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四模具安装调试与维修教案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31
《模具拆装与调试实训》课程标准学时:72学分:4适用专业及学制:三年制、模具制造技术、全日制审定:机电技术教学部一、制定依据本课程是模具类专业核心课程。
本标准依据《中职国家专业教学标准》而制定。
二、课程性质《模具拆装与调试》课程是以就业为导向,顺应现代职业教育教学制度的改革趋势,在模具制造技术应用专业开设的必修课。
本课程采用综合化和理论实训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在模具认识实习的基础上,为培养学生实际动手拆装模具的技能和认知模具机构及零件而开设的。
学生通过模具拆装实训,掌握冲压模、注塑模拆装操作技能、形成冲压模、注塑模各典型机构及零件的初步的感性认识。
为后续模具测绘、模具设计以及模具加工专业系列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是中职模具类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其主要任务是以生产实践中的荛任务为项目构建课程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围绕生产实际工作任务的需要,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关联性,让学生在生产实践活动中学习知识,分析问题,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知识目标1.具备冷冲模和注塑模的拆装工具使用和拆装操作技能。
2.形成模具机构和模具零件在实物上的感性认识。
3.能够参加模具的一般拆装工作,具有正确处理操作与维护管理中常见初级模具拆装操作技术问题的能力。
并使学生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等方面得到专门训练。
(二)能力目标(1)掌握以级进模、复合模为例冷冲压模具的拆装与测绘;(2)掌握冲压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3)掌握以单分型面注塑模、双分型面模具为例塑料模具的拆装与测绘;(4)掌握塑料模具的拆装调试与测绘(三)素质目标(1)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养成不断进取、探索知识和能力边界、务实创新性工作的习惯。
(2)使学生热爱专业工作,初步形成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习惯和综合工作能力。
(3)使学生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具有团队合作的基本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四)具体各模块教学目标1.模具零件及拆装的基本知识及安全知识学习2.级进模的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3.复合模的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4.冲压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5.以单分型面塑料模具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6.双分型面塑料模具机构的认识并拆卸、组装和测绘7.塑料模具的安转调试与维护8.通过强化训练,能达到模具装配与调试中级工(国家职业资格四级)资格水平;四、课程教学单元及学时安排本课程课内计划学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20课时,实践52课时,理论课占总课时28%,实践课占总课时72%。
课程教案首页
教案续页
图4—4 整体镶嵌图4—5 拼块式结构除了简易的压塑模之外,一般注射模、压塑模、压铸模的型腔部分均采用镶嵌式或拼块形式。
装配后要求动、
图4—14 推出机构
1—螺母2—复位杆3—垫圈4—导套5—导柱6—推板7—推杆固定板8—推杆9—支承板10—动模板11—型腔镶件
如图4—15所示,将凹模镶块拼压入凹模固定板。
磨上、下平面并图4—15 侧向型芯的装配 图4—16 侧向型芯的装配
图4—17 装配滑块型芯
图4—18 滑块斜面修模量——滑块斜面修磨量
——闭模后测得的实际间隙
——锁紧块斜度
滑块的复位、定位装置的装配
图4—19 用定位板作滑块复位时图4—20 用滚珠作滑块复位时的。
《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型:必修课参考学时: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培养层次:中级制定人:批准人:陕西省********学校《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模具制造技术专业学时:240学时适用层次:中级制定时间:2013.10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2、课程作用课程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所必需的模具拆装、调试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学生具备处理模具制造、使用中常用结构的装配、调试与维修技术以及对模具保存、生产简单保养问题的能力,能适应模具制造技术的发展 ,具备继续学习和继续提高的能力。
3、前导、后续课程及关系前导课程:机械制图、机械基础、模具钳工、模具零件制造、模具结构等相关课程。
后续课程:机械制造技术、公差与配合、金属材料与热处理、CAD软件等。
4、课程设计的理念(1)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完成工作任务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2)依据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和职业能力形成的规律,按照“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嵌入式的”设计要求确定课程的知识、技能等内容。
(3)依据各学习项目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冷冲模与注塑模相关的基本术语和定义;2.掌握常用各类模具组成、分类和性能3.掌握模具相关零件的常用固定方法;4.掌握塑料成型工艺知识、能够操作简单的塑料成型设备;5.掌握冷冲压成型工艺知识、能够操作简单冲压成型设备;6. 掌握模具简单的安装与调试;2(二)能力目标1. 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识图、标注、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能力;2. 正确编写相关模具加工工艺与加工流程;3.能够选用合理的机械设备,并正确操作;4.会在相关设备上安装调试模具;5. 懂的基本的模具维修与常用的检测;(三)素质目标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与实训创新能力。
模具的装配教案1. 引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制造各种产品的成型或加工。
模具的质量和组装过程直接影响产品的成型效果和生产效率。
本教案旨在介绍模具的装配过程,并提供一些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以帮助学习者掌握模具的装配技能。
2. 模具装配的基本步骤模具的装配过程如下:1.准备工作:检查模具零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确保所有零件齐全且无损坏。
清洁工作台和工具,以确保装配过程的清洁度和安全性。
2.组装模具底板:将模具底板放在工作台上,根据图纸或指示选择合适的螺栓和螺母,将底板与其他模具零件固定。
根据需要,在底板上安装导向柱或导向套。
3.安装模具芯和模具腔:根据图纸或指示,将模具芯和模具腔放置在模具底板上,并使用合适的夹具和固定装置将其固定在底板上。
确保芯和腔的位置正确,且能够顺利移动。
4.组装其他零件:根据图纸或指示,依次安装模具的其他零件,如导向柱套、导向销、定位销等。
确保每个零件的位置和配合度准确。
5.调整和检查:调整模具的各个部分,确保它们的协调工作和稳定性。
使用专门的量具或测量工具,检查模具的尺寸和位置是否符合要求。
6.试装和试产:安装好的模具需要进行试装和试产,以验证装配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根据产品要求,进行模具的试产,检查产品的成型效果和质量,以确定模具装配是否完全正确。
7.清洁和保养:模具装配完成后,及时将工作台和装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干净。
对模具的各个部分进行清洁,以确保下次使用时能够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定期进行模具的保养和维护工作,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
3. 模具装配的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在模具装配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注意事项:•仔细阅读并理解模具的装配图纸和说明,确保正确理解每个零件的位置和操作方法。
•使用适当的工具和设备进行装配,确保装配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螺纹连接时,要注意螺栓和螺母的松紧程度,避免过紧或过松。
•在安装导向柱或导向套时,要保持垂直性和平行性,确保模具的运动顺畅。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学时24学时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合作开发企业长春市吉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执笔人赵洪波、张清学审核人李玉青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包含知识、技能和实践的综合型课程。
课程建构是:通过对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模具的结构、制件的材料、模具制件的尺寸、模具制件的精度正确选择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有责任心的职业修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识图与制图、CAD绘图技能训练、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拆装与测绘、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
后续课程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CAE 动态模拟分析、模具逆向工程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为导向,在模具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与调试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展现教学内容,全面检验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课程目标学习并掌握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实际模具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劳动安全和环保意识。
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第一篇: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教学大纲一、说明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传授模具拆装、调试与维护工艺知识及操作技能的专业课。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模具的拆装与测绘,冲模装配,塑料模装配,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等知识与技能。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熟悉模具拆装、调试与维修方面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应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的模具拆装与测绘知识,并熟悉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2)掌握冲模装配的工艺知识,并掌握冲模装配基本技能。
(3)掌握塑料模装配的工艺知识,并掌握塑料模装配基本技能。
(4)掌握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5)掌握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修的工艺知识,并掌握相关基本技能。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教师在教授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注重讲练结合。
建议根据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营造真实工作氛围,尽量以实际操作带动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以具体模具的拆装、调试与维修技能为主线,工艺理论应围绕技能需要编排,但在教学过程要注重归纳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积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4)要充分用用实物、教具、挂图和多媒体进行演示,加强直观性教学力度,力求使学生对新知识建立清晰、全面的认识。
(5)要注重对学习效果的评估,完善各阶段的评估体系和方式。
(6)注重操作规程的执行情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完成实训任务,并从各个方面强调安全生产,使学生树立以人为本、安全为重的观念。
二、学时分配表教学内容一模具的拆装与测绘(一)模具的拆装(以注塑模为例)(二)模具的测绘(三)模具的装配复原二冲模装配(一)单工序冲裁模的装配(二)复合式冲裁模的装配(三)多工位级进模装配三塑料模装配 4 2 2 62 2 2(一)热固性塑料注射模装配(二)热塑性塑料注射模装配四冲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一)冲模的安装(二)冲模的调试(三)冲模的维护与修理 6 2 2 2 总学时 6 2 2 2 学时五塑料模的安装﹑调试与维护(一)塑料模的安装(以卧式注射机为例)(二)注射模在注射机上的测试(三)塑料模的维护﹑保养与修理三、课程内容与要求模块一、模具的拆装与测绘教学要求:1.掌握模具拆卸一般原则和注意的问题。
《模具安装、调试与设备操作综合实训》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类别专业课程课程类型实践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程课程学分1学分课程学时24学时修读学期第4学期适用专业模具设计与制造合作开发企业长春市吉文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执笔人赵洪波、张清学审核人李玉青1.课程定位与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一门综合技能训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包含知识、技能和实践的综合型课程。
课程建构是:通过对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使学生能够根据模具的结构、制件的材料、模具制件的尺寸、模具制件的精度正确选择冲压设备和成型设备,并能够独立完成模具的安装与调试,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认真、严谨、有责任心的职业修养;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使学生具备继续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前修课程为:识图与制图、CAD绘图技能训练、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拆装与测绘、模具零件普通机械加工技术、模具零件的数控加工技术。
后续课程为:模具设计与制造综合实训、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设计CAE动态模拟分析、模具逆向工程设计综合实训、顶岗实习、毕业设计。
1.2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以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学生职业面向与就业岗位为导向,在模具企业有关专家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反复研讨下,结合专业教学经验与专业工作过程特点,对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就业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在设备上的安装与调试所涉及到的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课程主线,根据学生的认知与技能特点展现教学内容,全面检验综合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
2.课程目标学习并掌握企业典型产品中的冲压模具和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和设备的操作训练,培养在设计和动手实践过程中主动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完成实际模具在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工作。
同时,以课程为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和身心、劳动安全和环保意识。
模型安装与维修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模型安装与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部分:1.知识目标:学生需要掌握模型的工作原理、构造及各类零部件的作用;了解模型安装与维修的基本流程和方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模型安装与维修工具,独立完成简单的模型安装与维修任务;具备分析模型故障原因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模型安装与维修工作的兴趣,树立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模型基本原理:介绍模型的定义、分类及工作原理。
2.模型构造与零部件:讲解模型的构造、各类零部件的作用及更换方法。
3.模型安装与维修方法:教授模型安装与维修的基本流程、技巧及注意事项。
4.故障分析与解决:分析模型常见故障的原因,教授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
5.实践操作:安排适量实验,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方法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模型基本原理、构造与零部件及维修方法。
2.讨论法:学生针对故障案例进行分析讨论,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模型安装与维修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4.实验法:安排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四、教学资源为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配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准备充足的实验设备,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动手实践。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评估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平时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回答、小组讨论等,占总评的30%。
2.《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课程标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二)适用专业本标准适用于模具制造技术专业。
(三)学时建议课程实施课时为78标准学时。
二、课程定位(一)课程性质与作用本课程是模具制造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主要对应模具装配岗位.模具调试岗位.模具维修岗位技能和素质培养要求,讲授模具装配.调试与维修时的安全操作规范.操作注意事项及正确操作办法。
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规范性,是形成学生的职业综合素养.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的基础,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起着主要支撑作用。
(二)相关课程本课程前导课程为《机械制图》.《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车工工艺与技能训练》.《铣工工艺与技能训练》.《机械基础》.《机械制造工艺》.《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模具制造工艺》.《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后续课程为《典型模具制作》.《UG》。
三、课程目标(一)课程总体目标本课程以模具装配.模具调试与模具维修等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能掌握安全文明操作规范,提高自身技能水平及文化素养。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除了掌握常用模具的结构特点.装配调试方法.故障诊断和维修技能外,通过课内实训.社会实践培养良好的安全文明操作习惯以及一定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1、知识目标(1)掌握各类冲压模具的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2)掌握各类冲压模具的安装.调试与检验(3)掌握各类塑料模具的装配工艺及注意事项(4)掌握各类塑料模具的安装.调试与验收(5)了解模具装配在模具行业的地位及发展趋势2、能力目标(1)能合理利用信息资源获取相关的技术资料(2)能根据装配图样正确完成冲压模具的装配(3)能正确安装冲压模具并进行相应调试与检验(4)能根据装配图样正确完成塑料模具的装配(5)能正确安装塑料模具并进行相应调试与验收(6)能根据模具情况,制定出合理的维修方案,并进行相关维修操作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2)养成良好的团队协作的工作习惯;(3)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4)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态。
一、任务呈现(描述工作化任务及具体要求、教学时间安排)
下图是车间中准备安装的刀库,现代数控机床中,除数控车床外,具有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如铣削中心、车铣中心等,一般采用刀库换刀。
时间:5min。
二、主题讲解(完成工作化任务必备知识、方法、步骤讲解,技能训练演示等)
1.刀库的拆装工艺
2.同步快换机构(QM系列)的拆装
3.机械手与刀库的维护
4. 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三、能力训练(学生完成工作化任务、小组讨论、教师指导)
1. 参观刀库换刀装置的装配车间,了解刀库的装配过程
2. 同步换刀机构的拆装
装配注意事项
3. 机械手与刀库的维护
3. 同步换刀机构拆装的注意事项
五、教师总结(教师总结各组完成情况、存在的问题)
机械手与刀库的维护操作中气枪所用的气源必须经过“压缩空气净化器”将水分过滤后才能使用,严禁吹出的气体中带有水,以免导致刀库零部件生锈,影响机械精度。
六、拓展内容(教师讲解与本任务相关的拓展性内容)
普通换刀机构(FV系列)的拆卸
七、随堂考核(考核内容、考核方法和手段)
根据给定的任务书,观看完成过程、学习的态度、方法、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价。
八、课后练习(知识练习、技能训练、预习要点)
1.通过上网查询、图书馆查资料等手段,总结刀库换刀装置常见故障诊断。
《模具制造工(四级)》培训大纲模具制造工(四级)的培训模块分为六个模块:1、基础知识2、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方案设计与分析3、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4、模具零部件制造5、模具的总装和调试6、安全文明生产《基础知识》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基本的绘图技法2、能够进行模具装配图的识读和简单装配图的绘制3、掌握模具测量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测量方法4、掌握金属材料性能及其热处理方法5、了解常用模具材料的牌号和特性,掌握模具材料的合理选用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机械制图培训要求:1、掌握绘图的基本知识2、掌握零件图、联接件、简单装配图的画法3、掌握识读和绘制模具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培训内容:1、机械制图基础1.1 绘图基本知识1.1.1 绘图工具的用法和维护1.1.2 几何作图(如圆的等分、圆弧连接、斜度和锥度的画法)1.2 零件图的画法1.2.1 测绘步骤和方法1.2.2 零件图尺寸和技术要求的标注1.2.3 测绘零件图和工作图1.2.4 零件图识读方法1.3 联接件的画法1.3.1 螺纹联接件的标记及联接画法1.3.2 圆柱齿轮、直齿圆锥齿轮的规定画法(啮合画法)1.3.3 键、销及其联接画法1.3.4 弹簧的规定画法1.3.5 三角皮带、链轮、棘轮等零件图的分析1.4 简单装配图的画法1.4.1 装配图的内容(包括标题栏、明细表的画法和序号的编制方法)1.4.2 装配图的表达方法1.4.3 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4.4 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装配图的步骤1.5 模具装配图的视图表达与画法1.5.1 模具装配图的内容(包括标题栏、明细表的画法和序号的编制方法)1.5.2 模具装配图的表达方法1.5.3 模具装配图的尺寸标注1.5.4 模具装配图的视图选择和画装配图的步骤1.6 实训1.6.1 零件图识读和测绘1.6.2 联接件分析和测绘1.6.3 识读装配图(识读方法、步骤、测画零件图)1.6.4 识读模具装配图的(识读方法、步骤、测画零件图等)单元2 量具与技术测量培训要求:1、掌握常用量具、量仪的使用方法和各种间接测量方法2、掌握常用的技术测量的方法并能进行测量计算3、掌握测量误差的种类并能分析其产生原因及特点4、熟悉公差配合的标准、了解形位公差检测方法培训内容:1、量具及工作原理1.1 常用精密量具、量仪的结构及工作原理1.1.1 技术测量的基本概念1.1.2 模具检验的常规量具1.1.3 模具检验的专用量具1.1.4 工具显微镜1.1.5 投影仪1.1.6 三坐标测量仪简介1.2 实训1.2.1 常用量具测量2、测量技术2.1 测量误差的种类、产生原因及特点2.3.1 测量误差的种类特点及产生的原因2.3.1 常用解决测量误差的方法2.2 公差配合2.2.1 互换性概念2.2.2 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基本规定2.3 实训2.3.1 公差与配合标准的应用2.3.2 形位公差的名称、意义、代号及标注2.3.3 位置公差的名称、意义、代号及标注单元3 金属材料与热处理培训要求:1、掌握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与牌号2、了解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要求3、掌握模具材料的合理选用培训内容:1、常用金属材料1.1 常用金属的性能1.1.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1.1.2 纯金属的结构与结晶1.1.3 合金及其组织1.1.4 铁碳合金相图1.2 常用金属的性能、用途及牌号2、常用金属材料热处理2.1 常用模具材料与热处理要求2.1.1 合金模具钢的机械性能2.1.2 国内外模具钢的牌号、性能特点及应用2.2 钢热处理和常用模具钢的热处理2.2.1 钢在加热及(或冷却)时的组织转变2.2.2 钢的预先热处理(退火和正火)2.2.3 钢的最终热处理(淬火和回火)2.2.4 钢的表面热处理(火焰淬火、感应淬火、和化学热处理)2.2.5 常用热处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缺陷及防止方法2.3 实训2.3.1 钢的热处理三、课时分配表《模具设计、模具工艺方案设计与分析》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了解模具的分类与模具技术2、掌握冲压工艺、工序排样、冲模的典型结构与主要零件的加工工艺3、了解常用塑料的牌号和工艺特性,掌握注射模成型工艺4、掌握注射模的典型结构、浇注系统与产品结构工艺性5、了解压铸模的一般结构与成型工艺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冲压工艺与冲压模培训要求:1、掌握冲压工艺和冲裁件的排样2、掌握冲裁模、复合冲裁模的结构、有关计算和工作零件的制造工艺3、掌握级进冲裁模的结构和排样4、掌握弯曲模、拉深模的典型结构、弯曲回弹和模具间隙及相关系数的确定5、掌握冲裁模、复合冲裁模的装配、间隙调整与试冲方法培训内容:1、冲压工具和冲压模1.1 模具的基本结构与分类1.2 冲裁模1.2.1 冲压工艺与冲裁工序1.2.2 冲裁模的结构和冲裁力的计算1.3 级进冲裁模1.3.1 级进冲裁模的概述1.3.2 级进冲裁模的结构1.4 复合冲裁模1.4.1 复合冲裁模的基本概念1.4.2 复合冲裁模的结构1.4.3 实训4 模具总装图的结构阅读1.5 弯曲模1.5.1 弯曲模的类型1.5.2 弯曲模间隙与回弹1.6 拉深模1.6.1 拉深模的结构1.6.2 拉深模间隙的确定1.7 实训1.7.1 冲裁模工作零件的制造工艺编制1.7.2 冲裁模的装配与试冲1.7.3 级进冲裁模的排样与计算1.7.4 弯曲模凸凹模圆角半径与回弹量计算单元2 塑料成型工艺与注射模培训要求:1、了解常用塑料的牌号和工艺特性2、掌握注射成型工艺,工艺参数对制品的影响3、掌握注射模的典型结构、成型件尺寸计算与有关机构4、了解塑料成型的压注模、压缩模和相关工艺培训内容:1、塑料成型工艺1.1 常用塑料和助剂1.1.1 塑料及其分类1.2 注射成型工艺1.2.1 注射成型工艺过程1.2.2 注射温度1.3注射模浇注系统1.3.1 浇注系统的组成与选用1.3.2 浇口的类型与选择1.3.3 分流道1.3.4 冷料穴和拉料杆1.4 实训1.4.1 注射成型工艺参数与制品缺陷分析2、注射模2.1 注射模的结构2.1.1 单分型面注射模的基本组成2.1.2 合模导向机构2.1.3 脱模机构2.1.4 侧向分型抽芯机构2.2 注射模的分型面与成型零件2.2.1 注射模的分型面与锁模力的计算2.2.2 注射模的成型零件2.3 塑料成型的压注模和压缩模2.3.1 塑料成型的压注模2.3.2 塑料成型的压缩模2.4 实训2.4.1 注射模的分型面选择与成型零件的尺寸计算2.4.2 注射模主要零件的工艺编制与注射工艺试模单元3 压铸模培训要求:1、了解压铸工艺及特点2、熟悉压铸模的一般结构3、掌握压铸模加工与装配工艺的特点培训内容:1、压铸模1.1 压铸工艺及特点1.2 压铸模的结构1.3 压铸模加工与装配工艺的特点1.4 实训1.4.1 压铸模装配和工艺编制三、课时分配表《模具结构设计与制造工艺编制》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和工艺基准的确定2、掌握零件的工序分析和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3、掌握常用金切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传动性能和调整方法4、掌握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刀、量、夹具的使用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培训要求:1、掌握机械制造工艺规程和工艺基准的确定2、掌握零件的工序分析3、掌握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培训内容:1、机械制造工艺1.1 机械制造工艺规程1.1.1 机械制造工艺原理1.1.2 制造工艺规程的基本知识1.1.3 编制工艺规程的原则1.2. 机械制造工艺基准1.2.1 工艺基准及选择1.3.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1.3.1 零件图的工艺分析1.3.2 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制定1.3.3 工艺文件的格式及应用1.4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1.4.1 切削余量选择的基本要求1.4.2 制造工艺的选配(机床、刀具的种类与牌号的选用)1.4.3 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1.4.4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的编制1.5. 夹具的定位原理和分类1.5.1 夹具的定位原理1.5.2 夹具的分类1.6 机床夹具1.6.1 机床夹具的选用1.6.2 工件在机床上的装夹定位及定位误差1.7 实训1.7.1 零件制造工艺规程编制1.7.2 工件的装夹定位及定位误差单元2 模具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培训要求:1、掌握常用金切设备的型号、规格、性能、传动性能和调整方法2、熟悉编制工艺规程及掌握零件工艺基础3、掌握定位原理和定位误差4、了解模具中常用夹紧机构与原理5、掌握中等复杂工件、模具主要零件的制造工艺培训内容:1、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2.1 模具零件的机械加工方法及加工精度2.1.1 影响模具零件加工精度的因素与提高加工精度的措施2.2 模具的切削加工2.2.1 模具零件的外圆车削加工2.2.2 模具零件的镗孔加工2.2.3 模具零件的铣削加工2.2.4 模具零件的仿形铣加工2.3 实训2.3.1 中等复杂工件的切削加工、工艺计算和测量2.3.2 模具零件的装夹与磨削加工2.3.3 模具主要零件的机械加工操作三、课时分配表《模具零部件制造》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方法和机床操作2、掌握模具零件的线切割编程和机床操作3、正确选用电加工工艺参数,掌握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4、了解模具型腔的其他加工技术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技术培训要求:1、掌握模具零件电火花加工操作,电极的选用和参数选用2、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手工编程的基本方法,包括钼丝选用、断丝处理培训内容:1、模具零件的电加工技术1.1 模具零件的电火花加工1.1.1 电火花加工的基本知识1.1.2 电极的选用及损耗1.1.3 型腔电火花加工技术1.1.4 提高型腔电火花加工效率的措施1.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1.2.1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技术1.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3B指令的编制1.2.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零件的装夹方式1.3 实训1.3.1 型腔电火花加工电极的选用、参数选用与实际操作1.3.2 电火花线切割加工3B指令的编制和加工操作单元2 模具型腔的其他加工技术培训要求:1、熟悉模具的冷挤压加工2、了解模具的电铸加工3、掌握模具的电解加工原理培训内容:1、模具型腔的其他加工技术1.1 模具的冷挤压加工1.2 模具的电铸加工1.3 模具的电解加工单元3 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培训要求:1、掌握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2、掌握模具成型件工艺规程的编制培训内容:1、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和装配1.1 模具成型件制造工艺1.1.1 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1.1.2 凸、凹模的固定1.2 实训1.2.1 典型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编制单元4 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技术培训要求:1、熟悉模具型腔表面的抛光加工2、了解型腔表面的照相腐蚀加工技术培训内容:1、模具型腔表面的加工技术1.1 模具型腔表面的抛光加工1.2 型腔表面的照相腐蚀加工技术1.3 实训1.3.1 型腔表面的照相腐蚀加工技术多媒体演示三、课时分配表《模具的总装和调试》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掌握中等复杂工件的测量、测绘2、掌握中等复杂工件的划线与制作3、掌握中等复杂模具的主要、关键零件的机械加工4、掌握电火花、线切割加工的操作和程序编制5、掌握中等复杂程度夹具、模具的装配与调试,模具的一般保养知识6、编制一般模具零件的工艺规程,并具有一定的工艺分析的技术应变能力7、安全文明生产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中等复杂工件的测量、测绘培训要求:1、掌握中等复杂工件的测量、测绘培训内容:1、实训1.1 中等复杂零件的测量、测绘单元2 中等复杂工件的划线与制作培训要求:1、掌握中等复杂工件或箱体零件的划线与制作培训内容:1、中等复杂工件的划线与制作1.1 实训1.1.1 组合镶嵌件制作1.1.2 型腔加工单元3 工件在切削机床、电加工机床上的加工培训要求:1、掌握手动数控二用机床、电加工的基本操作与编程2、掌握手动数控二用机床、电加工的特殊性与适用范围3、会正确设置加工时的座标系与常用参数4、会加工简单的型腔零件和配用刀具培训内容:1、实训1.1 手动数控二用机床1.1.1 操作入门与面板功能1.1.2 对刀、刀具的轨迹补偿、刀具参数设定1.1.3 基本插补指令的应用1.1.4 循环指令与子程序和镜像功能的应用1.1.5 综合应用1.2 电加工机床1.2.1 操作入门与面板功能1.2.2 编程基础1.2.3 放电参数与选用、钼丝的选用与断丝处理1.2.4 综合应用与操作1.3. 常用刀具和磨削1.3.1 钻头1.3.2 铰刀1.3.3 丝锥与板牙1.3.4 车刀、铣刀、刨刀、镗刀等1.3.5 磨削操作及砂轮的选择单元4 中等复杂程度的夹具、模具装配、调整培训要求:1、能按技术要求制造、装配、调试中等复杂的冲裁、弯曲模具或注射成型模具培训内容:1、中等复杂程度的夹具、模具装配和调整1.1 实训1.1.1 复合冲裁模的制造、装配、调试及维护1.1.2 弯曲模的制造、装配、调试及维护1.1.3 注射成型模的制造、装配、调试及修护单元5 工艺规程编制与工艺分析能力训练培训要求:1、能够严格按工艺操作,并能够进行工艺编制培训内容:1、工艺规程编制与工艺分析1.1 实训1.1.1 中等复杂工件的加工工艺1.1.2 中等复杂模具的工艺分析1.1.3 编制中等复杂模具的装配、调试工艺三、课时分配表《安全文明生产》培训大纲一、模块培训的基本要求1、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范2、贯彻岗位责任制和文明生产的各项要求3、模具安装与加工的安全知识二、培训要求与内容单元1 安全文明生产培训要求:1、掌握安全生产要点,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范并贯彻岗位责任制和文明生产的各项要求,掌握模具安装与加工的安全知识培训内容:1、安全文明生产1.1 安全生产管理1.2 掌握模具安装与加工的安全知识三课时分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