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第11课《七彩桥》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2.00 KB
- 文档页数:5
七彩桥教案范文第一章:七彩桥的传说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彩桥的传说背景和故事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介绍七彩桥的传说故事。
2. 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情节。
3. 探讨七彩桥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讲述七彩桥的传说故事。
2. 分析故事: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情景再现。
4. 象征意义:探讨七彩桥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彩虹桥的象征意义。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七彩桥传说故事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七彩桥在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的认识。
第二章:七彩桥的构造与特点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彩桥的构造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建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七彩桥的构造和设计。
2. 分析七彩桥的特点和独特之处。
3. 欣赏七彩桥的建筑艺术价值。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展示七彩桥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其构造和特点。
2. 分析构造:讲解七彩桥的构造和设计原理。
3. 特点探讨:让学生分享七彩桥的独特之处。
4. 艺术欣赏:引导学生欣赏七彩桥的建筑艺术价值。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七彩桥构造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七彩桥建筑艺术价值的欣赏能力。
第三章:七彩桥的科学与环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七彩桥的科学与环保理念。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环保意识。
3. 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认识。
教学内容:1. 介绍七彩桥的科学与环保设计。
2. 分析七彩桥在科学和环保方面的优势。
3. 探讨七彩桥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1. 引入话题:讲述七彩桥的科学与环保理念。
2. 分析科学设计:讲解七彩桥的科学设计和环保特点。
3. 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4. 可持续发展:探讨七彩桥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七彩桥科学与环保理念的理解程度。
《七彩桥》教案之一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七彩桥》的故事内容,理解故事中的道理。
2.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理解故事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道理。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理解故事。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彩虹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彩虹的特点。
(2)学生分享观察到的彩虹特点。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彩虹与我们的故事《七彩桥》有什么联系?2.故事讲述(1)教师讲述《七彩桥》的故事,注意语气、表情、动作的配合。
(2)学生听故事,注意理解故事内容。
(3)教师提问:故事中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情?请学生回答。
3.故事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解析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事件发展、道理启示。
(2)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4.情境体验(1)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体验故事情节。
(2)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教师给予评价。
5.想象与表达(1)教师出示一幅空白画布,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自己心中的七彩桥。
(2)学生进行想象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3)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3)教师提出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和创作。
四、课后作业1.复述《七彩桥》的故事,与家人分享故事道理。
2.以“我心中的七彩桥”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一篇作文。
五、教学反思1.亮点:(1)故事讲述生动有趣,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2)情境体验环节,学生参与度高,表现出色。
(3)想象与表达环节,学生充分发挥创意,作品丰富多样。
2.不足:(1)部分学生在角色扮演环节表现出紧张,需要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
(2)课后作业布置较多,可能对学生造成一定的负担。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掌握故事道理。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想象、表达来理解故事。
冀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七彩桥》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找到并朗读课文中的生字词。
2.理解课文的意思,感知作者给予读者的情感。
3.能够说出桥梁在故事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它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版的PPT。
2.课文朗读版的音频文件。
3.黑板和粉笔。
4.带有图片的课文故事大红书。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出示带有桥梁的图片,让学生看看并说出各自看到的事物。
引导学生认识到桥梁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促进学生对学习本课文的兴趣。
2. 朗读教师播放课文朗读版的音频文件,让学生跟读。
然后,教师放映PPT,配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每个生字和词汇的发音,并让学生一起掌握课文的基本内容。
3. 讲解教师通过黑板板书,解释课文中可能会出现的生字和词汇,让学生记牢。
教师讲解“米蒂”和“吉姆”的称呼来源于英语中的“buddy”和“mate”,并将其转化为中文中常用的“哥们儿”和“兄弟”等表述方式。
4. 理解教师引领学生进行课文解读,理解桥梁在课文中的作用和影响,通过分析课文中人物语言等表现,引导学生认识到桥梁对人们生活中的方便和重要性,以及它在季节和天气变化中的应用。
5. 情感教育教师播放故事大红书中的动画视频,引导学生理解故事中情感丰富的细节,并结合故事中人物的言行,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如何与他人互动、表达感受。
教师通过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力,表达情感。
6. 拓展学习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桥梁,思考桥梁建造的原理和价值,并通过交流讨论,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桥梁的意义。
四、教学评价在课堂上,教师通过提问、板书和讨论等方式,检查学生的课堂听课效果。
随后,教师可以在课后教学中安排阅读、写作和会话练习,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质量,评估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桥梁的知识,更好地理解课文、认知桥梁在人类生活中的价值,并增强他们的情感表达和交流效果。
七彩桥教学设计七彩桥教学设计[七彩桥]教学设计《七彩桥》教学设计1.认知目标: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2.技能目标:利用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彩虹的美丽以及作者想像的奇妙。
通过课文的写作,并使学生介绍课文中了解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唤起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爱好。
图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出具彩虹的图片)老师问孩子们:“你们见过彩虹桥吗?”恳请孩子们自己先去了解一下彩虹的样子。
孩子们的想象和观察能力是无限的,他们可以凭借已有的经验来说说,对此产生好奇和兴趣。
孩子们会有多种回答:1.彩虹存有很多种颜色。
2.彩虹弯弯地,像一座小桥。
3.彩虹的颜色存有白、徐、蓝、蓝……师:那老师告诉同学们彩虹有七种颜色,它弯弯地像小桥,所以有人叫它“七彩桥”。
(板书课题)师:“彩”就是什么意思?师:你真棒,回答对了,“七彩桥”就是七种颜色的桥。
1.初读课文,整体认知。
你们想不想看看文中的小朋友眼中的七彩桥是什么样的?认真听,仔细想。
(遇到生字、生词圈出来,对照拼音多读几遍,自己拼不好的问问老师或小声问问同学。
)给学生五六分钟的自读时间,师巡查检查学生的自读情况。
2.教师给大家范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听你标出的生字的读音和老师读的一样不一样?(师范读,读完后)生字的读音你们都读对了吗?那老师可要检查这些生字你们是否都真正记住了?3.识字游戏:(1)课件出示词语,认读,小老师带读。
(2)别扭字卡片上的字。
(3)“三人行”到彩虹桥上去。
(一个读音节,一人找音节,一人找生字卡片,贴到彩虹桥上。
)(4)“串成项链”,把彩虹项链赠送给仙女姐姐。
(音节分类打听生字卡片,张贴至彩虹上。
)三、读课文,理解体验1.(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用自己讨厌的方式,念自己讨厌念的段落,想一想怎样才能念得更好?2.指名读课文。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一段?你是怎样把它读好的?(生依次读,读得好的当小老师领读。
第十一课《七彩桥》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像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导入新课。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观察并结合生活说一说:这是什么?它像什么?.师:这节课我们就学习与彩虹有关的一篇课文(出示课题)。
.说一说:“七彩”指哪些颜色?(介绍科普知识)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学生打开书指读一遍课文。
遇到不认识的字词、读不通顺的语句画下来,多读几遍。
.师范读课文。
.小组合作,认读识字。
.师出示带生字的词或短句,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认读记忆生字。
去掉拼音读一读读生词、生字。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学生在小组内自由读课文。
同组同学互相评价指正。
在小组内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师指两个小组试读课文,其他小组评价指正。
.逐段指导朗读,各小组交流自己的体会和问题。
指导学生借助“那是用七彩的丝绸结成的桥。
”感悟七彩桥给人的轻盈飘逸之感。
理解“倾泄”的意思。
引导想像站在桥上摘星星的情景,学生做一做动作。
说一说:星星摘下来你想用它做什么?.指名配乐朗读课文第三段,其他同学想像课文描写的奇妙景观。
.小组互相读课文,每个人都说一说在读时自己头脑中所想像的画面。
.说一说:你见过彩虹吗?看到美丽的彩虹你想到些什么?四、指导书写生字.师引导学生观察所写生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及占格位置。
.学生独立书写。
提醒学生在自己写生字之前,先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再下笔。
五、课内延伸.收集描写彩虹的词语、句子或诗,摘抄下来。
.把你看到彩虹后的奇思妙想写下来,读给爸爸妈妈听。
问题:你见到过彩虹吗?什么样的?你看到彩虹后想到了什么呢?《七彩桥》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正确认读个生字。
.借助汉语拼音流利朗读课文。
冀教版语文第一册《七彩桥》教案冀教版语文第一册《七彩桥》教案教学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1.会写田字格里的四个生字,做到笔顺正确。
2.借助拼音正确认读十二个生字。
技能目标:借助汉语拼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其中,通过对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学方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基于此,这节课我主要以学生学习为主,我通过组织,适当引导,让学生通过读书,质疑,讨论,交流,等方式,体会课文思想内容。
采用直观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法、探究质疑法、鼓励欣赏法。
学生学法:在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了1.自主、合作学习法。
2、朗读感知法。
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火车、找朋友、摘苹果等形式来认读生字。
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记字方法。
这样设计的意图是:低年级生字教学是一个重点,为了调动他们学字的积极性,我让学生换一种学习方式,让他们在玩中体会学习知识的乐趣。
同时也落实了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
3.教师范读。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在通过范读,达到正音、指导的目的。
4.初步感知。
通过刚才老师的范读和自读,你从课文中了解的哪些新知识呢?新课标对学生阅读的要求是: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
此环节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学生边读边思考,在听读中理清思路,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解决教学重点。
(三)精读课文,质疑感悟。
爱因斯坦说过:“问题的提出往往比解答问题更重要。
”1.请你根据课文内容向别的小组同学提问。
但是,你必须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而且,这个答案一定在书上。
2. 学生自由读课文,准备问题。
3. 小组交流问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仔细地读每一句话,精心地设计问题。
《七彩桥》的教学设计_模板《七彩桥》的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12个生字。
2.借助汉语拼音流利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想象的奇妙。
教学重难点:通过课文的阅读,使学生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彩虹桥美丽奇特的景象,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一段好看的录像,想看吗?(多媒体出示彩虹图)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看它像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彩虹有关的课文(出示课题:彩虹桥)你知道“七彩”指的是哪七种颜色吗?介绍科普知识。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98页,自读一遍课文,并把生字圈出来。
2.同桌合作,学习生字。
3.出示带生字的词,指名读。
4.开火车,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再读课文,说一说你有什么问题?2.逐段指导朗读。
“丝绸结成的桥”感悟七彩桥给人的轻盈飘逸的感觉。
“倾泻”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想象瀑布倾泻的样子。
让学生做一做摘星星的动作,你准备用摘下来的星星做什么?3.你想到七彩桥上去看看吗?想象一下,你会看到什么?4.配乐自读课文。
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景象。
四、拓展:把你看到彩虹后的想法说给别人听,然后再画下来。
七彩桥石榴花姐姐在空中画上红色,桔子阿姨又添上橙色,向日葵姑姑添上黄色,小草妹妹添上绿色,大山爷爷添上青色,大海公公添上蓝色,葡萄姑娘添上紫色。
啊,七彩桥当空架,天空更美啦!《an en in un ün》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和它们的四声,读准音,认清形,会书写。
2.能直呼含有“?n en in un ün”5个前鼻韵母的音节和音节词语。
3.学习整体认读音节“yin、yun、yu?n”及其四声。
4.借助图画与儿歌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并认识“蓝天、白云、草原、森林”4个词语,会写“云”,认识笔画“”。
教学重、难点重点:?n en in un ün及其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