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重症蜂蛰伤患者的个案分享
- 格式:pptx
- 大小:14.95 MB
- 文档页数:93
一例蜂蜇伤过敏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患者:杨云、女性、18岁,因蜂蜇后全身瘙痒、头晕、眼花10分钟,于2009年8月14日11:35分就诊。
患者10分钟前在花园散步时被蜂蜇前额一箭(蜂种不详),伤后局部刺痛并逐渐感觉头晕,全身皮肤瘙痒并出现斑片状皮疹,且进行性全身乏力、胸闷、气促而被扶入我科。
查神志清楚、T:36.5℃、P:90次/分、R:24次/分、BP:60/40 mmHg,心肺腹无异常,全身皮肤潮红、眼睑水肿、全身布满大小不等风团样片状皮疹。
头顶部有一针尖样刺伤点,未发现蜂刺。
立即给予平卧、保暖、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静滴0.9%NS 250ml+地塞米松20mg,肌注异丙嗪50mg,经以上处理后症状无好转,患者烦躁不安、瞻妄、意识模糊,BP:0/0 mmHg,立即遵医嘱皮下注射1mg盐酸肾上腺素,并另开静脉通路输入乳酸钠林格氏液500ml,急诊抽血常规,生化及电解质,3分钟血压仍为0/0 mmHg,再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0.5mg,同时请ICU医师会诊,持续心电监护,到11:55患者病情无缓解,血压仍测不到,遵医嘱0.9%NS 35ml+盐酸肾上腺素15mg,用微量泵以0.4ml/h持续泵入,并转送ICU,12:20检验报告血常规,WBC:22.49×109/L,中性:92.01,急性生化回报,血钾:2.98mmol/L,血糖:18.27mmol/L,尿糖:+++,动脉血气分析PH:3.37 , PCO2:31mmHg, PO2:134mmHg, Lac:4.2mmol/L, HCO3-:17.9mmol/L。
遵医嘱0.9%NS 20ml+胰岛素20u,用微量泵持续泵入,控制血糖在6~8mmol/L,并遵医嘱给予补钾,纠正酸中毒,经抢救4小时后,血压转平稳,皮疹减退,胸闷、气促症状减轻,16:10遵医嘱停止肾上腺素泵入,18:50停止胰岛素泵入,继续对症、补钾等处理,住院4天,病情痊愈而出院,追问病史,患者为过敏体质,对口服蜂蜜过敏。
蜂蜇伤病例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黄蜂螫伤致严重过敏反应3例急救体会黄蜂螫伤是临床常见的急症之一。
对症状严重或高度过敏体质的人来说,如果抢救不及时可造成失明、肝肾损伤、甚至死亡[1]。
2013年7~10月我院共收治被黄蜂螫伤者3例,现将急救体会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3例均为男性战士,年龄19-27岁,平均年龄为21岁。
2013年7-9月份在训练中被黄蜂螫伤2例:例l的螫伤部位在左小腿外侧,例2的螫伤部位在鼻根部。
2013年10月份被黄蜂螫伤1例:例3在修剪草坪时被螫伤右手背部、鼻根部及右手背部。
2例被螫伤者发生了过敏性休克。
1.2 临床表现例1左小腿外侧者被螫伤后20分钟因全身出疹、瘙痒难忍来队就诊。
查体:全身广泛分布大小不等的皮肤色风团,以腰际较重,左小腿外侧中部可见一叮咬小口,周围红肿半径约3cm,无头痛、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双眼无任何不适,诊断为蜂螫伤致急性荨麻疹。
例2被螫伤在鼻根部者伤后10分钟被抬入我队急诊,陪诊人员诉患者被黄蜂螫伤(带有被打死的黄蜂尸体),患者诉头痛,视物不清,发热。
查体:患者体温38.5℃,脉搏120次/分,呼吸30次/分,血压85/40mmHg,面部鼻根肿胀明显,可见一叮咬口,全身皮肤可见散在分布大小不等的皮肤色风团,神志清,面色苍白,多汗,双眼畏光流泪、不敢睁开,诊断为蜂螫伤致过敏性休克。
例3在修剪草坪时被蜂螫伤右手背部,2分钟后出现全身广泛的皮肤色风团,全身瘙痒,双眼睑及口周粘膜开始出现水肿,头晕,右手部肿胀。
10分钟内被战友抬入我队急诊。
查体:患者体温37.8℃,脉搏132次/分,呼吸40次/分,血压95/50mmHg,患者神志不清,张口呼吸,全身广泛的皮肤色风团,双眼睑及口周粘膜水肿明显,双眼不能睁开、流泪,右手部可见一叮咬口,手背部肿胀明显,面色苍白。
诊断为蜂螫伤致过敏性休克(伴喉头水肿)。
1.3 治疗方法例1立即给予卧床留观,肌肉注射扑尔敏注射液8mg,口服季德胜蛇药片20片,叮咬伤口消毒后用手术刀片做小“十”字型切口,用负压拔罐吸取有毒血液1.5分钟,用3%双氧水清洗切口;再用红霉素软膏加季德胜蛇药粉伴成药膏涂于左小腿外侧伤处,用无菌敷料包扎,观察3小时后全身皮疹基本消退,瘙痒减轻,无其它不适出院;嘱其继续口服扑尔敏片、维生素C片、季德胜蛇药片。
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T36.4℃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3.0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1例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抢救成功体会[关键词]黄蜂蜇伤; 过敏性休克; 抢救黄蜂多数生长在亚热带山林中,其种类繁多,攻击性强,我院处于广西的中部,属于亚热地区,被黄蜂蜇伤的病人较多,蜇伤之后,患者局部皮肤均可出现红肿、疼痛及淤斑,并有系统性反应,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咳嗽、气促、低血压、心律失常等呼吸循环系统症状,有时也有头晕头痛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出现皮肤溃疡或坏死,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功能损伤、肾功能衰竭,少数对蜂毒过敏者可表现为急性荨麻疹,甚至过敏性休克,若处置不及时,可危及患者生命。
我院2022年9月成功抢救了1例黄蜂蜇伤致过敏性休克的患者,其诊疗情况及体会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及抢救经过患者男,35岁。
农民工,因上山种树时被黄蜂蜇伤双手背、后颈部及头面部等全身多处一小时而由工友送来就诊,入院时患者诉说全身乏力,头昏,头痛,心悸,恶心欲吐;体格检查:T 35.6 o C,R 28次/分, P 60次/分,BP 70/50mmHg,神清,大汗,全身冰凉,四肢湿冷,步态不稳,面部皮肤发红,颈项、前胸、腰背及双侧大腿等部位可见多个大小不一的风团,有明显痒感;右手背部可见三处黄蜂蜇伤痕,后颈部及头面部也有黄蜂蜇伤痕迹,整个手背及头面部肿胀明显,未见蜂刺残留;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60次/分,律整,各听诊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腹部皮肤潮红,水肿,平软,腹部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
根据以上症状及体征,初步诊断考虑黄蜂蜇伤并发过敏性休克。
立即将患者转移到抢救室,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1mg,采取抗休克体位(头部及下肢抬高10o-30o),给予吸氧,10升/分,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随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双管输液,异丙秦50mg肌肉注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mg,经扩容抗休克、抗过敏等抢救治疗约20分钟后,患者全身皮疹减退,呼吸平顺,23次/分,但血压仍然低,85/60mmHg,表情淡漠,考虑血容量不足,继续给予扩容抗休克治疗,约20分钟后,患者血压升至100/65mmHg,随后收入病房继续观察治疗,5天后康复出院。
蜂蛰伤致过敏性休克1例蜂蜇伤多为局部反应,如灼痛、潮红、红肿等,少有发生“可致死的过敏性休克”。
致敏原因与蜂毒腺内毒液的质及病人的过敏性体质有关。
一般情况下,100只蜂的毒液才可能成为成人的致死量。
但对高敏的人,一只蜂蜇伤就足以引起致命的过敏反应。
我院曾收治1例蜂蜇伤一处即发生过敏性休克患者。
现将抢救过程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患者男,20岁。
于20min前野外作业时不慎被蜂蜇伤右腕部,当即局部红肿,剧痛,先后出现呼吸困难、心悸、肢冷、头晕昏睡、虚脱,急送我院。
查体:体温38.5℃,脉搏13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6.5/4.0kpa。
患者呈昏睡状,面色苍白、眼睑及口唇非凹陷心肿胀。
全身密布红色风团,右腕蛰伤处可见一个瘀点,其周围潮红肿胀,四肢湿冷。
抢救过程:去枕平卧位,保湿,监测血压、心率、呼吸,给氧。
0.1%肾上腺素1ml皮下注射;氢化考的松200mg,维生素C3g加入10%葡萄糖液500ml中静脉滴注,连续2次;扑尔敏10mg肌内注射。
伤口及其周围反复用2.5%碘酊涂擦清洗。
2%利多卡因5ml皮下注射于蛰伤近端及周围。
效果:上述处理5min后,脉搏80次/min,血压12.0/8.0 kpa。
10min后,血压升至13.5/9.5kpa。
20min后脉搏7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6.0/10.5kpa,意识清。
口服新敏乐(组织胺H1受体拮抗剂)8mg,此时除荨麻疹和血管性水肿外,入院时其他症状均消失。
2 讨论患者蜂蜇伤后先后出现呼吸困难、循环衰竭,文献中亦有发生“过敏性休克”的记载,本病诊断可以确立。
蜂毒腺内毒液所含的介质(组织胺、5-羚色胺、胆碱脂酶、缓激肽)、抗原物质及毒素(神经毒、血液毒)均可致全身反应和强烈的I型过敏反应。
致命的过敏性休克瞬间发生,好转或恶化。
因此,护理人员应了解蜂蜇伤的抢救知识,做到判断准确,主动配合医生,分秒必争地采用得力措施。
鉴于文献中有关本病所致过敏性休克的具体措施叙述尚简,结合本病例提出以下几点供探讨。
2021年2月第11卷第4期CHINA MEDICINE AND PHARMACY Vol.11 No.4 February 2021233·病例报告·老年重度胡蜂蛰伤患者1例救治体会方 洁1△ 李雪苓2▲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合肥 230000;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教学科,安徽合肥 230000[摘要] 蜂尾蛰伤人体后毒液进入人体可引起一系列毒性效应,除局部的过敏反应外,还可出现血管内溶血、横纹肌溶解、肝肾损伤、心脏损伤、脑炎、缺血性卒中等多系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等临床不良后果。
急性肾损伤是蜂蛰伤的常见并发症,病情凶险,血液净化是目前有效的治疗手段。
本文通过报道一例老年胡蜂蛰伤患者救治案例,复习相关文献,更加具体的认识蜂毒致病特点,探讨可行的救治方法,为临床救治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 胡蜂蜇伤;蜂毒;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肾损伤[中图分类号] R2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21)04-0233-03Review on a case of treatment in an elderly patient with severe wasp stingFANG Jie 1 LI Xueling21.Graduate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00, China;2.Department of Clinical Teaching, the First Hospital Affiliated to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hui, Hefei 230000, China[Abstract] After wasp tail stings the human body, the venom enters and causes a series of toxic effects. Besides local allergic reactions, there may also be multiple system dysfunctions such as intravascular hemolysis, rhabdomyolysis, liver and kidney injury, heart injury, encephalitis, ischemic stroke, etc. In severe cases, multiple organ failure, even death and other clinical adverse consequences may occur. Acute kidney injury is a common complication of wasp sting, and its condition is dangerous. Blood purification is an effective treatment at present. In this paper, a case of elderly patient with wasp sting was reported, and relevant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 so as to understand more about the pathogenic features of wasp venom and explore feasible treatment methods,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clinical treatment.[Key words] Wasp sting injury; Wasp venom; Multiple organ failure; Acute kidney injury胡蜂蜇伤是我国山区常见急症,多发生于夏秋季节[1],患者多为农民。
中医治疗马蜂蛰伤的案例马蜂蛰伤是常见的夏季户外活动中的意外伤害。
中医学认为,马蜂蛰伤属于中毒类疾病,会导致局部激活炎症反应,并有可能引起全身症状如头痛、发热等。
中医治疗马蜂蛰伤注重整体调理,以及以中药为主的中医疗法。
下面是一起中医治疗马蜂蛰伤的真实案例。
案例患者为一名男性,45岁,平时喜欢户外运动,不久前在郊外登山时遭到马蜂蛰伤。
患者告诉中医医生,他在被蜂蛰后立即感到剧痛、红肿,并且局部皮肤上出现了像牛皮纹一样的斑块。
同时,他开始感到头痛、头晕,伴有恶心、乏力和胃痛等全身症状。
患者曾自行在伤口上涂抹消炎膏,但症状并未改善,反而加重了头晕和胃痛。
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主诉和观察,初步判断此为中毒性反应,可能涉及到疏风清热、解毒散结、镇痛等方面。
医生第一步为患者解除皮肤上的炎症和局部红肿。
医生选择了独活、荆芥、薄荷等草药,制成外敷药膏,敷在患处。
同时,患者口服了柴胡加芍药汤,以清热疏风、疏肝解郁,缓解全身症状。
在开始治疗后的两天内,患者的症状开始有所好转。
患者告诉医生,红肿明显减轻,疼痛感也明显减少。
然而,患者仍然感到乏力,头痛和胃痛仍然存在。
中医医生根据这一情况,判断此时病变主要集中在全身气血运行不畅,导致气血亏虚和脏腑功能紊乱。
为了进一步调理患者的全身状况,医生增加了益气生血的药物,如人参、当归、熟地黄等,并加入了牛膝、川芎等活血化瘀的草药。
患者同时需要遵循饮食调理,多吃新鲜蔬果,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医生也建议患者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劳累,以便身体康复。
在接下来的五天内,患者的状况逐渐好转。
他告诉医生,头痛和胃痛已经消失,乏力感也有所缓解。
经医生再次检查,发现患者的局部红肿已经完全消失,伤口边缘的皮肤也开始恢复。
患者表示感激,并且对中医的治疗方法充满了信心。
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出,中医治疗马蜂蛰伤本着整体调理和个体化治疗的原则。
通过中药的外敷和口服,以及饮食和休息的合理调节,可以有效减轻炎症反应和缓解全身症状。
儿童重症蜂蜇伤1例标签:儿童;重症蜂蜇伤;中毒1 病例介绍患者,12岁,学生,因“蜂蜇伤1 d”入院。
家属代诉,患者1 d前在外散步时突然被一群黄蜂蜇伤头部、腹部、臀部、四肢等处,随后出现全身肿痛,以头面部为主,伴气促,无胸闷、胸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到当地医院就诊,查血生化提示肝功能、心肌严重损害,予以对症处理(用药不详),症状无缓解,并逐渐出现意识障碍,遂转笔者所在医院急诊,考虑病情危重,入住ICU进一步抢救治疗。
患者受伤后,精神倦,胃纳,睡眠欠佳,无二便失禁。
平素体质一般,既往史无特殊。
入院体检:T:36.5 ℃,P:104次/min,R:34次/min,BP:120 mm Hg/80 mm Hg。
昏迷状,烦躁不安,急性面容,表情痛苦。
皮肤未见明显苍白,黄染,躯干、四肢及臀部见散在针孔样斑点。
无皮下出血点。
颜面浮肿,以眼睑明显。
双侧结膜充血,巩膜轻度黄染,双侧瞳孔等约2.5 mm,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红润,口腔黏膜无出血点及溃疡,咽部无充血,扁桃体不肿大。
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
胸廓对称,呼吸急促,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心率104次/min,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肝脾肋下未触及,肠鸣音正常。
四肢稍发绀,肢体冰凉。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征未引出。
入院后初步实验室检查,WBC:29.39×109/L,NE%:92.4%,PLT:306×109/L,HGB:120 g/L;ALT:683 U/L,CTnI:0.639 ng/ml,CK-MB:3000 U/L;PT:16.2 s,FBG:4.03 g/L,APTT:49.5 s;pH:7.42,LAC:1.9 mmol/L,PO2:15.2 kPa,PCO2:5.2 kPa,BE:0.8 mmol/L。
诊断:(1)蜂蜇伤;(2)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
入院后,在常规治疗同时,给予激素、小剂量肾上腺素和扑尔敏抗过敏,并立即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血液灌流。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居民李某,因在家中种植的花坛中摘花时,被蜜蜂蜇伤,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李某的家属认为,花坛主人张某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蜜蜂蜇人,导致李某死亡,因此要求张某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并索赔人民币50万元。
二、案件经过1. 事发经过李某在家中种植的花坛中摘花时,突然被一只蜜蜂蜇伤。
由于李某对蜜蜂过敏,蜇伤后病情迅速恶化,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
然而,由于救治不及时,李某最终因过敏性休克死亡。
2. 诉讼请求李某的家属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张某承担以下责任:(1)赔偿李某死亡赔偿金人民币30万元;(2)赔偿李某医疗费、丧葬费等费用人民币10万元;(3)赔偿李某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10万元。
三、法院判决1. 法院审理法院经审理认为,张某作为花坛主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蜜蜂蜇人,导致李某死亡,其行为存在过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张某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 法院判决法院判决张某赔偿李某家属死亡赔偿金人民币30万元、医疗费、丧葬费等费用人民币10万元、精神损害抚慰金人民币10万元,共计人民币50万元。
四、案例解析1. 侵权责任法适用本案中,张某作为花坛主人,未能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蜜蜂蜇人,导致李某死亡,其行为构成侵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十六条规定,张某应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2. 赔偿范围本案中,李某的死亡赔偿金、医疗费、丧葬费及精神损害抚慰金均属于赔偿范围。
其中,死亡赔偿金是按照李某生前收入水平、生活状况等因素确定的;医疗费、丧葬费是按照实际发生费用确定的;精神损害抚慰金则是根据李某家属的精神痛苦程度确定的。
3. 证据认定本案中,李某的家属提供了李某的死亡证明、医疗费、丧葬费等相关证据,法院予以认定。
同时,张某作为被告,未能提供有效证据证明其已采取合理措施防止蜜蜂蜇人,法院依法认定张某存在过错。
五、总结本案是一起典型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法院依法判决张某承担侵权责任,赔偿李某家属经济损失。
一例重度蜂蜇伤患者联合体外膜肺治疗的重症护理【摘要】我院近期收治一例重度蜂蜇伤患者,这是诊疗中较为严重的中毒类型,患者出现多个脏器损伤,伴呼吸衰竭情况,经由连续血液净化,俯卧位,体外膜肺氧合技术治疗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本文主要结合本例患者的具体诊疗及护理情况,就护理体会进行总结分析。
【关键词】蜂蜇伤;体外膜肺氧合;血液净化;重症护理毒蜂蛰伤是由于蜂群或黄蜂尾部毒针刺破皮肤注入毒素经血液循环扩散引起的一系列毒性反应,好发于每年的4-10月份。
蜂毒的主要成分为蚁酸、组织胺样物质、透明质酸酶、磷脂酶A、神经毒素等[1], 可引发过敏性休克、急性喉头水肿、肺水肿、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2]。
ECMO治疗是一种改良的体外循环及呼吸支持系统,对于常规治疗无效的顽固性心力衰竭或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提供体外心肺功能支持。
通过一种以循环血流泵与体外氧合器为核心组成的人工体外循环装置,进行以体外替代性气体交换支持和心脏替代支持为目的的心肺支持,可以减少重症患者对其他常规心肺支持措施的要求[3]俯卧位通气治疗可以促进受肺损伤或呼吸窘迫影响的肺膨胀不全区域复张,可以减轻外压+改善肺通气-血流比[4]。
我院近期收治一例重度蜂蜇伤患者联合体外膜肺治疗的患者,现结合本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就重症护理经过与体会进行分析。
1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35岁,因“蜂蜇伤至全身多处疼痛2天,呼吸困难半天”为主诉入院,患者急性起病,家属代诉头部、四肢、胸背部等部位于两天前不慎被马蜂蛰伤,被蛰伤部位伴明显疼痛不适,呈持续性刺痛,伴局部皮肤红肿,伴头晕,未见头痛、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症状,于当地诊断“马蜂蛰伤、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心、肺、肝、肾、凝血)”,给予抗过敏、抗炎、解毒、镇痛、预防破伤风、持续血液净化及血液灌流等治疗。
半天前出现呼吸困难,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后病情未得到有效控制,遂转入我院,患者入院后精神、食欲、睡眠差,大便未解,体重未见明显改变。
蜂螫伤致休克一例
*导读:于1999年7月5日右上臂内侧皮肤被蜂螫伤,当即感局部烧灼、红肿、疼痛,并伴有头昏、胸闷、耳鸣、全身皮肤瘙痒;约5分钟医生到诊,发现病人意识淡漠,失语,呼吸浅快,面色苍白,四肢未梢湿冷,脉搏细弱,颜面部及周身出现大面积风团,双眼上睑水肿,结膜充血,伴有恶心、呕吐。
测血压为70/40mmHg(9.2/5.2kPa),心率140/min。
……
女,72岁。
于1999年7月5日右上臂内侧皮肤被蜂螫伤,当即感局部烧灼、红肿、疼痛,并伴有头昏、胸闷、耳鸣、全身皮肤瘙痒;约5分钟医生到诊,发现病人意识淡漠,失语,呼吸浅快,面色苍白,四肢未梢湿冷,脉搏细弱,颜面部及周身出现大面积风团,双眼上睑水肿,结膜充血,伴有恶心、呕吐。
测血压为70/40mmHg(9.2/5.2kPa),心率140/min。
即给吸氧、皮下注射0.1%肾上腺素1ml,肌内注射异丙嗪25mg、地塞米松20mg及大剂量维生素C快速静脉滴注,同时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并给肥皂水反复多次清洗局部,外用风油精、清凉油。
经抢救40分钟后,病人呼吸平稳,血压逐渐回升至
124/76mmHg(16.5/10kPa),2小时后皮肤疹块逐渐消退,4小时后病人恢复发音,10小时可下床活动。
蜂属节肢动物,用尾钩螫人,峰体毒腺体与尾钩相连。
人被刺伤后,毒液进入皮肤,局部产生过敏反应,引起平滑肌收缩,血
管通透性增高,毛细血管扩张及腺体分泌增加,表面为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等。
蜂螫伤导致严重的中毒性过敏性休克者比较少见,病程进展快,值得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并及时给予抗休克及过敏药物抢救。
1、主诉: 被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
2、现病史:患者约5小时前不慎被葫芦蜂蜇伤头面部致头皮,面部剧痛,红肿,恶心欲吐,无伴意识障碍,无伴气喘,无伴呼吸急促,无伴胸闷胸痛,在当地卫生室予地塞米松注射液15mg静推,异丙嗪注射液50mg肌注,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仍感疼痛难以忍受,且5小时未解小便,遂由亲属送入我科,以“中毒”收住。
病程中,精神差,未进食,大小便未解,体力差,体重无明显改变。
3、既往史:既往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2006年患脑梗死,未遗留明显后遗症,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
4、体格检查:℃ P70次/分 R20次/分 BP140/90mmHg 神清、发育正常、体型适中、步行入院、强迫坐位、查体合作。
后枕部、右侧颜面部皮肤高度肿胀,压痛明显,可见数个出血点,结痂,皮肤粘膜无黄染。
无肝掌蜘蛛痣。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眼球活动可,双侧瞳孔等大等圆,d=,对光反射存在。
口唇无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伸舌居中、悬雍垂居中,咽反射正常。
颈软,无抵抗;甲状腺未触及肿大,气管居中,颈静脉无怒张。
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明确干湿啰音;心率70次/分,律齐,各瓣膜区听诊未闻及明确病理音,腹平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莫非氏征阴性,麦氏点无压痛,全腹叩呈鼓音,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四肢腱反射存在。
深浅感觉、复合感觉检查未见异常,病理征未引出。
共济运动检查未见异常。
脑膜刺激征(-)。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5、辅助检查:暂缺。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中毒-中药毒(热毒内蕴)西医诊断:1.蜂蜇伤2.脑梗塞后遗症中医辨证分析:本病属祖国中医学“中毒”范畴,证属中蜂毒(热毒内蕴),毒入肌肤腠理,头晕目眩,大汗淋漓,恶心呕吐,视物模糊不清。
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依据:老年男性患者,急性起病,有明确蜂蜇伤史,主要表现为“蜂蜇伤后头痛,恶心、欲吐5小时余”既往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血压达160/90mmHg,否认糖尿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