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路实验指导书
- 格式:doc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42
第一部分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调试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多功能集成电路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功能及特点。
2.会用示波器测量波形的各种参数。
3.掌握正弦波失真调节、频率调节和幅度调节的方法。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频率计三、实验原理图1-1 函数信号发生器1.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2所示。
它由恒流源I1和I2、电压比较器A和B、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B的阈值分别为电源电压(指U CC+U EE)的2/3和1/3。
恒流源I1和I2的大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必须I2>I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2断开,恒流源I1给C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C随时间线性上升,当U C达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2接通,由于I2>I1(设I2=2I1),恒流源I2将电流2I1加到C上反充电,相当于C由一个净电流I放电,C两端的电压UC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2断开,I1再给C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2=2I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管脚⑨输出方波信号。
C上的电压UC,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为三角波,经电压跟随器从管脚③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成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的变换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管脚②输出,而尖端存在一点失真。
图1-2 ICL8038原理框图2.ICL8038管脚功能图图1-3 ICL8038管脚图四、实验内容PTP7和PTP8用作扩展外接电容用,电容越小,频率越大,PS1、PS2、PS3对应值为1000P、0.01µf、0.1µf。
实验一 直流网络定理一、 实验目的1、 加深对叠加原理的内容和适用范围的理解;2、 用实验方法验证戴维宁定理的止确性;3、 学习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等效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二、 实验属性:验证性实验。
三、 实验仪器设备及器材电工实验装置:DG012T 、DY031T 、DG05IT 四、 实验要求实验前些预习报告,凭预习报告参加实验。
预习聲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
实验中听从 安排,正确使用仪表,记录测量数据,实验后根据要求认真书写实验报告。
五、 实验原理1、 叠加原理线性电路中,任一电压或电流都是电路中各个独立电源单独作用时,在该处产牛的电 压或电流的叠加。
2、 戴维宁定理-个含独立电源、线性电阻和受控源的二端网络,对外电路来说,可以用一个电压源 和电阻的串联组合等效置换,如图1-1所示。
此电压源的电压等于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 电阻等于二端网络的金部独立电源置零后的等效电阻R 0o图1-1对于已知的线性有源二端网络,其等效电阻R 。
可以从原网络计算得出,也可以通过实验手段测出。
下面介绍几种测量方法。
方法一:又戴维宁定理和诺顿定理可知:凶此,只要测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c 和短路电流Isc ,R 。
就可得出,这种 方法故简单。
但是,对于不允许将外部电路直接短路的网络,不能釆用此法。
方法二:测出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c 以后,在端口处接一负载电阻R L ,然«II I I I I I-■■■■■■■■任意负载「■ ■ ■ • • ■■ ■ • •b)后在测出负载电阻的端电压u RL ,因为:则等效电阻为:R, = (-^ - i )R LU RL方法三:令线性有源二端网络中的所有独立电源置零,然后在断口处加一给定电压U, 测得流入短的电流I (如图l ・2a 所示),则:图 l-2a 图 l-2b也可以在端口处接入电流源I',测得端口电压U‘(如图l ・2b 所示),则:六、实验步骤1、叠加原理 实验电路如图l-3o(1)把K2掷向短路线一边,K 】掷向电源一边,使Us 】单独作用,测量各电流、电压, 并记录在表1-1中;(2)把Ki 掷向短路线一边,也掷向电源一边,使Us2单独作用,测量各电流、电压,并U RLR° + 心Rl无源网络U无源网络I u0 +R 0图1-3rO-O记录在表1-1中;两电源共同作用时,测量各电流、电压,并记录在表1-1 H'o表1-12、戴维宁定理(1)、线性有源二端网络的外部特性按图1-4接线,改变电阻R L 值,测量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数据填在表1-2内。
项目一 稳压电源一、实训目的1、了解新元器件的作用并理解电源电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万用表、调压器及交流毫伏表的正确使用。
3、掌握稳压电源测试电路的组建及相关点数据的测试。
二、实训仪器万用表、交流毫伏表、调压器和白色水泥电阻(10Ω和15Ω)。
三、实训内容(一)原理图1、降压电路2、桥式整流电路3、滤波电路4、调整电路5、基准电路6、比较放大电路7、取样电路 (二)线路板图(三)接线示意图(四)实训要求1、调试空载输出电压为12V±0.2V(输入220VAC)。
2、测试电压调整率,在输出1A时输入电压198V及242V时,测输出电压,并记录、计算调整率。
3、测试电流调整率,在输入AC 220V时,输出电流在空载和1A时测输出电压,并记录,计算。
4、测试输出纹波电压(在输入为220V、负载电流为1A的额定工作状态下)。
四、调试步骤1、按接线示意图连接电路(空载和加载两种情况)。
2、在空载时(输出端不加白色水泥电阻),调压器接220V电压,调调压器使其输出电压为220V(万用表700V/AC挡测量),记入数据(此数据为基准)。
3、测变压器输出电压(万用表20V/AC挡测量),记录。
4、取下保险丝,测整流后电压、即A点与GND之间(万用表20V或200V/DC挡测量),记录用。
5、装上保险丝,测输出端电压,调节RP1使输出电压为12V(万用表20V/DC挡测量),记录数据(此数据为基准)。
6、接入负载,测输出电压(万用表20V/DC挡测量,电源输入为220V),记录。
7、调节调压器使电源输入分别为198V、242V,测输出电压,记录。
8、计算电压调整率 S V =220220)242( 198U UU-×100% (取较大值)。
9、求在电源输入电压为220V时,空载时输出电压与加负载时输出电压,即输出电流为1A时的电流调整率 S I =空空A 1 U UU-×100%。
实验一 基尔霍夫定律一、 实验目的1、加深对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理解并验证其正确性。
2、学习线性电路参数的测量方法。
3、掌握EWB 的基本操作。
二、 实验原理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 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回路,在任一时刻,沿着该回路的所有支路电压降的代数和为零。
即01=∑=nk kU式中U k 为回路中第k 个支路电压降。
2、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对于任一集总电路中的任一节点,在任一时刻,所有支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
即01=∑=nk kI式中I k 为回路中第k 个支路电流 三、实验内容1、创建如图1-1所示的电路图,分别设置好参数值(见表1-1),做四次实验,然后测量其电压值,求其总和再与电源电压值相比较看是否相等,从而验证基尔霍夫电压定律的正确性。
图1-1 KVL 的测量电路图2、创建如图1-2所示的电路图,分别设置好参数值(见表1-2),做四次实验,然后测量其电流值,从而验证基尔霍夫电流定律的正确性。
图1-2 KCL 的测量电路图表1-2 KCL 的测量数据四、仪器和设备1、电压表4个2、电流表4个3、电压源1个4、电流源1个5、电阻4个五、实验步骤与操作1、按图1.2.51接好电路;2、按表1.2.16设置好参数;3、分别设置元件参数值,测量电压值并填表;4、按图1.2.52接好电路;5、如表1.2.17设置好参数;6、分别设置元件参数值,测量电流值并填表;7、比较结果。
六、分析与讨论1、分析数据结果,验证KVL、KCL是否正确?2、电压、电流方向如何确定?3、总结联接电路和电压、电流测量的操作过程。
实验二叠加原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一、实验目的1.验证线性电路叠加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线性电路的叠加性能的认识和理解;2.验证戴维南定理的正确性,加深对该定理的理解;3.掌握测量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的一般方法。
二、预习要点1. 什么情况下可用叠加原理,如何应用;2. 有源二端网络等效参数如何测量,并作相关的计算。
模电实验指导书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一﹑实验目的1、熟悉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中常用电子仪器的功能,面板标识,及各旋扭,换档开关的用途。
2、初步掌握用示波器观察正弦波信号波形和测量波形参数的方法,学会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正确使用仪器。
3、初步认识本学期实验用的全部器件,学习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及用万用表检测和判断它们的好坏与管脚,并测量其值。
二、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多功能信号发生器3、数字交流毫伏表4、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本实验指导书的附录一及附录二。
2、认识本实验的仪器,了解其功能。
面板标识及换档开关与显示。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电子仪器框图(1) 实验内容1.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1)将信号发生器调至频率f = 1000Hz 电压V = 100mv的正弦波电压输出。
2)用数字毫伏表测量信号发生器是否为100mv(有效值)。
3)用示波器通道1经测量探头输入。
测量信号发生输出是否为正弦电压,其峰___峰值Vpp = 2×√2 ×100 = 282mv。
频率f=1000Hz(即周期T = 1/f = 100ms)注意:a.使用时,将所有仪器接地端联接在一起,即“共地”,否则可能引起外界干扰,导致测量误差增大。
b.调节示波器旋扭,使图形亮度适中,线条清晰。
c.调节示波器同步旋扭,使图形大小适中,稳定。
1.了解元器件数值的标注方法(直标法﹑文字符号法﹑色标法),电路中元件数值的标注方法及元件的标注﹑符号﹑单位和换算。
4)改变信号发生器输出的正弦波频率与电压大小,重新观察,测量。
2.各种常用电子元器件识别与检测:1)电阻的测量。
用实际元件为例,进行色环电阻单位换算并用万用表测量电阻和电位器的阻值。
作下记录。
2)电容的测量。
电容元件的分类﹑特点﹑主要参数与选用。
以实际元件为例。
进行电容单位换算练习用万用表测量电解电容,分清极性,判明质量好坏。
3)二极管﹑三极管﹑稳压管的测量。
模拟电路实验指导书1000字模拟电路实验指导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学习模拟电路的基本知识,掌握模拟电路的设计和测试方法。
一、实验内容1. 用电阻和电压表组成电压分压器,在不同档位和频率条件下测量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关系。
2. 用电容和电阻组成的RC电路,观察电容充电和放电过程的波形,并测量波形参数。
3. 用放大器和电容器组成简单的低通和高通滤波器,测量其截止频率。
4. 用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测量共振频率及谐振幅度。
二、实验设备1. 模拟电路实验箱2. 电阻、电容、电感及其线圈3. 信号源4. 示波器5. 功率计6. 数字万能表及电压表三、实验步骤1. 用电阻和电压表组成电压分压器将电阻串联起来,连接输入信号源和地线,将电压表连接输出端和地线,调整信号源,改变档位,并记录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之间的关系。
2. 用电容和电阻组成的RC电路将电容串联在一个电阻上,连接输入信号源和地线,将示波器连接电容两端,调整信号源的频率,记录电容充电和放电的波形及参数。
3. 用放大器和电容器组成简单的低通和高通滤波器将放大器连接到信号源、电容和负载电阻上,调整信号源的频率,记录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并测量截止频率。
4. 用电感和电容组成的谐振电路将电感和电容串联,连接输入信号源和地线,将示波器连接到电感和地线上,调整信号源频率和输出信号源的振幅,记录谐振电路的振幅和共振频率。
四、实验注意事项1. 在实验前,请确认实验箱、仪器和试验元件的连接正确。
2. 实验中应注意安全,仪器操作时请遵守相关规定。
3. 实验前应确认所需仪器、元件是否完好。
4. 实验完成后应将仪器归位、清理试验元件,并关闭实验箱电源,确保实验室安全。
五、实验结果的处理1. 记录实验数据,编制图表或流程图,总结实验内容。
2. 对于实验中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一步理解、比较实验结果,发现规律和不足之处,提出改进建议。
3. 在实验报告中对实验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并提出相应的结论。
目录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实验二、晶体二极管的特性与检测 (4)实验三、晶体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 (4)实验四、晶体管共射极单管放大器 (5)实验五、射极耦合触发器 (6)实验六、RC耦合两极放大器 (7)实验七、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7)实验八、场效应管放大器 (8)实验九、差动放大电路 (11)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指标测 (14)实验十一、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应用(多种模拟运算电路) (18)实验十二、集成运算放大器非线性应用(波形发生器) (20)实验十三、LC正弦波振荡器 (22)实验十四、变压器耦合推挽功率放大器 (24)实验十五、OTL功率放大器 (25)实验十六、集成功率放大器 (28)实验十七、单相半波、全波、桥式整流电路 (28)实验十八、串联型晶体管直流稳压电源(设计性实验) (29)实验十九、集成直流稳压电源 (32)实验二十、单结晶体管特性 (33)实验二十一、单结晶体管触发电路 (34)实验二十二、晶闸管简单测试 (34)实验二十三、晶闸管可控稳压电路(综合性实验) (35)实验二十四、万用表的设计与调试 (36)实验二十五、电子门铃电路——趣味性实验一 (40)实验二十六、电子报警电路——趣味性实验二 (40)实验二十七、光控简易灯自动开关电路——趣味性实验三 (41)实验二十八、电子催眠器——趣味性实验四 (41)实验二十九、简单的温控电路 (41)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一、实验目的1、学习电子电路实验中常用的电子仪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数字频率计等的主要技术指标、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
2、初步掌握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正弦信号波形和读取波形参数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在模拟电子电路实验中经常使用的电子仪器有示波器、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及数字频率计等。
它们和万用表一起,可以完成对模拟电子电路的静态和动态工作情况的测试。
实验中要对各种电子仪器进行综合使用,可按照信号流向。
实验规则为顺利完成实验任务,确保人身、设备安全,培养严谨、踏实、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爱护国家财产的优秀品质,特制定以下实验规则:1. 实验前必须做好充分预习,完成任课教师指定的预习任务,预习要求如下:(1)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分析、掌握实验电路的工作原理,并进行必要的理论分析、计算和估算。
(2) 完成实验指导书“预习要求”中的指定内容。
(3) 熟悉实验内容。
(4) 复习实验中所用仪器、仪表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未完成预习任务者不能进入实验室作实验。
2. 使用仪器、仪表前,必须了解其性能、操作方法及使用注意事项,在使用时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3. 实验时接线要认真,连接实验电路电路时关断电源,检查线路时要仔细,确信无误后才能接通电源。
初学者或没有把握时应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能接通电源。
4.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若发现有破坏性异常现象(例如:有元器件冒烟、发烫或者有异味等),应立即关断电源,保持现场,报告指导教师。
找出原因,排除故障并经指导教师同意后继续实验。
如果发生事故(例如元器件或设备损坏),要主动填写实验事故报告单,服从指导教师或实验室管理人员对事故的处理决定(包括经济赔偿),并自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 实验过程中应认真记录实验结果(包括实验数据、波形及其它现象)。
所记录的结果必须经指导教师检查后才能拆除线路。
6. 实验过程中要改接线路时,必须先关断电源后才能进行。
7. 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并将仪器、仪表、导线、工具等按要求整理好以后才能离开实验室。
8. 在实验室不得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
进行任课教师指定内容以外的实验,必须经指导教师同意。
9. 遵守纪律,不乱拿其他组的仪器、设备、导线、工具等。
10.保持室内安静、清洁,爱护一切公共财物,不允许在仪器、仪表以及实验桌、凳上乱划乱写。
11.实验后,每个同学必须按要求做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画出实验电路,简述所做实验内容及结果。
第二章模拟电路实验实验一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及元件识别常用电子仪器是电子技术基础实验的基本设备,而任何电子电路都是由元、器件组成的,常用的主要有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和各种半导体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集成电路等)。
正确地选择、使用各种电子仪器及元、器件是做好实验的基本条件。
一、实验目的1. 学习用双踪示波器观察、测量波形的幅值、频率及相位的基本方法;2. 掌握低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及综合实验箱等基本仪器(表)的使用方法;3. 识别常用电子元、器件并使用上述仪器仪表测试其有关参数。
二、预习要求1.认真阅读讲义第一章的有关内容, 详细了解上述电子仪器面版旋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实验内容并自拟数据记录表格。
三、实验仪器、用具示波器、低频信号发生器、交流毫伏表、万用表、实验箱、电子元件(色环电阻、电容、三极管、二极管)及导线等。
四、实验原理本实验所用电子仪器及主要技术指标如下:1. XD22 型低频信号发生器XD22 是一种通用的多功能低频信号源,它能产生l Hz-1MHz正弦波、矩形脉冲和TTL逻辑电平,其中正弦波具有较小的失真,良好的幅频特性,输出幅度0~5V(有效值)且连续可调并具有标准的600Ω输出阻抗特性等。
由于脉冲的输出受正弦波严格同步,故脉冲和正弦波的稳定性指标具有同样的数量级。
由于其电路设计不采用接插件,故增加了整机的可靠性,频率由LED数码管指示,可视距离远,直观清晰,特别适用于电工、电子、无线电实验室配套实验,是较为理想的信号源。
2. CA8025型双踪示波器该示波器可同时观察两组输入信号。
垂直放大器具有5mV/DIV的灵敏度和20MHz 的频率特性响应,最高扫描速度为0.2us/DIV,输入阻抗为1MΩ,最大输入电压为400V (DC +AC 峰值)。
3.DA -16型低频毫伏表(或YB2173B 双路数字交流毫伏表)DA -16型低频毫伏表用于交流电压的测量,电压测量范围为100uV -300V ,被测电压频率范围为20Hz -1MHz 。
目录实验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 (1)实验二单级交流放大器(一) (5)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 (7)实验四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 (9)实验五负反馈放大电路 (11)实验六射极输出器的测试 (14)实验七 OCL功率放大电路 (16)实验八差动放大器 (18)实验九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一) (20)实验十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基本运算电路(二) (22)实验十一比较器、方波—三角波发生器 (24)实验十二集成555电路的应用实验 (26)实验十三 RC正弦波振荡器 (30)实验十四集成功率放大器 (32)实验十五函数信号发生器(综合性实验) (34)实验十六积分与微分电路(设计性实验) (36)实验十七有源滤波器(设计性实验) (38)实验十八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设计性实验) (40)实验十九电流/电压转换电路(设计性实验) (41)实验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一、实验目的1、比较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的特点。
2、了解稳压电路的组成和稳压作用。
3、熟悉集成三端可调稳压器的使用。
二、实验设备1、实验箱(台)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二极管半波整流和全波整流的工作原理及整流输出波形。
2、整流电路分别接电容、稳压管及稳压电路时的工作原理及输出波形。
3、熟悉三端集成稳压器的工作原理。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首先校准示波器。
1、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分别按图1-1和图1-2接线。
●在输入端接入交流14V电压,调节使I O=50mA时,用数字万用表测出V O,同时用示波器的DC档观察输出波形记入表1-1中。
图1-1图1-2Vi(V) V O(V) I O (A) V O波形半波桥式2、加电容滤波:上述实验电路不动,在桥式整流后面加电容滤波,如图1-3接线,比较并测量接C 与不接C两种情况下的输出电压V O及输出电流I O,并用示波器DC档观测输出波形,记入表1-2中。
图1-33上述电路不动,在电容后面加稳压二极管电路(510Ω、VDz),按图1-4接线。
图1-4当接通交流14V电源后,调整Rp使输出电流分别为10mA、15mA、20mA时,测出V AO、V O,并用示波器的DC档观测波形,记入表1-3中。
4、可调三端集成稳压电路(串联稳压电路)●按图1-5接线。
图1-5●输入端接通交流14V电源,调整R Pl,测出输出电压调节范围。
记入表1-4中。
●输入端接通交流14V电压,调节R Pl、R P2,使输出V O=10V 、I o=100mA,记入表1-5中。
改变负载,使I o分别为20mA、50mA,测出V O数值,记入表1-5中。
●输入端接通交流16V电压,,调节R Pl、R P2,使输出V O=10V 、I O=100mA,记入表1-6中。
然后仅改变输入端交流电压为14V及18V时(用数字万用表分别测量14V、16V、18V的实际值填在()内,测出电压V O值,记入表1-6中。
五、实验报告1、比较半波整流与桥式整流的特点。
2、说明滤波电容C的作用。
3、比较稳压二极管的稳压作用和可调三端稳压器的稳压作用。
4、计算三端集成稳压电路的稳压系数和电压、负载调整率。
实验二单级交流放大器(一)一、实验目的1、学习晶体管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测试方法,进一步理解电路元件参数对静态工作点的影响,以及调整静态工作点的方法。
2、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设备1、实验箱(台)2、示波器3、毫伏表4、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的条件。
2、了解负载变化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校准示波器。
1、测量并计算静态工作点●按图2-1接线。
图2-1●将输入端对地短路,调节电位器R P2,使V C=Ec/2 (取6~7伏),测静态工作点V C、V E、V B及V b1的数值,记入表2-1中。
●按下式计算I B 、I C,并记入表2-1中。
2、改变R L,观察对放大倍数的影响负载电阻分别取R L=2KΩ、R L= 5.1K和R L=∞,输入接入f=1KHz的正弦信号, 幅度以保证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测量V i和V0计算电压放大倍数:Av=Vo/V1,把数据填入表2-2中。
3、改变R C,观察取R L=2K,按下表改变R C,测量放大倍数,将数据填入表2-3 中。
4用示波器观察输入电压和输出电压波形,比较输入、输出电压的相位,画于表2-4中。
注:为了防止噪声对小信号的干扰,而影响示波器的观测,信号发生器输出使用三通,用专用连接线(两头带高频插头)将小信号接示波器输入端。
五、实验报告1、整理实验数据,填入表中,并按要求进行计算。
2、总结电路参数变化对静态工作点和电压放大倍数的影响。
实验三单级交流放大器(二)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 学习测量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及最大不失真输出电压幅值的方法。
3. 观察电路参数对失真的影响.4. 学习毫伏表、示波器及信号发生器的使用方法。
二. 实验设备:1、实验箱(台)2、示波器3、毫伏表4、数字万用表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
2、了解饱和失真、截止失真和固有失真的形成及波形。
3、掌握消除失真方法。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校准示波器,检查信号源。
●按图3-1接线。
图3-11、测量电压参数,计算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调整RP2,使V C=Ec/2(取6~7伏),测试V B、V E、V b1的值,填入表3-1中。
表3-1●输入端接入f=1KHz、V i=20mV的正弦信号。
●分别测出电阻R1两端对地信号电压V i及V i′按下式计算出输入电阻R i :●测出负载电阻R L开路时的输出电压V∞,和接入R L(2K)时的输出电压V0 , 然后按下式计算出输出电阻R0;将测量数据及实验结果填入表3-2中。
V i(mV)Vi′(mV) R i(KΩ)V∞(V)V0(V)R0(KΩ)2●输入信号不变,用示波器观察正常工作时输出电压V o的波形并描画下来。
●逐渐减小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的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 如果R P2=0Ω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或将R b1由100KΩ改为10KΩ,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逐渐增大R P2的阻值,观察输出电压的变化,在输出电压波形出现明显失真时,把失真波形描画下来,并说明是哪种失真。
如果R P2=1M后,仍不出现失真,可以加大输入信号V i,直到出现明显失真波形。
表 3-3阻值波形何种失真正常R P2减小R P2增大●调节R P2使输出电压波形不失真且幅值为最大(这时的电压放大倍数最大),测量此时的静态工作点V c、V B、V b1和V O 。
表 3-4V b1(V)V C(V)V B(V)V O(V)五、实验报告1、分析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的测试方法。
2、讨论静态工作点对放大器输出波形的影响。
实验四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2、学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测量。
3、学习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测定方法。
二、实验设备1、实验箱(台)2、示波器3、数字万用表4、毫伏表5、频率计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电路的调整方法。
2、了解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3、复习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电压放大倍数的计算。
4、了解放大电路频率特性的基本概念。
四、实验电路原理图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的实验电路,如图4-1。
图4-1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如发现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1、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短线。
2、避免将输出信号的地引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级。
3、T1管cb间接30pF的电容。
4、分别使用测量仪器,避免互相干扰。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实验前校准示波器。
1.调整静态工作点:●调节电位器R P1,使V c1=(6~7)V;调节电位器R P2,使Vc2约为(6~7)V。
●从信号源输出Vi频率为1KHz、幅度5mV左右的正弦波(以保证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用示波器分别观察第一级和第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波形,若波形有失真,亦可少许调节R P1和R P2,直到使两级放大器输出信号波形都不失真为止。
●断开输入信号,用数字表测量晶体管V T1与V T2的各极电位,将数据记入表4-1中。
3.输入信号不变,按表4-2中给定的条件,分别测量放大器的第一级和第二级的输出电压V01、V02,把数据记入表4-2中。
测量放大器的幅频特性一般采用逐点法。
(R L=∞,R L=5.1K)●保持输入信号的幅度在各频率时不变,在R L=∞和R L=5.1K两种情况下,改变频率测出相应的输出电压V o,将数据记入表4-3和表4-4。
●找出上下限截止频率f H、f L (增益下降到中频增益的0.707倍时所对应的频率点),在f H、f L 两点左右应多测几点,并求出放大器的带宽:Δf= f H - f L六、实验报告1、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两极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说明总的电压放大倍数与各级放大倍数的关系以及负载电阻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2、画出实验电路的幅频特性简图,标出f H和f L。
实验五负反馈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熟悉负反馈放大电路性能指标的测试方法。
2、通过实验加深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设备1、实验箱(台)2、示波器3、毫伏表4、数字万用表5、频率计三、预习要求1、熟悉单管放大电路,掌握不失真放大电路的调整方法。
2、熟悉两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
3、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四、实验电路实验电路如图5-1所示:图5-1实验注意事项:实验中如发现寄生振荡,可采用以下措施消除:1、重新布线,尽可能走短线。
2、避免将输出信号的地引回到放大器的输入级。
3、T1管cb间接30pF的电容。
4、分别使用测量仪器,避免互相干扰。
五、实验内容及步骤1、调整静态工作点连接α、α’点,使放大器处于反馈工作状态。
经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调整R P1、R P2(记录当前有效值),使V C1=( 6~7V )、V C2=(6~7V),测量各级静态工作点,填入表5-1中。
断开电路测量并记录偏置电阻。
2、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的影响。
●从信号源输出Vi频率为1KHz、幅度5mV左右的正弦波(以保证二级放大器的输出波形不失真为准)。
●输出端不接负载,分别测量电路在无反馈(α,α’断开)与有反馈工作时(α与α’连接)空载下的输出电压V o,同时用示波器观察输出波形,注意波形是否失真。
若失真,减少Vi并计算电路在无反馈与有反馈工作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 V,记入表5-2中。
3、观察负反馈对放大倍数稳定性的影响。
R L=5.1K,改变电源电压将Ec从12V变到10V。