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
- 格式:doc
- 大小:140.00 KB
- 文档页数:8
第二章 大气环境化学4.影响大气中污染物迁移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主要有:(1)空气的机械运动如风和大气湍流的影响; (2)天气和地理地势的影响; (3)污染源本身的特性。
5.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吸光物质?其吸光特征是什么?大气组分如N2、O2、O3、H2O 和CO2等能吸收一定波长的太阳辐射。
波长小于290 nm 的太阳辐射被N2、O2、O3分子吸收,并使其解离。
故波长小于290 nm 的太阳辐射不能到达地面,而800~2000 nm 的长波辐射则几乎都被水分子和二氧化碳所吸收。
因此,只有波长为300~800 nm 的可见光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这部分约占太阳光总能量的41%。
7.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自由基?其来源如何?大气中存在的重要自由基有HO 、HO 2、R (烷基)、RO (烷氧基)和RO 2(过氧烷基)等。
它们的来源如下: (1)HO 来源对于清洁大气而言,O 3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23O O hv O +→+HO O H O 22→+对于污染大气,如有HNO 2和H 2O 2存在,它们的光离解也可产生HO :NO HO hv HNO +→+2 HO hv O H 222→+其中HNO 2的光离解是大气中HO 的重要来源。
(2)HO 2的来源大气中HO 2主要来源于醛的光解,尤其是甲醛的光解:HCO H hv CO H +→+2 M HO M O H +→++22 CO HO O HCO +→+22任何光解过程只要有H 或HCO 自由基生成,它们都可与空气中的O 2 结合而导致生成HO 2。
亚硝酸酯和H 2O 2 的光解也可导致生成HO 2:NO O CH hv ONO CH +→+33 CO H HO O O CH 2223+→+HO hv O H 222→+ O H HO O H HO 2222+→+如体系中有CO 存在:H CO CO HO +→+2 22HO O H →+(3)R 的来源大气中存在量最多的烷基是甲基,它的主要来源是乙醛和丙酮的光解:HCO CH hv CHO CH +→+33 CO CH CH hv COCH CH 3333+→+这两个反应除生成CH 3外,还生成两个羰基自由基HCO 和CH 3CO 。
O 和HO 与烃类发生H 摘除反应时也可生成烷基自由基:HO R O RH +→+O H R HO RH 2+→+(4)RO 的来源大气中甲氧基主要来源于甲基亚硝酸酯和甲基硝酸酯的光解:NO O CH hv ONO CH +→+33 2323NO O CH hv ONO CH +→+(5)RO 2的来源大气中的过氧烷基都是由烷基与空气中的O 2结合而形成的:22RO O R →+9.叙述大气中NO 转化为NO2的各种途径。
① NO + O 3 NO 2 + O 2 ② HO + RH R + H 2O R + O 2 RO 2 NO+RO 2 NO 2 + ROO 2 R`CHO + HO 2 (R`比R 少一个C 原RO +子)NO+ HO 2 NO 2 + HO10.大气中有哪些重要的碳氢化合物?它们可发生哪些重要的光化学反应?甲烷、石油烃、萜类和芳香烃等都是大气中重要的碳氢化合物。
它们可参与许多光化学反应过程。
(1)烷烃的反应:与HO 、O 发生H 摘除反应,生成R 氧化成RO 2与NO 反应RH + OH → R + H 2O RH + O → R + HO R + O 2 → RO 2 RO 2 + NO → RO + NO 2(2)烯烃的反应:与OH 主要发生加成、脱氢或形成二元自由基加成:RCH=CH 2 + OH → RCH(OH)CH 2RCH(OH)CH 2 + O 2 → RCH(OH)CH 2O 2 RCH(OH)CH 2O 2 + NO → RCH(OH)CH 2O + NO 2 脱氢:RCH=CH 2 + HO → RCHCH 2 + H 2O 生成二元自由基:C C R 3R4R 2R1O 3+C O R R 1+C4R 3OO C C R34R 2R 1O O OCR 2R 1O O+O C R 34二元自由基能量很高,可进一步分解为两个自由基以及一些稳定产物。
另外,它可氧化NO和SO2等:R1R2COO + NO →R1R2CO + NO2R1R2COO + SO2→R1R2CO + SO3(3)环烃的氧化:以环己烷为例+ HO + H2O+ O2OOOO+ NO O+ NO2(4)芳香烃的氧化(a)单环芳烃:主要是与HO发生加成反应和氢原子摘除反应。
CH3+ HO表示用生成的自由基可与NO2反应,生成硝基甲苯:+ NO2CH3NO2+ H2O 加成反应生成的自由基也可与O2作用,经氢原子摘除反应,生成HO2和甲酚:+ O 2CH 3OH+ HO 2生成过氧自由基:OH HOO H 3CCH 3OH OOH H CH 3OHHOOHCH 3OH H 表示用+ O 2OO+ NO+ NO 2CH 3OH H OOCH 3OHH O+ O 2+ CH 3C(O)CHOCH 3OHH OHC CH CHOOHC(b )多环芳烃:蒽的氧化可转变为相应的醌+ O 2hvO O HH它可转变为相应的醌:O O HH OO(5)醚、醇、酮、醛的反应它们在大气中的反应主要是与HO发生氢原子摘除反应:CH3OCH3 + HO → CH3OCH2 + H2OCH3CH2OH + HO → CH3CHOH + H2OCH3COCH3 + HO → CH3COCH2 + H2OCH3CHO + HO → CH3CO + H2O上述四种反应所生成的自由基在有O2存在下均可生成过氧自由基,与RO2有相类似的氧化作用。
13.说明烃类在光化学烟雾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烷烃可与大气中的HO和O发生摘氢反应。
RH + HO R + H2ORH + O R + HOR + O2RO2RO2+ NO RO + NO2RO + O2R`CHO + HO2RO + NO2RONO2另外:RO2+ HO2ROOH + O2RO + HOROOH +hr稀烃可与HO发生加成反应,从而生成带有羟基的自由基。
它可与空气中的O2结合成相应的过氧自由基,由于它有强氧化性,可将NO氧化成NO2,自身分解为一个醛和CH2OH。
如乙烯和丙稀。
CH = CH + HO CH2CH2OHCH3CH = CH2CH3CHCH2OH + CH3CH(OH)CH2CH2CH2OH + O2CH2(O2)CH2OHCH2(O2)CH2OH + NO CH2(O)CH2OH + NO2CH2(O)CH2OH CH2O + CH2OH CH2(O)CH2OH + O2HCOCH2OH + HO2CH2OH + O2H2CO + HO2稀烃还可与O3发生反应,生成二元自由基,该自由基氧化性强,可氧化NO和SO2等生成相应的醛和酮。
光化学反应的链引发反应主要是NO2的光解,而烷烃和稀烃均能使NO转化为NO2,因此烃类物质在光化学反应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18.确定酸雨pH界限的依据是什么?pH为5.6作为判断酸雨的界限。
依据以下过程得出:在未污染大气中,可溶于水且含量比较大的酸性气体是CO2,所以只把CO2作为影响天然降水pH的因素,根据CO2的全球大气浓度330ml/m3与纯水的平衡:CO2 (g) + H2O K HCO2 + H2OCO2 + H2O K1H+ + HCO3-HCO3-K2H+ + CO32-根据电中性原理:[H+]=[OH-] + [HCO3-] + 2[CO32-],将用K H、K1、K2、[H+]表达的式子代入,得:[H+]3– (K W + K H K1p CO2) [H+ ] – 2K H K1K2p CO2=0在一定温度下,K W、K H、K1、K2、p CO2都有固定值,将这些已知数值带入上式,计算结果是pH=5.6。
19.论述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
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1)酸性污染物的排放及其转化条件。
(2)大气中NH3的含量及其对酸性物质的中和性。
(3)大气颗粒物的碱度及其缓冲能力。
(4)天气形势的影响。
20.什么是大气颗粒物的三模态?如何识别各种粒子模?Whitby等人依据大气颗粒物表面积与粒径分布的关系得到了三种不同类型的粒度模。
按这个模型,可把大气颗粒物表示成三种模结构,即爱根(Aitken)核模(D p<0.05μm)、积聚模(0.05μm<D p<2μm)和粗粒子模(D p>2μm)。
(1)爱根核模主要源于燃烧产生的一次颗粒物以及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而生成的二次颗粒物。
由于它们的粒径小、数量多、表面积大而很不稳定,易于相互碰撞结成大粒子而转入积聚模。
也可在大气湍流扩散过程中很快被其他物质或地面吸收而去除。
(2)积聚模主要由核模凝聚或通过热蒸汽冷凝再凝聚长大。
这些粒子多为二次污染物,其中硫酸盐占80%以上。
它们在大气中不易由扩散或碰撞而去除。
积聚模与爱根核模的颗粒物合称细粒子。
(3)粗粒子模的粒子称为粗粒子,多由机械过程所产生的扬尘、液滴蒸发、海盐溅沫、火山爆发和风沙等一次颗粒物所构成,因此它的组成与地面土壤十分相近,主要靠干沉降和湿沉降过程而去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