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政治下册 8.1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案 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初一政治下册教案: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特殊儿童的定义和分类。
2.了解特殊儿童生活学习中面临的困难和需要特殊的保护。
3.培养尊重特殊儿童、关爱特殊儿童的情感。
4.学习如何给予特殊儿童关爱和帮助。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以学生为中心,营造尊重特殊儿童、帮助特殊儿童的良好情境;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特殊儿童的需要和困难,并懂得进一步地为特殊儿童提供帮助。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出示学生图片,让学生感知多样化的生命和多样化的需求,并引领他们思考: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人。
2.概念解释(10分钟)1.解释“特殊儿童”的概念,大概了解常见的特殊儿童类型。
2.与学生交流如何看待特殊儿童,如何给予特殊儿童关爱。
3.学生讨论(15分钟)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他们知道的、见过的、还是听说过的特殊儿童。
学生提出的情况,教师进行统计和整理,并让学生思考这些特殊儿童在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和需要。
4.课堂案例演练(25分钟)1.设计一个情境:班里来了一个新同学,他的右腿由于意外事故留下了伤疤,需要帮助,但他感到羞愧和不舒服。
2.学生分组,以这个情境为例,讨论如何帮助这个同学,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或汇报,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给予特殊儿童帮助和支持的基本技能。
5.情感体验(15分钟)选择一些反映特殊儿童问题的图片、影像等材料,设计相应的反思与创意,引导学生深入感悟尊重、关爱等情感主题。
6.总结(10分钟)回顾整个课程,引导学生理解如何帮助特殊儿童,掌握帮助的技巧,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同时,重新认识本节课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特殊儿童的定义给予特殊儿童关爱特殊儿童种类如何帮助特殊儿童困难与需要情感体验五、课后反思通过以上教学,学生认识到特殊儿童并非应当排斥的特殊群体,而且要提供特殊照顾和关爱,帮助他们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同事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无形之中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爱心,是一节意义深远的课。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八-1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特殊保护”在法律中的含义。
•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了解特殊群体的保护措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并运用法律文本。
•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对于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观念。
•培养学生尊重特殊群体的态度。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
•特殊群体的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课外题材,介绍未成年人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让学生列举当前社会中未成年人需要特殊保护的情况,并带入课本内容。
2.讲授1.法律的保护:介绍特殊保护在法律中的含义,并通过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2.特殊群体的保护:介绍少年犯罪人群和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需要的保护措施。
3.练习•分组讨论特殊群体的保护措施,研究具体的解决方法。
•阅读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构思解决方案。
•小组汇报各自的讨论结果,并针对方案进行探讨。
4.归纳总结•总结法律的保护和特殊群体的保护,梳理知识框架。
5.拓展•班级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关爱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志愿活动,呼吁更多人关注和关心这些群体。
四、教学评价•队内讨论、小组汇报,学生间思想和观点的碰撞能够激发彼此的思考思前行。
•案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班级活动评价,展示学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通过行动实现对留守儿童、孤儿等特殊群体的关爱。
搬经镇中“学、教、做”合一讲义年级:九年级学科:政治执笔:朱红兵内容:(七下)第八课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课型:复习课一、复习目标1、懂得未成年人受法律保护的基本内容2、树立法律保护意识,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未成年人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二、复习重点和难点四个保护三、复习提纲1、未成年人的含义,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两部法律,制定《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目的2、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为什么需要国家法律的特殊保护?(必要性)3、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法律规定分别是什么?四、活动探究1、某电视台就15岁的少年许某暴力抢劫案作了专访许某的父亲:我与他妈妈常年在外边打工,没有时间管教他,每个月省吃俭用,邮寄给他500元钱,也算尽力了许某的老师:七年级时就发现他看黄色书刊、泡网吧,除了耐心批评教育,还为他保密,可是他屡教不改,只好劝他退学。
文化部门干部:最近我们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非法出版物,黑网吧进行了集中处理主审法官:对个别记者提出的对此案公开审理的拍照登记等要求,我们一概拒绝①上述个人或者部门是否尽到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责任?请简要评析②通过材料反映的问题,你认为青少年在增强自我保护方面应该怎么做?五、自主检测(一)单项选择1、下列属于保护未成年人的专门法律是()①义务教育法②未成年人保护法③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④刑法A、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②2、下列属于未成年人的是()①胎儿②高中生③少年犯④有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⑤在校学生⑥婴儿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⑤⑥D、③④⑥3、为保护未成年身心健康,国内众多网络游戏实行了实名制的网游反沉迷系统,这一措施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4、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是对未成年人的()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5、法律严禁遗弃老人的行为,但难以使人们自觉地孝敬老人,这句话表明()A、法律的约束力没有道德强B、法律无法调节婚姻家庭关系C、法治和德治是相辅相成的,必须把法治和德治相结合D、调节人们行为主要靠舆论习惯和信念力量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二)简答题1、我国从2007年开始在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中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
七年级下册政治教案: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教学目标1.了解国家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政策;2.理解一些特殊群体生活中面临的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看法;3.培养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二、教学内容1. 国家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政策•国家对残疾人的保护政策;•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政策。
2. 特殊群体生活中面临的问题•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3. 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尊重和关爱•如何尊重和关爱特殊群体;•全社会应该如何帮助特殊群体。
三、教学重点1.国家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政策;2.特殊群体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
四、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特殊群体的意识。
五、教学方法讲授、讨论。
六、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2. 教学内容1(15分钟)讲述国家对残疾人的保护政策和弱势群体的保护政策,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政策给特殊群体带来了哪些好处?3. 讨论环节(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有哪些特殊群体,他们面临了哪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尊重和帮助他们?4. 教学内容2(10分钟)根据学生们的讨论结果,讲解残疾人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和弱势群体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够为这些特殊群体做些什么?5. 总结(5分钟)请学生结合教学内容,思考题目“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作业以“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为主题,以650字为限,写一篇作文,表达对特殊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八、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授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国家对特殊群体的保护政策,了解特殊群体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的尊重和关爱特殊群体的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实际行动的能力,进一步促进全社会对特殊群体的尊重和关爱。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执教时间: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执教用时:1课时执教方法:老师讲解与学生讨论结合法教学过程:【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2、学习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学习过程】一、通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学法指导——自主完成)1、课题“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中,保护的主体是谁?(请用横线勾画在课文中。
)2、国家为什么要给予未成年人特殊的保护?(请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角度思考。
)3、国家怎样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保护的?(请用《》、————批注在课文中。
)4、读课本P103-104完成下列表格。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谁实施保护主要保护对象内容备注:作用(请用不同的符号勾、划、圈、批、标注在书上。
)二、情景导学(学法指导: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学习)1、根据漫画提供的情景,讨论下列问题。
漫画一:1、请为这幅漫画命名。
2、并简要评析漫画反映的问题?3、说说自己的家庭保护情况是怎样的?漫画二:1、这样的做法是否符合家庭保护的有关规定?2、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对孩子尽怎样的责任?3、我们学校在保护学生健康成长,发展教育学生身心方面做了哪些事情?这些体现了学校保护的哪些方面?2、阅读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创建平安校园,学校开展了交通安全知识和禁毒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
文化、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的网吧,流动食品摊点进行整顿。
公安机关负责对营业性舞厅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查处的过程中,发现有沉迷其中的未成年人,不予以曝光,依法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2019-2020学年七年级政治下册 8.1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学案新
人教版
、认识未成年人保护的必要性,了解我国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专门法
.了解和灵活运用维护权益的有效途径。
了解诉讼手段的作用及其类型。
、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第八课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导学案
导学案序号: 4-8-1 课型:新学课总课时:2 分课时: 1 主备人:张继萍审
家庭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抚、家庭保护的作用:使未成年人的
104页的漫画命名。
讨论:家长整天打麻将,不管孩子的行她。
结果小玲
结合配练预习第八课第二框的内容。
2019-2020年七年级政治下册《8.1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学案人教新课标版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能知道我国两部专门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法律。
2、明确法律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
3、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含义,并学会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习重难点1、学习重点:(1)为什么要对青少年给予特殊保护(2)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明确家庭的责任和未成年人的权利。
2、学习难点:四种保护的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
一、自主学习1、凡未年满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2、党和国家对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无限关怀,制定了和专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3、家庭保护的具体规定有哪些?4、学校保护的规定有哪些?5、社会保护的规定有哪些?6、司法保护的规定有哪些?二、课堂合作研讨部分:1、家长成天打牌,不管孩子的行为对吗?学生维护自己的权利主要应以哪部法律为依据?2、家长对我们的抚养、教育、呵护,我们,应当如何回报家长?3、学校保护我们健康成长,我们应如何对待老师和同学?4、列举出社会上还存在那些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三例),那我们应该怎么做?三、课堂展示部分: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四、总结归纳拓展提升阅读教材107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五、达标检测1、现在,一些家长主顾眼前利益,直接让孩子们“弃学从商、从工”,这些家长没有履行好对子女们的()。
A、家庭保护B、社会保护C、学校保护D、司法保护2、根据法律规定,有些娱乐性场所是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的,如录像厅、夜总会、网吧等。
这一规定()。
A、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B、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C、损害了营业性场所的合法权益D、不利于未成年人的健康发展3、下列行为属于对未成年人实施学校保护的是()。
A、法律不公开审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B、老师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耐心辅导C、博物馆对未成年人优惠开放D、家长禁止未成年子女吸烟4、一营业性网吧因为经常允许未成年人上网,被有关部门查处。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案【对应新课标的要求】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掌握法律帮助和维护合法权益的方式和途径,提高运用法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会联系生活实际,切实感受来自家庭、学校、社会、司法这四种保护的重要性,自觉以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并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能正确区分这四种特殊保护。
【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12.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和学法】1.教法:情境教学法、事例分析法2.学法:合作探究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讲述来自海南白驹学校的几名孤儿学生得到救助站保护的事例.思考:救助站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的保护?学生活动:略小结: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发展不成熟,没有经济能力,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
为此,我国专门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在未成人保护法中,还为未成年人设置四道特殊的防线,2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这四种特殊的保护,体现的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二、新课学习(一)家庭保护1.合作探究:(1)家庭保护的职责是什么?(2)家庭中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的行为有哪些?学生活动:略小结:要求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尊重未成年人受教育的权利等。
2.时政热点链接:2016年3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这是我国首部反家暴法,该法首次建立了人身安全保护令制度。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末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讨论、材料分析法、情境活动式学习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布置小品表演或故事讲演的要求,并准备好讨论的题目。
导入新课: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声中,老师引出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在我们身边也存在对我们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这几件案例当中,并一起想想办法来帮助一下里面的主人公。
讲授新课:搞搞”,甚至有时同方法来维护自己的人进同采取措施,两名少年因故年龄等都清清楚课堂小结:这些案例都发生在我们未成年人身边,他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会受到不法的侵害,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那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他给我们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种特殊的保护,体现的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结束回到上课前播放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祝愿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一直幸福、健康的成长。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创意“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运用全新的教育理念,倡导新的学习方法,本课打破传统的教学思路,先以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回忆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情感体验和倾诉的平台,创设情景,从爱入手,因在一个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待学生进入状态后,引导学生在体验身边周围人的“爱”中,感悟“爱”的质量,反思爱的结果,探究爱的方式方法,理解爱的重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即而升华为爱的表白,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情感的交融,最后在意味深长的爱的气氛中结束本课,让学生意犹而未尽,回味无穷。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及保护的基本内容能力训练目标:认识和判断哪些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与行为情感培养目标: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给予的深深的情、浓浓的爱教学重点:制定《未成年保护法》的必要性教学难点:认识和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现象与行为教学方法:体会式、感悟式、探究式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歌曲、漫画、故事、配乐诗朗诵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给学生一个美好的回忆空间,为学生搭建一个倾诉的平台。
教师提问:同学们,在你们成长的过程中,你们能不能举出一些父母、老师、亲人关心你、爱你的事例呢?(根据学生反映的情况,老师可事先准备一些音乐或歌曲)学生立即进入状态,畅所欲言,从回忆中体会父母老师社会国家各方面给予的“爱”。
(学习新课)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深动的故事、或事例归纳为四种——家庭——父母的养育、关心、教育、殴打等学校——老师的教育、关怀、体贴、批评等爱社会——社会的关注、帮助、爱护、纵容等司法——少年法庭、智力成果权等教师追问:你们想一想,他们的这些“爱”的方式方法,你们都能接受吗?为什么?说说理由。
学生分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体会身边周围人的“爱”中,利用课本知识,感悟“爱”的质量,认识和判断哪些现象与行为是合法的,哪些现象与行为是违法的?违了什么法?依据是什么?各自有哪些作用或危害性?在探究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了解家庭、学校、社会、司法保护含义、内容、要求及相关链接知识的能力。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设计《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框选自七年级下册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中的第一框,本课依据的课标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学法用法”内容。
本框先讲述了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然后分别介绍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的主要内容,以体现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无限关怀,体现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为第二框起到奠基作用。
【学情分析】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许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权益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权益。
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
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进行自我保护。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2、能力目标:初步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过程】复习导入:在未成年人身边有两部保护我们合法权益的法律:《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指出:为什么国家制定专门的法律老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以及这些法律中对于未成年人的保护到底有哪些具体内容呢,今天让我们来学习新的内容: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展开教学:▲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案例思考1:特殊保护的对象是谁?总结:未成年人。
凡未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的人。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第一框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一、内容及分析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是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家庭保护指的是家庭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
学校保护指的是学校对未成年人进行教育,对其身心和合法权益实施保护。
社会保护指的是要求全社会创造一种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
司法保护指的是公、检、法及司法行政部门依法对未成年人实施专门保护。
其核心是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
理解它关键就是要讲清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的含义和基本内容。
本框题内容是第二框题的基础,在本课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教学的重点是分析“四种”保护含义和基本内容,讲清“四种”保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二、目标及分析1.目标定位:(1)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内容。
(2)知道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
2.目标分析:(1)了解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内容就是指了解什么是家庭保护和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2)知道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就是指知道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但由于未成年人生理、心理都不成熟,没有经济实力,缺乏自我保护能力,为此党和国家制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不会区分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
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由于学生社会阅历欠缺。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从社会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和表现两个方面去分析说明。
四、教学设计过程问题一、你是怎样看待小晨厌恶学习离家出走的?设计意图:通过小晨的经历,一是说明未成年人的心智雅嫩;二是说明离家出走对自身和家人的伤害;三是说明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师生活动:例1.请学生阅读教材P102的情境材料,回答下列问题:①小晨离家出走的原因是什么?②小晨离家出走对自己和家人造成了哪些伤害?③如果没有好心人和民警,小晨等三人的后果会怎样?变式练习①未成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是怎样的?②国家为什么要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③国家为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设置了哪四道防线?问题二:什么是家庭保护。
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有关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教学、案例分析、讨论探究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培养正确判断违反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一些现象和行为的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提高依法保护自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难点: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授课时间】一课时【导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我们生活的"卫士"。
没有法律的保护,我们青少年能不能健康、顺利的成长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2页的"亲身母亲斥骂亲身女儿"案例并分析:亲身母亲为什么要斥骂亲身女?对母亲斥骂女儿的事情,你是怎么看待?母亲的行为是否违法?如果你遇到这样的问题会怎么办?这个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案例中的小女孩因为没有完成作业,而被自己的亲身母亲罚跪、斥骂。
母亲的这种不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利于该女孩的健康成长,也侵犯了女儿的合法权益。
这个案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不尊重未成年人,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国家给予特别的关注。
为此,我国制定了专门的保护未成人合法权益的法律。
我们青少年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应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那么,为保护我们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国法律作了哪些规定呢?我们应该怎样运用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呢?这就是我们第八课"法律护我成长"将要学习和探讨的内容。
二、活动探究▲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103页案例思考1:特殊保护的对象是谁?总结:未成年人。
凡未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是未成年人。
(公民是指具有某一国国籍的人。
)思考2:结合消沉的经历,说说国家制定专门法律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的必要性?国家为什么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特殊保护?总结:(P.103国家需要和自身需要)未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特殊的保护 特殊的爱想法,0二.各抒己己,.欠交近年来,有些家长只考虑眼前的暂时经济利益,认为读书不子女这侵犯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第 35 页第 36 页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小杨(13周岁)、九年级学生小许(15周岁)及高三学生小秦(17周岁)三人在一次聚众斗殴中把外校一名八年级学生的腿打断,造成残疾,经鉴定为重伤。
当地法院少年法庭审理此案后,认定三人负同等责任,分别从轻判处小秦有期徒刑3年、小许有期徒刑1年,小杨免于刑事处罚,期令其家长加以管教;另判令三位同学家庭承担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营养费、精神损害赔偿费等费用共计29万元?思考1:设立“少年法庭”审理此案和“从轻处罚”体现了什么?这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司法保护的要求,也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未成年人的无限关爱思考2.有些同学不理解;既然法院对小杨免于刑事处罚,为什么还要其家长承担经济上的赔偿?既然认定三人负同等责任,为什么法庭对三人作出不同的判决?现在请你来当小“律师”解答这些同学的疑问答:①任何一种违法行为都有其法律后果,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故小杨家长要承担一定的经济赔偿。
②我国刑法规定:已年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年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不满14周岁的免于刑事处罚。
答:①父母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没有尽到家庭保护责任,父母不仅要承担对未成年人的抚养、监护职责,还要保证适龄子女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②老师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没有尽到学校保护责任,学校要对学生耐心教育,不得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③酒店(老板)也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关于社会保护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④小江自己违反了义务教育法的规定,没有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义务。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教学设计一、对应课标内容知道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二、设计思想1、教学指导思想:依据对应的课标设定教学目标,融入现代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利用各种资源来支持学习活动。
2、设计理念:依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轻松、交互、动态、开放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
3、教材分析:《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是七年级思想品德下册第八课第一个框题的内容。
这个框题具有重要地位,本框是针对学生缺乏自我保护能力,极易受侵害的实际情况,以及如何依靠法律保护未成年的健康成长就成了国家法治建设的重要课题。
因此,本框题在未成年人成长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4、学情分析:作为未成年人,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事时有发生,当这些侵害事件发生后,我们许多初中生不懂得自己可以获得保护,或者不懂得如何保护,在他们的权利遭到侵犯时,应该让他们知道如何利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利益。
而未成年人保护法是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有效地制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有力武器。
让学生了解这些基本内容,有助于学生维护自己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的合法权益,自觉抵御不良影响和不良行为,进行自我保护,在良好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国家给予的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2、能力目标能够认识和判断哪些是违反或保护未成年人的现象和行为3、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未成年人(2)知道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保护的两部专门法律。
(3)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
四、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内容2、难点:体会家庭、学校、社会、司法等国家给予的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并能简单辨别家庭、学校、社会、司法四个保护。
特殊的保护,特殊的爱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懂得自立的含义,了解自立的表现。
2、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的能力,为将来走向自立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立的生活态度。
(2)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明确在法治社会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在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方面,家庭、学校、国家和社会、司法部门分别应该履行的法律义务。
教学难点:
在生活中如何运用这四个保护,与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侵害末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式讨论、材料分析法、情境活动式学习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在教师的指导下,依据自愿和指定相结合的原则,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布置小品表演或故事讲演的要求,并准备好讨论的题目。
导入新课:
在“让我们荡起双桨”的音乐声中,老师引出今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生活在幸福的环境中,但是在我们身边也存在对我们未成年人的侵害行为,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进入这几件案例当中,并一起想想办法来帮助一下里面的主人公。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这些案例都发生在我们未成年人身边,他说明了我们在生活中会受到不法的侵害,但同时他也告诉我们,未成年人享有特殊的保护,那就是《未成年人保护法》,他给我们放置了四道防线: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这种特殊的保护,体现的更是一种深深的情、浓浓的爱。
结束
回到上课前播放的《让我们荡起双桨》,祝愿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一直幸福、健康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