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节 浮力的应用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61.00 KB
- 文档页数:3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索浮力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浮力的应用实例: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浮力的计算方法。
2. 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对浮力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结合实验,讲解浮力的定义、计算公式及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船舶、救生圈、密度计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探讨浮力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浮力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及应用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围绕浮力的概念、计算方法及应用展开,通过实验、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浮力,并能够将浮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拓展:1. 介绍阿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通过实例说明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密度与浮力的关系:分析密度与浮力之间的关系,让学生理解为何不同密度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不同。
七、课堂互动:1. 问答环节: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浮力知识。
2. 小组竞赛:设置有关浮力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八、实践环节:1. 浮力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浮力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浮力的理解。
浮力的应用教案浮力的应用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浮力的应用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浮力的应用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本节《浮力的应用》是在学习了上节《浮力》,知道浮力的产生及其大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物体浮沉的条件,知道物体浮沉条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理解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是如何改变浮力或重力,来实现浮沉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体会物理就在我身边,初步学会用浮力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学生已经掌握基础知识较扎实,已经学习了系统的力学基础知识,刚学过浮力产生的原因及阿基米德原理,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知识面广,学习习惯较好,自学能力较强。
本节课主要指导学生应用实验归纳总结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随着实验的总结、拓展,真正发挥了学生的正常思维潜能,激发了学生对自然科学的探究,搜集整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设计思路根据浮力知识的教学分解,本节教学的知识要点:一是物体的浮沉条件;二是浮沉条件的应用。
知识本身的难度并不算大,但贯穿在从如何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去理解浮力的应用事例这个分析过程要求较高,是进行本节教学的关键,为此,本节教学的策略设计是:从观察、分析、比较物体的浮沉情况→认识物体的浮沉条件(受力条件和密度条件)→调节浮力与重力的大小关系→理解浮力的应用(轮船、潜水艇、气球和飞艇、选种诸方面的应用)。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知道浮力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五、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师寄语】只要多一份勤奋,就会多一份收获!九年级物理导学案第十四章压力和浮力第六节浮力的应用设计人:尚福宽【学习目标】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能应用浮沉条件解释一些简单的问题。
2、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
3、通过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浮沉原理的学习,让学生体验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
【学习重点、难点】物体的浮沉条件轮船的浮沉原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通过看课本,完成下列问题:1.物体浮沉的条件:上浮:下沉:悬浮:漂浮:2.轮船是采用的方法增大浮力3. 是排水量。
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来实现沉浮的。
5.气球和飞艇是利用来实现上浮的二、合作探究学习探究(一)物体的浮沉条件1.小实验: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木块和铝块浸没在水中,同时放手,看到的现象是它们的浮力关系;重力关系猜想物体上浮与下沉可能与物体的有关。
2.根据浮力和重力的大小画出小球的运动方向。
(静止不动的不用画)总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F浮G时,物体会上浮;当F浮G时,物体会悬浮;当F浮G时,物体会下沉;物体漂浮在液面上,F浮G。
物体浸没在液体中,当ρ浮ρ物时,物体会上浮;当ρ浮ρ物时,物体会悬浮;当ρ浮ρ物时,物体会下沉;物体漂浮在液面上,ρ浮ρ物。
小试身手1.一个重力是0.5N的鸡蛋悬浮在盐水中不动时,它受到的浮力是N。
2.饺子刚下锅时沉入水底,煮熟后会漂起来,是因为()A.饺子的重力减小了 B.饺子的重力减小和浮力都增大了C.饺子的重力不变,浮力增大 D. 饺子的重力和浮力都减小了3.一个在水中悬浮的土豆,把它切成两半,再放入水中,则会探究(二)轮船为什么漂在水面上?小组实验:(1)把橡皮泥揉成小球,放入水中,观察到得现象是橡皮泥。
(2)把橡皮泥捏成小碗,放入水中,观察到得现象是橡皮泥。
比较:橡皮泥的重力G1 G2;橡皮泥排开水的体积V1V2;橡皮泥所受浮力大小F浮1 F浮2结论:要用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可以把它制成,以使它能排开更多的水。
第十四章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教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并能运用解决实质问题。
2.知道浮力的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经过观察、剖析,认识轮船是如何浮在水面上的。
2.经过采集、沟通对于浮力应用的资料,认识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成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课要点:浮沉条件及其应用。
教课难点: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教课过程】一:预习导学: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的浮沉状况决定于和假如物体上调,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假如物体下沉,则浮力物体的重力,假如物体飘荡或悬浮,则浮力物体的重力。
2、思虑:木材能飘荡在水面,其原由是什么?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我们知道,钢的密度远大于水的密度,而钢板制成的轮船却能飘荡在水面上,轮船是用方法使它排开水的体积,浮力进而达到飘荡在水面上的。
轮船的排水量指的是轮船从河水驶入海里,它的重力变不变?它遇到的浮力变大、变小仍是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质量变不变?它排开的液体的体积变不变?它是沉下一些,仍是浮起一些?3、淹没在液体中的潜水艇遇到的浮力是,但艇内有两个水舱随时的充水或排水,这样就改变了潜水艇的重力,进而能上调、下沉或悬浮。
气球与飞艇用于空气密度的氢气或氦气充入气球和飞艇中, 经过改变气球随和囊进而改变浮力的大小,实现起落的。
二、课内研究:(一)引入新课:视频展现:万吨巨轮浮在海面上,它遇到浮力的作用了吗?实验感知:实心的铁块,放到水面上后,它将如何?设疑:用钢铁锻造的万吨巨轮能够浮于水面,而小铁块却会沉入水底?物体的浮与沉决定于什么呢?(二)新课学习议论自学中的疑问,针对回答点拨。
1、飘荡、悬浮和下沉演示实验:将三个乒乓球淹没水中(一个充满沙;一其中空;一个有部分沙,用蜡封住),放手后出现什么现象?剖析议论。
问:浸入水中的物体遇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它们的施力物体是谁?()一个物体在遇到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作用时,它的运动状态由它们共同决定。
浮力的应用学案
备课人:卢圣书审核人:邵叶红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浮力的定义,知道浮力的公式。
2、会用浮力的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自主
1.自主学习:阅读课本“从独木舟到木船”及“轮船的发明”完成下列内容:轮船是利用的办法来增大可利用的浮力的,轮船的大小通常用来表示,是指,轮船在水中处于状态,所受的浮力(大于、小于或等于)轮船的重力。
2.阅读“潜水艇的浮沉”完成下列内容:
潜水艇是靠改变来实现浮沉的,当想下沉时,向水舱内,潜水艇的重力变,而浮力,重力浮力,所以下沉。
当想上浮时,水舱向外,潜水艇重力变,浮力,浮力重力,所以上浮。
最新整理初三物理教案浮力的应用第六节浮力的应用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节内容是在对浮力已有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学们已了解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浮力,但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液体中下沉,有的物体能浮在液面上呢?由此引入对物体沉浮条件的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对放在液体中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抓住比较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关系,通过二力合成的知识,讨论得出物体在什么条件下下沉、上浮、悬浮或漂浮。
在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推广在气体中的应用。
本节内容较多地用到了受力分析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通过分析、推理去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物体的沉浮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3.了解浮力的产生条件。
能力目标1.通过分析物体的沉浮条件,具有一定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和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德育目标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振兴中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物体的沉浮条件及浮力的利用。
四、教学难点物体的沉浮条件。
五、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通过对以前知识的再应用,分析浮力产生的原因,利用重力和浮力的关系讨论物体的沉浮条件及沉浮条件在实际中的应用。
六、教具准备木块、烧杯、水、蜡烛、投影仪。
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船可以浮在水面上,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鱼儿能够轻盈地在水中上下自由地移动,这些都是和浮力有关系的,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新课教学1.物体的沉浮[想想议议][师]我们已经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但是为什么有的物体要上浮,有的物体却要下沉呢?请同学们讨论。
[生]力是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的原因。
浸入液体中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因此,物体如何运动是由重力和浮力的合力来决定的。
人教版初中物理《浮力的应用》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浮力的概念,掌握浮力的大小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浮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浮力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浮力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1. 浮力大小计算方法的掌握。
2. 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交流、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精神。
一、浮力的概念: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讲解浮力的概念,介绍阿基米德原理。
二、浮力的计算方法:1. 引导学生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推导出浮力的计算公式。
2. 讲解浮力计算公式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实例计算浮力的大小。
三、浮力的应用实例:1. 讲解浮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如船舶、救生圈等。
2. 让学生分析这些实例中浮力是如何工作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浮力的大小实验:1. 组织学生进行浮力大小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浮力计算公式。
2. 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浮力大小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等因素的关系。
五、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 讲解浮力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船舶设计、潜水艇等。
2. 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实例中浮力是如何工作的,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1. 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的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
2. 讲解浮力与物体形状的关系,介绍物体的稳定性和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七、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1.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探究浮力与物体密度的关系。
2. 讲解浮力与物体密度之间的关系,介绍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第十四章第6节浮力的应用教学案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执笔:陈德智审核:吴家斌詹平课型:新授时间:学习目标: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2.进一步学习浮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的实例活动一:复习旧知1. 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2. 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活动二:讨论潜水艇的工作原理1.潜在水下的潜水艇受_____力和______力作用。
2.画出潜水艇上浮、下沉、悬浮、漂浮的受力示意图。
上浮下沉悬浮漂浮(在水面下的某一地方静止不动) (在水面上静止不动)F浮______G物F浮______G物F浮______G物F浮______G物3.潜在水面下的潜水艇在上浮和下沉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是否变化?(写出判断依据)4.潜水艇原理: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先看书自学,之后小组讨论,要求每一组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说明白)活动三:总结物体的浮沉条件1.物体的浮沉取决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当F浮______G物,物体上浮,ρ物_______ρ液当F浮______G物,物体下沉,ρ物_______ρ液当F浮______G物,物体悬浮,ρ物_______ρ液上浮的最终结果是________,此时ρ物_______ρ液活动四:探讨轮船的工作原理1.怎样能让铝箔漂浮在水面上?想办法解决。
2.铝箔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3.轮船原理: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4.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的过程中,轮船的重力、轮船受到的浮力、轮船的排水量、轮船排开液体的体积、轮船的吃水线这几个量中哪些没有变化?哪些有变化?怎样变化?(小组讨论)5.同一艘轮船从河流驶入海里是浮起一些还是沉下一些?(请以问答题的模式解答)课堂小结:本节课我的收获是:本节课我的困惑是:达标检测:1. 潜水艇是靠改变________________实现上浮和下沉的;轮船是采用________的办法,增大可以利用的________,使密度大于水的钢铁能漂浮在水面上。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物体浮沉的条件.
2.会判断物体的浮沉..
知识回顾
1.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等于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用公式表示为F浮=_______=__________.
2.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即V排=V物
3.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它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学指导】当把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如图甲所示,是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的受力情况.
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上浮,会露出液面一部分体积,最终漂浮在液面上,如图乙所示.漂浮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这两个力相互抵消,物体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会悬浮在原来的位置,如图丙所示.悬浮时:F浮=G物
当F浮<G物时,物体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并受底部的支持力,如图丁所示.沉到底部时:F浮<G物
另外:物体的重力G物可表示为:G物=ρ物gV物,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可表示为G排=ρ液gV排,又因F浮=G 排,所以F浮=ρ液gV排,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V物=V排,所以: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上浮,最终漂浮在液面上.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悬浮在液体中.
当F浮<G物时,即ρ液gV排<ρ物gV物,可得出ρ液<ρ物时,物体下沉,最终沉在底部.
总结以上可以归纳得出物体浮沉的条件是: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1)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上浮.(2)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悬浮.(3)若G物>F浮或ρ物>ρ液,物体下沉.
典型例题
例 1.煮饺子时你会发现这样的现象:把包好的饺子放入锅中,饺子会沉到底部,但过一会饺子会全部浮到水面上来,请你利用浮力的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例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6kg,体积是0.01m3,若将它全部浸没入水中,放手后物体的将会怎样运动?最后处于什么状态?(用两种方法解答此题)
第六节浮力的应用学案(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轮船能够浮在液面的道理.
2.理解排水量的概念.
3.知道潜水艇、气球和飞艇的浮沉原理. 知识回顾
(1)当G物___F浮或ρ物___ρ液时,物体上浮.(2)当G物____F浮或ρ物___ρ液时,物体悬浮.(3)当G物____F浮或ρ物____ρ液时,物体下沉.
【自学指导】阅读课本P50—52的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从浮力的角度看,轮船采用了_______法增大浮力,从而使轮船漂浮在水面上.这种办法的好处是:比同体积的实心体重力______(填“大”或“小”),而且还可以使排开的水_____,所以受到的浮力比同体积的实心体受到的浮力_______(填“大”或“小”).
轮船的大小通常用________来表示.排水量就是轮船________时排开水的_________.如果一艘轮船,它的排水量是1×104t,在密度为1×103kg/m3的河水中航行,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F浮=G
3,如果在密度为 1.03×103kg/m3的海水中,所排开物),它满载时排开河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_m
的海水的体积比河水的体积______(填“大”或“小”),如果从河流驶入大海,它将_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
潜水艇两侧有______,向水舱中冲水时,潜水艇的重力逐渐_______,当潜水艇的重力等于它排开的水重力(即浮力)时,潜水艇可以_______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将水舱内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的重力_______,从而使重力______浮力,而上浮.所以潜水艇是通过改变______________来实现上浮和下沉的.
气球里的气体密度_______空气的密度,这样在它的重力小于它排开的同体积的空气的重力(即浮力),所以能浮在漂浮在空中.当气球里的气体体积减小时,它排开空气的体积减小,所受到
的浮力减小,所以可以降到地面上.飞艇内冲入的也是密度较小的气体,也是通过改变自身的体积
.......来改变浮力,从而实现上升和降落.
典型例题ww w.xk b1. com
例1.潜水艇在海水里匀速上浮过程中(未露出水面),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浮力变大,重力小于浮力
B 浮力不变,重力小于浮力
C 浮力不变,重力等于浮力
D 浮力和重力同时变小,但浮力和重力始终相等
例2.一艘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是2×107kg,船的自重是7×107N,它最多能装多少千克的货物?当它满载时,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g=10N/kg)
针对练习
轮船的排水量是指轮船所排开水的质量.一艘轮船空载时排水为2600t,满载时排水量为5800t.则轮船自身的质量多大?该轮船最多能装货物的质量是多少千克?
漂浮和悬浮条件的应用
知识回顾
物体漂浮或悬浮在液体中时,它受到的浮力F浮、重力G物以及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之间的关系是:F 浮____G排_____G物.
典型例题
例1.质量是50g的物体漂浮在水面上,则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N,它受到的浮力是_____N.
例2.如图所示,甲、乙、丙三球静止在水中,它们受到的浮力分别是F
甲、F乙、F丙,则:
(1)若三球体积相等,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2)若三球质量相等,则它们的浮力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
(3)三球的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例3.把重5N,体积为6×10-4m3的物体投入水中,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漂浮,F浮=6N
B 物体悬浮,F浮=5N
C 物体漂浮,F浮=5N
D 物体沉在水底,F浮=6N
例4.一木块漂浮在水面上,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总体积的3/5,则木块的密度是多少?
例5.有一体积为103cm3的木块,质量是0.6kg,放入水中后漂浮在水面上,求木块受到的浮力和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
课后巩固1.在盛着水的缸中放有一质量为500g的木块,木块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该木块所受的浮力为_______N,合力为_______.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占总体积的2/5,则它的密度为________kg/m3
2.一艘轮船的排水量为1×104t,则它在河水中航行时,排开水的体积是__________m3,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N,当它从河中驶入海中时,要______一些(填“上浮”或“下沉”),它在海中航行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____N.
3.如图所示,甲、乙、丙、丁是4个形状,体积相同而材料不同的球体,图中表示它们在水中静止时的情况,如果它们所受的浮力分别是F甲、F乙、F丙和F丁,则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F甲>F丁
B F甲<F乙
C F乙>F丙
D F乙>F丁
4.有一个形状不规则的金属块,在空气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得重4N,把它全部浸入水中称重为3.5N,求:(1)金属块受到的浮力;(2)这块金属块的体积;(3)这块金属块的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