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
- 格式:pptx
- 大小:1.89 MB
- 文档页数:28
1.1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的分布:
1.总体特点:
(1)分布广泛:人类诞生以来,经过漫长的繁衍与迁徙,
如今已分布在地球上除了南极洲以外的所
有仧陆上。
(2)分布不均:世界各地的人口分布很不均匀,有的地区
人口稠密,有的地区则人口稀少。
2.主要规律:
注: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低纬度、沿海地带。
3.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
4.世界人口分布不平衡:
(1)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85%(2)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
截止2019年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14个,分别是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
巴基斯坦、巴西、尼日尼亚、孟加拉国、俄罗斯、墨
西哥、日本、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和埃及。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三.我国人口分布:
1. 特点:
(1)人口数量多,密度大。
(2)地理分布不平衡。
①东部地区人口多,西部地区人口少。
(最显著特点)
②沿海、沿江、沿湖的平原地区人口多,内陆干旱的高
山、高原地区人口少。
③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人口多,经济欠发达、交
通闭塞的地区人口少。
④汉族聚居区人口多,少数聚居区人口少。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一章人口分布,迁移和合理容量教材解读学科方向:必修二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特点,树立绿色发展、共同发展,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鼓励和要求学生走出课堂,采用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等方法,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现实问题。
提升实践能力。
课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结合实例,解释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
解读:教学准备:有关人口分布和迁移的资料关键动词:描述学科能力:描述和阐述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过程需要注意的地方;(一)把握概念,讲透概念:1.人口分布: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人口数量在不同尺度区域的分布状况。
这种尺度可以由大到小,也可以由小到大。
例如:全球—大洲-国家—省—乡镇。
给学生呈现不同尺度下人口分布特点,让学生在感知中掌握描述的逻辑:整体特征到局部特点。
辨析:人口分布和人口密度的概念2.影响人口分布因素。
用时间尺度来解决,古代至今的人口分布。
可以选择古代城市分布和现代城市分布进行比较,在时空动态中感知人口空间分布,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人口为何会如此分布。
3.人口迁移特点可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展开。
空间:国际和国内人口迁移;时间:不同历史时期人口迁移的特征不同。
然后渗透人口自然增长和人口的机械增长对一个区域的影响。
进一步引出“推拉理论”。
4.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重解释,明“阈值”(限度),但始终要明确一点:随着科技发展和区域联系紧密,“阈值”是会变化的。
(二)用好图片资料,让学生归纳总结。
1.课文中人口分布图片(全球尺度),教师可以找寻亚洲或者本省人口分布图。
2.鼓励学生描述空间分布,锻炼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渗透空间描述方法:整体到局部)3.准备三幅不同时期人口迁移图,比较其特点。
添加概念:人口流动。
(三)我们地球到底能够承载多少人?组织一场小辩论。
悲观主义者,乐观主义者,中间派,人口学家,生物学家,资源储量,科技进步。
(四)人口问题。
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第1课时)示范教案人教新课标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分布(第1课时)示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分析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理解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 学会运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 培养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 理解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特点;- 掌握人口分布图的绘制方法。
三、教学难点- 分析世界和中国的人口分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 教师出示人口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你们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人口在世界上分布得如此不均匀?”2. 概念讲解- 介绍人口分布的概念和特点,比如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情况,人口分布不均匀,集中分布在某些地区,稀疏分布在其他地区。
同时,解释人口分布的原因,如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经济发展、历史文化等都对人口分布起到影响作用。
3. 绘制人口分布图- 教师向学生介绍人口分布图的绘制方法,包括使用符号、颜色、图例等方式表示人口数量和密度。
然后让学生选择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地图上标出该地的人口分布情况。
4. 分析世界人口分布- 学生根据绘制的人口分布图,分析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如亚洲人口众多,非洲人口分布稀疏等。
同时,让学生讨论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以及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
5. 分析中国人口分布- 学生根据绘制的人口分布图,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比如东部沿海地区人口集中,西部地区人口稀疏等。
让学生思考中国人口分布与地理环境、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关系。
6. 综合讨论- 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综合讨论,总结世界和中国人口分布的特点和规律,并思考人口分布对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的影响。
7. 拓展延伸- 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一步了解和分析其他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分布特点,并与中国进行对比。
五、教学资源- 人口分布图、地图、教学PPT、互联网资源。
地理同步精品讲义(人教版必修第二册)1.1 人口分布目标导航课程标准点分析中国人口分布特点。
知识精讲知识点01世界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的分布(1)从全球来看:近90%的人口居住在北半球,尤其在地带最为集中。
原因是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且北半球的中低纬度适宜,面积广大,人类活动的历史悠久。
(2)从距离海洋远近来看:60%左右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200千米以内的。
原因是从沿海到内陆,由于降水量的差别而相继出现森林植被、草原植被北极圈和荒漠植被。
不同植被带的农业布局完全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少的地区人口,降水较多的地区人口。
(3)从海拔来看:近80%的人口居住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低平地区。
原因是平原地区土地肥沃、地势平坦,有利于农耕,人口稠密。
高山、高原地区土地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大,人口较稀疏。
2.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人口稠密区地区特点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中南部等地有世界古老的文明中心,人类在此聚居的历史悠久南亚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等国欧洲西部英国、法国、德国、荷兰等国经济发达,人口大多聚居在城市北美东部美国东部、加拿大东南部人口密度是一项表示地区人口稠密与稀疏平均状况的指标,人口密度一般指。
人口密度大说明该地,人口密度小说明该地。
它与人口数量没有直接的关系。
3.各大洲和地区的人口分布极不平衡亚洲、和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5%。
各国人口分布也不平衡,截至年底,世界上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有中国、印度、美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孟加拉国、俄罗斯、日本、墨西哥、埃塞俄比亚、菲律宾等。
[] 1.人口分布的衡量指标:人口密度和人口分布格局。
2.世界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地区。
世界人口稀疏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
读世界大洲距海岸200千米范围内的陆地面积和人口占洲总面积及总人口的比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