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指南小结
- 格式:pptx
- 大小:897.72 KB
- 文档页数:41
中国帕金森病指南一、背景简介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的变性和死亡所引起的。
该病最常见于中老年人,表现为运动功能障碍、休息性震颤、肌肉僵硬和姿势不稳等症状。
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的数量不断增加,对其治疗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指南旨在提供中国帕金森病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管理该疾病。
二、诊断标准根据国际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协会的标准,诊断帕金森病需要满足以下主要条件:1)进行性运动障碍,包括震颤、肌肉僵硬和巴金森姿势、2)至少存在两个以上的附加症状,例如姿势不稳、运动迟缓、痛觉异常等,3)排除其他引起类似症状的疾病。
三、治疗原则四、药物治疗常用的帕金森病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多巴酰基转移酶抑制剂和抗胆碱酯酶药物等。
多巴胺类药物是首选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生活质量。
然而,长期使用多巴胺类药物可能会导致并发症,如运动功能波动和药物不良反应等。
五、康复训练康复训练在帕金森病的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物理疗法、运动疗法、语言疗法和认知疗法等。
这些训练可以改善患者的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日常生活技能。
同时,康复训练还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障碍。
六、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或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考虑。
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深脑刺激术和胶质前腔造影术等。
手术治疗可以显著减少患者的运动功能障碍和药物需求量。
七、疾病管理除了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帕金森病的患者还需进行全面的疾病管理。
这包括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和睡眠习惯。
患者应定期随访,监测病情发展和药物反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八、预防措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预防帕金森病的发生。
但是,一些研究表明,保持身体活动和认知刺激可能有助于降低患病的风险。
因此,建议人们加强体育锻炼、保持积极的心态和充实的思维活动。
结语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严重影响。
帕金森病治疗指南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三版)内容介绍:指南摘要如下:【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二、用药原则用药原则应该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为目标。
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会达到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的急性副作用,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药物治疗】一、早期帕金森病的治疗疾病修饰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疾病的进展。
目前,临床上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和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等。
MAO-B抑制剂中的司来吉兰+维生素E(DATATOP)和雷沙吉兰(ADAGIO)临床试验可能具有延缓疾病进展的作用;DR激动剂中的普拉克索CALM-PD研究和罗匹尼罗REAL-PET研究提示其可能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
大剂量(1200mg/d)辅酶Q10的临床试验也提示其可能具有疾病修饰的作用。
(一)首选药物原则(图1)1.早发型患者,在不伴有智能减退的情况下,可有如下选择:①非麦角类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③金刚烷胺;④复方左旋多巴;⑤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0-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
首选药物并非按照以上顺序,需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方案。
若遵照美国、欧洲的治疗指南应首选方案①、②或⑤;若患者由于经济原因不能承受高价格的药物,则可首选方案③;若因特殊工作之需,力求显著改善运动症状,或出现认知功能减退,则可首选方案④或⑤;也可在小剂量应用方案①、②或③时,同时小剂量联合应用方案④。
对于震颤明显而其他抗帕金森病药物疗效欠佳的情况下,可选用抗胆碱能药,如苯海索。
2.晚发型或有伴智能减退的患者,一般首选复方左旋多巴治疗。
随着症状的加重,疗效减退时可添加DR激动剂、MAO-B抑制剂或COMT抑制剂治疗。
尽量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尤其针对老年男性患者,因其具有较多的副作用。
帕金森知识点总结引言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运动控制,导致患者出现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功能障碍等症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帕金森病的患病率正在逐渐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家庭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对帕金森病的认识和了解至关重要。
在本文中,将对帕金森病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包括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以便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一疾病。
一、帕金森病的病因1. 遗传因素帕金森病的遗传因素是导致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研究发现,帕金森病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患病者的亲属患病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一些特定的基因突变也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如α-突变体、β-突变体和γ-突变体等。
2. 环境因素除了遗传因素外,环境因素也对帕金森病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农药、有机溶剂和重金属等,可能增加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此外,饮食、生活习惯和职业等因素也可能对帕金森病的发病有一定影响。
3. 神经退行性变化在帕金森病的病因中,神经退行性变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患者的中脑黑质内的多巴胺神经元受到损伤和退行,导致多巴胺水平下降,进而导致运动控制功能受损。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神经元损伤也与帕金森病的发生有关。
二、帕金森病的症状帕金森病的症状主要包括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震颤和姿势平衡障碍等。
具体表现如下:1. 运动障碍患者常常出现步态不稳、行走困难、运动速度变慢、动作变得迟缓和僵硬等症状。
这些症状在患者进行日常活动时特别明显。
2. 肌肉僵硬患者的肌肉出现不自主的紧张和僵硬,特别在手臂、腿部和颈部等部位。
这种肌肉僵硬会导致患者的活动范围变窄,影响其日常生活。
3. 震颤患者在休息时常常出现手部和手指的震颤,这种震颤会在运动时消失,休息时加剧。
4. 姿势平衡障碍患者容易出现姿势不稳,行走时容易摔倒,甚至跌倒,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和活动。
除了以上主要症状外,帕金森病的患者还可能出现睡眠障碍、情绪改变、记忆力减退和小便失禁等症状。
帕金森病的诊疗(诊断实用总结一)大脑结构图一:定义:原发性帕金森病简称帕金森病(PD),又称为“震颤麻痹”,是一种隐袭缓慢起病、具有特征性运动症状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还没确切可靠临床或检测手段来确定其病因。
可能与年龄老化、遗传、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吸烟与帕金森病发病负相关,被认为是保护因素,但不能因此而提倡吸烟。
饮茶和喝咖啡者患病率也较低。
致病因素致中脑黑质神经元损害,多巴胺递质减少出现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
中脑内黑质是中脑最大核团,新鲜标本呈黑色得名,分为网状部和致密部,致密部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以多巴胺作为神经递质/脑内大部分多巴胺能神经元位于中脑黑质致密部),合成的多巴胺经黑质纹状体纤维释放至新纹状体,以调节纹状体的功能活动,此病特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减少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减少,从而临床上出现运动迟缓、静止性震颤、肌强直、姿势平衡障碍等特征性症状,同时伴各种非运动症状,如嗅觉障碍、便秘、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及精神认知障碍。
三:临床表现:传统上据主要临床表现分3型:①震颤型:以肢体震颤为主,而肌肉强直很轻或不明显。
②强直型:以肌肉僵硬、强直为主,可没震颤或伴轻微震颤。
③混合型:同时有肢体震颤和肌肉强直表现,即震颤-强直或强直-震颤型,占帕金森病大多数。
1:特征性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①运动迟缓(表现为启动随意运动的速度缓慢/随意运动减少。
疾病进展后重复性动作的运动速度及幅度均降低)a手指精细动作障碍致:书写字迹弯曲越写越小呈'写字过小征';系鞋带、解纽扣、持筷夹物等精细动作不能顺利进行;b面肌强直运动减少致:表情缺乏,眼球凝视,眼球运动不协调,眨眼少,呈'面具脸'。
c口、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致:自动吞咽唾液动作消失致大量流涎,严重时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含糊不清、音量降低、语言单调无韵律,有时呈暴发性语言。
帕金森病治疗指南读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僵硬、震颤、运动减慢和平衡障碍等症状。
它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的方法,但可以通过药物和其他治疗手段来减轻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管理的主要方法。
目前常用的药物包括多巴胺促动剂、逆转性作用药物和COMT抑制剂等。
根据治疗指南,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定,如年龄、症状严重程度和患者的特殊需求等。
此外,治疗指南也强调了药物副作用和药物相互作用的注意事项,以及治疗中的定期评估和调整。
手术治疗是在药物治疗无效或无法耐受时考虑的选择。
深部脑刺激术(Deep Brain Stimulation, DBS)是一种常用的手术治疗方法,通过电刺激特定的脑区来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治疗指南提供了手术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康复治疗在帕金森病的综合治疗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物理治疗、语言治疗和职业治疗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语言和认知能力,并提高日常生活的独立性和生活质量。
治疗指南提供了康复治疗的建议和技术,以及康复治疗的时机和频率等。
除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康复治疗,治疗指南还强调了其他辅助治疗措施的重要性。
如营养和饮食指导、心理社会支持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管理症状,提高患者的心理和社会健康状况。
综上所述,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是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最佳治疗决策的重要依据。
它将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提供了最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然而,每个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是独特的,治疗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决策。
同时,定期的评估和调整也是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帕金森病治疗需要一个综合的团队来进行管理,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2019速览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完整版)要点原发性帕金森病(PD)是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隐袭起病,进展缓慢,主要病理改变为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导致纹状体多巴胺递质减少。
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和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目前尚无确诊的特异检查。
本文对《帕金森病基层诊疗指南(2019年)》中涉及到PD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评估、治疗及转诊流程进行简要总结。
PD诊断帕金森病的诊断主要依靠详尽的病史、完整的神经系统体格检查,辅以治疗初期患者对多巴胺能药物反应。
实验室检查无特异性。
具体如下:1. 临床表现包括特征性的运动症状及非运动症状。
(1)运动症状①运动迟缓:表现为随意运动减少,主要是动作速度缓慢和幅度减小。
手指精细动作障碍,书写字迹弯弯曲曲,越写越小呈"写字过小征";系鞋带、解纽扣、持筷夹物等精细动作不能顺利进行;面肌强直、运动减少致表情缺乏,眼球凝视,眼球运动不协调,眨眼少,呈"面具脸"。
由于口、舌、腭及咽部肌肉运动障碍,自动的吞咽唾液动作消失,使唾液难以咽下,可致大量流涎,而患者的唾液分泌并无增加。
病情严重时可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含糊不清、音量降低、语言单调、平坦而无韵律,有时有加速倾向,呈暴发性语言。
②静止性震颤:早期表现为静止性震额,多从一侧上肢的远端(手指)开始,常为规律性的手指屈曲和拇指对掌动作,呈"搓丸样动作",逐渐发展到同侧下肢与对侧上、下肢体,呈N字形进展。
震颤频率为4~6 Hz,随意运动时减弱或消失,疲劳、紧张及情绪激动时震颤加剧,睡眠时停止。
努力控制可暂时抑制震颤,但持续时间较短,过后震颤反而加重。
到晚期随意运动时震颤也不减弱或消失,而演变为经常性震颤,影响日常生活。
少数患者可不出现震颤,部分患者可合并轻度姿势性震颤。
③肌强直:由于协同肌与拮抗肌的肌张力均增高,出现伸、屈肌张力都增高,受累肢体运动缓慢,在关节做被动运动时,有均匀的阻力,呈"铅管样强直"。
帕金森病诊断治疗指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了较大负面影响。
一、治疗原则对老年PD患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及护理等。
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是整个治疗过程中的主要治疗手段,而手术治疗则是药物治疗的一种有效补充手段。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是药物治疗还是手术,只能改善症状而不能阻止病情发展,更无法治愈。
因此,治疗不能仅顾及眼前而不考虑将来。
二、药物治疗以达到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坚持“剂量滴定”、“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
治疗应遵循一般原则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不仅要考虑病情特点,还要考虑患者的年龄、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尽量避免或减少药物的并发症和副作用,药物治疗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不能突然停药,以免发生左旋多巴撤药性综合征。
2.1 保护性治疗保护性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疾病发展而改善患者的症.状。
原则上,PD一旦被诊断就应及早予以保护性治疗。
临床上作为保护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单胺氧化酶B型(MAO-B)抑制剂。
有多项临床试验提示,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也有神经保护作用,大剂量辅酶Q10的临床试验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但需进一步试验证实。
2.2症状性治疗2.2.1 早期帕金森病治疗(Hoehn-Yahr Ⅰ~Ⅱ级)1.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若病情未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能力,应鼓励患者坚持工作,参加社会活动和医学观察,可暂缓给予症状性治疗用药;若病情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生活能力,则开始症状性治疗。
2.首选药物原则:⑴年龄<65岁的患者且不伴有智能减退的患者可选择①非麦角类DR激动剂;②MAO-B抑制剂加维生素E;③金刚烷胺,若震颤明显而其他抗PD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则可加用抗胆碱能药物;④复方左旋多巴+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抑制剂,即斯达力沃;⑤复方左旋多巴多在①、②、③治疗效果不佳时加用。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2020)要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以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进行性退变和路易小体形成的病理变化,纹状体区多巴胺递质降低、多巴胺与乙酰胆碱递质失平衡的生化改变,震颤、肌强直、动作迟缓、姿势平衡障碍的运动症状和睡眠障碍、嗅觉障碍、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认知和精神障碍等非运动症状的临床表现为显著特征。
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会逐渐加重,一方面会损害患者本身的日常活动,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和医疗负担。
帕金森病的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应对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采取全面综合治疗。
二、多学科治疗模式在临床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组建以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心理、康复乃至社区全科医生等多学科团队的医生,可以更有效地治疗和管理帕金森病患者,更好地为患者的症状改善和生活质量提高带来更大的益处。
三、全程管理治疗不仅立足当前,而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药物治疗一、帕金森病的用药原则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不仅可以更好地改善症状,而且可能达到延缓疾病的进展。
应坚持“剂量滴定”以避免产生药物急性不良反应,力求实现“尽可能以小剂量达到满意临床效果”的用药原则,可避免或降低运动并发症尤其是异动症的发生率。
治疗应遵循循证医学证据,也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疾病特点(是以震颤为主,还是以强直少动为主)和疾病严重度、发病年龄、就业状况、有无认知障碍、有无共病、药物可能的不良反应、患者的意愿、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尽可能避免、推迟或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运动并发症。
抗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时不能突然停药,特别是使用左旋多巴及大剂量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以免发生撤药恶性综合征。
二、早期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一)早期帕金森病的疾病修饰疗法目前临床上尚缺乏具有循证医学证据的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可能有疾病修饰作用的药物主要包括单胺氧化酶B型抑制剂(MAOBI)和多巴胺受体激动剂(DAs)。
帕金森病诊疗指南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特征包括运动障碍、肌肉僵硬、震颤、姿势不稳等症状。
虽然该病目前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但是通过药物治疗和其他疗法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
以下是针对帕金森病的诊疗指南。
1.早期识别和诊断:帕金森病早期症状可能较为轻微,容易被忽视。
因此,医生应该有帕金森病的认知,并在初步症状出现时进行诊断。
常见的早期症状包括运动变慢、脚步拖沓、手抖等。
临床上可以通过问诊、神经系统检查和特定的实验室检查来诊断帕金森病。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式。
主要的药物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
多巴胺类药物可以补充大脑中缺乏的多巴胺,并减轻运动障碍和肌肉僵硬等症状。
然而,多巴胺类药物长期使用可能会出现副作用,如运动不稳、血压下降等。
因此,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调整药物的剂量和方案。
3.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如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和改善运动功能。
运动疗法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平衡训练等,可以增强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
康复训练则可以通过教授患者正确使用肌肉和关节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运动。
4.手术治疗:对于症状严重且难以控制的患者,手术治疗可以是一种选择。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包括深部脑刺激术和病变切除术。
深部脑刺激术通过植入电极来刺激特定的脑区,以减轻帕金森病症状。
病变切除术则是通过手术方式切除导致症状的脑区。
6.个性化治疗和随访:帕金森病的病情和症状因人而异,因此治疗方案应该是个性化的。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其他疾病等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
此外,患者还需要定期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和调整治疗方案。
总之,帕金森病的诊疗应该是个性化的,并需要综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多种手段。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和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1.疾病概述:帕金森病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特征是运动障碍,如震颤、僵硬、运动迟缓和姿势不稳等。
其发病机制与多巴胺系统失调有关,导致基底神经核的损伤。
2.诊断标准:帕金森病的诊断应基于以下标准:-符合运动症状的主要特征,包括静止性肌肉震颤、肌肉僵硬和运动迟缓。
-除外其他能够引起类似运动障碍的病因。
-症状的持续存在,并逐渐恶化。
-确保症状不是由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引起。
3.治疗原则:-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函数能力,减少疾病对患者日常生活的影响。
-缓解症状,提高运动功能,减少疾病进展。
-防治并发症,包括抑郁、认知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等。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进行调整。
4.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药物治疗主要包括多巴胺类药物和抗胆碱药物。
多巴胺类药物通过恢复多巴胺系统的正常功能来减轻症状,而抗胆碱药物可以减轻运动障碍和非运动症状。
-深部脑刺激(DBS):对于无反应或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者,深部脑刺激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它通过电极植入患者的脑部,然后通过外部装置来提供电刺激,以减少运动障碍和症状。
-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包括运动疗法和康复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肌肉力量、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减轻症状和改善运动功能。
-心理干预:心理干预是帮助患者应对疾病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困扰的重要手段,包括心理疏导、认知行为疗法和支持性心理治疗等。
5.治疗进展监测: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应定期进行症状评估和运动功能测试,以掌握疾病的进展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常用的评估工具包括统一帕金森病症状评定量表(UPDRS)和帕金森病生活质量量表(PDQ-39)等。
总之,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建议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深部脑刺激、物理治疗和心理干预。
患者应尽早接受治疗,定期进行症状评估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生活质量和减轻症状。
帕金森病患者护理指南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是一种逐渐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主要由于中脑多巴胺产生细胞的损失而导致。
它的主要症状包括肌肉僵硬、震颤、动作迟缓和平衡失调等。
帕金森病可以在任何年龄开始发作,但通常在50岁左右开始发病。
如果没有恰当的治疗和照顾,帕金森病会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影响患者的健康和幸福。
因此,护理帕金森病患者至关重要。
1.定期就医帕金森病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定期就医。
在医生的指导下,患者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治疗和管理。
定期检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如何改变,并适时调整治疗方案。
同时,医生还可以帮助患者预防并管理帕金森病的其他并发症,如失眠、抑郁和便秘等。
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帕金森病的主要治疗方法。
多巴胺药物可以补充多巴胺神经元的损失,改善患者的肌肉控制和运动能力。
但患者需要注意,多巴胺药物会产生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
因此,在正确的剂量下使用药物非常重要。
患者应该遵守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并及时告诉医生任何不适的症状。
3.营养饮食优质饮食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尤为重要。
患者需要充足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维持身体的能量和力量。
此外,患者还需要避免饮食中的高脂肪和胆固醇,这些物质会增加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风险。
4.运动锻炼帕金森病会影响患者的体能和平衡控制能力。
因此,运动锻炼对于帕金森病患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运动可以增强肌肉控制和平衡能力,减少跌倒的风险。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患者可以向医生咨询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5.睡眠管理睡眠管理对于帕金森病患者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患者应该保持适当的睡眠时间和质量,以保证精力充沛和情绪稳定。
为了避免失眠和抑郁等问题,患者可以采取一些睡眠管理的方法,如避免在睡前过度饮用刺激性饮料、定期锻炼、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等。
6.社交支持社交支持可以帮助患者克服帕金森病带来的压力和焦虑。
患者可以加入相关的帕金森病患者协会,分享经验、交流知识和获得支持。
帕金森病治疗心得体会篇一:络病学心得体会络病学——一个古老又极富创新魅力的理论,千百年来一代代华夏中医英才在络病理论研究领域探寻、追求,伴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络病学研究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现代疑难病治疗注入了生机。
200百多年前清名医叶天士:“遍阅医药,未尝说及络病”的感叹被终结在今朝的《络病学》一书上了。
它是以吴以岭为主编的编者们多年关于络脉与络病理论思考、研究的心得与体会,是全体编委专家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我还记得非典期间第一个通过国家绿色通道进入药审的治流感,抗非典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的国家级中药连花清瘟胶囊及治疗心血管病的通心络胶囊,它们都是运用络病学指导研制的。
古老的中医出现新的突破,这让我们看到了中医伟大的生命力和创新力。
“经络”是中华国粹中医学的重要学说,但近200年来,谈“经”者多,论“络”者少。
“络”是什么,络病是什么病,即使是中医也不一定说得清。
如今,由河北以岭医药研究院为第一承担者的国家973项目“络病学说与针灸理论的基础研究”,填补了祖国传统医学的这一空白,使“络病学”首次成为一门独立完整的中医学科。
纵观历史,让我们看看络病学的发展,《伤寒杂病论》是中医学临床奠基之作,也奠定了络病证治基础。
仲景对于络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和虫类通络药物的应用对后世的影响意义深远。
叶天士深得其中奥妙,说:“结聚血分成形,仲景有缓攻通络方法可宗”“鳖甲煎丸方中大意取用虫药有四,意谓飞者升,走者降,灵动迅速,追拔沉混气血之邪”,“考仲景于劳伤血痹诸法,其通络方法,每取虫蚁迅速飞走诸灵,俾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与攻积除坚,徒入脏腑者有间”,可见络病治疗和一般活血化瘀、攻积除坚不同,从而突出强调了络病辨证及通络治疗的独特临床价值。
仲景旋覆花汤被后世尊为治络病祖方。
清代名医叶天士是一位温病大家,他的《临证指南医案》充分体现了他的学术思想。
叶氏创建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形成继《伤寒论》之后外感温热病的重大学术发展。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介绍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是由中国神经学学会神经退行性疾病学组领衔制定的,用于指导中国境内医生在帕金森病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方面的决策。
新版治疗指南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修订,更新了最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以更好地提供患者的病情控制和生活质量改善。
本文总结了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的主要内容。
1.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治疗指南首先明确了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和评估方法。
其中包括主观评估工具(如上海帕金森病评价量表)和客观评估工具(如DaTSCAN和眼动仪等)的应用,帮助医生确定患者是否符合帕金森病的定义。
2.药物治疗:指南列出了广泛使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多巴胺受体激动剂、COMT抑制剂、MAO-B抑制剂、抗胆碱药物和其他辅助药物等。
针对不同阶段和特殊情况建议了相应的治疗策略,如早期治疗、不同年龄段的患者、伴随症状等。
3.外科治疗:指南对深部脑刺激术(DBS)和持续肠内胆碱酯酶抑制剂注射(CDD)等外科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评估、手术时机和并发症处理等,帮助临床医生科学地选择适合的外科治疗方案。
4.非药物治疗:指南还介绍了非药物治疗的方法,如康复训练、生活习惯调整、言语和吞咽治疗等。
这些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活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质量。
5.并发症管理:帕金森病常伴有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如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
指南针对这些并发症提供了治疗建议,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和康复干预等。
6.个体化治疗:治疗指南强调,帕金森病治疗应该是个体化的,根据每个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程和特殊情况制定治疗方案。
同时还强调了多学科团队的重要性,建议医生与其他专家(如康复师、心理学家)合作,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关怀。
总的来说,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2024版基于最新的临床研究和专家共识,为医生在帕金森病管理和治疗方面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它不仅提供了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等常规方法,还提供了非药物治疗和并发症管理等综合性的治疗建议。
帕金森病治疗指南帕金森病( Parkinson disease, PD ) , 又名震颤麻痹(paralysis agitans) ,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给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了负面影响。
从1817年Parkinson首次描述PD至今,对PD的认识已将近190年。
最近的30余年,尤其是近10 多年,无论是对PD发病机制的认识,还是对治疗手段的探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而目前国内对PD的治疗存在众多的不规范,有必要制定一个符合我国实际的科学的治疗指南。
治疗原则一、综合治疗PD的治疗应采取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康复治疗、心理治疗等,其中药物治疗是首选且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应用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更无法治愈。
因此,治疗不能仅顾及眼前,而不考虑将来。
二、用药原则应坚持“剂量滴定”、“细水长流、不求全效”的用药原则;用药剂量应以“最小剂量达到满意效果”;治疗既应遵循一般原则,又应强调个体化特点,不同患者的用药选择不仅要考虑病情特点,而且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就业状况、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
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控制症状,并尽可能延长症状控制的年限,同时尽量减少药物的副作用和并发症。
药物治疗1 保护性治疗保护性治疗的目的是延缓疾病的发展,改善患者的症状。
原则上, PD一旦被诊断就应及早进行保护性治疗。
目前临床上作为保护性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单胺氧化酶B 型(MAO-B)抑制剂司来吉兰。
曾报道司来吉兰+维生素E(即DATATOP)治疗可延缓疾病发展(约9个月) ,可推迟左旋多巴使用的时间,但事实上司来吉兰是否具有神经保护作用仍然悬而未决。
最近的几项临床试验提示多巴胺受体(DR)激动剂(详见后述)和辅酶Q10也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
辅酶Q10 1200 mg/d有明确的延缓疾病运动功能恶化的作用。
2 症状性治疗(一) 早期PD治疗1. 何时开始用药疾病早期若病情未对患者造成心理或生理影响,应鼓励患者坚持工作,参与社会活动和医学体疗。
治疗帕金森总结徐承恩男,56岁,手足轻抖应诊。
主诉:长期工作紧张,近期劳累后加重,手足抖动1月前来应诊。
日前在某医院诊断为帕金森,在另一医院诊断为小脑萎缩。
检查:脉弦涩,舌绛,有裂纹,苔薄,手静止时轻抖,体态可,饮食二便可。
诊断:肝肾阴虚型震颤。
分析:中医认为,由脏腑机能失调而引起具有动摇、震颤特点之各种症状的病理变化称为“内风”,与肝脏关系最为密切。
包括阴虚风动、肝阳化风、血虚生风、热极生风等。
裂纹舌,其成因多由精血亏损,津液耗伤,舌体失养,以致舌面某处萎缩断裂,形成裂纹。
《辨舌指南·辨舌之质本》中认为,个人之舌无纹,有纹为血衰,多少深浅则反映了衰之甚或微;舌生横裂是素体阴亏,如冰片纹者,多见于老年阴虚。
治疗:施用按摩放松调整全身气血,针灸重点穴位调治,配合刮痧、拔罐。
每天治疗1次,10次为一个疗程,坚持了10个疗程,手足轻抖症状消失。
3个月后回访,已正常。
按语:本病在临床上呈上升之势。
如何为病家服务,缓解病家不适,提高病家的生活质量,望着慕名而来的病家深情寄托的目光,一种深沉的责任感牢牢压在了我的心间。
牢记鲁兆麟老师的教诲:追求疗效,整体调理,辨证施治,尽心尽力的为病家服务。
本病在临床治疗上:治则以补为主,与平补平泻相结合,重在补气益气行血,养血补血活血和血,平肝潜阳,育阴滋液,血充气足,血行风自灭,柔筋止痉,滑利关节。
在治疗手法上多选用揉、摩、按、推、滚、擦、击、叩、抖、摇及扫散、梳理等方法。
治疗程序采取多部位、按顺序治疗操作。
操作如下:1、患者坐位,医者先以轻柔手法按摩风池、风府,拿五经,掌根振击百会,拳背振击大椎及腰阳关,然后由上向下直擦背部督脉3-5次。
此部操作手法要求轻巧多变,部位点线面结合意在通关启闭,调发正气,调畅经络、调养脏腑。
2、患者由上向下尤单手拇指推桥弓穴,先左后右每侧各推50次,然后揉太阳分推坎宫。
开天门掐揉头维,四神聪及百会,梳理头针疗法中的舞蹈震颤控制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