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 格式:ppt
- 大小:3.46 MB
- 文档页数:57
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要点摘要:在进行轻工业厂房设计时,必须严格执行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要点,综合考虑可能影响其设计质量的因素,进而全面提高此方面的设计质量。
基于此情况下,本文总结了厂房结构体系的选型、门式刚架柱网尺寸的选择及结构体系的布置、门式刚架设计、檩条,墙梁及拉条、支撑设计与构造、吊车梁设计方面内容做出了综合论述。
关键词:轻型钢;结构;厂房设计;要点分析引言:近年来,轻型钢结构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例如在高层建筑、大跨度公共建筑中,都有轻型钢结构设计的身影,它已成为一个城市现代建筑的象征。
随着现代轻型钢结构设计水平提高,从而形式由单一的框架式发展到多元化,如肋玻结构形式、钢桁架结构形式。
一、钢结构设计1.1钢结构形式与结构布置。
钢结构在设计之前应该选择合理的结构体系,合理的建筑结构体系应该是刚柔相济。
钢结构常用的结构体系有框架、平面(桁)架、网架(壳)、索膜、轻钢、塔桅等结构形式。
在钢结构设计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注重的是概念设计,所得结构方案往往易于手算、概念清晰、定性正确,并可避免结构分析阶段不必要的繁琐运算。
一般地说要刚度均匀,力学模型清晰简便,层次清楚,条理分明,尽可能限制大荷载或移动荷载的影响范围,控制构件的侧移变形,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抗弯和抗剪能力,使其结构传力以最直接简单的线路传递到基础,抗侧支撑的分布应均匀,其形心要尽量靠近侧向力(风震)的作用线,否则应考虑结构的扭转。
结构的抗侧应有多道防线,比如有支撑框架结构,柱子至少应能单独随1/4 的总水平力。
1.2 判定结构的合理性。
要正确使用结构软件,还应对其输出结果做正确的判断。
比如评估各向周期、位移、应力、总剪力、变形特征等。
不同的软件会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和范围,初学者应充分明了。
工程师们不应该过分信任与依赖结构软件。
工程设计中的计算和精确的力学计算本身常有一定距离,为了获得实用的设计方法,有时会用误差和较大的假定,但对这种误差,会通过适用条件、概念及构造的方式来保证结构的安全。
钢结构厂房设计规范标准第一篇范本:1. 概述1.1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定钢结构厂房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要求,以确保钢结构厂房的安全、可靠、经济和美观。
1.2 适用范围本文档适用于设计和建造各类钢结构厂房,包括工业厂房、仓库、车间等。
2. 材料选用2.1 钢材2.1.1 钢材种类根据不同构件的要求,应选用相应的国标钢材,如Q235钢、Q345钢等。
2.1.2 钢材质量要求钢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其力学性能和化学成分应满足设计要求。
2.2 焊材2.2.1 焊材种类根据焊接方式和构件要求,应选用相应的焊材,如CO2保护焊丝、焊条等。
2.2.2 焊材质量要求焊材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其焊接强度和工作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
3. 结构设计3.1 整体布置钢结构厂房的整体布置应符合以下原则:- 结构紧凑、经济高效;- 功能布局合理,满足生产需求;- 建筑形象美观,与周围环境协调。
3.2 框架结构设计3.2.1 刚度要求主体框架的刚度应满足钢结构的使用要求,并考虑风荷载、地震作用等。
3.2.2 节点设计节点设计应满足力学性能要求,保证连接的刚度和强度。
4. 建筑设计4.1 基础设计4.1.1 地基处理根据地质勘察结果,采取相应的地基处理措施,确保地基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
4.1.2 基础选型根据结构形式和荷载特点,选择适当的基础形式,如浅基础、深基础等。
4.2 墙体和屋面设计4.2.1 墙体设计墙体应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和抗风性能,满足隔热、防水和防火的要求。
4.2.2 屋面设计屋面应具有良好的排水性能和抗风性能,保证厂房的安全和可靠。
5. 消防设计5.1 灭火系统设计根据厂房的特点和用途,设计相应的灭火系统,如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
5.2 疏散通道设计根据厂房的安全要求,合理设置疏散通道,确保在紧急情况下人员能够及时疏散。
6. 监管要求6.1 法律法规本设计需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建筑设计规范》、《消防设计规范》等。
单层厂房排架结构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结构形式常常采用排架结构。
排架结构由屋架或屋面梁、柱和基础组成。
通常,排架柱与屋架或屋面梁为铰接,而与其下基础为刚结。
2.1 概述单层厂房具有形成高大的使用空间,容易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内部交通运输组织方便,有利于较重生产设备和产品放置,可实现厂房建筑构配件生产工业化以及现场施工机械化等特点。
因此,单层厂房在冶金、机械制造、电机制造、化工以及纺织等工业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钢筋混凝土单层厂房的常用结构形式有排架结构和刚架结构。
2.1.1 排架结构排架结构由屋架或屋面梁、柱和基础组成。
通常,排架柱与屋架或屋面梁为铰接,而与其下基础为刚结。
按照厂房的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不同,排架结构可设计为单跨或多跨、等高或不等高等多种形式。
在单层厂房设计中,对于跨度较大以及对相邻厂房有较大干扰的车间,应采用单跨厂房;对于跨度较小且生产工艺和使用要求相同或相近的一些车间,可组合成一个多跨厂房。
多跨厂房有利于提高厂房结构的横向刚度,减少柱的截面尺寸,节省材料,提高土地利用率,减少公共设施及工程管道等。
但多跨厂房需设置天窗等解决通风和采光问题。
单层多跨厂房一般应设计成等高厂房,以使结构受力明确,设计和计算简单;构件种类规格少,施工方便。
但当生产工艺要求的相邻跨高差较大时,则应设计成不等高厂房。
单层厂房中的排架结构,根据其所用材料不同,分为钢筋混凝土—砖排架、钢筋混凝土排架和钢—钢筋混凝土排架。
钢筋混凝土—砖排架由钢筋混凝土屋架或屋面梁、烧结普通砖柱和基础组成。
其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均较低,故一般用于跨度不大于15 m。
柱顶标高不大于6.6 m、无吊车或吊车起重量小于5 t的中小型工业厂房。
钢筋混凝土排架由钢筋混凝土的屋架或屋面梁、柱及基础组成。
由于其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较好的抗震性能,因此,可用于跨度不大于36 m、檐高不大于20 m、吊车起重量不超过200 t 的大型工业厂房。
钢—钢筋混凝土排架由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柱和基础组成。
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摘要:介绍了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及其特点,从结构形式、结构布置、刚架设计和附属结构构件设计等方面探讨了门式刚架轻型结构的设计,提出了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从而完善该结构的设计。
关键词:轻型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内力计算;侧移计算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是指以轻型焊接h形钢(等截面或变截面)、热轧h形钢(等截面)或冷弯薄壁型钢等构成的实腹式门式刚架或格构式门式刚架作为主要承重骨架,用冷弯薄壁型钢(槽形、z形等)做檩条、墙梁;以压型金属板(压型钢板、压型铝板)做屋面、墙面;采用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以及岩棉、矿棉、玻璃棉等作为保温隔热材料,并适当设置支撑的一种轻型房屋结构体系。
在目前的工程实践中,门式刚架的梁、柱多采用焊接h形变截面构件,单跨刚架的梁柱节点采用刚接,多跨者大多采用刚接和铰接并用;柱脚可与基础刚接或铰接;围护结构多采用压型钢板;保温隔热材料多采用玻璃棉。
1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的特点和设计要点1.1单层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具有以下特点1.1.1质量轻。
围护结构采用压型金属板、玻璃棉及冷弯薄壁型钢等材料组成,由于结构质量轻,相应地基础可以做得较小,地基处理费用也较低。
同时在相同地震烈度下结构的地震反应小。
1.1.2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
主要构件和配件多为工厂制作,质量易于保证,工地安装方便;构件之间的连接多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安装迅速。
1.1.3综合经济效益高。
门式刚架结构设计周期短;原材料种类单一;构件采用先进自动化设备制造;运输方便。
所以门式刚架结构的工程周期短,资金回报快,投资效益相对较高。
1.1.4柱网布置比较灵活。
传统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由于受屋面板、墙板尺寸的限制,柱距多为6米,当采用12米柱距时,需设置托架及墙架柱。
而门式刚架结构的围护体系采用金属压型板,所以柱网布置不受模数限制,柱距大小主要根据使用要求和用钢量最省的原则来确定。
2 桥梁设计一般规定2.1 桥孔布置2.1.1应按照需跨越的道路、铁路、河道、管线等的规划线位及断面,结合现况条件合理布置桥孔,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所跨越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1.2 立交桥梁布孔长度,应结合桥梁所处地区的环境布置。
一般在市区为考虑街道两侧通透,桥头挡土墙高度可考虑在4m以下,但不宜小于2.0m;远离市区可考虑6.5m~7.5m;在山区可根据路基形式及需要确定桥长;在软土地基上应考虑路基沉降及稳定性等因素,可适当加长桥孔长度。
当为路口转向处及斜桥、弯桥时还应考虑行车视线要求。
2.1.3 山区桥梁布孔应充分考虑在桥宽及坡脚范围内地形变化对布孔及基础的影响。
2.1.4 桥梁孔径应有主孔、边孔及主桥、引桥之分,一般情况下主桥的主孔跨径应大于边孔。
对于立交桥主孔一般宜设在被交路部分;在同一座桥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跨与小跨不应交替出现,跨径变化也不宜太多。
为达到桥梁跨度的均衡、合理,可在道路分隔带上设墩柱,2墩柱外表面距路缘石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执行1.3条的规定,同时采取防护措施。
2.1.5 对于跨越河道或沟渠的桥梁宜布置为奇数孔。
主孔应布置在河道的主槽。
河道中桥跨布置及墩柱布设情况应征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
2.1.6 桥梁跨越或下穿现况铁路时,桥孔布置应考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最小,同时应注意铁路相关管线、杆塔对布孔的影响。
桥孔布置及结构方案应征得铁路有关部门的同意。
2.1.7 对于纵坡较大的桥梁,特别是独柱支承的匝道桥梁,应注意桥梁向下坡位移的潜在危险,总体设计时独柱墩连续梁的分联长度不宜过长,中墩支座不得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保证墩柱有适宜的刚度。
2.2 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2.2.1 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应根据桥位所处条件,从孔径、主体结构、横断面及建筑高度、支承条件、地基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诸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个各方面较为合理的形式。
32.2.2 对于中、小跨径的混凝土桥梁,为降低造价、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可采用装配式简支梁、板结构和先简支后连续结构。
引言概述:本文将详细阐述建筑方案设计说明(二)的相关内容。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方案设计是非常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按照引言概述、正文内容、总结的结构展开阐述。
正文内容分为五个大点,每个大点将分别介绍该部分的相关内容,并细分为五至九个小点进行详细阐述。
正文内容:1.功能布局设计1.1功能分析与定位:根据建筑项目的规模、功能及环境等要素,分析建筑物所需的主要功能,并确定各个功能的空间定位。
1.2空间布局规划:通过对建筑物功能的分析,确定各功能空间的布局,并考虑合理的流线和通风条件。
2.结构设计2.1结构形式选择: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形式,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钢结构等,并进行结构计算和优化设计。
2.2结构布置与布置原则:根据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和结构形式,确定有效的结构布置,并遵循相应的布置原则,如减少结构节点、优化梁柱的布置等。
3.建筑外立面设计3.1整体风格定位:根据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功能定位,确定建筑外立面的整体风格,如现代风格、传统风格等。
3.2立面材料的选择与应用:根据整体风格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立面材料,并考虑其应用方式和效果,如石材、玻璃、金属等。
4.功能区域设计4.1功能需求分析:根据建筑物的功能要求,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需求分析,并确定各个区域的面积和布局方式。
4.2区域划分与空间关系:根据功能需求和空间布局,对各个功能区域进行划分,并考虑其空间关系和流线布置。
5.建筑细部设计5.1细部构造设计:对建筑物的细部构造进行设计,包括立面细部、墙体与梁柱连接等,并考虑其施工的可行性和经济性。
5.2细节装饰设计:对建筑物的细节进行装饰设计,包括门窗、楼梯、天花板等,使其与整体风格相协调。
总结:。
混凝土结构设计技术标准一、结构形式与结构布置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根据工程要求、地质条件、施工条件和材料供应等实际情况进行综合考虑,选择合理的结构形式和结构布置。
常见的混凝土结构形式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
在结构布置上,应注重结构的整体性、规则性和对称性,以满足结构抗震和抗风的要求。
二、荷载与荷载效应分析混凝土结构的荷载主要包括恒载、活载和其他附加荷载。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各种荷载的组合效应,进行详细的荷载分析,并按照现行规范进行荷载取值。
结构的内力和位移计算应根据不同的荷载组合进行计算和分析。
三、材料性能与设计指标混凝土结构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筋等。
在设计过程中,应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能、耐久性能等指标进行选择和设计。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钢筋的强度等级应符合现行规范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材料性能的试验和检测。
四、结构设计原则与安全等级混凝土结构设计应遵循“安全、适用、经济”的原则,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结构设计的安全等级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地震烈度和耐久性要求进行划分。
在设计过程中,应按照现行规范进行结构分析和设计,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五、结构构件的选型与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的选型与设计应根据实际需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例如,梁、板、柱、墙等构件的选型与设计应满足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并考虑施工方便性和经济性等因素。
在构件设计过程中,应注重细节处理和构造措施,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六、构造措施与节点设计构造措施是混凝土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钢筋的锚固、搭接和连接等措施。
节点设计主要包括梁柱节点、墙板节点和基础节点等的设计。
在进行构造措施和节点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的传力机制和承载能力,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和稳定性。
七、耐久性设计与评估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是指结构在正常使用和维护条件下,能够维持其安全性和使用功能的时间长度。
在进行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耐久性设计和评估。
2桥梁设计一般规定2.1桥孔布置2.1.1 应按照需跨越的道路、铁路、河道、管线等的规划线位及断面,结合现况条件合理布置桥孔,在满足交通功能的同时,还应满足所跨越构筑物的使用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
2.1.2 立交桥梁布孔长度,应结合桥梁所处地区的环境布置。
一般在市区为考虑街道两侧通透,桥头挡土墙咼度可考虑在4m以下,但不宜小于2.0m;远离市区可考虑6.5m〜7.5m;在山区可根据路基形式及需要确定桥长;在软土地基上应考虑路基沉降及稳定性等因素,可适当加长桥孔长度。
当为路口转向处及斜桥、弯桥时还应考虑行车视线要求。
2.1.3 山区桥梁布孔应充分考虑在桥宽及坡脚范围内地形变化对布孔及基础的影响。
2.1.4 桥梁孔径应有主孔、边孔及主桥、引桥之分,一般情况下主桥的主孔跨径应大于边孔。
对于立交桥主孔一般宜设在被交路部分;在同一座桥中,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大跨与小跨不应交替出现,跨径变化也不宜太多。
为达到桥梁跨度的均衡、合理,可在道路分隔带上设墩柱,2墩柱外表面距路缘石距离应满足规范要求,否则应执行 1.3条的规定,同时采取防护措施。
2.1.5 对于跨越河道或沟渠的桥梁宜布置为奇数孔。
主孔应布置在河道的主槽。
河道中桥跨布置及墩柱布设情况应征得河道管理部门的同意、。
2.1.6 桥梁跨越或下穿现况铁路时,桥孔布置应考虑对铁路运营的影响最小,同时应注意铁路相关管线、杆塔对布孔的影响。
桥孔布置及结构方案应征得铁路有关部门的同意。
2.1.7 对于纵坡较大的桥梁,特别是独柱支承的匝道桥梁,应注意桥梁向下坡位移的潜在危险,总体设计时独柱墩连续梁的分联长度不宜过长,中墩支座不得采用板式橡胶支座,保证墩柱有适宜的刚度。
2.2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2.2.1 桥梁结构形式的确定应根据桥位所处条件,从孔径、主体结构、横断面及建筑高度、支承条件、地基地质条件及施工方法诸方面综合考虑,确定一个各方面较为合理的形式。
222 对于中、小跨径的混凝土桥梁,为降低造价、方便施工、缩短工期,可采用装配式简支梁、板结构和先简支后连续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