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
- 格式:ppt
- 大小:1.66 MB
- 文档页数:28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用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不同类型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6解决问题》人教新课标数学教材;2.教具:数字卡片、实物物件、练习册等。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老师向学生展示几个实物物件,让学生猜一猜这些物品的数量分别是多少,引出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二步:讲解1.通过示例讲解加法和减法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如何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每组选择一个问题并用加法和减法进行解答,鼓励学生讨论分享解题思路。
第四步: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强调理解概念的重要性,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布置练习册上相关习题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按时交作业,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课题:解决问题•方法:加法和减法•要求:灵活运用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围绕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展开,通过实例的讲解和练习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相关知识和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理解问题和运用方法上存在一些困难,下节课需要更多地引导学生进行实践和训练,巩固所学内容。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计划,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愿学生在我们的指导下茁壮成长,培养出更多数学思维能力强、问题解决能力强的优秀学生。
教案标题: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6单元第10课时:解决问题(1)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导入(1)讲解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找出关键信息、列出算式、计算结果、检查答案。
(2)举例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范例,讲解如何运用基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1)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4. 小组合作(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和汇报。
(2)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小组汇报:每组选一名代表汇报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组员补充。
5. 总结提升(1)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2)强调检查答案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练习、小组合作等形式,让学生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3.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4. 加强课后作业的布置与检查,确保学生掌握所学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11课时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一)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能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让学生能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教学内容1.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顾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1)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并引导学生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4.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5.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完成,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一)1. 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2. 运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七、课后拓展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可以设计一些课后拓展活动,如让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的乘、除法问题,并尝试解决。
八、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课后拓展活动,评价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九、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2. 教学课件:多媒体教学课件3. 教学工具:计算器、练习本等十、教学进度安排1课时注:本教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调整。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含4课时)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是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个组成部分。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4个课时,分别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这4个课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四则运算和一些简单的数学概念。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对问题的分析不够深入,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够灵活。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合作学习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挂图、练习题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实例引入解决问题的话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学会画图解决问题、列式解决问题和应用题。
3.巩固练习: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4.拓展提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 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3. 应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老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加法或减法来解决。
-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
2. 探究新知- 老师出示一些具体的例子,让学生尝试解决,并引导学生总结出解决问题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 老师引导学生尝试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过程和思路。
- 老师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思路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
3. 巩固练习- 老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引导学生相互检查和讨论。
- 老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总结提升-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 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点评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1. 请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 请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及时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以上就是对“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第11课时解决问题(2)人教新课标”的详细描述,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11课时解决问题(强化练习)
【过基础关】教材知识巩固练
1.三年级有221名学生,要去电影院看爱国主义影片。
学校租5辆车够吗?
2.明明看一本故事书,计划每天看14页,4天看完。
如果他每天看7页,需要多少天可以看完?
3.欢欢家离县城有28千米,如果他骑自行车3小时行21千米,那么欢欢骑自行车几小时能到达县城?
4.牛牛用小棒摆六边形,如图。
如果用这些小棒摆四边形,可以摆多少个?(图形的边不重合)
限乘51
【过能力关】思维拓展提升练
5.把一根彩带对折后再对折,每段长多少米?如果连续对折3次呢?
长24米参考答案:
1.51×5=255(人) 255>221 够
2.14×4÷7=8(天)
3.28÷(21÷3)=4(小时)
4.6×6÷4=9(个)
5.24÷(2×2)=6(米) 24÷(2×2×2)=3(米)。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练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练习》是本单元的练习课。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比值、按比例分配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教材通过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实际问题情境的理解、找出单位“1”的量、确定比率和比例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这些认知困难,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按比例分配的方法,能运用按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找出单位“1”的量,确定比率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实例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际问题实例、练习题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复习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按比例分配的方法。
2.实例分析:选取一些典型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3.方法引导: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按比例分配的方法,明确找出单位“1”的量、确定比率和比例的步骤。
4.练习巩固: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对按比例分配方法的掌握程度。
5.拓展提高:设计一些综合性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总结反思:让学生谈谈在本节课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困惑,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