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
- 格式:pdf
- 大小:1.93 MB
- 文档页数:12
本次教学的主题是《木兰从军》,是一篇富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课文。
本次教学旨在通过阅读《木兰从军》,学习木兰情真意切、勇猛果敢的品质,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读通《木兰从军》,理解文章大意;复述、表演或绘画出故事情节,体验文学作品情感;初步认识传统文化,了解男女之别、男女平等的观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读音、词语、句子,提高语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创设情境、模仿表演、绘画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和创造力。
通过看美术作品了解木兰形象塑造的多种表达方式,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集体意识。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用心感受课文情感,坚定爱国爱家的情感,培养正义感、勇气和斗志,树立信心、勇气、毅力的美好品质。
2.教学内容1)课文《木兰从军》。
2)学习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创设情境、模仿表演、绘画等形式,让学生了解木兰形象塑造的多种表达方式,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3.教学过程1)预习导入通过讲故事、看绘本等形式,帮助学生了解《木兰从军》的故事大意,激发学生的兴趣。
2)阅读教学1.教师朗读、学生跟读。
2.情感体验。
建议在丰富的语境中深化学生对文化艺术知识的理解,推荐相关诗词、歌曲、绘本等扩展阅读。
3)学生表演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选段落,进行朗读、表演,并展开小组间的比赛。
通过表演活动,加深学生对文学作品细节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能力和表达自我的欲望。
表演中还可以加入小游戏等环节,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收获知识。
4)绘画作品学生看美术作品了解木兰形象塑造的多种表达方式,了解画家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鼓励学生以创造性的方式表达对木兰的热爱,让他们通过绘画的形式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5)总结反思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得到的启发和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交流和沉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后反思
苏教版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后反思
《木兰从军》是小学二年级苏教版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的最后一课,课文主要讲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歌颂了这位巾帼英雄尊老爱幼、热爱祖国的精神。
之前的课文中有油灯下为儿子缝补衣服的孟母;有感激母恩的孟郊;有感动天地劈山救母的沉香。
讲新课之前让孩子们总结以前的课文的共同点,即围绕孝与亲情展开。
在教学时把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她怎样说服家人从军作为重点突破。
那么创设问题时就围绕这一主题:1、见到朝廷文书木兰因何焦虑万分?2、替父从军的原因?3、怎样说服家人从军的?所提问题层层推进,逐步让孩子们认识木兰的孝字当头。
说服家人是建立在对课文相当熟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的基础上进行的,先回答在引导表演。
回答问题时我出示几个词语,如:北地荒凉、日夜行军、刀枪无眼、年老体弱、凶多吉少等让孩子们尽量用上某个词语,再在小组内分角色演一演,再选出好的上台表演,这样既突破难点,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又提高了驾驭文字的能力。
待到时机很熟时,再动笔把木兰说服家人的话发挥想象写出来,师巡指导。
这样把木兰对家人的尊老爱幼,孝字当头表现了出来,在各环节的顺利进行中成功解决。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知识点
《木兰从军》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木兰替父从军、打败敌人的
故事。
该课文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
1. 课文理解:理解并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木兰为了替父从军、男装打扮、训练
艰苦、战胜敌人等情节。
2. 词语解析:课文中会出现一些生字词、成语和词语的解释,如“草地”、“笳箫”、“前哨”等,学生需要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 阅读技巧: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使用一些阅读技巧,如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猜
测词义,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等。
4. 情感体验:通过阅读课文,体验木兰孝顺父亲、勇敢顽强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5. 领悟课文寓意:从课文中领悟到一些深层次的道德、价值观念,如勇敢、孝顺、忠
诚等。
以上是《木兰从军》这篇课文的一些主要知识点。
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可以通过
课文的文本理解、词语解析和情感体验等方式,全面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意义。
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7篇二年级下册《木兰从军》教案1备课时间: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
教学重点:1、复习部首查字法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难点:1、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发展学生的想像力,说说花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教学方法:情境法、合作法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录音机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课时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10个生字。
教学进程: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有没有看过电影《花木兰》,那你们知道花木兰是谁吗?2、出示花木兰出片,告诉学生她的名字叫花木兰,今天我们要学习花木兰的故事。
3、同学们,你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谁能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花木兰》,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呢?4、板书课题,齐读、4、解题,你有什么想知道的吗?5、花木兰为什么女扮男装去从军呢?同学们读读课文,就可以找到答案了。
二初读课文1、自己小声轻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
2、标出自然段小节,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3、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三、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课文中生字。
(1)、自由轻声读。
(2)、你觉得这课中哪些字的读音,我们要特别注意?注意什么地方?(3)指名认读生字,分析难读的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教学2个多音字“将”读第一声时可组哪些词?指名举例。
如:将来、将要、将军。
读第四声又可和哪些字交朋友?如:干将、将士、大将。
“燕”读第一声时用法很少,如“燕山”、“燕国”及表示人姓的时候用到。
读第四声很多,谁来说说?(4)、指名读,齐读生字词。
四、指导描红写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
2、自编儿歌,记住字形。
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知识点1. 《木兰从军》的作者和出处2. 故事背景及主人公木兰的形象描述3. 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决定4. 木兰的训练和表现5. 木兰的心路历程和战场上的表现6. 木兰的伪装和揭露的情节7. 木兰获得的赞扬和荣誉8. 故事的主题和启示9. 故事中的经典句子解读10. 推荐阅读《木兰辞》和《深圳少年宫版木兰辞表演视频》1. 《木兰从军》的作者和出处《木兰从军》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作者不详。
最有名的版本是出自《明史》的《木兰传》,该版本在明朝时期得到广泛流传,成为民间传说和戏曲演出的重要素材。
2. 故事背景及主人公木兰的形象描述《木兰从军》讲述了一位年轻女子替父从军,战胜敌人的故事。
主人公木兰是一个忠诚勇敢、聪明机智的女子,她有一段长发,容貌清秀,英姿飒爽,是她父亲的掌上明珠。
3. 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和决定木兰替父从军是因为她的父亲面临被征召入伍的危险,为了家族的荣誉和家庭的安危,她最终下定决心替父从军,成为一名战士。
4. 木兰的训练和表现木兰在部队里勤学苦练,展现了超凡卓越的才华和战斗力。
她勇敢果断,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多次击败了敌人,得到了同袍们的赞扬和崇敬。
5. 木兰的心路历程和战场上的表现木兰在去往战场的路上,经历了很多心理挑战和考验。
但她最终克服了困难,勇敢地面对战争。
在战场上,木兰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取得胜利,为国家的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6. 木兰的伪装和揭露的情节为了成功地替父从军,木兰化身为男子,以假身份参军,期间鲜有人发现她的身份。
但最终她的真实身份被上司发现,然而,上司并没有惩罚她,反而感到由衷敬佩,这显示了古代中国的刚毅慷慨精神。
7. 木兰获得的赞扬和荣誉木兰以出色的表现,获得了同伴和上级的赞赏。
在结束战争后,她被授予了封爵,并且得到社会各界的崇敬和赞扬。
8. 故事的主题和启示《木兰从军》展示了女性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弘扬了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
故事能够启发人们勇往直前、追求真正的自我,坚持到底的精神品质。
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木兰从军》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原文】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那时候,北方经常发生战争。
一天,朝廷下达了紧急征兵的文书。
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自己理应为国为家分忧。
她说服了家人,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知识点】字词学习:字:病、忧、披、跨、渡、脱词:焦急、英雄、征战、探望、惊讶、俊美、赫赫战功重点句子:1.木兰见到上面有父亲的名子,焦急万分。
她想:父亲年老多病,难以出征;弟弟又小,还不够当兵的年龄。
2.木兰告别了亲人,披战袍,跨骏马,渡黄河,过燕山,来到了前线。
在多年征战中,她为国立下了赫赫战功。
3.木兰胜利回乡后,脱下了战袍,穿上了心爱的女装。
将士们前来探望她,这才惊讶地发现,昔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主要内容:《木兰从军》主要讲述了花木兰决定替父从军,花木兰拜别父母,花木兰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赫赫战功。
最后大家才知道,原来英勇善战的花将军,竟是位文静俊美的姑娘。
【练习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zhēnɡbīnɡjiànɡshìwénshūcónɡjūn 二、多音字组词。
yān()jiānɡ()燕将yàn()jiànɡ()。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知识点1. 木兰从军的故事梗概2. 勇敢的木兰姑娘3. 木兰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4. 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5. 木兰从事的工作和训练6. 木兰在军队中的表现和成就7. 木兰最困难的时刻是什么8. 木兰最终获得了怎样的荣誉9. 木兰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10. 从“木兰从军”了解中国古代女性地位和期望(以下是其中一种写法)木兰从军的故事梗概《木兰辞》是一首流传于中国唐代的民歌,在该篇文章中,描写了一个年轻的姑娘木兰为了替代父亲从军打仗,最后以优秀的表现得到了同官们的肯定和嘉奖的故事。
她的勇气、担当和责任感,成为了古代传说中的榜样。
勇敢的木兰姑娘木兰姑娘的勇气和担当惊人。
尽管她出生在富贵人家,男女有别的传统观念固然是妇女不能从军的,更何况素来对女性人才的尊重的古代中国,都对女性进入险象环生的军旅生涯持保留态度。
木兰姑娘却不顾家人反对,私下代替父亲从军。
她背着世人的眼睛,凭借穿上男装的自己,没有一点怯懦,义无反顾地走向了她为之奋斗的路上。
木兰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木兰辞》中称,木兰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处于很不错的地位。
她出自一个农村世家,家庭经济状况优越,家里有井水灶火,种植着田地花草,生活比较温暖。
不难理解这个优越家庭的女儿从军为父,保家卫国的形象。
木兰为什么要代父从军木兰掩去了女性的娇嫩,将头部络腮的辫子剪去,穿上父亲的衣衫,代言军旅。
也是因为沮丧父亲因太重伤势,无力从军,木兰为了饱受屈辱和苦难的家乡,在坚定的意志和勇敢的内心的支持下,毅然决定代替父亲顶替成为一个男儿,化风为雨,维护了家乡的安宁。
木兰从事的工作和训练木兰从军以后,开始进行训练,她跟着指挥官履行所有军人接受的训练和任务;木兰需要牵马、奔跑、持枪击卫等等演练,她积极用心地认真训练自己的身体各项素质,并且用雪中送炭、千里送鹅等方法物资补给军务等,磨炼自己的工作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木兰也结识了从蓟州来的新战友,平静地和他们相互支持和奋斗着。
【篇一】小学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课件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3.继续加强言语交际与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花木兰爱国爱家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1.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她的家人的。
2.体会木兰当时的英雄壮举。
教学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请伸出你们的小手,和老师一起端端正正地写下一个伟大的名字木兰。
(板书:木兰)木兰姓花,人们又叫她花木兰。
2.看,这位就是花木兰,(课本插图)说说你看到的花木兰。
课文中人们称花木兰是一位____________?(板书:女英雄)3.小朋友,说到英雄,感觉怎样?你知道哪些英雄?英雄是很了不起的,女英雄就更了不起了,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第一自然段:我国古代有一位女英雄,名叫花木兰。
)4.过渡:为什么称木兰是英雄呢?这还得从木兰从军说起,(补充板书:从军)齐读课题。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二、学习第二节1.请大家认真读读课文第二节,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多读几遍,努力体会一下木兰的心情。
2.木兰此刻的心情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1)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个词的意思。
那你一定能读出焦急来,试试看。
(2)什么情况下,你也曾焦急万分过?想象说话。
(3)那木兰是在什么情况下焦急万分的?读出有关的语句。
(4)什么是紧急征兵的文书呢?(出示草拟的征兵通告)(5)指导读句(你能带着这份焦急读好这句话吗?)3.看到文书上有父亲的名字,木兰焦急万分,想到的是什么?请大家自己读读,细细品味,看能体会到什么?引导交流(1)如果父亲去出征,会怎样?(想象说)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指读后评读再齐读)(2)如果弟弟去出征呢,也许会怎样?再焦急地读这句话。
(齐读)(3)谁愿意扮演木兰,连起来读读,读出你的担心和焦急。
(4)从这份担心与焦急中,你已经看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尊老爱幼)4.父亲去不得,弟弟也不能去,那就去跟官府说,我们不去当兵行吗?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再回到文书中寻找答案)(敌人侵入,国土不保,人民受尽敌人欺侮,过着痛苦的生活。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常用知识点1. 木兰的故事简介2. 木兰从军的原因和决定3. 木兰的家庭背景和环境4. 木兰所需的装备和军事训练5. 木兰在军队中的生活和表现6. 木兰的女扮男装和与军队的互动7. 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和贡献8. 木兰获得荣誉和回归家乡9. 木兰故事的精神内涵和影响10. 木兰故事的现代意义和价值1. 木兰的故事简介木兰是一位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将军,她为了替父从军,顶替父亲原本应该服役的位置,不畏艰辛,最终成为了一名勇敢的战士。
这个故事表现了女性的坚强和母爱的伟大,早已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2. 木兰从军的原因和决定木兰的父亲因为身体不好而被征召入伍,但是他年事已高,无法承受战争的折磨。
因此,木兰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便选择了代替他加入军队,这个决定表现了民族气节和孝道精神。
3. 木兰的家庭背景和环境木兰来自寒门世家,家人们生活艰苦,但是他们有着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共同面对困难的勇气。
由于没有兄弟,木兰便承担起了代替父亲的责任。
4. 木兰所需的装备和军事训练木兰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军人,尽可能多的学习战争知识,并进行必要的体能和武器训练。
她拥有了自己的马匹,战袍和武器,这些装备让她在战斗中更加游刃有余。
5. 木兰在军队中的生活和表现木兰在军队中全力以赴,她表现出了非凡的战斗能力和高度的自律性,在训练和作战中表现出色,得到了同袍的尊重和崇敬。
她也借助自己的智慧,帮助同伴战胜敌人的困难。
6. 木兰的女扮男装和与军队的互动为了保护自己的真实身份,木兰选择了女扮男装,这让她在军队中处于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既要维持军人的形象,又要避免揭穿自己的真实性别。
她与男同伴的互动,展现出了她与众不同的特质和智慧。
7. 木兰在战斗中的表现和贡献木兰在军队作战中表现出了非常出色的军事技能和英勇的精神,为生命和自由而战斗。
她带领队员攻打敌方阵营,使用自己的智慧创造战略性机会,成功地获得了军事优势。
二年级语文《木兰从军》教案与反思一、教学目标:2、试用所掌握的记字方法记住生字。
二、教学课时:第一课时三、教学课型:预习指导课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猜字激趣导入,复习记字方法。
1、同学们,没有上课之前,老师出个字谜,你猜一猜好吗?“天没有地有;你没有他有。
”(也)2、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3、如果你要记住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学生自由发言)小结:同学们真能干。
已经会用“换偏旁”“数笔画”“加一加”“减一减”“编儿歌”等方法记住生字。
是啊,只要你用心记,就可以记住这个字。
二、揭示学习任务,初步感知内容。
(一)、初步感知内容:1、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第12课《木兰从军》的生字。
先请哪位同学把课题读一读?(指名读课题)2、指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师:昨晚大家读了课文,谁来用课文中的词语告诉大家:课文写(什么时候)花木兰从军的事?(学生发言)(指导学生在课题上补充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从军的事。
)师继续: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为什么”从军的事?(学生发言)(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替父从军的事。
)师: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怎么样替父从军的事?(学生发言) (相机板书:课文写古时候,花木兰男男扮女装,替父从军的事。
)3、师:请大家看着黑板,把这一句话读一读。
(生读两遍句子)师:以后大家在预习阅读课文的时候,可以用补充课题的方法,把句子补充完整,这就是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的一个方法。
(二)、揭示学习任务:1、大家还预习了哪些什么内容?(学生发言,相机检查预习情况。
如:分了几个自然段,认识了哪些生字等。
)三、回顾部首查字法,进行预习指导:1、首先,我们要查这个字,就要先确定这个字的(偏旁部首)。
·如果两个字都是偏旁部首的话怎么办?(指名回答: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
)·如果一个字不能拆分开怎么办?(指名回答:按起笔的笔画归入。
)2、指导查“从”字,并填写表格:2、自习时要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生字。
教案模板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木兰从军9篇冀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木兰从军 1——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木兰从军阅读题和答案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青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
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
少习射少(少年时) B。
市鞍马市(买) C。
长而益精益(更加) D。
易男装易(穿)2、给下列字注音皆次当行行数建奇功3、一次多意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因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因4、翻译:木兰者,古代一民间女子也。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转战驱驰凡十年有二,数建奇功。
5、文中“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一句是全文所表达的主旨,在《木兰诗》中相类的句子是:阅读题答案:1、D 易(换装)2、hang (第二声)shu(第四声)3、a 因:因为 b 因而因此4、a 叫做木兰的人,是古代一个民间的女子 b 男子可以做的事情女子未必不能做 c 辗转作战总共有十二年,多次立下奇功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句诗木兰辞中表达中心意思的句子花木兰是古时候的一位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随着年龄的增长技艺不断精深.时值可汗点兵,她的父亲也在名册上,和同村的许多年轻人都在次此出征中.她的父亲因年老多病而不能胜任.木兰便女扮男装,给马在集市配好马鞍,替父亲出征.逆黄河而上,翻越黑山,与敌作战驰骋沙场十二年之久,屡建奇功.男子可做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我看到木兰从军之事后便更加相信这个道理了。
《游黄山记》阅读附答案附翻译癸卯四月二日,余游白岳毕,遂浴黄山之汤泉、泉甘且冽,在悬崖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