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共104372人死亡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第九篇饮酒驾车者三思2004年 C题饮酒驾车据报载,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10.4372万,其中因饮酒驾车造成的占有相当的比例。
针对这种严重的道路交通情况,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2004年5月31日发布了新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国家标准,新标准规定,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20毫克/百毫升,小于80毫克/百毫升为饮酒驾车(原标准是小于100毫克/百毫升),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等于80毫克/百毫升为醉酒驾车(原标准是大于或等于100毫克/百毫升)。
大李在中午12点喝了一瓶啤酒,下午6点检查时符合新的驾车标准,紧接着他在吃晚饭时又喝了一瓶啤酒,为了保险起见他呆到凌晨2点才驾车回家,又一次遭遇检查时却被定为饮酒驾车,这让他既懊恼又困惑,为什么喝同样多的酒,两次检查结果会不一样呢?请你参考下面给出的数据(或自己收集资料)建立饮酒后血液中酒精含量的数学模型,并讨论以下问题:1.对大李碰到的情况做出解释;2.在喝了3瓶啤酒或者半斤低度白酒后多长时间内驾车就会违反上述标准,在以下情况下回答:⑴酒是在很短时间内喝的;⑵酒是在较长一段时间(比如2小时)内喝的。
3.怎样估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在什么时间最高;4.根据你的模型论证:如果天天喝酒,是否还能开车?5.根据你做的模型并结合新的国家标准写一篇短文,给想喝一点酒的司机如何驾车提出忠告。
参考数据1.人的体液占人的体重的65%至70%,其中血液只占体重的7%左右;而药物(包括酒精)在血液中的含量与在体液中的含量大体是一样的。
2.体重约70kg的某人在短时间内喝下2瓶啤酒后,隔一定时间测量他的血液中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得到数据如表9-1。
表9-1 喝两瓶啤酒后的时间的血液中酒精含量(毫克/百毫升)饮酒驾车者三思*摘要:本文讨论了不同饮酒方式、饮酒数量情况下血液中酒精含量的变化规律。
我们假设喝完酒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相同,任意时刻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与饮酒量成正比,通过散点图作曲线拟合得到血液中酒精浓度与时间的函数关系:2/t x-e t=;根据酒精在人体内变化的弹性系数成线性下降的趋势建立了微199)(t.71本文获2004年全国二等奖。
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统计(1995-2011)时间:2012-03-29 12:02:04来源:中国救援网【收藏】字号:T|T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数量统计表(1995-2011)。
中国救援网吴飞制中国历年道路交通安全事故死亡人数统计表(1995-2011)。
中国救援网吴飞制图中国是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中国交通事故年死亡人数首次超过五万人至今,中国(未包括港澳台地区)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经连续十余年居世界第一。
截止到2008年,中国大陆的这一冠军头衔才终于让给了印度。
根据公安部交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8月中国汽车保有量首次突破1亿辆大关,仅次于美国的2.85亿辆,位居世界第二,但是中国1亿辆汽车保有量中,包括近2000万辆三轮和四轮低速货车,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农用车。
扣除农用车后中国的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超过日本的7000万辆,仍然居世界第二。
然而数据显示,2011年,在严格禁止酒驾后,汽车保有量大约为7800万辆的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高达62387人死亡。
而汽车保有量在7000多万辆的日本,虽然2011年共发生690907起交通事故是中国的3倍,且受伤人数为852094人,但是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区区4611人。
汽车保有量2.85亿辆,大大超过我们的美国,车祸死亡人数也只有4.2万人。
因此我国在道路交通安全方面与这些国家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许多方面,包括:交通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驾驶人员安全意识和道德素质、事故发生后的自救互救能力、社会的救援体系建设等,这些都能够预防和挽救交通事故带来的死亡威胁。
希望政府、社会、个人能更多的关注道路交通安全,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建设任重而道远。
中国历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官方统计整理:199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1万人1995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271843起,造成71494人死亡,15930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2亿元1996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4万人1996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287685起,造成73655人死亡,174447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7.2亿元1997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4万人1997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304217起,造成73861人死亡,190128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5亿元199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7.8万人1998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346129起,造成78067人死亡,22272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9.3亿元1999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8.4万人1999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412860起,造成83529人死亡,28608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1.2亿元2000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9.4万人2000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616971起,造成93853人死亡,41872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26.6亿元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2001年全国共发生交通道路事故754919起,造成105930人死亡,546485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0.9亿元。
2003年全国特别重大事故大盘点据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消息,2003年全国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特别重大事故14起,死亡825人,同比增加2起、死亡增加201人。
在这14起特别重大事故中,煤矿7起、死亡360人;非煤矿山1起、死亡243人;烟花爆竹2起、死亡73人;消防火灾1起、死亡33人;道路交通2起、死亡64人;水上交通1起、死亡52人。
黑龙江宝兴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1月11日清晨4时4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方正县宝兴煤矿距离地面1700米处的作业层发生瓦斯爆炸。
爆炸发生时共有36名工人在井下作业,除2人生还外,其余34人全部遇难。
在事故发生前的2时16分到3时35分之间的70多分钟里,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记录了10次瓦斯报警,其中,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时41分45秒,瓦斯浓度达到1.72%,报警时间持续5分钟。
调查组调查后确认,造成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宝兴煤矿在采空区着火、井下瓦斯严重超限的情况下,没有采取相应措施,违章指挥、违章作业,导致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天潭酒店特大火灾事故2月2日17时50分,黑龙江哈尔滨市道外区天潭酒店发生火灾事故,造成33人死亡,23人受伤。
专家经过勘查认定,这起事故属于违规操作。
服务人员向取暖用煤油炉内注入溶剂汽油,造成爆燃引发火灾。
火灾起火处在天潭酒店一层正门门厅,起火点在门厅西北角约两平方米处。
烟火从门厅往里烧,从一楼向二楼蔓延,引燃室内可燃材料,使室内严重缺氧,产生大量有害气体,致使在场人员窒息或中毒死亡。
贵州木冲沟煤矿特大瓦斯爆炸事故2月24日14时55分,贵州六盘水市水城矿业集团公司木冲沟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
当时井下两个班353名工人正在交接班,爆炸发生后,296人安全升井,18人受伤,39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81.4万元。
经调查,木冲沟煤矿瓦斯超限,没有执行限期整改的决定,违章作业。
导致瓦斯爆炸的直接原因是矿灯失爆。
此次事故被认定为责任事故。
据了解,自1983年以来,该矿已发生4次瓦斯爆炸事故。
我国2003-2016年交通事故的总体状况2003~2016年交通事故的统计2003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这些事故造成1.04372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
2004年中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6.5万起,死亡人数达9.4万人,居世界第一。
2005年全国公安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交通事故死亡9.8738万人。
2006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7.8781万起,造成8.9455万人死亡、43.1139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4.9亿元。
2007年全国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27209起,造成81649人死亡、380442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12亿元,分别比2006年下降13.6%、8.7%、11.8%和19.5%。
2008年,据公安部官方网站公布的数据,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万多起,死亡人数为73484人,同比下降10%,直接财产损失为10亿元人民币。
2008年交通事故发生次数和死亡人数有明显下降,这可能与奥运会有关,奥运年交通管理部门明显加大了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管理。
2009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10.1%、7.8%、9.8%和10.7%。
2010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9521起,造成65225人死亡、25407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3亿。
与去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18839起,下降7.9%;死亡人数减少2534人,下降3.7%;受伤人数减少21050人,下降7.7%;直接财产损失增加1196.7万元,上升1.3%。
2011年全国的道路交通安全总体形势总体平稳。
据统计,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210812起,共造成62387人死亡,受伤人数237421人,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和4.4%,共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7873万元。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情况通报:共104372人死亡中新网1月18日电公安部网站消息:公安部17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就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作出通报。
全文如下:关于2003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情况的通报(2004年1月17日)去年特别是国务院“9.5”会议以来,全国各级公安机关按照公安部的统一部署,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以解决影响交通安全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制订方案,明确任务,分阶段、有步骤地开展了交通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对严重交通违章,加大了执法力度。
据统计,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对机动车驾驶人实施违章记分共4901万人次,其中记分满12分重新参加考试的有54.5万人次;吊扣驾驶证396.6万本,吊销驾驶证12.1万本。
同时,各地把交通安全宣传贯穿于专项整治的始终,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从源头上进一步严格车辆和驾驶员管理,发挥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第一道防线”的作用;会同有关部门排查整治事故多发点段和安全隐患点段。
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社会公布了两部局督办治理的全国29处公路危险路段,督促有关地方政府采取措施,限期治理。
据统计,各地排查出事故多发路段12982处,投入资金19亿元人民币,目前已治理10186处,列入治理计划的2397处。
已治理危险路段从治理后至今共发生交通事故36854起,死亡5418人,与上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20828起,死亡人数减少6008人。
全国2012个县市建立了交通事故快速抢救的“绿色通道”,共抢救伤员30.9万人。
各地还积极推进交通安全联席会议制度建设,各级政府统一领导力度明显加大,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明查暗访,有力地保障交通安全措施的落实,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明显好转。
2003年全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共受理一般以上道路交通事故667507起,造成104372人死亡、494174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33.7亿元,分别比2002年下降13.7%、4.6%、12.1%和上升1.4%。
事故起数比2002年减少105630起,死亡人数减少5009人,受伤人数减少67900人。
有22个省(区、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2002年同期下降,其中河北、辽宁、江西、河南、四川、宁夏6省(区)降幅在10%以上。
在去年机动车增长1674万辆、驾驶员增长1130万人的情况下,交通事故起数、死伤人数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万车死亡率从13.7下降到10.8。
主要特点:一、从地区分布分析看,重点地区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受伤人数全面下降。
去年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确定了河北、山西、江苏、浙江、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广东、广西、重庆和贵州等13个交通事故总量较大和屡次发生特大交通事故的省(市)为预防道路交通事故重点地区。
从2003年事故情况看,重点地区事故预防取得明显成效,13个地区全年共受理交通事故413884起,死亡67359人,受伤335975人,与2002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79859起,死亡人数减少4013人,受伤人数减少42257人。
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下降起数的75.6%、减少死亡人数的80.1%和减少受伤人数的62.2%均来重点地区。
二、从时间分布分析看,“非典”期间道路交通事故下降明显。
2003年3、4、5月是全国交通事故下降最多的时期,这三个月全国共发生交通事故159526起,造成22928人死亡,114303人受伤,与2002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减少31798起,死亡人数减少2701人,受伤人数减少22941人。
下降比例分别为16.6%、10.5%和16.7%。
这三个月中死亡减少人数占全年死亡减少人数的53.9%。
其中5月份发生交通事故51230起,死亡7381人,受伤36843人,分别比2002年同期下降达20.3%、15.4%和21.6%。
三、从事故原因分析看(一)机动车驾驶人违章肇事同比下降,但仍是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2003年因机动车驾驶员违章造成交通事故576162起,造成80710人死亡,417876人受伤。
与2002年相比事故起数减少99287起,死亡人数减少5206人,受伤人数减少61576人,下降比例分别为14.7%,6.1%和12.8%。
尽管如此,因机动车驾驶人违章造成的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和受伤人数仍分别占总数的86.3%、77.3%和84.6%。
(二)因机械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略有上升。
在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总体下降的情况下,因机械故障导致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略有上升。
全年因机械故障造成的死亡人数为4527人,比2002年多死亡377人,上升幅度为9.1%。
机械故障主要是制动失效和制动不良,此两项分别造成1389人和1972人死亡,分别比2002年多死亡138人和134人,增长幅度分别为11.0%和7.3%。
四、从交通方式分析看,大货车、摩托车肇事致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较大,小货车、农用运输车肇事致死亡人数略有增加。
2003年大货车肇事115037起,造成22017人死亡、68008人受伤,事故起数比2002年减少30225起,死亡人数减少3113人,受伤人数减少16274人,下降比例分别为20.8%、12.4%和19.3%。
摩托车肇事97381起,造成20026人死亡、111797人受伤,事故起数比2002年减少24881起,死亡人数减少1209人,受伤人数减少19652人,下降比例分别为20.4%、5.7%和15.0%。
小货车、农用运输车分别造成8476人和9734人死亡,分别比2002年增加500人和315人,上升比例分别为6.3%和4.9%。
五、从道路类型分析看(一)公路交通事故起数略多于城市道路,但公路交通事故死亡率远高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死亡率。
2003年,全国公路上发生交通事故389773起,造成80589人死亡、32269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58.4%、77.2%和65.3%。
城市道路发生交通事故277734起,造成23783人死亡、17148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41.6%、22.8%和34.7%。
公路与城市道路事故起数比为1.4比1,而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是城市道路死亡人数的3倍。
公路上平均每5起事故死亡1人,城市道路上平均每12起事故死亡1人。
(二)二、三级公路和城市主干路事故多发。
2003年全国二、三级公路共发生交通事故242008起,造成53068人死亡、210265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36.3%、50.9%和42.6%。
即一半的交通事故死亡发生在二、三公路。
此外,城市主干路发生事故157679起,造成13650人死亡、9712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3.6%、13.1%和19.7%。
(三)四级以下公路交通事故下降。
2003年全国四级公路和等外公路分别发生事故33293和27991起,造成7263人和5317人死亡,分别比2002年减少死亡1520人和787人,下降幅度分别为17.3%和12.9%。
(四)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上升。
2003年全国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36257起,造成5269人死亡、14867人受伤。
虽然占总数的比例并不高,分别为5.4%、5.1%和3.0%,但与2002年相比增长幅度较大。
其中事故起数增加6646起,死亡人数增加1342人,受伤人数增加2613人,增长幅度分别为22.4%、34.2%和21.3%。
六、从事故形态分析看,正面相撞事故下降,坠车事故上升。
2003年发生正面相撞的事故133690起,造成30182人死亡,128357人受伤,分别比2002年减少24725起,减少死亡2206人,减少受伤21548人,其中减少死亡人数约占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减少总数的一半。
2003年共发生坠车事故4148起,造成2353人死亡、5608人受伤,与2002年相比,事故起数增加283起,死亡人数增加340人,受伤人数增加661人。
七、从伤亡人员交通方式分析看,摩托车驾驶人、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伤亡严重。
由于摩托车行驶速度相对较快,且被动安全性差,驾驶人若不遵守交通法规违章驾驶或不按规定戴头盔,极易造成摩托车驾驶人自身伤亡。
2003年全国交通事故中,因摩托车驾驶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21156人死亡、124126人受伤,分别占死伤总数的五分之一和四分之一。
同时,自行车骑车人和行人在交通事故中常常处于弱势地位,一旦与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很容易受到伤害。
2003年自行车骑车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14664人死亡、52944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14.1%和10.7%。
行人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造成25673人死亡、68040人受伤,分别占总数的24.6%和13.8%。
八、从伤亡人员类型分析看,农村人口、进城农民工以及城市个体劳动者是交通事故伤亡的主要人员。
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城市范围不断扩大,道路不断延伸,农村人口、进城务工农民以及个体劳动者出行增长,交通参与活动日趋频繁,但同时由于这部分人口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并造成伤亡。
2003年农林牧渔业等农村人口、农民工和城市个体劳动者交通违章引发交通事故分别造成11914人、12603人和16447人死亡,45189人、48778人和97264人受伤。
此三类人员共死亡40964人,受伤191231人,占死伤总数的39.2%和38.7%。
2003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道路交通事故41起,造成645人死亡、567人受伤。
事故起数与2002年持平,死亡人数增加60人,上升10.3%,受伤减少70人,下降11%。
其中发生一次死亡30人以上事故2起,造成65人死亡、19人受伤。
一次死亡20人以上、29人以下事故7起,造成162人死亡,70人受伤。
对上述41起特大交通事故分析:一是从地域分布看,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和西部山区事故多发。
其中广东、贵州2省各发生4起,安徽、湖南、云南和甘肃4省各发生3起,河北、福建、山东、广西、四川、西藏、陕西7省(区)各发生2起,辽宁、吉林、黑龙江、浙江、湖北、重庆和宁夏7省(区、市)各发生1起。
二是从事故发生时间看,上半年事故较多、夜间事故较多。
其中上半年发生事故23起,造成348人死亡、311人受伤,分别占全年的56.1%、54.0%和54.9%。
有9起事故发生在晚7点至早7点之间,占总数的22.0%。
三是从道路分布看,国、省道事故突出。
其中,国道发生12起,占总数的29.3%;省道发生16起,占总数的39.0%;此外,高速公路发生3起,占总数的7.3%。
四是从事故形态看,坠车事故21起,占总数的51.2%;两车或多车碰撞事故11起,占总数的26.8%;翻车事故6起,占总数的14.6%。
五是从肇事车型看,大客车肇事突出。
大客车肇事22起,占总数的53.7%;另外,大货车肇事8起,占总数的19.5%;中型客车肇事6起,占总数的14.6%;六是从肇事车籍看,本地车辆肇事占较大比例,共32起,占总数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