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品鉴赏古代书法作品鉴赏
- 格式:doc
- 大小:16.41 KB
- 文档页数:5
王羲之兰亭序作品赏析摘要:一、王羲之及其兰亭序简介二、兰亭序的艺术价值三、兰亭序的审美特点四、兰亭序的鉴赏方法五、兰亭序对后世的影响正文:【一、王羲之及其兰亭序简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东晋时期的著名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独具风格,其中《兰亭序》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堪称巅峰之作。
兰亭序描绘了王羲之与友人相聚兰亭,饮酒赋诗的场景,展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兰亭序的艺术价值】《兰亭序》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全文共28行,计324字,字字珠玑。
王羲之以其独特的书法技艺,将文字、意境、情感融为一体,呈现出一种优雅、自然的艺术风貌。
兰亭序在书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三、兰亭序的审美特点】1.结构优美:兰亭序的字形结构疏密有致,比例和谐,具有很强的形式美。
2.笔画流畅:王羲之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和墨法,使得全文笔画流畅,气韵生动。
3.意境深远:兰亭序描绘了优美的自然景色,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具有深厚的意境。
【四、兰亭序的鉴赏方法】1.欣赏整体风貌:感受兰亭序字里行间的气势,体会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2.细品单个字:分析字的结构、笔画,领略王羲之书法技艺的精湛。
3.理解文意:阅读全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兰亭序的意境。
【五、兰亭序对后世的影响】兰亭序对后世书法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后世书法家都对兰亭序进行了研究和致敬,如颜真卿、米芾等。
兰亭序不仅成为了书法学习的典范,还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创作灵感。
时至今日,兰亭序依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值得我们继续研究与传承。
总之,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通过欣赏兰亭序,我们可以感受到王羲之的书法技艺和审美情趣,同时也能体会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书法作品鉴赏字
书法作品鉴赏字
1. 静:字体端庄秀丽,笔画流畅,给人一种宁静和平和的感觉。
2. 风:字体干练而有力,笔画疾风般流动,表达出自由和激情。
3. 花:字体轻盈如花瓣,笔画柔美而娇媚,给人一种优雅和浪漫的感觉。
4. 雅:字体工整规整,笔画匀称一致,给人一种高贵和典雅的感觉。
5. 流:字体流畅而洋溢着生机,笔画如流水般宛如淌过,
表达出活力和无拘无束。
6. 龙:字体雄浑有力,笔画有力且富有节奏感,给人一种
威严和力量的感觉。
7. 雪:字体柔美而清新,笔画犹如雪花般飘落,给人一种
纯洁和清凉的感觉。
8. 喜:字体欢快而有朝气,笔画跳跃而灵动,表达出喜悦
和快乐。
9. 心:字体简约而含蓄,笔画凝练而有力,给人一种深思
熟虑和内敛的感觉。
10. 草:字体落落大方,笔画曲折灵动,表达出自由和随性。
古今名⼈书法作品欣赏及解析我国是⽂化历史悠久的国度,书法作品浩如烟海,本博从中选登古今名⼈的⼀些书法图⽚,请朋友们闲暇时欣赏。
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张旭的草书唐代怀素和尚书法宋徽宗草书千字⽂⼿迹宋代⽶芾⼿迹元代赵孟頫⼿迹明代徐渭的书法徐渭书法明代唐寅书法唐寅书法清代刘墉书法清代郑燮书法蒋中正书法⽑泽东书法周恩来书法徐悲鸿书法齐⽩⽯书法中国历代书法(图)先秦书法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字差异很⼤,是发展经济⽂化的⼀⼤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相李斯主持统⼀全国⽂字,使之整齐化⼀,这在中国⽂化史上是⼀伟⼤功绩。
秦统⼀后的⽂字称为秦篆,⼜叫⼩篆,是在⾦⽂和⽯⿎⽂的基础上删繁就简⽽来。
著名书法家李斯的代表作为秦泰⼭刻⽯,历代都有极⾼的评价。
秦代是继承与创新的变⾰时期。
《说⽂解字序》说:“秦书有⼋体,⼀⽈⼤篆,⼆⽈⼩篆,三⽈刻符,四⽈⾍书,五⽈摹印,六⽈署书,七⽈书,⼋⽈⾪书。
”基本概括了此时字体的⾯貌。
秦代的六处经功刻⽯,将⽯刻艺术推向新的⾼度。
现存绎⼭、泰⼭、琅琊、会稽四种先秦是中国书法的初期阶段,先秦书法可分为商、西周时期和春秋、战国时期。
商、西周时期书法 中国书法是在汉字发展到成熟阶段时产⽣的。
商、西周的⽂字已具有⽤笔、结体和章法等书法艺术所必备的三个⽅⾯的要素,书法在这时已初步形成。
商、西周时期的书法主要有甲⾻⽂和⾦⽂。
商代中期,青铜器上就出现铭⽂,铭⽂很简短,⼀般为⼆三个字,多为族徽。
战国⽂字 战国时期,随着七国割据、各⾃为政,⽂字的地⽅⾊彩更为浓厚,⾃春秋晚期就已出现的⽂字异形的现象。
东⽅六国⽂字品式多样,风格不⼀,有很⾼的艺术性。
简册 据⽂献记载商代就已经有了简册。
《尚书.多⼠篇》说周公曾对殷⼈讲过:“惟殷先⼈,有册有典”。
西周和春秋时期也应有⽵⽊简上记事的⽅式,因⽵⽊简易于腐朽,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简册⽬前尚未发现,⽽战国时期的⽵简发现很多。
据记载在汉、晋时期就有简牍的发现。
篆书从线条转化为⾪书的点画,不仅丰富了书法的⽤笔,⽽且这种新的体势和风格对以后的汉字和书法的进⼀步发展产⽣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巅峰之作,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它由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创作,全篇笔走龙蛇,气韵生动,意境深远。
首先,从整体上看,《兰亭集序》的章法布局非常精妙。
全篇共有324个字,笔意流畅,气脉贯通,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顾盼生姿,错落有致。
特别是其中20个“之”字,各有千秋,无一雷同,或平稳舒放,或藏锋收敛,或端整如楷,或流利似草,变化无常,尽显书家的高超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其次,《兰亭集序》的笔法也十分精湛。
王羲之的书法兼具隶书的浑厚和草书的飞扬,既有圆润婉约之美,又有挺拔刚劲之势。
在《兰亭集序》中,他运用了丰富的笔划和变化多端的墨色,展现出了一种“动如脱兔、静如处子”的美感。
每一个字都仿佛是一个完美的艺术品,让人叹为观止。
此外,《兰亭集序》的意境也非常深远。
作品中所表达的“齐物论”思想,体现了王羲之对自然、社会和人
生的独特思考。
他通过书法艺术将自己的思想情感和人生感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作品具有了很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兰亭集序》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书法珍品,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高超的书法技艺,也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它的鉴赏价值不言而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之一。
兰亭序书法作品特点及鉴赏
一、兰亭序书法作品特点:
1. 精神意境超凡脱俗:兰亭序是一篇著名的书法家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因其展现了文人雅士的气质和气度,深受人们的欣赏。
兰亭序以写意
字体的形式呈现,精神意境超凡脱俗,令人心生向往。
2. 筆劃流暢自然:兰亭序的每个字形非常简练,却又富有气势。
其笔
画则显得流暢自然,丝丝入扣,既有震撼力,又有生动性。
3. 立意鲜明:兰亭序的每个字都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感情。
整篇作品
表达的是襄阳周至县多少年前,一场古风文化的饗宴。
观之,令人意
马之歌。
四、兰亭序书法作品鉴赏:
1. 字体千古传奇:兰亭序作为王羲之的代表作,其字体风格极为独特,深受世人钟爱。
笔法婉转优美、跌宕起伏,纵横交错,表现了书法家
的思想和感情,从而成就了这一千古传奇的字体艺术。
2. 筆力奔放:在兰亭序中,王羲之的筆力十分奔放,而且非常自如。
他的笔触虽然精细入微,但相对于其他的书法家来说却更具有轻盈和
敏捷的特点,具有深远的艺术意义。
3. 神韵凝重:兰亭序的字体风格,不仅具有神韵凝重的特点,而且还充满了创新和多样性的精神。
字形匀称,结构清晰,富有变化,彰显出一种崇高的审美观念,体现了书法艺术的无限魅力。
4. 艺术价值不凡:兰亭序作为一件珍藏级书法作品,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不仅因为其创造性和创新性的艺术表现,而且还因为它承载了历史文化的厚重和深刻内涵,被誉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一朵奇葩。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鉴赏王羲之是我国著名的书法家,生于晋朝321年,幼年即开始学习书法,家世优渥,官至右军将军,因此他的书法作品充满着疏朗健阔的气度,沉稳蕴实的底蕴,被称为“书圣”。
他的正书作品和行书作品都堪称历代书法作品之楷模,有著名的《兰亭集序》等等,历史地位高超。
他的书法吸纳了之前朝代的书法特色,自成一派,风劲遒健,古朴清雅,书体独创,万世敬仰。
《快雪时晴帖》是他的行书作品之一,篇幅虽短,却意蕴无穷。
1《快雪时晴帖》的内容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流芳百世的书法作品竟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八字,也就是四行。
法帖的内容也并没有多么复杂,简单易懂,生趣安稳。
“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
想安善。
未果为结,力不次。
王羲之顿首。
山阴张侯。
”法帖内容是一封书信,写给山阴地区(今)一位姓张的人。
大致内容时冬天的雪来得快,走得快,天气很快就放晴了,我情况很好。
想来你现在应该是安好舒适的。
内心因为一些事情而抑郁,力不可逮。
王羲之写。
山阴张侯收。
简短的一封小信札,描述了作者的内心境况和人生某个阶段的感想,也寄托了对友人的思念和美好的祝福,温和沉稳,意蕴无穷,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一个雅致敦实的晋朝风骨君子也跃然纸上。
王羲之的文学才华历来能在其作品中体现,如名篇《兰亭集序》,他不仅是一个书法家,更是一个文学家,丰厚秀丽的优秀底蕴使得其内心充满清新雅静的生活情趣和乐观壮阔的情操,同时这些优点也进一步反哺到他的书法作品上,铸就了中国古代书法作品中独特的永不陨落的篇章。
2《快雪时晴帖》的笔势笔势是一篇书法作品的气势,字里行间会表现作者的气势和胸襟。
一篇优秀的书法作品,其笔势纸上走龙蛇,山水落白纸,十分具有书法家个人特色。
《快雪时晴帖》的笔势就尤为特殊。
仔细观察这副书法作品可以发现。
笔势力以圆笔藏锋为主。
每一个的起笔。
笔划构造都带有沉稳低实的风格,在最后的收笔上也是锋芒不显却力道遒劲。
整篇书法中圆转笔法较多,凸显出一种大气又雅致的格局。
范成⼤⼗三幅经典书法名帖赏析2021-11-12 09:10·听⽉⼯作室琴棋书画,古代被称作⽂房四艺,是⽂⼈墨客颇为称许的娱乐活动,古⼈认为,抚琴、弈棋、写字、作画,或者只是听琴、观棋、赏字、阅画,领会诗情画意,能赏⼼悦⽬,陶冶情操,有益于健康和长寿。
南宋时期出现的那些⽣活⽤品、⼭川河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们的⽣活⽅式和科技⽔平,结合字画年代背景的记载,赏字更是别有⼀番趣味。
——题记在中国书法史上,南宋的书艺成就并不算⼗分显著,但在⾼宗赵构的⽰范作⽤下,南宋⼠⼦的书法热情颇为⾼涨,名家辈出,留存于世的书帖亦颇为丰富。
了解南宋书法的整体状况,有助于书法史的贯通,亦有助于了解有元以后书法的发展。
南宋时代从帝王到⽂⼠,均保持着极⾼的书法热情。
这种书法热情是当时社会⽂化热情的集中表征之⼀。
甚⾄可以说,南宋朝野对待书法⽂化的热情,在很多⽅⾯已经超越了北宋。
南宋的书法⽂化,主要表现在以收藏与鉴赏为核⼼的书法活动与学术活动上。
这其中,内府与⼠⼈的法书收藏与鉴赏、⾦⽯学与⽅舆学著作对历代⽯刻的研究与重视、历代法书与法帖的辑摹与翻刻、以《兰亭序》历代刻本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兰亭学”的形成,均是值得后世重视的⼏个⽅⾯。
下⾯我们⼀起分享南宋时期书法四⼤家之⼀范成⼤经典书法作品。
范成⼤(1126年6⽉26⽇-1193年10⽉1⽇),字⾄能(《宋史》等误作“致能”),⼀字幼元,早年⾃号此⼭居⼠,晚号⽯湖居⼠。
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
南宋名⾂、⽂学家。
范成⼤善书。
其书法清新俊秀,典雅俊润,只可惜他为诗名所掩,书名不彰。
明陶宗仪《书史会要》谓范成⼤“字宗黄庭坚、⽶芾,虽韵胜不逮,⽽遒劲可观”。
范成⼤的书法曾受他母亲的影响,他的母亲蔡夫⼈,是北宋四⼤书家之⼀蔡襄的孙⼥。
范成⼤传世墨迹,以尺牍简札居多。
他在成都与陆游饮酒赋诗,落纸墨尚未燥,⼠⼥已万⼈传诵,被之乐府弦歌,题写素屏团扇,可惜这些墨迹都未传下来。
三门记书法作品鉴赏
《三门记》是赵孟頫的书法作品,其用笔清秀,布局严谨,深得晋人书法之精髓。
以下是对《三门记》的鉴赏:
1.笔法精妙:赵孟頫的书法以“二王”为宗,其用笔轻盈飘逸,转折自然,点画之间呼应紧密。
在《三门记》中,赵孟頫运用了丰富的笔法,如提按、粗细、轻重等,使得作品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
2.结体端庄:赵孟頫的书法结体端庄秀丽,字形略扁,显得温润雅致。
在《三门记》中,每个字的结构都经过精心安排,重心稳定,比例协调,给人一种和谐的美感。
3.章法和谐:赵孟頫的书法章法讲究自然和谐,行与行之间错落有致,气息连贯。
在《三门记》中,赵孟頫运用了适当的留白和排列,使得整篇作品气息畅通,给人一种清新的美感。
4.墨色变化:赵孟頫的书法注重墨色的变化,通过蘸墨的多少和书写速度的掌握,使得作品呈现出深浅、浓淡、干湿等不同的墨色效果。
在《三门记》中,赵孟頫运用了丰富的墨色变化,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活泼。
总之,《三门记》是赵孟頫的代表性书法作品之一,其笔法、结体、章法和墨色等方面都表现出赵孟頫深厚的书法造诣和艺术魅力。
通过鉴赏《三门记》,我们可以领略到赵孟頫书法的独特韵味和艺术价值。
81幅著名中国书画赏析,一定要珍藏2015-04-27一件好的书画作品,不论是古代的还是近现代的,都能起到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增进人们美好情操的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书画鉴赏不仅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对于德育和智育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
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
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
”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
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
2、胡崇贤《摩耶精舍荷花照片》(张大千题字)【赏析】该照片由供职于励志社的蒋介石私人摄影师胡崇贤摄于张大千寓所摩耶精舍,照片上有张大千墨笔题字。
大千晚年对摄影颇有心得,常邀好友摄影师来家拍摄,并以诗文入影,别具一格。
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
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4、秦桧书法《深心帖》【赏析】秦桧乃是宋朝一大奸臣,其丑行劣迹可谓家喻户晓,不必赘述。
但是他的书法却因此被埋没近千年。
此作用笔率意自然,松脱舒畅,结字顺势而就,不滞不板,不承认秦桧作书的法备态足,无愧于“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誉。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
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
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
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
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
书法作品的鉴定与鉴赏书法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通过墨线的运动和笔墨的运用来表现人物、景物和动植物的形态、神态和情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形式。
在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字形、笔法、结构、布局和气势等多个要素,下面将逐一进行介绍。
首先,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的第一要素是字形。
字形是字的形状,因为每个字都有自己的独特形态和结构,所以在鉴定书法作品时,我们需要观察每个字的形态是否规整、刚柔相济、疏密有致。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字形应该秀丽、洒脱,字与字之间应有温润的过渡。
其次,笔法也是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的重要要素。
笔法即书写时所用的笔触方式和力度,它直接影响到字的线条质感和形态。
好的书法作品,字的笔画应流畅自然,由粗到细、有起有落,并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可以留意作者的笔触变化和运笔技法,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第三,结构是衡量书法作品好坏的重要因素。
结构包括字、词、句的横排和竖排的关系以及整个作品的构图。
好的书法作品,结构应该稳定有序,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布局应合理协调,整体感觉舒展和谐。
在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需要注意作品的整体结构是否统一、均衡,行间间距是否适宜、平衡。
此外,布局也是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的重要方面。
布局涉及到作品整体的平衡和比例关系,可以以中心对称、对角线、三扇形等形式表现。
一个好的书法作品,布局应该简洁有力,起伏有致。
在欣赏书法作品时,我们需要留意作品的整体布局是否生动、富有韵律感,是否符合题材和主题的要求。
最后,气势是判断书法作品品评价高低的重要标准。
气势指书法作品所表现出的气势恢宏、气势磅礴的感觉。
好的书法作品,气势应该磅礴宏大,令人一见倾心。
在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时,我们需要观察作品的整体氛围和感染力,感受作品所表达出的豪迈和力量。
综上所述,鉴定和鉴赏书法作品需要综合考虑字形、笔法、结构、布局和气势等多个要素。
只有全面把握这些要素,才能正确评价书法作品的价值和水平。
中国古代极品书法欣赏中国古代极品书法欣赏上虞帖卷东晋这件古色古香的字卷,是书法史上称为"书圣"的东晋王羲之所写的一份信札,名为"上虞帖"。
虽是唐代摹本,它忠实地再现了原作的精神.卷子前后盖有南唐和北宋皇室的收藏印章及历代收藏印记,同时保留着北宋内府的装裱格式,是一件难得的艺苑瑰宝。
清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清周金然草书录唐人论书轴绫本纵132.5厘米横56厘米行草书鸭头丸帖卷王献之绢本纵26.1厘米横26.9厘米上海博物馆藏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原籍?琊(今山东),出生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王羲之第七子。
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
书承其父,并创新体。
东晋著名书法家。
此系唐摹本。
帖上有元虞集题记,钤有北宋"政和"、"宣和"、双龙,"政""和"、"宣""和"连珠等朱文印记,元"天历之宝"朱文印记,明"典礼纪察司印"朱文半印。
帖后有北宋柳充、杜昱观款,南宋高宗赵构题赞,明王肯堂、董其昌等题跋。
清永瑆楷书论画句轴清永瑆楷书论画句轴纸本纵122.4厘米横50.4厘米楷书《大涅槃经》卷唐(公元618-907年)长26.5厘米宽834厘米此卷为敦煌唐人写经中的精品。
朴茂中见润泽,韵味古雅隽秀。
清郭尚先行书七言联清郭尚先行书七言联纸本(各)纵123.2厘米横28.2厘米郎官石柱记序帖册张旭是唐代著名的草书大家,与怀素并称为"颠张狂素"。
[郎官石柱记序]是张旭的楷书作品,这部传世宋拓本,展示了张旭严谨深厚的楷书功力,这正是他狂草的根基所在。
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清方亦临草书七律诗瘦花绫纵154.3厘米横51.7厘米苦笋帖卷怀素这件"苦笋帖"是唐代草书大家怀素的传世亲笔墨迹之一.文字不多,总共才l4字,不仅能使我们观赏到那娴熟的笔法和行云施雨、走蛇舞龙般的线条之美,同时还能直接感受到作者书写时的内在气质。
兰亭集序书法作品鉴赏兰亭集序是王羲之在343年中秋晚秋时所写,以记述他与友人一同饮酒、品茗、吟诗赋文的情境,以及这些活动所带给他的种种启迪和感受。
此后,这篇文章不仅成为王羲之最著名的书法作品,也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兰亭集序的书法艺术特点及作品鉴赏如下:一、整体结构简洁清秀王羲之兰亭集序以笔墨磨炼的方式,将整篇文章勾勒成一个精致的平面图案。
本篇书稿于千物萧条的秋季下所创,其笔意沉着,意境悠远,构图更趋天然。
王羲之兰亭集序的结构,圆润古典,笔画纤细圆润,具有清秀、简洁、明快之感。
书法构图上,书写计结的布局表现,使兰亭双影,在典雅中充满了咏史之感。
二、梅兰竹径的奇趣妙笔兰亭并不是一座真正的庭院,梅兰竹径亦是构思之物,但王羲之在集序中,将兰亭竹径的奇趣妙笔尽现眼前。
王羲之的笔墨丰富,他的书法读破墨色、诗呼雅致,开创了一种典雅的书写艺术,“笔意象征”与“笔意具象”兼备,让人品味其中的意趣。
三、书法技法多样丰富王羲之在书写兰亭集序时,不仅运用了草书、隶书、楷书等多种书体,还运用了变化多端的笔画技法,包括泼墨、点染、颠簸、一泼三叹等,丰富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其字形条平、墨色稠重、线条流畅,凸显书法表现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四、气韵生动、卓尔不群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气韵生动、卓尔不群,给观者一种流畅、灵动的节奏感。
完整、韵达、造型典雅,兼具书法、围绕、着墨之长处。
整篇书稿充满波涛般的韵律,诗意深邃,意境高远,表现了王羲之对于求学与精神追求的卓识情怀。
五、影响世人,传诵千秋兰亭集序不仅是一篇文学巨作,也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代表作品之一。
被誉为“天下书法之始、师法典范”,对后世书法界影响巨大。
如今的兰亭集序原本已不存,但众多传世的兰亭集序碑帖,更加凸显了这篇作品的巨大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中、下)黄庭坚书法作品鉴赏(上卷)宋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豫章、黔安居士,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世称“黄山谷”。
北宋诗人,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学苏轼门下,天下称为“苏门四学士”。
推崇杜诗韩文,善于借鉴翻新,诗风瘦硬,气象森严,自成一家,开创江西诗派,为江西诗派之鼻祖。
黄庭坚出身于一个家学渊博的世家,父亲为著名诗人,与当时的王安石、欧阳修、梅尧臣都有交往。
自小聪慧过人,一生命运多桀,仕途坎坷,与苏东坡极为相似,热衷佛老,也不逊于苏。
举治平三年进士,历官集贤校理、著作郎、秘书丞、涪州别驾、吏部员外郎等,曾被以修实录不实之罪名而遭贬谪。
他长于诗词,工于书法。
其诗,奇倔劲峭,力矫轻俗之习,为江西诗派所宗;其词,豪放秀逸,与秦观齐名。
其诗文、禅学出众,与苏轼并行,故又有[苏黄]之称。
其书法,真、行、草俱佳。
宋徵宗评云:“黄书如抱道足学之士,坐高车驷马之上,横钳高下,无不如意”。
《宋史·文苑传》称他:“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
”他自己说:“余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
晚得苏才翁(舜钦)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
其后又得张长史、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笔如明代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也。
”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锋藏颖。
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觉。
其结体从柳公权的楷书得到启发,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学他的书法就要留心于点画用笔的“沉着痛快”和结体的舒展大度。
至于他的草书,赵孟俯说:“黄太史书,得张长史圆劲飞动之意。
历下笔谈书法作品鉴赏200字
人们说王羲之的《兰亭序》是“天下第一行书”。
我在欣赏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序》时,怎么欣赏也就是写得好看。
书上说书法是一种艺术,赏析书法要靠欣赏者的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
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是指书法的神采。
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兼备,形美神足。
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哦!原来欣赏书法也有这么多讲究。
我仔细欣赏书法,发现它的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造成的独特境界。
表现手法诸方面有自己的特色。
《兰亭序》的特点既不像草书潦草,也不像楷书工整。
汉字的线条就像小鸟飞翔那么快活,向小草那样奔放。
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字体严谨;瘦劲俊丽。
它们的美是不需要装饰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美。
这种美表现在线条的微妙之处。
仔细赏析,给人无限的遐想。
那些书法的字体结构结合优美动人的句子都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其实我真动情这些风趣而像一朵朵美丽多姿的鲜花一样的汉字。
就像书上所说一样它们自身就有一种智慧的力量,一个想象的天地,任你尽情的.飞翔与驰骋。
汉字的演变历史沉载着人类的发展。
那些
书法家对汉字有很深喜好并而发明创造的人们是他们为汉字增添奇
特的魅力、美丽的风采。
虽然我不想大文学家会欣赏书法,但我欣赏出了自己对这些书法美的感受。
使我懂得书法艺术不但要靠书法家来增添它的神采,也要靠欣赏者去感触它的魅力所在。
兰亭序鉴赏300字
《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颗瑰宝,也是一幅极具艺术价值的书法作品。
兰亭序由东晋文学家王羲之所书写,表达了他对兰亭雅集的回忆和感慨。
这幅作品凝聚了王羲之卓越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王羲之是中国古代书法史上的巨擘,他的书法作品独树一帜、卓尔不群。
《兰亭序》以行书的形式呈现,笔力雄浑有力,每个字的笔画都
凝聚了王羲之千锤百炼的功力。
整幅作品气势磅礴,线条流畅,给人一种宏伟壮丽之感。
《兰亭序》的内容描绘了东晋时期王羲之在兰亭举办文艺雅集的情景。
他以自己参与兰亭雅集的亲身经历,通过文字的抒发,展示了对兰亭雅集的深情厚意。
作品中充满了对友谊、人生和艺术的思考,表达了王羲之对人生境界和艺术追求的理解。
《兰亭序》不仅仅是一幅艺术作品,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这幅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怀和追求,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通过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传达了一种纯粹、高雅、超脱尘世的精神境界。
《兰亭序》至今仍受到广泛的赞誉和鉴赏。
它不仅在书法界有着举足
轻重的地位,也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部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它也是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一座桥梁,通过这幅作品可以让世界更多地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总之,《兰亭序》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代表了王羲之杰出的书法艺术和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书法史,也为后人提供了一幅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画卷。
书法作品鉴赏古代书法作品鉴赏
古代书法作品中会有什么样的书法世界呢?其中所蕴含着的书法之美,大家都能感受到吗?下面是为你的古代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书圣
王羲之(321-379)字逸少,山东临沂人。
他七岁开始跟随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游历名山大川,广集秦汉诸家书法之大成,形成了一种平和自然、奇逸豪放、含蓄有味的独特风格,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书风。
《兰亭集序》是他的代表作。
王羲之在书法的发展进程中,有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历来被誉为“书圣”。
王羲之-兰亭集序开创了妍美流便的一代新书风
欧体
欧阳询(557-641)字信本,湖南长沙人。
他早年的书法,深得王羲之的笔意,代表作《 __宫醴泉铭》,很有王羲之楷书的风味。
欧阳询还广泛地学习北朝碑刻,同时吸取唐朝其他书家的长处,融会贯通,从而形成了刚健险劲、法度森严的独特风格,世称“欧体”。
欧
体的最大特点是“险劲”,同时在险劲中求其平稳。
好比悬崖峭壁上的高楼大厦,看来非常惊险,却筑得平稳坚固。
颤体
颜真卿(709-785),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的书法刚健有力,气势雄健,充分显示出一种不为魏晋书法所拘束的大但创新精神,这在唐代书法家中是前所未有的。
他的书法有一种端庄厚重、朴质博大之美,呈现出一种雍容大方、开阔雄壮的气概。
颜真卿的书法,在魏晋之后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称为“颤体”,代表了唐代书法的第二次高峰,更加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他的著名碑帖有《多宝塔感应碑》、《麻姑仙坛记》、《颜氏家庙碑》
颜筋柳骨
柳公权(778-865)。
他也是唐朝书法第二次高峰的代表人物。
王羲之的书法对柳公权早年影响很大,但柳公权也十分注重吸收隋唐以来的书法成就,从而逐渐创造出自己的健劲清瘦的风格。
他的书法中,吸收颜体的成分较多,在用笔上强调骨力的美,但又有秀丽的韵味,在结构上讲究工巧严密,但又不失开阔自然的特点。
柳体与颜体相比,柳体在秀丽中见雄壮,而颜体则在雄壮中见秀丽,各具不同的特色,所以素有“颜筋柳骨”之称。
米芾
米芾(1051-1107),字元章,时人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自号鹿门居士。
北宋著名书法家、鉴定家、画家、收藏家。
米芾原籍襄阳(今属湖北),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
初师欧阳询、柳公权,字体紧结,笔画挺拔劲健,后转师王羲之、王献之,体势展拓,笔致浑厚爽劲,自谓“刷字”,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
赵孟頫
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昴,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
元代湖州(今属浙江)人。
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
赵孟頫是元代初期很有影响的书法家。
据明人宋濂讲,赵氏书法早岁学“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陵(即宋高宗赵构)书,中年学“钟繇及羲献诸家”,晚年师法李北海。
他是集晋、唐书法之大成的很有成就的书法家。
同时代的书家对他十分推崇,后世有人将其列入楷书四大家:“颜、柳、欧、赵”。
文徵明
文徵明(1470-1559),长洲(今江苏苏州)人。
明代书画家。
初名璧,以学行更字徵仲,号衡山、衡山居士。
斋名停云馆。
官至翰林待诏,私谥贞献先生。
多才艺,学文于吴宽,学书于李应桢,学画于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三人,人称“吴中四才子”。
在书法上,早年受其父知友吴宽的影响写苏体,后受他岳父李应祯的影响,学宋元的笔法较多。
小楷师法晋唐,力趋健劲。
董其昌
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上海松江人。
董其昌出身贫寒之家,但在仕途上春风得意,青云直上。
公元1589年,(万历十七年)三十四岁的董其昌举进士,开始了他此后几十年的仕途生涯。
当过编修、讲官,后来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太子太保等职。
董其昌的书法成就也很高,董的书法以行草书造诣最高,他对自己的楷书,特别是小楷也相当自负。
董其昌虽处于赵孟頫、文征明书法盛行的时代,但他的书法并没有一味受这两位书法大师的左右。
王铎
王铎(1592-1652年),字觉斯,一字觉之。
号蒿樵、小樵、石樵,痴庵、痴仙道人、兰台外史、雪山道人、二室山人、白雪道人、云岩漫士等。
孟津(今河南孟津)人。
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
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
中国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汉字文化也是,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书写艺术,仔细发现,这些会带来不同文化享受。
我们的主席表示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包含着很多精气神的东西,一定要发扬和传承好。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