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基本情况调查表
- 格式:xlsx
- 大小:12.87 KB
- 文档页数:2
1厦门市小学图书馆(室)建设状况调研报告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张国英引 言社会的发展往往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的,而人的发展又是以教育的发展为前提。
小学教育是一个打基础的阶段,它对提高整体民族素质,培养专业人才起着先导性的作用。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把基础教育放在优先的地位,要求继续改善办学条件,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
”随着中小学素质教育观念的逐步深入,学校图书馆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也日趋得到认可。
福建省自1994年起多次修订出台《中小学图书馆(室)规程》实施细则,厦门市财政也连年加大对包括小学图书馆在内的基础教育投入,推动了小学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为综合评估1998年以来厦门市小学图书馆(室)发展状况,厦门市教育局基教处会同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自2005年9月起对全市200余所小学进行了调研。
1998年,我馆曾调研过小学图书馆发展情况,这次调研,考虑到近年来行政区划调整对调研数据可靠性的影响,所选数据多为1998年调研的原单位,但因岛内思明区、开元区与鼓浪屿合并为思明区,湖里区保持不变,岛外杏林、集美、同安、海沧合并调整为集美、同安、翔安、海沧四区,部分调研学校的区属也随之调整,个别数据缺乏可比性。
本次调研中对涉及该部分的数据就主要采用岛内、岛外数据合并的方式进行对比分析。
本次调研的调查时间段为2004至2005年,调研内容以2005年版福建省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基本标准(修订)中规定的人员配备、馆舍面积、设备配置、规章制度、文献保障、文献管理、文献利用、教育教研为类别,参照1998年调研统计口径,以求作到调研活动有指导依据,结论有可信度。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共计发出调查表200份,回收178份,总体回收比例达到89%,调研区域涵盖岛内思明区、湖里区、岛外海沧区、翔安区、集美区、同安区(见表一);从属性看包括市教育局直属小学(市实验小学)、岛内各区属小学、岛外区属城镇中心小学、普通村办小学(见图一)。
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对策随着中国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室)作为学校教学资源中的重要一环,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然而,中小学图书馆(室)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旨在进行现状调查并提出对策。
一、现状调查1.藏书量不足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量普遍偏少,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室)甚至不到千本。
不仅如此,许多图书馆(室)还缺少一些基本的中小学生必读、必看的书籍,例如《小王子》、《三毛流浪记》、《红楼梦》等。
2.图书品质低中小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需求特殊,对图书的质量和内容都有一定的要求。
然而,很多学校的图书馆(室)中却充斥着一些粗制滥造、内容淫秽、教育价值低的图书。
3.馆室设施不完善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环境较为陈旧,桌椅设施老旧,灯光不够明亮,空气不畅通等,这些不仅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同时也可能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4.缺乏有效的引导和指导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有一定的差异,因此,中小学图书馆(室)需要一些针对中小学生的引导和指导。
实际上,很多中小学图书馆(室)缺少优秀的学生导读员和教师导读员。
二、对策建议1.提高图书馆(室)藏书量学校应该保证每个班级都有使用图书馆(室)的机会,并且每个学生都能够借到自己喜欢及需要的书籍。
学校应该增加购书经费,保证每学期都有购书计划,并且根据学生需求购买相关书籍,以提高图书品质。
学校图书馆(室)应该筛选经过编辑和审核的图书,不允许存放猥亵、低俗等影响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图书。
同时,应该每学期定期检查和清理一些过时、陈旧的图书。
学校应该根据本校情况做好图书馆(室)的规划,优化室内环境。
包括照明、通风、座位等设施应该得到重视,其次是治安和火灾安全问题。
诸如防火栓、安全出口等也应该得到重视。
4.培养优秀的学生导读员和教师导读员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和教师的阅读指导,尤其是对于初中生而言,应该督促学生定期进行读书笔记或读后感,或者是组织相关形式的读书活动和比赛,多角度拓展学生阅读兴趣和广度。
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对策中小学图书馆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和开展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目前中小学图书馆存在一些现状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
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种类较为单一。
许多图书馆仅购置教科书、参考书和教辅材料,而文学作品等其他类型的图书较少。
这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要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可以通过增加图书采购经费,购进更多文学作品、儿童读物和科普读物,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需求。
一些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采购质量不高。
有些学校购买的图书质量较差,存在印刷模糊、装订粗糙等问题。
这会影响学生对图书的选择和阅读体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该加强图书采购的质量把关,选择正规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并注意图书装订和印刷质量。
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维护和管理不够完善。
一些学校的图书馆存在图书损坏、丢失和混乱摆放的情况,降低了图书利用率。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校应加强图书维护和管理工作。
可以通过制定图书管理制度,加强对图书的巡检和保养工作,提高图书馆的整体管理水平。
中小学图书馆的图书借阅率较低。
一些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很少借阅图书。
这可能是因为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和意识,也可能是因为图书馆的服务和推广不足。
为了提高图书借阅率,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诗歌朗诵比赛等,吸引学生参与阅读。
图书馆可以加强与班级的合作,定期进行班级推荐图书、主题展览等活动,推广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
中小学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不足。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图书馆已经成为中小学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些学校的数字化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数字资源平台,学生无法方便地获取电子书籍和其他电子资源。
为了提升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水平,学校可以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建立数字资源平台,并提供相关培训,让学生和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数字资源进行学习和研究。
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存在图书种类单一、采购质量不高、维护管理不善、借阅率低和数字化建设不足等问题。
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对策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学生阅读、学习和研究的重要职责。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传统的中小学图书馆(室)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品质和数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水平。
而一些学校的图书馆(室)存在着藏书不足、更新不及时等问题,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图书馆(室)的空间布局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一些图书馆(室)面积较小、环境较差,影响了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
对于读者教育和服务,一些中小学图书馆(室)存在着服务不到位、活动较少等问题,无法有效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阅读和提升阅读能力。
从图书馆(室)的藏书品质、空间布局和读者教育和服务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对于提升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功能和服务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了解中小学图书馆(室)目前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通过对图书馆(室)的调查研究,我们旨在探讨如何提升图书馆(室)的藏书品质、优化空间布局、加强读者教育和服务,从而提高中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研究,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指导,为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和管理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为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改进和提升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建议和实施方案,从而为学生的阅读体验和学习效果带来积极的影响。
1.3 研究方法研究方法是本文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进行调查并提出对策的关键步骤。
我们首先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和资料收集等方式,深入了解各地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实际情况。
我们还将对学校图书馆(室)的藏书数量、种类、更新情况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详细统计和分析,以全面了解图书馆(室)的现状。
在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将对图书馆(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
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对策中小学图书馆(室)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提供了广阔的阅读空间和优质的阅读资源,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但是,在现实中,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和管理并不完善,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对策。
1.图书馆场馆根据对某市10所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实地调查,其中有3个只有一间房间作为图书馆,甚至连书架也没有,只能借助学生的课桌、柜子存放图书;有2个图书馆的场馆虽然面积较大,但是空间被独立出去的办公室、仓库、会议室等占用,使馆内阅读空间大打折扣;有4个图书馆场馆较好,场馆空间宽敞,环境较好,但是仍存在管理上的不足。
2.设计布局调查还发现,某些学校的图书馆布局合理程度不高,例如有些图书馆的阅读区域毗邻走廊和楼梯,噪音和不良气味侵入阅读区,影响阅读体验。
还有一些学校追求装修豪华,费用高昂,馆内设施过多,导致图书收藏量不足,给管理者和读者带来诸多不便。
3.资金投入调查还发现,某些图书馆的资金投入较少,对图书馆的维护、选购、整理等工作存在困难,馆内资源质量难以保障。
甚至有些学校图书馆的资金来源不稳定,经费不足,导致向学生收取借阅押金等行为,影响了图书馆的公益性质。
二、对策1.多元化管理管理者应改变传统模式,多元化管理图书馆,采取网络购买、拍卖等方式增加采购渠道和方式,搭建管理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平台,以便了解和满足读者需求。
2.规范建设标准应制定和实施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标准和管理规范,加强对场馆、设施、人员和管理等方面的规范和监管,保证图书馆的基本条件和标准化规范。
3.加强馆藏建设要加强对馆藏资源的建设,不仅要增加书本数量,而且还要拓宽收藏范围,关注读者的文化需求,加强数字资源的收藏,丰富阅读资源的内容形式和学科体系。
4.提高读者参与度要重视读者的主体作用,逐步赋予学生馆友的身份和责任,通过参加阅读活动、捐赠图书、推荐阅读等方式,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调查及对策【摘要】本文通过对中小学图书馆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存在图书资源不足、环境较差、科技化建设不完善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加强图书采购、改善图书馆环境、推动科技化建设等对策。
在加强图书采购方面,建议增加资金投入,拓展采购渠道。
改善图书馆环境则需要提升设施设备,并加强文化氛围建设。
推动科技化建设方面,可以引入数字化资源,提升服务水平。
未来,希望中小学图书馆能更好地满足师生阅读需求,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辅助平台。
通过对图书馆现状的调查和分析,以及提出的对策,希望能为中小学图书馆的改进提供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中小学图书馆、现状调查、问题分析、对策、图书采购、环境改善、科技化建设、展望、总结、反思。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小学图书馆在当今社会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是学生阅读的场所,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能力的重要平台。
近年来中小学图书馆普遍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图书采购困难、图书馆环境陈旧、图书利用率低等。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也制约了学生的阅读和学习需求。
对中小学图书馆进行现状调查,并提出有效的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们往往更倾向于通过网络获取知识,而忽略了图书阅读的重要性。
这导致一些中小学图书馆的流失率逐渐增加。
由于一些学校对图书馆的投入不足,导致图书馆的设施更新缓慢,环境陈旧。
一些中小学图书馆缺乏高质量的图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这些问题使得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大打折扣,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有必要深入研究中小学图书馆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来解决这些问题,以提升中小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效果,为学生们提供更好的阅读学习环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现状进行调查,并通过问题分析,提出一些改善和发展的对策。
通过加强图书采购、改善图书馆环境和推动科技化建设等措施,旨在进一步提升中小学图书馆(室)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质的阅读资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调研报告2000字一、调研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普及程度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中小学的学生群体越来越大,对中小学图书馆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深入研究中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有利于更好地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调研目的通过对中小学图书馆(室)的建设和图书使用情况进行调研,旨在了解中小学图书馆(室)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中小学图书馆的发展提出具体的建议,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调研方法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全国各地的中小学为对象,采取随机抽样的原则,共发放了200份问卷,其中50份为学生问卷,50份为教师问卷,50份为图书管理员问卷,50份为家长问卷。
同时,对20所中小学的图书馆进行实地观察和访谈,了解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四、调研结果1. 中小学图书馆(室)建设情况(1)设立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小学都设有图书馆(室),其中90%的学校图书馆(室)在教学楼内设立,10%的学校设在学生公寓楼内。
(2)藏书量中小学图书馆(室)的藏书量数据不一,但大部分的藏书量在5000本以下。
其中,小学的藏书量在1000-3000本之间,初中的藏书量在3000-5000本之间,高中的藏书量在5000本以上。
(3)图书分类中小学图书馆(室)中图书的分类主要分为文学、科学、历史、地理、艺术、体育等类别。
大部分学校的图书馆(室)都能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
(4)阅览室设施大部分中小学图书馆(室)设有阅览室,其中专供学生阅读的占80%,设有空调、暖气、读书桌和椅子等设施。
2. 中小学图书借阅情况(1)借阅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小学图书借阅率较低,借阅率最高的学校为70%。
其中,小学图书借阅率最高,为60%,而中学图书借阅率最低,仅为30%。
(2)阅读内容和时间大部分学校借阅的是文学图书,文学类图书借阅率占总借阅量的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