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2019版中考生物总复习奇妙的生命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 格式:docx
- 大小:25.37 KB
- 文档页数:4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一、选择题1.[xx·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2.[xx·通辽中考]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D)3.[xx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4.[xx·日照中考]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5.[xx·潍坊中考]下列对教材中“探究草履虫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D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种多细胞动物),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6.[xx·长沙中考]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C)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7.[xx·潍坊中考]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C)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8.[xx·芜湖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9.[xx·宜兴中考]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10.[xx·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二、非选择题11.[xx·长沙中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七年级上册生物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奇妙的生物世界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生物学?研究生物学的基本方法是什么?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大概有多少种?生物科学是研究各种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已被人们认识的生物大概有200多万种。
2、生物的特征有哪些?①新陈代谢②生长、发育和繁殖③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④遗传变异⑤应激性⑥除病毒外,生物由细胞构成。
3、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什么?病毒。
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一、生物圈:1、什么叫做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物圈。
2.生物圈的范围是什么?生物圈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3.生物圈的作用是什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和一定的生存空间二.栖息地1、什么叫做栖息地?在生物圈内,生物实际居住的场所,2、生物栖息地遭受破坏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和不合理利用。
三.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1.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温度,空气,水分;2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生物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同种生物之间和不同种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生物间即有互助又有斗争,不同种生物之间相互制约,彼此依存。
四、生物对环境的作用:1、生物不仅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且能改变环境2、蚯蚓能改良土壤,地衣能加速岩石的风化,促进地球土壤层的形成。
3、植物的光和作用提高大气中的氧含量,蒸腾作用增加了大气湿度。
4、细菌等微生物在生物圈有何作用?分解动植物尸体,促进物质循环。
第三节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生物科学探究的六个环节是什么?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生物学探究采用的方法是什么?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第四节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一.显微镜的结构1、识记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及功能2、显微镜各部分的作用:(1)起放大物像的是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基础达标知识点1 我们身边的生物1.下面是我们常见的几种生物,其中属于植物的是()A. 中华鲟B. 啄木鸟C. 东北虎D. 山东莒县的银杏2.下列不属于生物的是()A.优美的柳树B.分布广泛的细菌C.会洗衣的机器人D.无细胞结构的病毒知识点2 生物的生命现象3.下列哪一项属于生物的繁殖过程( )A.豌豆种子发芽B.豌豆种子生根C.豌豆植株开花结果D.豌豆种子萌发4.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 大多数生物都能繁殖C. 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5.下列不能进行新陈代谢的是( )能力提升6.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7.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8.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蜜蜂采蜜B.蝌蚪发育成青蛙C.蜘蛛结网D.电脑感染病毒9.变黄的杨树叶从树枝上脱落下来,这说明( )A. 杨树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B. 杨树能够繁殖和生长C. 杨树能够进行呼吸D. 杨树能够排出体内的废物10.竹节虫的体色和外形与环境极为相似,这一现象说明( )A.生物能适应环境B.生物能改变环境C.生物能影响环境D.以上选项都正确11.“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请你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
(2)“红杏出墙”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3)红杏伸出墙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的特性。
(4)从“红杏出墙”反映的以上各种特征来看,杏树属于。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考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①生物具有新陈代谢现象;②生物能够生长发育;③生物能够繁殖后代;④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⑤生物具有应激性;⑥生物能够适应并影响环境。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由细胞构成。
考点二:生物的生活环境1.生物圈①概念:地球上有生物生活的圈层。
②范围: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岩石圈的上层。
③厚度:20千米(海平面以下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10千米)④绝大多数生物生活的范围:陆地以上和海平面以下各约100米。
⑤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阳光、水分、空气、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
2.栖息地:生物圈内生物生存、居住的场所。
考点三:生物学的探究方法1.科学探究的六大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2.常用的探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测量法、调查法。
3.对照实验:对照实验应控制单一变量,即除了已选择的实验变量(一个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应相同且适宜。
考点四:显微镜的结构与功能1.与放大物像有关的结构:目镜和物镜。
2.与光线强弱有关的结构:遮光器和反光镜。
3.与镜筒升降有关的结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
4.调换物镜应转动:转换器。
5.要使物像变得更清晰应转:细准焦螺旋。
考点五:显微镜的使用方法1.取拿和安放: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2.对光:①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转动遮光器,使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④左眼注视目镜,调节反光镜,直到出现一个明亮的视野。
3.安放装片:使被观察的物体正对通光孔中心。
4.观察①降镜筒:两眼注视物镜(防止压碎装片和损伤镜头);②升镜筒:一眼看目镜,慢慢找物象。
5.整理和存放考点六: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知识1.目镜与物镜的区别:目镜: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2.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
3.物像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偏哪就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第一节生物的基本特征一、生物学研究生物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被称作——绿色学科。
二、生物1、概念:具有生命的物体。
2、分类由细胞构成。
无细胞结构。
3、数目:现在已知生物约200多万种,(其中动物约150多万种,植物约30多万种。
)三、生物的基本特征:1、具有新陈代谢现象。
(生物的最基本特征)如:吃饭、喝水、呼吸、出汗、排尿。
2、能够生长发育和繁殖。
如:一粒种子萌发长成幼苗、一株幼苗长成一棵大树、母鸡下蛋、植物开花结果、蜻蜓点水。
3、生物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
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遗传)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变异)。
4、生物具有应激性。
如:朵朵葵花向太阳、含羞草的叶片受到触动时会下垂。
5、生物能适应并影响环境。
如:仙人掌的叶子特化成刺(“适应”),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影响”)、大树底下好乘凉(“影响”)。
【例题】1、下列哪组选项全部属于生物()A.金鱼、月季、机器狗、海带B.长颈鹿、电脑病毒、海豚、海马C.仙人掌、钟乳石、香菇、小草D.细菌、丹顶鹤、水杉、鲨鱼2、果树能产生种子,种子可以萌发并长成新的植物体,这说明()A.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B.生物能生长和繁殖C.生物多由细胞构成D.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3、“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诗句说明了哪一生物特征()A.呼吸B.排出体内废物C.对刺激作出反应D.生长和发育4、含羞草受到碰触后,展开的叶子会合拢,与含羞草反应相同的生命现象是()A.子女与父亲不同 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C.母鸡下蛋D.大豆由小长大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是()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都需要营养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6、下列不属于生物基本特征的一项是()A.能进行呼吸B.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映C.能生长繁殖D.能动7、下列哪项不是生命现象()A.种子萌发,长出幼苗B.人体出汗C.蛇的冬眠D.石灰岩洞中的石笋逐渐长高8、下列属于新陈代谢现象的是()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B.大树提供木材C.含羞草的叶子会合拢D.鲸能游泳9、蘑菇属于()A.细菌 B.真菌 C.病毒 D.非生物10、鸡能产蛋,并孵出小鸡,这说明鸡具有的特征是()A.需要营养物质B.能由小长大C.能繁殖后代D.能排除废物11、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生物体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A.松鼠不断寻找食物吃B.钟乳石由小变大C.小狗排尿D.人晕车呕吐12、下列哪种现象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A.兔子发现狼之后迅速奔跑B.种子萌发长成幼苗C.绿色植物的叶由小长大的现象D.鸟产卵13、生物能够生长、发育并繁殖后代的基础是()A.遗传B.变异C.应激性D.新陈代谢14、一般来说,一种生物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该物种的绝灭,这是因为生物具有()A.遗传性B.生长现象C.繁殖现象D.应激性第二节生物的生活环境1、概念:在地球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才有生物生存,生物生存的这个圈层。
中考题库一奇妙的生命现象考点一:生物的基本特征1.(2019山东泰安市)下列现象不属于生物的共同特征的是()A.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D.生物能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解析】选D。
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
A、B、C三项是生物的共同特征,D项只有绿色植物具有,其它生物没有。
2.(2011·山东聊城学业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说明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A.遗传和变异B.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生活需要营养D.生长和繁殖【解析】选D。
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春天在春风的吹动下春芽又开始萌发,长出遍地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这说明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3. (2010·聊城学业考)草原上,一只老鼠发觉老鹰在上空盘旋,便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
老鼠的这种行为体现了生物()A.具有遗传变异的特性B.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C.能适应环境并影响环境D.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
老鹰在上空盘旋对老鼠来说是一种外界刺激,老鼠紧张而迅速地钻进附近的巢穴内是对这种刺激作出的反应。
4.(2010·济宁学业考)下列现象中不是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的是()A.惊弓之鸟 B.蜻蜓点水 C.杯弓蛇影 D.望梅止渴【解析】选B。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的基本特征的判断。
选项A是鸟对弓所作出的反应;选项C是人对弓作出的反应;选项D是人对梅子作出的反应;选项B属于蜻蜓的繁殖行为。
5.(2009·安庆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共同特征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C.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解析】选B。
本题考查生物的主要特征。
生物的特征主要有(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物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一、生命的特征1. 新陈代谢:生命体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以维持生命活动。
2. 生长:生命体从出生到成熟,体积和重量逐渐增加,形态和结构发生改变。
3. 发育:生命体在生长过程中,各个器官和系统逐渐成熟,功能逐渐完善。
4. 繁殖:生命体通过生殖细胞产生后代,传递遗传信息。
5. 应激性:生命体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以适应环境变化。
6. 遗传与变异:生命体通过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同时存在个体间的差异。
二、生命的起源与进化1. 生命的起源: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原始海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
2. 进化论:生命在地球上的演变过程,包括物种的起源、发展和灭绝。
3. 自然选择:生物在自然界中通过竞争、适应和淘汰,逐渐形成适应环境的特征。
4. 人类的起源: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起源于非洲,经历了漫长的进化过程。
三、生命的多样性1. 生物分类: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等特征,将生物分为不同的类群。
2. 生物的多样性:地球上存在着丰富的生物种类,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3. 生物的分布:生物在不同的生态环境中分布,形成独特的生物群落。
4. 生物的适应性:生物通过形态、行为、生理等途径适应环境,保持生存。
四、生命的价值与保护1. 生命的价值:生命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财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2. 生物多样性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3. 生态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减少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
4. 生命的尊重:尊重生命,关爱生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奇妙的生物现象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五、细胞:生命的基本单位1. 细胞的结构: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具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基本结构。
2. 细胞的功能:细胞通过新陈代谢、生长、分裂等方式维持生命活动。
3. 细胞的多样性:不同生物的细胞在形态、大小、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第一章认识生命现象预测
一、选择题
1.[2018·滨州中考]下列哪项行为或现象与“葵花朵朵向太阳”所表现出的生物基本特征相同(D)
A.燕子育雏B.子女与父母不同
C.种子萌发长成幼苗D.小羊发现狼后迅速逃离
2.[2017·通辽中考]如表中有关生物特征的叙述及其实例,不正确的是(D)
3.[2018·安徽中考]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实验法的是(D)
A.使用望远镜观察野生天鹅的取食和孵卵
B.使用监控设备来直播大熊猫的分娩过程
C.通过和黑猩猩交朋友来观察研究其行为
D.利用特定的装置来研究蚂蚁之间的通讯
4.[2018·日照中考]下表是土壤对落叶分解作用的探究实验过程。
其中属于作出假设步骤的是(B)
(D )
A.实验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实验法
B.实验目的是说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C.该实验能够说明草履虫具有应激性
D.将实验动物换成“水蚤”(一种多细胞动物),一样能达到实验目的
6.[2018·长沙中考]小丽用显微镜观察黄瓜果肉细胞时,发现有多个气泡影响观察。
为找到较好的观察视野,正确的做法是(C)
A.擦拭物镜 B.转动反光镜
C.移动载玻片 D.调节细准焦螺旋
7.[2018·潍坊中考]下列是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时的部分操作,正确的是(C)
A.对光时要让反光镜对准直射阳光以获取明亮视野
B.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过程中,应从侧面注视装片
C.观察未经染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应适当调暗视野
D.欲将视野左下方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需向右上方移动装片
8.[2018·芜湖中考]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范围及其定义的叙述中,正确的是(C)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够生活的地方
B.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全部
C.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的总和
D.地球上所有生物的总称
9.[2017·宜兴中考]用显微镜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到甲、乙视野。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
A.图一所示显微镜的最小放大倍数为26倍
B.图二中,由甲换到乙需要转动转换器和细准焦螺旋
C.图二中,甲视野的放大倍数比乙小,视野也较暗
D.直接用手放盖玻片时,应慢慢平放下去
10.[2018·滨州中考]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叙述,正确的是(B)
A.对光时,转动①使②对准通光孔
B.视野过暗,应调节③和⑦
C.使视野中的物像更清晰,应调节④
D.位于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二、非选择题
11.[2015·长沙中考]“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我国唐代的著名诗句,试从生物学角度分析“红杏出墙”现象。
(1)“红杏出墙”是受墙外阳光刺激引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红杏出墙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或应激性)。
(2)“红杏出墙”一方面是为了多争取阳光,以利于自身的生命活动;另一方面,“红杏出墙”为墙外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这反映了生物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的特性。
(3)红杏伸出墙并开花、结果,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性。
(4)“红杏出墙”争取阳光是红杏世代相传的性状,这反映了生物具有遗传的特性。
12.[2018·广安中考]新鲜菠萝酸甜多汁,可口开胃,但一次食用过多容易造成口腔黏膜破损。
这种破损真的是由新鲜菠萝汁引起的吗?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利用与口腔黏膜相似的小肠黏膜开展了探究实验,以下是探究实验的部分过程,将其补充完整。
(1)方法步骤
①取一块猪小肠黏膜平均分成两半,分别放入A、B培养皿中。
②向A培养皿中滴加20毫升生理盐水,同时向B培养皿中滴加等量新鲜菠萝汁。
③把A、B培养皿都放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一段时间后用放大镜观察。
(2)实验结果的预测
若A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完好,而B组培养皿中小肠黏膜出现明显的破损,则说明新鲜菠萝汁会破坏黏膜。
(3)讨论交流
本探究实验的变量是新鲜菠萝汁,设置A组的目的是形成对照,兴趣小组的同学还多次重复了该探究实验,以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13.如图是显微镜的构造和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过程,请你按箭头指示的6个视野顺序,一步步地回忆当时的操作,并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制作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在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是清水。
(2)第1步,对光。
左眼应注视[A]目镜,同时转动[D]反光镜,直到视野明亮为止。
(3)第3步,观察。
左眼应注视[A],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发现物像为止。
(4)第4步,向右方移动玻片,使物像位于视野中央。
(5)第5步,转动转换器,使物镜F(填字母)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C(填字母),使物像更清晰。
(6)从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来看,洋葱的叶属于器官,第5步调整后,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属于保护组织,它由一些排列紧密的细胞构成。
14.[2017·湘潭中考]如图是同学们在实验室中用到的不同倍数的目镜和物镜,以及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不同视野。
据图回答问题:
(1)这是低倍显微镜下的植物细胞(填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
(2)出现图A的情况,原因是盖盖玻片时没有使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缓缓放平。
(3)图D在结构层次上属于组织(填“组织”或“器官”)。
(4)为使视野中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其目镜和物镜的组合是④①,物镜与玻片间的距离应该是图⑥。
(5)某同学在练习使用显微镜时,从目镜中看到了C图这种情况,原因可能是对光不正确或镜头没对准通光孔等。
(6)要使图像D变得更清晰,应用细准焦螺旋进行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