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语文园地一-口语交际展示台
- 格式:ppt
- 大小:4.52 MB
- 文档页数:18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1上完二年级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部分后,对我的触动非同一般。
“口语交际”一部分,让学生明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到哪儿秋游,学生在组织语言时说的很完整,很通顺。
“我建议大家到……因为……”“我想让大家到……因为……”。
不光学生的语言组织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
在进行作业展示时,由于星期天给学生布置了做树叶贴画的作业,学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纷呈,有用树叶粘贴成小兔子的,有用树叶粘贴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树叶粘贴成各种各样植物的样子……我问学生是自己做的,还是和家长共同完成的。
有的说是自己做的,有的说是和家长一起完成的。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2在《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的教学过程中,听、读的能力都能得到发挥,所以我建议还应该加强说和写的训练,把写作、口语交际融合于其中,例如让学生例举一些平时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形近字,多谈谈自己区分形近字的方法,充分发挥他们自主创新的精神,也可以通过整合小组成员之间讨论的结果,再表达出来,这样也使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如果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更加丰富多彩的趣味语文活动,实践证明,让学生自己确定活动的主题,自己分工,自己搜集材料,自己策划和主持活动,他们更具浓厚的兴趣,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能力无形间就会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全面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节课的根本教学目的还在于让学生根据语文知识的规律有效地学习、记忆和积累,所以还要把“写”的训练落实到位。
所以我在课后要求同学们写一写课后感等,把自己的收获和感受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
经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各种能力,在这节语文综合性学习课中,确确实实地得到了综合运用。
《语文园地一》教学反思3如今,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1上完二年级《语文园地一》的“口语交际”和“展示台”两部分后,对我的触动非同一般。
“口语交际”一部分,让学生明确了“口语交际”的内容后,让学生说说到哪儿秋游,学生在组织语言时说的很完整,很通顺。
“我建议大家到……因为……”“我想让大家到……因为……”。
不光学生的语言组织的非常到位,而且理由非常充分。
在进行作业展示时,由于星期天给学生布置了做树叶贴画的作业,学生的作品真是五彩纷呈,有用树叶粘贴成小兔子的,有用树叶粘贴成海底世界的,有用树叶粘贴成各种各样植物的样子……我问学生是自己做的,还是和家长共同完成的。
有的说是自己做的,有的说是和家长一起完成的。
总之,这一堂课学生学得自由,教师教得轻松。
【反思】1、放手让学生自己充分的说:口语交际中,教师在课堂上只要给学生明确提出要求后,教师指导到位,应放手让学生充分的去想象,充分的去说。
可以让学生自由说,小组说,全班交流说。
不论采用哪种形式,教师都要给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不能毫无目的的重复说。
2、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新课标指出要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合作能力不光包括与伙伴之间的合作,也包括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我们要经常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和别人的交往中学会合作。
3、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行为: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表达”的习惯、“支持”与“扩充”的习惯、“求助”与“帮助”的习惯、“建议”与“接纳”的习惯。
学生良好合作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既需要教师从点滴抓起,更要求教师以身示范。
《语文园地二》教学反思2一、教学对象:适用于小学三年级学生。
二、不同学情的建议:1、学生领悟接受能力较强的班级,教师可以在基础指导时少花时间,将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基础知识的练习、拓展和补充上。
2、学生领悟记忆能力较弱的班级,可花大量的时间重点指导记忆、朗诵书上的基础知识,在剩余的时间才进行适量的拓展练习,以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二年级“展示台”与“写话教学”整合研究纵观我们低年级的“展示台”和“写话”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笔者任教的二年级班中,就发现问题颇多,分析起来,主要存在以下现象:现象一:限制约束——开放性不够二年级的“展示台”内容从开放识字到走进社会、走向生活进行简单的社会实践,给师生留有许多可选择、补充、挖掘的东西,但大多数教师只以书上提供的例子进行实践,开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单一,学生的语文体验显而易见是有限的。
因此,要把“展示台”与“写话”教学结合起来,开放性不够。
现象二:应付了事——主动性不够“展示台”中也有听说读写等内容,如果遇上写话的内容,许多教师只是草草教学,没有兼顾从“扶”到“放”的过程。
学生的写话,或三言两语草草收场,或唠唠叨叨一大堆。
主要问题一是流水账,文章枯燥无味,犹如嚼蜡;二是成了各类作文书的复印机,千篇一律,毫无创造性可言。
由此引出的现象:学生表达的愿望很牵强,因为要交所以不得不写。
写话俨然成了一种负担。
现象三:素材单一——实践性不够“展示台”的综合性活动为二年级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
以往我们的写话题材大多来源于网络图片,二年级整册语文书中典型写话图片只有两处,而这些图片都是适合孩子们大胆地想象编写童话故事的,因此“不合理的想象”也成了学生写作的家常便饭。
由于孩子们缺乏对生活的感受,缺乏亲身的体验与实践,所以语言欠缺灵性,表达能力也一般般。
以后一旦面对题材类作文该怎么来写,写什么合适,会让学生手足无措。
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展示台”中的内容,学生的写作素材就不会那么单一了。
新课标指出: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以语文实践为主。
语文园地中的“展示台”,它具有“开放性、综合性、专题性、范例性”的特点,而且展示台内容丰富,以学生发展为目标,既是学生课外时间活动成果展示的舞台,个性体验的桥梁,也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场所。
“写话”从表面上看是孩子们的书面活动,但如果教师把“展示台”中大量语文实践活动与学生的写话结合起来,孩子们就不会觉得无话可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