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编高考语文必备:2021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含答案)
- 格式:pdf
- 大小:21.86 MB
- 文档页数:23
高中语文文化常识100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下列哪位诗人的诗句?()A、陆游B、杜牧C、李清照D、陶渊明答案:D2.下列哪一句诗描写的场景最适合采用水墨画来表现()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答案:C3.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是下列哪位作家的作品()A、巴金B、茅盾C、巴尔扎克D、高尔基答案:D4.被后人称为“南曲之宗”的作品是()A、《琵琶记》B、《荆钗记》C、《拜月记》D、《杀狗记》答案:A5.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晚春B、仲夏C、初秋D、初冬答案:A6.“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说的是历史上的哪位才女()A、朱淑真B、秦良玉C、李清照D、蔡琰答案:C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出自谁的笔下()A、关汉卿B、汤显祖C、马致远D、白朴答案:C8.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哪个季节的现象?()A、冬季B、春季C、夏季D、秋季答案:A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出自()A、《召南·甘棠》B、《小雅·鹤鸣》C、《邢风·柏舟》D、《王风·黍离》答案:D10.“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唐代诗人谁的诗句()A、高适B、王维C、杜牧D、白居易答案:B1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出自()A、柳永的《凤栖梧》B、王安石的《桂枝香》C、温庭筠的《菩萨蛮》D、周邦彦的《苏幕遮》答案:D12.下列哪位僧人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A、鸠摩罗比B、不空C、鉴真D、玄奘答案:D13.鲁迅笔下的“闰土”是哪部作品里的人物()A、《茶馆》B、《雷雨》C、《故乡》D、《孔乙己》答案:C14.科举制在中国影响深远,乡试录取者称为“举人”,会试录取者称为“贡生”,那么殿试录取者称为()A、大元B、解元C、进士D、榜眼答案:C15.魏晋时期,建安七子是当时文学的代表人物,下列属于建安七子的是()A、嵇康B、曹植C、山涛D、阮璃答案:D16.明朝永乐年间,从西洋归来的郑和船队带回了一只西方异域兽“麒麟”,就是现在我们所知的()A、狮子B、金钱豹C、河马D、长颈鹿答案:D1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A、《弟子规》B、《三字经》C、《千字文》D、《论语》答案:A18.下列不是中医别称的是()A、杏林C、黄茂D、歧黄答案:C1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句话是谁最早提出的?()A、老子B、孟子C、孔子D、荀子答案:B20.《哈姆莱特》的作者是英国伟大的文学家()A、雨果B、但丁C、巴尔扎克D、莎士比亚答案:D21.我国古代的很多事物都有自己的雅称,请问我们常说的“润笔”指的是什么?()A、文章书画稿费B、替人研磨墨汁C、为人作序D、清洗毛笔22.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全国文字统一成了下面哪一种?()A、楷书B、小篆C、鸟虫文D、行书答案:B2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A、中秋节B、七夕节C、端午节D、元宵节答案:D24.“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情景()A、初春B、晚春C、初夏D、晚秋答案:A25.下列文学家中,不属于“唐宋八大家”的是()A、欧阳修B、王勃D、王安石答案:B2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A、李白的《赠汪伦》B、杜甫的《春望》C、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D、柳宗元的《江雪》答案:C27.下列是《三国演义》中的情节是()A、火烧赤壁B、风雨山神庙C、大闹野猪林D、大闹天宫答案:A28.岁寒三友指的是()A、梅、兰、竹B、菊、荷、梅C、松、梅、兰D、松、竹、梅答案:D29.孔子提倡的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A、阴阳五行B、顺其自然C、道法自然D、天人合一答案:D3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哪位诗人的诗句?()A、李商隐B、陆游C、杜甫D、李白答案:D31.保尔·柯察金是前苏联长篇小说中的主人公,他的精神鼓舞了我国千千万万的读者。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一”型测试题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2.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是( )。
3.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的《》。
4.我国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是 ( )的《》。
5.“天下第一行书”指( )的《》。
6.“天下第一关”指( )。
“二”型测试题7.“两司马”指汉辞赋家( )和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迁。
8.“二陆”指西晋文学家( )和陆云。
9.书法史上的“二王”指东晋时代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和( )父子。
10.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指唐代诗人( )和( )。
11.“二程”指北宋时期哲学家、教育家程颢和( )兄弟。
12.“乐府双璧”指《木兰诗》和《》。
13.“二拍”指明末( )编著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14.“二乔”指( )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三”型测试题15.“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子( )、曹植。
16.“三苏”指北宋文学家( )与子苏轼、苏辙。
17.“三袁”指明代后期公安派代表作家袁宗道、( )、袁中道三兄弟。
18.“三玄”指《》、《老子》、《庄子》三书的统称。
19.“春秋三传”简称“三传”,指解释《春秋》的《》、《公羊传》、《穀梁传》。
20.“三吏三别”指唐朝杜甫创作的组诗,包括《新安吏》、《》、《潼关吏》和《新婚别》、《》、《无家别》六篇。
21.“三言”指明末冯梦龙纂辑的话本集及拟话本集《喻世明言》、《》、《醒世恒言》。
22.《三国演义》中“三英战吕布”的“三英”指刘备、( )、张飞。
23.“三皇”通常指伏羲、( )、神农。
24.“三教”指儒教、( )、佛教。
25.“三纲”指父为子纲、( )、夫为妻纲。
26.“三才”指天、地、( )。
27.“三牲”指用于祭祀的牛、羊、( )。
28.“三省”指中书省、( )、尚书省。
29.“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指封建科举考试( )、会试、殿试的第一名解元、( )、状元。
30.殿试三鼎甲:指状元、榜眼、( )。
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附参考答案)一、古代文化常识练习100题1-251.文中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润例:过去请人作诗文书画的酬劳称之为润笔,而将所定的标准就称为润例或润格。
B.阳文:指采用刀刻等传统技术方法,在器物或印章表面上形成的凹下的文字或图案。
C.金石:中国古代以前朝的铜器和碑石为研究对象,涉及文字、历史、书法、文学等。
D.闲章:中国传统文人常自拟词句或撷取格言警句来镌刻成章,内容广泛,意趣盎然。
2.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矣”作为古代文言助词,用于句末与“了”相同。
在矣作通假时,通“也”;在本文言文中主要表示感叹。
B.“鲁”既可以指古国鲁国;也可作姓氏,如工匠祖师鲁班;在现代汉语中多指山东省的简称。
C.在中国汉代、南北朝时南海称为涨海、沸海。
清代以后逐渐习称南海。
文中南海指佛教圣地普陀山。
D.《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多位高官、学者编撰。
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基本上囊括了中国古代所有图书,故称“全书”。
3.下列对文言文中有关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六宗”一般指的是古所尊祀的六神,有时也指汉文帝(太宗)、汉武帝(世宗)、汉宣帝(中宗)、汉元帝(高宗)、汉明帝(肃宗)、汉章帝(显宗)。
文中指的是尊祀的六神。
B、四邻各族(九夷、八狄、七戎、六蛮)的居住区称为“四海”,“五湖四海”也泛指全国各地、天下。
C、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集。
其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
D、“姬”姓,中华上古八大姓之一,得姓始祖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黄帝,黄帝因长居姬水,以姬为姓。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也叫禅让制,是中国上古时期以来推举首领的一种方式,即群体中个人表决,以多数决定。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中华传统文化竞赛之文化常识(一)(50题每题3分共150分)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癸巳、戊戌都指年份。
中国自古便有十天干与十二地支,形成天干地支纪年法。
B.微服,是指为隐藏身份、避人耳口而改换成平民的服装,古代专指有身份的官吏私访。
C.请老,指古代官吏请求退休。
退休制度是我国古代官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D.行辈,即排行和辈分。
儒家文化强调论资排辈,汉族重宗族的观念一直延续至今。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士”,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
B.“振恤”,即赈济与抚恤,即面对灾荒来袭时,各级政府和民间做的相应的反应和对策。
C.“诏”,先秦时代上级给下级的命令文告称诏。
秦汉以后,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
D.“致仕”,“致”意思是“获得”,“仕”意为“官职”,“致仕”指获得官职。
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受禅,是古代王朝更迭时,无血缘关系的新皇帝承受旧帝让给的帝位。
B.邑,就是封邑,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土地奖励给某一个人。
C.总管,官名,为地方高级军政长官、军事长官或管理专门事务的行政长官的职称。
D.谥,在此处是大臣死后,朝廷赐予的寓含善意评价或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4.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加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禅位、践阼等等。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编100题参考答案1.B(“专指有身份的官吏”错误,还有帝王)2.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3.C(封邑是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某一地方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即该地的税赋归被封者。
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物质奖励。
一般受封邑的是君主的兄弟们或叔伯等近亲属,也有少量的封邑给那些对国家功劳很大的人)4.C(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5.B(A禅位:君王將帝位禅让給贤人或让位。
指帝王生前將帝位傳給子孙。
不是皇帝登临皇位。
C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乡试、会试、殿试D“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6.B(“军令”由兵部掌管)7.C(应是“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役使的官员”)8.D(《论语》不是六经)9.C(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10.(举孝廉是汉朝的一种由下向上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察举制度的主要科目之一)11.C(流民指因自然灾害或战乱而流亡在外,生活没有着落的人)12.A(解析文中意思应是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13.C(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
新皇帝即位后,一般都要改变纪年的年号,称为“改元”。
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汉武帝改了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
唐玄宗即位初年改元“先天”,这年即称先天元年,后改元“开元”,又改元“天宝”。
到了明代以后,才规定一帝一元,才有可能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如明成祖年号是永乐,明成祖就是称为永乐皇帝)14.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多指政事言)15.C(户籍应该是由户部掌管)16.B(“英宗”是庙号,不是年号)17.A(降级叫左迁,升级叫右迁)18.C(“除”,任命官职)19.C(朝廷不会给平民封谥号)20.D(“致仕”指官员辞职回家)21.B(出,是京官外调,除是授予官职)22.A(冠族指的是当地显贵的豪门世族,有一定的名望和影响。
)23.C(国子监,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24.C(“左迁”为贬官。
)25.D(授职之后,只要上报台阁正式行文任命即可)26.A(博士,在文中是官职)27.C(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
语文试题 第1页(共54页) 语文试题 第2页(共54页)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题库一、选择题1.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 A .仲秋,指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
采用的是序数纪月法,一年分四季,一季为三个月,分别称孟、仲、季。
B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
早在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C .古代表示官职调动的词很多,如:迁,调动官职,一般指降职;徙,一般的调动官职;改,改任官职;出,京官外调;乞骸骨,表请求退职;致仕,表出任官职。
D .晦朔,月亮的盈缺。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朔,阴历每月的第一天。
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
“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3.下列各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少年时代。
B .六合指古代结婚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天干地支(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 寅日)都要相适合。
C .人定是戌时,相当于现代的21时到23时。
D .青衿是周代读书 人的服装。
衿,古式的衣领。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A .古代君王、尊亲为显示威严,规定说话和、行文时避免直呼或直写其名,应代以它字。
唐朝为避太宗李世民讳,写作时改“民”为“人”,如《阿房宫赋》中的“剽掠其人”。
B .《滕王阁序》是一篇四字或六字相对偶的骈文。
作者在文中抒发了对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当然也流露了宿命论的消极情绪。
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中国古代文化知识100题(附带答案)中国文化知识100题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2、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A)A、戊B、戍C、戌3、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C)?A、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B)A、颐和园B、圆明园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无盛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13、A 、大都 B 、中都C 、上都 D、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下列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盛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B 、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B)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A)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A)?A 、孔子和孟子B 、老子和庄子C 、汉高祖和汉武帝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A)A 、阴文印B 、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 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B 、《三字经》C 、《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C)A 、挂香包B 、插艾蒿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 、十五岁B 、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B)A 、黄河流域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B)A 、晚春B 、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高考古代文化常识精炼100题(附答案解析)001、寿联多是祝愿寿者长寿,称颂寿者的品德与功绩。
寿联多为五字或七字,也有达数十字或数百字的。
寿联切事、脱俗、工整而有韵味,选用恰切的词句,注以流畅的气势,使人看了即了解其意义,引起共鸣。
例如:“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幅寿联写的老人岁数是:()A、60岁B、70岁C、100岁D、141岁002、下列描写古代历史名人名家的对联,说法错误的是:()A、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
——颂李白B、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颂杜甫C、枫叶四弦秋,棖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上别离情。
——颂白居易D、云过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
——颂王昭君003、中国古代神话“开天辟地、炼石补天、钻木取火、衔石填海”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分别是:()A、女娲、燧人氏、精卫、盘古B、燧人氏、精卫、盘古、女娲C、盘古、女娲、燧人氏、精卫D、精卫、盘古、女娲、燧人氏004、古代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人才任用官吏的一种制度,它是古代中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隋唐到清代的历经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中参加县府考试、省级考试、京城考试和皇宫大殿考试及其合格者,分别称为:()A、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B、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殿试——进士C、会试——贡士;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D、殿试——进士;院试——秀才;乡试——举人;会试——贡士005、我国古代文人学士的作品集名称内涵丰富,各具特点。
下列作品集《柳河东集》、《聊斋志异》、《范文正公集》、《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王右丞集》、《白氏长庆集》命名方法分别是:()A、地名、年号、谥号、字、号、官职、书房名B、地名、书房名、谥号、号、字、官职、年号C、书房名、地名、官职、号、字、谥号、年号D、地名、书房名、谥号、字、号、官职、年号006、“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具有基础性性质的学说。
高考传统文化知识100题中国传统文化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
这些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和生活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和中国文化发生、演化的历史,而且作为世代相传的思维方式、道德情操、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具有强大的遗传性,渗透在每一位中国人的血脉中。
因此,它就成了高考语文的必考内容。
1.现在我们常用“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指代高雅和通俗的文艺作品,请问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什么?(C)A.文章B.画作C.乐曲2. 下面哪个字常用作表示顺序的第五位? (A)A.戊B.戍C.戌3.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C)A.早上B.中午C.傍晚4.“大禹治水”的故事家喻户晓,大禹治理的是哪个流域的洪水?(B)A.长江流域B.黄河流域5.古代宫殿大门前成对的石狮一般都是?(A)A.左雄右雌B.左雌右雄6.“结发”在古时是指结婚的时候_____?(C)A. 丈夫把头发束起来B.妻子把头发束起来C.把夫妻头发束在一起7.我国传统表示次序的“天干”共有几个字?(A)A.十个B.十二个8.被誉为“万国之园”的是哪个园林?(B)A.颐和园B. 圆明园9.“水”字属于下列哪种汉字构成方式? (A)A.象形字 B .表意字10.“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描写的是哪个传统节日? (B)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11.道家思想在我国影响深远,请问历史中的哪一时期最接近道家所主张的无为而治?(A)A .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无盛世12.下列哪个不是北京的别称?(C)A.大都B.中都 C .上都 D. 燕都13.我们熟悉的《百家姓》是按照什么方式排列的?(B)A .人口数量B .政治地位14.“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八大家”这幅对联中提到的“三父子”是下列哪组人物?(B)A .曹操、曹丕、曹植B .苏洵、苏轼、苏辙C .班彪、班固、班超15.拍电影时常用的“杀青”来表示拍摄完成,“杀青”原指什么? (A)A .制作竹筒的一道工序B .加工新茶的一种方法16.墨子的主要思想是“兼爱”,他所反对的“爱有差等”这一观点是哪家学派的?(A)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名家17.“美”字最初的含义是什么?(A)A .羊大即为美B .戴着头饰站立的人C .土地里生长的花朵D .远方茂盛的森林18.孔子为自己的教学定睛“孔门四教”,具体指什么?(B)A.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B .文、行、忠、信19.俗语说“化干戈为玉帛”,干戈都是兵器,其中哪个指的是防御武器?(A)A .干B .戈20.《霸王别姬》是京剧中的名段,“虞姬”这一角色在京剧中属于什么? (B)A .花旦B .青衣21.《尚书》中的“尚”是什么意思?(A)A .上古B .崇尚 C. 官名22.在我国风俗中,常常避讳73和84这两个岁数,因为这是两位历史人物去世的年龄,他们是? (A)A .孔子和孟子 B.老子和庄子 C .汉高祖和汉武帝 D .周武王和周文王23.“一问三不知”出自《左传》,说的是哪“三不知”? (B)A .天文、地理、文学B .事情的开始、经过、结果C .孔子、孟子、老子D .自己的姓名、籍贯、生辰八字24.篆刻分为阴文印和阳文印,北京奥运会徽“中国印”是哪种? (A)A . 阴文印 B.阳文印25.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弟弟妹妹应该用下面哪种称谓?(B)A .家弟家妹B .舍弟舍妹C .息弟息妹26.古代战争中指挥军队撤退时要敲击哪种乐器?(B)A .鼓 B.锣27.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哪里?(A)A .《弟子规》 B.《三字经》 C .《千字文》28.下列哪项不是端午节的习俗? (C)A . 挂香包B .插艾蒿C .登高采菊D .喝雄黄酒29.“弱冠”指的是男子多少岁?(B)A.十五岁B.二十岁30.河姆渡遗址位于哪个流域? (B)A.黄河流域 B .长江流域31.算盘是中国传统计算工具,利用算盘能进行开平方的运算吗?(A)A .能B .不能32.唱念做打是中国戏曲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也是戏曲表演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做”指的是?(B)A .面部表情B .舞蹈动作C .器械表演33.李清照词中的“绿肥红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B)A .晚春 B.仲夏34.“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古代书信通过邮驿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