], 李国际;钟亮;姜彤;姜利
5.丁坝流场及局部冲刷的数值模拟研究 [J], 杨兰;宁健;白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堤防漫顶溃决物理模型试验研究进展
王忠祥;张大伟
【期刊名称】《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中英文)》
【年(卷),期】2024(22)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堤防保护区内人口及资产密度不断提高,一旦遭遇极端降雨事件引发堤防溃决,会对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威胁,因此开展堤防溃决机理和溃堤水流特性的研究对水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堤防漫顶溃决物理模型试验是研究堤防溃决机理与溃堤水流特性的重要手段,有必要对该方面众多的成果进行归纳总结,以便更好的开展该领域的研究。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有关堤防漫顶溃决物理模型试验所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总结了堤防漫顶溃决试验所用装置及测量设备,并对堤防溃口处水力特征、溃口形态演变以及溃口出流过程三个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
研究发现已有试验成果中对河道内外水动力响应变化规律的认识并不成熟,对堤防溃口水沙运动机理的阐述也不够清晰,继续开展堤防漫顶溃决试验,深入研究堤防溃决机理与溃堤水流特性依然非常必要。
【总页数】13页(P36-48)
【作者】王忠祥;张大伟
【作者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871.3
【相关文献】
1.茂县宗渠堰塞湖漫顶溃决洪水演进规律模型试验研究
2.凌汛期堤防漫顶溃口破坏规律断面模型试验Ⅰ:黏性土堤
3.尾矿库漫顶溃决动态演化及溃口展宽模型试验
4.基于复合模型沙的大比尺尾矿库漫顶溃决模型试验
5.堰塞坝漫顶溃决离心模型试验研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洪水演进数值模拟刘海娇;苑希民;杨敏;李其梁【期刊名称】《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年(卷),期】2013(000)0z1【摘要】蓄滞洪区内的洪水具有明显的二维特性。
现从二维洪水演进模型的基本原理、数值求解、实例分析、模型的验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该模型由前人采用for tran自行开发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调试。
模型结合显式有限差分法和有限体积法的优点,划分的网格在计算域复杂的几何形状处理方面有极大的灵活性。
该模型可模拟洪水的淹没水深、淹没历时、洪水流速、洪水最大水深、洪水前锋到达时间等。
模型中引入通道的概念,通道被划分为多种类型,不同类型通道的计算对应不同的程序代码。
以贾口洼蓄滞洪区为例,开展蓄滞洪区淹没情况模拟计算。
通过对1954年历史洪水的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可行性。
有关成果为蓄滞洪区防洪减灾与应急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相关领域的洪水风险分析和评价等提供借鉴。
【总页数】4页(P89-91,128)【作者】刘海娇;苑希民;杨敏;李其梁【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33【相关文献】1.基于二维水动力学模型的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J], 刘海娇;苑希民;杨敏;李其梁;2.基于一二维耦合水动力模型的横阳支江洪水演进数值模拟 [J], 陈智洋;厉海斌;李玲3.二维水动力学模型在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分析中的应用 [J], 李允军;徐青;周元斌;吉庆伟;向小华4.二维数值模拟在复杂天然河道洪水演进中的应用 [J], 白寅虎; 王莉娜5.基于二维浅水方程的城市地面洪水演进数值模拟研究 [J], 冀永鹏;张洪兴;王运涛;李晋;张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塔基建设对蓄滞洪区洪水演进影响评价——以蒙西—天津南输变电工程为例李大鸣;田顺发;张弘强;李彦卿;陈靖【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年(卷),期】2018(049)010【摘要】为研究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塔基建设对蓄滞洪区洪水演进的影响,以一、二维非恒定流方程为基础,建立了一维河道嵌套于二维大清河系蓄滞区的洪水演进数学模型.应用该模型模拟了工程建设前后的洪水淹没过程,同时对塔基所在网格按照工程建设前后的12个方案进行局部加密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测洪水资料的洪水到达时间、峰现时间相差在1%以内,表明模型可靠;工程建设前后的洪水演进过程、淹没范围、最大水深分布、流场分布基本相同;塔基建设对水位影响不大,产生的最大壅水为0.022 m,但是对局部流速影响较大,最大减少0.545 6m/s,占建设前流速的56%,造成冲刷深度达1.3m;塔基建设对200年一遏洪水的流速减小量是100年一遇洪水的2.5倍,圆-方柱塔基对局部水流形态的影响是圆柱式的2倍.研究成果可为评价塔基建设对蓄滞洪区的防洪影响提供参考.【总页数】9页(P28-36)【作者】李大鸣;田顺发;张弘强;李彦卿;陈靖【作者单位】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水利工程仿真与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市气象科学研究所,天津3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122【相关文献】1.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及设计洪水演进模型的验证 [J], 肖玉红2.蒙西-天津南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发展及其前瞻分析 [J], 符嘉琦3.基于一二维耦合的共渠西蓄滞洪区洪水演进模拟 [J], 刘伟;和宛琳4.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禁止在湖北省华阳河蓄滞洪区西隔堤加固工程建设控制范围内新增建设项目及迁入人口的通告 [J],5.蓄滞洪区建设对生态敏感区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以华阳河蓄滞洪区建设工程为例 [J], 巴亚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北三河系雨洪水资源化技术研究
北三河系雨洪水资源化技术研究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而雨洪水资源化技术通过改变以往的治水策略[1],利用工程设施和调度方式,增大现有雨洪量的有效蓄存,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论文以天津市北三河系为例,进行雨洪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通过分析雨洪水发生的季节特性和分布规律,摸清洪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和可利用潜力,提出洪水资源安全利用的原则、前提条件,利用模式以及工程技术选择,并提供合理的调度方案,并以大黄堡蓄滞洪区为典型,重点研究雨洪水资源利用中比较敏感的损失、效益、风险等特征进行评估,丰富了雨洪水资源化利用和洪水风险管理等领域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措施.
作者:冯雨周潮洪冯平焦飞宇作者单位:冯雨,周潮洪,焦飞宇(天津市水利科学研究院,天津,300061)
冯平(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天津,300072)
刊名:中国科技成果英文刊名: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年,卷(期):2009 10(16) 分类号:P3 关键词:雨洪水资源化技术研究北三河系。
作者简介河南安阳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水工及渗流方面的研究对于堤基渗流无害管涌试验研究讨论文的答复毛 熙水工研究所江苏南京管涌问题在年长江洪水的堤防险情中被视为重中之重年第年第我们十分感谢刘杰教授等图我们连续刊出的这篇管涌试验研究论文都是关于已的发生问题论临界坡降公式计算出对比我们的试验临界水平坡降至于提出试验资料如图图中纵坐标为为上层粗粒间孔隙道直径由图示试另一试验资更多的试验点小于接触脱空得到的临界坡降一组试验特别密实石后是讨论文还举出安奇波夫的长闸底板下粉砂接触冲刷试验破坏坡降是而且破坏在地基深处不在紧密结合的接触面但也必须符合他们的试验条件例如伊斯托明黑条带的位置地面和压重都变到长水平接触冲刷模型装置还应当如图法国学者研究接触冲刷模型装置如图是在一个水槽中进行的结我们的试验条件是在长如布置图试验槽宽及左右有螺杆旋紧加压两边与玻璃槽壁接触留有形试验中砂面上冲蚀成的小水沟向上游发展一般情况管涌冲蚀发所以认为水力坡降至于粗糙接触面的系统试闸基渗流下游出口渗透变形大型水槽中接触冲刷临界坡降与粗细层粒原来论文中的管涌砂模型试验布置举出他的管涌试验成果在长下紧密结合的中细砂接触冲刷临界坡降为以及光滑板面下紧密接触冲刷临界坡降为我们同样情况试验到破坏补给流量的稳定性砂模进出口及其对水平长度的相对影响以及局部脱空情况观测方值这个问题已有不少文献讨论过涌试验中的一篇论文中又专门论证了垂直临界坡降出的垂直为水平抗渗强度的也是有限制的得知荷兰专家的砂模试验结果与我们的颇为相近文献刘杰崔亦昊谢定松毛昶熙段祥宝蔡金傍茹建辉毛昶熙毛昶熙周名德柴恭纯更正年第的更正在该文中第都应改为因为值由与有同等增减倍数参考文献梅亚东马勇高仕春陈惠源一种基于扒口分洪运用方式的防洪系统联合运行的大规划。
城市雨洪综合模拟方法及应用钱真;谭琼;贾卫红【摘要】为综合模拟城市雨洪和分析其对区域内涝的影响,在OpenMI异构模型集成平台上动态耦合河网水文水动力模型和城市排水管网水力模型,以上海14个水利分片之一的淀北片为例,建立了淀北片雨洪耦合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分析了不同雨潮组合对淀北片区域内涝的影响。
淀北片雨洪综合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雨洪综合模拟较真实地反映了感潮河网城市地区的内涝情况,可为城市防洪除涝工作提供参考。
%In order to simulate urban storm water flow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on zonal waterlogging, a hydrological and hydrodynamic model for river networks and a hydraulic model for urban drainage networks were dynamically coupled using the OpenMI technology. Using the Dianbei zone, one of 14 water conservation zones in Shanghai, as an example, a coupled urban storm water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en, th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rainstorms and tides on zonal waterlogging in the Dianbei zone was analyzed using the mode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model can precisely simulate urban zonal waterlogging in tidal river network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urban flood control.【期刊名称】《水利水电科技进展》【年(卷),期】2015(000)006【总页数】5页(P57-61)【关键词】区域除涝;感潮河网;水动力模型;排水管网;OpenMI【作者】钱真;谭琼;贾卫红【作者单位】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3;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3;上海市水务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 2002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333.2当发生暴雨、台风、洪水等灾害时,平原感潮河网地区往往会“因洪致涝”,使得城市区域除涝形势严峻。
阳澄淀泖区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的影响分析钟桂辉;刘曙光;胡子琛;张枭鸣【摘要】阳澄淀泖区属于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河湖密布,地势低洼.为了抵御洪水,区域内建成大小联圩366个,约占总面积的50%.圩区建设是平原河网低洼地区的重要防洪排涝措施,但随着圩区规模的扩大、防洪排涝标准的不断提高,使得骨干河道洪水位上升,对区域防洪产生重要影响.以实测资料和圩区现状调查为基础,构建了能反映现状河网、圩区分布、圩区调度的数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影响.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及对圩区排涝对区域防洪的影响分析可为阳澄淀泖区的洪水计算、防洪规划、圩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期刊名称】《人民长江》【年(卷),期】2017(048)021【总页数】6页(P9-14)【关键词】防洪工程;水动力模型;圩区排涝;区域防洪;阳澄淀泖区【作者】钟桂辉;刘曙光;胡子琛;张枭鸣【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上海2000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阳澄淀泖区位于太湖流域东北部,属太湖下游的一个水利分区,西至望虞河、京杭大运河与太湖相接,北倚长江,东至苏、沪省市分界线及淀山湖东岸、拦路港与泖河一线,南至太浦河,面积4 314 km2(图1)。
区内涉及苏州、吴江、昆山、太仓、常熟等市县,经济发达,人口集中。
境内地形平坦,地势低洼,河湖密布,控制建筑物众多,区域上游受洪水下压,下游受江潮顶托,是典型的平原河网地区,洪涝灾害十分频繁。
据统计,自公元278年到1931年间的1 653 a中,阳澄淀泖地区发生水灾162次,平均每10 a发生一次。
新中国成立以来,洪涝灾害愈加频发,仅上世纪90年代,10 a之间即有4 a发生较大洪水灾害,包括1991年,1998年和1999年特大洪水。
在同洪涝灾害的长期斗争中,人类一方面在平原河网地区的骨干河道修堤建闸,阻挡洪水,另外一方面,在低洼地区四周圈筑圩堤,建设节制闸和泵站,形成了“圩区”[1]。
库区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的研究与应用
马菲;韩其为;李大鸣;关建伟
【期刊名称】《水利水电技术》
【年(卷),期】2011(042)007
【摘要】本文建立了库区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应用有限体积法思想,增强了模型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利用该模型对庙宫水库库区内的水流和泥沙冲淤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水库的河道水流泥沙运动及河床变形情况,将其应用于庙宫水库蓄水排沙预报的模拟计算中,通过综合对比,提出了水库现状泄流条件下最优清淤方案.
【总页数】5页(P35-39)
【作者】马菲;韩其为;李大鸣;关建伟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
津,300072;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泥沙研究所,北京,100044;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暨港口与海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津,30007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5
【相关文献】
1.干支流汇合口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J], 林燕宁;喻涛
2.长江藕池口水道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 [J], 李明;刘林;郑力
3.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在灞河橡胶坝库区的初步应用 [J], 刘洋
4.游荡型河流的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 [J], 钟德钰;张红武;张俊华;丁赟
5.一般曲线坐标系平面二维水沙数学模型研究与应用 [J], 谢作涛;张小峰;袁晶;许全喜;杨芳丽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考文献分析参考文献分析 (1)1.柴春岭.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水文水资源系统模拟、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应用[D]. 大连理工大学, 2008. (2)2.王淑英. 水文系统模糊不确定性分析方法的研究与应用[D]. 大连理工大学, 2004.33.苏凤阁. 大尺度水文模型及其与陆面模式的耦合研究 [D]. 河海大学, 2001. (4)4.郑毅. 北运河流域洪水预报与调度系统研究及应用[D] . 清华大学, 2009. (4)5.杨萍. 青海湖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及其水文效应[D]. 兰州大学, 2009. (5)6.李昊睿. 陆面数据同化方法的研究[D]. 兰州大学, 2007. (7)7.马旭林. 基于集合卡尔曼变换(ETKF)理论的适应性观测研究与应用.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08. (7)8.谢红琴. MM5-卫星数据变分同化方法及气象预报应用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 2003. (9)9.孙安香. 数值气象预报变分同化的伴随模式并行计算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2. (10)10.张卫民. 气象资料变分同化的研究与并行计算实现.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2005.1111.王东伟. 遥感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同化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 2008. (12)12. 马寨璞. 海洋流场数据同化方法与应用的研究 . 浙江大学, 2002. (14)13. 王跃山. 数据同化—它的缘起、含义和主要方法 (15)14.王文. 水文数据同化方法及遥感数据在水文数据同化中的应用进展 (15)15. Particle Filter-based assimilation algorithms for improved estimation of root-zone soil moisture under dynamic vegetation conditions (15)1.柴春岭.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水文水资源系统模拟、评价与决策方法及应用[D]. 大连理工大学, 2008.【关键词】可变模糊集; 模糊优选神经网络; 水文水资源; 模拟; 评价; 决策【摘要】水文学是水资源学的基础,服务于水资源学。
基于MIKE21的濛洼蓄滞洪区洪水演算模拟作者:魏凯梁忠民王军来源:《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2013年第06期摘要:为研究蓄滞洪区分洪之后洪水演进情况,以淮河中游濛洼蓄滞洪区为研究对象,采用MIKE21模型对洪水演进过程进行了二维模拟计算。
利用2007年实测水位数据对模型参数进行率定后,水位模拟最大相对误差约10%,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精度。
运用该模型模拟计算了最危险分洪方案下蓄滞洪区内任一点的水深、流速、到达时间等洪水淹没要素。
研究成果可为濛洼蓄滞洪区防洪救灾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蓄滞洪区;洪水演进;MIKE21;洪水淹没要素;防洪救灾中图分类号:TV122;P3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洪水演算模拟是洪水风险图绘制、洪水风险分析、洪水损失评估的基础,是洪水管理的科学依据[1]。
目前,洪水演算模拟方法主要有:水文学方法、历史洪灾调查法、一维或二维水力学模拟方法等。
其中,二维水力学模拟方法能够分别从时间与空间角度模拟洪水演进过程,得到丰富的水文要素信息,提供更为直观的洪水淹没范围变化,从而更好地为区域的防洪调度的决策制定服务,因而逐渐成为洪水淹没模拟的主要方法。
1 研究区概况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用于调节河道洪水、削减洪峰流量、延缓洪水到达下游城市的时间。
因此蓄滞洪区是江河防洪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重点防洪安全,减轻灾害的有效措施。
濛洼蓄滞洪区是国家级蓄滞洪区,处于淮河中上游,库容约为7.5亿m3,濛洼以上淮河河道比降大,坡陡水急,支[HJ]流源短,致使洪水暴涨暴落;下游河道坡降平缓,狭窄弯曲,宣泄不畅,因此濛洼蓄滞洪区面临着“上压下顶”的巨大压力。
濛洼蓄滞洪区有居民约15.78万人,分洪之前必须制定相应的人员转移方案与路径,因此濛洼蓄滞洪区二维洪水演算模拟研究,得到分洪之后洪水实时演进情况,对于濛洼蓄滞洪区的防洪救灾方案制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濛洼蓄滞洪区地理位置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