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94.00 KB
- 文档页数:4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列举生物的无性生殖类型。
2、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特点及与有性生殖的区别。
3、了解植物所具有的生殖方式。
(二)能力目标
尝试用无性生殖的知识解决植物繁殖的实际问题,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认同植物无性生殖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昆虫的变态发育及两种类型。
2、变态发育中幼虫与成虫在形态结构、生理特点和生活习性方面的差异。
三、教学过程
四、板书设计。
植物的生殖教案
主题: 植物的生殖
目标:
1. 了解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
2. 理解植物的生殖器官和其功能
3. 了解植物的传粉和传播方式
教学步骤:
引入: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不同植物的花朵、果实和种子。
引发学生对植物生殖的兴趣和疑问。
1. 植物的生殖方式:
- 通过花朵进行有性生殖 (显示图片或实物花朵)
- 花朵的结构和功能
- 雌蕊和雄蕊的作用
- 花粉和花药的含义
- 通过根茎进行无性生殖 (显示图片或实物根茎)
- 分株繁殖和匍匐茎的含义
- 具有匍匐茎的植物的例子
2. 植物的传粉方式:
- 昆虫传粉 (显示图片或视频)
- 花朵的形态适合昆虫传粉
- 昆虫如何吸引到花朵并传输花粉
- 风传粉 (显示图片或视频)
- 花粉轻盈,适合风传播
- 比较风传花粉和昆虫传花粉的优劣势
3. 植物的传播方式:
- 种子传播 (显示图片或实物种子)
- 胚珠是如何形成种子的?
- 种子的特点和优势
- 孢子传播 (显示图片或实物孢子)
- 孢子的形成和释放方式
- 孢子的传播途径和目的
4. 生活中的应用:
- 如何利用植物的生殖方式和传播方式进行园艺和农业种植
- 如何合理利用植物的繁殖方式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总结:
回顾课堂内容并让学生总结植物的生殖方式、传粉方式和传播方式。
植物的生殖教案一、植物的生殖方式植物的生殖方式主要分为两种: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
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新的个体。
有性生殖的过程中,花粉会在花药中形成,然后通过传粉媒介(如风、昆虫等)传递到花的雌蕊上,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
种子中包含了新个体的遗传信息,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植物通过自身的生长和分裂,形成新的个体。
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多种,如根茎繁殖、分株繁殖、叶片繁殖等。
无性生殖的优点是繁殖速度快,但由于没有遗传的多样性,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缺陷。
二、植物的有性生殖植物的有性生殖主要通过花粉和卵细胞的结合来实现。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
1. 花的结构花是植物有性生殖的重要器官,它由花托、花萼、花瓣、雄蕊和雌蕊组成。
其中,花托是花的基部,花萼和花瓣是保护花的结构,雄蕊是花的雄性生殖器官,雌蕊是花的雌性生殖器官。
2. 传粉媒介传粉媒介是指将花粉从雄蕊传递到雌蕊的媒介。
常见的传粉媒介有风、昆虫、鸟类等。
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传粉方式,如风媒花的花朵较小,花粉较轻,适合通过风传播;而昆虫媒花的花朵较大,花粉较重,适合通过昆虫传播。
3. 授粉授粉是指花粉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当传粉媒介将花粉传递到雌蕊上时,花粉会在雌蕊的柱头上生长出花粉管,花粉管会穿过花柱,到达花药中的卵细胞,与卵细胞结合形成种子。
4. 结实结实是指种子形成并成熟的过程。
当花粉和卵细胞结合后,卵细胞会发育成胚珠,胚珠内部会形成胚芽和营养组织,最终形成种子。
种子中包含了新个体的遗传信息,可以长成新的植物。
三、植物的无性生殖植物的无性生殖是指通过自身的生长和分裂,形成新的个体。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1. 根茎繁殖根茎繁殖是指植物的根茎在地下生长,形成新的植株。
根茎繁殖的优点是速度快,但由于新植株与母株基因相同,容易导致种群的遗传缺陷。
2. 分株繁殖分株繁殖是指植物的茎在地上生长,形成新的植株。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
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
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2.教学难点: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教学策略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课题: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植物的生殖教案一、引言植物生殖是指植物通过繁殖器官实现新个体的产生和繁衍。
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对我们更好地护理和培育植物至关重要。
本教案将详细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繁殖器官以及相关实验和观察方法。
二、植物的生殖方式1. 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指两个亲本植物通过配子的结合产生新个体。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 花的有性生殖:花是植物进行有性生殖的重要器官。
花由花萼、花瓣、花蕊和雄蕊组成。
- 蕨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蕨类植物通过孢子进行繁殖,孢子释放出来后形成蕨类植物的新个体。
- 藻类植物的有性生殖:藻类植物通过生活史的交替形式完成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无性生殖是指在无配子结合的情况下,由单个亲本植物产生新个体。
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 茎的无性繁殖:植物的茎通过地下匍匐茎或地上匍匐茎的方式繁殖。
- 叶的无性繁殖:部分植物的叶片可以发生形成新个体的变态。
- 块茎的无性繁殖:一些植物通过块茎的方式进行繁殖。
三、植物的繁殖器官1. 有性繁殖器官- 花瓣:花的有性繁殖器官,吸引昆虫传播花粉。
- 花药:花的雄蕊部分,内含花粉,并通过传粉媒介传播。
- 雌蕊:花的雌蕊部分,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接收花粉并产生种子。
2. 无性繁殖器官- 茎:部分植物的茎具有无性繁殖的能力,通过茎的节段或芽鳞的活动扩展新个体。
- 根:某些植物的根部可以发生无性繁殖,如地下茎或根茎。
- 叶片:有些植物的叶片具备生长和繁殖的能力,通过单叶复制或裂叶再生形成新个体。
四、实验与观察为了更好地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我们可以进行以下实验和观察:1. 观察花的结构:选择不同种类的花朵,仔细观察其花瓣、花药和雌蕊的形态特征,了解植物的有性繁殖过程。
2. 花粉传播实验:收集不同植物的花粉,通过昆虫或人工手段将花粉传播至其他植物的柱头上,观察是否能够成功结出果实。
3. 茎的无性繁殖实验:选择植物茎的具有繁殖能力的节段,进行水培或土壤培养,观察新个体的生长发育情况。
⽣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精选8篇) 作为⼀⽆名⽆私奉献的教育⼯作者,有必要进⾏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作,教学设计⼀般包括教学⽬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
那么⼤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店铺为⼤家收集的⽣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物《植物的⽣殖》教学设计篇1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解种⼦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结构的异同、了解裸⼦植物、被⼦植物的划分依据。
本课还安排有⼀个学⽣实验,⼀个观察与思考,⼆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学⽣实验的顺利进⾏; ⼆、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个指导学⽣进⾏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动⼿、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分析: 初⼀学⽣⽣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能⼒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法及步骤。
初⼀学⽣的思维⽐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注意⼒吸引过来,还能极⼤的提⾼学⽣学习⽣物的兴趣与积极性。
本课内容较多,学⽣年龄⼩,⼤脑兴奋中⼼容易疲劳,注意⼒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标: ⼀、知识⽬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种⼦和⽟⽶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植物⽐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植物和被⼦植物。
⼆、能⼒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法,培养学⽣观察、分析思考的能⼒; 2.通过⼩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植物和被⼦植物,认同绿⾊植物与⼈类⽣活的密切关系。
植物的生殖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的生殖教案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2. 理解植物生殖的重要性;3. 掌握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4. 能够描述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5.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解释实验结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植物的生殖方式;2. 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和雌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3. 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
教学难点:1. 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的理解;2. 雌雄异株植物和雌雄同株植物的区别。
教学准备:1. 图片或幻灯片展示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2. 植物的模型(可以用纸板或橡皮泥等材料制作);3. 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用图片或幻灯片介绍不同的植物生殖方式,包括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例如通过花朵传粉和种子扩散等。
引发学生对植物的生殖的兴趣。
二、学习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10分钟)1. 介绍植物的雄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花药和花丝。
2. 让学生观察植物花朵的结构,注重花药和花丝的位置和构造。
可以用模型辅助讲解。
3. 解释花药和花丝的功能,即花药内含有花粉,花丝负责支撑花药。
三、学习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10分钟)1. 介绍植物的雌性生殖器官主要包括子房、花柱和柱头。
2. 让学生观察植物花朵的结构,注重子房、花柱和柱头的位置和构造。
可以用模型辅助讲解。
3. 解释子房、花柱和柱头的功能,即子房内含有胚珠,花柱和柱头负责接收花粉和促使受精。
四、学习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15分钟)1. 讲解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可以结合实际例子或实验说明,例如蜜蜂传粉或模拟传粉实验。
2. 强调传粉的重要性,即需要花粉和花朵的合作才能完成植物的生殖过程。
3. 解释受精过程,即花粉在花柱上成长,柱头释放出花粘,花粘粘住花粉使其萌发和生长,花粉管进入子房,与胚珠结合形成种子。
五、实验探究植物的传粉和受精过程(20分钟)1.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例如在一个容器中放置含有花粉的纸片,观察花粉的传播情况。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复习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2、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能够列举植物常见的无性生殖。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影响扦插成活率的因素;
2、通过观察和比较分析,了解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植物生殖方式多样性的意义;
2、通过了解无性生殖在生产上的应用,认识生物学知识不但是生产实践的基础,而且随着生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
二、教学重难点
1、描述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了植物常见的无性繁殖。
2、通过探究,理解影响嫁接和扦插成活率的关键。
三、教学过程。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学目的1、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2 、举例说明无性生殖的类型和特点,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区别。
教学重点1、有性生殖及无性生殖的概念2、植物营养繁殖的方法教学难点1、植物营养繁殖的方法2、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蝗虫的生殖、蛙的生殖、人的生殖、鸟的生殖,它们的生殖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它们的新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象这样,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其后代生命力极强。
在生物圈中,除了刚才我们列举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还有哪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是不是所有生物都进行有性生殖呢?还有没有其他生殖方式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其他生物是如何生殖的。
(出示课题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探究新知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前面我们所学习的人和动物都是怎样生殖的?学生:都是通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形成受精卵,再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教师归纳:人和这些动物都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这种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的生活力较强。
教师引导:你能举出自然界中还有那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学生回答:(各种植物名称)教师引导:好,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下植物又是如何进行生殖的呢?出示一、植物的生殖方式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回忆绿色开花植物又是用什么来繁殖的呢?学生:种子教师引导:种子形成经历了哪几个过程呢?学生:经历了开花、传粉、受精以及胚的发育。
教师引导:你能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吗?学生:(讨论回答)在植物花里有雌蕊和雄蕊,雄蕊产生花粉,花粉里有精子;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胚珠里有卵细胞。
花粉形成的花粉管伸入胚珠后释放精子,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发育成胚,胚是新一代植物的幼体,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由胚长成一株幼苗,形成新个体。
教师引导:植物通过种子繁殖的方式是不是属于有性生殖呢?学生回答:是教师归纳:对。
植物的生殖方式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区别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2、学习除植物外的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类型;3、通过观察、分析图文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交流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除植物外的其他生物的无性生殖的类型。
难点:1.区分无性生殖的类型;2.采用比较有效的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形象”。
三、教学过程设计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第3节其他生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2、无性生殖一、植物的生殖方式A.植物的有性生殖2、营养繁殖1)、扦插2)、嫁接3)、压条二、植物的组织培养。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问题:它们的新个体都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
通过观看多媒体播放图片,对新内容的产生学习兴趣。
学生主动思考和回忆回答问题:植物的种子繁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受精卵——种子——萌发成幼苗。
学生讨论并看课本第86--91页的图解扦插:剪取植物的一段枝条,把枝条的下部插入土壤中,在适宜的水分和温度下,枝条下部长出根,上部发芽,最后长成新个体。
嫁接:利用植物体的伤口周围能迅速进行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的能力,将砧木和接穗的形成导入:前面我们学习过蝗虫的生殖、蛙的生殖、人的生殖、鸟的生殖,它们的生殖过程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老师归纳:象这样,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有性生殖。
其后代生命力极强。
老师提示:在生物圈中,除了刚才我们列举的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还有哪些生物进行有性生殖呢?并不是所有生物都进行有性生殖呢?还有其他生殖方式呢。
播放图片(或视频)。
再提出问题:植物的生殖方式怎样呢?练习:课本P95页第1题(1)老师提示:植物除了有性生殖,还有其他生殖方式。
如:用植物的的扦插、嫁接、压条等和组织培养。
:那么其方法怎样?又有什么技术要求呢?通过讨论、多媒体观看,解决学习问题层对齐。
压条:剥掉一个枝条中段下半部的半圈皮,然后把枝条弯曲下来,将其中部埋在土壤里,上段露出地面,等新枝条长出不定根将其剪断脱离母体.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无菌的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它们能够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这就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初中生物植物生殖方式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
2. 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
3. 能够区分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重点:1. 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
2. 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
3. 植物的生殖器官。
教学难点:1. 区分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
2. 理解植物的生殖过程。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器材:植物花药、授粉花器、显微镜等。
3. 图片资料:不同植物的生殖器官和生殖过程。
教学过程:一、引言(5分钟)1. 通过引入植物的生殖过程,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
2. 提出问题:植物如何进行生殖?二、植物的有性生殖方式(15分钟)1. 介绍植物有性生殖的过程。
2. 通过图示示范植物花粉的传播和受精过程。
3. 分发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花粉和受精过程。
4.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要进行有性生殖?三、植物的无性生殖方式(15分钟)1. 介绍植物无性生殖的几种方式:萌芽、分株、块茎等。
2. 展示不同植物的无性生殖过程。
3. 让学生观察植物的不同生殖器官,了解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四、植物的生殖器官(10分钟)1. 介绍植物的雌雄生殖器官:花、花柱、花药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植物的生殖器官,区分它们的功能和结构。
五、总结(5分钟)1. 总结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的生殖方式多样化?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种植物,调查其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并写一份调查报告。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植物的生殖方式和生殖器官,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方式,并能够区分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
实验操作和讨论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思维能力。
植物的生殖教案教案: 植物的生殖一、课程目标1. 了解植物生殖的基本概念,明确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意义。
2. 掌握植物生殖的方式及其特点,包括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种子发芽和苗期管理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要点1. 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2. 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
3. 种子的结构、发芽过程和苗期管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10分钟)导师会简单对生殖的基本概念进行讲解,谈谈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和意义。
2. 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30分钟)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导师会选择几个常见的植物作为例子,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特点。
有性生殖包括自交和异交两种方式,无性生殖包括萌生、扦插和分裂等方式。
3. 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1小时)通过讲解教材、直观的实物和模型等多种方式,导师详细解释了花的结构、花的授粉和受精过程,让学生对花的生长发育、花的花粉、花蕊、雌雄生殖器官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4. 种子的结构、发芽过程和苗期管理(1小时)导师通过小实验,呈现了种子的结构和发芽过程,深入分析了发芽的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介绍了经营种子的方法,以及苗期管理的注意事项。
5. 总结(10分钟)导师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学生今天的收获和重点,以便于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的复习和总结。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讲授法:因为许多植物的生殖特点较为复杂,所以学生最好能够通过讲解教材来理解。
教师应该结合模拟示范和实物实验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体验。
2. 互动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几个问题或者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关于植物生殖的问题讨论,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
3. 观察法: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识别不同的植物,观察他们的生长过程和生殖特点,加深学生对植物生殖特点的理解。
4. 实验法:教师可以将生殖特点或生产中涉及到的知识进行实验演示,从而使学生更加清楚地了解实际问题的运作。
植物的生殖教案植物的生殖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植物的生殖特点、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
2. 能力目标: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植物的不同生殖方式及其优劣势。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植物生殖的兴趣,增强对植物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植物的生殖特点和生殖器官。
三、教学难点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对比及其优劣势。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1. 利用图片和视频介绍一下植物的生殖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植物是如何繁殖的?第二步:学习生殖方式(15分钟)1. 主要讲解两类植物的生殖方式: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 无性生殖:通过植物体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形成新个体,常见的方式有根茎离体,茎叶离体,花果离体等。
3. 有性生殖:通过花的柱头与花粉结合,形成种子或果实,通常涉及两个不同个体的参与。
第三步:学习生殖器官(20分钟)1. 学习植物的生殖器官:雄蕊和雌蕊。
2. 雄蕊:由花丝和花药组成,花药内含有花粉,受精后形成种子。
3. 雌蕊:由柱头和子房组成,柱头接收花粉,子房内形成种子。
第四步:分析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优劣势(25分钟)1. 教师呈现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自花授粉、异花传粉、植株繁殖等。
2. 学生小组讨论不同植物生殖方式所面临的问题、优势和劣势。
3.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第五步:总结归纳(10分钟)1. 教师帮助学生总结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及其优劣势。
2.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尝试解释为什么植物选择了不同的繁殖方式。
第六步:拓展延伸(10分钟)1. 分组进行小研究,了解不同地理环境中植物的不同繁殖方式及其适应性。
2. 呈现研究结果,进行分享和讨论。
五、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资料。
2. 板书、讲义。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课,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生殖特点、生殖器官和生殖方式,并能够分析不同植物的生殖方式的优劣势。
通过小组讨论和研究,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可以增加生活案例、现场观察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植物的生殖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殖方式;2. 掌握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3. 深入理解植物的繁殖过程和原理;4. 培养学生对植物繁殖的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2. 植物生殖的繁殖过程和原理。
三、教学难点:1.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区别;2. 植物生殖的繁殖过程和原理。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介绍植物的生殖方式,比较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2. 实践活动法: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亲自体验植物的繁殖过程,加深对植物生殖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向学生提出问题,“你知道植物是如何繁殖的吗?植物有几种繁殖方式?”,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讲解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
有性生殖是指通过生殖细胞互相结合,产生新的个体,具有遗传变异的特点。
植物的有性生殖包括花的授粉和花粉管生长、胚珠的受精和种子的形成等过程。
无性生殖是指通过无性生殖器官或组织,直接形成新的个体,不需要与花粉细胞结合。
植物的无性生殖包括分株、萌发、扦插、离体培养和新陈代谢等过程。
3. 分析植物生殖的繁殖过程和原理。
(1)有性生殖的过程和原理:花朵在授粉后,花粉管会长入子房中,与胚珠内的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最终发育成种子。
授粉可以通过风、昆虫、鸟类等媒介进行。
(2)无性生殖的过程和原理:无性生殖是通过植物自身的器官或组织繁殖。
例如,分株是指植物茎或根部分裂成新的个体,萌发是指植物茎、叶或花的一部分长出根和茎形成新的个体。
4. 实验观察植物生殖过程。
实验一:观察花的授粉和花粉管的生长过程实验二:观察无性繁殖的过程,例如分株、萌发、扦插等实验通过实验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植物生殖的过程,加深对植物生殖的理解。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对植物的生殖方式有了基本的了解,并能区分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特点。
鼓励学生自主观察和思考植物的繁殖过程,培养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观察能力。
第19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3节植物的生殖方式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的生殖过程,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2.通过学习农业生产上一些植物的生殖过程,概述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3.在学习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础上,比较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4.说出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并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选讲)。
5.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植物营养繁殖的实际操作。
6.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对前两节讲述不同生物的生殖方式加以归纳,进而阐明有性生殖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以马铃薯的繁殖方式为例,阐述了无性生殖的特点,并列举实例说明营养繁殖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并要求学生参加有关实践活动。
因此,在教材地位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对生物学有了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但学生对“生物的生殖”这部分知识尚处于空白阶段。
通过第19章前面2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生物生殖有了初步的认识,也希望更深入地了解有关其他生物生殖的知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概念
营养繁殖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2.教学难点:
植物营养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与实践活动
教学策略
1.比较分析人、昆虫、两栖动物和鸟类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归纳出有性生
殖的概念和特点
2.回顾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史,理解植物的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
3.通过实例分析绿色开花植物的无性生殖——营养繁殖(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压条等)
4.通过植物营养繁殖的实践活动,了解植物营养繁殖的过程,体会无性生殖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
5.通过图片了解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过程和意义
6.通过分组讨论,比较分析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复习人、鸟类、蛙类和昆虫的生殖过程,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动物与人的生殖发育的共同特征,以及有性生殖后代的特点,从而归纳出有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此处采用问答法结合讲授法。
1.有性生殖:由亲体产生的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有性生殖特点:
(1)存在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
(3)后代生活力较强
二、新课学习
(一)植物的营养繁殖
1.鼓励学生回忆并描述植物进行种子繁殖的过程,用图片及动画展示绿色开花植物种子繁殖的过程,引导学生将植物的种子繁殖与动物的有性生殖加以比较,明确种子繁殖属于有性生殖的范畴。
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植物除进行种子繁殖以外,还有其它的生殖方式吗?
2.结合图片讲述农业生产上怎样种植马铃薯的方法,引入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
无性生殖:像马铃薯的块茎繁殖这样,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叫做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特点:
(1)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2)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3)子代个体数量多,繁殖速度快,而且子代能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
(4)后代生活力有下降的趋势
3.在学习无性生殖的概念和特点之后,要求学生回忆并回答植物有哪些营养器官?在此基础上得出在绿色植物繁殖中很重要的一种方式——营养生殖。
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营养繁殖:像甘薯的根、生姜的块茎、落地生根的叶等也能长出新的植物体这样,绿色植物能利用其营养器官繁殖新个体
4.结合图片,讲述营养生殖的种类,分析人工营养生殖常用的方法。
用图片叙述利用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展现营养生殖的特点。
利用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的过程:(略)
嫁接繁殖的特点:能保持接穗母株的优良性状,又能利用砧木的特性,提高抗病等能力。
营养繁殖的特点:有利于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加快繁殖速度
5.组织学生参与植物的营养生殖——利用储存器官繁殖、扦插、嫁接等活动,实现知识的运用,并在运用中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
6.用图片叙述压条的过程,并观看压条过程视频进一步加深对压条的认识。
(二)植物的组织培养(选讲)
1.讲述另外一种植物无性生殖方式——植物的组织培养,引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原理:植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在适当的离体条件下,都具有重新形成一个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2.讲述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陈述组织培养所需要的条件。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在无菌条件下,把花药、子房、叶片、茎或根的一部分等接种到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然后在适当的条件下,它们生长发育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培养所需条件:高温灭菌的人工培养基、消毒的外植体
3.阐述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与利用,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对于人类生活产生的影响。
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培育优良的植物品种、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植物、培养无病毒感染植株。
还可以将培养物保存在超低温下,实现优良品种的长期保存和长途运输。
(三)(植物的)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的差异
通过对上述有性生殖、无性生殖的概念及特点的了解,分组讨论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两者的差异。
(四)课堂小结与巩固练习
复习植物的生殖方式,并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1.下列关于有性生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性生殖一般是具有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的过程
B.有性生殖后代有更强的生活力
C.有性生殖后代变异性更强
D.有性生殖是由植物的根、茎、叶等器官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反映了哪种生殖方式()
A.有性生殖
B.嫁接
C.扦插
D.压条
3.欲使一株菊花上开出几种颜色的花,应采用的方法是()
A.扦插
B.分根
C.嫁接
D.压条
4.有关植物的营养繁殖,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可以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
B.可以实现快速繁殖
C.子代生活力可能会逐年下降
D.嫁接后的植株同时具有砧木和接穗的特性,因此不属于无性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