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色谱技术
- 格式:ppt
- 大小:947.58 KB
- 文档页数:42
第十四章色谱法一、填空题1.色谱分离过程是溶质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两相之间的分布,并发生一系列连续的平衡转移。
2.吸附过程的色谱分离可用吸附等温线加以描述。
常见的吸附等温线有三种类型:线性、凸型、凹型。
通常在低浓度时,每种等温线均呈线性,而在高浓度时,等温线呈凸型或凹型。
3.直线形等温线是理想的等温线,所得的色谱峰为对称峰。
4.一个组分的色谱峰,其峰位置(即保留值)可用于定性分析,峰高或峰面积可用于定量分析,峰宽可用于衡量柱效率。
5.表示试样中各组分在色谱柱中停留时间的数值,称为保留值。
6.物质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发生的吸附、解吸或溶解、挥发的过程,称为分配过程。
7.在一定温度下,组分在两相之间的分配达到平衡时的浓度比,称为分配系数。
8.分配比(容量因子)是某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的分配量之比。
9.分离度是两个组分保留值之差与两个组分色谱峰宽总和之半的比值。
10.两组分保留值差别的大小,反映了色谱柱选择性的高低。
11.最大允许进样量应控制在峰面积或峰高与进样量呈线性关系的范围内。
12.固定液的选择,一般认为可以基于相似性原则。
13.在液相色谱中,液固色谱的分离机理是吸附过程。
14.在液相色谱中,液液色谱的分离机理是分配过程。
15.在液相色谱中,改变相对保留值是通过选择合适的固定相和流动相来实现的。
16.在液相色谱中,除有机溶剂外,水也是常用的溶剂和流动相。
17.在液相色谱中,常用作固定相,又可作键合固定相基体的物质是硅胶。
18.以固体吸附剂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为吸附色谱法。
19.以固定在载体上的液体为固定相,以液体溶剂为流动相的色谱分离方法,称为分配色谱法。
20.用极性固定液分离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
21.用非极性固定液分离非极性组分时,分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色散力。
22.在液液分配色谱中,常用作正相分配色谱的固定液是水。
23.在液液分配色谱中,常用作反相分配色谱的固定液是硅油。
复习提纲:第十四章气相色谱法色谱法的基本原理1. 色谱法的起源(了解)、基本原理(掌握)、仪器基本框图(掌握)、分类、特点及应用(了解)2. 色谱流出曲线及相关术语:基线:可用于判断仪器稳定性及计算检出限(掌握)峰面积(峰高):定量基础(掌握)保留值:定性基础(掌握);死时间、保留时间、调整保留时间;死体积、保留体积、调整保留体积;相对保留值(选择性因子)等(掌握)峰宽的各种表示及换算(掌握)3. 色谱基本原理:热力学(掌握):分配系数K,仅与两相和温度有关,温度增加K减小分配比k,k除与两相和温度有关外(温度增加k减小)还与相比有关(相比的概念)k=t r/t0;k=K/;=K2/K1=k2/k1分离对热力学的基本要求:两组份的>1或K、k不相等;越大或K、k相差越大越容易实现分离动力学:塔板理论:理论(或有效)塔板数(柱效)及理论(有效板高)的计算公式及有关说明(掌握);塔板理论的贡献及不足(了解)速率理论:H=A+B/u+Cu中H、A、B、C、u的含义(掌握);减小A、B、C的手段(掌握);u对H的影响及最佳流速和最低板高的计算公式(掌握);填充物粒径对板高的影响(掌握)4. 分离度分离度的计算公式;R=时,完全分离;R=1时基本分离(掌握)5. 基本色谱分离方程两种表达形式要熟练掌握;改善分离度的手段:增加柱效n(适当增加柱长的前提下减小板高)、增加选择性因子(GC:改变固定相和柱温)和控制适当的容量因子k(GC:改变温度及固定相用量)(掌握)分离度与柱效、柱长、分析时间(即保留时间)之间的关系(掌握);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了解);相关例题(熟练掌握)6. 定性分析常规检测器用保留时间(相对保留值也可以)定性,但该法存在的不足要知道,双柱或多柱可提高保留时间定性的可靠性;质谱或红外等检测器有很强的定性能力(了解)7. 定量分析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的概念(掌握);归一化法各组分含量的计算公式(掌握);内标法定量的计算公式(掌握相关作业)归一化法和内标法不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外标法受进样量和仪器条件变化的影响较大(了解)气相色谱法1. 气相色谱法流程和适用对象;气固和气液色谱的适用对象(掌握)2. 气相色谱法的仪器:气路系统:通常采用N2、H2、Ar、He等惰性气体做载气(高压钢瓶提供),载气纯度、流速的大小及稳定性对色谱柱柱效、仪器灵敏度及整机稳定影响很大,因此载气纯度要高、流速要适当而且稳定。
色谱chemistry
色谱(Chromatography)是一种在化学和生物化学中常用的分
离技术,它能够分离混合物中的成分并确定它们的相对含量。
色谱
技术在实验室分析、制药、食品科学、环境监测等领域中得到广泛
应用。
色谱技术根据不同成分在固定相和移动相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
不同来实现分离。
常见的色谱方法包括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液相色谱(Liquid Chromatography, LC)、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HPLC)和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TLC)等。
在色谱分析中,样品首先被注入到色谱柱中,然后通过柱内的
固定相与移动相的相互作用,不同成分会以不同的速率通过柱,从
而实现分离。
分离后的成分可以通过各种检测器进行检测和定量分析,常见的检测器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检测器、荧光检测器、质谱检
测器等。
色谱技术在分析化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被广泛应用于药
物分析、环境监测、食品安全检测、生物化学等领域。
通过色谱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准确地分离和分析混合物中的各种成分,为科研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色谱技术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分离和分析方法,它在化学和生物化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对于解决复杂混合物的分析和鉴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第14章色谱分析法导论【14-1】在仪器分析中,色谱的独特特点是什么?答:具有能同时进行分离和分析的特点。
【14-2】导致谱带展宽的因素有哪些?【14-3】哪些参数可以改进色谱分离的分离度以及怎样在色谱图上测定这些参数?【14-4】影响选择性因子的参数有哪些?【14-5】如何控制和调节容量因子?【14-6】色谱柱效n由哪些因素决定?如何提高柱效?答:根据速率理论,影响n的因素有:(1)固定相,包括固定相的粒径、填充均匀程度、固定液种类、液膜厚度等。
(2)流动相,包括流动相的种类、组成、流速(3)柱温。
提高柱效的方法有:(1)优化流动相组成、流速及柱温来优化柱效。
(2)增大柱长可以增加理论塔板数,但会使分析时间增长。
(3)降低塔板高度H。
【14-7】色谱定量分析中,为什么要定量校正因子?校正因子有几种表示方法?实验中如何测定定量校正因子?【14-8】已知某色谱峰的半峰宽为4.708mm,求此色谱峰的峰底宽。
答:8.000mm【14-9】组分A,B在某气液色谱柱上的分配系数分别为495和467。
试问在分离时哪个组分先流出色谱柱?答:根据分配系数的定义:,K值表示组分与固定相作用力的差异,K值大,说明组分与固定相的亲和力越大,其在柱中滞留的时间长。
由于A组分的分配系数大于B组分,因此B组分先流出色谱柱。
【14-10】组分A从色谱柱流出需15.0min,组分B流出需25.0min,而不被色谱柱保留的组分P流出色谱柱需2.0min。
问:(1)B组分相对于A组分的相对保留时间是多少?(2)A组分相对于B的相对保留时间是多少?(3)组分A在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4)组分A通过流动相的时间占通过色谱柱的总时间的百分之几?(5)组分B通过固定相上平均停留时间是多少?解:(1)=(25.0-2.0)/(15.0-2.0)=17.7(2)=(15.0-2.0)/(25.0-2.0)=0.57(3)=(15.0-2.0)/2.0=6.5(4)2.0/15.0×100%=13.3%(5)=25.0-2.0=23.0min【14-11】已知某组分峰的峰底宽为40s,保留时间为400s,(1)计算此色谱柱底理论塔板数;(2)若柱长为1.00m,求此理论塔板高度。
第14卷第2期2008年06月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ANAL YSIS AND TESTIN G TECHNOLO GY AND INSTRUM EN TSVolume14Number2 J une2008分析测试新成果(92~95)气相色谱法检测面粉中磷化氢残留量林 晨1,刘 利1,王玉芹1,邹 斌2(1.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危险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 510070;2.宝洁技术有限公司,北京 100009)摘 要:通过顶空气相色谱外标法快速、准确的测定粮食中残留的磷化氢含量.采用Porapak2Q填充柱,火焰光度检测器(FPD)进行分析测定.当磷化氢浓度在2.525.0ng/mL范围内时,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磷化氢含量为0.01和0.10μg/g时的平均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3.7%和96.5%.此方法的操作简便,稳定性好,对同一浓度样品6次平行测定的RS D为0.9%.根据样品的质量,此方法的检出限可达到0.001μg/g,可作为粮食中磷化氢残留量快速测定.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磷化氢中图分类号:O657.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23757(2008)022******* 磷化氢(P H3)作为一种熏蒸剂用于防治储粮害虫已有近50年的历史了[1],目前国内外运用最多、最广泛的是通过磷化铝(Al P)吸水后水解产生磷化氢从而杀灭粮食中的害虫,此方法杀虫效果良好.由于磷化氢是有剧毒物质,熏蒸过程中容易残留在密实的粮食中,特别是颗粒较细的面粉当中.人接触磷化氢容易导致血磷增高,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综合症及呼吸道和消化道刺激症等[2].对于磷化氢的分析,目前国内主要集中在空气中磷化氢含量的测定[3,4],应用最多的是钼酸铵比色法[5],此方法操作步骤繁多,且灵敏度较低(0.02μg/g).而对于用磷化氢熏蒸后在储粮上残留量的分析,国内的文献报道不多.国内尚未制定对食品中残留磷化氢测定的标准,随着食品安全的重视,迫切需要国家标准.本文通过带火焰光度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对面粉中磷化氢残留量的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等优点.1 实验部分1.1 仪器及试剂仪器:福立GC9790(浙江温岭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火焰光度检测器(FPD);1000mL带密闭硅胶盖三角瓶一个,40mL带密闭硅胶盖玻璃瓶若干个;5mL注射器若干支.试剂:氯化汞(广州试剂厂,AR)、氢氧化钠(广州试剂厂,A R)、草酸(广州试剂厂,AR)、水为二次蒸馏水,面粉由宝洁公司提供.1.2 实验方法1.2.1 色谱条件色谱柱:Porapak2Q(180~250μm,Millipore corporation)填充柱(2.0m,<3mm),载气(N2)流量:30mL/min,氢气流量:60mL/min,空气流量: 50mL/min,柱温:100℃,汽化室温度:200℃,检测器温度:250℃.1.2.2 磷化氢标准气体的制备方法准确称取磷化铝片1.0000g,置于1000mL 的密闭三角瓶中,加水10.0mL,摇动三角瓶使其反应完全(5h以上),吸取三角瓶中的上层气体2.0 mL注入40mL的密封瓶,作为P H3标准贮备气.1.2.3 磷化氢气体含量的测定在一个可密封的150mL试剂瓶中,预先加入10mL95%的乙醇和25mL1.5%的氯化汞溶液.从1000mL的密闭三角瓶中吸取5.0mL上层气体注射到此瓶中,充分摇动瓶子使其反应(约2min),然后用甲基红做指示剂,用事先标定好的0.05 mol/L的氢氧化钠标准溶液滴定至黄色终点.根据收稿日期:2008202218; 修订日期:2008203228.作者简介:林晨(1979-),男,硕士,主要从事食品和化学品的气相色谱检测.第2期林晨,等:气相色谱法检测面粉中磷化氢残留量氢氧化钠的消耗量计算磷化氢的浓度.1.2.4 样品的制备方法经熏蒸后的面粉装在密封瓶中,用一硬胶管迅速取出密封瓶中部的面粉1~10g,置于40mL的顶空瓶中,在60℃水浴中加热1min,冷却到室温后,取样品上层的气体进样测定.2 结果与讨论2.1 标准工作曲线配制P H3含量为0.01、0.02、0.03、0.05、0.10μg的标准气(在40mL的顶空瓶中: 2.5~25.0 ng/mL),每个浓度点平行进样3次,以各浓度的峰面积平均值Y对含量x作线性拟合,得P H3线性方程Y=493615x+124;R2=0.9999,说明当P H3浓度在0.01~0.10μg(在40mL的顶空瓶中)时,峰面积与含量线性关系良好.见图1.2.2 回收率实验在空白样品中,按样品质量加入0.10μg/g和0.01μg/g的磷化氢气体,各测定4次,0.10μg/g 的回收率在96.1%~97.4%之间.0.01μg/g的回收率在91.1%~95.2%之间.见表1.图1 PH3工作曲线Fig.1 Stand ard line of PH32.3 精密度实验为了考察方法的重复性,对含量为0.1μg/g的样品进行了6次平行测定,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9%(表2).2.4 检测限测定此实验采用GC9790,其噪声值为0.2mV.当样品含量为0.001μg/g,进样量2mL时,峰高为111mV(见图2),此含量的峰高∶噪声大于3∶1,满足检测限要求.表1 PH3回收率实验结果T able1 R esults of PH3recovery浓度0.10μg/g12340.01μg/g1234称样量/g 1.0013 1.0005 1.0007 1.0009 2.0016 2.0002 2.0013 2.0004峰面积/(mV・s)433074241542727433558462832585768394实测值/μg0.087660.085850.086480.087760.016930.016650.017160.01679理论值/μg0.090080.090080.090080.090080.018020.018020.018020.01802回收率/%97.3195.3096.0197.4293.9392.3995.2193.16平均回收率/%96.593.7表2 PH3重复性实验结果T able2 R esults of RSD测定次数P H3峰面积/(mV・s)RSD/% 1438390.92448953444174448855445106447162.5 实际样品测定根据客户要求,对送检的3个样品进行了测定.见图3.样品1为食品熏蒸当天采样,样品2、3分别为熏蒸后第二天、第三天采样.经计算可得,样品1中P H3含量为0.019μg/g;样品2中P H3含量为010037μg/g;样品3中未检出P H3.2.6 P H3浓度的标定Al P遇水发生反应,释放出P H3,用氯化汞溶液吸收气体,反应生成HCl,用标准NaO H标定即可.相关反应式如下:2Al P+3H202A1(O H)3+2P H33HgCl2+2P H3Hg3P2+6HCl39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第14卷图2 PH3为0.001μg/g时的谱图Fig.2 Chromatograms of PH3(content is0.001μg/g)NaO H+HCl NaCl+HCl由于磷化氢有剧毒,且在空气中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会爆炸,所以,在制备标气时,一定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并注意观察其变化.在用氯化汞溶液吸收磷化氢气体时,由于会产生磷化汞沉淀,使得溶液浑浊而影响滴定终点的判断,因此采用甲基红做指示剂比用酚酞更易于等当点观察.火焰光度检测器(FPD)对磷有很好的选择性及高响应性,因此此实验采用的是FPD检测器,若采用其他检测器则干扰较多且无法达到较低的检测限;磷化氢本身是气体,不易保存,且要直接得到浓度准确的标准物质较难,所以其浓度的标定十分重要,直接影响到样品含量的计算.待检样品的封存十分重要,必须密封好,取样时要十分迅速,采集中间的样品.对于粉末状的样品,由于其对磷化氢有一定的吸附性,所以需要稍作加热,待冷却后进样.(a)PH3标准(c)样品2(b)样品1(d)样品3图3 PH3标准(a)和样品(b)、(c)、(d)Fig.3Chrom atograms of PH3stand ard(a)and S ample1(b)、2(c)、3(d)3 结论本文对利用气相色谱仪(FPD)测定食品中磷化氢含量的方法做了详细的研究:当磷化氢浓度在215~25.0ng/mL范围内时,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2=0.9999).磷化氢含量为0.01和0.10μg/g时的加标回收率分别为91.1%~95.2%和9611%~9714%.对同一浓度样品6次平行测定的RSD为0.9%.与传统的钼酸铵比色法相比,此方法具有快速、简便、检测范围广、检出限可达到0.001μg/g、准确度与精密度高等优点.通过对实际样品的测定可知,此方法适宜作为企业对需熏蒸食品质量控制.参考文献:[1] 张来林,陆亨久,尚科旗.磷化氢熏蒸杀虫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粮食科技与经济,2005,5:38239.[2] 张太江,王怀忠.磷化氢作业对工人健康影响的调查[J].工业卫生与职业病,2003,29(1):50251.[3] 薛改样,崔法曾,杨叔乐.地下粮库空气中磷化氢浓度检测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2,18(12):22.[4] 耿金菊,王强,牛晓君.冷阶温度和激活电压对气相49第2期林晨,等:气相色谱法检测面粉中磷化氢残留量色谱分析痕量磷化氢的影响[J].色谱,2005,23(6): 686.[5] 鲁莉,刘雅萍,徐萍.车间空气中磷化氢测定方法研究[J].职业与健康,2004,20(11):3.Determination of Phosphine in Flour by G as Chrom atographyL IN Chen1,L IU Li1,WAN G Yu2qing1,ZHOU Bin2(1.Guangdong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Emergency Test for Dangerous Chemicals,China National Analytical Center,Guangzhou510070,China;2.Proctor and Gamble Technology(Beijing)Lt d,Beijin100009,China)Abstract:Content of P H3in food supplies is determined by external met hod of gas chromatograp hy p romptly and accurately.In t his st udy,FPD and Porapak2Q packed column were used.G ood linearity was achived(R2=0.9999)when content of P H3is between2.5~25.0ng/mL.standard additio n recovery of P H3was91.1%~95.2and96.1%~97.4%when it s content was0.01μg/g and0.10μg/g respectively. Comparing to t raditional met hod,t his met hod is more simple and stable and has been proved as a kind of relible met hod to determine t he content of P H3p romptly,RSD of6parallel determinations of t he same sample could be as low as0.9%.Determination limit of t his met hod could amount to0.001μg/g depending on t he quality of samples.K ey w ords:gas chromatograp hy;hydrogen p ho sp hideClassifying number:O657.3259。
化学分析中的色谱技术使用技巧色谱技术是化学分析中常用的一种分离和检测方法,其原理是根据不同物质在固定相或液态相中的亲和性差异来分离混合物。
色谱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如生命科学、环境监测、食品安全等。
在进行色谱分析时,有一些使用技巧和注意事项可以帮助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重点介绍色谱技术的使用技巧,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1.样品的制备在进行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待测样品进行适当的制备处理,以确保样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提取、浓缩、溶解等。
样品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不要破坏待测物质的结构和化学性质,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选择适当的色谱柱色谱柱是色谱技术中的核心部件,对色谱分离的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选择适当的色谱柱可以提高色谱分离的效率和灵敏度。
在选择色谱柱时需要考虑样品的性质、分离的要求和分析的目的等因素。
3.优化色谱条件在进行色谱分析时,需要对色谱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分析的效率和分离的分辨率。
色谱条件包括流动相、柱温、流速、检测器灵敏度等。
通过逐步调整这些参数,可以找到最佳的色谱条件。
4.校准检测器检测器是色谱技术中用来检测待测物质的关键设备,其灵敏度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在进行色谱分析之前,需要对检测器进行校准和调试,以确保其正常工作和准确检测。
5.质量控制在进行色谱分析时,需要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对实验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和监督。
质量控制包括标定标准溶液、进行质量控制样品的检测、定期维护和校准设备等方面。
6.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在色谱分析结束之后,需要对得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和结果。
数据处理包括峰识别、积分和峰面积的计算等。
结果分析需要考虑到色谱条件、样品制备方法等因素,并与标准方法进行比对,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7.实验记录和报告在进行色谱分析时,需要及时记录实验结果和关键数据,以便日后查阅和追溯。
实验记录需要包括样品信息、色谱条件、数据处理结果等内容。
高分子色谱技术
高分子色谱技术是一种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技术,利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吸附、洗脱等行为的不同来进行分离,再通过检测器检测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和组成。
这种技术广泛应用于高分子化学、聚合反应工程、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
高分子色谱技术的原理是利用不同高分子化合物在色谱柱上的吸附、洗脱等行为的不同来进行分离。
常见的高分子色谱柱包括凝胶渗透色谱柱(GPC)、聚合物排阻色谱柱、离子交换色谱柱等。
凝胶渗透色谱柱是最常用的一种,其分离机理主要是体积排除,即根据分子量大小进行分离。
高分子色谱技术的优点包括分离效果好、分析速度快、样品用量少等。
通过高分子色谱技术可以精确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化学组成等信息,对于聚合物的质量控制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高分子色谱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分离和分析高分子化合物的技术,其应用范围广泛,对于高分子化学、聚合反应工程、生物医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