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之小说探究类题型
- 格式:ppt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31
高考小说意蕴主题探究题答题方法总结小说意蕴解题方法意蕴探究题主要出现在江苏高考试题中,考察类型可以分为主题意蕴、句子意蕴、标题意蕴等。
意蕴指内容的深刻含义,需要多角度、多层次思考,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考虑作品的主旨意义,因此主题意蕴最具有代表性。
下面对这几类题型,尤其是主题意蕴的探究做详细讲解。
一、标题意蕴直接考察标题意蕴的情况不算多,但解读标题意蕴对于探究主旨、探究主题意蕴有一定帮助,例如《药》《审丑》,因此也要稍加关注。
解题思路通常有以下两个方面:1.标题的含义和手法,是否存在双关或比喻象征等。
2.标题与环境、人物、主题的关系,是否能够反映作品的主旨。
例如,对于《审丑》这个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①标题采用了一语双关(或反讽)的手法;② “审丑”是一种绘画原则,老人成为学生的审丑对象,这是表层含义;③老人外貌丑陋,做人体模特被人们视为“丑”事,但这“丑”下面却隐藏着为孙子全力付出的淳朴心灵,这是人物1;④小臭儿不孝,嫌弃爷爷,是真正的“丑”,这是人物2.补充:小说题目的考查类型及做题技巧1.小说标题的含意,可以是表面意义与真实意义、指代意义与比喻意义、一语双关、双层含义等。
2.小说标题的用意,可以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也可以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甚至可以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
3.是否可以替换标题,需要考虑这个题目的优点是否有助于突出某个形象、主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或概括主要内容或制造悬念或讽刺或双关等,同时也要考虑替代的题目是否存在缺点。
二、句子意蕴通过江苏卷历年试题来看,考察结尾句意蕴的情况较多。
小说结尾的意蕴,需要结合小说内容,即情节、环境、人物、主旨来思考。
具体可参考下文对主题意蕴的讲解。
解题思路如下:1.句子的表层意思。
2.句子的深层意思,例如比喻义、象征义等。
3.情感意义。
4.主旨意义。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1):环境类题(环境描写手法)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文中画线部分的描写,人、牛、犁浑然一体,这种艺术效果是如何营造出来的?请简要赏析。
②(2023新高考Ⅱ卷)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自然环境描写的角度与手法★社会环境描写的手法★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场面描写关系小说中环境描写,有时很难区分是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环境,往往是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相结合,形成了有人有景有境的场面描写。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长出一地的好荞麦曹多勇这年里,德贵最后一次来种河滩地已是腊月里,这期间,他先后种过一次黄豆,两次绿豆,两次麦子,庄稼还是颗粒无收。
这情况,德贵还有岁数更大的犁都没经历过。
儿子儿媳说这怪气候叫厄尔尼诺现象,德贵不听这道理,骂天,说这是要绝人啊!大河湾土地分两种:一种在围堤坝里,淮河水一般淹不掉,是大河湾人赖以生存的保障;另一种地在堤坝外,无遮无拦地紧挨淮河,一年里能收季麦就不错了,秋季天都荒着——这地叫河滩地,也叫荒地,大河湾只德贵一人秋季天还耕种河滩地。
村人说德贵,那点河滩地还能结出金豆豆、银豆豆?德贵家人也说德贵,年年秋季天见你河滩地种呀种呀种,可临了收几次?德贵先是不愿搭理话,落后才说,俺见河滩地长草就像长俺心口窝,痛得夜夜睡不着觉呀!河滩地位于村东两里地,德贵村东里出了庄,赶头牛,扛张犁,沿河堤一直往东去,人老,牛老,犁也老。
牛老,蹄迈得很迟缓,远处里还以为牛是站堤坝上不动弹;人老,老在脊梁上,肩上挂一张犁,侧斜身显得更佝;犁呢是犁铧小,犁把细,还满身裂出一道一道暗裂纹,像老人手上脸上的皱纹皮。
牛前边领,德贵后面跟,牛缰绳牵连他们俩,一副懒懒散散的模样,弄不清是德贵赶牛,还是牛牵德贵。
至河滩地头,德贵说一声“吁——”,牛停下蹄,瞪一对大牛眼瞧德贵,德贵下堤坝往河滩地里走,牛也侧转身头低屁股撅,挺住蹄缓下堤坝追德贵,关键时才分出牛还是受人支配着。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探究含义题型解题技巧(附练习与答案解析)【探究主题】探究小说主题,往往要结合情节、环境、人物甚至写作背景进行,但一般都是从人物角度,尤其是主要人物角度探究。
因为小说主题的多义性和选择性,所以,有时探究主题就重点探究其多义性、选择性,如对这篇小说,有人认为反映了这样一个主题,有人认为反映了那样一个主题,要求说出你的看法,这时探究方法除了要结合人物外,还可以从题材、社会环境和描写人物的方法等角度展开。
【探究标题】高考对标题探究的角度有三个:一是标题含义(意蕴),二是标题作用(妙处),三是分析是否可以更换标题。
1.探究标题含义(意蕴)标题含义有表层义、深层义和主旨义(情感义)三个层面。
表层义是指标题本义;深层义主要指在文中的指代义、比喻义或象征义;主旨义是指标题传达出的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
理解标题含义,尤其是其深层义和主旨义,一定要对文本仔细琢磨,善于抓住文中的点题词句,联系主旨来思考。
2.探究标题作用(妙处)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
②概括故事情节。
③形成结构线索,贯穿全文。
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
⑤强化突出人物形象。
⑥暗示、揭示小说主旨,寄托情感,深化主题。
⑦制造悬念、引起读者兴趣等。
当然,标题的作用还是与标题自身有关:①如果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②如果以物件(物象)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作为结构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寄托作者情感、揭示文章主题、隐含比喻象征意义”的作用。
③如果以形象特征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的作用。
④如果以问题为题,则标题可能具有“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引人思考”的作用。
3.探究标题是否可以更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比较:①能否体现主题;②能否表达情感;③是不是线索;④是不是简洁、醒目、形象、生动、富有诗意;⑤是不是富有情感或悬念,引人入胜;⑥是不是体现作者的构思;⑦是不是突出人物形象的某种个性化特征等等。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12):环境类题(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1浙江卷《麦子》)第二自然段描写环境有何用意?②(2019全国II《小步舞》)小说中的卢森堡公园苗圃在情节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6分)③(2019新课标III卷《到梨花屯去》)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
(6分)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环境描写主要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对描写在全文的用途中进行剖析。
常见环境描写的九个作用(2)答题角度见上述的九个作用。
二、真题实践1.阅读完成下列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麦子红柯他们住在祖国边疆旷野中的土房子里,要一直守护下去。
不管是谁,问他们搬不搬走?他们都说要住下去。
当然了,老婆婆的回答要平和一些:“搬走怎么办呢?你前脚走,草就后脚跟过来,这儿的草有多凶哇,你刚转个身,它们就爬到窗户上,往屋里钻。
”脾气躁:“往哪搬?我搬走你住呀。
”总以为他住的是宫殿。
房子又矮又小。
房子高不起来,房子周围的树就不怎么高。
这儿的树都是矮个儿,都是那种憨厚的榆树,树杈很多,叶子很密,就是长不高。
风大。
树像绿狮子,毛发纷乱,疯狂地扑打风,风疼得满地打滚,蹿到天上,发出长长的哨音,又跌落到洼地里发出猛兽似的嗥叫。
风嗥叫起来,地都动呢。
吓唬老婆婆:“树抽打它们呢,树是老天爷的鞭子,老天爷要抽它们,它们只能哇哇乱叫。
”老婆婆战战兢兢:“老天爷为啥抽它们?”说:“谁让它们乱跑,老天爷可容不得谁整天乱跑。
”老婆婆走到浓密的树林里,发现她竟然一身金黄,飘动着团团芳香,就像一头金色的豹子。
豹子走在麦田里,麦子哗哗响起来。
麦子的金光洒在榆树上,榆树叶子油汪汪的;麦子的金光洒在云朵上,云就像戴了金笼头,云跟牲畜一样弯下脖子在明净辽阔的苍穹上吃草,云吃草的声音很柔和,窸窸窣窣。
老婆婆摸麦穗呢。
她的手像一只跳鼠,跳到麦芒上,麦芒浓密绵长就像夏天的睫毛,老婆婆触摸到夏天最美丽的地方。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7):形象类题(人物性格及心理)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2023年全国乙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
②(2022年全国甲卷《支队政委》)老胡这一人物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分析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及心理。
人物性格及心理分析,主要从以下方面概括:①从言行举止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②从故事情节看人物性格及心理③从侧面(他人眼里)看人物人性格及心理★概括人物性格词汇(2)答题角度模板一:××是一个……(思想性格特点)+……(身份地位)的人。
模板二:××的性格特点:①……;②……。
模板三:特点(思想、性格)+阐述(在原文中找依据)。
二、真题实践3. 1.(2020·全国Ⅱ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书匠(节选)葛亮秋天的时候,我父亲接到了小龙的电话。
小龙说,毛羽,这个老董,差点没把我气死。
父亲问他怎么回事。
他说,馆里昨天开了一个古籍修复的研讨会,请了许多业界有声望的学者。
我好心让老董列席,他竟然和那些权威叫起板来。
说起来,还是因为馆里来了本清雍正国子监刊本《论语》,很稀见。
可是书皮烧毁了一多半,给修复带来很大难度。
省外的专家,都主张将整页书皮换掉。
没承想老董跟人家轴上了,说什么“不遇良工,宁存故物”,弄得几个专家都下不了台。
其中一个,当时就站起身要走,说,我倒要看看,到哪里找这么个“良工”。
老董也站起来,说,好,给我一个月,我把这书皮补上。
不然,我就从馆里走人,永远离开修书行。
你说说看,仪器做了电子配比都没辙。
①你一个肉眼凡胎,却要跟自己过不去,还立了军令状。
毛羽,再想保他,我怕是有心无力了。
父亲找到老董,说,董哥,你怎么应承我的?老董不说话,闷着头,不吱声。
父亲说,你回头想想,当年你和夏主任那梁子,是怎么结下的。
2024届高三复习小说考题探究(3):叙述类题(叙述视角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②小说以儿童视角来叙事,有何好处?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视角叙述视角与叙述人称紧密相关,但是与叙述人称还是有区别。
常见的叙述视角主要有:全知视角、有限视角、儿童视角、动物视角、女性视角。
小说在选用叙述视角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部小说,在叙述过程中,有时也会发生叙述视角转换。
(2)答题角度二、真题实践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试题。
母亲①[法〕都德这天早晨,我去瓦莱里安山2看望我的朋友,他是塞纳河国民别动队的中尉。
这天他值勤。
待在工事坑道的入口前面,来回走动,同时和我谈谈巴黎、谈谈战事,以及那些不在场的亲人……突然他止住了话头,那猎犬般的灰色小眼睛突然明亮了起来,他用眼角瞟了瞟刚刚出现在瓦莱里安山平台上的两个身影,示意我看。
那个男人穿着长长的栗色燕尾服,上面配着绿色的天鹅绒大翻领。
他消瘦、矮小,前额扁平,双眼滚圆,鼻似鹰钩,小鸟般的头上满是皱纹,显得既庄严、又愚笨。
此外,他的一条胳膊挎着一只绣花绒布提包,从提包里露出一只瓶子的瓶颈﹔另一条胳膊下夹着一只罐头—那种一成不变的白铁皮罐头,巴黎人只要一看到它,就会想起那长达五个月的围城……再看那个女人,只见她戴着一顶巨大的带有撑边的帽子,从上到下紧紧裹着一条旧坡巾,在褪了色的斗篷的蜂窝状皱领之间,时不时地露出一截鼻尖,以及几缕灰白而干枯的头发。
走到平台上之后,男人停下了脚步,喘着气,擦着额头。
女人没有停下,她径直向坑道走来,我听见她腼腆地要求见见她的儿子,她儿子是巴黎第三国民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
“请您在这里等一下,”哨兵说,“我让人去叫他。
”她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显得很快活,转身走向她的丈夫;两人走到稍远处的斜坡边上,坐了下来。
他们在那里等了很长时间。
这瓦莱里安山太大了,要找到一个别动队第六支队的士兵谈何容易!更何况现在这个时候,整个要塞里挤满了鼓手、号手、来回奔跑的士兵,还有正在换岗的士兵、勤务人员、配给人员、一个被义勇军的枪托打得鲜血淋漓后押来的间谍、几个赶来向将军申诉的农民、飞奔而至的传令兵,以及冻僵的人和汗流浃背的牲口。
小说考题探究(2):叙述类题(叙述人称作用)一、考题解读1.考题式样①文章(或文章的某部分)运用第X人称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②文章的第X段为什么改用第X人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③作者交替使用“你”和“我”两个不同的人称,其中蕴涵着怎样的态度?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
(6分)④“我”在小说中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2.答题方略(1)相关知识★叙述人称即小说在叙事时所采用的人称,主要包括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小说的叙述人称会因为实际叙述需要进行转换。
(2)答题方法及角度二、真题实践1.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后面练习。
玻璃贾平凹约好在德巴街路南第十个电杆下会面,去了却没看到他。
我决意再等一阵,踅进一家小茶馆里一边吃茶一边盯着电杆。
旁边新盖了一家酒店,玻璃装嵌,还未完工,正有人用白粉写“注意玻璃”的字样。
吃过一壶茶后,我回到了家。
妻子说王有福来电话了,反复解释他是病了,不能赴约,能否明日上午在德巴街后边的德比街再见,仍是路南第十个电杆下。
第二天我赶到德比街,电杆下果然坐着一个老头,额头上包着一块纱布。
我说你是王得贵的爹吗,他立即弯下腰,说:我叫王有福。
我把得贵捎的钱交给他,让给娘好好治病。
他看四周没人,就解开裤带将钱装进裤衩上的兜里,说:“我请你去喝烧酒!”我谢绝了。
他转身往街的西头走去,又回过头来给我鞠了个躬。
我问他家离这儿远吗,他说不远,就在德巴街紧南的胡同里。
我说从这里过去不是更近吗,老头笑了一下,说:“我不走德巴街。
”他不去德巴街,我却要去,昨日那家茶馆不错。
走过那家酒店,玻璃墙上却贴出了一张布告——昨天因装修的玻璃上未作标志,致使一过路人误撞受伤。
敬请受伤者速来我店接受我们的歉意并领取赔偿费。
我被酒店此举感动,很快想到王有福是不是撞了玻璃受的伤呢,突然萌生了一个念头:既然肯赔偿,那就是他们理屈,何不去法院上告,趁机索赔更大一笔钱呢?我为我的聪明得意,第二天便给王有福打电话,约他下午到红星饭店边吃边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