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 格式:ppt
- 大小:180.00 KB
- 文档页数:37
哲学世界观及方法论总结表一:唯物论表二:认识论表三:辩证法之联系观表四:辩证法之发展观表五:辩证法之矛盾观表六:辩证法之辩证否定观表七:历史唯物主义常用哲理一、辩证唯物主义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对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3、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昂的---萎靡的---)三、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1、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2、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四、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一加二)五、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部分:认识论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二、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1.真理的特点:a.b.c要坚持和发展真理2.认识的特点:a.b.c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三、受主体、客体、实践水平(认识条件)的限制,对同一个对象会产生多种认识(经历一个反复的过程)主体:主要受人们的立场、观点、方法、知识结构、认识能力、认识水平和生理素质等限制客体:客观事物往往是复杂的、变化的第三部分:(唯物)辩证法一、联系的观点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普遍性)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同时要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4.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
辩证唯物论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原理内容: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
反对:各种形式的主观主义。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原理内容:(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自觉选择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正确的意识能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的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反对: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4.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也是根本不存在的。
方法论:既要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又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反对:既要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又要反对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5.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观察和处理问题;又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反对: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辨证唯物论一、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观: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世界观: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3、世界观: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精神的力量,保持高昂的精神状态。
二、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1、世界观: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方法论: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2、世界观: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方法论: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为人类造福。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世界观:实践决定认识(1、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3、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4、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方法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世界观: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正确认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唯物辩证法一、联系1、世界观:联系具有普遍性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世界观:联系具有客观性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3、世界观:联系是有条件的,具有多样性方法论: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世界观: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5、世界观: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一、世界观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整体观念和价值判断。
它是对宇宙本质、人的本质、社会本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认识。
不同的世界观会对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取向产生深远影响。
1.唯物主义世界观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是实在的,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物质的本性所决定的。
它强调研究客观规律,强调科学实证和实践验证,注重实事求是、客观真实和客观逻辑。
2.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认为意识是第一性的,它赋予物质以存在和意义。
它强调主观主义、超验和理性,注重人的精神和意义的追求。
3.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二、方法论方法论是指引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规范。
它凝结了人类思维方式和智慧的结晶,是科学、理性和系统的思维方式和行动准则。
1.科学方法论2.逻辑思维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论强调推理和演绎,注重逻辑的正确性和无矛盾性。
它强调思维的严密性,注重思维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以理性和合理为基础。
3.系统论方法论系统论方法论强调整体思维和系统化的观察和研究,注重事物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
它强调系统的综合性和完整性,注重整体的分析和综合。
4.实践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相辅相成,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世界观决定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而方法论指导思维和行动准则。
一个正确的世界观可以指导出科学合理的方法论,而一个科学合理的方法论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世界。
总的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
它们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唯物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世界观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同的世界观,科学方法论、逻辑思维方法论、系统论方法论和实践的方法论是不同的方法论。
它们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对于构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总结一、辩证唯物论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的物质性+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世界的物质性】:『世界观』: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方法论』: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意识的能动作用】:『世界观』: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意识,正视精神的力量。
2、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2)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解放思想,求真务实。
(3)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方法论』:认识规律,按规律办事。
3、自然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方法论』: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和自然界和谐相处。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原理『世界观』: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方法论』:尊重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
5、运动原理『世界观』: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体。
『方法论』:坚持运动和静止相统一的原则。
二、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世界观』:(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依赖于实践,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
A.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整理
政治人教版必修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推崇实践与认识相结合的观点,强调把握事物的矛盾运动和发展规律,重视历史趋势和社会变革的原因和结果,充分认识世界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社会历史观:强调社会是一个历史性的整体,历史是由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注重分析社会发展的历史轨迹和发展变革的规律,恰当评价传统文化,为创新社会和文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 系统思维方法:强调整体、逻辑、协同、创新和实践,重视事物相互关联的内在联系和作用关系,注重从全局和系统层面分析问题,提高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实证研究方法:坚持基于事实和证据的科学原则,注重观察、实证、验证和推理,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从客观、实际的角度分析和解释社会现象和问题,为社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5. 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发展至上的原则,注重人类尊严和价值,致力于促进人类的全面发展和幸福生活。
同时,强调责任和义务,推崇荣辱观、奋斗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指导和支持。
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概括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理解,是对世界本质、原因、意义和发展方向的认识。
方法论则是通过特定方法去了解世界,从而进一步加深我们的理解。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良好的世界观需要一个恰当的方法论支撑,而一种优秀的方法论需要一个准确的世界观驱动。
世界观的主要方面包括哲学、认识论、心理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及宗教等。
哲学研究的是宇宙的本质、存在和意义等基本问题,而由此导出的哲学思想更为世界观奠定基础。
认识论主要研究的是人类对于世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过程和方法,这是世界观的基础性问题。
心理学则聚焦于探讨各种形态的心理现象,并且研究这些现象与人类经验和行为的关系。
自然科学透过自然界的观察和实验,探秘自然界的规律性和本质,也揭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基础。
社会科学则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各个方面的现象,包括社会心理学、社会政治学、社会历史等等,它的研究范围更加关注人类自身的行为和行为影响。
而宗教则是研究人类对神秘、宇宙的信仰,是人类对世界观的另一种表现。
方法论可以帮助人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了解世界。
科学方法论是一种重要的方法论,现代科学通过观察、实验和理论推测,确立了科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论。
这种方法论追求的是通过不断的试错和验证,不断更新研究成果。
另外还有哲学方法论,它不依赖实验和观察,而是依赖于理性推理,对世界进行探究。
还有文艺创作的方法论,聚集在各种艺术领域。
这种方法论更重视个人创作过程和情感,试图表达真实、美好的情感体验。
综上所述,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相互依存的,良好的世界观需要适当的方法论作为支撑,而优秀的方法论同样需要准确的世界观来驱动。
一个完整的世界观应该认真总结历史和经验,包容和面向未来,一定程度上要强调准确和科学的观点;而好的方法论则应该在所研究的领域中追求真理和实用,尊重思考的过程和披荆斩棘的探索历程。
《生活与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范畴标题世界观方法论实际运用复习注意辩证唯物论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①党和国家提出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以及党对“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等都是对中国国情和现实的正确反映。
同时,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②发展经济必须考虑市场的需求和本地的实际。
③要重视弘扬民族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弘扬载人航天精神、抗战精神等)。
④培养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提高创新意识。
①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②意识的反作用具有两重性,认为意识对事物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③不能认为物质和意识是不可分割的。
④任何情况下从理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发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⑤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够从个别的、静止的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变化着的客观实际。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正确反映物质):意识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仅能够“复制”当前的对象,而且能够追溯过去、推测未来,能够创造一个理想的或幻想的世界。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阻碍作用。
重视意识的作用、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辩证统一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人是具有主观能动性①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的认识,坚持以此为指导是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要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就是强调尊重客观规律。
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个人对世界的基本看法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它们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和认知方式。
以下是对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总结:
世界观:
1. 唯物主义:相信物质是世界的基础,人的意识和行为是物质的产物。
2. 唯心主义:相信意识和精神是世界的基础,物质世界是意识的投射。
3. 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于内部矛盾的斗争与统一。
4. 哲学理性主义:相信通过理性思考和推理可以获得真理。
5. 经验主义:相信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和理解世界。
6. 宗教观:相信超自然的存在和力量对世界有影响。
方法论:
1. 科学方法论:通过观察、实验、归纳和演绎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和解释世界。
2. 归纳法:通过观察和实例来推导出一般规律。
3. 演绎法:通过逻辑推理来从一般规律推导出具体结论。
4. 实证主义:依赖实证证据,强调可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
5. 心理学理论:包括行为主义、认知论、社会学习论等不同的心理学观点来解释人类行为和思维。
6. 文化相对主义:认为人类行为和价值观是受文化和社会环境影响的。
总结来说,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人们对世界的基本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它们反映了一个人的价值观、信念和认知方式。
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会对个体的认识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