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基础教育名师
- 格式:ppt
- 大小:557.50 KB
- 文档页数:1
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博导。
是国内质的研究方法方面的权威专家。
影响比较大的学术论文有《关《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声音——教师和学生对大学本科课程的于参与式教师培训的若干问题》、看法》、《文化主位的限度与研究结果的“真实”》等。
获奖科研成果有《教师如何做质的研究》、《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教育研究中质的研究方法》等。
陈洪捷,研究领域主要是高等教育知识论、研究生教育、德国高等教育、中国高等教育史、中德学术交流史。
北大的高等教育学在全国排名第二,估计此人功不可没。
获奖科研成果有《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中国大学的影响》等。
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是南师大教育哲学方面比较牛的老师。
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全国教育基本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
自1993年上研究生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80余篇,出版了《现代教育原理》(2001年,南京师大出版社),《当代主体教育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1版,2004年修订版),《生命与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学术专著,主持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教育科学重点项目1项,省高校人文社科资助项目2项。
许卓娅,南师大学前教育专业排名全国第一,许卓娅先生又是南师大学前教育研究方面的NO.1。
所以想考南师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不可不关注她。
许卓娅先生现任学前教育研究所所长兼学前教育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主持省级以上课题《幼儿园音乐教学的心理学研究》等4项,出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等专著、教材近20种,发表论文《再论音乐与音乐的人本价值》等近200篇。
教学与研究成果获江苏省人文社科三等奖、教育部优秀教育改革成果二等奖、江苏省教育厅优秀教育改革成果树勋奖一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优秀教育音像制品二等奖。
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研究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基础教育成为教育发展的基石和根基。
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研究是一项长期而系统的工作,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国家和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首先,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是国家教育政策纲要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国教育部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提出要实施“名校名师工程”,把优秀的学校和教师推向前台。
这种政策措施旨在推动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培养高素质人才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其次,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是体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手段。
教育公平是一项关系到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大事。
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可以促进教育公平,提供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同时,能够促进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推动中国教育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三,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是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
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一种现代化手段,名校名师建设为教育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和更高的研究空间。
这种建设不仅加强了课程教学质量的管理和统一的改进工作,而且激发了师生们更好地参与到教育教学事业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学水平。
最后,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是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的关键。
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成功的经验,可以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种建设进一步增强了学生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是推进教育现代化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
作为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新时代的重要内容之一,基础教育名校名师建设将为中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能量,推动中国教育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教育名师名录一个大写的人:于漪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童心母爱教育:斯霞我比大师还大:钱梦龙教育界活化石:吕型伟没有教不好的:霍懋征久违的教育家:魏书生智慧生活空间:蒋敦杰愉快教育史诗:倪谷音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主题教学空间:窦桂梅什么是好校长:傅禄建人生为一大事:张天孝给数学以美丽:张思明不愿跪着教书:吴非诗语文的主人:刘建琼生活在化学中:李佳六三语文教育:肖人翔课堂艺术人生:于永正触摸教育风景:陈惠芳跨学科课程人:刘定一激情思想同行:窦桂梅语文心根人生:刘云生一轴两轮模式:白金声必要的乌托邦:陈钟梁在水一洲大侠:关心凤教学反思立场:张莹理解教育探索:吴金瑜播种理想的人:袁瑢把爱献给教育:李月娥唤醒成功欲望:刘京海生活就是课堂:张启建让语文课归家:吉春亚“和谐之魅力”:华应龙教育就是服务:石少波生命存在教育:唐江澎追寻理想教育:钱守旺在路上的感觉:夏青峰永远追求创新:朱兆林河南特级教师:李富林给教学以甜味:徐斌教育走向智慧:蒋静波从心造就自己:周萍教学挚爱智慧:沈峰引导发现教学:贺诚用心灵去诵读:支玉恒追寻书中快乐:刘克锡情趣教学智慧:杨屹有思想的教师:朱益群在后退中前进:刘德武引导启发指导:欧阳代娜第一个吃螃蟹:宋运来新语文教育派:韩军适时施教理论:蒋振远夯实基础教育:吕红芳我以心表忠诚:张学伟最后的丰盛餐:毛经文平实而有深意:王凌我一定要微笑:朱璟贻自然表达情感:张惠萍一切为了学生:杜小芳有灵性的课堂:陈金才英语特级教师:曹荣苏高效学习方法:祝庆东一人撑一片天:汪来九生命为何精彩:王崧舟师德决定成败:盘振玉拥有理想朝阳:朱玉如大道简约之美:薛法根行动证明思想:周积昀智慧与诗相随:余志君名师怪才风采:支玉恒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返璞归真之心:张莹遗忘的小黑板:许慧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打开生命匣子:郑冬梅情智语文课堂:孙双金猎智慧和乐趣:陈家英拥抱语言的人:黄桂林咳嗽成就事业:唐惠慧数学味生活味:许志坚分享智慧快乐:潘华莉坐着读站着读:王崧舟心比金子还纯:贾志敏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崇尚真字之师:孙建锋班主任创新记:张化万浓浓的语文味:吉春亚折东风第一枝:孙维刚紫色耕耘之歌:谭青峰课堂神韵如茶:闫学追寻数学激情:李国良寻找中间地带:顾泠沅陶醉读唱吟舞:戴建荣精美诗文教育:欢乐谷历史学科天空:胡柏玲月亮悬挂课堂:张康桥伙伴教学实验:周一贯语文教学叛徒:黄玉峰新教育新行动:袁卫星探点拨教学法:蔡澄清卡片辅助教法:宁鸿彬探讨诗化语文:周益民气质如兰之韵:汪秀梅作文双重转化:方仁工生命拔节声音:薛法根激情点燃智慧:刘军阅读教学研究:刘志春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路在脚下延伸:刘显国情真真意切切:游彩云评语文导读法:靳家彦享受诗意语文:孙建锋。
国内外教育技术专家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名师档案——吴正宪吴正宪,女,特级教师。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委员、全国小学数学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北京市第九届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委员、民进北京市教育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她坚持教书育人,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发展,使传授知识、启迪智慧、完善人格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课堂。
一、基本简介北京市特级教师,北京市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北京市政协委员。
现任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教学研中心小学数学室主任,国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数学特级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二、工作经历1971年1月至1994年8月北京崇文区小学教师;1994年9月至2002年8月北京崇文区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小学部主任;2002年9至今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教研员,小数研究室主任。
三、获得荣誉1986年获崇文区政府授予的首届“园丁奖”;1991年获崇文区教育局颁发的第一届青年教师“期望杯”奖;1990年获北京市崇文区首届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1989年获崇文区教育局授予的“先进青年教师”称号;1987年、1990年分别荣获北京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1987年获北京市教育局授予的北京市首届教育科研成获奖;1992年获北京市评优课一等奖;1993年获崇文区政府授予的“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称号;1993年、1997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7年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研成果评优课特别奖;1998年获崇文区教育局授予的“电教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2000年崇文区教委授予的“素质教育之星”称号;1997年获全国首届青年教师优秀教研成果评优课特别奖;1998年获崇文区教育局授予的“电教先进工作者”称号;1998年获北京市特级教师称号;2000年崇文区教委授予的“素质教育之星”称号;2000年荣获北京市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2002年、1997年两次荣获全国小学数学优秀学术论文评比一等奖;2003年获北京市委统战系统防治“非典”工作先进个人;2003年获民进中央授予的抗“非典”优秀民进会员称号;2004年9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由教育部、人事部颁发);2004年9月获教科院职业道德先进个人;2004年9月获北京市委颁发的“为首都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统一战线先进个人”;2004年获民进北京市委社会服务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获民进北京市委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5年获首批首都基础教育名家称号;2006年被评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个人。
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作者:郭德灵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1110 更新时间:2012/4/20 热★★★当代中国教育名人追踪一、魏书生速写*他曾是一名工人,却写了150次报告要求做老师。
*他是语文老师,用20个课时就教完200个课时的内容,且学生成绩好得出奇。
*他同时担任几个班的班主任,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到了他的手上,个个品学兼优。
*他是一位称职的丈夫和父亲,家庭和谐,儿子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他曾是中国唯一一位同时担任中学班主任、中学语文老师的市级在任教育局长。
*他巡游讲学海内外,至今演讲1400多次、公开课800多节,所到之处,场场爆满。
*他不是作家,却出版了几十本专著,本本畅销。
*他从未上过大学,却做过大学校长,且同时被聘请为几所大学的兼职教授。
*他不是学者,但他的教育思想却作为教育成果在海内外推广了几十年。
*他获得的荣誉称号枚不胜举,甚至有人把他称为“穿西装的孔子”,而他却始终认为自己最名副其实的称号还是“人民教师”。
*任职:辽宁省盘锦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兼教育局长、盘锦市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兼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授、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全国中学学习科学研究会理事长、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等三十八项。
何为民主化管理?他说就是让大家来参与管理,让大家来想办法,出注意,制订方案,然后照定下的办法来做。
只有民主化管理,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困难都会迎刃而解。
福利分房年代,分房这样的大事,他召开教师会,大家来议应该如何来分?教师会一开,各种意见都有了,意见多了不要紧,进行修改,找出易操作,更公平、公正的方法,求同存异,分配方案通过,接下来,组织一个班子,严格按方案进行规范操作,确定能够分到房的人员,再进行公示,有意见有看法,学校重新对你进行全面审核,有问题进行纠正,没问题就这样办,大家都没有意见,除非无礼取闹。
班级管理也是民主化,班级有什么样的问题,同学们自己来想办法,采取措施。
十大名师08级中师2班许芝丹20084021081斯霞的教育理念她深刻地认识到教书为了育人,把培养所有的学生成才作为自己工作的目标。
她的一切工作围绕着育人,她在教学工作中体现着育人,她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开发智力,使他们越学越聪明,她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越学越会学。
在小学阶段给孩子打下做人的基础,积蓄学习的后劲。
她十分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在教学中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对发表创见和大胆质疑的学生热情鼓励,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认识真正落实到教学之中。
她的教育、教学始终面向全体学生。
她始终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她一贯反对“负担过重”“高分低能”,认为每个孩子都有所长,既要承认差异,又要善于发现特长,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通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从小打牢创造性地学习、可持续发展地学习的基础。
她历来主张减轻负担,提高质量,并且身体力行。
斯霞老师提出分散识字的主张:即多读课文多识字;要增加课文篇数,每节课低年级可以学十几个字;要结合课文、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字的音、形、义紧密结合,读、说、写、用紧密结合;在识字教学中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数量与质量,较好地解决了学龄初期识汉字和学汉语的矛盾,使学生切实掌握语文这一基础工具。
钱梦龙指导思想“三主”是导读教学的指导思想。
“三主”,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
“以学生为主体”,即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的地位和极大的认识潜能的实践者。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必需发挥主体作用,获得“发现真理”的主动权,而且在个性的全面发展以至世界观的形成上,同样必须由主体来实现。
“以教师为主导”,即确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领导、支配的地位,而教师的领导、支配作用,只有通过“导”,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导之有方,学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
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课题研究及成果推广实施方案一、课题研究推进思路“办名校、塑名师、出名校长”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发展优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多元化发展,具有基础性、示范性、激励性的特殊意义。
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l0一2020)关于建设高素质队伍、办优质学校的战略任务。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亟需在战略层面进行战略谋划,对区域教育的总体发展进行规划布局,制定出符合实际的、具有前瞻性和可行性的优质教育发展路径;同时各级各类学校更需要明晰学校发展目标、了解影响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确定学校发展的措施和实施阶段,最终达到改进学校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实现优质教育的发展目标。
为帮助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实施优质教育战略规划、各级学校实现优质教育发展目标,巜全国基础教育“名师、名校、名校长”之成长因素与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坚持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立足自我与放眼世界的统一。
理论层面,凭借课题专家组和中央教科所的教育及科研专家,定位高远、视野开阔、融合中西,保证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先进性;实证层面,课题组汇聚了国内一线具有代表性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名校校长、教育专家,立足一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保证研究成果的实用性、权威性;操作层面,课题组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发展和创新现代教育管理思想,搭建现代化教育管理体系,将课题研究成果进行有效转化,实现课题成果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课题组采用理论研究和操作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研究中实践,实践中总结提炼,使研究主体率先受益提升,产生示范效应。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1.开展课题研究,诊断研究主体存在的问题,提取课题研究的价值点。
通过总课题对名师、名校、名校长的研究,在调查、梳理、总结和吸取国内外有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研究名师、名校、名校长的特征、标准和成长、发展的规律,并提出加速名校、名校长、名师成长和发展的战略和策略。
小学语文名师简介_小学语文名师霍懋征:霍懋征简介我国小学教育战线上有影响的教育家之一,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中教高级教师。
霍懋征,1921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师之家。
194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系。
毕业后留任师范大学第二附属小学工作(即今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担任语文、数学教学兼班主任工作。
由于工作努力,成绩突出,1956年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
之后,多次荣获北京市模范教师,北京市三八红旗手、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种荣誉誉称号,并先后担任北京市妇联副主任、全国妇联执行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职务。
曾当选为民进中央常务委员,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被评为中国现代百名教育家之一。
从五十年代起,霍懋征在语文、数学教学中创立了有自己独特风格的讲读法,以讲为主,以读为辅,善于抓住教学规律的重点、难点部分,从学生实际、教材实际出发逐步进行引导,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风是听过霍懋征讲课的领导和同志武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有的教育界的老前辈在称誉霍老师的教学时说:懋征的教学真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文革以后,霍懋征被任命为副校长,但她根据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决心在一个普通三年级班进行教学实验,她认真总结了过去的经验,也找到了不足之处,她说:既要肯定自己过去多年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也要敢于否定自己过去讲课过多过细,占用了学生课上多练的时间。
于是她提出了速度要快,数量要多,质量要高,负担要轻的十六字方针进行教学改革,把着眼点放在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实际能力上。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终于探索到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加快了教学速度。
主要做法是:一是精讲,二是多练,三是合理的组织课文,改变了过去的讲读课为读讲课,以读为主,以讲为辅,给学生留下了大量的自学时间,基本上做到了当堂巩固所学的知识,课外留有大量时间开展多种课外活动。
1、南国农(西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网络学院名誉院长,国家级学术刊物《电化教育研究》杂志主编,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西北五省电教协会理事长,甘肃教育学会会长,甘肃省政协常委等职务。
主要研究方向:电化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原理详细资料:1943年毕业于前国立中山大学教育专业,1947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研究院攻读比较教育与视听教育专业,获硕士学位。
1953年任教国立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系,1978年以来,致力于我国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
著作甚丰,主编我国第一本《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学》和《电化教育研究》杂志,是当代知名的电化教育专家,在全国电化教育界享有崇高威望。
科研方向是:电化教育理论,教育传播学和电化教育试验研究等。
南先生曾于1992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08年获得甘肃省教学名师奖,2010年获“中国教育技术事业杰出贡献奖”,2010年获“情系陇原、献身教育”特别荣誉奖,2011年获得全国教育科学研究终身成就奖等。
成就:1978年以来,电化教育重新起步,南先生、萧先生一起从理论和实践上竖起电化教育这面大旗,使电化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1978年,将电化教育赋予了教育的身份进入教育学。
1979年——1982年,在西北师范大学举办了电化教育研讨班,被誉为中国电化教育的“黄埔军校”。
1980年,创办《电化教育研究》杂志,该杂志成为电化教育的理论阵地。
1983年,在华南师范大学创办新中国第一个电化教育本科专业。
1984年——1990年,担任全国电化教育课程教材编审组组长,该组现为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先后担任该协会的负责人有南国农、顾明远、何克抗、徐福荫。
1990年以后,担任中国教育技术协会顾问等职。
代表作品:《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教育传播学》《信息化教育概论》《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史》2、何克抗(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导,现任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
262021.3•高中本版主持/王建锋论 道2016年前后,我开始考虑为记录当代语文教学编一套书。
教育史学家陈青之说,教育史的内容有实际与理论两方面:教育制度、教育实施状况、教育者生活等属于实际方面;政府的教育宗旨、学者的教育学说、时代的教育思潮等属于理论方面。
具体到语文教学这一极微观的层面来说,构成当代语文教育史实际方面的内容有:课程标准、教材,教师的课堂案例、著述,等等。
理念和宗旨的落实情况,最终都依赖教师在课堂上去实施教学。
教师在课上教什么、他们对教育理念和宗旨的理解和转化程度、他们的精神生活是怎样的,最能反映教育实施状况。
关注人,就是关注教育。
而名家或者名师的讲座、展示课、案例等,常常会在一个地区乃至全国产生影响,起到模范引领的作用。
考虑之后,我决定在当代名家名师中精选作者,以教学思考和课堂实践为主,请他们自己选编,以自选集的方式出版,丛书名就叫“语文名家自选集”。
哪些人能代表当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水平呢?我初步列了几条标准:第一,对语文教学的民族性、科学性有自觉认识;第二,教学方法或研究方法植根于中国优秀语文教学传统,符合中国语文的特点,既有传承又有创新,能够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第三,其教研成果具有较为广泛的影响力和积极的指导作用。
我想以作者自选自编为原则,要求既有理性认识和思考,又要有教学课例。
体例形式不拘一格,以彰显个人建树为宗旨。
我把这几条标准写在约稿函里,给几位特级教师看。
他们都觉得这件事值得做,而且表示很愿意加入到这套丛书的编撰中来。
得到了几位名师的肯定之后,我把编辑宗旨加以整理,写成了一篇《出版前言》,并且开始考虑这套书的第一批作者。
年龄在80岁以上的语文教学名家,首先进入约稿视野的就是于漪老师。
但是我跟于漪老师从来没有联系过,也因为忙其他事情,心中有了一个三五位的名单之后暂时就放下了。
到了2017年8月,我们为了“语文教师小丛书”第一辑的出版,计划在上海书展举办发布会。
吕佩橙: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英国诺丁汉大学双硕士、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教授。
曾在美、澳、英、加学习和工作八年。
陈一筠:世界著名婚姻家庭学家、青少年教育专家,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青苹果工程”发起人,创建有《青苹果》杂志、家长学校、少男少女门诊等。
赵凯:南京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
素有“中国高考心理疏导第一人”之誉。
教材及教辅40余种。
擅长分析和指导学生在学习、心理方面存在的困惑和压力。
隗金枝:担任班主任工作20年。
其班主任工作特色为“活动育人”。
曾荣获“全国优秀班主任”、“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优秀德育工作者”等荣誉。
李志伟:全国优秀班主任,北京广渠门中学德育副校长,“宏志班”班主任。
面对千差万别的学生,她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王全乐:“国培计划”河北省中学班主任培训者培训项目负责人,河北省教师资格认定教材主编,河北省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特聘专家。
徐卫良:教育部“国培计划”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示范性项目和中西部项目实施负责人,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继续教育部培训科科长。
赵建玲:教育部、人事部“全国优秀教师”和“全国优秀班主任”荣誉称号、北京市师德最高奖——“孟二冬式的优秀教师”荣誉获得者。
李梦莉: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第55中学教师。
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区、市优秀班集体、全国唯一获得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称号中学团支部。
以情感教育为特色。
肖艳丽:北京市八一中学优秀班主任,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北京市班主任基本功比赛一等奖、北京市新技术应用大赛二等奖等众多奖项的获得者。
邢艳:北京七一小学优秀班主任。
北京市优秀班主任,北京市金质少先队辅导员,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多篇论文获得北京市、海淀区一、二、三等奖。
全艺:首届全国十佳班主任,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教师,以“有效沟通”著名。
袁凤芹:北京市育英学校优秀班主任,从教20余年,在班主任岗位上工作18余年,北京市优秀班主任,班主任学科带头人,写出了8万多字成长日记,积累了几十万字教育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