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木本植物名录
- 格式:doc
- 大小:101.00 KB
- 文档页数:2
汉中地区园林景观常用植物
1.常绿乔木
香樟、广玉兰、大叶女贞、桂花、棕榈、石楠、雪松、白皮松、油松、马尾松、桧柏、红豆杉、榕树、龙柏、罗汉松、2.落叶乔木
水杉、鹅掌楸、梧桐、重阳木、合欢、柳树、朴树、无患子、楝树、银杏、柿树、悬铃木、樱花、皂荚、槐树、枫杨、龙爪槐、椿树、七叶树、法桐、杨树、枫树
3.大花乔木
玉兰、紫荆、凤凰木、木棉、紫薇、夹竹桃、木芙蓉、碧桃、重瓣红花石榴、紫叶李、腊梅、丁香、节骨木、栀子花4.竹类
钢竹、毛竹、箬竹、碧玉镶黄金
5.灌木
黄金榕、海桐、苏铁、八角金盘、铺地柏、南天竹、胡椒木、丁香、连翘、小叶黄杨、金叶女贞、凤尾丝兰、仙人掌、月季、茉莉花、木槿、悬铃花、牡丹、芍药、红花檵木、美人蕉、珊瑚树、大叶黄杨、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石楠、桂花、迎春、小叶女贞、山茶、金丝桃、杜鹃、苏铁、十大功劳
7.地被
天鹅绒草、结缕草、麦冬草、四季青草、高羊茅、马尼拉草
8.藤本
紫藤、络实、爬山虎、常春藤
9.时花花卉
繁星花、非洲凤仙花、四季秋海棠、一串红、矮牵牛、杂交石竹、羽衣甘蓝、孔雀草、万寿菊、旱金莲、三色堇、夏堇、鸡冠花、金盏菊、千日红、百日草、松叶牡丹、马齿牡丹、大波斯菊、瓜叶菊、醉蝶花、宣草、薰衣草、千屈菜。
陕西花卉名录木贼科:木贼。
骨碎补科:肾蕨。
凤尾蕨科:凤尾蕨。
铁角蕨科:鸟巢蕨。
鲜毛蕨科:贯众、华北鲜毛蕨。
水龙骨科:鹿角蕨、石苇、北京石苇。
苏铁科:铁树、分叉铁树、云南铁树。
银杏科:银杏。
松科:五针松、金钱松(盆栽)。
柏科:翠柏、云柏。
竹柏科:竹柏、小罗汉松。
红豆杉科:红豆杉。
胡椒科:豆瓣绿、花叶豆瓣绿。
金粟兰科:金粟兰。
桑科:印度菩提树、花叶橡皮树、橡皮树、小叶橡皮树、金边橡皮树。
马兜铃科:杜衡、大花细辛、马蹄香。
蓼科:荭草。
藜科:地肤。
苋科:红洋苋、尾穗苋、雁来红、花叶红、洋苋、千日红、千日白、千日紫、彩叶苋、鸡冠花(4个品种)、羽毛鸡冠花。
紫茉莉科:叶子花、紫茉莉。
蕃杏科:龙须海棠、鹿角海棠、佛手掌、宝绿花笠、生石花、露草、水花。
马齿苋科:半支莲、日中花。
石竹科:美国石竹、石竹、五彩石竹、香石竹、日本石竹、矮石竹、剪夏罗、肥皂草、粘肥皂草、瞿麦、霞草、剪秋罗、麦瓶草、鹤草、绳子草、王不留行。
落葵科:落葵。
睡莲科:玉莲、睡莲、芡实、荷花(100个品种)。
毛莨科:牡丹(290个品种)、芍药(189个品种)、花毛莨、乌头、大火草、楼头菜、常绿铁线莲、飞燕草、大花飞燕草、黑种草、唐松草、山芍药、矮牡丹、紫斑牡丹、美丽芍药、草芍药、金莲花、银莲花、白头翁、铁筷子、美花草、无距楼头菜、翠雀花、铁线莲(11个品种)。
小蘖科:南天竹、十大功劳、箭叶淫羊藿、心叶淫羊藿、威灵仙、直穗小蘖、堆花小蘖、涝浴小蘖、异常穗小蘖、阔叶十大功劳。
木兰科:白玉兰、紫玉兰、黄玉兰、木莲、望春花、荷花玉兰、辛夷、二乔玉兰、天女花、朱砂玉兰、鹅掌揪、夜合花、含笑、小血藤、五味子。
腊梅科:腊梅,素心腊梅、罄口腊梅。
蕃荔枝科:鹰爪、伊兰香。
樟科:月桂。
罂粟科:观赏罂粟、东方罂粟、虞美人、花菱草、荷包牡丹、山大烟。
十字花科:紫罗兰、香雪球、桂竹香、花叶甘兰、羽叶甘兰、抱子甘.O白花菜科:醉蝶花、白花菜。
景天科:八挂掌、青锁龙、燕子掌、玉树、落地生根、垂盆草、金钱掌、八宝景天、紫花景天、石莲花、拟石莲花、毛拟石莲花、皮氏石莲花。
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古树名木目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汉中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09.05•【字号】汉政发〔2017〕24号•【施行日期】2017.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文化正文汉中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汉中市古树名木目录的通知汉政发〔2017〕24号各县区人民政府,汉中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根据汉中市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结果,目前全市共有古树名木26341株,其中:特级古树135株,一级古树393株,二级古树510株,三级古树25297株,名木6株。
现将《汉中市古树名木目录》予以公布,并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全面实施挂牌保护。
各县区要按照本通知公布的目录,以县区政府名义迅速对辖区内古树名木重新悬挂“陕西省古树名木标志牌”,标志牌统一按照陕绿委发〔2013〕3号文件规定样式制作。
对于数量较大的古树群,可设立古树名木标志碑。
各县区林业、住建等主管部门要与养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签订养护责任书,全面落实养护责任。
各县区挂牌和养护责任书签订工作要在2017年10月20日前完成,并将完成情况书面报市绿化委员会办公室。
二、加强各项养护工作。
各县区要根据古树名木生长环境和状况,及时设置围栏、安装支架和避雷针等保护设施。
养护责任单位(责任人)要认真做好日常养护工作,对古树名木出现衰弱濒危症状及人为破坏的,要及时报告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
各县区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养护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定期开展病虫害防治等专业养护工作,对濒危的古树名木,要及时组织专业技术力量,采取措施尽力进行抢救。
三、严格古树名木执法。
要严格执行《陕西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因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无法避让古树名木的,严格依法办理移植审批手续;对于古树名木死亡的,须经市级以上古树名木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权限确认后,方可处理。
要加大古树名木执法力度,对危害和影响古树名木正常生长的行为,要及时予以制止,责令限期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对违法砍伐、擅自移植、擅自处理未经确认的死亡古树以及其他损毁、破坏古树名木的行为,要依法严肃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镇巴县是大巴山地区木竹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林相最好的地方,也是县境内最具代表性的天然植物物种,具有一定的独占性、稀缺性和典型性,被称为亚洲第一、中国最大的天然木竹分布区,总面积达33067公顷,竹材蓄积量68万吨,分为木竹纯林和竹乔、竹灌、乔竹、灌竹混生等五个类型,是全县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分布在巴山、后坪、星子山三个国有林场和部分集体林区。
该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具有山奇、水秀、石怪、洞幽、谷狭等景观特色,是旅游、休闲、度假和养生的理想之地,是旅游业蓄力突破发展中生态旅游的重要依托和载体,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景观价值。
第一章汉中市旅游环境分析一、调查区简况汉中市位于陕西省西南部,辖汉台区和南郑、城固、洋县、西乡、勉县、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县,幅员2.7万平方公里,2001年有人口3694676人,地处亚热带地区,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称。
汉中历史悠久。
早在夏、商、周时代,境内就有褒国存在。
春秋战国时,始置汉中郡。
3000多年来,遗留下不少人文景观,褒斜栈道堪称世界奇迹,石门及其摩崖石刻被誉为“国之瑰宝”。
刘邦、诸葛亮等曾在这里建功立业,留下了古汉台、拜将坛、张良庙、武侯墓、武侯祠等遗址。
这里还诞生了我国伟大的外交家张骞,造纸术发明者蔡伦封侯于此。
众多的历史遗迹以及南湖风景区、天台山森林公园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色,使汉中成为旅游观光的好地方。
如今,汉中市已成为国家批准的开放地区和陕南重要的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城固、勉县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改革开放以来,汉中人民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开展了大规模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分别达到141亿元和8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5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54元,工业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具有区域特色的工业体系开始形成。
以飞机制造、机械、烟草、食品、轻纺、服装、建材、冶金、医药为主的主导产业,实现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联合与协作,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0亿元。
汉中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气候的过度带,北依秦岭,南屏巴山,汉水横贯全境,形成汉中盆地,盆地内夏无酷暑,冬无严寒,雨量充沛,气候湿润,年降水量800~1000mm,年平均气温14o C,生态环境良好,生物资源兼我国南北方之共有,极为丰富;粮食生产一年两熟,主产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籽等,其中水稻、油菜单产是全国最高产区之一。
野生植物有3000多种,其中用途广泛的600多种。
盛产各种名贵药材,其中天麻、杜仲、枣皮、西洋参产量居全国前列。
汉中有森林面积1670万亩,植被覆盖率56%,森林覆盖率48%,林木蓄积量6781.3万立方米,可利用草场500万亩,野生动物280多种,其中珍稀动物有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等42种。
雅致清香的汉中兰花作者:田毅来源:《花木盆景·花卉园艺》2010年第06期陕西汉中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秦岭巴山之间,兰科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从秦巴中山到低山丘陵均有兰科植物的身影。
据《汉中植物名录》记载,有26属41种。
实际上远不止于此,目前已被人们发现的尚有2属7种4变种和许多栽培变种未被收录。
在汉中自然分布的观赏兰花主要是蕙兰、春兰,以及送春、细叶春兰的一些变型种。
另有耐阴、观叶观花类的虾脊兰种类也很多,尚未被兰花界采用。
汉中兰花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巴山海拔800m~1 350m的暖温带和与之毗邻的温带地区,一般都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内作为森林的地被植物存在,在浅山丘陵人工马尾松林下也有兰蕙生长。
由于汉中降雨量大,云雾多,空气湿度大,加之兰蕙系肉质根系,怕水渍,故多在山脊、阳坡、半阳坡,呈条块状小片分布。
汉中兰花较其它省区的耐寒力强,可耐-12℃~-15℃极端低温;春兰、慧兰花香,持续时间长。
特别是蕙兰,无论是绿蕙、赤蕙花均出架、花朵数多,观赏价值高:由于汉中特殊的地理气候,兰蕙共处,自然杂交,种间和种内变异多,奇花、叶花双艺等名品多,这是汉中兰花产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种质资源基础。
汉中兰花古已有之,见于文字记载的有唐晚期在汉中、通江为官的唐彦谦《咏兰》诗,留坝县张良庙珍藏的清代画家王世瑛薏兰石刻的屏画,《汉中府志》记载的邹溶《赞汉泽蕙兰绝类》七律诗等。
汉中的兰草,散落在汉中山区的各个山洼中,尤其是在山脊的两侧,如果没有破坏往往成片分布,四五月份花期到时,一簇簇的兰丛中就会开出清香四溢的花儿来。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汉中南郑发现佛兰,名噪一时,相继有许多爱好者莳养观赏,亦有少数人开始培育春兰香花及其花艺、叶艺品。
时至今日,莳养兰蕙之风日益盛行,兰花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兰花从观赏到作为一项产业来发展,是在科学发展、共建和谐的过程中诞生和壮大起来的。
许多省、市均把发展兰花产业作为;比大地域经济的重要支柱,把兰花作为城市名片进行推介。
陕西省宁强县概况宁强,原名宁羌,系卫、州旧称,古属梁洲,秦汉为葭萌县地。
唐初在阳平关设三泉县,宋乾德三年(公元965年),三泉县直属京师,开我国历史上中央直辖县之先河。
1935年红军长征时建立川陕革命根据地,分别建立宁羌、阳平关两个县级苏维埃政权。
1942年元旦始用今名。
1949年12月11日宁强解放。
[概况]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角,南连四川,西接甘肃,自北而东依次与略阳、勉县和南郑3县毗邻。
秦岭横亘于北,巴山绵延于南,是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八山—水—分田”的底中山区县。
地理座标为:东径105°20′10″~106°35′18″、北纬32°37′06″~33°12′42″之间,全县最高海拔2103米,最低点52.0米,总面积3282.73平方公里。
辖32个乡镇(其中11镇21乡)、366个行政村2459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63万人,以汉人为主,有回、满、壮、白等11个少数民族。
耕地44万亩,其中水田7.6万亩,人均耕地1.48亩。
[优势资源]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生物、矿产、水能资源是宁强的三大优势资源。
全县林木资源丰富,有树种28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树种有连香、杜仲等7种。
林业用地316万亩,森林覆盖率49.8%,活立木总蓄量达419.8万立方米,有五丁关、红石梁两大林场。
已初步形成以杜仲、天麻、西洋参为主的中药材,以木耳、香菇为住的食用菌,以核桃、柿饼为主的干鲜果等七大生产基地。
生漆、油桐是宁强的传统项目,历史悠久。
“宁强雀舌”、“金牛早”等名优茶叶,享誉海内外。
野生动物有18目50科142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50种。
宁强草场资源丰富,适宜养殖。
养牛、养羊、养猪、养禽为主的养殖业已成为县上的优势产业。
宁强地处宁略勉三角地带,成矿条件优越,境内矿藏资源丰富,列汉中市第二位。
金属和非金属矿藏31种,矿石量26840万吨,潜在价值达132亿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