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智成长的五个阶段(埃里克森)(课堂PPT)
- 格式:ppt
- 大小:1.40 MB
- 文档页数:20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转载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社会学家艾力·艾力逊的研究指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发展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心智成长的特定目标。
如果在该阶段因为某些原因不能正常发展,这个人会在生活上出现一些问题,长大后他就需补回这个过程,但要付出很大的人生代价。
艾力逊的研究结果,被现代的社会心理学家所尊崇,因为它解释了在不同社会里成年人性格和行为上出现种种偏差的成因。
八个阶段的前五个,在一个人的21 岁之前完成:第一个阶段: 0 至 1 岁信任与不信任第二个阶段: 2 至 3 岁自主与羞愧第三个阶段: 4 至 5 岁主动性与内疚第四个阶段: 6 至 11 岁勤勉与自卑第五个阶段: 12 至 21 岁身份 ( 与对角色 ) 的困惑表3-1 指出了在每一个阶段里孩子的需要和家长正确的做法,家长若忽略了便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导致他日孩子长大后会出现的个性特征和其他与这个阶段有关的成人心理倾向。
表3-1 出生至 21 岁的五个阶段由于孩子的需要未能从若家长未能若在这一阶家长那里得与此阶段有孩子的需要在这一阶段阶段段孩子的需到满足,长大关的成人心或行为满足孩子的要得到满足后可能会出理障碍需要现以下的个性/特征第一阶段 0 肚饿——被孩子会觉得孩子会觉得 1 表现出一竭力维持毁至 1 岁喂食物生长在一个生长在一个安全的地方。
不安全的地信任与不信受惊——被长大后,会是方。
任拥抱一个开朗及哭泣——被信任别人的人。
拥抱让孩子知道他的重要性及家长多么需要他。
种异乎寻常灭性的感情及极度害怕关系,而且展被遗弃的表示偏执狂症现;的倾向,如暴饮暴食,或过2拼命地寻分地需要别找一个依赖人的夸奖。
的对象;3需要别人照顾;4深信不能信任任何人。
1经常觉得自卑、无用及不可爱;第二阶段 2 至 3 岁自主与羞愧第三阶段 4 至 5 岁主动性与内疚若孩子在这成长阶段中2不相信自得不到鼓励,己在世界上有存在的理不知道自己如果有家长或受到恶意孩子开始学由;真正需要些支持及受到的批评及嘲习如何控制什么,不能拒尊重的对待,笑,尤其是在3自己的生理把自己塑绝别人的要他会获得充机能及注意他尝试学习造成一个必求,害怕有新满自主能力如何控制大到身体的能须依靠别人的经验,害怕的感觉及觉小便的过程力及限制(如的人;面对别人的得他自己对中,他很容易控制大小愤怒。
孩子心智发展的五个阶段及其成长需要一、孩子大脑的发育在大千世界里,不同的生物,其大脑神经细胞(学术上称之为“神经元”)的数量也不同。
一只苍蝇有10 万个神经元,老鼠有500 万个,而猴子,所有生物中最接近人类的动物,其神经元有100 亿个。
一个成年人则有1000 亿个神经元。
大脑对人的一生影响甚大,这点大家都很清楚,然而脑是怎样发育,它怎样工作和怎样可以使它发挥更大的作用等,却不是一般人都有机会接触到的学问。
事实上,近年来科技突飞猛进,对这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发展,脑神经学的进步使我们了解到胚胎里的生命和婴儿的脑的发育过程。
对于一个人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种种情况时大脑怎样运作和如何更有效地使用它,今天都有了清楚的认识。
我们的脑(更确切地说,是“脑神经系统”),大致上可分为三个功能区域。
第一个区域收集来自各个感觉器官(视、听、味、嗅和触觉)和体内各部分的讯息。
第二个区域负责处理这些讯息,作出回应决定和储存这些讯息。
这个区域是我们大脑最重要的区域,也是头颅中那个叫做“脑”的器官的绝大部分,一般我们谈到思考、情绪、记忆、性格等时所说的脑,便是这部分。
第三个区域负责执行脑作出的决定,传至身体各部分去做出相应的配合行动。
举一个例子,当一个人抬起手做出拍你的动作时,你的眼睛接收到这一讯号,经由脑的第一区域的神经元,传入脑的第二区域。
在这里,脑会把所有在过去储存起来的关于这个人的记忆、关于这个动作的所有经验及可以作出的回应的种种选择找出来,加以判断,然后作出如何回应的决定。
例如:若对方的脸上有怒容,这便是一次攻击;若对方面上有笑容,也许这是一次玩笑。
这个判断,经由脑的第三区域的神经元传给手、足,作出相应的行为,也同时传入体内各部分,使各个器官及系统产生配合的反应。
例如:若这是一次攻击行为,内分泌系统会快速地制造及释放出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液循环加速,同时消化系统会放慢,眼、耳等会加倍灵敏等。
大脑中三个区域的神经元传递讯息的方法是运用一些生化物(学术上称为“神经递质”)。
孩子成长心理发展五个阶段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关于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人格品质分别是:(1)婴儿前期(0-1.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希望品质。
(2)婴儿后期(1.5-3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意志品质。
(3)幼儿期(3-6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目标品质。
(4)童年期(6-12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能力品质。
(5)青少年期(12-18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良好的人格特征是诚实品质。
(6)成年早期(18-25岁):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爱的品质。
(7)成年中期(25-60岁):这个时期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关心品质。
(8)成年后期(60岁以后):这一阶段的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良好的人格特征是智慧、贤明品质。
我们主要来谈一个孩子从婴儿期到青少年期成长心理发展部分普遍规律:一、婴儿期(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第一个阶段,0-1.5岁,婴儿期,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和需求是,解决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
简单来讲,也就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
在孩子0-1.5岁这个阶段,是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时期,这个阶段的重心放在孩子安全感的建立上,让孩子充满基本信任感。
安全感建立最重要的因素是妈妈的有效陪伴。
安全感好的孩子,会有爱的归属感,知道自己是有人爱的,是值得被爱的。
孩子自尊、自信水平相对高、愿意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往往较好。
二、婴儿后期(1.5~3岁):自主与害羞(或怀疑)的冲突1.5-3岁阶段主要特征是孩子自我意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明确自己和世界是分离的,自己和其他人也是分离的,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所以孩子会产生探索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