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8.31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一)一、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使学为诗。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阅读训练】1、选出下列划横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以荻画地以:用B、教以书字书:写C、使学为诗为:作为D、及其稍长及:等到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A、欧阳修聪明过人B、太夫人教子有方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欧阳修刻苦攻读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xx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4、给划横线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2)吾忘持度()()(3)宁信度()()5、翻译下列句子。
xx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6、《xx》告诉我们什么道理?7、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反归取之()何不试之以足()三、为学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序》阅读答案及译文《序》阅读答案及译文1送姚姬传①南归序(清)刘大櫆古之贤人,其所以得之于天者独全,故生而向学。
不待壮而其道已成。
既老而后从事,则虽其极日夜之勤劬,亦将徒劳而鲜获。
姚君姬传,甫弱冠而堂已无所不窥,余甚畏之。
姬传,余友季和之子,其世父则南青也。
忆少时与南青游,南青年才二十,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
其后余漂流在外,倏忽三十年,归与姬传相见,则姬传之齿,已过其尊府与余游之岁矣。
明年,余以经学应举,复至京师。
无何,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犹未娶也。
读其所为诗赋古文,殆欲压余辈而上之,姬传之显名当世,固可前知。
独余之穷如曩时,而学殖将落,对姬传不能不慨然而叹也。
昔王丈成②公童子时,其父携至京师,诸贵人见之,谓宜以第一流自待。
文成问何为第一流,诸贵人皆曰:射策甲科,为显官。
文成莞尔而笑,恐第一流当为圣贤。
诸贵人乃皆大惭。
今天既赋姬传以不世之才,而姬传又深有志于古人之不朽,其射策甲科为显官,不足为姬传道;即其区区以__名于后世,亦非余之所望于姬传。
孟子曰:人皆可以为尧舜,以尧舜为不足为,谓之悖天,有能为尧舜之资而自谓不能,谓之漫天。
若夫拥旄仗钺,立功青海万里之外,此英雄豪杰之所为,而余以为抑其次也。
姬传试于礼部,不售而归,遂书之以为姬传赠。
【注】①姚姬传:姚鼐,字姬传。
姚鼐与方苞、刘大櫆合称桐城三祖。
②王文成:王守仁,明代思想家,死后谥号文成。
5.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甚畏之畏:畏惧B.则闻姬传已举于乡而来乡:乡试C.谓之漫天漫:欺骗D.遂书之以为臣传赠书:写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其世父则南青也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B.归与姬传相见孰与君少长C.其父携至京师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D.诸贵人乃皆大惭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A.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B.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C.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D.姬传之尊府方垂髫/未娶太夫人/仁恭有礼/余至其家/则太夫人必命酒/饮至夜分/乃罢8.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赠序写于姚鼐离京准备南归之际,作者在文中热情赞扬了姚鼐的诗文才华,并借用孟子的话表达对姚鼐的厚望。
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6篇阅读,满分100分,60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分)……………()A、臣闻之B、如日出之光C、驱之别院D、学而时习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④多作自能见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分)(三)自护其短(14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分)()A、欲以清热也。
天津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期末模拟测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第Ⅰ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29分。
1-4小题,每题2分;5-11小题,每题3分)(一)积累与运用1.(22-23七年级下·天津西青·期末)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炽热(chì)污秽(huì)鲜为人知(xiān)B.殷红(yān)笨拙(zhuō)深恶痛疾(wù)C.教诲(huì)驿路(yì)吹毛求疵(cī)D.修葺(qì)枯槐(huái)销声匿迹(nì)【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字音。
A.鲜为人知(xiān)——xiǎn;故选A。
2.(22-23九年级下·天津和平·七)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口袋公园是丰富城市绿化景观的重要方式。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___________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升,“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成为市民的普遍____________。
作为面向公众开放、形状多样、具有一定游憩功能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口袋公园因其小巧多样、环境友好、方便使用等特点,也被不少人称为“袖珍公园”。
尽管“口袋”不大,但胜在星罗棋布、绿意盎然,满足着人们对宜居宜业的要求,在___________的城市中勾勒出一片片休憩的空间。
A.过程愿望川流不息B.进程渴望车水马龙C.进程愿望车水马龙D.过程渴望川流不息【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
过程:指事情进行或事物发展所经过的程序。
进程: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
选段中表示的是城市化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故应选填“进程”;渴望:迫切地希望。
愿望:原心的期望。
选段中表示的是市民期望“推窗可见绿、出门即入园”,故应选填“愿望”;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一般,形容热闹繁华的景象。
川流不息:事物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勤读书而多为之文言文翻译一、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
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
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
二、原文顷岁,孙莘老识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三、出处《东坡志林》参考内容一、创作背景《东坡志林》,苏轼(宋)著。
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年间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
二、作品赏析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
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三、作者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一说1036年12月19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
宋神宗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
元丰三年(1080),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
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
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论作文》原文及译文赏析欧阳修论作文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阅读练习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字。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2)即求过人()(3)如此少有至者()(4)多作自能见之()2.翻译句子。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3.选出与“唯勤读书而多为之”的“为”字用法相同的一项()A.亡羊补牢,未为迟也。
B.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D.忍能对面为盗贼。
4.欧阳修是宋代的文学家,我们学过他写的哪篇文章?并写出其中的两个成语。
5.结合本文谈谈你对作文的看法。
参考答案1.曾经;超过;达到;知道;察觉。
2.(1)曾经乘机问他怎么把文章写好。
(2)(文章的)缺点不必等别人来批评,挑剔,(只要)多做自己就懂得它。
3.D4.《醉翁亭记》水落石出;觥筹交错(山肴野蔌;醉翁之意不在酒)5.略(言之成理即可)二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曾经)术(方法)过(超过)疵(弊病)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1)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代词此指欧阳修)(2)唯勤读书而多为之(代词此指文章)(3)多作自能见之(代词此指缺点)3、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勤奋读书加上多写文章”。
注释:(1)顷岁:近年来。
(2)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
(3)欧阳文忠公:欧阳修。
(4)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5)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之:代词,指欧阳修。
(6)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之:代词,代指文章。
(7)工:巧妙,好。
(8)患:弊病,毛病。
(9)至:达到。
(10)疵:瑕疵,引申为缺点。
(11)指摘:批评,挑剔。
(12)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13)尝:曾经。
(14)术:办法。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七年级语文·全解全析1【答案】①孺②斓【解析】孺,小孩子,幼儿,注意偏旁为“子”;斓,形声字,从文,从阑(lán),阑亦声。
2.【答案】(1)B (2)A【解析】注音。
亘,易误读,正确读音为:gèn;锲,易误读,正确音为:qiè。
3.【答案】D【解析】A.鞠躬尽瘁:指恭敬谨慎,竭尽心力。
句中形容有志之士为中华民族的觉醒而竭尽心力。
使用正确;B.锲而不舍:不停地雕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句中形容有志之士有恒心,有毅力。
使用正确.C.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句中称赞默默付出的平凡人。
使用正确;D.锋芒毕露: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与句意不符,使用不恰当;故选D。
4.【答案】A【解析】(排列时要注意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
首先要抓住前句中的“怪脾气”,找出第一句是③;③中的“花”过渡到①中的“这花”怎么样;第④句也是写“花”的,紧跟在第①句的后面;第②句是由第④句中花的白色而做的比喻。
)5 .【答案】示例:天下、国、家是密不可分的,三者紧密联系。
只有天下和国家和乐,家庭才能更加幸福。
每个人都要为国家和天下安定尽到自己的责任。
【解析】本题考查材料理解。
“天下”、“国”、“家”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孟子的话可知,家对国很重要,国对天下很重要。
从范仲淹和顾炎武的话来看,要为天下和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这样才能让家更幸福。
据此作答即可。
6.【答案】①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②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③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字斗芳菲。
④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⑤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解析】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文章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
本题中注意“琴、袖、漫、菲、柝、涟”等字词的书写。
月考语文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 这次青少年宫组织的国学知识竞赛,试题题量多、难度大,令我叹为观止....,深感自己传统文化知识储备不足。
B. 不管面对多么惊心动魄....的场面,他总是临危不惧,让人十分钦佩。
C. 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地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D. 从靶场回来的路上,大伙兴高采烈....地谈论着打靶比赛的情况。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猎枪的子弹像箭一样射向大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 “大雁唱着欢快的歌向南方飞去。
”一句中加点词语分别是名词、形容词、介词、动词。
C. 认真学习、漂亮衣服、高级白板、纸质材料都是偏正短语。
D. 王勇同志的先进事迹就是一本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
全国政法机关要通过广泛开展向王勇同志学习的活动,形成学赶英模,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
(该句句式杂糅)3.下列五句话,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②晋察冀边区的北部有一条还乡河,③河边有个小村庄。
④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
⑤河里长着很多芦苇。
A. ③⑤①④②B. ①④③⑤②C. ②③⑤④①D. ⑤①④②③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0分)4.古诗文默写。
______ ,影入平羌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 ,他领着我们向前去。
《春》《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明对朋友的未来担忧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季节更替,诗人王湾的情感也不断变化,“______ ,______ ”之际,有岁月匆匆不可待的紧迫,更多一种乐观、向上的情怀。
《天净沙秋思》中点名主旨,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诗句是:夕阳西下,______ 。
三、语言表达(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5.口语交际。
江苏省泰州市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总分评分阅卷人一、积累与运用(41分)得分1.词语拼盘。
我们国家有过huīhuáng的历史,也曾因落后而遭受苦难。
老师曾这样dīng zhǔ我们:“同学们,天道chóu勤,要克服自己的dǎn qiè和lǎn duò心理,努力学习,为实现祖国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我在心里暗暗发shì:一定qián xīn求学,让青春wúhuǐ!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相框.(kuāng)依偎.(wēi)大臣.(chén)怒发冲冠.(guān)B.平衡.(héng)潜.(qiǎn)水履.(lǚ)行人影绰绰..(chuò)C.召.(zhào)唤执拗.(niù)划.(huá)归负荆.(jīng)请罪D.饼.(bǐng)干任.(rén)丘稀罕.(hǎn)飞禽.(qín)走兽3.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钩鱼享受不计其数得意望形B.榨油垂蔓无拘无束难以置信C.泡茶辩解振天动地内忧外患D.和谐严历伏案写作路不拾疑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或俗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经过一番周折,落在小王出租车上的钱包终于完璧归赵....。
B.你总是鸡蛋里面挑骨头.......,谁敢跟你合作?C.这个小偷被抓住之后还理屈词穷....地说自己没有偷。
D.低保户王大爷卖菜时摔断了腿,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5.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栩栩如生”这个成语的意思的是()A.“鱼游到了你的纸上!”看着青年画的游鱼,围观的人们赞叹不已。
B.奶奶绣的孔雀活灵活现,好像真的一样!C.这些蜡像生动传神,跟真人一模一样,令每一位参观者叹为观止。
部编七年级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二)(一)朝三暮四宋有狙jū公①者,爱狙②,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
损其家口③,充狙之欲。
俄而④匮kuì⑤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 xùn⑥于己也。
先诳kuáng⑦之曰:“与若⑧芧xù⑨,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怒。
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选自《列子·黄帝》)【注释】①狙公:养猴子的老人。
②狙:称猴。
③口:口粮。
④俄而:一会儿,不久。
⑤匮:缺乏。
⑥驯:驯服,顺从,听从。
引申为服服帖帖。
⑦诳:欺骗,瞒哄。
⑧若: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代“你”“你们”,文中指猴子们。
⑨芧:像树的果实,俗称“橡实”,一种粮食。
⑩“朝三暮四”引申为反复无常,用来谴责那种说话办事经常变卦、不负责任的人。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狙亦得.公之心( ) (2)损.其家口( )(3)充.狙之欲( ) (4)与.若芧( )2.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两项是()A.爱狙,养之成群B. 能解狙之意C.先逛之D. 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损其家口,充狙之欲。
(2)与若芋,朝三而暮四,足乎?4.你从狙“朝三暮四”而怒,“朝四暮三”而喜中得到什么启示?(二)老马识途管仲、隰xí朋①从于桓huán公而伐孤竹②,春往冬反,迷惑失道。
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
”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③,夏居山之阴④,蚁壤一寸而仞rèn⑤有水。
”乃掘之,遂得水。
以管仲之圣而隰朋之智,至其所不知,不难⑥师⑦于老马、老蚁,今人不知以其愚心而师圣人之智,不亦过乎? (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管仲、隰朋:两人都是辅佐齐桓公的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霜业。
②孤竹:指孤竹国,相传为神农氏的后裔,春秋时的古国。
③阳:山之南、水之北。
小升初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精讲)(1篇)司马光砸缸司马光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解释括号里的词。
(1)众皆弃去(离开)(2)破之(击破)2.翻译下面的句子。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从此以后手不离书,以至于到了不知饥渴寒暑的地步3.“破瓮救人”的故事反映了司马光的机智聪颖。
机智聪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的事例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请举一例。
曹冲称像、瓦特发明蒸汽机(2篇)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街卖之事。
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复徙居学宫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1.解释下列加点字(1)、常嬉为墓间之事,(游戏、戏耍)(2)、为贾人街卖之事,(商人)(3)、其舍近墓(靠近)(4)、遂迁居市旁(于是)2、这段文字源自历史典故:孟母三迁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
4、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3篇)曾子杀猪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注释]①曾子:孔子的弟子;②女:通“汝”;③顾:回来;④彘:猪;⑤特:只不过。
1.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A.①曾子之妻之市②听父母之教B.①其子随之而泣②今子欺之C.①汝还②顾反为汝杀彘2.解释加点的词。
(1)妻止之(制止)(2)遂烹彘也(于是)3.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第27课《岳阳楼记》习题AB卷(含答案)27岳阳楼记01 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浩汤汤(shāng)淫(ín)雨霏(fēi)霏樯(qiáng)倾楫(í)摧岸芷(zhǐ)汀(tīng)兰怒号(há)谪守(zhé)皓月(hà)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越明年到了(2)政通人和顺利(3)前人之述备矣详尽(4)去国怀乡离开()岸芷汀兰小洲(6)宠辱偕忘一起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成语。
(1)一切被废弃的事业都兴办起了。
百废具兴(2)心境开朗,精神愉悦。
心旷神怡(3)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政通人和(4)景色千变万化,非常壮观。
气象万千4.下列各项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D)A.前人之述备矣B.览物之情.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属予作以记之(解析:AB都是“助词,的”;D代词。
).下面句子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日星隐曜,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B.衔远,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D.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解析:应改为: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6.默写填空。
(1)《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新时代的中学生应志存高远,在成功与挫折面前努力保持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
(用《岳阳楼记》中的原句回答) 7.(北京中考)岳阳楼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B)去老范一千年,后________先________,几辈能担天下事;揽________,南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悲喜八百里大湖B.乐忧大湖八百里.喜悲大湖八百里D.忧乐八百里大湖(解析:上联对应《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下联“大湖八百里”与上联“老范一千年”结构相对应。
课外文言文⒈王翱秉公原文:王翱①一女,嫁于畿辅②某官为妻。
公③夫人甚爱女,每迎女,婿固不遣④。
恚⑤而语女曰:“而⑥翁⑦长铨⑧,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女⑩寄言于母。
夫人一夕置酒,跪白⑾公。
公大怒,取案上器击伤夫人,出驾⑾而宿于朝房⑿,旬⒀乃还第。
婿竟不调。
注释:①王翱(1384―1467):出生于今河北省孟村县王帽圈村,字九皋,明代大臣。
成祖朱棣永乐年间进士;宣宗宣德时为御史。
英宗即位,擢右佥都御使,出镇江西。
1442年(英宗正统七年)提督至辽东军务。
他到镇后,立即修缮城垣,浚深沟堑,设置烽燧,并训练将士,整顿军纪,边防得以增强。
后擢升右副都御使。
1447年(英宗正统十二年),以征讨兀良哈之功,进右都御使。
1452年(代宗朱祁钰景泰三年)调任总督两广军务。
次年,擢吏部尚书,铨选不徇私情。
英宗复辟后,召对便殿,只称先生而不呼其名。
②畿辅:京城附近地区。
③公:指王翱。
④遣:放走;打发。
⑤恚:愤怒,生气。
⑥而:通“尔”,你的。
⑦翁:父亲,指王翱。
⑧长铨:选拔官吏的长官。
⑨女:通“汝”,你。
⑩白:禀报。
⑾驾:坐马车。
⑿朝房:朝廷中供值班的房间。
⒀旬:十天为一旬。
题目:⒈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
取案上器击伤夫人⒉解释下面划横线的字的意思。
⑴迁我京职()⑵取案上器击伤夫人()⑶婿竟不调()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且迁我如振落叶耳,而何吝者?⒋公夫人每迎女,婿为何固不遣?⒌面对女婿的要求,王翱满足了他没有?由此可以看出王翱是个怎么样的人?⒍有人说现在的社会是个人情社会,不要说亲人之间互相帮忙办事,即使是亲戚朋友之间,办个事,图个方便,无可厚非。
你是如何看待这种人情社会的?启发与借鉴:秉公。
王翱作为朝廷中选拔官吏的长官,要调动女婿的工作,真是轻而易举。
但他秉公处事,任凭夫人“枕边风”怎么吹,他就是不干,最后竟与夫人“对着干”。
2004年因公殉职的河南登封公安女局长任长霞,“奉命于危难之间”,在整顿当地极为混乱的治安局面中,她一身正气,秉公处事,两年间铲除了数十个大小不等的黑社会性质的团伙,百姓交口称赞。
意思是: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出处: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东坡志林》
原句:
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
译文: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
扩展资料
《东坡志林》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
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
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
《东坡志林》记载的是他被贬湖州、黄州、杭州、岭南惠州、海南儋州等地时所发生的事,内容丰富,无所不谈,由后人分为《记游》《怀古》《修养》《疾病》《古迹》《卜居》《亭堂》《人物》《论古》等篇,但因为这些文章在题材与记录上较为随意,所以有的分类并不是特别准确,也造成此书版本较多,真伪难辨。
篇一: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暂无评价|0人阅读|0次下载|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有答案)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
文言文阅读详练详解七年级课外文言文阅读练习说明:本练习共有 6 篇阅读,满分 100 分,60 分为合格。
整体的难度偏大,因为部分词语还没有积累,但文章的内容上练习较为紧密,可以猜出词义。
另外,题目与实际的考试题难度相当,可以感受一下初中文言文的难易程度。
(一)师旷论学(18 分)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
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
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平公曰:“善哉!” 1、解释文中加黑的词。
(4 分)①恐已暮矣()②盲臣安敢戏其君乎()③臣闻之()④善哉() 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4 分)?????( a、臣闻之 b、如日出之光 c、驱之别院 d、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6 分)4、这则短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4 分))(二)欧阳修论作文(16 分)顷岁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 分)①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②惟勤读书而多为之()③自工()④疵病不必待人指摘()2、请指出下列各句中的“之”各指代什么。
(4 分)①学而时习之()②尝乘间以文字问之()③唯勤读书而多为之(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4、欧阳修认为写好作文的诀窍是什么?(4 分))④多作自能见之()(三)自护其短(14 分)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
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啖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
并壳者,欲以清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词。
(4 分)①席上啖菱()②或曰()③啖菱须去壳()④欲以清热也()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作“因为”解释的一句是(4 分)() a、欲以清热也。
b、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c、以土砾凸者为丘 d、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 分) 4、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4 分)(四)守株待兔(16 分)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lěi)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1、解释文中加黑的字。
(4 分)①兔走触株()②因释其耒而守株()③冀复得兔()④而身为宋国笑()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4 分)???()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b、为人谋而不忠乎c、始悟为山市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 分) 4、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4 分)d、此何遽不为福乎(五)曾子杀猪(18 分)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zhì)。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1、解释文中加黑的文言词。
(4 分)①女还()②顾反为女杀彘()③特与婴儿戏耳()④婴儿非与戏也() 2、下列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4 分)() a、其子随之而泣 b、曾子欲捕彘杀之 c、妻止之 d、曾子之妻之市 3、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
(6 分) 4、这则寓言说明的道理是什么?(4 分)(六)郑人买履(18 分)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4 分)①而置之其坐(同)②反归取之(同) 2、下列词语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4 分)?? () a、先自度其足何不试之以足 b、宁信度无自信也 c、郑人有且置履者遂不得履 d、先自度其足吾忘持度 3、解释“之”字在句子中的意义(4 分)①反归取之()②何不试之以足()③至之市而忘操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并用括号补出省略的内容。
(4 分)①② 5、为什么这位郑人会“宁可相信尺码而不愿相信自己的脚”(2 分)答:参考答案(一) 1、①晚②怎么③听说④好仿佛点燃的蜡烛的光亮。
(二) 2、 b 3、少年好学,就像初升太阳的光芒;壮年好学,好像中午太阳的光辉;老年好学, 2、①指代学过的知识②他,指欧阳修 2、 b 2、 a 3、前山、后山,什么地方没有! 3、兔子是不会再得到了,自己却被宋国人所耻笑。
2、 d ③文字、文章④疵病,文章缺点 3、 4、学无止境,什么时候都应该抓紧学习。
4、唯勤读书而多为之(多读书多写作)1、①曾经②写③精,妙④小毛病没有其他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
(三) 1、①吃②有人③剥掉④想要(四) 1、①跑②放下③希望④自己 4、不要不懂装懂、强不知以为知,否则会闹出笑话。
4、因为“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只是一个偶然现象。
(五) 1、①同“汝”,你②回来③罢了④开玩笑 4、教育人要言必信、行必果(意思对即可)(六) 1、①坐座②反返 2、 d 度 3、①尺码②履③到、往、尺码3、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儿子欺骗呵。
妈妈欺骗儿子,儿子自然不信任自己的妈妈,不能以此作为一种教育。
4、①(你)怎么不用其所长脚试试它呢?②(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啊呀。
5、因为他是因循守旧的教条主义者。
(言之成理即可)篇二: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您的位置:>>欧阳修论作文阅读答案_文言文欧阳修论作文翻译赏析_古诗大全文言文《》选自,其原文如下:【原文】,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云: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
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
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注释】(1)顷岁:近年来。
(2)孙莘老:人名,字复明,号莘老。
(3)欧阳文忠公:。
(4)乘间:乘机,乘着间隙。
(5)尝乘间以文字问之。
之:代词,指欧阳修。
(6)唯勤读书而多为之。
之:代词,代指文章。
(7)工:巧妙,好。
(8)患:弊病,毛病。
(9)至:达到。
(10)疵:瑕疵,引申为缺点。
(11)指摘:批评,挑剔。
(12)见:通假字,通现,发现。
(13)尝:曾经。
(14)术:办法。
(15)过:超过。
(16)多作自能见之。
之:代词,指代疵病(文章的缺点)。
(17)为:作。
(18 )唯:只有。
【翻译】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才能写好。
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人。
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
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显得更加有意味。
篇三: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篇四: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关于《惟勤读书而多为之》的几个问题 1.一句下面加点词语(用括号括出)在词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并解释.(惟)勤读书而多(为)之成语:-------- 解释-----------文中"欧阳文中文"指宋代_百度作业帮关于《惟勤读书而多为之》的几个问题1.一句下面加点词语(用括号括出)在词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并解释.(惟)勤读书而多(为)之成语:-------- 解释-----------文中"欧阳文中文"指宋代关于《惟勤读书而多为之》的几个问题1.一句下面加点词语(用括号括出)在词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并解释.(惟)勤读书而多(为)之成语:-------- 解释-----------文中"欧阳文中文"指宋代著名文学家(),“文忠”是他的()解释括号里的词语:1).世人患作(文字)少2).故尤有(味)2.翻译句子:1).无它术,惟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2).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多作自能见之.3.欧阳修认为写好文章的途径是什么? gagctcts 2014-11-25 1惟:只为:做引申为写(欧阳修)“文忠”是他的(谥号) 2文字:这里指做文章味:味道,指有意思2 1)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2).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3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篇五:惟勤读书而多为之阅读答案“无他术⑤,唯勤读书而多①[原文]顷岁②,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③,尝乘间④以文字问之.云:为之,自工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又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⑦.疵病⑧不必待人指摘⑨,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注释]①本文选自宋人苏轼《东坡志林》.②顷岁:年初③欧阳文忠公:指欧阳修,文忠是其谥号,公是尊称④乘间:乘机⑤术:方法⑥工:擅长⑦至者:成功的事⑧疵病:毛病⑨指摘:指出过错.[译文]某年初,孙莘老结识了欧阳修,曾乘机拿写文章的事向他请教.欧阳修说:“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写文章,自然会有长进;但是世上一般人的毛病是练笔的机会很少,还懒于读书,而且一篇文章写好后,马上要求它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成功的.文章缺点也用不着别人指出来,自己多练笔就能发现了.”欧阳修把他写文章的经验告诉别人,所以(我认为)特别有意义.[简析]勤读书,多作文,才能提高文章的质量,此外别无蹊径.文学大家苏东坡,才华绝世,饮誉古今,犹能这样重视别人的成功经验,并引为良训,足见他治学的严谨、刻苦.由此,它给了我们—个很大的教益:文章的好坏与读书的勤懒、练笔的多少,有着密切联系.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
”... qsmm 2014-10-07 近年来孙莘老结识欧阳修,曾经乘机问他怎样才能写好文章。
欧阳修回答说:“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而且多动笔,自然就会写好;世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目的的。
文章的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